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政治建设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不仅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目标要求,同时还对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新部署,包括进一步明确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阐明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提出了“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明确要求、明确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重申了坚持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策略选择,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发展道路政治体制改革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民主政治形式的最高发展阶段。

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常有以下原则和要求: 一是在国体意义上, 必须有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统治和管理的国家政权。

“首先无产阶阶革命将建立民主制度, 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 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 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二是在国家结构形式意义上, 必须建立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

“无产阶级只能采用单一而不可分的共和国的形式”, 以便有利于凝聚社会政治资源, 加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统一和团结。

三是在政体上, 必须摆脱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中议会制的窠臼, 建立自己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机构。

四是利益配置结果和执行机制上,必须建立廉价政府。

五是在监督机制上, 必须保证利益配置结果的执行, 真正体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大多数的意志和利益。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

首先。

之所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相对我们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主义模式(即苏联模式)而言。

而苏联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如经济方面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形式。

其次。

回到正题。

所以说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前的政治体制是全盘照搬苏联模式的。

(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还是苏联时候传过来了),根本没有我们中国的特色在里面。

再次。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东欧也是照搬苏联体制而崩溃的)和苏联解体后,我们意识到苏联模式的缺陷(但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好的。

呵呵,只是苏联模式在苏联僵化了),因此我们要对我们原有的苏联模式进行改造,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举例的话,最典型的是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实行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共存等等(这些在原来的苏联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前是完全没有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

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通过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实现的。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根本特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我们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全球治理结论
引言
0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理论定义
该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强调政治建设的核心是人民民主,主张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相结合。
理论特点
为我国政治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确保了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
理论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03
0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02
该制度强调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0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01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基础平台。
02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
04
0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球治理的主体和机制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政治建设理论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政治建设理论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政治建设理论(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囤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岀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国家性质)。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这一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是核心内容。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其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
的基本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
目标,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

首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中的
领导地位,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
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践行实施。

这是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要加强宪法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的普及教育。

加强宪法的
宣传教育,提高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加强法律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
意识和法治观念。

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不断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加
强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和监督。

最后,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人文素质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总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旨在巩固党的执
政地位,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家繁荣
与稳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九章第二节中特政治

第九章第二节中特政治

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而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复杂性、艰巨性,要求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强的政治核心。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必须有机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1、涵义: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

所谓政体,主要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的政治制度。

2、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1)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第一,性质相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PPT

(1)
以保证人民当家作 主为根本,坚持和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以 及基层群众自治制 度,更加注重改进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 政方式,保证党领 导人民有效治理国 家。
(2)
更加注重健全 民主制度、丰 富民主形式, 保证人民依法 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 主监督。
(一)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其他制度的 产生方式。——[美]蒂莫西·耶格尔
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 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 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 的调整和完善。
政治体制改革重要性的具体表现
1、从政治维度看


政治体制改革是直接从“文革”的负面教 训中产生的。 “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 曾经评价说,这样的事件在英国、法国、 美国不可能发生。但是仍然导致了文化大 革命。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邓 小平
总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完善社 会主义制度的客观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是 全面深化改革和维护国家社会稳定的客观 需要。
(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 要求、基本原则与目标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1) (2) (3) (4) (5)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发展道路; 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为根本; 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 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 建设法治国家,发展 政治文明。

二、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线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政治理论的变迁常常引发政治体制大规模的变革。 以政治理论变迁为线索反思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 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1949年到1956年,这是中国式的民主政治 体制的初步形成阶段。 谈谈您所了解的新政协和人大一次会议 (二)1957年到1977年,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政治理论指导下,中国政治陷入了曲折发展和 体制衰退时期。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发展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要适应经济基础深刻变化和人民
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客观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 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和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
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即国家的性质。人民民主专
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无产
阶级专政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伟大创造,奠定了当代中国社会发 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本讲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的总体情况 2、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及其特点 3、认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的主要任务和总体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2、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
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政治
制度模式,绝不放弃社会主义政治制 度。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
专政的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PPT课件

2020/10/13
6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7
2020/10/13
4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之一。在 面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 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巩固和发展全国 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从而顺利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具 体来说,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从国内形势来看,90年代以来,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
据邓小平的战略思想,所筹划和建立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 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没有改变。正确处理好改革、 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依然是我们必须把握的大局。但是,随 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大局也出现了新的特点:首先,改革进入攻 坚阶段,尤其是进入了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进行调整和完 善,并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进行努力探索的新阶段;其次,发 展处于关键时期;再次,社会稳定面临着许多新的复杂情况 。
2020/10/13
3
例如,经济结构不合理和部分国有企业活力不强的的矛盾,产 生了传统产业的职工下岗问题;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以及社会治安 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人民群众还不满意,某些地区和部门的 干群关系比较紧张;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地区发展差距还明显存 在,部分地区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人口和环境问题给可持续发展带来 巨大压力;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 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给人们的思 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种种冲击,各种腐朽、愚昧、落后 的思想意识沉渣泛起,等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科学发展观 主流意识形态 执政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百度上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科学发展观  主流意识形态 执政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百度上传)

