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章节复习复习
课题:《声现象》章节复习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通过基本题目对《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
2.通过例题对重点知识加深认识。
【基础练习】
1.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
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2.小俞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过2s听到回声,那么小俞与山崖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m
(空气中声速取340m/s).这种方法(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3.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
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
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
4.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
根据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
“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
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
图是乐音的波形.
5.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
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声波获得信息.
6.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减弱噪声,在公路和住宅区内设置屏障墙和种草、植树,这是在减弱噪声;听到巨大的响声,应立即捂住耳朵,张大嘴巴,这是在减弱噪声.
7.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课前导学案
文档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课前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本章主要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声速,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声音与信息的传递等。具体到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原理,明白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原理。
难点:声音传播速度的理解,声音与振动的同步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讲台、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振动的物体、接收器等)、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如抖动的窗帘、敲击的桌子等,注意听它们产生的声音。
2. 知识讲解:
(1)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
声音消失。
(2)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可以在气体、固体和
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 例题讲解:
例题1:一个物体在空气中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解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4. 随堂练习:
练习1:一个物体在水中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
练习2:请解释为什么在空气中敲击物体时,离物体越远,声音越小。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介质中声音
的传播情况。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及同步课后作业:1声现象综合实践活动
第一章综合理论活动导学案
一、学习目的:班级姓名
1.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转化法进展探究实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才能;
3.通过综合理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预习探学:
三、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探究材料的隔声性能
1.实验目的:比拟材料的隔声性能。
2.器材:泡沫塑料、铝箔纸、衣服、一个鞋盒、一只机械闹钟、卷尺。
3.观察:聆听机械闹钟走时的“嚓嚓〞声,注意它的音调与响度。把闹钟放在盒子里,盖上盖子,听一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4.想一想,议一议:
〔1〕某同学为了比拟泡沫塑料、铝箔纸、衣服的隔声性能,他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在其周围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方案,你认为最正确的是,并说明你选择这种方案的理由。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间隔处,比拟所到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拟此处距鞋盒的间隔
〔2〕当一个量与几个量有关时,研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时要保证另外几个量不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那么要比拟泡沫塑料、铝箔纸、衣服的隔声性能,需要控制哪些量要一样?
5.请你在下面设计一个数据搜集表格。
6.开场实验:
7.分析结论:
〔1〕根据数据,按隔音性能依次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
〔2〕由上述实验可知:隔音效果好的材料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消费和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运用这一特点来隔音?
四、总结提学:
五、达标检学:.
小明想比拟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
§0.1 奇妙的物理现象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2、学会提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过程】
●活动一:
1、物理学科介绍(ppt)
(1)物理学
(2)物理现象
(3)物理实验
2、物理学科学习方法、学习要求说明
(1) 课堂学习要求
(2) 课后学习要求
(3)实验室实验要求
●活动二:
1、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演示
实验
(1)看一看:看哪一支蜡烛先熄灭?
(2)猜一猜:小金鱼会不会被烫死?
