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 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大纲.doc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XXXXX【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学分】34学时12学分【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课程定位:《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基础理论课的特点。
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教学目标:本课程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先修课程:学前卫生学。
后续课程: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等。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说明改变传统的单调讲授为主的方法,辅以幼儿园丰富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此外,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说明(1.关于考核方法的说明 2.出勤、提问、作业、实验、测验、期末考试等各占比例的说明3.其他必要的说明)《学前心理学》是考试课,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根据平时学生的上课情况、提问(10%、作业(30%及卷面考试成绩(60%综合评定。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指导书)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张丽霞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八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执笔:吴恒(课程负责人)审核:吴恒(教研室)批准:XXX (学院(部))赠送以下资料《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3D打印技术课程编码:1100001120学分及学时:1学分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先修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电子技术、无线传感网、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走近3D打印技术》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 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特长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而开发的设计课程。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保山学院《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8C21041【课程中文名称】学前心理学【课程英文名称】Psychology of Preschool Children【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72(其中理论60学时,实践12学时)【周学时】4 学时【总学分】4 学分【建议开课学期】第2学期二、目的及教学要求【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并初步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习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本的专业基础。
【教学要求】1.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选择案例时,力求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到现实实践中。
3.讲解内容时,不仅注重其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应对其背景知识、理论观点的介绍和分析。
4.注重向学生介绍儿童心理方面理论知识,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
5.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注意将课堂面授、小组讨论与总结相结合。
6.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小组讨论;实践教学;实地参观。
【成绩考核方式】考试四、章节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4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梗概。
4.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习价值。
5.通过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的掌握,分析现实生活与教育教学中的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现象。
6.通过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和价值的了解,在教育教学中迁移贯通,增强教育活动的科学性与适宜性。
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第三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演进第四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育意义课堂讨论、课外作业选题: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前心理学大纲.doc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课程定位:《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基础理论课的特点。
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教学目标:本课程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先修课程:学前卫生学。
后续课程: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等。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说明改变传统的单调讲授为主的方法,辅以幼儿园丰富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此外,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说明(1.关于考核方法的说明 2.出勤、提问、作业、实验、测验、期末考试等各占比例的说明 3.其他必要的说明)《学前心理学》是考试课,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根据平时学生的上课情况、提问(10%)、作业(30%)及卷面考试成绩(60%)综合评定。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指导书)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张丽霞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八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执笔:吴恒(课程负责人)审核:吴恒(教研室)批准:×××(学院(部))赠送以下资料《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3D打印技术课程编码:1100001120学分及学时:1学分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先修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电子技术、无线传感网、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作者:高帆《3D打印技术》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1.本课程属于设计类的课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走近3D打印技术》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特长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而开发的设计课程。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幼教专业-中职教育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设学期:课程类型:必修开课单位:一、课程内容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与学前心理学第二节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方法第三节学习学前心理学意义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一节儿童发展第二节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第一节感知觉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第四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一节注意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记忆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第三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第一节想象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一节思维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第八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第一节言语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第三节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情绪的分化第四节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第五节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第一节个性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第五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第十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第一节社会性发展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二、教学目的为了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基础知识,把我幼儿心理规律,明确幼儿感官的培养及个性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记忆方式方法运用到教学中。
三、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熟悉记忆、想象、感觉、思维等方面的培养,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明确家庭教育和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是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教学难点是学前儿童的社会性五、教学计划学时的分配和方法六、考核方式一、考试课二、总成绩=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七、参考教材《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编写组,西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撰写人:审核人:审批人:。
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发展》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发展》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研究和实践,使学生全面掌握和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理论和实践,为其今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
1. 儿童心理发展的概述
- 儿童心理发展的定义和特点
