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简明版第6章 系统校正课件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课件

1
PI调节器、PD调节器以及PID调节器从实质上看和滞后网络校正 、超前网络校正以及滞后-超前网络校正是相同的。但是我们也可以从 另一个角度来看PID的校正作用。如果把式(6-17)所描述的PID调节器的 输入E(s)和输出U (s)之间的关系用时域关系表示,则为
u(t)
K
p e(t )
1 Ti
t
Lo c =Lc m =10 lg a
根据上式可确定超前网络的参数a。有了wm和a以后,即可由下式求出超前 网络的另一参数
T 1
m a
自动控制原理 孟华
26
(4)验算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 ;
由于超前网络的参数是根据满足系统剪切频率要求选择的,因此相角裕 度是否满足要求,必须验算。验算时,由已知的a值,根据式
自动控制原理 孟华
14
2. 无源滞后网络
Z
1
R1;Z2
R2
1 Cs
无源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
Gc (s)
Uo (s) Ui (s)
Z2 Z1 Z2
1 R2Cs 1 (R1 R2 )Cs
1 bTs 1 Ts
式中: T R1 R2 C
b R2 1 R1 R2
自动控制原理 孟华
15
s)
其对数幅频特性如上图中L(w)所示。显然,已校正系统的剪切频率必为 4.4rad/s,由此算得未校正系统在wc=4.4rad/s时的相角裕角go(wc)=12.8°, 而由式(6-5)算出时,故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
m o (c ) 49.8o
自动控制原理 孟华
31
相角裕度满足大于45°的指标要求。已校正系统的幅值裕度仍等于 +∞dB,因为其对数相频特性不可能以有限值与-180°线相交。此时,全 部性能指标均已满足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PPT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PPT课件

二、比例-微分(PD) 校正(相位超前校正)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一般都包含有惯性环节和 积分环节,它们使信号产生时间上的滞后,使系统 的快速性变差,也使系统的稳定性变差,甚至造成 系统不稳定。这时若在系统的前向通路上串联比例微分校正装置,则可使相位超前,以抵消惯性环节 和积分环节使相位滞后而产生的不良后果。以上面 的例子来说明比例-积分校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图 6-4位具有比例积分校正的系统框图。
二、有源校正装置 有源校正装置是由运放器组成的调节器。表6-2
列出了几种典型的有源校正装置。
有源校正装置本身有增益,且输入阻抗高,输 出阻抗低。它的缺点是线路较复杂,需另外供给电 源(通常需正、负电压源)。
表6-2 几种典型的有源校正装置
第二节 串联校正

图6-1 具有比例校正的系统框图
图6-2 比例校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同理应用MATLAB/SIMULINK,只要在系统仿真框 图中将增益的参数改为17.5,既可以得到如图6-3b 所示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图6-3 比例校正前、后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调节系统的增益,在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稳态 精度之间作某种折衷的选择,以满足(或兼顾)实际 系统的要求,是最常用的调整方法之一。
• (6-7)
结论: 对照系统校正前、后的曲线Ⅰ和曲线Ⅲ ,不难
看出,增设PID 1)在低频段,由于PID调节器积分不分的作用
,系统增加了一阶无静差度,改善了系统的稳态性 能。(使对输入等速信号由有静差变为无静差)
2)在中频段,由于PID调节器微分部分的作用( 进行相位超前校正),使系统的相位裕量增加,
图6-9 比例积分(PI)校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例6-2】在如图6-7所示的系统中,若固有部分的 传递函数(对应随动系统)为:

