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
三、中位数和众数 (一)中位数(Mdn)
1、定义 2、计算方法
例:数据{3,9,10,13,15,70,11,17}的中位数为 ( A )
A.12 B.14 C.15 D.17
(二)众数(Mo)
1、定义 2、计算方法
第二节
差异量数
• 离中趋势: 数据具有偏离中心位置的趋势,它反映了 一组数据本身的离散程度和变异性程度。 • 差异量数: 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量。(常用的差 异量数是平均差、标准差和方差)
(一)标准分数的概念 (二)标准分数常模的概念 (三)标准分数的计算公式
(四)标准分数的性质(标准分数是等单位量度)
例:某班考试成绩情况如下表,小王的测验成绩依次是英语 65分,数学85分;小李的测验成绩依次是英语85分,数 学65分。计算小王和小李各科成绩的标准分数,并说明小 王和小李的总成绩排名先后。
四、怎样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 (一)切实下功夫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原理, 弄懂内在的逻辑和方法。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做好练习, 力争用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要重视掌握计算工具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数据分布的初步整理
数据的种类与特点 次数分布表 次数分布图 常用统计分析图
规律性
第二节
次数分布表
一、次数分布及其表达 (一)什么是次数分布
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 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 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二)统计次数分布的方法
1、按不同的测量值逐点统计次数。 2、以区间跨度来统计次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次数分布表的编制 (一)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教育统计与测量基础知识
频数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做对题数 11
五、差异量
1. 全距(R)
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表示,又称极差。
2. 标准差(σ或S)
标准差概念:标准差是指离差平方和后平均的方根。
(X X )
N
2
X
N
2
X ( ) N
甲 项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合计
个人 成绩
生
标准差
乙 Z 1.8 0.7 0.6
个人 成绩 所在班级 平均成绩
生
标准差
所在班级 平均成绩
Z 1.2 0.8 0.9
73 79 75 227
48.3 66.9 67.2
13.9 18.5 14
62 85 80 227
48.3 66.9 67.2
13.9 18.5 14
(3)标准分应用
• 比较各个学生成绩在班级中地位; • 比较某个学生两科或多科测验中所得分 的优劣,精确地计算学生的总成绩。 • 确定等级评定的人数。
七、相关系数
• 相关: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存 在相互依存关系。如数学课成绩与数学 竞赛成绩、数学与物理成绩等。
– 正相关 – 负相关 – 零相关
统计表基本格式
表的标题
横标目的总标目 (亦可空白) 横标目 注脚:说明资料来源等 XXX
(
顶线)
纵标目 (一般设谓语) 数字 (底线)
表1 初三(1)班男女生数学成绩分布统计表
性别 男 女
成
优 9 4 良 13 8 7 9
绩
中 差 4 2
合计 33 23
合计
《教育统计与测量》笔记(一).
绪论一、教育统计1.统计:到达对总体的量的认识。
教育统计:从总体上把握与认识教育领域各种现象的量的取值,为教育工作、管理和开展效劳。
是数理统计和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的产物。
2.教育统计的主要内容:描述统计——概括和表达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
判断统计——利用样本数据资料,根据数理统计理论,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
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
二、教育测量1.就是对考察研究的教育对象,按一定规那末在某种性质的是量尺上指定值。
2.测量量尺:以下四种量尺的量化水平由低到高。
名义量尺上的数惟独类别标志。
顺利量尺上的数有优劣、大小、先后之别,如学业成绩。
等距量尺上的数单位相等,零点任意指定,如温度计指数比率量尺 等单位且有零点,如测身高、体重。
3.教育测量由三个根本要素:①工具:学业成绩——考试卷心理测量——心理测验〔口头的、文字的、器具〕②程序:施测和评分的步骤与操作,与所测对象的性质与测量工具的适应,严格控制误差。
③参照系——用来解释结果的意义,转化成某种量尺上的值。
4.教育测量的特点①间接性。
教育测量所测的主要对象,是爱教育者的心理特性,如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人格特点等,潜存于主体内部,不能直接观察,只能设置一定情境,施以特定刺激,引起行为样本,然后才干按一定规那末在某种性质上指定值,间接推论其内部心理特质的实有状态和水平。
测验,特指标准化测验的测量,所谓标准化是指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系标准化。
标准化考试,对学业成绩进行的标准化测验量表:标准化测验中的测量工具与解释分数的常模,合称为量表。
心理量表就是指心理测量工具与常模的结合。
②要抽样进行。
5.教育测量的主要内容:一是测量工具编制、施测与评分程序确立,常模与标准建立的普通理论和方法,包括工程分析、测验质量检验的具体理论与技术。
二是各种类型的教育与心理测验的具体编制和使用,包括学业成绩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
教育统计与测量基础知识
• 某班一次英语考试成绩分布表
见word文档
• 根据次数分布表可以绘制次数分布图。 • 绘制方法:以横轴表示分数,纵轴表示 次数。各条形高度为相应各组的次数, 就可以绘出次数分布直方图。若把组中 点位置和相对应的次数的交点进行连线, 就可以得出次数分布曲线。
某班一次英语考试成绩次数分布图
• 从上例英语成绩次数分布图可以看出该班的英 语成绩具有如下特点: • ①中间大:该次考试平均分为64.9分,在平均 分周围可能得分的人数最多。 • ②对称性:比平均分高和比平均分低的人数大 体相等。 • ③两头小:和平均分相比,成绩较好和较差的 可能人数逐渐减少,最差和最好的可能性(可 能得分的人数)最少。
