墨池记

合集下载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墨池记【原文】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墨池记【翻译】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

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

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

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

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

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

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王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

”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doc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doc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亲,一起来读一读曾巩的《墨池记》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墨池记》原文及翻译”,欢迎参阅。

内容仅供参考,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国学经典的内容,国学栏目。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古诗简介:《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

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这就使得这篇短文超出了记叙古迹的范畴,成为一篇寓意深长的“劝学篇”。

作者介绍: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北宋政治家、散文家。

原文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字词注释:(1)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2)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

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3)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样子。

(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

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

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

”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墨池记 原文

墨池记 原文

墨池记原文+注解+翻译墨池记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

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在溪水的旁边,名叫新城。

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

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

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

难道果真是这个样子吗?当王羲之决心不再做官的时候,他曾游遍东方各地名胜古迹,出游东海的时候,在游山玩水的时候愉悦身心。

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完善精妙,看来他之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

但后世没有能赶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花呢!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王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

”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曾巩《墨池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曾巩《墨池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曾巩《墨池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曾巩《墨池记》原文、译文及赏析《墨池记》是曾巩的一篇文言文章。

这是一篇劝学是的文章。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曾巩《墨池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墨池记》原文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

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墨池记》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在溪水的旁边,名叫新城。

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

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

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

难道果真是这个样子吗?当王羲之决心不再做官的时候,他曾游遍东方各地名胜古迹,出游东海的时候,在游山玩水的时候愉悦身心。

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完善精妙,看来他之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

但后世没有能赶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花呢!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王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

《墨池记》原文赏析

《墨池记》原文赏析

《墨池记》原文赏析《墨池记》原文赏析《墨池记》是曾巩应抚州州学教授王盛之请而写的,是作者的一篇流传很广的作品。

文章从传说中王羲之墨池遗迹入笔,寥寥数语,就将墨池的地理位置及来历,交代得清楚明白,饶有生趣。

墨池记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

”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辞赋精选】墨池记原文及翻译

【辞赋精选】墨池记原文及翻译

【辞赋精选】墨池记原文及翻译朝代:宋代作者:曾巩原文: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苟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

”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曾巩《墨池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曾巩《墨池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曾巩《墨池记》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墨池记》宋·曾巩临川②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③,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④而方以长,曰王羲之⑤之墨池者,荀伯子⑥《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⑦,临池学书⑧,池水尽⑨黑,此为其故迹⑩,岂信然(11)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12),而尝极(13)东方,出沧海(14),以娱其意(15)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16),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17)亦以精力自致(18)者,非天成(19)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20)岂可以少哉! 况欲深造(21)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22)。

教授(23)王君盛(24)恐其不章(25)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26)间以揭(27) 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28)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29),而因以及(30)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31)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32)之遗风余思(33),被(34)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注释】①选自曾巩的文集《元丰类稿》。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北宋文学家。

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

墨池,写字时供洗笔的水池。

文中所记墨池在今江西临川,相传是王羲之学习书法的墨地遗迹。

记,文体的一种。

②〔临川〕宋代的县名,今江西临川。

③〔隐然而高〕隐约突起。

④〔洼(wā)然〕凹陷的样子。

⑤〔王羲(xī)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擅长隶书、草书,有“书圣” 之称。

⑥〔荀伯子〕南朝宋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⑦〔尝慕张芝〕曾经仰慕张芝。

尝,曾经。

慕,仰慕,崇拜。

张芝,字伯英,东汉著名书法家,擅长草书中的章草,有“草圣”之称。

⑧〔书〕书法,写字。

⑨〔尽〕全,都。

⑩〔故迹〕遗迹。

(11)〔信然〕确实这样。

(12)〔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王羲之与当时的骠骑将军王述齐名,王羲之鄙视王述,在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王述为扬州刺史,负责检察会稽郡的行政,王羲之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就称病辞官,并在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做官。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排比
文章中运用了排比句式,如“墨池 、砚台、笔、纸”等词语的连续使 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气势。
写作技巧
细节描写
作者通过对墨池的细节描写,如 “池水清澈”、“池边景色宜人 ”等,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墨 池的特点和功能。
情感表达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如对墨池的喜爱和怀念,使读者 更加感同身受。
结构安排
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从墨 池的历史、形态、功能等方面进 行介绍,使读者对墨池有了全面 的了解。
语言特色
生动形象
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简练,表达清晰,易于理 解。
富有诗意
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诗歌和典故,使文章具有 浓郁的诗意和文学色彩。
语言优美
文章的语言优美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 享受。
与《岳阳楼记》的比较
《墨池记》与《岳阳楼记》同为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但在 风格和主题上有所不同。《岳阳楼记》以写景为主,情感激 昂;而《墨池记》则以叙事为主,情感深沉。两篇文章各有 千秋,都是文学史上的珍品。
与《醉翁亭记》的比较
《墨池记》与《醉翁亭记》都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和对人生的思考。《醉翁亭记》更注重写景和抒情的融合, 而《墨池记》则更注重对历史和文化的挖掘。两篇文章各有 特色,都是古代文学的瑰宝。
04 《墨池记》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墨池记》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 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艺术价值
作品中所描绘的墨池景象和人物形象,对后世的绘画、雕塑等艺术 形式产生了启发,丰富了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思想价值
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后世的哲学、思想、文化等 领域产生了影响,成为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

