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立法成本

合集下载

浅析法治成本

浅析法治成本

5 1 5 0 7 1 )
三、 节 约和 控 制 法 治 成 本 的 途 径 法治成本是不可避免 的 , 但 在 法 治 进 程 中要 节 约 和 控 制 法 治 成 本 。 因 为 法 治 进 程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由其 代 价 和 成 本 决 定 的 , 则推进法治进程 的阻力就小 , 反之 , 法 治进 程 的 困 难 就 更 多 一 些 。笔 者 认 为 节 约 和 控 制 法 治 成 本 的途 径 主 要
法治成本的概念 法治成本 分析 , 是 试 图 运 用 经 济 学 的 理 论 和 方 法 对 法 治 进 程 进行 “ 成本—— 收益 ” 分析 , 以寻找一 条符合 我 国国情和 发展要 求 的, 代价最小 、 成本 最低 、 效益 最大的法治之路 。那么 , 什么是法 治 成本 ? 从法 治成 本的构成看 , 包括 两个方 面 , 一是 法治本 身 的成本 , 我们把它称作 静态法治成本 , 包括 立法成本 、 守法成本 、 执 法成本 、 司法成本 、 法制宣传教育成本 , 也包括违法行 为及其矫正成本 。另 方面, 则是指 的法治在 其运行过程 中, 社会 为法治进程支付 的代 价, 包括效率的消解 、 公正 的流失 、 体制失灵 、 观念失衡以及社会 经 济负担 随之加重等 , 我们 把它称作动态法治成本 。[ 1 ] 二、 如 何 正 确 看 待 法 治成 本 正 确 地 看 待 法 治 成本 , 是 成 功 建 设 法 治 国 家 的认 识 论 前 提 。 对法治成本 进行研究 , 不 是要 否 定 法 治 , 而 是 要 使 我 们 能 理 性 认 识 和 判 断法 治 , 从而保证 能够真正实行法治 。 正 如学者指出 : 估量 法治成本 与建 设法 治 国家 两者 之间有 着 深刻 的内在联 系 , 这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 如果人们过高地 估 计 法 治成 本 , 看 不 到 实行 法 治 获 取 的收 益 综 合 地 看 、 长 远 地 看 比实

地方行政立法的成本效益问题浅析

地方行政立法的成本效益问题浅析
最佳 方 案 以 达 到 最 好 的 效 益 状 态 。 域 后 , 法 活 动 也 符 合 经 立 济学 分 析 的适 用 条 件 。 对 立 法 活 动 进 行 经 济 学 分 析 , 要 依 主
性, 从而驱散某些假公 正 的论调 , 以 向社会表 明必 须放弃 籍 达 到某些非经济的公 正思想 , 行政立 法具 有“ 使 经济 推论 的 特色” “ 和 明显的参考经济概念” 。
21 0O第 1期 (第 1 第 1 ) 2卷 期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u a fLa nn mi sr t n C l g o r lo io igAd ni ai ol e n t o e
No 1, 0 0 . 2 1
( o.2 N . ) V 11. o 1
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 国地 方经济、 我 文化发展 的差异性使得地 方行政立 法在 大 多数 情况 下需要具 有地 方特 色的地 方行政 立法进行必要 的补 充 , 同时, 易导致行政立法膨胀 、 却 泛化 现 象。因此, 需对地 方行 政 立法进行 成本 效益 分析 , 寻求地方行政
立 法 效益 最大 化 途 径 。
民政 府 , 以及 省 、 自治 区 的人 民 政 府 所 在 地 的 市 、 济 特 区所 经 在 地 的市 和 国 务 院 批 准 的较 大 的 市 的人 民政 府 。地 方 行 政 立 法 虽 然 在位 阶上 居 于 “ 会 立 法 ” 下 , 数 量 上 远 远 超 出 议 之 但
本 最低 、 益 最 高 。这 一 制 度 对 “良法 ” 制 定 意 义 重 大 , 效 的 它 通 过对 地 方 行 政 立 法 的成 本效 益 分 析 , 推 政 府 职 能 的合 理 反

法律的成本

法律的成本

法律的成本法律的成本是指法律对社会或个人所产生的各种经济和非经济的消耗或负担。

虽然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成本。

本文将从经济和非经济两个方面,探讨法律的成本。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法律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法律制定和管理的成本。

制定一部法律通常需要立法机关和相关部门进行讨论、研究、起草等一系列工作,这些工作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巨大的。

其次是法律执行的成本。

法律的执行需要警察、法官、律师等各种司法机构和专业人员投入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此外,法律的成本还包括各种司法程序和诉讼费用的支出,例如律师费、调查取证费等。

最后,法律的成本还体现在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和赔偿上。

违法行为的处理不仅需要司法资源的投入,也需要对违法行为者进行经济制裁,例如罚款、赔偿等。

其次,从非经济角度来看,法律的成本主要表现为时间和心理上的负担。

首先是时间成本。

法律程序的繁琐和冗长使得当事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法律问题。

例如,诉讼程序中的庭审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当事人来说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交。

此外,法律的成本还包括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了解的时间成本。

为了保护自身权益,当事人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这也需要花费时间去学习和掌握。

其次是心理负担。

面对复杂的法律程序和不确定的结果,当事人可能会产生焦虑、紧张和压力等心理负担。

虽然法律存在一定的成本,但这些成本是合理的且必要的。

法律的存在和执行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法律制定和实施所需要的资源和成本是为了保障法治的顺利进行和公正判决,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的秩序。