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称为频数分 布。
• 离差:个体量和某一群体的平均量
之差。
教育统计中几个名词
• 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
分布。
正态分布图
正态颁布图0.ຫໍສະໝຸດ 0.25 0.2 0.15 0.1 0.0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X p(x)
• 偏正态分布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Z=
X −X
σ
• 下面,我们将上面的原始分数转化为标 准分数 • 例1中,期中考试X=80, =78, S=5,则 Z= 0.4 期末考试X=70, =60, S=5, 则Z=2。 • 由此可见,该生的成绩期末比期中有较 大的进步。
标准分特点
• 标准分是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故称为标 准分。它是一种相对地位分。 • 标准分有正负之分,一般在[-3,3]中 (几率为99.74%) 。 • 标准分可比性根据在于标准正态分布。 T分数:T=10Z+50 (一般20≤T≤80) E分数:E=20Z+90 (一般30≤E≤150)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件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 、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多样化的教 育测量方式,满足不同场景和需求。
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统计与测量将不断拓展其应 用领域和范围,为教育事业的发 展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支持。
教育统计与测量将进一步融合多 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形成更加科 学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概括,以描述 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 。
VS
详细描述
描述性统计是教育统计的基础,主要包括 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概括等步骤。 通过对数据的描述,可以了解数据的集中 趋势(如平均数、中位数等)、离散程度 (如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和分布形态( 如偏度、峰度等),从而对数据有一个初 步的认识和评估。
量化结果解释
对量化结果进行解释,说明各评 价指标的具体表现情况。
05
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发展 趋势
大数据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为教育统计提供了海量的数据来源,使得教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更加全 面和深入。
大数据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教育过程,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教育管 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实验设计
总结词
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合理安排实验条件和操作,控 制干扰因素,以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详细描述
实验设计是教育统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教育研 究中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实验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如实验目的、实验假设、实验变量、实验操作、实验 对象等。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干扰因 素,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从而使得研究结 果更加可靠和科学。在教育研究中,实验设计的应用非 常广泛,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 ,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小学教育统计与测量
解:该生英语成绩的标准分数为: = = = .4 X=0.9
另一名学生英语成绩的标准分数为: = = =-0.9 X=74.2 14.某小学分别对一年级和六年级进行智力测验,其中一年级的智力测验分数的平均分 45 分, 标准差为 2.5 分,六年级的平均分为 62 分,标准差为 2.8 分。该校一年级和六年级在智利测验 成绩上谁的离散程度大?
试用两种方法球他们的积差相关系数。
解:阅读平均差 76,写作平均差 75 根据公式:r= =
9.某小学为了研究小学生的语文成绩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随机抽取 10 名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和
阅读能力成绩,见下表分别求出积差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进行比较
学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语文
95 80 98 75
=?
由斯皮尔曼等级相关:N=2 =2 = - =-1 = - =1
代入公式得: =-1 11.有 20 名学生参加一次能力测验,男生 11 人女生 2 人成绩如下,求测验成绩与性别之间的相 关程度,男生 55 61 53 70 63 68 64 58 53 50 71 女生 56 71 60 52 67 58 48 61 65
解:该生语文成绩的标准分数为: = =
=
该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分数为: = =
=
由于数学的标准分数大于语文的标准分数,说明该生的数学成绩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比语文成
绩相对低一些。
13. 某班期末英语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为 85 分,标准差是 12 分,一名学生的英语成绩的标准分
数 1.4 分,另一名学生标准分数-0.9 分,那么这两名学生的原始分数各是多少?
