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传播与落地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和传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由于现代大学教育的功利化倾向,许多学生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其次,由于信息时代的便利,许多学生只愿意通过电子媒体来获取信息,而忽视了传统的书籍和文化活动。
另外,一些高校举办的文化活动往往只是形式化的,缺乏深度和实质性的内容。
对此,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高校应该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设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高校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传统音乐会、书法展、戏曲演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高校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的日常生活和校园建设中。
例如,在校园中设置中国传统园林和文化广场,让学生随时都能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氛围。
同时,与文化馆、博物馆等机构合作,举办文化展览和讲座,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最后,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通过开设网上课程和举办在线文化活动,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
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宣传和推广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增设课程、举办文化活动、校园建设以及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这将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瑰宝,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并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和传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由于现代大学教育的功利化倾向,许多学生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工作策略探析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工作策略探析【摘要】在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受众需求的个性化等。
为了有效开展宣传工作,高校需要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包括加强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培养宣传人才等。
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宣传效果,培养人才则是宣传工作长期发展的关键。
高校应重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并根据新形势不断调整发展方向。
未来高校宣传工作有望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以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宣传策略,为高校宣传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校、宣传工作、新形势、挑战、应对策略、互联网技术、人才培养、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教育是国家的重要基石,而高校宣传工作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高校宣传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宣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
高校宣传工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影响着高校的声誉和形象、招生情况和社会认可度。
本文将通过对高校宣传工作的现状分析,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以及针对挑战的应对策略,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高校宣传工作,并强调培养高校宣传人才的重要性。
结合以上内容,将总结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探讨未来高校宣传工作的发展方向。
2. 正文2.1 高校宣传工作的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竞争的加剧,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高校宣传工作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现状:传统的宣传手段逐渐失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宣传手段如传单、海报等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学生和社会公众的需求。
高校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来进行宣传。
高校宣传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一些高校宣传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和长期策略,宣传内容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不足,导致宣传效果不佳。