- 心理发展的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
2. 儿童认知发展
- 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和里程碑事件
- 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的发展
3. 儿童语言和沟通发展
- 语言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 言语和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性
4. 儿童情绪和社会发展
-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 自我意识和社会关系的建立
5. 儿童性格和道德发展
- 性格特质的形成和发展
- 道德意识的培养和道德判断的发展
6. 儿童心理问题和干预
- 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 心理干预的原则和方法
研究评价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研究评价。
其中,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占评价比例的30%,作业占评价比例的30%,期末考试占评价比例的40%。
参考书目
1. 白书农. 心理与教育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2. 赵蕾. 儿童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3. 玛丽·英卡·杰克逊. 儿童发展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以上为《心理发展》教学大纲的简要内容,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行的教学指南。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简介一、大纲制订的目的和要求:学前心理学是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的教育专业课程。
它是结合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具体实际,介绍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规律的一门核心课程。
学好学前儿童心理学是毕业生将来到工作岗位上做好学前教育工作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一)目的1.使学生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
2.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
3.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二)要求1.学前心理学的教学在讲授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着重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的认识过程和情感、意志过程的特点、学前儿童的言语、学前儿童的个性等基本知识,全面的认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的规律。
2.在教学中,根据本地的情况和需要,适当增加一些本地区学前儿童某些心理特点的科学教材。
3.学前心理学的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教育实践和课外活动等,让学生了解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培养他们研究学前儿童和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兴趣;提高其运用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4.学前心理学课程结合各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向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本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
学前儿童心理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选用心理科学中有利于实现本课程教学目的的知识,力求做到教材内容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使学生在认识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实质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过程中,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二)吸取学前心理科学的新成就,促进学科内容的现代化。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在保持学科内容相对稳定的同时,积极吸取国内外,特别是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完善教材得体系,促进学科内容的现代化。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1. 引言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儿童0-6岁阶段心理发展的学科。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学前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帮助教师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 学前心理学概述
2.1 定义和学科特点
2.2 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2.3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3. 儿童认知发展
3.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2 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
3.3 认知发展和学习的关系
4.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
4.1 父母和教师对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
4.2 同伴关系对社会情感发展的作用
4.3 儿童情感问题的识别和干预
5. 儿童语言发展
5.1 语言习得的阶段和特点
5.2 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关系
5.3 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策略
6. 儿童运动发展
6.1 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规律
6.2 儿童运动发展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6.3 儿童运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7. 儿童艺术发展
7.1 儿童艺术表现的特点
7.2 艺术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的影响
7.3 儿童艺术教育的活动设计
8. 综合干预策略
8.1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与职责
8.2 学前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8.3 个体化教育和群体教育的平衡
9. 总结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涵盖了学前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学习
这一大纲,教师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学前儿童的教育需求,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一门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课程。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学前儿童的认知、语言、情绪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并介绍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升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包括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发展、情绪表达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2.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为教学和家庭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3. 学习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活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4. 培养教师和家长的观察、分析和引导学前儿童心理的能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果。
三、课程内容1.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0-2岁:感知和运动发展、符号使用启蒙- 2-3岁:言语和符号的发展、思维的初步出现- 3-6岁:逻辑思维的兴起、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 语言习得的阶段和特征- 语言环境的创设和引导技巧- 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游戏和活动设计3. 学前儿童情绪表达与管理- 情绪认知的培养和表达方式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培养学前儿童积极情绪的教育环境和氛围4.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 学前儿童友谊的发展和特点- 合作与竞争的引导与平衡- 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的培养5. 教学方法和策略- 基于学前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 游戏教学和情景模拟的设计与实施- 艺术活动和手工制作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系统讲授理论知识,介绍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2. 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加深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3. 查阅相关文献和案例,进行学习报告和分享。
4. 观察实习和反思,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及教学设计。
5. 课程总结与评估,探讨学习心得和教学体会。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参与度、讨论质量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个人学习报告和案例分析占总评成绩的40%。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大纲

