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课程讲义PPT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时代精神的精华PPT课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特征 (1)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 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议一议恩格斯说,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请你运用哲学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科学 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和社会历史的前进方向,符合无产阶级的利益和 愿望。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3)从其使命来看,以往的哲学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 哲学不仅认为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强调要革命地改造世界,强调自己是无 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实践的基础上把科学性和革 命性统一起来,是其本质特征。 (4)从其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自封为最终极的真理,而是把自己 看作一门创造性的科学,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完善。 (5)就其特征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马克 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
第三框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要点提炼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
1.三个产生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 直接理论来源。
体实际相结合,努力推进马克 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2.一个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2.理解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 义哲学中的地位。
提示 (1)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 般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最根本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正 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构筑起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并以此为指引,从根本上阐明了 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 史发展总趋势,并指导社会主义实现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胜 利到多国胜利的一步步飞跃。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新 时期的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 一切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说,都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正确指导及其熟练运用。 (2)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要结合我国现代化的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理论的替代
当新的理论比旧的理论更具解释力和预测力 时,旧的理论会被新的理论所替代。
理论的演化和变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理论也会发生演化和 变革,以适应新的观察和实验数据。
PART 06
科学研究的伦理与责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科学研究的伦理原则
尊重人权
尊重受试者的尊严、自主权和隐私权。
特点
归纳法依赖于观察和实验,具有经验性和实证性,能够不断修正和完 善理论。
演绎法
定义
演绎法是一种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根据已知的一般性规律或 原理,推导出个别事物的性质或关系。
实例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地球上物体的运动规律,如自由落体运 动和抛物线运动。
特点
演绎法具有逻辑性和严密性,能够为个别事物提供准确的预测和描 述。
科学研究的公共责任
科学家有责任为社会提供可靠的科学知识和 技术。
科学研究的伦理审查
确保科学研究符合伦理标准,避免对人类、 动物和环境造成伤害。
科学研究的传播与普及
促进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公 民的科学素养。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01
观察与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和现象,提出科 学假说。
假说的修正
根据实验结果和观测数据,不断修 正和完善科学假说。
03
02
假说的验证
通过实验、观测和逻辑推理等方法, 对科学假说进行验证。
假说的证伪
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说预测不符,需 要对假说进行修正或放弃。
04
科学理论的结构与功能
概念
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是构建理论的基 础。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演示文稿.ppt.Convertor
第二篇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人们为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逐步掌握了自然科学这个武器,并把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作为独立的对象加以研究科学观是关于科学及其发展以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本篇将立足于现代科学,把科学系统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探讨科学系统的性质、体系结构、内在矛盾,科学与社会系统的关系,当代的科学发展与大科学观等方面问题,以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认识科学一、自然科学的基本涵义科学一词源出于拉丁文Scientia,原为“学问”、“知识”的意思在东方日本先引进“科学”的概念:1893年,康有为翻译日本书目时使用了“科学”一词;1896年,严复在《天演论》使用“科学”术语“科学”广泛使用,但至今没有公认的统一定义。
各国的百科全书和辞典的界说不尽相同,大致认为:科学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探索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以正确反映现实及其规律性为内容,并通过概念、定律、原理、假说和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体系。
贝尔纳: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一种探索的方法、一种研究活动、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以及信仰和精神的来源之一,难以定义。
