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计划,华南理工大学13数学学院各系本科课程学分及所需必修选修大全
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生通选课学分要求说明
关于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生通选课学分要求说明
一、2005级、2006级、2007级通选课学分要求
1.北校区各学院学生通选课学分要求按《关于修订2005级本科综合培养计划的通知》(华南工教〔2005〕031号)执行,即:
(1)理工科专业学生至少修读10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
(2)经济管理类学生至少修读6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不应包含其中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和4个学分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通选课程;
(3)文、法、体、艺类专业学生至少修读6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外语类学生不能选修语言文化类课程)和4个学分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通选课程;(4)各专业学生应修够6个学分的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系列课程。
2.南校区各学院学生通选课学分要求按《2005级本科综合培养计划(二)》执行。
二、2008级、2009级通选课学分要求
南、北校区各学院学生通选课学分要求按《关于修订2008级本科综合培养计划的通知》(华南工教〔2008〕026号)执行,即:
(1)理工科专业学生至少修读10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
(2)经济管理类学生至少修读6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不应包含其中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和4个学分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通选课程;
(3)文、法、体、艺类专业学生至少修读4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不应包括本学院开设的通选课程)和6个学分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通选课程;(4)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必须修读2.5个学分、其他专业必须修读6个学分的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系列课程。
三、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包括人文、艺术、经管、语言等四类;各年级学生不能修读本学院开设的通选课。
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春季网络教育深圳教学中心大专、本科招生专业介绍
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春季网络教育大专、本科招生专业介
绍
专科起点本科
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或以上学历的人员均可报读。由华南理工大学单独命题考试,择优录取,实行学分制,业余学习。
专科起点本科须修满80~85学分,学习年限为2.5~5年。学生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并通过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组织、命题的2门公共基础课程的全国统考(参加相关的全国统一考试达到一定要求的学生可以免考)。考试科目包括: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对成绩合格者,颁发普通高校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证书,教育部学历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对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华南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证书。
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国家承认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人员可免试入学修读第二学历,并可以免考全国网考委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统考。(详见“答考生问”)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针对行业、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网络教育学院充分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将网络学习和课程面授充分结合,为行业、企业量身定制学历课程,使学员在业余时间里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提升自身应用能力和实操水平。近年来,先后与中国联通、捷普电子、广州酒家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展了校企合作办学,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应用系统开发技能;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计算机学科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动向。学习的主要课程有: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电路与
电子技术、数据库、操作系统、离散数学、数字逻辑、编译原理、计算机概论等。
华南理工大学培养计划
三、专业教学计划表
类 课程 别 代码
课程名称
是 学时数
否 必 修
总学 时
上 机
实 验
学 分 数
一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 143093
(36)
3.0 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143106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48
6.0
3.0
概论
(24)
14309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双语)
32
2.0
6 建筑设计(六)
128 5.0
24
1 64
2
64
5
48
7
48
8
当代建筑思潮(双
语)
32
2.0
7 施工图设计
周3
3.0
90
90
9
联合设计(双语) 4 周 2.0
数字化建筑设计技术 16 1.0 8
12
7
合计
256+
周 18.0
4
合计
432+
周 23.0 178
3
326
总 学 时
上 机
实 验
学 分 数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一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
132183 人居环境学概论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关于制订成人高等学历教育2022级专业培养计划的实施意见
培养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为了使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更加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现对制订2022级专业培养计划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适应广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变化的需求,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终身教育思想和先进教育理念;突出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贯彻成人高等教育“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树立华南理工大学教育品牌。
二、基本原则
1.充分体现“确保基础,突出主干,注重技能,适应发展”的原则。课程设置符合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注重“知识、素质、能力”三个方面内容的有机结合,保证成人学生
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的结合,尽可能结合行业岗位考证或职业资格认证进行设置,以便更好地提升成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整体优化原则。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力度,构建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以模块化进行设置,既要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先进性,又要体现成人教育的实用性、针对性;相同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要注意专科与本科之间的衔接、延续性,防止简单重复叠加。
3.专业培养要求和个性发展需求相统一原则。制定培养计划既要保证专业培养要求,也要考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保证培养要求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尽可能增加选修课,提供给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课修读的机会,以利于解决目前成人学生供学矛盾的问题,推进学分制的实施。选修课要符合培养要求和专业方向,既要保证各培养层次的要求,也要为学生提供发展个人能力的机会。