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地位、方法一、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的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社会进步的根本。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先贤的文化概念生来就带有教育色彩,而高等教育更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近代以来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从萌芽到发展、壮大,始终肩负着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光荣传统和使命。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仅饱受列强摧残,更面临深刻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危机。
从那时起,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深刻认识到,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但如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自发端以来始终努力探索的命题。
京师大学堂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的办学方针。
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群体从文化角度深层次挖掘国家民族积贫积弱的根源以谋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方略的努力。
高校知识分子深深参与其中,引领了时代潮流,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广大高校知识分子,引领着全国知识界、教育界、文化界以至整个社会的风气,中国社会革命的气象为之一新。
文化传承创新将产生博大的精神力量,深刻的道德力量,巨大的感召力量。
文化传承创新,传承是前提,创新是动力。
传承与创新两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
只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才能推进大学的现代化建设,增强现代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现代大学作为人类传播、创造、发展知识的文化高地,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更要创新发展文化;不仅要研究回答现实社会思想理论问题,更要研究回答人生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国家民族与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的精神动力。
现代大学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的继承,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
文化不是一朝一夕铸就的,它是通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凝聚、发展而形成的,是特定范围的“文化体”和“文化群”共同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认同的自然结果。
论新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因 目前 高 职 院 校 的 经 济 来 源 大 多 是 国 高职 院校校 园文化具 有教育 与导 向功 能 、 家 财 政 拨 款 , 些 高 职 院 校 将 资 金 主 要 投 一 而 凝聚 和激 励 功 能 、 制 和辐 射功 能 等 多种 功 入 到 硬 件 设 施 的 建 设 , 对 文 化 建 设 则 缺 控 能。 因此 , 在新 形势 下充分 利用 这些功 能加 强 乏 长 远 规 划 , 有 周 密 的 部 署 和 具 体 的 实 没 高 职院校 校 园文 化的 建设具 有 重大 的意 义 。 践 步骤 。 ( ) 育与 导 向 功能 。 I教 高 职 院 校 校 园 文 化 区 别 其 它 高校 校 园 5结 语 文化 的重要特 色就是其职 业教育功 能 , 校 总 之 , 与 时 俱 进 , 国 高 职 院 校 的发 为 我 园文 化 本 身 所 蕴 涵 的 职 业价 值 体 系 为 学生 展 必 须 具 备 高 品 位 的 校 园 人 文 氛 围 , 须 又 行 为 提 供 了参 考 。 因此 , 用 导 向 功 能 指导 完 成 为 社 会 培 养 优 秀 人 才 的 使 命 , 将 是 利 必 学生正 确认识和处理 个人与学 校的关 系, 项 复 杂 、 巨 的 系统 工 程 , 我 们 坚 信随 艰 但 可 把 个 人 行 为 引 导 到 学 校 组 织 目标 上 来 , 着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不 断 发 展 , 院 校 各 使 他 们 向 着社 会 期 望 的 方 向发 展 。 在 不 断 探 索 中 一 定 能 走 出 一 条 符 合 自己实 () 聚和激励功能 。 2凝 情的最佳发 展之路 。 高 职院校 校 园文化是 一种 亚文化 , 起 着 心 灵 黏 合 剂 的 作 用 , 能 把 校 园 中 各 个 参考 文 献 它 方面 、 个 层 次 的 人 都 聚 合 到 一 起 , 师生 【 各 使 l 】陈 载联 . 建 高 职 院 校 校 园 文 化 建 设研 新 员工 对 学 校 产 生 一 种 使 命 感 、 豪感 、 白 归宿 究 [ . 士 论 文 ,0 8 1 D】硕 2 0 : —7. 感 , 成 强 烈 的 向 心 力 、内 聚 力 和 群 体 意 [】高 安 吉 . 如 何 加 强 高职 院 校校 园文 化 形 2 谈 识。 此, 因 良好 的 校 园 文 化 氛 围 , 激 起 师 能 建 设… . 教 论 坛 , 0 9, : 职 2 0 6 8~9. 生 的 积 极性 、 动 性 与 创 造 性 , 其 保 持 高 [】唐 凤 君 . 职院 校 校 园文 化 特 点 及 建 设 主 使 3 高 昂 的情 绪 和 奋 进 精 神 。 [】学 术纵 横 , 0 0 1 : l ~l 7 J. 2 l( )l6 1 . () 制 和 辐 射 功 能 。 3控 【】冯 凤 友 , 桂 菊 . 谈 高 职 院 校 校 园 文 4 杨 浅 因 师 生 长 期 生 活 在 校 园 中 , 园 文 化 校 化建 设 … . 职教 论 坛 , 0 9 1 ) l . 2 0 ( 2 : 4 对 其 具 有 强 大 的 心 理 制 约 力 , 生 的 行 为 [】吴 国 民 . 强校 园文 化 建 设 的 实 践 与 思 师 5 加 会 逐 渐 形 成 共 同 的 准 则 , 些 准 则 在 反 馈 这 考 [】教 育 与职 业 , 0 5 4 : 4~l J. 2 0 ()l 8. 影 响 师生 的 同时 , 对 其 家 庭 、 园周 边 的 [】邓 耀斌 . 职 院 校 校 园文 化 建 设 的 思 考 也 校 6 高 社会以及其毕业后 的工作集体产 生影响 。 【】 教 育探 索 , 0 8 1 )2 J. 2 0 ( 2 : 5~2 6.