2、动手做一做
(1)活动0—3:作为预习作业提前布置
(2)活动0—4进行实验演示
【总结反思】
【问题研究】班级姓名
概述引入
学习要求后面段讨论
强调物理学习主要的方法技巧
0-1、0-2视频,加演示
0-3增加透过水杯观察“圆”,易看出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0-4实验是否做灵活安排
总结:强调物理学习主要的方法技巧
提学习要求
课后活动:1.观察你周围有哪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并提出问题。
2.书后“WWW”中的问题(1)
附加:1.抽桌布视频
2.表面张力实验(和下一节内容相关联)演示或视频
(据课堂时间灵活安排)
器材:、长、短两只蜡烛、火柴、大、小两个玻璃罩、圆底烧瓶、、试管夹、酒精灯、(金鱼)、圆形小片、磁铁、回形针,玻璃、板搪瓷盘、塑料板,薄铁片。
§0.2 体验科学探究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过程与方法
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通过观察,培养具有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学习过程】
●活动一:读一读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复习说课稿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声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掌握声音的传播特点和速度计算方法;
3.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传递规律;
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声学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声波;
2.声波的特性;
3.声音的传播和传递规律;
4.声音的速度计算;
5.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声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掌握声音的传播特点和速度计算方法;
3.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传递规律。
四、教学难点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传递规律;
2.掌握声音速度计算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声音传播的实验器材:音叉和空气、固体、液体容器;
3.学生手册。
六、教学步骤与内容安排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进行一个简短的导入,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出示一张声音传播的图片,并简单介绍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现象。
第二步:概念解释(15分钟)
1.介绍声波的概念,并与电磁波进行对比;
2.解释声波的特性,包括振动源、介质和传播媒质;
3.带着学生一起观察、感受不同声音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第三步:讲解声音传播规律(10分钟)
1.解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规律,例如声音的传播是靠空气分子的振动传递的;
2.介绍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规律,例如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又比在固体中快。
第四步:声音速度的计算(10分钟)
1.讲解声音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频率× 波长;
2.指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声音速度的计算。
第五步:实验探究(15分钟)
初中物理复习声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复习声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声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
1. 声音的产生
2. 声音的传播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4. 回声和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回声和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
2. 难点: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演示、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现象的奥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实验现象,让学生猜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实验现象: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到面上,面上的小球被弹起。
学生猜测: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产生:
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举例: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等。
3. 声音的传播:
讲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讲解声音在空气、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举例:回声定位、声呐等。
4. 声音的特性:
讲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和区别。
讲解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音色与材料和结构的关系。
5. 回声和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
讲解回声的定义和应用,如回声定位、回声测距等。
讲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如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等。
讲解次声波的特点和应用,如自然灾害中的次声波检测。
6. 巩固练习: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3) 音调、响度、音色有何区别?
八年级物理上册 1 声现象复习课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 声现象复习课学案苏科版
班级姓名日期
一、知识梳理:(学生整理)
二、分析总结(教师点拨)
三、例题突破:例1:声音与人的生活啊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水花、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处于响铃状态的手机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玻璃瓶中,塞紧软木塞,会听到清晰的铃声,然后通过与软木塞相连的抽气装置,不断的把玻璃瓶中的空气抽出,会听到瓶子里的手机铃声比原来小很多、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手则拿一硬纸币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行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身影会越来越尖、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一说明:
,而且说明声音具有(填“能量”或“传递信息”)的特征;实验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实验三探究声音的和振动频率的关系,实验表明、知识点1:
例2: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机屏幕上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音量关小些”的字样,电视机的声音是由于喇叭的纸盆发生而产生的,它是通过传播到我们的耳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
析,“把音量关小些”这是从处减弱噪声的危害,从乐音角度分析,这是减小声音的、知识点2:
例3: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v 介质v/(ms-1))介质v/(ms-1))水(5℃)1450冰3230水(15℃)1470软橡胶(常温)40 至50水(20℃)1480软木500海水(25℃)1531铁(棒)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全章复习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全章复习
(一)要擅长解答、设计由实验引发的相关问题。
1. 同学们习惯在课下甩纸炮玩,那么你知道甩纸炮发出声音的声源吗?(空气的振动)
2. 你用哪些事例或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事例:宇航员在月球上即使面对面说话也听不到,只能靠无线电通迅装置来交谈。
实验:真空铃实验,那么就需你掌握实验的仪器材料,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步骤及收集处理数据,最后明确探究结论。
问题1:联系生活实际各举一例,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也能听到岸上教练员的指令,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实验方法:可以把正在发声的音乐铃用密封袋封好放入装满水的容器里,仍然能听到铃声。
平时人们说话就是靠空气传播的。
3. 设计一种测声速的方法
可以利用回声来测声音在空气、水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需要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条件。
4. 通过哪些实验体验乐音的音调。
(1)利用钢锯条在不同长度振动时的快慢,辨别它的频率与声音音调的高低。
(2)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质量不同的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空气柱的振动,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显然图中音调最高的是d,其次是a,b瓶的音调低,c瓶的音调最低。
暖水瓶灌水时声音的变化同上,暖水瓶中水灌得越多,瓶中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水杯琴”敲击有水的地方,杯子盛水后,相当于改变了杯壁的振动情况,一般说来,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低,那么音调由高到低的是b,c,d,a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的原理
5.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6.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7.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和距发声物远近有关系
8.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9.常识性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重点: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难点:
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的原理
【教学过程】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呢?