此外,法律的存在还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高个体和社会的整体素质和道德观念。

总的来说,法律的成本既包括经济的成本,也包括非经济的成本。

经济成本主要体现在法律制定、执行、诉讼和罚款等方面,而非经济成本主要体现在时间和心理上的负担。

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具体原因分析,发现政府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低下、行政体制不合理等因素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精简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行政体制等。

通过实践应用和前景展望的讨论,强调政府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提高治理能力和效率,以解决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问题并非无解,只要政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原因、对策、分析、理论、具体原因、对策建议、实践应用、前景展望、解决。

1. 引言1.1 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原因及对策分析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一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政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那么,为什么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我国政府机构庞大,人员过多。

各级政府机构的设置过于庞杂,人员编制超标超额,导致行政成本不断增加。

政府机构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工作重复和交叉频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部分政府机构存在着奢侈浪费和消费大的问题,导致了行政成本的不断攀升。

针对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精简政府机构,合并冗余部门,优化编制结构,减少人员支出。

加强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避免工作重复和资源浪费。

建立健全的财政监管制度,严格控制政府支出,遏制奢侈浪费现象。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我们相信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将会有所改善,政府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将会得到提升。

未来,我们有信心能够解决这一难题,建设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2. 正文2.1 理论分析政府行政成本过高是指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支出较大,超出了合理范围,对现代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中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政府机构庞大臃肿。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笔记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笔记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书籍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方法与目的 (4)二、法律与经济学的交融 (5)2.1 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6)2.2 法律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8)三、正义的成本 (9)3.1 正义的定义与内涵 (11)3.2 成本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12)3.3 正义的成本分析 (13)四、法律与经济学的冲突与融合 (14)4.1 法律原则与经济效率的平衡 (15)4.2 法律与经济学的政策建议 (17)五、案例分析 (18)5.1 案例选取与分析方法 (19)5.2 案例一 (21)5.3 案例二 (22)六、结论与展望 (24)6.1 本书主要观点总结 (25)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6)一、内容概括作者以引人入胜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如何将经济学的理论和工具应用于法律分析。

全书首先对正义的多维度解读进行了阐述,接着探讨了法律制度的成本问题,包括立法成本、司法成本以及执行成本等各个方面。

书中特别强调了正义与成本之间的微妙关系,分析了如何在此背景下保持公正与效率的平衡。

通过运用经济学中的供需理论、市场机制以及资源配置观点,本书深入探讨了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书中还涉及了法律实践中的经济分析,如合同法、犯罪学、知识产权法以及环境法等领域中的经济问题。

本书强调了用经济学的视角审视法律实践的重要性,以揭示法律制度背后的经济动因和逻辑。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还对司法制度的成本效益评估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法律制度和社会成本进行了深入分析。

作者探讨了如何借助经济学的观点来评估和改进司法制度的效率问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法律和经济学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法律背后的经济逻辑,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平衡。

1.1 书籍背景与意义《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是美国著名法学家、经济学家约瑟夫A斯蒂格利茨(Joseph A. Stiglitz)所著的一部关于法律与经济学之间关系的著作。

政府规制政策评价中的成本收益分析

政府规制政策评价中的成本收益分析

政府规制政策评价中的成本收益分析蒋红珍• 2012-07-12 22:14:57 来源:《浙江学刊》2011年第6期摘要: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在美国被广泛地运用于政府规制政策评估,并发展出一套较为成熟的分析结构和操作方法。

它包含以“没有规制的现存状态”为对照假设、以“特定规制事项的成本/收益”为分析单元、以“可替代性手段”为评估对比、以“分配效果与公平性”为兼及考虑成本四重分析结构,并区分“市场直接交易性”和“非市场直接交易性”两类价值,采取不同的货币换算方法。

成本收益分析既有“货币共量性”的优势,也存在量化标准科学性、货币基准转换可能性和范围界定可确定性层面的质疑,在我国制度借鉴和运用时需要引起注意。

关键词:成本收益分析;政府规制;政策评价;利益衡量中国是一个监管大国。

为了应对层出不穷的公共治理问题,经常需要由政府来选择政策工具,从而实现有效监管的目的。

对于政府规制手段选择的评估,则贯穿于政策制定、执行和司法评价的整个过程。

然而,由于行政过程的不同时段往往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因此,规制政策被迫面临多重标准的价值判断,有时甚至由于缺乏必要的“共量”基础,使完整的评价体系陷于崩离。

有鉴于此,美国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引入“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并将其从政策形成阶段拓展到司法评价领域,作为传统“利益衡量”的补充,来试图解决规制政策评估标准的一贯性难题,这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近年来,我国在政府决策和立法领域,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成本收益分析”的要求。

除了《行政许可法》要求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之外,①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也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对政府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但是,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构层次如何展开?技术方法如何实践?依然欠缺比较成熟的思路。

尤其是,它的优势如何在包括司法评价在内的整个规制措施实施过程中得以发挥,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试图以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运用较为娴熟的美国为借鉴蓝本,介绍其具体的分析结构和操作方法,并梳理这一方法的困境和转型可能,以期对我国的制度实践有所裨益。