华南理工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智能科学与技术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专业代码:080907T学制: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在智能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工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高质量以及具有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等交叉学科基础的人才,能在企业、事业、科研部门、教育单位和行政部门等单位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发设计、工程应用、决策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外语综合应用、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科学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现代信号处理、经典控制理论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智能控制导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机器人学导论、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脑机接口与认知科学导论等,为将所学基础知识应用到本专业工程实践中去做好准备。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能够较好的掌握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本专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决策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能将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控制技术有机结合应用于工程实践,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跨学院课程开设管理办法【模板】
**大学本科跨学院课程开设管理办法(暂行)
为进一步规范和鼓励跨学院课程开设,保障各专业本科综合培养方案顺利实施,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加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所指跨学院课程,是指学院(下简称需课学院)根据实施本科综合培养方案的需要,申请由外学院(下简称供课学院)教师为本学院学生讲授的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和模块化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以及“兴华人才工程”公共教学团队所负责的公共课程不在本办法所指的跨学院课程范围之内。
第二条需课学院在制定本科综合培养方案时如需设置跨学院课程,应填写《跨学院课程设置申请表》,经课程授课教师所在学院同意并报教务处教学计划与管理科备案后,方可在本科综合培养方案中设置跨学院课程。
第三条在培养方案确定跨学院课程的前提下,需课学院在正式开出跨学院课程前一个学期,由需课学院教务员通知供课学院教务员开课需求,经供课学院安排具体授课教师后,直接在教务系统排课。
第四条教师承担跨学院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学工作量统一分配给供课学院,由供课学院根据财务处发放的超工作量酬金总额统筹发放。
第五条跨学院课程在开出后除正常发放的超工作量酬金外,教务处按5000元/教学班的标准给予任课教师专项补贴,具体发放安排以教务处通知为准。
第六条根据承担跨学院课程教学任务的实际情况,任课教师
可向教务处申请启动“评教保护机制”。如需申请,任课教师须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开始前申请不参与学生评价。
第七条为鼓励供课学院承担跨学院课程教学任务,“学院安排教师讲授跨学科课程情况”列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状况白皮书”加分项目。
硕士培养方案-华南理工大学
计算数学[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基本信息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生应具有比较扎实宽广的数学基础,了解本学科的学科进展和发展动向;培养学生关注信息科学与计算数学的交叉渗透研究,以问题驱动为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该专业以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图像图像处理、科学计算及应用为研究方向,培养具有数学思维能力,掌握计算机高级实际应用技能,并获得理论与应用研究训练的高级专业人才。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撰写外文学术论文。毕业生适合从事与大规模计算、数据分析、图象处理、软件开发有关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如移动、电信、银行、证券、软件开发等。
二、研究方向
1. 科学计算及其应用
2.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3. 图形图象处理
三、学习年限
学制:3年,在校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5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最低总学分:34,必修课学分最低值:22,选修课学分最低值:12
五、学位论文
硕士生应在第四学期末制定出论文工作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在申请学位论文送审之前,必须在有ISBN/ISSN/CN号的刊物上公开发表(或录用)1篇论文,或公开发表1篇被三大索引收录的会议论文。完成学位(毕业)论文后,按照《华南理工大学学位条例》和《华南理工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组织答辩。
六、培养方式
数学教学大纲-华南理工大学
数学实验
课程名称:数学实验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Mathematics
课程代码:140099
学分:2
课程总学时:48实验学时:32(其中,上机学时:32)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否
课程类别:☑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领域实验
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否
面向专业: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力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班等各专业
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
大纲编制人:课程负责人:温旭辉实验室负责人:黄平
一、教学信息
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以实际问题为试验内容,借助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动手,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同时培养学生进行数值计算与数据处理的能力。在实验中去学习、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掌握数学实验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深入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Matlab 等常用的数学软件,以问题为载体,通过上机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实验结果,在失败与成功中获得真知。
考核方式:
本课程不设专门的考试,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必须包括:实验内容、实验过程(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对结果讨论。每一个实验都需要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
二、教学资源
(一)实验指导书与参考书
1. 李尚志等.《数学实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萧树铁.《大学数学-数学实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华南理工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智能科学与技术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专业代码:080907T学制: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在智能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工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高质量以及具有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等交叉学科基础的人才,能在企业、事业、科研部门、教育单位和行政部门等单位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发设计、工程应用、决策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外语综合应用、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科学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现代信号处理、经典控制理论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智能控制导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机器人学导论、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脑机接口与认知科学导论等,为将所学基础知识应用到本专业工程实践中去做好准备。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能够较好的掌握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本专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决策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能将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控制技术有机结合应用于工程实践,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