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是我们政治建设的目标。

请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及你的认识,谈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应当怎么做。

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积极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首先,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前提。

其次,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要求。

最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制度框架。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又一重要形式。

中国的多党合作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实行合作的组织形式,通过这一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

这一制度的好处是既能实现大多数人民的民主权利,又能尊重处于少数地位的民主党派所联系和代表的这部分人民的民主权利,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根本权利。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很有中国特色,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统一。

毛中特核心考点:五位一体总布局

毛中特核心考点:五位一体总布局

毛中特核心考点:五位一体总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基础上的拓展。

这是我党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

五位一体总布局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中特)占有重要的地位,每年命题分数占毛中特科目的60%以上。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五位一体的相关考点内容,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朱弘隽老师对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作了归纳和整理。

一、五位一体的相互关系五位一体总布局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以经济建设为根本,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根本,大力发展生产力。

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还需要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属于上层建筑。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好了,对经济建设有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强调在一种和谐的状态下进行,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是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五位一体具体内容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掌握各自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具体采取四项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三,民主政治发展应当采取“选 举民主优先,兼顾协商民主和自由民 主” 的策略。选举民主是民主政治发 展的基础性工程,只有打牢这个基础, 民主政治大厦才能稳固。选举民主发 展的策略应当是发展基层民主重于发 展高层民主。
第四,民主政治发展应当采取“党内 民主优先、兼顾人民民主”的策略。中 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内民主对人民民 主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发展党内民主 对于开发体制内资源,激活现行体制和 文本制度中的民主基因,增强执政党的 凝聚力,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发展 党内民主的核心是实行党内民主选举制 度,引入竞争机制。
党内民主选举应当从基层和地方做 起。党内民主选举本身不是目的,而 是为了使党组织向政权机关提名领导 人的方式民主化,真正将党内优秀分 子推荐到政权机关中担任领导人。因 此,应当将党内民主选举同政权机关 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内部的民主选举 连接起来,从基层做起,实行二选联 动,实现执政党依法选举执政。
前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现俄罗斯共 产党中央总书记久加诺夫在一次谈话中 坦诚地说:“苏联共产党垮台的真实原 因是它的三垄断制度:即共产党以为自 己想说的都是对的——垄断真理的意识 形态制度;以为自己的权力是神圣至上 的——垄断权力的政治法律制度;以为 自己有没有做不到的特权——垄断利益 的封建特权制度”。
—— 最关键的是“改革和完善党的 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通过体制 创新来建构新型的党政关系
执政党中央 管 理 选 举 领 导
领 导 授权、监督 全国人大 选 举
管 理
中央政







两 院
人 民 群 众
我国原来政治体制是“双重双轨 制”……(伞状结构,客观上存在着一 府两院对党负责和对人大负责的矛盾, 从权力授受关系上讲,应对人大负责; 但由于党管干部,所以实际上是对党委 负责;就是党委决策、政府贯彻,人大 虚设) 其主要弊端是:权力高度集中、以党代 政(党政不分)和“人治”,根子在党 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 加强法治建设,实现民主的法治化、制度化。
1、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注意处理好坚持与借鉴的关系。 ❖ 发展渐进式民主政治,坚持民主的具体性、历史
性,反对抽象民主。(党内民主,全民选举)
❖ 把民主与民生有机结合起来,以民主促民生,以
民生促民主。 ❖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
统一。
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 国的关系
❖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 本保证。(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
❖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和核心要求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 点和归宿。
❖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
⑴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国体即国家的 性质。
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的一 项基本政治制度。 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度。 ⑸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 机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 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断深化对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认识,坚定不移地把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1、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 证。
⑵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可靠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实践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实践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实践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政治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实践路径,分析其发展历程、内涵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经历了多个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改革开放以前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制度。

这一阶段的政治制度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制度开始进行深刻的改革。

首先,党对政治制度的改革目标进行了明确,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政治制度建设的核心任务。

其次,政治制度建设开始注重法制建设,推动依法治国。

此外,政治制度还加强了基层民主建设,推进了民主制度的基层实践。

内涵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具有以下几个内涵特点: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最大优势。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核心任务,推进民主制度的全面发展。

