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外部形态学与功能共55页文档
昆虫的外部形态
• (来自百度文库)头的形式(头式)
昆虫头部根据口器着生位置,可分为: 1、下口式 2、前口式 3、后口式
下口式:口器向下 着生,头部的纵轴 与体躯的纵轴几乎 成直角。(例:蝗 虫)
前口式:口器向前 着生,头部的纵轴 与体躯的纵轴差不 多平行。(例:步 行甲)
后口式:口器向后 着生,头部的纵轴 与体躯的纵轴成锐 角。(例:蝉)
开掘足(蝼蛄)
跳跃足(蚱蜢)
携粉足(蜜蜂)
捕捉足(螳螂)
• (二)翅
• 翅一般呈三角形,近头部的边称 前缘,近尾部的边称后缘或内缘, 两者之间测边称边缘。
• 翅的四个区域:液区、轭区、臀 区、臀前区。
• 昆虫的翅一般为膜质,其中的翅脉起着骨架作用。翅脉的排序状 况称为脉序,是鉴别各类昆虫的重要依据。
《植物保护技术》
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 授课老师:唐仲康
第一章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 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
成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体段,各段由 若干体节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
一、昆虫的头部
• (一)头部的结构
• 头壳的上面称为头顶, 后面成称为后头,前 面称额,两面称颊, 额的下面是唇基。
后翅变为平衡棒。 (蝇)
膜翅
鞘翅
半鞘翅
四、昆虫的体壁
• 昆虫体壁的功能:支撑身体,着生肌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 调节体温,防止外部微生物及其他有毒物质的侵入,接受外界刺 激等。
昆虫的外部形态
刺吸式 锉吸式 虹吸式 舐吸式 捕吸式 刮吸式
咀嚼式
嚼吸式
吸收式
5、口 器
5.1 咀嚼式口器
为最基本和原始类型 。 上唇、上颚、下颚和下唇 围成口腔;舌位于口腔中 央,把口腔分成食窦和唾 窦,唾腺开口于舌基部。
一对上颚尤为发达,为 主要取食器官,用以咀咬 固体食物。其中以直翅目 最为典型。
5、口 器
5.2 刺吸式口器
• 咀嚼式口器演变而成。下唇
延伸成喙,3-4节,前方中 央纵裂开口称中沟。上、下 颚均延长成颚针,嵌合一体 藏于中沟。1对上颚针对合 成细管,针的端部常有倒刺。 1对下额针则对合于上颚针 管内。每个下颚针的内壁具 有2条纵槽,左右合成两细 微管道,前方的称食物道, 后方的称唾液道。上唇成为 一狭长的三角形小片,覆于 喙基前.
4. 眼
4.1 复眼
〖复眼〗复眼 1 对,位于额上 方两侧,较大,多为圆形或椭 圆形,突出于体壁。复眼由许 多六角形柱状的小眼组成,类 似于蜂窝状 .复眼愈大,小眼愈 多,视力愈强。昆虫主要用复 眼观察物体的形象和色彩,对 运动中的物体较敏感
4.1 复眼
——复眼
蝶 突眼蝇 家蝇
4.2
单眼
〖单眼〗 分背单眼、侧单眼两类。 ——背单眼 为成虫、若虫所有。多为3或2个,极
5、口 器
——取食刺吸式害虫取食时,先以喙接触食物表面,接着 上、下颚针交替刺入寄主组织中,喙则弯曲以托持口针。 先由唾液道分泌唾液注入寄主,唾液中的酶类消解寄主组 织,再由食物道将消解的寄主组织及汁液吸入体内。该生 理过程常称为体外消化。刺吸破坏了植物细胞以及正常的 生理生化代谢过程,受害的茶树叶片呈现褪色的斑点、卷 曲、皱缩、畸形以至枯萎,或因部分组织受唾液酶类的刺 激,而致细胞增生,形成局部膨大的虫瘿。口针刺伤植物 细胞的过程中,还会传播植物病毒,有些植物的病毒病就 是由刺吸式口器害虫传播的。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有同 翅目和半翅目的成、若虫等。
第二篇、昆虫的外部形态定
如为腹版,留下的沟也称前脊沟,沟前的骨 片称端腹片,沟后为主腹片。