5.如果 =0.6,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和 的相关程度相同。 6.一次考试中学生 B 积差相关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教学大纲.docx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由教育统计学与教育测量学两门课合并而成。
包含教育统计学和教育测量两局部内容。
统计包括基本统计量、相关与回归分析,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多元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初步等。
其中,参数估计是指用样本指标的统计量对总体指标参数做出的推断和判断,假设检验是指对于一个假设判断假设成立与否的方法。
是教育统计学中的核心局部。
教育测量局部是测验的质量分析局部,主要包括测验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测验的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可靠程度,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或正确性,测验的难度和区分度主要是衡量测验题目质量的数量性指标,这也是测验质量分析的基本内容。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是大学教育系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是对教育现象进行定量描述测定的一门科学,是心理学、统计学、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了解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及主要任务;能对得来的数据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初步整理;能用集中量、差异量、相关量等量数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在此基础上,借助概率理论,对数据进行推断统计;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与功能;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并能够熟练应用;掌握编制教育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能够对学生课业开展进行恰当的测量与评价。
主要教学目的是:第一、培养学生掌握正确收集、整理调查与实验资料的方法;第二、培养学生掌握数据资料的基本统计分析方法;第三、培养学生掌握统计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常用方法;第四、培养学生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形成和开展;第五、了解统计学及教育统计学的产生与开展过及该学科的开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观测变量(4学时)1教学内容变量与常量: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称名变量、次序变量、间隔变量与比率变量;连续变量与间隔变量;次数与频率;比率、比例、百分数。
观察变量的初步整理一一经验分布:顺序分布、等级分布、简单次数分布、分组次数分布。
小学统计与测量
第一章绪论什么是统计?对所考察事物从量的角度在其范围内作总体把握我们对某些事物不可能进行精确描述,只能做一个大概描述(误差)或推断(样本)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专门研究随机现象的理论,是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统计学:对教育领域的一些现象进行统计的科学例如:学生成绩、学生智商、学生学习潜力教育统计学的内容描述统计:将统计调查、实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概括和表述。
推断统计:用样本的数据对事物整体进行科学推断教育测量世界万物都存在一个“度”,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将事物的这些属性数量化。
测量的对象可以是物理对象,比如身高、体重、温度,也可以是心理现象,比如智力、动机、情绪测量教育领域中的现象称为教育测量测量的要素参照点:绝对参照点(绝对零点)和相对参照点,使用那种参照点要依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单位:符合测量意义的单位必须具有确定的意义和相等的价值测量量表(数据)称名量表(数据):用数字代表事物类别,本身无任何意义。
例如用1代表男性,0代表女性等级量表(数据)又叫顺序量表,用数字顺序表示事物的等级关系。
例如用3、2、1代表成绩的良、中、差等距量表(数据)无绝对零点。
数据的单位相等,可以相互加减,但不能乘除。
例如温度比率量表(数据)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
最好的数据看看下面属于哪种数据比赛选手序号体重语文成绩智商香港小姐选举结果美国考试成绩A、B、C、D教育测量的含义和特点教育测量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把学生知识、能力的变化用数量描述出来。
包括能力测量、学业测量和人格测量教育测量的特性:教育对象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一个差生的例子);测量方法的间接性(心理测验的特点);测量结果的相对性教育测量的主要内容:学会测验的基本原理、掌握编制各种测验的方法、学会处理测验误差、正确解释测验结果教育测量的误差:没有完全精确的测验导致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测量对象的属性、测量工具、施测者本身因素测量对象类型:确定型,随机型,模糊型测量工具:教育常用的是纸笔测验施测人因素:指导语,身心状态等为什么要学教育统计测量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幼儿园工作必备的技能之一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实用技巧之一:编制测验;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手段;心中有数。
《教育统计与测量》--整理版
《教育统计与测量》一、 名词解释1.教育统计 教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科学。
2.变 量 变量是指可以定量并能取不同数值的事物的特征。
3.算术平均数 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后所得之商。
4.频 率 频率就是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出现了m (m ≤n )次,则m 与n 的比值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W(A)=5.测验设计测验设计是指测验编制者对测验形式、时限、题量、题目编排、测验指导手册等进行的设计工作。
6.测验效度就是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7.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研究如何将收集到的统计数据,用统计图表或者概括性统计量数反映其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统计方法。
8.名称变量 名称变量又称类别变量,是指其数值只用于区分事物的不同类别,不表示事物大小关系的一种变量。
顺序变量又称等级变量,是指其数值用于排列不同事物的等级顺序的变量。