浅析违法成本

浅析违法成本
律将被抛弃, 人们就可能选择违法 。 二 、 法 成 本 的概 念 违 成本是经济学的概念 , 现在常被用来衡量某一行为需要付出的代 价 。成 本 决 定 人 的价 值 选 择 。违 法 成 本 是 指 因 违 法 而 受到 的利 益 损 失 , 括 经 济 的 付 出 与名 誉 的损 失 , 至 是 自由 的失 去 等 。社 会 中 的 包 甚 每个人在其本性上都是使 自我满足极大化的理性主体, 人在社会中的 行 为是受他 的价值观念 影响的。人在进行活动过程中会对行 为的成 本 和 收 益 进 行 分 析 和考 虑 , 后 实 施 对 其利 益 有 最 大 化 可 能 的行 为 。 最 从 法 律 的 层 面 角度 , 果 违 法 成本 很 低 , 们通 常 就 不会 选 择 守法 。 如 人 违 法 成 本 应 该 是 越 高 越 好 。 因 为 显而 易 见 , 法 成 本越 高 , 民 就越 不 违 公 能够 承 担 , 就 越 不 愿 意 违法 。 也 三 、 法 成 本 和 守 法 成 本 的 比较 分 析 违 违 法 成本 之 所 以有 高 低 之 分 , 以守 法 成 本 的高 低 作 为 参照 的 是 守 法 成 本 指 市 场 主 体 或 社 会 公 众 为 了 遵 从法 律 而 改 变 或 约 束 自己行 为 过程 中付 出的 代 价 。 守法 的成 本 有 很多 形 式 , 括 经 济 支 出 的增 加 , 包 收 益 的 减 少 以 及 为 守 法 而 付 出 的 劳 动 等 。每 一个 进 入 法 律 关 系 的 当 事人都有其不 同的动机和愿望 , 他们依据 自己的偏好和最有利于 自己 的方式进行活动 , 他们是理性 的、 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 的“ 经济人” 公 民 和 法 人 在 本 质 上 是 按 照 是 否 合 乎 自 己利 益 的经 济 推 理 来 决 定 是遵 守法律 , 是违反法律, 还 或者“ 规避” 法律, 打法律的“ 擦边球”事实上, 。 人 们 守 法 的各 个 环 节 中都 自觉 不 自觉 地 进 行 着成 本 收益 的核 算 。当 守法成本大于违法成本 时行为人就会有选择违法的主观动因。另外, 当 守 法 的 成本 超 出个 人 的 负担 能力 时 , 守法 会 在 一 定程 度 上 显得 很 不 划算 , 个人就有可能选择 另一种方式作为或不作为 。 人 们 都 具 有 趋利 避 害 的 本 性 , 们 在 进 行 自己的 行 为判 断 和选 择 人 时 , 别 是 站 在 守法 与违 法 的 边 界线 上 时 , 特 是选 择 违 法还 是选 择 守法 , 往往起 关键性作用 的就 是违法成本 。基于成本核算的考虑和对投入 产 出 的基 本 判 断 , 常 的 情况 是 : 违法 成 本 低 于 违法 所 得 到 的 利益 通 当 时 , 大 多 数 人 选 择 违法 : 违 法 成本 等 于 违 法所 得 到 的 利益 时 , 绝 当 这里 存 在一 种 机 会 成 本 , 即绝 大 多 数 人 都有 一 种 侥 幸 心理 , 是 希 望 自己 就 的违 法 行 为不 被 发 现 或 不 被 查 处 。机 会 成本 高 时 , 们 会 选 择 守法 , 他 反 之 则 会 选 择 违 法 。 当 违 法 行 为 可 能 支付 的成 本 高 于 违 法 所 能得 到 的利益 时, 绝大多数人才可能选择不违法或守法 这就是违法可能性 及 其成本 间的反 比例关系。 四、 在实践中如何提高违法成本, 有效遏制犯罪 提高违法成本将发挥法律的引导作用 , 引导行为人选择守法行为, 产生更好的社会 效益 。法律得到普遍遵守, 法律 的存在价值才得 以实 现。提高违法成本从经济学社会学角度都将更有利于法律实旆和法 律指引作用的发挥 。法律是适应利益调节的需要而产生的, 法律的变 化 发 展 根源 于 利 益 关 系 的 变化 发展 , 根 到底 是 根源 于 人 们 利益 要 求 归

法律成本与效益分析

法律成本与效益分析

2.立法的边际成本

。根据边际成本收益递减规律,在同类 法 律的供给达到社会需求饱和状态之 前,每增加制 定和实施一项新法律时, 其边际成本呈递减趋势, 相反,如果 超过饱和状态或达 到某一临界点,随 着同类法律供给的增加,其边际 成本 呈递增趋势
3.立法的社会成本
。立法的社会成本是整个 社会为某项 立法所支付的成本,它既包括产生该 项立法所支付的经济成本,也包括其他 法律市场 消费者所支付的成本。 立法的外部效应有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 效应

4、立法的机会成本
立法的机会成本指采用法律 调整的方式 而放弃其他非法律方式来调整的成 本。 立法的机会成本一般涉及两种类型: 其一, 从实现社会的控制方式而言,法 律只是诸多社会 控制方式的一种类型或 方式,立法者在考虑立法 的必要性时, 一般要把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方式 作一 比较,究竟哪一种方式最合适、最有效。 其 二,即是在不同的立法方案中做出选 择,在法的内 容规定上,选择一种方式 就必然放弃另外一种表 述方式,这时也 存在一种选择的成本即立法的机 会成本。
。(2)按立法成本的时间跨度,立法成 本分为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 短期成本指为制定 法律,在未来两、 三年内所需的投入和费用; 长期 成本指制定法律在五年以后的投 人量,如宣传、解 释和修改等方面的 费用。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 区分是相对的。

(3)按立法成本在立法过程中作 用的不 同,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 指制定一部法律所必需支出 的全部费用。 可变成 本指这种支出是随着法律供给 数量与质量的不同 而变动的成本,属 于立法过程中的活性支出。