科学是表示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直接职能是不断探求和系统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
所以,“科学”不仅指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即知识体系;科学这种知识体系还可以物化为社会生产力。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布莱克特:所谓科学,就是通过国家出钱来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
江泽民2000年6月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的社论中阐明中国政府鼓励科学家进行“好奇心驱动的研究”。
二、科学的分类:17世纪,培根按照人类思维方式的特征把科学知识分为三大类,即记忆的科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想象的科学(文学、艺术等)、理智的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
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为代表)以科学研究的对象作为分类原则,认为自然现象有天文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和生理现象等4种,相应地自然科学划分为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4门。
自然辩证法ppt(3章)
11
自然辩证法-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二)科学知识的构成
1.科学事实
1)科学事实及其类型
科学事实:科学认识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个别 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 述和判断。 如:遗传的基础是核糖核酸,DNA
逻辑形式:单称命题。 科学事实分为事实Ⅰ和事实Ⅱ。
12
自然辩证法-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⑵通向科学理论的必要桥梁
⑶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媒介
⑷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26
自然辩证法-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一、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
4.科学理论
1)科学理论及其结构和类型 2)科学理论的基本特性
(二)科学知识的构成
27
自然辩证法-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19
(二)科学知识的构成
2.科学定律
3)科学定律的作用
⑴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⑵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
科学概念的形成可以通过经验定律的提出或 发现来完成,科学定律也是明确科学概念的一 种有效手段;科学概念和科学定律是科学理论 构成的基础。
⑶是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20
自然辩证法-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二)科学知识的构成
4.科学理论
1)科学理论及其结构和类型
科学理论(scientific theory):经过实验检 验的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体系,由科学概念、 原理以及由这些概念、原理推演出来的逻辑结 论(具体的规律和预见)组成。
28
自然辩证法-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4.科学理论
2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一章 科学的本质 第二章 科学知识的结构 第三章 科学方法论
第一章 科学的本质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 第二节 科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关于科学的划界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
1.作为人类精神成果的科学:知识体系 2.作为人类创造知识的活动:科学活动 3.作为社会组织形式的科学:社会建制 4.作为生产力的科学: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5.作为一种方法的科学:科学方法论 6.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科学文化 7.作为人与自然对话:科学对话
科学的文化特征
科学是一种相当特殊的文化,虽然生长自民族文化环境 (西方),但科学成果一旦被公认,就具有普遍性(与 创造者的地位、声望、性别、民族、种族、国籍无关)、 公有性、无偏见性(不受个人价值观念左右),因而又 是超民族的;一旦成为文化系统的独立成分,就具有了 很大自主性以及很强的自组织能力,其独特的精神气质 体现在:
6.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
文化,culture [cultivation] ,原指人为的耕作、 培养、教育而成的东西,是与自然存在的事物 相对而言的。
1871年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首先提出文 化的定义,“文化……是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 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 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
培根的《新大西岛》(1627)是一个“科学文化 岛”,岛上有专门的科研组织,以“探明事物的性 质和它们运行的秘密”。岛民由于能够认识自然、 控制自然,从而享有完美社会的乐趣。
18世纪中,卢梭《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 是否有助于敦化风俗》中,有意识地把 科学置于艺术、道德、社会风尚的背景 中加以批判。
巴伯: 《科学与社会秩序》,北京: 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年
科学方法论系列讲座ppt课件
• 科学的本质
–特殊的意识形态
• 不是特定经济基础的产物:无阶级性,较大的稳定 性
• 不随特定经济基础而变化:真理性,很强的历史继 承性
–潜在的生产力
• 与实践有密切的关系:由实践提出问题,靠实践提 供工具,为实践服务。
• 科学的形式
–古代:哲学与科学不分(前科学) –近代:以个体研究为特征的小规模的科学(小科
• 科学发展的理论
–科学模式理论:静态的结构
–科学发展模式理论:动态的发展
• [英]坡普(1934)《科学发展的选择》
–本质:猜测与反驳(证伪)—相对真理性 –过程:问题—理论—检验—新问题
• [美]托马斯·库恩(1962)《科学革命的结构》
–发展:渐变—突变—再渐变—突变 –阶段:前科学~常态科学~反常与危机~科学革命~新的
科学方法论系列讲座
1、什么是科学方法论
• 什么是科学 • 科学是怎么发展的 • 什么是科学方法 • 什么是科学方法论
• 术语的来源:Science
–形式:分科的学问——科学 –内容:格物致知——格致
• 科学的含义
–关于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及运动规律 的认识
–自然系统本质联系的具有社会实践力量的客观 动态知识体系
–工程科学:实用性强,目标要具体
• 科学的横向分类
–边缘科学:几门学科之间的交叉
• 物理化学,生物化学,量子生物
–横断科学:不同学科中的共同性问题
•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协同学,突变论,耗散 结构理论
–综合科学:多学科的理论、方法组合起来对某 一领域进行研究
• 环境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能源科学,大气 科学
• 科学方法论的内容