9.离散变量又称间断变量,是指在一定区间内不能连续不断地取值的变量。
10.总体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的同一类事物的全体。
11.教育测量学 教育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教育效果或过程加以确定。
教育测量学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作为基础,运用各种测试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教育现状、教育效果、学业成就及其能力、品格、学术能力倾向等方面进行科学测定的一门分支学科。
12.自由应答式试题 是指被试可以自由地应答,只要在题目限制的范围内,可在深度、广度,组织方式等方面享有很大自由地答题方式。
13.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是指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
14.连续型变量 是指在其所取的任何两值之间可以作无限地分割,即能连续不断地获取数值的变量。
15.度量数据 度量数据是指用一定的工具或按一定的标准测量得到的数据。
16.正相关 两个变量变化方向一致的相关。
17.同质性χ2检验 在双向表的χ2检验中,如果是判断几次重复实验的结果是否相同,叫做同质性χ2检验。
《教育统计与测量》整理版
《教育统计与测量》一、 名词解释1、教育统计 教育统计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得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数量表现与数理关系得科学。
2、变 量 变量就是指可以定量并能取不同数值得事物得特征。
3、算术平均数 所有观察值得总与除以总频数后所得之商。
4、频 率 频率就就是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出现了m (m ≤n )次,则m 与n 得比值就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就是W(A)=5、测验设计测验设计就是指测验编制者对测验形式、时限、题量、题目编排、测验指导手册等进行得设计工作。
6、测验效度就就是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得东西得程度。
7、描述统计 描述统计就是研究如何将收集到得统计数据,用统计图表或者概括性统计量数反映其数量表现与数理关系得统计方法。
8、名称变量 名称变量又称类别变量,就是指其数值只用于区分事物得不同类别,不表示事物大小关系得一种变量。
顺序变量又称等级变量,就是指其数值用于排列不同事物得等级顺序得变量。
9、离散变量 又称间断变量,就是指在一定区间内不能连续不断地取值得变量。
10、总体 总体就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得同一类事物得全体。
11、教育测量学 教育测量就就是根据一定得法则用数字对教育效果或过程加以确定。
教育测量学就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与统计学作为基础,运用各种测试方法与技术手段,对教育现状、教育效果、学业成就及其能力、品格、学术能力倾向等方面进行科学测定得一门分支学科。
12、自由应答式试题 就是指被试可以自由地应答,只要在题目限制得范围内,可在深度、广度,组织方式等方面享有很大自由地答题方式。
13、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就是指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得变量。
14、连续型变量 就是指在其所取得任何两值之间可以作无限地分割,即能连续不断地获取数值得变量。
15、度量数据 度量数据就是指用一定得工具或按一定得标准测量得到得数据。
16、正相关 两个变量变化方向一致得相关。
17、同质性χ2检验 在双向表得χ2检验中,如果就是判断几次重复实验得结果就是否相同,叫做同质性χ2检验。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件
个体差异是由于特质差异所致,而不是偶然误差。
IRT的应用
用于解释和预测测验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以及个体在测验中的表 现。
04 教育统计与测量实践
学生成绩分析
总结词:通过对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为教 学改进提供依据。
跟踪学生成绩变化,评估教学改进的效 果。
分析不同科目之间的成绩差异,找出学 生的学习短板。
详细描述
计算平均分、标准差等统计指标,评估 学生整体表现。
教师绩效评估
总结词:通过对教师教学 绩效的测量和评估,激励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 教师专业发展。
详细描述
制定评估指标和标准,明 确教师职责和要求。
综合分析评估结果,为教 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 议。
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应用
教育政策制定
通过对教育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为政策制定提
供科学依据。
教育研究
用于收集和分析教育实 验、调查等研究数据, 探究教育现象的本质和
规律。
教育评价
对教育实践的效果进行 测量和评估,为改进教
育质量提供反馈。
教育决策
基于统计分析结果,为 教育资源配置、课程设
置等决策提供支持。
个性化教育
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习 惯、兴趣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 性化的教育方案。
人工智能在教育测量中的应用
自动化评估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 行自动化评估,提高评估效率和准确性 。
VS
智能辅助教学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师提供智能辅助教 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
目的
通过对教育数据的科学分析和解 读,为教育决策、研究和实践提 供有力支持,促进教育质量的提 升。
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统计与测量是一门研究教育领域中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它涉及到收集和整理教育相关数据,以便对学生、教师、学校以及整个教育系统进行评估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教育统计与测量的重要性、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测量工具,以及它们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一、教育统计与测量的重要性教育统计与测量在教育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教育决策者了解教育系统的整体状况。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等数据,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指导决策者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和课程改革方案。
其次,教育统计与测量可以协助教师评估教学效果。