第六章 昆虫的头部
触角 眼
头
口器 头部的功能 感觉和取食中心
一、头部的基本构造 1、头壳上的线与沟
(1)蜕裂线:头部背面的一条呈倒“Y”形的沟。 (2)额唇基沟:口器的上方一条较深的横沟。 (3)额颊沟:从复眼下伸至上颚基部的纵沟,是额与颊的 分界线。
舌
构造特点:
① 上唇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磨区
② 上颚:切齿叶、
切区
臼齿叶
③ 下颚:轴节、基
节、外颚叶、内颚叶、
感觉毛
下颚须
咀
④下唇:后颏、前
嚼 口 器为害特点轴:节机械损伤(缺刻、茎孔节洞、潜叶、颏下⑤卷唇、舌舌侧叶唇、舌、蛀中唇舌、
解干(茎)等)
1、上唇正面
剖
2、上唇腹面
图
3、上颚正面
内颚 叶
外颚叶
4、上颚腹面
侧唇舌
(4)颊下沟:从额唇基沟到次后头沟的斜沟。 (5)后头沟:头后部环绕头孔的第2条环形沟。 (6)次后头沟:头后部环绕头孔的第1条环形沟。
2、头壳分区
(1).颅顶(或头顶):头壳的背面,额以上两复眼侧背方的
第一章昆虫的外部形态森
〈3〉覆翅:革质,覆盖于后翅之上,但保留翅脉。如:蝗虫
和 蟋蟀的前翅(F)。
〈4〉鞘翅:角质,翅脉消失。如:甲虫的前翅(H)。 〈5〉半鞘翅:基部一半为革质,端部一般为膜质。如:蝽 蟓的前翅(G)。 〈6〉平衡棍:翅退化为棒状,可保持身体平衡。如:蚊蝇类
的后翅(I)。
〈7〉缨翅:膜质透明,翅狭长,边缘着生缨毛。如:蓟马的
适于捕捉小虫。如:螳螂前足
(C)。
图12:昆虫胸足的基本类型
〈4〉开掘足:胫节膨大宽扁,末端具齿,跗节铲状,适于挖 土。如:蝼蛄前足(D)。 〈5〉游泳足:各节扁平,具较密缘毛,形若浆,适于划水。
如:龙虱(E)。
〈6〉携粉足:胫节端部宽扁,边缘有长毛,形成花粉筐,第
一跗节膨大,内侧具多排横刚毛 ,形成花粉刷。如:蜜蜂的后 足(G)
〈1〉底膜:一层薄膜。有选择
通透性。
〈2〉皮细胞层:一层活细胞。
刚毛、鳞片、腺体由皮细胞特化
而来。
〈3〉表皮层:皮细胞层分泌的
非细 胞性物质。
从内到外:内表皮 外表皮
上表皮
图17:昆虫体壁的结构
①内表皮:10-200um;几丁质和蛋白质;无色柔软,
具延展性,可储备营养。
②外表皮:3-10 um;骨蛋白、几丁质和脂类;色深
性绿豆象。
〈5〉羽毛状:鞭节各亚节向两侧突
昆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呼吸系统
呼吸器官:气孔,通过气孔进 行呼吸
呼吸方式:通过气孔进行腹式 呼吸
呼吸作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 交换场所
呼吸系统对昆虫生存的重要性: 维持生命活动,支持运动
循环系统
昆虫的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负责输送血液和氧气。
昆虫的心脏是一个由肌肉组成的多边形或椭圆形的腔室,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 到全身。
了解昆虫的胸部结构对于研 究昆虫的生态和进化具有重
要意义。
昆虫的腹部结构
昆虫腹部由多个环节组成,具 有消化、排泄、呼吸、生殖等 多种功能。
腹部末端通常有肛门和外生殖 器等器官,用于排泄废物和交 配产卵。
不同种类的昆虫腹部形态各异, 适应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腹部结构对于昆虫的生存和繁 衍具有重要意义,是昆虫分类 和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大的体积和新的生理功能。
变态:昆虫在生长和发育 过程中会经历从卵、幼虫、 蛹到成虫的变态过程,不 同阶段的形态、生理和生
态特征都有所不同。
生殖:成虫阶段主要负责繁殖 后代,通过交配、产卵等方式
传递遗传信息,延续种群。
繁殖与生殖方式
迁飞与扩散
昆虫迁飞的概念: 昆虫因繁殖、觅 食、气候变化等 多种原因而进行 的大规模长距离 迁移现象。
昆虫的翅和足