新形势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现状与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新形势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社会多元化趋势的冲击和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要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主动适应新媒体技术潮流,抢占新媒体传播阵地,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关键词:新闻宣传舆论导向社会多元化新媒体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而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则需为其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必须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创高校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为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一、新形势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总体现状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发挥着对内传播政策、引导思想、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对外树立良好形象、改善公共关系的重要作用,尤其在交流沟通信息、引导舆论导向和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
第一,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搭建起了内部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通过校报(刊) 、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媒介的协同服务,高校管理部门可以将各项工作、政策迅速传播并进行有效解释,师生既能及时了解到学校工作的进展情况,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借助校园新闻媒体发表意见和建议。
避免了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误解和矛盾,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能较好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报道形式和手段,发挥把关、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功能,将所要宣传的思想蕴藏到新闻报道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高校师生的正确舆论引导,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三,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在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不断推出能够充分展示大学风格和风采的宣传产品,在多元化的文化特质中凸现和发展校园主流文化,使大学文化得以不断继承、融合、创新、发展。
二、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目前面临的挑战当前社会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不断普及,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也随之面临着不可忽视的新挑战。
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
就 目前 而 言 ,校 园文 化 无 论 从 内 容 上 还 是 从 结 构 上 都 必
这是社会 文化发展 的要求 。 2 l 世纪 , 政治 、 经济 、 科 学的发 展对人才 的基本素质 , 特别是文化素质将提 出更 高的要求 , 人 才将 是综 合素质高 , 动手能力强 , 文化内涵深的创新群 体。而
到锻炼 和陶冶 。笔者认为 , 新形 势下 , 高校校 园文化 的优质化 的发展 应坚持 以下方 向:
一
提高大学生 的审 美情趣和高 尚情操 , 所有这些集 知识 性 、 娱 乐
性、 开创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又必将对大学 生的科学感受力 、
文化领悟 力产生不可 替代的作用 , 从而提 高大学生的创造 力 , 提高 2 l 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 。
2 0世纪 , 这种影 响是缓慢 的 , 不经意的 , 但随 着网络时代
的到来 , 这种 影响迅速起来 , 这是 因为网络结 构打破了传统 的 信 息传 递模式 , 打破 了行业界 限 , 它统 一规划 , 建 立起一个 宽 频带 、 高速率的公用信息网络 , 把通信 、 广播 、 电视 、 计算机 、 多
普适性 的大众技术 ,全球任何 角落里 的人群大都可 以随时廉
势、 新的阶段 。2 l 世纪, 高校校园文化 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其 内核 , 形成“ 传播 、 审美 、 创造” 这样一个三位一体 的崭新模式 。
①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0 5
作者简介 : 李春祥( 1 9 8 5 一) , 女, 河南泌阳人 , 助教 , 主要 从事现代 文学方向研 究。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然而,在高校传播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现代高校教育往往更注重理工科和应用技术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社科学科的发展。
因此,传统文化往往被边缘化,在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和课程安排等方面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其次,当代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普遍较低。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喧嚣环境,让学生更容易接触到流行文化、西方文化和时尚潮流,而忽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再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文化教育往往陷入教条主义和刻板印象,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传统文化课程过于传统化和模式化,不具备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放弃。
针对上述问题,有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高校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专业设置上,应适当增加文化类专业,扩大传统文化学科的规模和影响力。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
在课程安排上,应推出更有吸引力和创新性的传统文化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敏感性。
其次,高校应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宣传和推广活动。
通过举办文化节、传统文化讲座、比赛和展览等形式,引导学生接触、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应用等,使传统文化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最后,高校应倡导全面育人理念,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发挥学校社团、学生志愿者组织等学生自主组织的力量,在校园内开展传统文化学习小组、传统文化展示和交流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氛围。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一系列问题,但通过加强教育、开展宣传和推广活动,并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可有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新时代学校文化育人体系建构的内涵价值与路径
新时代学校文化育人体系建构的内涵价值与路径1. 引言1.1 新时代学校文化育人体系建构的内涵价值与路径在新时代,学校文化在教育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构建新时代学校文化育人体系,既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公民的迫切要求。
学校文化育人体系的建构,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等全方位发展的有力支持。
新时代学校文化育人体系的内涵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学校文化是学生品格养成的重要渠道,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精神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内化文化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校文化是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打造浸润式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学校文化还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建构新时代学校文化育人体系,需要探索适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路径。
要深入挖掘学校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统优势,发挥学校文化在塑造学生性格、培养学生成长的作用。
要创新学校文化育人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教育资源,打造立体多元的育人模式。
要与社会各界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学校文化育人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构建新时代学校文化育人体系的内涵价值与路径将更加清晰和完善。
2. 正文2.1 学校文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学校文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办学理念和目标的具体体现。
它不仅是学校内部建设的基石,更是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保障。
学校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成长环境。
学校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人文精神,可以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学校文化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文化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品德教育和科学素养培养,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校文化传播策划书3篇
校文化传播策划书3篇篇一《校文化传播策划书》一、策划背景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为了更好地传播和弘扬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制定本策划书。
