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对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的复习。
复习的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乐音与噪音、声速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掌握声速的概念。
2. 能够运用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声速的概念。
难点: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声波图形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音叉、尺子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例子。
2. 知识点复习:(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4)乐音与噪音:乐音是指音调、响度、音色均匀变化的声音,噪音是指音调、响度、音色不均匀变化的声音。
(5)声速:声速是指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0米/秒,在水中约为1500米/秒。
(1)为什么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声音的音色不同?(2)为什么在冬天,声音传播的距离比夏天远?4. 随堂练习:(1)判断题: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对/错)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4. 乐音与噪音5. 声速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___中传播最慢。
(3)音调与________有关,响度与________有关,音色与________有关。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在设计这个复习学案时,我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他们在声现象这一章节中学到的知识。
我的设计思路是先通过一些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回忆起相关的物理概念,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回忆起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2.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声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麦克风、音叉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注意听音乐中的不同声音,并思考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讲解:回顾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认为的声音传播的原理,并分享他们的看法。
4. 实验活动:让学生进行一系列实验,如观察音叉的振动、使用麦克风捕捉声音等,并记录实验结果。
5.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他们学到的声现象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音量的清晰度、如何减少噪音等。
五、活动重难点:重点: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声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个复习学案,我发现学生们对声现象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我还可以通过一些额外的拓展活动,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索声音的传播规律,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这个复习学案,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他们在声现象这一章节中学到的知识,并提高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声现象》的复习教学,旨在帮助幼儿们巩固对声音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复习课时,我采用了直观演示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幼儿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声音的奥秘,提高他们对声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能够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声音的传播和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们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难点在于让幼儿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传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扬声器、音叉等声音产生装置。
2. 泡沫、纸板等不同介质。
3. 实验记录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引导幼儿们注意声音的差异,引发他们对声音的好奇心。
2. 演示实验:展示扬声器和音叉的振动产生声音的实验,让幼儿们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产生。
3. 亲身体验:让幼儿们亲自触摸扬声器和音叉,感受它们的振动,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
4. 实验观察:将扬声器放在不同介质上,让幼儿们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并记录下来。
5. 小组讨论:让幼儿们分组讨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共同探讨声音传播的原因。
7. 课后巩固: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幼儿们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幼儿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传播的现象,并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这节课进行反思,看看幼儿们的反馈和表现,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同时,我也会给幼儿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让他们能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深入学习声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声现象》复习教学时,我注意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复习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基本知识。
2.掌握声音的特性和常见现象。
3.能够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复习教学的内容是《第一章:声现象》。
三、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声音的特性和常见现象。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复习导入(10分钟)1.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音,向学生介绍声音的特点和不同的声音种类。
2.引导学生回忆声音的产生方式,如声源与物体的振动运动之间的关系。
步骤二:概念复习(10分钟)1.复习声音的基本概念,如声音是一种振动传播的波动现象。
2.复习声音的传播介质,如空气和固体等。
3.复习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关系,如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不同。
步骤三:声音特性复习(20分钟)1.复习声音的频率和振幅这两个与声音特性有关的概念。
2.通过实例演示和讨论,复习声音的高低音、响度和音调等特性。
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特性与声源振动特点的关系。
步骤四:常见声音现象复习(30分钟)1.复习声音的反射现象,如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反射的特点等。
2.复习声音的吸收现象,如声音被吸收的材料和场所等。
3.复习声音的干扰现象,如噪声和共振等现象。
步骤五:实验探究(30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探究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等。
2.鼓励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结果对声音现象进行解释和总结。
3.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步骤六:复习总结(10分钟)1.针对本次复习内容,进行问题回顾和随堂测试,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兴趣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和实验操作情况。
2.随堂测试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声音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讲解、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声音概念和特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这堂《声现象》的复习课有着明确的思路和目的。
我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孩子们能够复习和巩固之前所学的声音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复习和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特性,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声音的传播和接收的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的影响因素。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如鼓、锣、木鱼等)、音响设备。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色纸张。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首孩子们熟悉的歌曲,引导他们关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然后,向孩子们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即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 讲解与演示:利用投影仪和电脑,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通过实验器材的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3. 实践活动: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分配实验器材,让他们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与讨论: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实验成果,引导孩子们讨论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的特性的影响因素等。