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可以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和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这些数据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最后,教育统计与测量也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评估和改进学校的整体运作。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校的数据,如师生比例、课程设置等,可以了解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依据和方向。
二、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测量工具在教育统计与测量领域中,有许多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测量工具可供选择。
其中一些常见的包括:1. 描述性统计:用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
例如,平均数、中位数和标准差等指标可用于描述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
2. 相关分析: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计算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程度。
例如,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时间与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3. 因素分析:用于确定一组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识别出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
例如,通过因素分析,可以确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
4. 问卷调查: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通过给学生或教师发放问卷,让他们回答一系列问题来获取相关信息。
问卷调查可以用于了解学生对某个主题的看法、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等。
5. 教育测试: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用于评估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
小学教育统计与测量1
总体比率地上置信界限为:*
总体比率地下置信界限为:*
即有地把握认为,全校小学生近视率地地比率会在这一区间,在这一区间以外地可能性只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七章
.什么是检验?适用于检验地资料有哪些?
检验就是依据正态分布理论,对大样本差异地显著性进行检验.
.什么是检验?检验地条件是什么?
等级量表:既无相等地单位,又无绝对零点.
等距量表:其结果可进行加、减运算,无绝对零点,分类性、有序性、等距性.
比率量表:单位相等,有绝对零点,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什么是教育测量?它有什么特点?
教育测量就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测量学地理论和原则,通过各种测验和观察,对所研究地教育现象分派数字.
特点:.教育测量对象地复杂性和不明确性.教育测量方法地间接性.教育测量结果地相对性.
.某学区全部考生地数学成绩地平均分为分,标准差是分;语文成绩地平均分为分,标准差为分.一名学生数学成绩地分,语文得分.该学生数学和语文哪一科考得好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解:该生语文成绩地标准分数为:
该生数学成绩地标准分数为:
由于数学地标准分数大于语文地标准分数,说明该生地数学成绩在班级中地相对位置比语文成绩相对低一些.
.某班一次考试成绩地次数分布表为:
组别
组中值
次数
向上累积
合计
计算平均成绩
计算中位数
计算四分差
解:()
()*
.某班学生地身高和体重地平均成绩分别为厘米和千克,标准差分别为厘米和千克.该班学生地身高和体重哪个离散程度大一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体重地差异程度比身高地差异程度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课程答疑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课程答疑摘要:一、课程概述1.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课程的意义2.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二、课程重点与难点1.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测量评价理论及其应用3.课程中的难点与学生常见问题三、课程答疑1.如何理解教育统计中的概率与统计量?2.如何运用测量评价理论进行有效的教育评价?3.如何解决课程中的难点问题?四、课程学习建议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加强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3.及时反馈与调整学习策略正文: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课程是研究教育现象的一种科学方法,通过对教育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以评估教育效果、指导教育实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包括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回归分析等;测量评价理论及其应用,如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质量监测等。
课程中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概率与统计量的理解,测量评价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处理课程中的复杂数学问题。
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课程答疑环节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例如,教育统计中的概率与统计量是评估数据特征的重要工具,理解它们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有助于正确分析和解释数据;测量评价理论在教育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需要学会运用该理论进行有效的教育评价,以提高教育质量。
在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课程时,学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学生可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00452一、什么是教育统计统计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欧洲。
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中各种事物进行量的统计和分析。