《自动控制理论教学课件》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ppt

《自动控制理论教学课件》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ppt

并有强烈的振荡。难以兼顾稳态和暂态两方面的要求。
② 采用PD控制时
(s)
C(s) R(s)
s2
K
2
Pn
(1
s)
(2n
K
2
Dn
)s
K
2
Pn
特征方程:1 KD s2
n2s
2n
s
K
2
Pn
0
等价开环传函:G1(s)
s2
n2s 2ns
K
2
Pn
为满足稳态误差要求,KP 取得足够大,若 KP 2 则有:
PD控制器中的微分控制规律,能反映输入信号的变 化趋势(D控制实质上是一种“预见”型控制),产生有效 的早期修正信号,以增加系统的阻尼程度,能有效地抑制 过大的超调和强烈的振荡,从而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在串
联校正时,可使系统增加一个 KP KD 的开环零点,使 ,
有助于动态性能的改善。
注意:
D控制作用只对动态过程起作用,而对稳态过程没有 影响,且对系统噪声非常敏感,所以一般不宜单独使用。
一、性能指标
为某种特殊用途而设计的控制系统都必须满足一定的 性能指标。不同的控制系统对性能指标的要求应有不同的 侧重。如调速系统对平稳性和稳态精度要求较高,而随动 系统则侧重于快速性要求。性能指标的提出,应符合实际 系统的需要和可能。
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采用的设计方法一般依据性能指
标的形式而定,若性能指标以 ts、 %、 、稳态误差等
s1,2 n jn KP 2
dK D ds
0
s
n
KP
2( KD
KP ) n
可见,K D (微分作用增强),根轨迹左移。尽管为满足 稳态要求,KP 选得很大,但总可以选择合适的 KD 值,使系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PPT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PPT课件

R(s) +
-
+
G1 (s)
-
H (s)
C (s) G2 (s)
Gcs()
图6-2 反馈校正系统方框图
第 ‹#› 页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反馈校正作用:能达到与串联校正同样的校正效果,还 可减弱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参数漂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复合控制校正——把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有机结合起来 的校正方法。
Kp 0
K p 0 Ti Kp
t
0
t
图6-11 PI控制器的输入、输出信号
第 ‹#› 页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6.2.5 比例加积分加微分(PID)控制规律 比例加积分加微分控制规律——由比例、积分、微分
从特征方程看出,该系统的阻尼比等于零。其输出信号ct
具有不衰减的等幅振荡形式,系统处于临界稳定,即实际上的 不稳定状态。
加入PD控制器后,从图6-6求得给定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Js2KpsKp0
第 ‹#› 页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这时的阻尼比 Kp/2 J0,因此闭环系统是稳 定的。这是因为PD控制器的加入提高了给定系统的阻尼 程度,使特征方程s项系数由零提高到大于零的K p ,而且 给定系统的阻尼程度可通过PD控制器的参数 K p 及 来调 整。
串联校正——校正元件与系统不可变部分串接,如图6-1所 示,G0 (s) 与G c ( s ) 分别为不可变部分及校正元件的传递函数。
R(s) +
-
Gc (s)
C(s) G0 (s)
H (s)
图6-1 串联校正系统方框图
第 ‹#› 页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6章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6章

b m
0
1 m
f
(b)图
b
图7 控制信号扰动信号及控制系统的幅频特性
3 基本控制规律分析
一.比例控制器
具有比例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P控制器。
m(t) K p (t)
其 中对K于P 为单比位例反系馈数系或统称0,型P控系制统器响的应增实益际。阶 跃 信号
R01(t)的稳态误差与其开环增益K近似成反比,即: lim e(t) R0
2.反 馈 校 正 如 果 从 系 统 的 某 个 元 件输 出 取 得 反 馈 信 号 ,
构 成 反 馈 回 路 并 在 反 馈回 路 内 设 置 传 递 函 数 为
正 G c。(s)如的图校2正所元示件,则称这种校正形式为反馈校
R(s) + G1(s) +
-
-
G2 (s) Gc (s)
C(s)
1
R( j )e jt d r(t)
2 -M
2 -
(1) (2)
M
控制系统将在其输出端准确复现输入信号。 图3输入信号幅频特性图
对于单位反馈系统,若要求其闭环频率响应C(j )/R(j )满足
(2)式,则其开环频率响应G( j )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G(j ) M,
其 中M为 正 常
数.当(当(3)式成 M立时时),
四.比例加积分控制规律
具有比例加积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 称为PI控制器,
m(t)
KP (t)
KP Ti
t
(t)dt
0
其中K P为比例系数,Ti为积分时间常数,二者都是可调参数。
PI控制器对单位阶跃信号的响应如图所示。
R(s) +-
(t)