昆虫的翅:用于飞行和短 距离滑翔
昆虫的足:用于爬行、跳 跃和固定身体
第一章 昆虫形态学
第一章昆虫的外部形态
第一节昆虫纲的特征
一、体躯的分节和分段
昆虫的身体是由一系列的体节(Somite)所组成。这些体节分别集合为三个体段,分别是头、胸和腹。组成头的体节已经愈合不能分了,而每个体节上的附肢(Appendage)则特化形成口器和触角。胸部三个体节分为前、中、后胸,这三节紧密相连,不能自由活动。每节各具一对附肢——足;腹部11节,其附肢大部分已退化,并且依不同类群保留了一些附肢。
二、体面和骨化区
昆虫的整个身体或每一个体节大体呈圆筒形,以肢基节为准,其上面为背面,下面为腹面,两侧着生肢基节的为侧面。成虫的体壁大多硬化,称为骨化(Sclerotization)。体壁的骨化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支撑身体,而且着生肌肉,是重要的运动机械。每个体节的骨化区为:背面的叫背板(Tergum),腹面的叫腹板(Sternum),两侧的叫侧板(Pleuron)。这些骨板上常被褶和膜分割为许多块,相应的叫作背片(Tergite)、腹片(Sternite)和侧片(Pleurite)。
为了增强骨板的强度,同时也为了着生肌肉,在骨板上发生了一些皱褶,在表面上留下的褶叫沟(Suleus)。沟下的陷入叫内脊(Ridge),向下伸达较长或分叉的叫作内突(Apodeme)。这些Ridge和Apodeme 构成内骨骼(Endoskeleton)。缝(Suture)是由两块骨片相接而留下的分界线。在昆虫中可能仅“外咽缝和后颊缝”两条,但也不是真正的缝。
三、分节方式
相邻的体节之间形成环状的凹褶(节间褶),可扭曲和伸缩身体,是与胚胎中的分节方式相一致,这种叫初生分节,其节叫初生节(Primary Segment).因体壁骨化而产生的分节方式叫后生分节,其节叫后生节(Secondery Segment),其以节间膜作为相邻体节的分界。
2-昆虫的形态与功能
第一章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昆虫的体躯基本构造
2.昆虫的头部
3.昆虫的胸部
4.昆虫的腹部
1.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1.1昆虫的体节
体节:昆虫的体躯是由一系列的环节组成的,称为体节。昆虫一般由18-20个体节组成。
体躯分节的标准
胚胎时期具:
➢1对附肢
➢1对体腔囊(中胚层条之间成对的空隙囊)
➢1对神经节
1.2昆虫的体段
昆虫各体节及其相应的附肢行使不同的功能,同时肌肉也相应地发展,使昆虫的各体节集合而形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头部胸部腹部
昆虫体段示意图
1.3昆虫的体面
➢昆虫整个身体可划分为4个面,包括:
背面1个:肢基上面的部分;
腹面1个:肢基下面的部分;
侧面2个:着生肢基的部分。
➢体躯背部和侧部之间的分界线为背侧线,体躯腹面部分和侧部之间的分界线为腹侧线。
1.4昆虫的与体向
在描述昆虫时,常用的体向有前、后、背、腹、侧、左、右、内、外、基、端等。
1.5昆虫的形状
形状多变,一般为圆筒形,还有卵圆形、半球形、平扁型、立扁型等等。
1.6昆虫的体长与翅展
体长:是指昆虫头部前端到腹部末端的距离,不包括触角和腹部外生殖器的长度。
翅展:是指两前翅展开时,两翅顶角之间的距离
翅展
体
长
1.7昆虫的身体大小
巨型:体长在100mm以上大型:体长在99~40mm之间中型:体长在39~15mm之间小型:体长在14~3mm之间微型:体长在2mm以下
1.8昆虫的体壁
昆虫体壁的沟、缝、外长物及内骨骼示意图
1.8.1昆虫的体壁骨化与内骨骼
•骨化:大多数昆虫羽化后体壁很快硬化,这一过程叫骨化。
•骨片:这些骨化的区域通常被膜质部分割成若干小片,即骨片。 •沟与缝:骨板常在某些部位向下凹陷,而在昆虫体表留下狭窄的槽,称为沟。缝是两块骨片拼接在一起而留下的分界线。
昆虫的外部形态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体躯的构造