曾巩《墨池记》赏析

曾巩《墨池记》赏析

曾巩《墨池记》赏析曾巩《墨池记》赏析《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散文。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曾巩《墨池记》赏析,欢迎参考和阅读,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原文墨池记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墨池记》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

”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墨池记》原文注释及翻译

《墨池记》原文注释及翻译

《墨池记》原文注释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墨池记》原文注释及翻译《墨池记》原文注释及翻译《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PPT课件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PPT课件

原文及翻译
❖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 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 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 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 乎其迹邪?
❖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 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 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 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 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 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 遗迹呢?
❖ 这篇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 用小题目做大文章。题目是为墨池作记,据说这 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涤笔砚之池,但实际上, 传为王羲之墨池旧迹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 从曾巩此文“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的语气来 看,他对临川墨池是否确为王羲之的真迹,也是 抱着怀疑态度的。因此,他略记墨池的处所、形 状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成功的原因: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也就是说, 并非“天成”,而是后天勤学苦练的结果。这是 本文的第一层意思。这层意思紧紧扣住“墨池” 题意,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 这篇短文的另一特点是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 全文可分十四句,其中设问句五句:“岂信 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况欲深造 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 其学者邪?”“也”字句两句:“荀伯子《临 川记》云也”,“非天成也”。最后又以一 个感叹句作结:“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 使这篇说理短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特 别是五个设问句,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 免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玩索不尽。前 人以“欧曾”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 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
赏析一
❖ 而《墨池记》用于记"池"的文字较少,议论文 字却很多。它不是在记叙之后再发议论,而 是记事、议论错杂使用,浑然一体。尽管议 多于记,却无断线风韵,游离意脉之弊,读 来觉得自然天成。可以说《墨池记》脱尽了 他人窠臼,辟出了自家蹊径。

墨池记原文以及翻译

墨池记原文以及翻译

墨池记原文以及翻译墨池记原文以及翻译《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

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下面是关于墨池记原文以及翻译相关内容,欢迎同学们欣赏!墨池记原文以及翻译篇1墨池记作者: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

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缓缓高起的高地,靠近溪水,名叫新城。

新城的上面,有一口低而深的长方形的池子,叫做王羲之墨池。

这是荀伯子的《临川记》所说的。

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被染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

确实这样吗?当王羲之不肯勉强自己做官的时候,他曾游遍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在山水之间使自己心情愉快。

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特别好,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也是凭借自己勤奋练习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

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莫非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

那么学习下的功夫本来怎么可以少呢!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王君害怕关于墨池的事迹不显著,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

曾巩的《墨池记》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曾巩的《墨池记》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曾巩的《墨池记》古诗原文意思赏析曾巩的《墨池记》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巩的《墨池记》古诗原文意思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古文《墨池记》作者: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

《墨池记》原文及赏析

《墨池记》原文及赏析

《墨池记》原文及赏析《墨池记》原文及赏析原文墨池记(宋代)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苟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

”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曾巩诗词《墨池记》译文及鉴赏

曾巩诗词《墨池记》译文及鉴赏

曾巩诗词《墨池记》译文及鉴赏曾巩诗词《墨池记》译文及鉴赏墨池记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苟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

”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问题
分析曾巩《墨池记》结构上记事与议论双线交错推进的特点。 答:《墨池记》一面记事,一面议论,在结构上有双线交错推进的特色。一条线索是叙事的转换,从墨池旧址写到当今墨池边上的学舍,这是从古到今;另一条线索是论点的推进,从缅怀先辈王羲之苦练书法推到勉励当今后学深造道德,这是从前贤推到后学。这样行文,显出严谨,而又不板滞。
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就此完结。作者由此进一步引申、推论:(一)学习书法是如此,“欲深造道德者”也是如此。从学习书法推及道德修养,强调都不是先验的,而是后天获得的;(二)从“人之有一能”尚且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将永远影响后世。也从书法推及风节品德,从具体的书法家推及更广泛的仁人志士,这是从他们对后人的影响来立论的。这两点推论都极为自然,并非外加,表现了曾巩思路的开阔,识见的高超。如果是低手写作这类碑板文字,往往就事论事,粘着题义,不知生发、开掘的。这是本文的第二层意思。沈德潜评本文说:“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八大家文读本》卷二十八)“题中”“题外”,即分别指上述两层意思。
赏析一
而《墨池记》用于记"池"的文字较少,议论文字却很多。它不是在记叙之后再发议论,而是记事、议论错杂使用,浑然一体。尽管议多于记,却无断线风韵,游离意脉之弊,读来觉得自然天成。可以说《墨池记》脱尽了他人窠臼,辟出了自家蹊径。
赏析二
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先记叙墨池的方位、形状、传闻,然后发表议论,接着记叙王羲之的轶闻,再议论后世之所以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王羲之,是因为他们所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并由此联系到道德方面的深造修养。最后记叙学官王盛为推广王羲之的事迹而采取的—系列措施,并对其用意发表议论,从而揭示出文章深刻的主题。
09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状语后置。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原文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