(二)法律效益的特征
具有一定意义上的排他性 具有平等性 具有公开性 其实现具有不平衡性和不可预测性

法学的价值分析方法

法学的价值分析方法

法学的价值分析方法法学的价值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法律规范的分析方法,用于评估法律制度、法律规则和法律政策的价值。

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效果,提供指导决策和规划未来发展的依据。

本文将就法学的价值分析方法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法学的价值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法律效果分析和法律成本分析两个层面。

法律效果分析主要关注法律规则产生的结果和影响,包括社会效果、经济效果和个人效果等,通过比较不同规则对这些效果的影响来评估它们的价值。

法律成本分析则主要关注法律制度和规则的成本,包括实施成本、效率成本和经济影响等,通过对这些成本的评估来判断法律的成本效益。

其次,法律效果分析的核心是对法律规则的效果进行评估。

这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手段来探究不同法律规则对社会、经济和个人的影响。

例如,研究发现某个法律规则对于环境保护的效果非常明显,可以减少污染排放和环境破坏,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判断这个法律规则的价值,评估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法律成本分析与法律效果分析相辅相成。

法律成本分析主要关注法律制度和规则的成本,这些成本可能是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心理成本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通过对这些成本进行评估,我们可以了解法律制度和规则对社会和个人的负担程度,并分析其成本效益。

此外,价值分析方法还需要考虑法律的公正性和可行性。

公正性是指法律规则是否能够公正地维护人们的权益和合理期望,以及是否符合道德或伦理的要求。

可行性则关注法律规则的实施是否可行,包括实施的经济成本、实施的技术难度等。

公正性和可行性是法律制度和规则的重要属性,也是评估其价值的重要指标。

最后,法学的价值分析方法还应该与其他学科和方法相结合,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评价结果。

例如,将法学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结合,可以对法律规则的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和个人行为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法学还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评估方法,例如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等,在评估法律价值时提供更为科学和系统的分析路径。

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的开题报告

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的开题报告

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地方政府的行政成本也日渐增长。

行政成本包括政府计划、决策、执行、监督等活动所需的费用和人力资源成本。

2019年,中国内地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总支出超过3.3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的行政成本过高,成为财政压力、资源浪费和公共服务不足的重要原因,甚至引起社会不满和质疑。

因此,探讨如何优化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社会效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次研究旨在从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分析当前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实现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浪费和优化公共服务的目标。

这具有以下意义:1.为政府机构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依据,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行政成本问题,推动政府效率提升和财政优化;2.为学术界探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实证和借鉴;3.为公众了解和监督政府行政成本支出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本质和类型分析;(2)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规模、分布和结构分析;(3)地方政府行政成本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分析;(4)改善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对策和建议。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等。

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用于分析理论、政策和经验文献,了解国内外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研究现状和成果;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比较不同地区和部门行政成本的差异和原因;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了解公众对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认知和满意度;实地调研法主要用于深入了解地方政府的行政成本支出情况和实践经验。

四、预期成果和时间安排1.预期成果(1)扩大学术研究口径,为研究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2)提出改善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参考和依据;(3)形成研究报告,进行学术交流和推广。

法律经济学视角下的执法成本分析

法律经济学视角下的执法成本分析

法律经济学视角下的执法成本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治环境的完善,执法成本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执法成本是指社会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和法律权益所付出的各种成本,涉及到资源投入、人力物力消耗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执法成本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执法成本。

一、执法成本与经济增长执法成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正常的执法活动可以维护市场秩序,提高交易的安全性,促进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执法行动能够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市场信任度,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然而,不当的执法行为也可能造成经济的负面影响。

过度行政干预和执法滥用可能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市场环境恶化,从而阻碍经济增长。

因此,执法成本的合理控制是保障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执法成本的构成执法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例如执法人员的薪酬、设备的购置费用等。

间接成本是指执法活动所引发的其他成本,例如法庭诉讼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案件的调查和侦破成本等。

执法成本的构成因具体情况而异,不同领域的执法活动所需的成本差异较大。

三、执法成本的优化在保证执法效果的前提下,优化执法成本是提高执法效率和减轻社会负担的关键。

首先,提高执法效率是降低执法成本的重要途径。

通过完善执法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培训和管理,提高执法机关的办案水平和效率,减少调查周期,降低司法资源的浪费,从而减少执法成本。

其次,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也是优化执法成本的有效手段。

对于执法人员来说,适当的激励政策可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从而减少执法成本。

此外,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发挥信息化技术在执法过程中的作用,可以提高执法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执法成本。

四、执法成本的评估和控制评估和控制执法成本是提高执法效率和质量的必要举措。

对于不同的执法行为,应该有相应的成本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量化评估执法活动的成本效益。

民法原理·专题二、立法·解释 二元论的法律经济学浅析

民法原理·专题二、立法·解释 二元论的法律经济学浅析

立法·解释二元论的法律经济学浅析——从查士丁尼禁民法解释为视角浅议民法解释之适用价值民法原理课程“民法解释的方法和规则”专题研究报告郑宇学号:11210691法学院民商法法学硕士民法解释是沟通立法和司法的桥梁。

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之后,我们开始思考法律的执行度和实践性问题来。

这也意味着我们将面对连个新形势下的重要任务:其一,是如何让“纸张上的法”(law in paper)蜕变为“行为中的法”(law in paper)。

其二,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现行法律的社会效果。

完成这些任务,我们的路径绝对不是唯一,但其中无论政府强制性还是法律普及化,都无法绕开最根本的释法手段,即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学具有操作实践性,它的理论体系成熟于20世纪后期。