6. 拓展延伸: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生活中与声音相关的故事或现象,引导他们发现和理解声音的奥秘。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声音的传播和接收的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的影响因素。
2.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孩子们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的理解程度。
苏科版八年级第一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
一、回顾与检测二、学习与解析知识点一、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音性能1.提出问题:聆听闹钟指针走动时的“嚓嚓”声,注意它的响度和音调。
把闹钟放在一个鞋盒内,并盖上盒盖,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2.猜想假设:收集各种能够阻隔声音的材料(如衣服、报纸、锡箔纸、塑料袋、泡沫塑料等),然后和同学一起预测这些材料的隔音性能并排出由好到差的顺序。
3.设计实验:设计一种简易的方法测试各种材料的隔音性能,设计时注意:①为了保证测试合理,应设计一种能比较隔音性能的方法;②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某些条件。
例1.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收音机、机械闹钟。
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理由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
他设想了三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C.将泡沫小球放在鞋盒上,比较小球弹起的距离上面的表格是为上述三种实验方案设计的,其中与方案C所对应的是________。
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差到好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实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例2.小明在观察小提琴、二胡等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其材料有关。
于是找来了各种不同的琴弦,想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琴弦的编号及情况如下表。
(1)小明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他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的琴弦;(2)小明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他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的琴弦;(3)小明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的琴弦。
课堂巩固1.(2015常州)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2015盐城)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3.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传播方向4.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说话时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发生的B.女高音歌唱家的“高音”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C.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能直接交谈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6.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7.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因为()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8.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在设计本节课——第一章声现象的复习导学案时,我的设计意图是以学生已有的声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复习和巩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声音相关概念的理解,提升他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声音的基本特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
我还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以及声音与生活、科技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声音的特征判断物体的材料等。
而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和传播原理。
为了顺利进行本节课,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如PPT和实验器材,以及学习资料,如教材和相关的声学知识卡片。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于重难点内容,如声音的传播原理和实际应用,我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总的来说,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导学案设计,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声学的理解,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并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是一个基础但关键的知识点。
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复习声音的产生,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的振动。
这个实验能够直观地展示声音的来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然后,我会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包括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情况。
通过实际例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 声音的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基本特征,它们影响着我们对声音的感知。
在这个环节,我会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特征的影响因素。
例如,我会播放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样本,让学生分辨和描述它们的差异。
这样的实践情景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3. 声音与生活、科技等方面的联系:声学知识在生活和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这个环节,我会分享一些与声音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噪声控制、回声定位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新版)苏科版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学习内容与目的要求】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的原理5、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6、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7、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和距发声物远近有关系8、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9、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解释各种声现象2、乐音的三要素及其应用难点:1、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的原理【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停止。
例1敲大钟后“余音不止”说明大钟还在。
例2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2)各种振动着的发声物体都是声源。
特别提醒:不但音叉、鼓膜、琴弦等固体能振动发声,液体和气体也能发声。
各种管乐器就是靠空气振动而发声的。
例3说出以下各种不同声音是由哪些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胡琴声、水滴入水声、蚊子嗡嗡声、口琴声、青蛙、人。
答:胡琴声是振动而产生的,水滴入水声是振动产生的,蚊子嗡嗡声是蚊子的振动而产生的,口琴声是振动而产生的,青蛙是靠发声的,人是靠发声的(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怎么传到人耳的呢?这是因为声源和人耳之间存在着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声源的振动通过声波传入人耳,使耳膜发生振动,人们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按种类可分为:、和。
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m /s;在水中传播速度约为m /s;在钢中传播速度约为m /s,所以在相同条件下声音在中传播速度最快;在中传播速度较快;在中传播速度最慢。