这包括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加强民主监督等方面。

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注重法制建设,推动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基层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注重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民主制度的基层实践。

基层民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

面临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政治体制改革不够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还存在政治体制改革不够深入的问题。

从国家安全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政治建设

从国家安全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政治建设

从国家安全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一种新型社会制度。

它规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向,同时也是未来中国的发展战略。

随着国家力量的不断壮大,中国面临着国家安全方面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议题之一。

而民主政治建设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本文从国家安全和民主政治两方面分别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

一、国家安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安全的关键所在。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国家的内部和外部相统一,实现了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融合,从而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也正是当今世界趋势的一个重要标志。

只有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才能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提供基础。

而这种跨越式发展依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经济、科技、国防和安全等领域具备新的竞争力和优势。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强调了人民的利益至上,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中国的人文关怀和政府的人民导向,同时也增强了国家安全的可持续性。

只有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和实现,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二、民主政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中国还在积极探索和寻求适合中国情况的民主政治模式。

虽然这个过程存在着不同意见和思想分歧,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依然强调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两大部分的有机结合。

首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党的领导是确保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求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且还要求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中特学习心得体会3

中特学习心得体会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本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此,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这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科学主义密不可分。

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之所以发生,从历史原因来说,苏东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改革的成效不大,经济上的困难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使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从现实原因来说,苏东国家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思想理论的混乱引起政治上混乱,从而失去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方向。

从历史吸取教训,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

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回答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关系,不仅指明了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阐述了未来新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一般特征。

论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

论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

论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摘要】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历史进程、核心价值观、现状和发展路径,探讨了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前景展望,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在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为推动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政治文明、政治制度、历史进程、核心价值观、现状、发展路径、重要性、前景展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方面。

背景介绍首先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和确立开始。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摆脱了封闭和僵化状态,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特别是1980年代初,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基础。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为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也是中国长期以来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推进政治制度和文明的现代化和时代化。

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的背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要求和挑战。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在当今世界,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关键因素。

第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一)政治与政治观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制度、以国家政权机构为主体的各类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等。

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人民内部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1.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思想2.关注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3.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4.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6.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中国的国体和政体(1)中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我国最根本的国家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2)中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1)中国国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宪法和法律是政党活动的基本准则。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 和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民主政治本质上是好的,但在实际 操作中由于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制约, 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需要不 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 主,使我国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依法治国的意义(从大纲了解) 3、依法治国,必须有完备的法制,真正做到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 究”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加强立法工作,确保有法可依 2、加强司法和执法工作,确保有法必依、执法 必严、违法必究。 3、加强法制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和法制观念。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1、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 自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是改革我国的政 治制度,而是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所以 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国国情出发,既要 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3、政治体制改革绝不能照抄照搬外国的模 式,但要学习和借鉴外国政治建设的有益经 验。
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 性工作;另一方面,基层民主也是社会主义 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 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 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 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见大纲)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了解) 主要从民主、法制、行政、党风廉政、权 力监督等方面开展。 如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就属于政治体制 改革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一节政治与政治观第二节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第三节如何看待民主1、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界定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制度、以国家政权机构为主体的各类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人民内部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的阶级斗争是政治问题以外,由党和国家制定和组织实施的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由国家政权协调、整合人民内部各种利益和关系的大政方针和重大举措等,都是中国现阶段政治的内容。

3、政治观:“一般指社会成员看待、评价政治系统及其政治活动的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

在某种政治文化影响下,社会成员在总体上都存在一种基本一致的政治价值观念,它直接影响着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信念、信仰和态度”。

阶级观、政党观、国家观、民主观、法治观、权力观、群众观、公民观、人权观、政府观、发展观、民族观4、政治文化区分为三种类型:(1)参与型认为自己是国家的“公民”,对政治非常关心。

愿意讨论政治,相信自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治,显示出较高程度的“政治能力”(知道如何以政治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政治功效”(感到他们至少还有一点政治权力)。

相信人们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力。

一个参与型的政治文化自然是保持民主制的理想土壤。

(2)臣属型,比参与型政治文化稍低一点。

人们也知道自己是“公民”,并关注政治,但是他们是以一种被动的方式来卷入政治的。

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政治体制并无自豪感,感到没有什么激情来表示忠诚。

他们感到自己对政治的影响力仅限于谈谈当地的官员。

感觉没有什么权力。

虽然参加选举,但是没有激情。

当人们习惯于把自己视为驯服的客体而非积极的参与者时,民主即难以扎根。

(3)地区型,更低一层的是地区型的政治文化。

人们从来没有感到自己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他们只认同于身边的事物,故称之为“地区型”。