此学说不同地区命名各异,在德国法学方法论,日本叫民法解释学,台湾叫民法方法论。

学说的整体内涵不单指向民事法律活动,刑事、行政都是一样的将其运用。

之所以在大多情形下被称之为民法解释学,其原因在于民法学者最早开始对其建构和运用。

当然这也导致了在刑事、行政上,民法解释学的某些方法受到限制。

一、查士丁尼禁民法解释及原理剖析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全名为弗拉维·伯多禄·塞巴提乌斯·查士丁尼(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Justinianus),生卒年约483年5月11日-565年11月14日。

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皇帝,西元526至565年在位。

他曾经镇压平民起义,征服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主持建造圣索非亚大教堂,以及位于帝国西部意大利拉芬纳的圣维托教堂。

统治期间,不仅阻挡了野蛮民族在边疆的骚扰,甚至几乎恢复了昔日罗马帝国的光辉,因此后人称这段时间为拜占庭帝国的第一次黄金时代。

529-565年,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下于完成的法律和法律解释的汇编。

其内容主要是查士丁尼所组织的十人法学家委员会搜集过去法律的汇编和对罗马大法学家意见的摘录,此外还有法律基本纲要以及查士丁尼自己所立新法汇编。

浅析立法成本

浅析立法成本

浅析立法成本[摘要]立法成本是为制定法律、法规所投入的全部人力、财力和时间,以及社会为适应法律、法规变动所付出的成本。

立法成本是立法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立法成本必须得到有效地控制。

文章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二分的角度切入,对立法成本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立法成本、提高立法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立法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成本控制一、立法成本的界定及其现实意义对于立法成本,学界有狭义说和广义说两种解释方法。

狭义说认为,立法成本是指法律从起草到通过的全部费用的支出。

广义说认为,除此之外立法活动所消耗的时间成本和法律通过后的公布、修改成本也包括在立法成本内。

为了全面认识立法成本,本文采纳广义说:贯穿于立法准备阶段、立法形成阶段和立法完善阶段的立法成本,是为制定法律、法规所投入的全部人力、财力和时间,以及社会为适应法律、法规变动所付出的成本。

立法成本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法机关从事立法活动时要充分考虑立法成本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缺乏对立法成本的充分考虑,将导致法律、法规产生和执行的成本过高,立法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将远不足以弥补立法成本。

二、立法成本的分类立法成本是立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保障一定的立法成本对于立法活动是必要的,如果完全消灭立法成本,立法本身也就不存在了。

同时,立法成本又是可以控制的,控制立法成本需要在明确立法成本种类的基础上进行。

从是否可以直接测算的角度分类,立法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可以直接地、精确地用立法过程所消耗的金钱和时间计算的成本;隐性成本虽然也消耗了社会财富和时间,但是隐性成本无法直接衡量,只能间接测算。

(一)显性成本1.资金成本资金成本是指为完成立法活动所投入的资金。

具体来说,资金成本可以分为机关运作资金、立法活动经费和立法成果传播费用。

首先,立法机关的运作资金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薪金是基本的资金成本。

根据宪法和立法法规定,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等机关都有不同层级的立法权,都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我国政府规制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我国政府规制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我 国 政 府 规 制 的 起 源 及 内 涵
我 国关于政府规制的理论 源 自西方 ,国内学术界对于政府规 制的研 究始于 2 O世纪 8 O 年代末 9 O 年 代初 ,目前 国内学者 关于政 府规 制的研 究集 中于三个方面 :关 于政府 规制理 论 的研究 、关 于我 国政 府规 制现 状 、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以及 西方规制制度及改革经验 的研 究。学 者们对 政府规制的 内涵有着不同的界定 , 本文认为政府规制是指在 以市场机制 为基础 的前提下 ,政府依据一定的法律 、法规 ,制定和执行 的 旨在弥补 市场缺陷 ,并对企业和消费者产生 直接或 间接影响 的准则和活动 。 二 、我 国政府规制的成本分析 本文 以政府规制过程所涉主体——规制者 ( 政府 ) 、企业 ( 企业利 益集 团) 、消费者 ( 消费者利益集 团 )三个 方面 进行规制 成本 的分析 , 为保 障文章分析的严谨性 ,本文加上社会 整体性成本进行补充 。
政府规制有 以下几方面需加以完善 :
1 . 树 立 正 确 的 规 制 理 念
2 . 企 业 支付 的成 本
按 成本支付方式 ,本 文将 企业支 付成 本划 分为 直接成 本与 间接 成 本 。直接成本 即企业为服从政府管制而直接支付 的有形 资产。如政府采 取征税 、市场 准入等规制性措施时 ,企业必须为其继续 发展与运营而进 行地金钱支付行为 。间接成 本是指企业 由于受 到规制而必 须调整生产 、 销售 策略所产 生的费用 以及企业 由于规制而造成的活力下降 、创新能力 受到抑制 、 适 应过渡期等而产生的一系列成本。 3 .消费者支付 的成本 消费者 为政府规制所支付的成本有多种方式。首先 ,由政府规 制促 使企业成本增 加 , 企业便直接提高商品和服务价格 ;其次 ,企业可能 为 了避免消费者因物 品或服务价格 的上涨而选择替代产品或减少需求数 量 的状况发生 , 便提供 “ 同价低质” 的产 品,消 费者消费这些产品也是为 政府规制支付成本 。