例4 一根充满水的长钢管的一端被敲击后,站在钢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几次敲击声?答: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钢最快,空气最慢,三种介质,钢、水、空气先后把声音传播到另一端,就会使人听到三次敲击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物理复习教案时,我的意图是以互动和体验为主,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帮助孩子们复习和巩固声现象的相关知识。
我希望通过这个复习课,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回顾和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孩子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和回声的产生。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概念。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扬声器、音叉、泡沫球、绳子、长颈鹿玩具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圈,然后用扬声器播放一首欢快的音乐,让他们感受声音的传播。
我会问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声音是从哪里来的?”2. 复习声音的产生:我会拿着一个音叉,敲击音叉并将其靠近泡沫球,让孩子们观察泡沫球的跳动。
然后我会问孩子们:“为什么音叉敲击时会发出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3. 复习声音的传播:我会让孩子们拿着绳子,一人抓住一端,然后让我站在中间振动绳子,让孩子们观察我的动作并听到声音。
我会问孩子们:“声音是如何通过绳子传播的?声音传播需要什么介质?”4. 复习声音的特性:我会拿出一个长颈鹿玩具,让孩子们摸一摸长颈鹿的脖子,并观察它的声音。
然后我会问孩子们:“为什么长颈鹿的声音听起来不一样?声音有哪些特性?”5. 实践活动:我会让孩子们分成小组,用纸和笔制作一个简易的乐器,并让他们演奏出不同的音调。
然后我会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奏,观察音调的变化。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声音的传播和回声的产生。
2.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复习和巩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声现象》这一课程有着明确的思路和目的。
一、设计意图我设计的《声现象》课程,主要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声音的各种特性。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并且能够运用声音进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音的各种特性。
难点则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声音的传播和接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各种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教具,如各种乐器的样品,各种声音传播的装置,以及一些可以发出不同声音的玩具。
五、活动过程我让孩子们观察各种乐器,让他们听到不同的声音,然后我会向他们解释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接着,我会用一些装置,让孩子们看到声音的传播过程。
我会组织一些小游戏,让孩子们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声音的传播和接收。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难点则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声音的传播和接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我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否能够运用声音进行交流。
同时,我也会给孩子们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如让他们回家后,试着用声音进行一些交流,看看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这就是我设计的《声现象》课程,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声现象》这一幼儿园课程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些细节不仅是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声音知识的关键,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让孩子们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一个重点。
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个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装置,如各种乐器的样品和一些能够展示声音传播过程的模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的传播:掌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的特性:复习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4. 乐音与噪声: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5. 声速:掌握声速的概念,了解声速与介质种类、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声速的概念。
难点: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现象分析,声速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音叉、尺子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声音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声速的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声学实验,如扬声器实验、音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声音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噪声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弱噪声。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声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4. 乐音与噪声5. 声速的概念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真空不能传声。
(3)音调与________有关,响度与________有关。
(4)噪声对生活________,应加强防治。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深明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发现和探究。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以《声现象》为主题的物理课,旨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声音的魅力。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声现象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在空气中传播。
3.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扬声器、音叉、玻璃杯、水、气球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实验器材。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听一首美妙的歌曲,感受声音的魅力。
然后提问:你们能听到歌曲的声音吗?声音是从哪里来的?2. 实验探究:(1) 声音的产生:将音叉放在扬声器上,让音叉振动,产生声音。
让孩子们观察音叉振动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2) 声音的传播:将玻璃杯装满水,放在扬声器上,让音叉振动,观察水花的波动。
提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3) 声音的特性:吹气球,让孩子们感受气球的弹性,并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
提问: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什么?3. 知识讲解: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重点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以及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
4.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六、活动重难点1. 声音的产生:让孩子们通过实验,直观地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传播的原理:讲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能在空气中传播的原理。
3.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孩子们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特点。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第一章 声现象 复习 教案
课题复习--第一章《声现象》自主空间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速;声波的反射;回声2、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来源;噪声的危害;噪声的防治4、声的利用:超声波;次声波;超声波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中的一些应用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速;声波的反射;回声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教学流程一、知识回顾:1、声音是由于物体而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我们把它叫做,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声音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声音传递信息。
(能或不能)3、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和.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较高.4、音调是指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声源振动的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5、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