自动控制理论第六章-36页PPT资料

自动控制理论第六章-36页PPT资料
G csG 0sKcss β T 1 1T ssK 0p1ss K p 1s sT 1 β1T , K KcK0
16.04.2020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11
自动控制理论
要求Gc(s)的零、极点必须靠近坐标原点,其目的:
1)使Gc(s)在sd处产生的滞后角小于5° 2)使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增益能增大β倍。
1. 7 8 s 2 .9
s 2 j23s 2 j23s 3 .4 图6-11 校正后系统的框图
16.04.2020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6
自动控制理论
基于频率响应法的超前校正
例6-2
已知
G0
s
4
ss2
,要求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
系数Kv=20s-1,r=50°,20lgKg=10dB
图6-10 超前校正装置
K v l s 0 i G c m s G 0 s l s 0 is s m 1 s .7 2 s 8 s 2 .9 5 . 4 5 .0 s 1 2
6)检验极点sd是否对系统的动态起主导作用
C R s sss 2 s 1 .7 5 .8 4 s 2 1 .9 .7 8 s 2 .9
K
1 Ts 1 βTs
1
s
Kc s
T 1
βT
图6-14 滞后校正装置的伯德图
16.04.2020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10
自动控制理论
基于根轨迹法的滞后校正
例 一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0s
K0
ss p1
假设在图中的sd点,系统具有满意的动态性能百其开环增益偏小, 不能满足稳态精度要求
加滞后校正装置的目的: 1)使校正后的系统的闭环主导极点紧靠于sd点 2)使校正后的系统的开环增益有较大幅度的增大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ppt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ppt

重点与难点
重 点
• 1、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 2、串联综合校正—超前、滞后、 滞后—超前、希望特性法 • 3、并联综合校正
难 点
校正方法与步骤
引言
设计控制系统时首先根据实际生产的要求选择 受控对象,如温控系统选温箱,调速系统选电机 等等;然后确定控制器,完成测量,放大,比较, 执行等任务。 实际生产会对系统各方面的性能提出要求: 在时域中,主要考虑: %, ts , K p , K v , K a 等,在频域 中,主要考虑: M 0 , M r , b , c , , K g 等。当把受控对象 和控制器按照确定控制方式,如:开环、闭环、 复合控制等组合起来以后,系统性能可满足要求, 则控制器是合适的。
解:无PD控制器时,闭环传函为
(s) 1 1 Js 1 Js
2
§6-1
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2
1 Js
2
R(s)
1

kp(1+τs)
1 Js
C(s)
系统特征方程式: Js2 1 0 与标准形式相比, s 2 2n s n 0, 1 1 显然,=0,n s j 系统具有二个虚根 J J 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等幅振荡。
反馈 反馈补偿 补偿元件
测量元件 测量元件
§6-1
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二、类型:
1、串联校正:一般接在系统测量点之后和放大器 之前,串接于系统前向通道之中。
R (s ) + 校正装置 Gc(s) 原有部分 Go(s) C (s )
(a)串联校正
2、反馈校正:一般接于系统局部反馈通道中。
§6—1
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r(t)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六章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六章

相位超前校正网络的Bode图
1/αT
0dm 1/T
ω
1 jwT 1 Gc ( jw ) jwT 1
20lgα
[+20]
φ(ω)
40°
20° 0°
1
φm
ω
开环放大倍数下降α倍,可能导致稳态误差增加。 相频特性则表明:在ω由o至∞的所有频率下,φ(ω)均为正值, 即网络的输出信号在相位上总是超前于输入信号的。
wb (5 10)wM
图6-1
3、校正方式
1) 串联校正
R(s) + -
校正装臵放在前向通道中, 被控的固有部分相串联。 简单、容易实现。 2) 反馈校正(并联校正) 是一种局部反馈。改善系 统的性能,抑制系统参数的 波动和减低非线性因素的影 响。
Gc(s) H(s)
Go(s)
C(s)
R(s) + -
R2 b 1 R1 R2
R1
u1
R2 C
u2
T ( R1 R2 )C
C
z 零点: c 1 bT 极点: pc 1 T
i2 i1
R1 R2 R3
jbwT 1 Gc ( jw ) jwT 1
ui
_ +
R0
uo
相位滞后校正网络的Bode图
1/T
0dB -10dB -20dB
要想减小稳态误差则要增大Kp。 后果是可能使系统暂态响应有很 大的超调量和剧烈振荡。
2wn
KP 0
σ
wn
K P
KP 0
(2)比例-微分PD校正器
其传递函数
G ( s) K d s K p Kd Kp( s 1) K p (Ts 1) Kp