纵或长,横或宽: 纵或长,横或宽:昆 虫的体部和附器, 虫的体部和附器,凡与体 躯纵轴平行的称纵或长, 躯纵轴平行的称纵或长, 与体躯纵轴垂直的称横或 宽。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体躯的构造
昆虫的体色
色素色(化学色) 结构色(物理色) 结合色(混合色)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体躯的构造
节间膜
次生节 背板
次生分节
纵肌
腹板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体躯的构造
180~200 mm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体躯的构造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体躯的构造
最小的昆虫是寄生性的膜 翅目昆虫,成虫体长在 翅目昆虫,成虫体长在0.2mm 以下,比最大的原生动物还小。 以下,比最大的原生动物还小。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体躯的构造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体躯的构造
内骨骼不仅可以增强昆虫体壁的承受 能力,而且还可扩大肌肉的着生面积。 能力,而且还可扩大肌肉的着生面积。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体躯的构造
缝 沟
蜕裂线
距 内陷
内脊突
内脊
刺
内刺突
昆虫体壁上的沟和缝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体躯的构造
二、体形、体型和体向
体形
昆虫外部形态及生物学观察
02
CHAPTER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的头部分解
01
02
03
触角
触角是昆虫头部的触觉器 官,形状多样,用于感觉 外界环境。
复眼
多数昆虫拥有复眼,由多 个小眼组成,能感知光和 运动。
口器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 根据昆虫种类不同,可分 为咀嚼式、刺吸式、虹吸 式等。
昆虫的胸部结构
前翅
覆盖在胸部的上前方,主 要起保护作用。
医学与健康
一些昆虫可以用于生产药品、 生物材料等,如蜜蜂提取物可 用于治疗炎症等,对人类健康
有积极影响。
昆虫研究的挑战与展望
保护与利用
基础研究
随着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昆虫种 群数量不断减少,需要加强保护措施,同 时合理利用昆虫资源。
对于昆虫的分类、生态习性、生殖机制等 方面的研究仍需深入,以更好地理解昆虫 的生物学特性。
翅脉
翅脉是支撑和加强翅膀的结构,不同 昆虫的翅脉有不同的特征。
03
CHAPTER
昆虫生物学观察方法
野外观察法
直接观察
在野外环境中,直接观察昆虫的 行为、活动和栖息地,了解其生
态习性和环境适应性。
捕捉与标记
使用适当的工具捕捉昆虫,并进行 标记,以便后续观察和记录。
记录环境信息
记录观察地点的环境信息,如植被、 气候等,以便分析昆虫与环境的相 互关系。
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昆虫外部的基本形态构造及其功能,形态特征和功能与生存适应关系;形态特征与昆虫鉴别、害虫防治的关系。
第一章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重点与难点:
1.昆虫体躯的分段和分节,昆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体段,每个体段又由一系列的体节所组成。
2.昆虫体节的类型,什么是初生分节?什么是次生分节?