频率的单位为,例如:某音叉每分钟振动3000次,其频率为Hz。
6、是指声音的强弱,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越大。
7、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有关。
8、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
9、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中最慢。
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次声音,第一次是在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传播的。
10、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
11、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指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波形是的。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
(2021年整理)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第一章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编辑整理: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第十章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第十一章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5、知道超声波和次生波及其应用.6、回顾本章实验,知道研究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二、复习重点: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三、复习难点: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四、基础诊测: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振动,发生才停止。
2、气体、液体和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中传播的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但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具有三个特性,分别是、和 .其中,与振动的频率(每秒钟物体振动的次数)有关,且频率越大, 越高; 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且振幅越大,越大,它还与距离发声体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不同。
4、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频率高于的声叫波,频率低于的声叫波,生活中用超检查身体及胎儿的发育情况用的是波,地震、火山、台风、海啸及一些动物交流时用的是波。
5、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是、、。
6、声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声传递能量的例子有: .五、例题解析:知识点一: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知识点二:关于乐音的三个特征问题(要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1)(2)B、(2)(4)C、(1)(3)D、(3)(4)知识点三:环保问题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重点)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如图,我们听到声音,是因为橡皮筋在振动。
2.传播:(1)形式:以波的形式传播。
(2)条件: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如图,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
3.声速:(1)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2)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v气体<v液体<v固体。
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重点)1.三特性的比较1.声的分类:(1)可闻声:频率范围为_20~20 000 Hz 的声。
(2)人耳听不见的声。
超声波:高于20 000 Hz的声。
次声波:低于20 Hz的声。
2.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如B超,回声定位(声呐),预报地震、海啸、台风,倒车雷达等。
(2)传递能量:如声波清洗、去污、碎石等。
知识点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其波形杂乱无章。
(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等级:声音的等级单位是分贝。
3.几个特殊值:(1)声音的听觉下限为0dB。
(2)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3)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4)为保证睡眠和休息,声音不能超过50dB。
4.噪声的控制:(1)防止噪声的产生。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知识突破】针对训练1:声音的特征(近5年考查4次)[考情分析]常以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三个特征的辨析,考查的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分值为2~3分.1 .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
这两个词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2. 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苏科版 教案
声现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及其解影响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3、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的原理。
4、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培养防治声污染的环保意识5、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速度;4.回声。
提问:声音从产生到传播的过程,我们知道哪些关于声音的物理知识?引导学生回答: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举出各种昆虫等动物的发声和风水等自然界的一些声音。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成为传声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0C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声音的传播实际是传播了振动,传播了能量3、回声是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而返回的一种现象。
回声和原声间隔至少达到0.1s 人才能区别,否则人无法区分,但会感到声音的响度在加强。
4、声音的三要素?5、噪声的定义与危害?6、不可听声的定义与应用;巩固练习1詹华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长为200m的充满水的钢管一端,另一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钢管,詹华能听到几次响声?(V空=340m/s;V水=1500m/s;V钢=5200m/s)有水的钢管理论上能听到3声,分别是钢管、水、空气传声。
由于人的听觉分辨率是0.1s 所以要计算三次的声音是否相差0.1s以上。
本题可以听到3声。
二、复习回顾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提问:1、谁能告诉我,怎么区别一个乐器?比如小提琴发声时有什么特征?拉得轻重,会有声音响度的变化;拉出不同的音符会有音调的变化;用不同的琴弦,会有不同的音色变化。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苏科版初二上)doc初中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苏科版初二上)doc初中物理一、教学目的〔一〕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明白得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操纵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运算题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咨询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点,防止噪声的途径。
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操纵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
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操纵。
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讲明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四、知识梳理传播条件传播形式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来源和危害定义 防治声传递信息声传递能量五、教学课时:1课时1.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⒊假如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假如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⒋乐音特点是:音调,响度,音色。
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⒌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
2.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1、声音的产生: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连续传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课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课教案我设计的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主题是探索声音的奥秘。