《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心理与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心理概述第二节心理的发展第三节了解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第二编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二章0~3岁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0~3岁儿童心理特点第二节0~3岁儿童的学习方式第三节0~3岁儿童的教育第三章3~6岁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3~6岁儿童的心理特点第二节3~6岁儿童的学习方式第三节3~6岁儿童的教育第三编学前儿童的智力因素与智力开发第四章智力的概述第一节什么是智力第二节关于智力的各种理论探讨第三节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特点第五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能力与教育第一节感知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与促进第三节儿童的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记忆概述第二节儿童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思维与培养第一节思维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第八章学前儿童的想象与创造性想象的培养第一节想象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培养第九章学前儿童的注意第一节注意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注意的组织与培养第十章学前儿童的言语第一节言语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言语的促进第四编学前儿童的非智力因素与培养第十一章学前儿童的情感第一节情感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的情感教育第十二章学前儿童的意志第一节意志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意志与培养第十三章学前儿童的学习动机与有效激发第一节动机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培养第三节培养学前儿童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第十四章学前儿童的个性第一节个性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第十五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与教育第一节社会性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第三节独生子女社会性的特点与培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教学大纲模块一绪论(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理解研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理解心理现象的本质。
(二)课时分配3课时。
(三)教学提纲主题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心理现象概述二、心理的实质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四、研究、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主题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主题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的理论一、成书势力说二、行为主义学说三、精神分析学说四、认知发展学说五、高级心理机能学说模块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
2.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3.掌握0-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具体表现。
(二)课时分配6课时。
(三)教学提纲主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四、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概念主题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0-1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二、1-3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三、3-6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模块三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理解注意、感觉和知觉的定义,并能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2.识记注意的品质、感知觉的规律。
3.掌握学前儿童注意、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二)课时分配4课时。
(三)教学提纲主题1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一、注意的概述二、注意的分类三、注意的品质四、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五、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主题2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感知觉的概述二、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三、学前儿童感知规律与教育四、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五、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模块四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理解记忆和想象的定义,并能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学时:68学分: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让学生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2.让学生掌握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让学生掌握个体心理发展的具体规律。
4.让学生掌握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进行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
三、课程内容第一单元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6学时)第二单元胎儿期的发育(4学时)第三单元学前儿童的感知觉(6学时)第四单元学前儿童的注意(4学时)第五单元学前儿童的记忆(6学时)第六单元学前儿童的想象(4学时)第七单元学前儿童的思维(6学时)第八单元学前儿童的言语(4学时)第九单元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6学时)第十单元学前儿童的意志(4学时)第十一单元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4学时)第十二单元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7学时)第十三单元学前儿童的游戏(4学时)第十四单元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3学时)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产前问题、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及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学前儿童思维的培养、学前儿童语言的培养、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气质类型、性格特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设计、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差异。
难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进化论观点、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感知觉的规律、想象的分类、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语言获得理论、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学前儿童能力、游戏理论、性别角色的获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学前心理学课程编码: 14203B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48学时(理论40学时;讨论8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本科)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方法,阐述和介绍了0-6、7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今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幼儿保健学及“五大领域”活动设计等课程奠定了基础。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与特点,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和基本方法,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教学目的如下:1、全面理解和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初步了解和掌握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和技术。
3、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的形成和巩固。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普通心理学是一门“入门课”,在组织教学内容主要遵循“认识”、“理解”、“领悟”、“运用”四个基本要求。
即:1、正确认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心理观;2、熟悉理解学前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3、学会领悟学前心理学研究的“悟性”,知道学前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4、熟练运用所学学前心理学知识和理论,正确看待与解决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
(二)课程具体教学安排教学学时(48学时)=理论教学(40学时)+讨论与实验(8学时)第一章绪论(3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儿童发展的本质内涵2、能掌握儿童发展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3、能了解儿童发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4、能熟悉儿童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儿童发展的本质内涵2、儿童发展的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导入及对本课程学习的初步规划(10分钟)一、儿童发展的本质内涵(40分钟)二、儿童发展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50分钟)三、儿童发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0分钟)四、儿童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40分钟)四、作业1、名词解释:儿童发展年龄特征横向设计纵向设计跨文化研究设计2、儿童发展有何特点?3、儿童发展领域包括哪些?第二章儿童发展的基础(3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分析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2、能了解遗传及遗传的影响因素3、能掌握大脑发育及神经的可塑性4、能熟悉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及原则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儿童发展影响因素探析(重点与难点)2、大脑发育及神经的可塑性(重点与难点)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遗传与产前发育(1学时)二、大脑发育与神经可塑性(1.5学时)三、儿童动作发展(0.5学时)四、作业1、什么是遗传?遗传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神经突触的倒U形模式及启示。