3.昆虫的体向:昆虫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和方向,体向的名称和含义。
一、体分部与分节
1、身体分部
昆虫的身体由一系列的体节组成,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体节组成一个体段,昆虫由3个体段即头部、胸部和腹部构成。
2、分节
昆虫的身体是由一系列的体节构成的。昆虫头部在胚胎发育完成之后,体节已经愈合,头部的3 对附肢发育为口器的主要部分。胸部由3节组成。
腹部通常由11个体节组成。
二、骨化区:
昆虫的身体及每个体节大致呈圆筒形,着生附肢的体节可分为四个面,即背面、腹面和侧面。
昆虫的体壁大部分硬化,这种体壁的硬化现象称为骨化。
体节的骨化区,因体面的不同,分别称为背板、腹板和侧板。这些骨板往往又分为数块骨片。
骨板的有些部位向内凹陷,在表面呈一条缝,称为沟,内面突出部分为内突,形成昆虫的内骨骼。
三、体节的类型
1、初生分节:
昆虫的身体是由一系列体节构成的。在昆虫的幼期,体节间形成环形的凹陷,称为节间褶,纵肌着生在节间褶上,这是一种原始的分节方式,故
称为初生分节。
2、次生分节:
昆虫的成虫,体壁骨化,节间褶也骨化了,而在节间褶的前方,有一条未骨化的膜质部分—节间膜,其为相邻节间的分界,这种分节方式——次生分节。
绪论,第一章—昆虫的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及其生物学特性和分类
3、数量大,同种昆虫个体数量有时也很大。
4、分布广,由于昆虫悠久的历史和很强的适应性, 其分布范围之广,没有其它动物类群可与之相比。
(四)昆虫繁盛的奥秘:
1、有翅能飞翔 2、体躯小且有外骨骼 3、繁殖能力强和生殖方式多样 4、口器的分化和食性多元化 5、具有变态和发育阶段性,多数昆虫属于完全变态,即
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三节组成。 每一胸节各具胸足一对,分别称为前足、 中足和后足。多数昆虫在中、后胸上还各 具翅一对,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中胸和 后胸具翅,故又称为具翅胸节或翅胸。昆 虫各胸节的发达程度,与其上着生的翅和
幼虫和成虫在形态、食性、栖境和行为等方面差异很大, 因而就可以避免同种或同类昆虫在空间与食物等方面的 需求矛盾 6、适应能力强,温湿度、饥饿和药剂有很强的适应和抵 抗能力,拟态、警戒色和迁飞等
二、昆虫的头部—基本构造
头:头部是昆虫体躯最前面的一个体段,体壁 硬化形成坚硬的头壳,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口 器、触角、复眼和单眼等取食和感觉器官;是感 觉和取食中心
3)虹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的上唇只是一
条很窄的横片;下颚的轴节和茎节缩入头 内,下颚须不发达;舌退化;下唇退化成 三角形小片,但下唇须发达,卷曲的喙被 夹在两下唇须之间。
昆虫身体构造与其功能
失绿黄斑
虫瘿
叶片卷曲
叶皱畸形
第三十五页,共115页。
常见昆虫:蚜、螨、蚧、粉虱、叶蝉 、网蝽、木虱、蝉、蜡蝉等。 使用药剂类型:内吸剂、触杀剂、 熏蒸剂和生物制剂。
第三十六页,共115页。
(3). 锉吸式口器
为蓟马昆虫所特有,其特点为
上鄂口针较粗大,是主要的穿 刺工具,两下鄂口针组成食物
道,舌与下唇口针组成唾液道。
第四十五页,共115页。
在大多数昆虫,中胸和后胸上各具翅一对,分别称
为前翅和后翅。 足和翅是昆虫的运动器官,所以胸部是昆虫的运
动中心。
第四十六页,共115页。
• 1.胸部的基本构造
昆虫的胸部,由于承受足的强大动力和配合翅的飞行动作 ,所以体壁高度骨化,具有复杂的沟和内脊,肌肉特别发 达。 各节结合紧密,特别是中后胸具翅,胸节尤为紧凑。 每一胸节均由4块骨板组成,位于背面的称为背板,两侧的称侧 板,腹面的称腹板。
?2无翅?3一般具有四对足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纲名体躯分段复眼单眼触角足足翅翅生活环境代表种昆虫纲头胸腹11对0033个个11对33对22对或0011对对陆生或水生蝗虫蛛形纲头胸腹无2266对对无2244对对无陆生蜘蛛甲壳纲头胸腹11对无22对至少55对无水生少数陆生虾蟹唇足纲头胴11对无11对每节11对无陆生蜈蚣重足纲头胴11对无11对每节22对无陆生马陆节肢动物门主要纲的区别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昆虫的种类繁多外部形态复杂
昆虫的外部形态学与功能
3、气管鳃 部分水生昆虫腹部有由附肢演变的气管鳃.