精品课件-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系统校正

精品课件-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系统校正

20lg 10 0.456c cc
0 10 0.456
c
1 c
4.56(rad/s)
=180° (c) Gc ( j)G( j)
180° 90°- arctanc arctan0.456c arctan0.114c | c 4.56 49.8°
(6) 选择无源相位超前网络元件值。(省略)
R2 R1 R2
1 R1Cs 1 R1R2 Cs
R1 R2
Gc
s
1 a
1 aTs 1 Ts
T R1R2 C R1 R2
a R1 R2 1 R1 1
R2
R2
Gc
s
1 aTs 1 Ts
Gc
j
1 1
jaT jT
c () arctan aT arctanT
m
T
1 a
1 2
(lg
1
G1(s)G2 (s)
G1(s)
1 T1s
1 T1s
G2
(s)
1 1
T2 T2
s s
Gc
(
j)
1 jT1 1 jT1
1 jT2 1 jT2
G1( j)G2 ( j)
2.有源相位滞后-超前网络
Gc
(s)
G0
(1 T2s) (1 T1s
(1 T3s) 1 T4s)
式中,
G0
-
R2 R3 R1
【例6-2】 某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
G1(s)
(0.1s
k 1)(0.001s
1)
要求设计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稳
态误差ess≤0.1%及 ≥45º的性能指标。
解:先用图示的无源相位超前网络进行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六章 自动控制线性系统的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六章 自动控制线性系统的校正

1
1
j 1 j 1
c arctg( ) arctg
超前校正网络的特点:
(
)
1
1. 具有正的相角特性,最大的超
0dB
20 lg ( )
90 45 0
+20 1
微分效应
m
前相角m 发生ωm处
ω
dc d
0
ωm
1 α
m
arcsin 1- α 1 α
正的相角特性
2.利用相角超前特性来增大系
统的相角裕度,以达到改善系
n2 (K p K D s)
R(s)
s2
(2 n
K Dn2
)s
K
p
2 n
KD=0 j
s2
2n
s
KDn2
s
K
2
pn
0
n KP
1
K
2
Dn
s
0
s2
2n s
K
2
pn
K
2
Dn
s
1
s2
2n s
K
2
pn
←KD
KD
n 0
以KD为变量的根轨迹如下图:
KD=0
1> 2 2
1 n KP
KD=0 j
采用PD控制,随着KD的加大,系统的 根轨迹将向负实轴的左方移动,保证系 统的暂态性能。
Kp
2KD
s
K
2 p
1K I K D
)
2KD
不难看出,引入PID调节器后,系统的型号数增加了Ⅰ, 还提供了两个实数零点。因此,对提高系统的稳态性能和动态 特性方面有更大的优越性。
Gc (s)

自动控制原理简明教程6

自动控制原理简明教程6

PID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
§6.1.4 基本控制规律
(1) 比例(P)控制规律
具有比例控制规律的控制器, 称为比例(P)控制器。
r(t)
e(t)
Kp
- c(t)
P控制器
m(t) K pe(t)
特点:比例控制器实质上是一个放大 器。在信号变换过程中, ① 比例控制器 m(t) 只改变信号的增益而不影响其相位;②在
§ 6.2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6.2.1 无源校正网络
无源校正网络有无源超前网络、无源滞后网络、无源滞后超前网络。
1. 无源超前网络
R1
j
ur
C R2
uc
1 1 0
T aT
(a)
(b)
无源超前网络
假设该网络信号源的阻抗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而输出
§ 6.1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设计一个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经过以下三步:
❖ 根据任务要求,选定控制对象;
❖ 根据性能指标的要求,确定系统的控制规律,并设计出满足这个控 制规律的控制器,初步选定构成控制器的元器件;
❖ 将选定的控制对象和控制器组成控制系统,如果构成的系统不能满 足或不能全部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还必须增加合适的元件, 按一定的方式连接到原系统中,使重新组合起来的系统全面满足设 计要求。
(2) 比例-微分(PD)控制规律
具有比例-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 称为比例-微分(PD)控制器。
m(t)
K pe(t)
K p
de(t) dt
式中,Kp为比例系数,τ为微分时间常数。Kp和τ都是可调的参数。
特点:① PD控制器中的微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 s) 1 1 Gc (s) K P (1 TD s) K P K I K D s E ( s) TI s s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综合了比例积分控制和比例微分控制的优点。 利用积分环节改善系统稳态性能,利用比例微分环节改善系统 动态性能。
22
6.4.2 PID调节器
效 果
缺 点 应 用 范 围
(1)ω c 附近,原系统的相位变化急剧,以 致难于采用串联超前校正。 (2)适于频宽与瞬态响应要求不高的情况。 (3)对高频抗干扰有一定的要求。 (4)低频段能找到所需要的相位裕量。
21
6.4 PID控制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6.4.1 PID控制规律分析
1 de(t ) u (t ) K P e(t ) e(t )dt TD TI dt
β 1 1 β m arcsin arcsin β 1 1 β
L ( )
1
0
T