二、目标受众1. 在校师生:他们是校园文化的主体,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增强他们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校友:他们是学校的宝贵资源,通过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传播校园文化,激发他们对母校的热爱和支持。
3. 社会公众: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展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传播内容1. 学校历史和传统:包括学校的创办历程、重要事件、杰出人物等。
2. 教育理念和教学成果: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特色、科研成果等。
3. 校园文化活动:各类学术讲座、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
4. 学生风采和校友事迹:优秀学生的事迹和成就,以及校友在各个领域的杰出表现。
四、传播渠道1. 校内媒体: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学校官方网站、公众号等。
2. 社交媒体:微博、抖音、B 站等。
3. 线下活动:校园开放日、校庆活动、校友聚会等。
五、具体措施1. 制作校园文化宣传手册和视频,全面介绍学校的历史、文化、特色等。
2. 加强校内媒体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内容质量和更新频率。
3.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有趣、有料、有价值的内容,吸引更多的关注和互动。
4. 举办各类线下活动,邀请校友和社会公众参与,增强他们对校园文化的体验和感受。
5. 与媒体合作,争取更多的宣传报道机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完成校园文化宣传手册和视频的制作,加强校内媒体的建设。
2. 第二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2]):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举办校园开放日等活动。
3. 第三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3]):组织校庆活动和校友聚会,加强与媒体的合作。
七、预算安排1. 宣传手册和视频制作费用:[X]元。
论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论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摘要]校园文化具有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活跃思维,激发创新;调节生活,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
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导向、规范和教育的作用。
因此,要从校风建设,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的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在学校特定的文化氛围里,广大师生长期教与学的实践中创造的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导向、规范和教育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品质、知识视野、能力特长、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并把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列为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的重要内容之一。
1.丰富知识、启迪智慧。
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立体性、多渠道等特点,它突破了单一的、平面的、封闭的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更广泛的兴趣。
校园文化中古今中外多种学科和知识的碰撞、交融不但使人茅塞顿开,而且为人们提供了增进智慧,获取新知识的好机会。
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校园文化中却能学到。
一些同学在各种各样的“协会”“社团”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培养了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甚至有所发明创造。
2.陶冶情操,开阔胸襟。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人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人生。
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活,能够使学生丰富的感情合理地释放出来。
通过绿地、鲜花,把自然的美呈现给学生,使他们产生健康审美愉悦;通过教师真诚的爱、民主和谐的关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使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并能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和美化人的心灵。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现状和路径选择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现状和路径选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文化传承和创新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既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又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更新。
本文将分析当前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
一、大学文化传承的现状1. 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碰撞大学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之一,是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之间的碰撞与冲突。
在现代社会,价值观快速变化,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之间产生了不小的隔阂。
而对于大学而言,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融入当代价值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传承与创新的平衡取舍由于历史文化的厚重性,大学在文化传承方面常常陷入传统与创新的平衡取舍之中。
传承过多,就容易陷入僵化和守旧;而对创新过重,又容易摒弃了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也是大学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多元文化并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相互融合成为了一种新的现实。
大学作为传统的文化殿堂,如何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情况下,保持自身的独特魅力和凝聚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1. 发展多元文化研究为了推动大学文化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发展多元文化研究。
多元文化研究致力于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交融,为大学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2. 强化与社会的互动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大学需要更加主动地与社会进行互动,去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只有与时俱进,满足社会的需求,大学的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创新。
3. 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大学也需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将传统文化以更加现代的方式进行传播,吸引更多的受众。
通过新媒体平台,大学文化可以更好地走进社会,与大众进行互动和交流。
1. 推动文化教育改革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大学文化,首先需要推动文化教育的改革。
文化课程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的融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的也要引导他们走向未来,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精神。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逐步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由于众多因素的复杂影响,其传播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首先,许多高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
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并且在一些方面与现代社会有所脱节,传统的方式和形式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兴趣。
因此,高校需要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方式,例如结合当代流行音乐、舞蹈和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与年轻人感兴趣的元素相结合,增加吸引力和互动性。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受到了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上的限制。
由于高校的课程设置主要侧重于现代科学和技术方向,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往往处于次要地位。
因此,需要改革高校的课程体系,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
此外,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和培训班,提供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
第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面临着语言和跨文化沟通的障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度往往需要通过中文和特定的文化表达方式进行传达。
然而,由于国际化的趋势,许多大学生并不是以中文为母语,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来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因此,高校应鼓励并支持学生学习中文,并提供相关的语言培训和文化活动,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还需要加强社会资源的支持和合作。
许多高校缺乏专业的传统文化教师和资源,无法提供专业水平的传授和传播。
因此,高校应积极与政府、文化机构、专业教育机构和社会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此外,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和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参与和感知。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但也有一些可行的对策。
