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和道德的发展.ppt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如电视、网络等对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健康、积极的传媒内容可以 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而不良传媒内容则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和不良 习惯。
04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 养策略
家庭教育策略
01
02
03
树立榜样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好 榜样,展示出亲社会行为 ,如分享、合作和关心他 人。
激发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价值观念
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对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如尊重他人、热爱和平、积极 向上等社会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对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具有监督作用。正面的社会舆论可以激励孩子表现出更多的 亲社会行为,而负面的社会舆论则可能抑制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要点三
家校合作加强
未来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 密。家长和教师将更加注重沟通和协 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加良好 的环境。同时,社区和社会组织也将 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前儿童教育中来 ,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
THANKS
感谢观看
会行为的意义和价值。
05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评 价指标与方法
评价指标
分享行为
愿意与他人分享物品、 食物、玩具等,表现出
慷慨大方的行为。
合作行为
能够与他人协同完成任 务,遵守轮流、等待等
合作规则。
帮助行为
主动关心他人,提供帮 助和支持,如安慰哭泣 的同伴、协助他人完成
任务等。
同情心
对他人的痛苦和不幸产 生共鸣,表现出理解和
巩固阶段(4-6岁)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趋于稳定,能够主 动关心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同时 也能够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
• 1、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的 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榜样的作 用;二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关键因素
• 2、同伴的相互作用。同伴关系对儿童的亲社会 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021/5/27
5
• 3、社会文化传统和大众传媒
• 社会文化。比如,东方文化中强调群体和谐, 因而赞扬亲社会行为。这种倾向使亚洲国家的 人们重视在儿童早期就鼓励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从而使儿童的游戏和儿童之间的社会互动为孩 子进入成人社会打下了基础。因此,从宏观上 讲,亲社会行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2021/5/27
2
行为。
• 三、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 (一)亲社会行为的萌芽(2岁左右):研究 表明,15---18个月的儿童有与同伴分享玩具的 行为,尽管比例不高,但已有分享;所有的2岁 儿童有对母亲或陌生成年妇女的援助行为,这 都说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萌芽。
• (二)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表现出明 显的个别差异。

2021/5/27
3
• 1、合作行为发展迅速:幼儿亲社会行为发 生频率最多的是合作行为、合作游戏,占 亲社会行为的一半以上。
• 2、分享行为受物品的特点、数量、分享对 象的不同而变化
• 3、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
2021/5/27
4
• 四、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 (一)社会生活环境
• (二)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
2021/5/27
10
• (二)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 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 具或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
• 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 的攻击;
• 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 • 幼儿的攻击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ppt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ppt