–科学研究活动本身的一般规律和一般方法 –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基本程序和普遍方法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ppt课件
科学知识的构成
9
第三节 科学价值
. 科学价值: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科学的属性之
间的一种关系。
. 科学的内在价值 . 科学的社会价值
科学价值中立说
. 西方的科学价值观
科学负荷价值说
. 科学精神: 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
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 科学方法。
32
四 理想模型与理想实验 1 理想模型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理想模型有下列两特征: (1)作为理想化的现实物质形态,都是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的东西。 (2)但它又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是以客观存在为原型的。
在科学研究中,理想模型主要有以下三种作用: 1 2 3
33
理想实验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运用理想模型在思想中进行逻辑推理、数学运演,就形成了理想化的思想过程, 通过它做推理或理论研究,一般称为“理想实验”,也可称“假想实验”,“思想上的 实验”。实际上它并非是实验。因为:
●程序 调查研究 资料准备 筛选处理
开题报告: ①课题的目的, 意义,价值;
②问题的起因 ,来源; ③ 理论依据 , 实验数据;
④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平, 症结 ,进展; ⑤课题要点 , 核心 ,技术路线 ,关键问题 ; ⑥前期研究 ,已有准备
16
⑦ 课题主客观条件; ⑧ 预期进行 ,最终成果; ⑨ 阶段性成果及最终成果的形式 ,提交时间;
10
二、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 唯科技主义
.反科技主义: 有机械者必有其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 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 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11
三、科技伦理
. 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 科技成果应用中的伦理问题…… . 科学发展的评判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1、科学的含义
从词源的角度来看,“科学”一词源于中世纪拉 丁文“scientia”,原意为“知识”、“学问”;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2)批判理性主义的“证伪原则”
波普尔的看法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不 足之处。
如果只承认证伪是科学划界的标准,那么许多信 口开河的谎言也就都是科学的了,因为谎言都是可证 伪的;这就混淆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线。
尔后进入科学时期的是力学,其标志是亚里士多 德力学理论范式的形成;
再后是化学,其标志是“炼金术”理论范式的形 成。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3)历史主义的“范式”标准
库恩认为,最后进入科学时期的是社会科学。 属于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不论政治学、经济学、 法律学、社会学等等,至今无不观点分歧,看法不一, 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因而它们仍处于“前范式” 时期,严格说来,它们还都没有进入科学阶段,还都 不配称为科学。
2科学问题产生的源泉从社会生产和实际生活的需要中产生问题从实践与理论的矛盾中产生问题从科学活动的学术争论中产生问题从寻求经验事实间联系的解释中产生问题从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中产生问题从该理论自身的矛盾中产生问题从各个知识领域的空白区产生问题xiamenuniversity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大自然辩证法PPT 专题三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简)
知识传统;(4)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
的主要因素;以及(5)构成我们的诸 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 大势力之一。”
可见,他把科学看作是: 组织人们去完成一定社会任 务的体制;发现自然界和社 会的新规律的方法;积累起 来的知识体系和传统;发展 生产的主要因素;新思想、 新世界观的来源。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B 、部分意外性,指结果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但发现这一现象的方式、时间或场合确 是意外的。
如古德意尔橡胶硫化技术的发明,就是在实 验过程中不小心把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掉在火炉 上,出乎意料地发现这种混合物的良好性能。
(1)科研选题的意义
A、选题是研究工作的首要步骤和战 略起点,在科研活动中占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 B、选题直接关系到研究工作的进展 速度、成果的大小甚至成败。
C、提出有创建性的课题,能加速科 学发展。 D、科研选题还与研究人员的成才有 重大关系
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需要性(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或是与学 科发展本身需要密切联系;) 创造性(科研是探索性工作,本质上要求创新,其 生命在于创新) 科学性(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事实的依据,把选 题臵于当时背景条件下,使之成为科学上可成立 和探索的问题) 可行性(与主客观条件适应,据已有条件或努力 创造条件,取得预期或一定成果)
“我们必须知道,我 们必将知道。”
注意:
科学问题是历史时
代的产物。
问题与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与伪科学 问题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 题更加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 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 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 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 题更加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 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 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 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
海森堡——“提出正确问题标志问题解决了一大 半。”
美19名科学家提出21世纪 1111 大科学难题
(古代)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近代)培根为代表的古典归纳主义学派
主张:科研始于观察和收集材料,然后归纳上升 为理论科学始于观察与收集材料。
局限:夸大归纳法对于科学发现的作用,突出了 科学始于观察的观点。
B、“科学始于问题”
(现代)爱因斯坦的观点 (现代)波普尔的观点
科学研究活动开始于问题
1)从理论发展过程看,只有发现了原有理 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才会补充、修正或着手 建立新理论;
什么是科学?