就是在教育实践中,有意识地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获取有关事物特征的定量数据,并根据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对数据加以整理、计算、分析及推断,最后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
教育统计学是教育学、心理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
二、教育统计的分类依据统计的功能,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类。
描述统计是把调查得来的数据加以整理、归类、概括和表述,以定量描述样本或总体的特征。
其主要内容有: ①数据分组; ②计算一组数据的特征值; ③相关分析。
推断统计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总体的情况。
其主要内容有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卡方分析等。
描述统计特征1:集中量数,特征2:差异量数,特征3:相关分析三.教育统计学的发展历史最初将统计学应用到心理与教育领域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生物学家高尔顿。
高尔顿的学生皮尔逊在统计学理论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904年撰写了《精神与社会测量学导论》,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教育统计的专著。
一.测量测量就是依据一定法则对事物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三个要素:测量对象(事物)、法则、数值(结果)二.测量的基本要素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测量的单位和参照点。
(一)测量的单位理想的测量单位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确定的意义;二是要有相等的量。
(二)测量的参照点参照点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绝对参照点;另一种是相对参照点(人定的参照点)。
三.教育测量的定义与特点狭义的教育测量是指通过测验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广义的教育测量泛指对教育领域内各种事物或现象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教育测量的特点:目的性;间接性;不确定性(随机性与模糊性)四.教育测量学的发展历史中国是教育测量的故乡;桑代克被称为教育测量学之父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意义(简答)一.科学测评学生学习进展,为教育教学改进提供依据二.定量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寻找有效的改进策略三.加强定量分析,推动教育研究走向科学化一.数据的种类(一)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根据数据的来源(二)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等比数据——根据测量水平(56,重点)(三)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根据数据分布的形式(57)二.数据的特点(简答)(一)数据的离散性(二)数据的变异性(三)数据的规律性一.简单次数分布表(一)求全距:R=Xmax-Xmin(二)定组数:K=1.87(N-1)2/5(三)定组距:全距R与组数K的比值取整(四)写出组限:每组起止点界限(表述组限/实际组限)(五)求组中值:组中值=(组实上限+组实下限)/2(六)登记次数 (61)要求学会61页表2-3的阅读与填充,主要是2和6-9栏实际组限是起点和终点向下移0.5个单位常用统计分析图(选择题)一.散点图:是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一、名词解释教育测量:就是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测量:测量,就是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统计:“统”就是指总体、全部、整个领域范围;“计”,就是计量、计数、计算。
“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就是通过例表归类、描绘图象、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与变量相依关系的统计量数,如平均数、标准茶和相关系数等,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显地解释出来,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
推断统计:是利用实际获得的确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总体的确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查等。
测验:如果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的参照系(或标准)都已科学地实现标准化,也就是说,这种代表性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量,就称之为标准化测验,或简称、测验;所以测量包含测验,测验特指标准化的测量。
数据:从广义角度讲,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的变量为称名变量。
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轴上各个区间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若以Rf表示相对次数,则Rf=f/N.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如上述的班级人数、学校专任教师人数、实验研究中被试人数、一分钟内呼吸次数和脉搏跳动次数等观测数据,测量评估数据:是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得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是一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
教育统计与测量教学计划
教育统计与测量教学计划【教育统计与测量教学计划】一、教学主题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学中的重要学科,涉及到教育评估、教育政策决策以及学生学业发展等方面。
通过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统计工具对教育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教育统计与测量教学计划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活动安排1. 知识导入通过简单的问答和讨论,引入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帮助学生意识到统计学在教育研究和决策中的重要性。
展示一些教育数据,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统计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2. 理论授课结合教材内容,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讲解,包括基本统计学概念、数据收集方法、测量与评价等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示,使学生理解并能够应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