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我希望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让幼儿能够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特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扬声器、音叉、尺子、气球、塑料杯、沙子。
2. 学具:记录本、彩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导入这节课。
我会拿起一个扬声器,播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听到声音。
然后,我会问孩子们,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声音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对声音产生兴趣,引出今天的主题。
二、探索声音的产生(5分钟)1. 我会拿出音叉,敲击音叉,让孩子们听到声音。
然后,我会问孩子们,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尝试敲击不同的物体,比如尺子、气球、塑料杯,让他们观察和记录下不同物体的声音。
三、探索声音的传播(5分钟)1. 我会拿起一个塑料杯,里面装上沙子,然后用扬声器播放声音。
我会问孩子们,他们能听到声音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传播声音,比如把塑料杯放在耳边,用手指敲击塑料杯,观察声音的传播。
四、探索声音的特性(5分钟)1. 我会拿出一个气球,吹起来,然后问孩子们,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声音的音调是什么?2.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吹不同的气球,观察和记录下不同气球的声音。
1. 我会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发现和体验。
活动重难点: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5、知道超声波和次生波及其应用。
6、回顾本章实验,知道研究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复习重点:
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三、复习难点:
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四、基础诊测: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振动,发生才停止。
2、气体、液体和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中传播的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但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具有三个特性,分别是、和。
其中,与振动的频率(每秒钟物体振动的次数)有关,且频率越大,越高;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且振幅越大,越大,它还与距离发声体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不同。
4、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频率高于的声叫波,频率低于的声叫波,生活中用超检查身体及胎儿的发育情况用的是波,地震、火山、台风、海啸及一些动物交流时用的是波。
5、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是、、。
6、声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声传递能量的例子有:。
五、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
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
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知识点二:关于乐音的三个特征问题(要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
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
A、(1)(2)
B、(2)(4)
C、(1)(3)
D、(3)(4)
知识点三:环保问题
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
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④⑤⑥
知识点四:回声测距问题: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
甲 乙 丁 丙
抽气 (1)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多少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 ),(2)列举超声波的其它用途(至少两个);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知识点五:实验探究:
5、小红在探究声音的特征时,进行如下实验:
(1)把一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10cm,用一定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使钢尺一端伸出桌边15cm ,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3)使钢尺一端伸出桌边15cm,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请将实验有关现象及感受填入下表中: 实验次数 钢尺伸出
桌边长度 振动幅度 (大/小) 振动频率 (高/低) 响度 (大/小) 音调 (高/低) 1
10cm 2
15cm 3 15cm
小红在探究过程中运用了一个重要的实验方法是 。
六、达标测试
1、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 、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 、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 、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 A 、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 、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
C 、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
D 、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3、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前三者都不同
4、一些同学经常在噪杂的公共场合戴耳机听MP3,为了听得更清楚,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相当于增大了声音的 (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频率
5、当听到几个熟悉的同学谈话的声音时,你往往很容易判断出都是谁在说话,这时你判断的主要依据时它们的:( )
A 、音色不同
B 、音调不同
C 、响度不同
D 、音色、音调、响度同时作用的结果
6、一场大雪过后,人们感到外面万籁俱寂。
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大雪后,行使的车辆减小,噪声减小
B 、 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 、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D 、 可能是大雪后蓬松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7、晚上当你在家温习功课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四条措施中,无效的是( )
A、打开窗户让空气增加流动
B、用棉花塞住耳朵
C、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D、关上窗户拉上厚窗帘
8、下列实例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
A、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昆虫的位置;
B、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C、外科医生利用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发出声波切削坚硬的金刚石。
9、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
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科学性的错误:。
10、学过声现象之后,同学们纷纷用橡皮筋做实验,用牙咬住橡皮筋一端,一手拉住另一端,一手拨动:
甲发现:拨动的力越大,声音越洪亮。
乙发现:用同样的力拨动,拉的越紧,声音越尖。
丙发现:用牙咬住橡皮筋,与把橡皮筋固定在桌子上相比,即使松紧,拨力大小相同,产生的声音大小也不同。
丁发现:用一个两端开口的罐头盒,两端蒙上橡皮膜。
一端的橡皮膜靠近蜡烛的火焰,用手敲击另一侧的橡皮膜,发现火焰跳动。
根据以上请回答:
(1)甲同学可以验证的结论是:___ __.
(2)乙同学可以验证的结论是:__ _.
(3)丙同学可以验证的结论是:__ _____.
(4)丁同学可以验证的结论是:___ ____.
七、挑战自我
1、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2、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B、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C、射击运动员在驯练和比赛中戴耳塞,是为了减弱进入耳中的噪声
D、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谈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一般来说,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向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是为了装饰
4、如图1所示,轻塑料球A紧靠音叉B放置,用橡皮槌轻敲叉C,会看到什么现象?试说明理由。
若将这一实验放置在月球表面,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5、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的水位上升的高低,这是因为()
A、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
B、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6、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扳、玻璃、木扳、硬纸扳)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声间的距离。
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按隔音效果好坏依次排列:
、、、。
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