达尔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 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结论。
伏尔科夫:科学本身不是知识 ,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 是一种社会生产
布莱克特:所谓科学,就是国 家出钱来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
J•贝尔纳虽然没有对科学给出严格的 定义,但还是从多方面作出了自己的 概述:
“科学可作为(1)一种建制 ;(2)一种方法;(3)一种积累的 知识传统;(4)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 的主要因素;以及(5)构成我们的诸 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 大势力之一。”
“我们必须知道,我 们必将知道。”
注意: 科学问题是历史时
代的产物。 问题与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与伪科学
问题
科学活动是人的积极的创造性的能动活 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是为了解决 问题,探索未知;
它非消极地等待客观对象“暴露”其自 身规律,而是积极地探索自然的奥秘,积 极地进行着合乎规律的发明创造。这就 集中表现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专题三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 第二节 科学认识的形成
“科学”词义的来源:
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时代启蒙思想家 福泽瑜吉首次把Science译为科学(分门别类 加以研究的学问)。
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 中国。随后,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严复 在《天演论》中,都使用了”科学”一词,将 科学研究机构译为“格致大馆”。从此科学一 词便在我国广泛使用。
2)人们总是以问题为框架有选择地搜集事 实材料;
3)科学研究活动就是要解决尚未解决或尚 未完全解决的活动。
波普尔提出科学研究应该从问题开始,他指 出:“应当把科学设想为从问题到问题的不断 进步,从问题到越来越深刻的问题。”科 学发展的证伪模式:
P1→TT→EE→P2。
始于问题(P1),提出试探性解释的理论
科学研究的程序
选题:始于科学问题; 获取科学事实:按课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事
实材料; 进行思维加工:基于已有的材料,进行科学
抽象,形成科学假说; 验证:对已形成的假说进行检验; 建立理论体系: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
第二节 科学认识的形成
科学问题的提出 科学事实的获取 科学抽象-科学思维 科学假说的形成 科学理论的创立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观和科学认识论的 核心,也是科学哲学中争议最大的问题 之一。事实上,对于科学本质的观点也
是在不断发展的。
什么是科学?
英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史学家 W.C.丹皮尔在他的《科学史及 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1949)的绪论中,对科学 一词开章作出了阐述:
拉丁语词Scientia,就其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是学 问或知识的意思。但英语词“science”却是natural science(自然科学)的简称,虽然最接近的德语对 应词Wissenschaft仍然包括一切有系统的学问,不 但包括我们所谓的science(科学),而且包括历史 、语言学及哲学。所以,在我们看来,科学可以说 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的知识,可以说是对于表 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性研究。
(TT),经过批判性检验排除错误(EE),新困 难导致新问题(P2)。
(二)科研选题
1、科研选题是对科学问题的系统思考和深入的 结果,它具有明确的问题结构、研究方法的描 述、研究程序的说明、研究价值和意义的展望 等,是科研活动实际过程的真正起点。
科学学创始人贝尔纳:“课题的形成和选 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要求,抑或作为 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 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 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 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
一、科学问题及科研选题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指向 ,是科研主体从事科学活动的 起点;
1、科学问题的提出
(1)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主体在当时知识背景下
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实践中需 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包含 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求解范围,
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本世纪一次国 际会议上提出数学研究的23个问题, 对本世纪数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
(1)何谓暗物质(2)暗能量的性质 (3)宇宙的起源(4)爱氏引力论是否定论 (5)中微子质量(6)高能粒子束原理 (7)质子稳定性(8)高密高温下的物质新形态 (9)元素的组成细节(10)有否额外时空维度 (11)描述中子星、射线的新理论
(2)科学问题的来源
实践与理论的矛盾:原理论难解释新现象; 同一事实进行多方面观察、实验,其结果无 法给予统一解释。
理论内部的矛盾:理论的推论பைடு நூலகம்证明了两个 矛盾命题理论中有悖论;从理论中能推出 它不能成立的结论佯谬。
不同理论、学派之间的矛盾:不同学派运用 不同理论;不同学科领域的不同理论解释。
社会需要而现有技术不能满足需要的矛盾。
(3)、科学研究的起点
什么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不同学派有不同观点
A、“科学始于观察”
可见,他把科学看作是: 组织人们去完成一定社会任 务的体制;发现自然界和社 会的新规律的方法;积累起 来的知识体系和传统;发展 生产的主要因素;新思想、 新世界观的来源。
科学的本质属性
客观真理性 可检验性 系统性 主体际性:
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被不同认识主 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的实验检验, 并在主体间畅通地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