06.
缺乏自信:学前 儿童在社交场合 中表现出胆怯、 害羞,不敢与人 交流。
攻击行为:学前 儿童在与其他孩 子相处时表现出 身体或言语上的 攻击行为。
过度依赖:学前 儿童过分依赖父 母或监护人,难 以独立处理问题。
社交障碍:学前 儿童在与其他孩 子交往时存在沟 通障碍,难以融 入群体。
家庭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XXX, 副标题
汇报人:XXX
CONTENTS
输入标题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 展的概述
学前儿童社会认知 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情感 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 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 展的问题与对策
01.
02.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 展是指儿童在成长 过程中,通过与周 围人的互动,逐渐 形成和发展自己的 社会性和人格特质
的过程。
添加标题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 展对于儿童的身心 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有助于提高儿童的 人际交往能力、情 感管理能力、学习 能力和未来的社会
适应能力。
添加标题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 展受到家庭、学校、 社区等多方面因素 的影响,其中家庭 是最重要的影响因 素之一。家长的教 育方式、家庭氛围 等都会对孩子的社 会性发展产生深远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教育因素: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有直接作用。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儿童自身因素:儿童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等也会影响其社会性发展。
03.
概念: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 是指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对自 我、他人、社会关系、社会规 则和文化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_图文_图文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_图文_图文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一方面以道德认知发展和移情能的能力发展 为基础,另一方面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习得。
第二节 责任分散与社会作用力理论
一、紧急助人与责任分散 二、社会作用力理论
第二节 责任分散与社会作用力理论
一、紧急助人与责任分散
(一)责任分散假设 拉坦内和达利两位心理学家没有像媒体那样用人的良心泯灭来
可能跟女性更善于寻求帮助有关。
2、相似性
相似性越高,越容易获得帮助。 相似性产生喜欢,喜欢又产生帮助。
第三节 助人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3.外部特征 受助者的外部形象会影响人们的助人意愿。一个有魅力的求
助者比那些缺乏魅力的人得到更多的帮助,这种魅力不仅仅包括 人的长相,也包括人的穿着打扮。
4、人格特征 我们更愿意帮助那些看起来善良、友好的人,更愿意帮助那
第二节 责任分散与社会作用力理论
3. 不幸女士实验 实验情境:一位女实验员安排好被试填写一张问卷后,穿过门帘
到隔壁办公室工作去了。4分钟后,被试可以听到那位女士爬到椅子 上够东西的声音,紧接着的声音是尖叫,椅子摔倒和女士跌倒到地板 上。随后是女士痛苦的声音,“噢,天哪!我的脚…我…我…搬不动它 ,噢,我的脚脖子…我…没法拿开身上这东西。”
一类是无个人动机,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助人行为,即利他 行为(Altruism)。另一类是为了某种目的,有所企图的助人行 为。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泛指一切有益于他人 或社会的行为,如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捐献、安慰 和同情等行为。
第一节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
三种社会期望行为的关系
实验结果: 偿还、泛化内疚和控制组比较,有较多助人行为。 同情条件下,助人行为最多? 同情条件给人们一个显示超越别人的机会,更好的确认自我价值, 是一个愉快的事情。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第四章亲社会行为与道德的发展及教育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第四章亲社会行为与道德的发展及教育
同龄伙伴榜样
鼓励儿童观察和模仿同龄伙伴中表现出来的亲社 会行为和道德行为,激发其学习和模仿的兴趣。
3
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榜样
利用故事、儿歌、动画片等载体,引导儿童理解 和模仿正面的社会行为和道德标准。
情境模拟法
设计模拟场景
创设与儿童生活相关的模拟场景,如角色扮演、情境游戏等,让儿 童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和实践亲社会行为和道德行为。
创设环境
家长应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有爱、互助的家庭环境,让 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等 亲社会行为。
引导实践
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与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团队合作 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亲社会行为和道德行为的意义和 价值。
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深入研究儿童亲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 的内在机制,揭示其发展的心理过程 和影响因素。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第四 章亲社会行为与道德的发展及教育
汇报人:XXX 2024-01-22
目录
• 亲社会行为与道德概述 • 0-3岁儿童亲社会行为表现及影响因素 • 0-3岁儿童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发展 • 教育策略促进0-3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和道
德成长 •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习惯 • 总结与展望
同情心表现
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表现出同 理心和共情能力。
安慰技巧
在他人感到难过或不安时,能够 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安慰和支持, 如拥抱、安慰的话语等。
家庭环境对亲社会行为影响
家庭氛围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有 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健康 的心理品质,进而促进亲 社会行为的发展。
家庭教育方式
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方 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 主、自信乐观的品质,增 强其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3岁以前)
2岁左右亲社会行为的萌芽
(3~6、7岁)
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 出现明显个别差异
eg: 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看; 送玩具给他人动
eg: 合作行为发展迅速;
分享行为受物品的特点、数量、 分享对象的不同而变化; 出现明显的个性差异
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
01
02
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的根本的、内 在的因素。
移情能力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1.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亲 社会行为? 2.观察生活中的幼儿的分享行 为,是否符合所述特点?
分享行为受分享物品特点、数 量、对象的影响
“均分”观念占主要地位
n 分享水平受分享物品数量的影响: n 当物品在人手一份之外有多余的时候,更倾向于将多余的那份
分给需要的幼儿; n 分享对象不同,幼儿分享反应也不同; n 与玩具相比,幼儿更注重食物的均匀;
05
出现明显的个性 差异
影响因素
社会生活环境
✓ 社会文化 ✓ 电视媒介
儿童日常生活环境
✓ 家庭 ✓ 同伴
观点采择、移情
(根本因素)
观点采择
观点采择:
指儿童推断别人内部心理活动的能力,即能设身 处地理解别人的思想、愿望、情感等。观点采择Βιβλιοθήκη 力被认为是亲社会行为的首要 认知条件。
移情
移情:
指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 即指个体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 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及活动的能力,即设身 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
概念
亲社会行为
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 为及倾向。 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等。

第七章儿童道德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ppt课件

第七章儿童道德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ppt课件
23
研究方法
与柯尔伯格理论相比,共同点在于:
都采用两难故事作为研究工具; 都采用个别交谈法来考察道德判断过程。
24
与柯尔伯格理论相比,区别在于: 内容特点不同:在亲社会两难情境中
并不强调法律、惩罚、权威和正规的责任。
25
与柯尔伯格理论相比,区别在于:
理论基础不同:柯尔伯格认为,儿童的认知 发展是其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因此,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不能用儿童认知结构 的变化来说明。而艾森伯格没有预先假设儿童的 亲社会道德判断中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结构,也没 有设想要根据这一结构来确定儿童亲社会行为的 阶段。她只是设想柯尔伯格的阶段理论可能没有 概括出儿童道德判断的全貌。
3、对他人需要的关注 (1)对他人身体或物质需要的关注。 (2)对他人心理需要的关注。
4、定型作用 (1)好人或坏人的定型形象。 (2)大多数行为的定型形象。
28
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
阶段1:享乐主义的、自我关注的推理。 阶段2:需要取向的推理。 阶段3: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 阶段4:A 自我投射性的移情推理。
能够依据自己选定并遵循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进行 道德判断,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不损害多数人 的幸福、不违背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 为。处于后习俗水平的个人,已经超越现实道德规范 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该水平由两个阶段组 成:⑴社会契约取向与⑵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取向。
19
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理论
第一节 儿童的道德发展 皮亚杰道德判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道德规则与习俗规则的区分
未对道德规则与习俗规则进行区分,而是 认为儿童以相同的方式对待不同范畴的规则 。
第一节 儿童的道德发展