m
1
T
20

20 lg
( )
0
β
1 sin(- m ) 1 - sin(- m )


m
90
13
例: 设一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要求校正后,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V=5秒-1,γ400。 解: (1) 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绘制未校正 系统的伯德图,并求出其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 确定K值。因为
根据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可得
(α 1)Tω (ω) arctg 1 αT 2ω2
将上式求导并令其为零,得最大超前角频率
ωm 1 T α
3
得最大超前相角 或写为 α 1
m arcsin
60
m arctg
α
α 1 2 α
α 1
1 sin m 1 - sin m
10
通过超前校正分析可知: (1)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使系统的稳定 裕量增加,超调量下降。 工业上常取α=10,此时校正装置可提供约550的超前 相角。为了保证系统具有300600的相角裕量,要求校 正后系统ωc处的幅频斜率应为-20dB/dec,并占有一定 的带宽。 (2) 加快了控制系统的反应速度——过渡过程时间 减小。由于串联超前校正的存在,使校正后系统的c、 r及b均变大了。带宽的增加,会使系统响应速度变快。 (3)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下降了—— 高频段抬高了。 (4)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是通过步骤一中选择校正后 系统的开环增益来保证的。
20
超前校正和迟后校正的区别与联系
原 理 超 前 校 正 利用超前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改善系统的 动态性能。 (1)在ω c 附近,原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斜 率变小,相角裕量γ 与幅值裕量 Kg 变大。 (2)系统的频带宽度增加。 (3)由于γ 增加,超调量下降。 (4)不影响系统的稳态特性,即校正前后 ess 不变。 (1)频带加宽,对高频抗干扰能力下降。 (2)用无源网络时,为了补偿校正装置的幅 值衰减,需附加一个放大器。 (1)ω c 附近,原系统的相位迟后变化缓慢, 超前相位一般要求小于 550 ,对于多级串联 超前校正则无此要求。 (2)要求有大的频宽和快的瞬态响应。 (3)高频干扰不是主要问题。 迟 后 校 正 利用迟后网络的高频幅值衰减特性,改善 系统的稳态性能。 (1)在相对稳定性不变的情况下,系统的稳 态精度提高了。 (2)系统的增益剪切频率ω c 下降,闭环带 宽减小。 (3)对于给定的开环放大系数,由于ω c 附 近幅值衰减,使γ 、Kg 及谐振峰值 M r 均 得到改善。 频带变窄,使动态响应时间变大。
α
(a)
R1 R2 1 R2
1
如果对无源超前网络传递函数的衰减由放大器增 益所补偿,则 αTs 1
αG c ( s ) Ts 1
称为超前校正装置传递函数 无源超前校正网络对数频率特性
L( )
0 20lg
1
T
1
T
20

( )
m m
(b)
0

2
校正网络有下面一些特点: 1. 幅频特性小于或等于0dB。 2. 大于或等于零。 3. 最大的超前相角 m 发生的转折频率1/αT与1/T的 几何中点ωm处。证明如下: 超前网络相角计算式是 (ω) arctg αTω arctg Tω
1 1 ωc 0.1s 1 T 5
1 0.01s1 βT
18
(5)确定迟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10s 1 1 s 0.1 G c (s) 100s 1 10 s 0.01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5(10s 1) G(s) G 0 (s) G c (s) s(100s 1)(s 1)(0.5s 1)
3.5