华南理工大学关于加强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通知
附件1
华南理工大学关于加强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通知
各学院:
通识教育课程是学校本科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套旨在拓宽基础、强化素质、培养通识的跨学科基础教学体系,力图引导学生从本科教育最基本的领域中获得广泛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思路,拓展学生视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从而为能力和经验各异的学生提供长远发展所必需的素养和方法。为规范和促进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保证其教学质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设置原则
1.导向性原则。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重在关注学生的品德、团结合作意识、创新精神、人文素质、文化内涵与品位,特别是人格的完整性。
2.基础性原则。通识教育课程应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取以及基本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重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强化素质、发展个性,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宽厚基础。
3.融合性原则。通识教育课程应能以开阔、跨专业的视角促进学生有效思考与交流,达到不同专业、不同文化的沟通与
融合,具体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技术与管理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本土与世界的融合、显性与隐性的融合、专业与通识的融合等等。
4.启迪性原则。通识教育课程应从教学方式上注重方法传授与启迪,使学生可从通识教育所提供的历史的、理论的、交叉的视角和观点中获得启迪。
二、建设目标
我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分三大领域、十大模块,包括:
1.人文科学领域。该领域涵盖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领域,包括:哲学与人生、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文学、艺术与审美等四大模块。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学分制实施方案修订
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
本科学生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办法
根据学校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自主性,按照“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特制定并实行《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办法》。
一、学分与学分制
1.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其基本内容是: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的计量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学分计算以课程为单位,把每门课程的各种教学形式所需的课内外时间合并计算,折算为学分。
2.我校实行学期标准周制,即每学期理论教学周数为16周,课程按每16学时计1学分,少于16学时但达8学时以上计0.5学分,少于8学时的不计学分;体育课、实验课每32 学时计1学分,少于32学时但达24学时以上计1学分,少于24学时但达12学时以上计0.5 学分,少于12学时的不计学分;实践性课程环节,累计每周计1学分,少于一周但达半周以上计0.5学分,少于半周的不计学分。
3.学生需按要求修满最低毕业学分数,按综合培养计划规定,原则上理、工科专业为177学分,经、管、文、法、体、艺类专业为166学分。
二、综合培养计划、附修专业及双学士学位教学计划
1.综合培养计划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计划,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修读课程的基本依据,学生必须根据综合培养计划要求完成学分要求。
学生完成综合培养计划的学制为基本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建筑类专业为5年),学生在校最长时间(含休学)的上限为基本学制加2年。提前修完规定学分的学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未如期完成规定学分的学生可延长在校时间,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上限。
华南理工大学2017级机械类创新班(本博、本硕连读)专业本科综合培养计划
机械类创新班(本博、本硕连读)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novation Class)
专业代码:0802学制:4年
Speciality Code: 0802Schooling Years:4 years
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机械学科(包括: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机械设计)理论基础、优化的知识结构及基本技能,优秀的科研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具有推动区域制造业发展潜能的创新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Educational Objectiv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to become patriotic, to follow the socialist road, to adapt to national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to develop in an all-round way morally, intellectually and physically, and to possess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of mechanical discipline(including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 Automation, Mechatronics, Mechanical Design), optimal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basic skills, superb abilities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which enables them to become innovative talents and academic talents who can have the potential of promoting regional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最新华南理工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南理工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基本
信息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交叉学科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与新能源科学和工程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系统专门知识,掌握相应的现代实验技术,了解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培养具有国际一流的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力的高级科技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储能与动力电池
2.燃料电池
3.光电化学能量转换
4.绿色纳米催化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在校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5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课程学习最低总学分25学分,必修课学分不少于16学分。公共选修课(含跨学院基础类课程、全校性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类的课程、现代实验技术课程、人文社科经管艺术类课程)至少选2.0学分。
五、学位论文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以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学术论文,具体要求按照“环境与能源学院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执行。完成学位(毕业)论文后,按《华南理工大学学位条例暂行实施细则》和《华南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组织答辩。