权利的成本效益分析

权利的成本效益分析

权利的成本效益分析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享有众多的权利,包括言论自由、财产权、健康权等等。

然而,权利并非完全没有成本,因为每个权利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本文将就权利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在成本与效益之间实现平衡。

一、权利的定义与种类权利是指个体或集体所拥有的、被承认和保护的合法利益。

权利的种类繁多,可以分为个人权利和集体权利。

个人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人身自由权、财产权、隐私权等,而集体权利则包括集会自由权、环境权等。

每个权利都对应着一定的成本和效益。

二、权利的成本权利的成本主要分为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两个方面。

1. 经济成本:权利的行使需要消耗资源,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些资源的消耗就是权利的经济成本。

例如,个体主张言论自由权利时,可能需要支付言论传播的成本,如印刷、广告等费用。

又如,个体主张财产权利时,可能需要支付维护财产的成本,如保险、维修等费用。

2. 社会成本:权利的行使有时候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这就是权利的社会成本。

例如,个体主张言论自由权利时,可能发表了一些恶意言论,损害了他人的声誉;个体主张财产权利时,可能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建筑物,遮挡了他人的太阳光等。

这些都是权利行使的社会成本。

三、权利的效益权利的行使也有其对应的效益,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

1. 经济效益:权利的行使可能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

例如,个体主张言论自由权利时,如果能够通过发表优秀的作品获得经济回报,这就是言论自由权利的经济效益。

又如,个体主张财产权利时,可以获得对财产的收益,这就是财产权利的经济效益。

2. 社会效益:权利的行使有时候会对社会产生正面影响,这就是权利的社会效益。

例如,个体主张言论自由权利时,通过言论的传播,可以激发社会的创新和进步;个体主张财产权利时,可以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的发展。

这些都是权利行使的社会效益。

四、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平衡权利的成本和效益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在权利的行使过程中,个体需要权衡成本和效益,以实现平衡。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在法律服务中的作用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在法律服务中的作用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在法律服务中的作用在法律服务行业中,成本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如何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和灵活调整,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立一套合适的成本管理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成本管理管理制度在法律服务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概念和作用成本管理管理制度是指一套固定的规章制度或管理方法,用于监督、控制和调整企业的成本。

在法律服务中,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效率:通过合理的成本管理管理制度,可以对各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从而提高效率。

例如,制定明确的时间管理制度,可以合理安排律师的工作时间,提高办案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 降低成本:成本管理管理制度可以通过精确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例如,建立准确的成本预算制度,可以掌握各项成本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3. 提高质量:通过成本管理管理制度,可以进行质量成本控制。

例如,建立质量检查和评估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售后成本。

4. 优化资源配置:成本管理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例如,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可以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提高工作效率。

5. 提高决策效果:通过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支持,企业可以做出更加准确和科学的决策。

例如,建立成本指标体系,可以将各项成本指标进行量化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二、建立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建议为了有效地管理成本,提高法律服务企业的竞争力,以下是对建立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几点建议:1. 设立成本管理专职人员: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成本管理岗位,并聘请专门负责成本管理的人员。

这样可以保证成本管理的专业性和专一性,提高管理的效果。

2. 制定明确的成本管理政策: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成本管理政策,明确各项成本的责任人,并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工作。

执法成本的经济学分析

执法成本的经济学分析

执法成本的经济学分析一、我国现行执法经济发展法律的经济学分析理论起源于美国,目前已成为一种十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学流派,称为法律经济学。

该流派认为,所有的法律活动中,包括立法、司法、执法、守法以及整个法律制度,事实上是因资源的稀缺而发挥着分配的作用。

因此所有法律活动都要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以效率最大化为目的而进行。

执法成本(CostofEnforcement,简称CE),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范畴在法律执法领域中的运用,它指的是国家政府为了保障法律正常运行所支付出的所有费用。

从纵向方面来看是为了法律准确实施进行的前期宣传、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执法监督以及相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等的投入。

从横向方面来看是指从侦破、逮捕到惩罚,即罚款、监禁过程的投入之间的成本。

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核心是资源的稀缺性、有限性,这两者于成本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正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有限性,使得人们在对资源的投入和产出间需要合理的计划和分配,倾向于更少的资源投入创造出更多的资源产出。

因此,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是研究成本问题特别是执法成本问题的基本前提。

总的来说,我国现行的执法是投入不到位,成本较高,投入不到位也是成本较高的一个方面,分析如下:(一)对法律法规的宣传较少,执法力度较差一方面,在我国的经济条件基础上,法律法规在不断地更新,有些法律法规甚至没有被人们所熟知,就被更新的法律法规给代替了。

人们对之知之甚少,更别提执行法律法规了。

另一方面,有的法律法规不能使当事人更优选择遵守执行。

例如,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要求十分严格,有些企业对法律法规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尽管违反某些法律法规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处罚、罚款等,但是相比之下,按照法律法规执行的话会更加消耗资金和精力。

所以有些企业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宁可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也不愿意遵守执行。

这也是对法律法规宣传较少的缘故,导致执法力度差。

(二)有些现行的法律法规缺少相对主体积极性目前的法律法规有着一个显著地特点,那就是立法成本高。

成本规制发展历程

成本规制发展历程

成本规制发展历程成本规制是一种旨在监管企业成本的制度安排,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本文中,将着重介绍成本规制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

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成本也开始急剧增加。

为了保护消费者免受不合理定价的侵害,政府开始介入并实施一系列成本规制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审批和监管企业的成本,确保企业的通信、电力和运输等基础设施服务价格合理,并防止垄断行为的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规制逐渐得到完善和扩大。