3、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第三章儿童感知觉、注意的发展(6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认识到感知觉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能掌握儿童感觉的发展特征3、能掌握儿童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4、能了解儿童各种知觉发展的特点5、能熟悉各种相关知觉的实验研究6、能掌握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7、能熟悉儿童注意品质的特征8、能正确分析儿童注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感知觉的作用(重点)2、儿童感觉的发展特征(重点与难点)3、儿童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重点)4、儿童各种知觉实验及其特点(重点与难点)5、儿童注意品质的特征(重点)6、儿童注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重点与难点)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儿童感觉的发展(2学时)二、儿童知觉的发展(2学时)三、儿童注意的发展(2学时)四、作业1、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什么?2、儿童的知觉特征是什么?3、儿童注意品质的特征是什么?4、培养儿童注意力的原则有哪些?第四章儿童记忆的发展(4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掌握婴儿记忆发生的指标2、能熟悉婴儿记忆的相关实验3、能掌握婴儿记忆发展的特点4、能掌握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5、能熟悉记忆的规律,有效促进儿童的学习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婴儿记忆发生的指标(重点)2、婴儿记忆的相关实验及婴儿记忆发展的特点(重点与难点)3、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重点)4、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儿童的学习(重点与难点)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婴儿记忆发生的指标1学时)二、婴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学时)三、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学时)四、记忆规律与儿童的学习(1学时)四、作业1、婴儿记忆发展的指标是什么?2、什么是自传体记忆?它对儿童发展有何意义?3、何为记忆规律?如何促进儿童有效地学习?第五章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5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掌握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2、能理解皮亚杰思维发展四阶段论3、能掌握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4、能掌握儿童概念的发展特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3-6、7岁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重点和难点)2、皮亚杰思维发展四阶段论(重点和难点)3、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重点和难点)4、儿童概念的发展特点(重点和难点)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儿童想象的发展(2学时)二、儿童思维的发展(2学时)三、儿童概念的发展(1学时)四、作业1、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征。
2、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
3、简述儿童掌握实物概念和数概念的主要特点。
实验:弗拉维尔等认为儿童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哪些资源?第六章儿童言语的发展(6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了解各阶段儿童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的发展特点2、能结合所学理论在实际中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发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儿童言语阶段的语音发展的特点(重点)2、儿童语义的发展特点(重点和难点)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儿童语音的发展(2学时)二、儿童语义的发展(2学时)三、儿童语法的发展(1学时)四、儿童语用的发展(1学时)四、作业1、什么是婴儿的语音偏好?2、什么是语义?请简要描绘出0-6岁儿童语义发展的脉络。
3、儿童为什么能够获得复杂的语法系统?请讨论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其中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4、幼儿的语用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七章儿童情绪的发展(3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熟悉儿童的几种基本情绪2、能掌握儿童社会情绪的发展特点3、能了解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4、能掌握儿童情绪自我调节的发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儿童社会情绪的发展特点(重点)2、儿童情绪自我调节的发展(重点和难点)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1学时)二、儿童社会情绪的发展(1学时)三、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0.5学时)四、儿童情绪自我调节的发展(0.5学时)实验:试在幼儿园中选不同年龄的幼儿各4名,让他们谈谈什么事情使他们感到高兴、生气、伤心或害怕,高兴、生气、伤心或害怕的结果又怎样。
写一份见习报告,分析不同年龄幼儿的情绪发展特点。
四、作业1、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规律是什么?2、什么是移情?举例说明移情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第八章儿童社会性的发展(6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掌握儿童的人际关系2、能理解儿童的依恋发展特点3、能理解并掌握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特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儿童依恋的发展特点(重点和难点)2、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特点(重点和难点)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关系早期的发展(2学时)二、同伴关系早期的发展(1学时)三、师幼关系的发展(1学时)四、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2学时)四、作业1、亲子关系形成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良好亲子关系形成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2、儿童早期同伴关系的发生发展阶段是怎样的?今后将怎样发展?3、你怎样理解早期亲子、同伴、师幼关系的重要性?第九章儿童个性的发展(6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掌握儿童的气质类型及影响因素2、能掌握儿童性格发展的阶段及早期发展的可塑性3、能熟悉儿童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4、能掌握儿童自我的产生及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儿童的气质类型及影响因素2、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3、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儿童早期气质的发展(2学时)二、儿童早期性格的发展(1.5学时)三、儿童能力的发展(1.5学时)四、儿童自我的发展(2学时)四、作业1、儿童气质发展的特点是怎样的?2、教育实践中如何做到与儿童气质的拟合优度?3、试从家庭和教育机构两个角度来谈谈如何提高儿童的自尊。
第十章儿童道德的发展(3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掌握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特点2、能掌握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3、能掌握儿童道德意志的发展特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中的经典理论模型(重点和难点)2、道德的心理成分(难点)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儿童道德发展概述(0.5学时)二、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2学时)三、儿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0.5学时)四、作业1、道德包括哪些心理成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2、道德认知发展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3、影响道德判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第十一章儿童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3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了解儿童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形成2、能初步了解神经科学方法在认知发展各个具体领域研究中应用的成果及其为儿童发展研究和幼儿教育带来的启示3、能了解儿童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主要理论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能掌握儿童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源起2、能初步了解神经科学方法在认知发展各个具体领域研究中应用的成果及其为儿童发展研究和幼儿教育带来的启示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儿童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形成二、儿童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三、儿童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主要理论四、作业儿童神经发展性临床疾病的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启示是什么?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学前心理学主要讲授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等知识,但鉴于其知识的抽象性,教学中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之系统化、体系化;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模型直观教学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与理解知识;紧密结合生活与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实践;鼓励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1、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内容组织主要是两个依据:一是以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及特点为依据,以体现本课程理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二是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其接受能力为依据,以便学生能自我建构知识体系,运用到实际。
具体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突破难点,把握重点,巩固知识点,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容易理解、感兴趣的材料入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教学环节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一致。
这种课程组织方式符合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具体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2、实践教学的设计学前心理学是门较为抽象的学科,须紧密结合儿童实际心理现象进行学习研究,所以实践性教学设计包括案例分析、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等各个环节,此外更好地借助教育见习深入幼儿园,了解幼儿、观察幼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同时也可促进学生进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