0—3岁儿童亲社会行为与道德的发展及教育

0—3岁儿童亲社会行为与道德的发展及教育
0—3岁婴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的主要任务
分享
分享是指个人拿出自己拥有的物品让他人共享从而使他人受益的行为。分享的特点是使交往双方共享物品拥有者的资源并使双方受益。婴幼儿不与人分享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婴幼儿的分享观念没有形成。二是家庭教育不当.
0—3岁婴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的主要任务
VS
道德概述
道德和品德
(1)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动的准则和规范,用来调节人们的相互关系与行为。品德则是一种个体的心理现象,是个体遵照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的稳定的特点或倾向。(2)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其发生、发展服从社会发展的规律,不以个体的存亡和好坏为转移。品德属于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价值的核心部分,它的发生、发展依附于具体存在的个人,服从个体心理的发展规律,也服从社会的发展规律。(3) 二者的内容不同。道德是一定社会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而品德只是道德在个体上的反映和表现,是道德内化的结果。(4) 道德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品德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0—3岁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生物因素
0—3岁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个体身心发展水平的因素
0—3岁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家庭环境的影响
为婴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抚养者要为婴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其次,家长应满足婴幼儿成长和社会化发展中的各种需要,促进他们积极情感的产生;再次,家长还应帮助幼儿注意观察和实践人际互助,逐步向幼儿渗透交往规则。
0—3岁儿童亲社会行为与道德的发展及教育
目 录
CONTENTS
亲社会行为与道德概述
0—3岁婴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0—3岁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ppt课件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ppt课件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师幼关系的发展
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婴幼儿在保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
(一)师幼关系的类型
李红 (2007) 结合我国当前幼儿园的实际,从师幼接触的性质,将师幼 交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亲密型 ➢紧张型 ➢淡漠型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2、幼儿游戏中同伴关系的发展 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交往是在游戏情境中发生的。3岁后,幼儿同伴
交往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 行游戏为主,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 (2)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3)5 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与同性别的儿童交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越来越明显。女孩更明显地表现出交往的选择性,其偏好更加固定。女孩游 戏中的交往水平高于男孩,表现在女孩的合作游戏明显多于男孩,男孩对同 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 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0—3岁儿童亲社会行为与道德的发展及教育

0—3岁儿童亲社会行为与道德的发展及教育
0—3岁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 期,亲社会行为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对 儿童未来社会适应和道德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早期教育的需求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早期教育越 来越受到重视,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和 道德发展的研究有助于为早期教育提 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问题
哪些因素会影响0—3岁儿童亲社 会行为和道德的发展?
社会资源的利用
利用博物馆、图书馆、 公园等社会资源,引导 孩子学会尊重文化、爱 护公物、保护环境等亲 社会行为和道德观念。
社会舆论的引导
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 动等方式,营造良好的 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孩 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 道德观。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0—3岁是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表现出更多的分 享、合作、帮助等亲社会行为。这些行为的发展受到家庭、幼儿园等社会环境的影响,同 时也与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密切相关。
03
模仿行为
0—3岁儿童通过观察和模 仿成人的行为来学习道德 规范和价值观。
自我中心主义
此阶段的儿童往往以自我 为中心,难以理解他人的 感受和观点。
服从权威
儿童在这个阶段会服从成 人或权威人物的命令和规 则,认为这是正确的行为 方式。
道德发展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社会适应
道德发展有助于儿童适应 社会规范,与他人建立良 好的关系,从而在社会中 生存和发展。
教育实践的应用研究 不足
目前关于0—3岁儿童亲社会行为与道 德发展的教育实践应用研究相对较少 ,未来研究可以加强教育实践的应用 研究,探讨如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 际教育中,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和道 德认知的更好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和道德般理论的
学习,学会正确的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
第一节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二、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1.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水平 2.幼儿利他观念的水平 3.亲社会行为与亲社会观念之间的关系
三、幼儿分享观念的发展 1.分享观念的产生 2.分享观念的发展
四、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 五、儿童合作性的发展 1.儿童合作行为的发生 2.学前儿童合作的发展 3.文化背景对合作与竞争行为的影响
第二节 柯尔柏格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型
柯尔柏格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型分为三个阶段: 一、亲社会行为的初始阶段——对他人需要 的注意 二、亲社会行为意图的确定阶段 三、意图和行为建立联系的阶段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怎样认识和理解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
生和发展?
下次课预习要点: 儿童的道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