在美国,1934年通过了《通信法案》,确立了对电信业的成本规制体系。

这一法案规定了通信企业的资本成本和运营成本,确保价格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类似的成本规制措施也逐渐在其他行业得到推广和实施。

然而,成本规制并非没有问题。

在实践中,成本规制容易导致一些负面效应。

首先,成本规制可能导致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

由于成本规制限制了企业的定价能力,企业在寻求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可能会面临困难。

其次,成本规制往往需要大量的监管资源和成本,这也给政府增加了负担,并可能导致监管的执行效果不佳。

最后,成本规制可能会阻碍市场竞争。

在一些行业,成本规制可能会导致市场准入难度加大,从而抑制了新企业的发展和竞争。

随着经济环境和技术的变化,对成本规制的认识也在逐渐演变。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一些国家开始放松成本规制,并逐步引入竞争机制。

例如,电信行业在20世纪末开始推行放开竞争的政策,使得新的电信运营商能够进入市场,加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价格。

然而,如何确定和实施成本规制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成本规制需要在尽可能平衡保护消费者利益和鼓励企业创新的前提下进行。

此外,成本规制还需要与市场机制结合,以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

总之,成本规制作为一种监管企业成本的制度安排,对于保护消费者免受不合理定价的侵害和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成本规制的发展历程也反映出成本规制本身的一些问题和限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立法成本[摘要]立法成本是为制定法律、法规所投入的全部人力、财力和时间,以及社会为适应法律、法规变动所付出的成本。

立法成本是立法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立法成本必须得到有效地控制。

文章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二分的角度切入,对立法成本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立法成本、提高立法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立法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成本控制一、立法成本的界定及其现实意义对于立法成本,学界有狭义说和广义说两种解释方法。

狭义说认为,立法成本是指法律从起草到通过的全部费用的支出。

广义说认为,除此之外立法活动所消耗的时间成本和法律通过后的公布、修改成本也包括在立法成本内。

为了全面认识立法成本,本文采纳广义说:贯穿于立法准备阶段、立法形成阶段和立法完善阶段的立法成本,是为制定法律、法规所投入的全部人力、财力和时间,以及社会为适应法律、法规变动所付出的成本。

立法成本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法机关从事立法活动时要充分考虑立法成本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缺乏对立法成本的充分考虑,将导致法律、法规产生和执行的成本过高,立法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将远不足以弥补立法成本。

二、立法成本的分类立法成本是立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保障一定的立法成本对于立法活动是必要的,如果完全消灭立法成本,立法本身也就不存在了。

同时,立法成本又是可以控制的,控制立法成本需要在明确立法成本种类的基础上进行。

从是否可以直接测算的角度分类,立法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可以直接地、精确地用立法过程所消耗的金钱和时间计算的成本;隐性成本虽然也消耗了社会财富和时间,但是隐性成本无法直接衡量,只能间接测算。

(一)显性成本1.资金成本资金成本是指为完成立法活动所投入的资金。

具体来说,资金成本可以分为机关运作资金、立法活动经费和立法成果传播费用。

首先,立法机关的运作资金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薪金是基本的资金成本。

根据宪法和立法法规定,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等机关都有不同层级的立法权,都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是立法活动的主体,为了维持立法机关日常运作所支出的资金和向相关工作人员支付的薪金是立法活动的固定成本。

具体来说,立法机关的运作资金指的立法机关的各项日常办公费用,向相关工作人员支付的薪金包括立法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津贴、各项奖金和福利待遇。

此外,由于立法是专业性极强的活动,由法学家参与乃至主导立法成为立法的发展趋势,向法学家支付的薪金也包括在资金成本内。

从广义上说,相关工作人员在参加立法工作前后接受法律教育的投入也是立法成本的一部分。

其次,为保障立法过程每个环节的进行而支付的资金也是资金成本的组成部分。

立法是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

立法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立法的准备阶段、由法案到法的阶段、立法的完善阶段。

[1]在立法的准备阶段,资金主要用于满足开展调研、收集国内外立法信息、资料的支出,以及形成立法草案的支出。

由法案到法的阶段,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提出法案、审议、表决、颁布法律的活动。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法案一般需要经二审或三审才能够通过,审议法案的会议产生的成本通过会议开支等形式表现出来。

在立法完善阶段,资金主要用于法的解释、法的修改和补充、法的废止、法的清理、法的汇编、法的编纂等方面;废止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所支付的成本也包括在法律体系完善的成本内。

最后,不能忽视为传播立法成果所支出的资金。

为传播立法成果所支出的资金主要投入在三个方面,一是投入资金以制作足够数量的法律文本,包括印制纸质文本,通过网络发布电子文本等;二是进行立法解释,制定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传播法律、法规的工作;三是还有法律普及宣传,即新的法律、法规公布后,立法机关为了教育社会成员,包括从事法律工作的专业人员所支付的资金。

[2]法律、法规只有面向足够广泛的社会成员公布,社会当中获得认可和遵守,进一步成为新的社会共识,在相关社会群体中获得实践,才能够真正发挥其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真正获得贯彻和执行。

(二)时间成本立法活动所耗费的时间成本是明确的、可计算的,因此立法的显性成本不仅包括资金投入,而且也包括时间的消耗。

从立法项目的形成到公布法律、法规,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个环节都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任何一个或者几个环节时间消耗过长,就会影响整个立法活动的进行,导致立法时间成本的提高。