他们对国家的政治体制没有什么自豪感,也没有什么尊敬之意。

不关心政治,没有什么政治知识,极少谈论政治事务。

也没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激情或可能性。

他们对政治能力和政治功效毫无感觉,在既定的政治制度面前感到没有权力。

在地区型政治文化中发展民主是非常困难的,不仅需要新的制度,而且也需要一种新的公民情感。

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方向,从臣民文化到公民文化。

5、中国政治发展指导思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结合。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中国政治有序发展的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6、(1)对于政治权力性质的认识;1.政治权力的属性:阶级性和公共性2、公共权力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公权)3、“私权”即指公民权利。

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

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其中,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2)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对政权性质的认识。

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当代中国的政权性质:淡化阶级性,突出公共性7、(1)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2)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中国的政治发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能放弃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3)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最终服务于经济基础。

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中国民主制度的基本架构,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4)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有法可依(科学立法)、有法必依(全民守法)、执法必严(严格执法)、违法必究(公正司法)。

(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要适应经济基础深刻变化和人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客观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十八大:“分开”与“公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

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6)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

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人权问题,尊重国际社会关于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同时根据中国国情,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依法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不断提高人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利的水平。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一个根本,两个基本,三个基层制度。

8、(1)如何看待民主:从权力与权利看:民主是权利本位的价值选择。

民主首先是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在制度上的一种理性设计与安排。

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公共权力表现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的普遍约束力,公民权利表现为公民在私人领域的自主和自由。

从民主的内容看:民主是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

邓小平“以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政府行为的标准,实际上就是我国宪法上确立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政原则的实证表述和形象概括。

从权利意义上看:民主是一种权利及权利制度体系。

在权利层面上,民主本身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

民主一方面把权利作为其价值追求,一方面又把权利价值追求化为民主的制度框架中。

民主作为权利原则,是权利体系的核心;民主作为权利制度,由权利家族组成。

没有权利作为细胞,无所谓民主。

(2)民主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由谁来掌握国家权力,即国体。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共产党宣言》,二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怎样行使国家权力,即政体。

民主是指人民通过直接或代议制间接的组织方式行使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

(3)民主与法制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没有民主就没有真正的法制,没有法制也就不能保证民主的执行。

(4)民主与宪政的关系:民主是相对于专制而言的,而宪政则是民主制度确立之后的运行规则。

民主要解决的是政治权利的合法性问题。

换句话说,只有经过民选产生政治领导人的制度才可以被称为民主制度。

民主的程序和规则即是宪政。

民主与宪政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民主与宪政也具有紧张甚至冲突的一面。

9、为什么要推进民主法治?党和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经济发展的需要、政治发展自身的逻辑、公民的需求、政治文化变迁、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

10、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具体体制:是体现一定社会基本制度并为实现社会基本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具体运行体制。

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

具体体制具有具体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它必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适时改变社会改革将成为中国未来改革的突破口。

现有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格局,应还权于社会,改善现有社会组织体制、社会服务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

伴随社会改革的推进,也会逐步带动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若想不用付出巨大的社会震荡代价,走向现代政治,实现民主化,需要依靠社会改革,依靠公民社会。

11、社会治理:在社会领域中,从个人到公共或私人机构等各种多元主体,对与其利益攸关的社会事务,通过互动和协调而采取一致行动的过程,其目标是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和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基本需要。

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就是要在承认个性化、多元化的基础上,通过互动和调和——沟通、对话、谈判、协商、妥协、让步——整合起各社会阶层、各社会群体都能接受的社会整体利益,最终形成各方都必须遵守的社会契约。

12公民社会:以契约精神为基础,以公民精神或公民性为集中体现的,包括志愿精神、人本精神、法治精神、自治精神的公民文化。

公民文化及其价值观构成公民社会的文化特征。

(1)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公民社会的理论基石。

它认为国家和公民社会都应以保护和增进公民权利和利益为旨归。

(2)多元主义。

公民社会强调个人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社会组织的多元化,提倡宽容、妥协、互惠与合作精神。

(3)公开性和开放性。

公共领域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公开性和开放性,这是公众参与公共活动的重要前提。

(4)参与性。

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因此公民社会强调和倡导公民个人或公民社会组织,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5)法治原则。

反对国家对公民社会内部事务的随意干涉,强调要从法律上划定国家权力和国家行动的边界,确保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使公民社会成为一个真正自主的领域。

13、根据本讲所学内容谈谈你的民主观、法制观和政治观?14、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