通过对发声现象的观察知道发生体在振动,观察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初学物理,对实验的观察和概括能力不强,因此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观察目的,培养观察能力。
例如观察“音叉使悬吊着泡沫塑料球弹开”的演示实验。同学们应先注意观察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时,球并不跳动;将音叉敲响,再使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音叉,这时泡沫塑料球跳动,且随音叉声音的停止而停止跳动。通过前后实验现象的对比,同学们应思考:球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它为什么跳动?尽管我们没有直接看到音叉振动,但可以从泡沫塑料球的跳动推想出发声音的音叉在振动。这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为了直观地观察到发声物体怎样运动。且形成对振动的感性认识,同学们可以找一根橡皮筋,拨动拉紧的像皮筋,使之发声。就可以通过实验认识到拨动后的橡皮筋的这种往复运动叫振动,从而得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结论。“一切”两字有其广泛性,如发声的喉头、鸟、蟋蟀的发声器官、锣、鼓等乐器的发声。因此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 课件(23张ppt)
B.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10.挑选西瓜时,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如果声 音清脆,就知道是生瓜;如果声音较沉闷,就是 熟瓜.医生常用叩诊术来检查胸腹内器官是否正 常(如图1一2所示),脏器不正常与正常的叩诊声 音是不同的.有趣的是300多年前,一个奥地利人 用敲击酒桶的方法来判断桶中酒的多少(如图1一3 所示).上述实例中都是根据声音的哪一个共同特 征来判断的?( A )
A. 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THANKS
学习目标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乐音的特性 3.噪声及其控制 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而产生。 2.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3.声音可以在 固、体 、液体 中气传体播,
不能在 真中空传播。
4.声音以 声波的形式传播,它具有 。能量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 为 340m。/s
位听力正常的人能听到飞行时发出声音的昆虫是
( C)
A甲昆虫
B乙昆虫
C都能听到
D都听不到
8.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B )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声现象》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学习目标】
1.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是一种波;
4.掌握利用声速测距离;
5.知道乐音的三要素,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与乐音的三要素有关的现象;
6.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保的角度理解噪声的定义;
7.知道噪声的,控制噪声的途径及方法;
8.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及其在生活和技术的应用。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波: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见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当这种波动传入人耳时,引起骨膜振动,进而人就听到了声音。由此可见,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5.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反射形成的。
6.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约为1500m/s;在
钢铁中更快,速度可达5200m/s.
要点诠释: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3)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光滑圆形墙壁能使声波发生多次反射;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如音乐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为了吸收声音。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及对应练习
第 1 页 共 10 页
引言 奇妙的物理世界
科学探究的步骤有: → → → →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 而产生的。吉他发声是因为 ,用手按压住琴弦,声音就
会消失,这说明: 。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 体、 体和 体能传声, 不能传声。钓鱼时,
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 也能够传声。
3.乐音的三要素是 、 和 。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区别是 。
大声说话是指声音的 大。我们能较辨别猫和狗的叫声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4.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范围通常在 Hz 到 Hz 之间;猫、狗、蝙蝠、海豚
等动物能听见 的 。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 ,发出的
是 ,所以我们 听见这个声音,但 能听见这种声音。
5.物理学中,噪声是由于发声体做 的振动而发出的;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
常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造成干扰的都是噪声。
6.高速公路旁种树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用手堵住耳朵是在 减弱噪声;高考期
间禁止工地施工属于 减弱噪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为
7.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 、 、 和 .