立法者依靠对社会需求的准确把握和对专业知识的运用,适度预测社会对立法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对立法环节进行合理的日程安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立法的时间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滞后的立法会导致立法成本的上升,过度超前的立法也会与社会的需求形成时间差,导致新的法律、法规超前于社会的需求,造成法律资源的闲置,因而也是应当避免的时间成本。

[3](二)隐性成本立法的隐性成本可以概括为立法的机会成本和权利再分配的程序成本。

隐性成本归根结底也体现在社会财富和时间上,但是它是以间接的形式体现出来的,难以直接、准确地衡量。

尽管无法直接减少隐性成本,但可以通过对显性成本的控制,间接地控制隐性成本。

1.新社会规范产生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概念源于经济学,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从立法领域来看,立法的机会成本是指由于采用立法的方式,放弃采用其他方式来调整社会生活所带来的损失。

[4]除法律、法规之外,社会规范还包括道德、习惯、宗教戒律、政策、团体规则、乡规民约等。

相对于这些规范,法律具有强制性、普遍性、明确性、肯定性的鲜明特征,效用最为明显,起效最为快捷。

但是,法律、法规作为社会调节手段的成本也是最为明显的、极为巨大的,采用立法手段产生新社会规范的过程意味着社会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消耗。

立法机关在考虑是否采用立法手段建立或改变社会秩序时,应当把立法与其他社会控制方式逐一比较,分析立法是否比其他任何一种社会控制方式更为有效,考察立法成本与收益的比例是否低于其他社会规范。

只有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才应当决定采取立法的形式调控社会。

2.权利再分配的程序成本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恰当的立法能够起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但从短期看,立法必然引起社会不同群体之间权利的再分配,这一分配程序本身是有成本的。

立法引起现实的法律、法规体系发生变动,这种变动在实质上导致了社会不同成员之间权利的再分配。

分配的程序会消耗一定的社会财富,因此社会将为此付出相应的成本,某些社会群体也会为此会做出一定程度的牺牲。

若不能精确地控制好权利再分配的每一个环节,也有可能带来混乱与不便。

因此,应当在权衡立法所带来的收益是否足以弥补立法可能导致的程序成本之后,决定是否以立法的方式调整某种社会关系。

只有权利再分配后形成的新秩序的收益大于立法本身所导致的成本时,才可以选择通过立法的方式调整社会关系。

三、立法成本的控制对立法成本进行分类与分析,目的在于实现对立法成本的有效控制。

立法成本是不能消除的,然而如果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立法成本,尤其是尽可能地减少立法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是保障立法活动顺利进行的需要。

同时,对立法成本进行科学的控制和分配,也有利于促使财富和时间资源向更关键的立法环节转移,实现资源分配的效率最大化。

(一)合理配置立法资源在时间和资金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合理配置立法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分散立法成本,降低立法的显性成本,从而也能降低立法的隐性成本。

立法成本之间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相互联系。

在正确把握这些联系的基础上,应当将有限的立法时间、资金资源合理地分配到立法的每一个环节:如果增加某环节的投入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降低其他环节的成本,就应适当增大该环节的投入;反之,若控制某一方面的立法成本有利于降低其他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立法成本,则应当降低此方面的成本。

通过正确把握不同立法成本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每一个方面的立法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能找到最佳的成本分配均衡点,实现立法成本整体最小化的目的。

(二)推进立法的民主进程和保障专家参与立法推进立法的民主进程,保障专家参与立法,是节约立法成本、提高立法效益直接而有效的途径。

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推进立法的民主进程,最为基础的措施是保障公众参与,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保障立法程序公开透明,使立法工作、立法成本接受公众监督。

推进民主立法的种种措施,虽然从直观上增加了立法的资金支出,但也有利于为立法廓清社会思想文化环境,从而大大降低立法的隐性成本,也提高了立法的质量。

专家参与立法不应流于形式。

召开专家论证会、座谈会、讨论会,吸收法学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参与立法草案的起草,或者将立法草案委托给专家主持起草,都是专家参与立法的有效方式。

专家参与立法,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立法过程中的法理和法律专业技术失误,从而避免立法成本的浪费。

专家参与立法能够降低搜集资料、分析论证、起草法案等费用的支出,并缩短起草法案的时间,也有利于减少立法机关审议和通过法案的程序成本;由于专家在参与立法的过程中较其他参与者更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因此专家参与立法也有利于立法与社会实际相适应,避免新法律、法规脱离社会生活实际,从而提高立法的科学程度。

(三)正确处理好立法过程中的各类关系立法过程是对社会秩序进行构建的过程,是权利划分的过程。

因此,在立法的过程中,各种关系相互交织,需要立法者做出正确的抉择,只有正确处理好立法过程中的各类关系,才能够将立法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第一,要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立法是专业性极强的活动,在法学尤其是立法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立法实践活动,才能够保证立法成果符合法理、符合专业技术要求。

在立法过程中,确立理论对于立法实践的指导地位,能够有效减少立法程序中的虚耗,防止立法成本过度投入,严格把握立法成本的投入方向。

第二,要正确处理立法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在立法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果片面追求质量忽视数量,制定的法律、法规数量不足,就不能完整覆盖社会生活,无法满足社会对立法的需求;反之,仅重视立法数量,立法质量得不到保障,笨法乃至恶法充斥法律体系,立法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因此,必须正确处理立法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当前阶段,尤其应当重视立法质量的提高,将立法资源集中投入到重点立法领域,通过立法产生高质量的法律、法规,从而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立法成本投入后获得更高的收益。

正确处理立法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关系。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立法产生需求,立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调节、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