”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墨池记》原文及注释

《墨池记》原文及注释

《墨池记》原文及注释墨池记曾巩作者介绍:曾巩,北宋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固。

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

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

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

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

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

如《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备,近似欧阳修文。

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

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

着作今传《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原文:墨池记①临川之城东②,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③,曰王羲之之墨池者④,荀伯子《临川记》云也⑤。

羲之尝慕张芝⑥,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⑦?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⑧,而尝极东方⑨,出沧海⑩,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11),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12),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13)?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14)。

教授王君盛(15),恐其不章也(16),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17)。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18),而因以及乎其迹邪(19)?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馀思(20),被于来世者如何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注释:①本文是作者应抚州州学教授王盛之请而写的一篇叙记。

文章先由墨池的传闻推出王羲之书法系由苦练造就的结论,然后引申到为学修身要靠后天勤奋深造的普遍道理。

全文因小见大,语简意深,多设问句,辞气委婉,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文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池记(1)曾巩
临川之城东(2),有地隐然(3)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4)而方以长(5),曰王羲之之墨池者(6),荀伯子《临川记》云也(7)。

羲之尝慕张芝(8),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9)?方羲之之不可强(10)以仕(11),而尝极东方(12),出沧海(13),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14),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15),则其所能,盖亦以(16)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17)?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18)。

教授王君盛(19),恐其不章也(20),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21)。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22),而因以及乎其迹邪(23)?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24)之如此,况仁人庄士(25)之遗风馀思(26),被于来世者如何哉!
庆历八年(27)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注释:
⑴本文是作者应抚州州学教授王盛之请而写的一篇叙记。

文章先由墨池的传闻推出王羲之书法系由苦练造就的结论,然后引申到为学修身要靠后天勤奋深造的普遍道理。

全文因小见大,语简意深,多设问句,辞气委婉,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文风。

⑵临川:宋抚州临川郡。

即今江西抚州市。

⑶隐然:缓缓高起的样子。

⑷洼然:低陷的样子。

⑸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⑹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世称王右军,后人号为“书圣”。

⑺荀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有《临川记》。

《太平寰宇记》卷一一○载其记叙王羲之官临川及墨池的事。

⑻张芝:字伯英,东汉著名书法家,善草书,人称“草圣”。

⑼岂信然邪:难道是真的吗?⑽强:勉强
(11)“方羲之”句:王羲之当时与王述齐名,羲之任会稽内史,朝廷又命王述为扬州刺史,会稽属扬州,羲之耻位于王述下,便辞职隐居,誓不再仕。

事见《晋书·王羲之传》。

⑿极:穷尽。

⒀出沧海:泛舟东海。

据《晋书·王羲之传》载:“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⒁徜徉(chángyáng常羊)肆恣:纵情遨游。

⒂“羲之”句:王羲之的书法初不如同时庾翼、郗愔,晚年才臻于精妙之境。

见《晋书·王羲之传》。

⒃以:凭着⒄彼:指王羲之。

⒅州学舍:指抚州州府的学舍。

⒆教授:官名,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⒇章:同“彰”显著。

(21)楹:厅堂前部的柱子。

揭之:标明。

(22)不以废:不肯让它埋没。

(23)“而因”句:因而爱及到他的遗迹吗?
(24)尚:尊重,推崇。

(25)仁人庄士:有道德修养、为人楷模的人。

庄士:庄重自持正直的人
(26)遗风馀思:留下来的风范,传下来的思想
(27)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缓缓高起的高地,靠近溪水,名叫新城。

新城的上面,有一口低而深的长方形的池子,叫做王羲之墨池。

这是荀伯子的《临川记》所说的。

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被染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

确实这样吗?当王羲之不肯勉强自己做官的时候,他曾游遍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在山水之间使自己心情愉快。

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特别好,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也是凭借自己勤奋练习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

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莫非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

那么学习下的功夫本来怎么可以少呢!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王君害怕关于墨池的事迹不显著,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

”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有德才的人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

文学常识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

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生于1019年八月二十五日(9月30日),死于1083年四月十一日(4月30日)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

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词类活用
①池水尽黑。

——名词活用作动词,变成黑色。

②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③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长处。

特殊句式
①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判断句。

②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介宾结构后置句。

③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介宾结构后置。

④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状语后置。

⑤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宾语前置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