3.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引导学生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实际教育数据。
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熟悉统计软件的使用,并掌握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解释,培养学生的数据解释能力。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涉及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
通过讨论和互动,帮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背后的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 学术研究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与教育统计与测量相关的课题,进行小型研究并撰写学术报告。
通过学术报告的撰写,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三、教材使用在教育统计与测量教学中,可以选用《教育统计学基础》、《教育测量与评价》等教材作为主要教材。
这些教材既包含了基础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案例和实例供学生参考。
此外,可以辅助使用一些统计软件教程和相关研究论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学的知识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教学计划,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教育统计与测量领域的学习效果。
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教育研究和教育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教育统计?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教育统计就是把数学中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教育领域而形成的一门应用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2.测量的量表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称名量表:它的数字只起对事物的特性进行区别或分类的作用,没有数量的大小、多少、位次和倍数关系。
等级量表:既无相等的单位,又无绝对零点。
等距量表:其结果可进行加、减运算,无绝对零点,分类性、有序性、等距性。
比率量表:单位相等,有绝对零点,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什么是教育测量?它有什么特点?教育测量就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测量学的理论和原则,通过各种测验和观察,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分派数字。
特点:1.教育测量对象的复杂性和不明确性2.教育测量方法的间接性3.教育测量结果的相对性。
4.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意义是什么?1.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2.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手段3.提高教学水平4.锻炼科学的思维和推理能力。
第二章2.从数据性质的角度找出与其他不同类的数据:D.30摄氏度3.测量数据0.101的实限B.[0.1005 ,0.1015)4.一组限为70~79,不属于该组的数据是:C.79.55.编制次数分布表最关键的两个步骤是:A.求全距与定组数6.向下累计次数的含义是某一组:C.以上各组次数的总和7.某小学在学雷锋活动月中,各年级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分别为:一年级男生12件、女生15件;二年级男生16件、女生24件;三年级男生11件、女生13件;四年级男生20件、女生24件;五年级男生18件、女生15件;六年级男生5件、女生10件根据上述资料,请编制一个适当的统计表,并绘制相应的统计图。
8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校园绿化植树活动,总计需要植树120棵(其中松树46棵,柳树24棵,杨树50棵)。
请绘制一个适当的统计表,并绘制相应的统计图。
9根据下列数据资料请编制一个次数分布表并绘制相应的次数分布图。
58 79 66 76 75 83 56 70 71 73 85 80 73 72 75 56 78 59 61 74 6855 76 74 41 61 91 45 71 82 68 69 63 50 61 84 60 65 71 77 62 78 8485 92 97 70 88 47 66 78 38 67 63 70 66 73 77 72 61 73 68 72 74 7677 87 61 47 52 69 66 52 76 79 68 66 62 64 69 63 65 68 68 66 67 7172 69 7810完成下列次数分布表:1.有三组个数相同的同质数据其算术平均数分别是12、15、18,则总体算数平均数为:A.152.有八个数据4、5、2、9、7、6、1、3,它们的中位数为:B.4.53.一般情况下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好使用:D.标准差4.标准分数是一种相对的:D.位置量数5.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为σ,若每一数据都乘以13,其标准差的变化是:C .13σ6.已知某小学经过6年,在校学生人数由468人发展为1245人,其平均增长率为:√12454685-17.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可描述:8.若将某班每个人的语文考试分数都加上5分,那么与原来相比其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变化是:C.平均数增加,标准差不变9.已知一组数据为0.4、0.4、0.4,其标准差为:A.0(1) 计算平均成绩 (2) 计算中位数 (3) 计算四分差解:(1)X t ̅̅̅=∑fX c N =361947=77 (2)M dn =L b +N2−F b fi=74.5+472−1714*5=76.8211.某班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的平均成绩分别为156厘米和48千克,标准差分别为3.2厘米和2.8千克。
该班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哪个离散程度大一些?解:CV 身高=σX ̅*100=3.2156*100=2.05 CV 体重=σX̅*100=2.848*100=5.83CV 体重>CV 身高:体重的差异程度比身高的差异程度大。
12.某学区全部考生的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85分,标准差是18分;语文成绩的平均分为80分,标准差为12分。
一名学生数学成绩的84分,语文得82分。