第二章 物态变化
8.通常情况下,人们把水的 态、 态、 态称为水的三态。其它物质一般也有三态。例
如,铁水是 态,干冰是 态,色拉油是 态。
9.温度表示物体的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
用 、 、或 等测温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
10.温度计上的字母C 表示使用的温标是 。它是以通常情况下 的温度作为零度,
以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作为一百度。该温标的三十度记录为 。体温计中的液体
是 ,它的分度值为 ,它的测量范围为 ,使用体温计前要 是因为它与普通温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讲义练习(含答案)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波: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当这种波动传入人耳时,引起鼓膜振动,进而人就听到了声音。由此可见,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5.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反射形成的。
6.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约为1500m/s;在钢铁中更快,速度可达5200m/s.
注: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例3.一个人站在平行的两峡谷之间,当他击掌时,分别在0.3 s和0.7 s后听到回声。若声音当时1s内传播330 m,则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
A.165m B.198m C.221m D.330m
【答案】A
【解析】声音在峡谷间的传播如下图所示:
声音从人的位置传播到左边的山峡,反射后回到人耳处的时间:
10.3
t s =
声音从人的位置传播到右边的山峡,反射后回到人耳处的时间:
20.7
t s =
所用总时间:
120.30.71
t t t s s s
=+=+=
因为听到的是回声所以声音走过的距离是两峡谷间距的2倍所以:2s vt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共27张PPT)
例题选解
例1.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
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B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 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 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 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 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 锣声就消失了.
思考:
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 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 现飞行的蝴蝶?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 20~200之00间H。z
频率比可听声高的声波叫 超声波。 它具有 定向性、好 穿透等能特力点强,可用于 等。测距、成像、测速、清洗、焊接、碎石
频率比可听声低的声波叫 次声。波 监测与控制它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用 来 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令人厌烦的噪声 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乐音通常是指那些 动听的、令人的愉声快音。乐音的波
形是
的。 有规律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 难听的、令人的厌声烦音。噪声的波
形是
的。杂乱无章
从环保角度看,凡_影___响__人__们__正___常__学__习__、___工__作__和__休息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令人厌烦的噪声
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D).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D.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课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课教案
声现象复习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
3.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4.知道声的利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的知识网络.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人为什么能听到声音?
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
ppt通过三幅图让学生了解听到声音的三个环节,让学生形成三个环节:产生、传播、接收。
二、新课讲解(实物投影例题并讲解)
1.声音的产生
知识点: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学生理解发声与振动的关系。
音频:不同的声音
让学生区别各种声音,随后问: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引导学生从材料、频率、振幅讨论。
区别不同音叉发声的声波图形。
学生做学习策略,知识梳理一。强调:转换法
2.声音的传播
PPT:图片宇航员在太空
学生:真空不传声,强调:书本实验:科学推理法
老师提问:传声的是什么?学生:介质
复习介质的分类和声速
知识点:以声波的形式,靠介质,传递能量和信息。真空不传声有趣的现象——回声
强调:声音去了又回来,人耳能区别回升和原生的时间为0.1s
学生做学习策略,知识梳理二。
3.声音的接收
为什么前面的老爷爷听不见声音?学生:耳朵有问题,接收不了复习:人耳接收频率:20-20000Hz
接收不了:大于20000Hz为超声,小于20Hz为次声,他们都传递信息和能量
江苏省中考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无答案) 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
考纲要求
(1)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的特性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3)了解声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典例剖析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宇航员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例2.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二:声音的特性
例3.多种乐器合奏比单一乐器演奏的声音更丰富,因为不同种类的乐器各自具有独特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例4.如图所示,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塑料吸管做的响笛,并将它不断剪短。
这是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三:怎样控制噪声
例5.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例6. 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噪
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在人耳处 B.在传播途中 C.在声源处 D.以上方式都有
四:超声波与次声波
例7.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发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5、知道超声波和次生波及其应用。
6、回顾本章实验,知道研究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复习重点:
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三、复习难点:
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四、基础诊测: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振动,发生才停止。
2、气体、液体和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中传播的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但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具有三个特性,分别是、和。其中,与振动的频率(每秒钟物体振动的次数)有关,且频率越大,越高;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且振幅越大,越大,它还与距离发声体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不同。
4、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频率高于的声叫波,频率低于的声叫波,生活中用超检查身体及胎儿的发育情况用的是波,地震、火山、台风、海啸及一些动物交流时用的是波。
5、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是、、。
6、声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声传递能量的例子有:。
五、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
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
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知识点二:关于乐音的三个特征问题(要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
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
A、(1)(2)
B、(2)(4)
C、(1)(3)
D、(3)(4)
知识点三:环保问题
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
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④⑤⑥
知识点四:回声测距问题: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
甲 乙 丁 丙
抽气 (1)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多少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 ),(2)列举超声波的其它用途(至少两个);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知识点五:实验探究:
5、小红在探究声音的特征时,进行如下实验:
(1)把一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10cm,用一定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使钢尺一端伸出桌边15cm ,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3)使钢尺一端伸出桌边15cm,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请将实验有关现象及感受填入下表中: 实验次数 钢尺伸出
桌边长度 振动幅度 (大/小) 振动频率 (高/低) 响度 (大/小) 音调 (高/低) 1
10cm 2
15cm 3 15cm
小红在探究过程中运用了一个重要的实验方法是 。
六、达标测试
1、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 、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 、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 、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 A 、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 、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
C 、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
D 、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3、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前三者都不同
4、一些同学经常在噪杂的公共场合戴耳机听MP3,为了听得更清楚,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相当于增大了声音的 (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频率
5、当听到几个熟悉的同学谈话的声音时,你往往很容易判断出都是谁在说话,这时你判断的主要依据时它们的:( )
A 、音色不同
B 、音调不同
C 、响度不同
D 、音色、音调、响度同时作用的结果
6、一场大雪过后,人们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大雪后,行使的车辆减小,噪声减小
B 、 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 、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D 、 可能是大雪后蓬松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7、晚上当你在家温习功课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四条措施中,无效的是( )
A、打开窗户让空气增加流动
B、用棉花塞住耳朵
C、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D、关上窗户拉上厚窗帘
8、下列实例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
A、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昆虫的位置;
B、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C、外科医生利用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发出声波切削坚硬的金刚石。
9、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科学性的错误:。
10、学过声现象之后,同学们纷纷用橡皮筋做实验,用牙咬住橡皮筋一端,一手拉住另一端,一手拨动:
甲发现:拨动的力越大,声音越洪亮。
乙发现:用同样的力拨动,拉的越紧,声音越尖。
丙发现:用牙咬住橡皮筋,与把橡皮筋固定在桌子上相比,即使松紧,拨力大小相同,产生的声音大小也不同。
丁发现:用一个两端开口的罐头盒,两端蒙上橡皮膜。一端的橡皮膜靠近蜡烛的火焰,用手敲击另一侧的橡皮膜,发现火焰跳动。
根据以上请回答:
(1)甲同学可以验证的结论是:___ __.
(2)乙同学可以验证的结论是:__ _.
(3)丙同学可以验证的结论是:__ _____.
(4)丁同学可以验证的结论是:___ ____.
七、挑战自我
1、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2、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B、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C、射击运动员在驯练和比赛中戴耳塞,是为了减弱进入耳中的噪声
D、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谈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一般来说,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向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是为了装饰
4、如图1所示,轻塑料球A紧靠音叉B放置,用橡皮槌轻敲叉C,会看到什么现象?试说明理由。若将这一实验放置在月球表面,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5、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的水位上升的高低,这是因为()
A、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
B、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6、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扳、玻璃、木扳、硬纸扳)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声间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