L0
( )
90
0 90

0
15
6
180

1
(2) 根据要求相角裕量,估算需补偿的超前相角 。 =Δθ+ε= +ε 0 0 式中,Δθ= ,习惯上又称它为校正装置相位补偿的 理论值。 =Δθ+ε,称为校正装置相位补偿的实际值。 当ω在ωc0处衰减变化比较缓慢时,取 =Δθ+ε=400-150+50=300 (ε取50) 增量ε(一般取50120)是为了补偿校正后系统增益剪 c 切频率 增大(右移)所引起的原系统相位迟后。 若在ωc0处衰减变化比较快,ε的取值也要随之增 大,甚至要选用其它的校正装置才能满足要求。 (3) 求α。令 m = ,按下式确定α,即
12
50
10lg
10
8 6 10lg(dB)
m
40
30
20
10
4
2
0
1 3 5 7 9
0

11 13 15 17
19
当α大于15以后, m的变化很小,α一般取115之间。
4
2. 超前校正应用举例 k G ( s) 例: 设一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0 s ( s 1) 若要使系统的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v=12s-1,相位裕量 400,试设计一个校正装置。 解: (1) 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画出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求出相角裕量 0 和增益剪 切频率ωc0
1 sin 300 α 3 0 1 sin 30
7
为了充分利用超前网络的相位超前特性,应使校 正后系统的增益剪切频率ωc正好在ωm处,即取:ωc=ωm。 分析可知,ωm位于1/αT与1/T的几何中点,求得:
T 1
ωm α 而在ωm在点上G0(jω)的幅值应为: -10lgα= -4.8dB 从原系统的伯德图上,我们可求得 ωm=4.6 rad /s 1 T 0.126s 所以 ω α
12(0.378s 1) G( s) G0 ( s) αGc ( s) s( s 1)(0.5s 1)(0.126s 1)
(5)检验。求得:Kv=12s-1, =420,Kg=+dB, ωc从3.5 rad/s增加到4.6 rad/s。原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改善, 满足要求。
k K v lim sG0 ( s) lim s 12 s 0 s 0 s ( s 1)
G0 ( jω)
0
即 k=12 校正前系统的频率特性 作出伯德图,求出原系统
12 jω( j 1)
=150,ωc0 =3.5 rad/s
5

.
L( ) dB
20
20
40
0
G0 ( s )
k s ( s 1)(0.5s 1)
sk K v lim sG0 ( s) lim K s 0 s 0 s ( s 1)(0.5s 1)
所以 Kv=K=5 作出原系统的伯德图,见图6-13。求得原系统的相位 裕量: 0 = - 200,系统不稳定。
11
6.3
迟后校正装置与迟后校正
1. 迟后校正装置 具有迟后相位特性(即相频特性()小于零)的 校正装置叫迟后校正装置,又称之为积分校正装置。 介绍一个无源迟后网络的电路图。
R1
R2
R (s)
C (s)
Gc ( s)
Ts 1 βTs 1
C
β
式中:T=R2C 此校正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
R1 R2 1 R2
12
特点: 1. 幅频特性小于或等于0dB。是一个低通滤波器。 2. ()小于等于零。可看作是一阶微分环节与惯性环
节的串联,但惯性环节时间常数T大于一阶微分环节时间常 数T(分母的时间常数大于分子的时间常数),即积分效应 大于微分效应,相角表现为一种迟后效应。
3. 最大负相移发生在转折 1 1 频率 T 与 βT 的几何中点。
一、超前校正装置与超前校正
1. 超前校正装置 具有相位超前特性(即相频特性>0)的校正装置叫 超前校正装置,有的地方又称为微分校正装置。 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可写为
C
R1
R(s)
C (s) 1 αTs 1 Gc (s) R(s) α Ts 1
R2
C ( s)
T
R1 R2 C R1 R2
m
1 7.94s-1 T
αT 0.378s
1 2.65s -1 αT
8
L ( ) dB
.
20
20
40
Lc
20
9.6 dB
0
1
T
3 .5 4.6
20
20
1
T

40
( )
90

c
L0
L
0

0
42
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