翅与背、侧板间的小骨 片是其关节构造.
翅基部背面的骨片统称 翅基片Pteralia,肩板、肩片 是常用的分类特征.
2.翅脉 Veins
膜质翅面有很多起骨架作用的翅脉,翅脉有纵脉和横脉之分,都是 鉴别各类昆虫的重要依据.
翅脉在翅面上的排列方式称脉相〔序〕Venation,昆虫种类不同, 翅脉的多少和分布形式变化很大.
纵脉是由翅基部伸到边缘的脉.包括:
前缘脉Costa 亚前缘脉Subcosta
径 脉 Radius
中 脉 Media
肘脉
Cubitus
臀脉Analis 轭脉Jugalis
其缩写符号分别为C、Sc、R、M、Cu、A、J
横 脉
横脉是横列在纵脉间的短脉.常见的
有:
肩横脉 h
径横脉 r 分横脉
s
径中横脉 r—m 中横脉 m 中肘横
第一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学与功能
Chapter 1 External morphology and it’s function
➢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 但昆虫仍有其共同的基本结构.了解昆虫的形态不仅是 识别昆虫、对昆虫进行系统分类和进化研究的基础,而 且是研究昆虫生物学、有害昆虫控制、有益昆虫保护和 利用,以及仿生学等必要的前提.
第二篇 昆虫外部形态
不同环境中的昆虫,感觉器官的 进化总是向着适应环境条件的方向发 展。
穴居昆虫生活在光线很弱的环境 中,它们的复眼与单眼常常退化,相 应一些感觉功能由触角代替,所以其 触角与在地面生活的昆虫触角相比显 得发达。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的头部
如 一 种 穴 居 的 蟋 螽 Tropidischia xanthostoma复眼退化,触角却是体长的10倍 左右。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的头部
6、颊下沟
有些昆虫具有的由 额唇基沟到次后头沟之 间的一条斜横沟,其在 上颚前、后关节间的部 分称口侧沟,其余的部 分叫口后沟,但口侧沟 与口后沟很少同时存在, 鳞翅目幼虫的口后沟特 别发达。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的头部
7、后头沟
头后部环绕 头孔的第2条拱 形沟,其两端的 伸达上颚的后关 节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的头部
2、颅中沟:
有些昆虫(主要是幼虫)的头壳上 沿蜕裂线的主干内陷而成的沟,其颜色 较蜕裂线深。有时颅中沟常与蜕裂线混 淆,但在这种情况下,颅中沟总是伸过 蜕裂线的分叉点。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的头部
3、额唇基沟
位于口器的上方,为额 与唇基的分界线,故又称口 上沟,常为一条较深的横沟, 有时呈“Λ”形或中断甚至消 失。在沟的两端,有两个陷 口称前幕骨陷,不管额唇基 沟形状如何变化,其两端仍 不离开前幕骨陷。因此,可 据前幕骨陷的位置确定额基 沟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的外部形态学与功能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百度文库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