该学生数学和语文哪一科考得好些? 解:该生语文成绩的标准分数为:Z 语文=X−X̅σ=82−8012=16该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分数为:Z 数学=X−X ̅σ=84−8518=−118由于数学的标准分数大于语文的标准分数,说明该生的数学成绩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比语文成绩相对低一些。
13. 某班期末英语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为85分,标准差是12分,一名学生的英语成绩的标准分数1.4分,另一名学生标准分数-0.9分,那么这两名学生的原始分数各是多少? 解:该生英语成绩的标准分数为:Z 英语=X−X ̅σ=X−8512=1.4 X=0.9 另一名学生英语成绩的标准分数为:Z 英语=X−X ̅σ=X−8512=-0.9 X=74.214.某小学分别对一年级和六年级进行智力测验,其中一年级的智力测验分数的平均分为45分,标准差为2.5分,六年级的平均分为62分,标准差为2.8分。
该校一年级和六年级在智利测验成绩上谁的离散程度大?解:CV 一年级=σX ̅*100=2.545*100=5.56CV 六年级=σX ̅*100=2.862*100=4.51CV 一年级>CV 六年级:一年级的差异程度比六年级的差异程度大。
15.甲乙丙三名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及全体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表哪名学生的成绩解:根据公式:Z =σZ 语文甲=X−X̅σ=138−1248=1.75;Z 语文乙=X−X ̅σ=128−1248=0.5;Z 语文丙=X−X ̅σ=134−1248=1.25所以:Z 语文甲>Z 语文丙>Z 语文乙同理可得:第四章1.什么是相关关系?相关分为哪几类? 指事物或现象间存在着一定相互关系,即一种事物发生变化,常引起另一事物也发生较大变化。
按相关因素的多少,分为简相关和复相关。
按变量分布的形态,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按变量变化的方向,可将直线相关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按变量的相关程度,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零相关。
2.什么是相关系数?在应用中对相关系数的解释应注意什么? 是描述代表事物的量之间相互变化的方向及密切程度的指标,表明变量间相互伴随变化的趋势。
注意:1.存在相关,仅意味着变量间有关联,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2.相关系数不是由相等单位度量而来,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相关系数r 受变量取值区间大小及观测值个数的影响较大,变量的取值区间越大,观测值个数越多,r 受抽样误差影响越小,结果越可靠。
4.相关系数的正负号仅表示相关方向,其绝对值表示相关程度的高低。
5.一定的相关系数在一定情况下使用才具有意义,在另一种情况下便失去了意义。
3.区别用各种相关法求相关系数的条件。
4.相关变量是指变量间存在:A.关系。
5.如果r 1=0.6,r 2=‒0.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r 1和r 2的相关程度相同。
6.一次考试中学生...B 积差相关7.如果某资料室按照…C.点二列相关解:阅读平均差76,写作平均差75根据公式:r=∑xyNσx σy=9.某小学为了研究小学生的语文成绩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随机抽取10名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和∑y =170∑y 2=10416 N=2 ∑xy =10270 代入公式r=∑xy−∑y ∑x N√∑x 2−x 2N √∑y 2−y 2N=?由斯皮尔曼等级相关:N=2 ∑D 2=2 D 1=R x -R y =-1 D 2=R x -R y =1 代入公式得: R s =-111.有20名学生参加一次能力测验,男生11人女生2人成绩如下,求测验成绩与性别之间的相关程度,男生55 61 53 70 63 68 64 58 53 50 71 女生 56 71 60 52 67 58 48 61 65解:N=20 P=1120 q=920 X p ̅̅̅̅=60.5 X q ̅̅̅=59.8 σt =? 代入公式得:r pb =X p ̅̅̅̅−X q ̅̅̅̅σt√pq =?12.某小学进行社会常识测验,其中三年级男生合格的有45人,不合格的有38人,女生合格的有49人,不合格的有48人。
求社会常识成绩与性别之间的相关系数。
根据公式得:r θ=√(a+b )(c+d )(a+c )(b+d )=0.2第五章1.什么是频率?什么是概率?它们有什么区别?频率是若在n 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 发生了m 次,则n 分之m 称为A 发生的频率。
概率是对古典型试验,设试验的一切基本事件有n 个,而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有k 个,则n 分之k 为事件A 的概率。
区别:频率不是一个固定的常数。
但在试验的多次重复中,频率就具有了稳定性,我们把由大量观察所得到的频率作为概率的近似值。
2.事件相互独立、互不相容各是怎么意思?相互独立是指任何一个事件发生与否都不影响另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互不相容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不可能在一次试验中同时发生,A 发生B 必然不发生,反之亦然。
3.概率的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的应用条件各是什么?概率的加法法则:应用于互不相容事件。
概率的乘法法则应用于相互独立事件。
4.正态分布的特点是什么?(1)正态分布曲线以Z=0的纵线为对称轴,呈钟型的轴对称图形,曲线两侧横坐标绝对值相等的对应点的高度Y相等,对应的曲线下面积相等。
(2)正态分布的多数观测值集中在这点附近。
(3)曲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处Y值最大。
5.甲射手打靶中十环的概率是0.9,乙射手打靶中十环的概率是0.92,如果他俩同时各打一次靶,那么都打中十环的概率是多少?解:P(A*B)=P(A)*P(B)=0.9*0.92=0.828第六章1.举例说明什么是总体、样本。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我们把性质相同的研究对象的全部称为总体,把总体中的每个元素称为个体,把从总体中抽取的与总体性质相同的一部分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样本中的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2.什么是抽样分布?抽样分布是指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是推断统计中用样本推断总体是的重要理论依据。
3.举例说明随机抽样的种类,比较其优缺点。
(1)随机抽样的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它是随机抽样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种抽样方法。
(2)机械抽样:它比简单随机抽样代表性强,但当总体中不同特性个体分布不均匀或是一定同期性时机械抽样可能产生系统性偏差。
(3)分层抽样:它抽样误差较小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强。
(4)整群抽样:它容易组织,但往往抽样误差较大。
4.从某校五年级随机抽出36名学生,他们科学课程测量的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8分,请估计全校该科平均成绩95%和百分之99%的置信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