六、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于入学后两周内制定出培养计划,于第三学期结束前按照《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筛选分流办法》参加阶段考核,并完成社会实践环节。定期做学术报告或阶段总结报告。学分要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最低总学分要求为40学分。课程学习学分不少于2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16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9学分。
华南理工大学选课指南
华南理工大学选课指南
1.专业课推荐
学校有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
必修课不用选,系统自动安排,但是也有例外,这个例外一般仅限于专业类选修课。
选课分三轮,第一轮不用抢,不管课程有没有余量都可以选,多出的会在第二轮选课之前半随机踢出,为什么说是半随机呢,那是因为学校要照顾高年级依旧没有修够学分的同学,会大概率踢一二年级的同学,另外高年级学分不够又实在选不上课的可以联系教务处安排课程。
再说专业选修课的例外,依旧以某学院为例,该学院有三个专业,面相这三个专业有一些选修课,但是选修和必修是相对的,比如说这门选修课在这个专业是可修可不修,可是在另一个专业里他却是必修课,例外就在教务处的锅的,前面说必修课不用选,但是教务系统有时候没弄好,会导致识别不出这些课对哪个专业是选修,哪个专业是必修,于是就可能出现自己这个专业必修课没选上,但是选修课被系
统自动安排的情况,这里就得自己手动把自己专业必修课选上,但是选修课被系统选上了的是暂时退不了的,退选得等到第二轮选课时才可以实现。
2.选修课
华工通识选修课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三类,依不同专业对通选课要求不一样。以某学院来说,不要求修科学技术类的课,但是要求修六学分人文科学(含两分人文核心)以及四学分社会科学(含两分社科核心),其中通选课每门学分一般都是两个学分,极少数一门四学分,比如日语德语。
培育计划,华南理工大学13数学学院各系本科课程学分及所需必修选修大全
数学类创新班(本硕连读)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专业代码:070101学制:3+1年
培养目标: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硕连读创新班培养德才兼备,数学及应用数学领域拔尖的创新型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硕连读创新班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宽广的数学理论知识,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趋势,有很强的运用数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潜在能力。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硕连读创新班的毕业生大部分要攻读数学专业的研究生,也可以攻读与数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如:经济、金融、管理等。使之具备进一步从事数学及应用数学各个领域的高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宽广的数学理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外语综合应用,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趋势。
目标2:(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等的潜在能力。
目标3:(系统认知和创新能力)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数学应用的基本技能与实践方法。了解相关的数学应用技术。
目标4:(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和认识自动化科学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结构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良好的全球竞争意识,具有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认定为选修课学分实施细则-华南理工大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认定为选修课学分实施细则
为深入推进《华南理工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华南工教〔2015〕71 号)实施,完善本科生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根据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一定的学分。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申请时间: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认定为选修课学分的申请时间为每学期第一周。
二、申请认定的选修课程成绩统一为“优秀”。
三、申请条件及认定课程类型:
1.学生主持校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结题合格者,可申请以“创新研究训练”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2 个学分)。
2.在核心期刊及以上级别刊物或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 1 篇及以上论文者,可申请以“创新研究实践Ⅰ”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2 个学分)。
3. 以主要参与人身份(排名前三)获得发明专利者,且专利申请人为华南理工大学,可申请以“创新研究实践Ⅱ”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2 个学分)。
4. 以核心成员身份(排名前三)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者,可申请以“创新研究实践Ⅱ”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2个学分)。
5. 以核心成员身份(排名前五)参加自主创业并在省级及以上“挑
战杯”系列竞赛、“创青春”系列竞赛以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者,可申请以“创业实践”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2个学分)。
四、认定流程:
1. 学生本人根据需要认定的选修课类型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认定为选修课学分申请表》(附件),将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提交至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类创新班(本硕连读)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专业代码:070101 学制:3+1年
培养目标: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硕连读创新班培养德才兼备,数学及应用数学领域拔尖的创新型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硕连读创新班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宽广的数学理论知识,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趋势,有很强的运用数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潜在能力。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硕连读创新班的毕业生大部分要攻读数学专业的研究生,也可以攻读与数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如:经济、金融、管理等。使之具备进一步从事数学及应用数学各个领域的高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宽广的数学理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外语综合应用,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趋势。
目标2:(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等的潜在能力。
目标3:(系统认知和创新能力)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数学应用的基本技能与实践方法。了解相关的数学应用技术。
目标4:(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和认识自动化科学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结构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良好的全球竞争意识,具有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较强的自学能力。专业特色:
本专业强调数学和应用数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训练,进行数学建模、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力、抽象思维力等基本能力以及理论分析能力;具有很强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广泛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可塑性和很强的发展潜力。
培养要求:
知识架构:
A1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基本知识;
A2 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