高校可以通过创新传播方式、改革课程体系、促进跨文化沟通和加强合作等途径,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使之在高校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承。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
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学生们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
面对这一困境,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困境分析1.信息传播渠道的变迁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主要通过校园广播、海报、演讲等传统媒介来传播信息。
在新媒体时代下,学生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方式的信息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2.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碰撞传统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以弘扬传统文化和思想为主,然而当代学生更追求自我表达和个性化,他们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产生了冲突,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无法与当代学生产生共鸣。
3.传统活动形式不再适用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常常以课外讲座、学术讲座为主,忽视了学生们的兴趣需求和多元化发展。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学生们更倾向于参与、互动性更强的活动形式,传统活动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
二、对策建议1.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注重深化内容。
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需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下年轻人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创新。
可以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课程、举办更多有创意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
2.拓展信息传播渠道针对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方式的变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拓展信息传播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来发布文化活动信息,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
也需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互动交流渠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3.提倡多元化参与形式针对传统活动形式不再适用的问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提倡多元化参与形式,创新活动形式,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
浅析新形势下传统文化在大学的传承
交流浅析新形势下传统文化在大学的传承王丽娜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摘要:传统文化是我国灿烂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园。
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传统文化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
然而,我们应当认识到,在当前经济和社会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在大学中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甚至遭遇着传承和发展的危机。
因此,我们应分析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大学校园中所遭遇的挑战,并采取一定的应对对策,以继续传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新形势;传统文化;大学;传承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文明古国,中国有着深厚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国灿烂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园。
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传统文化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
然而,我们应当认识到,在当前经济和社会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在大学中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甚至遭遇着传承和发展的危机。
一、新形势背景下传统文化在大学中面临的挑战从我国高校的设计初衷来看,主要是沿袭了前苏联的大学设置模式,即将大学分为综合大学和专门学院两种类型,而且在综合大学中,也一般只按照文理进行分科;而专门学院则主要是从工、农、医、师范、财经等进行专门设置。
因此,从我国高校的设置模式来看,就将传统文化的发展放置于不利的位置。
而在文化大革命中,传统文化更是遭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传统文化遭遇破坏并未能完全恢复的背景下,西方文化和各种思潮进入中国,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形成较大的冲击。
近年来,人们在经历了从接触西方文化思潮到接受再到反思的过程之后,又重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近年来的“国学热”。
虽然,传统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在大学校园中,传统文化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理念的挑战。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因此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一般都愿意开设较为实用的课程,而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极易被边缘化。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安全管理研究初探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安全管理研究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安全管理愈发重要。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提高,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重要场所,其校园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师生身心健康以及学校的社会声誉。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校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
校园文化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对于塑造学生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审美情趣具有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校园安全管理成为高校管理者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秩序稳定,已成为高校管理的当务之急。
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安全管理已刻不容缓。
1.2 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安全管理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对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安全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促进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承,提升高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校园安全管理是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基础。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校园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风险。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范体系,对于维护校园稳定和安宁至关重要。
深入研究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安全管理,不仅有利于提升高校的软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更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有效手段。
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宣传工作的思索——以异地重建的四川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大 众 文 艺大274摘要:新形势给灾后重建高校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给宣传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就作好新形势下学校宣传工作应把握的着力点和应深化的认识问题进行了思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宣传;思索地处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震中区域的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阿坝师专”)是震后少数民族地区唯一一所整体异地复课和异地重建的省属高校。
在党和政府及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新校园终于在2011年9月落成。
新区位、新环境、新校园、新气象给学校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新的校园、新的起点必将给宣传工作带来新的机遇、提出新的要求、增加新的任务。
本文试图根据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学校新形势,就如何作好新形势下的宣传工作进行一些思索。
一、新校园、新形势蕴含着宣传工作新的机遇1.在四川汶川“5・12”这场8.0级特大地震的大灾难中,阿坝师专备受社会关注,阿师人不屈不挠、共克时艰的拼搏精神与顽强形象深深印在了世人的心中。
这无疑给学校宣传工作带来了新的宣传契机。
异地复课期间,阿师人克服各种困难,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招生就业、学生教育与管理、校园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学校的社会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为回到水磨镇办学时搞好宣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新校园所在地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水磨镇是地震后打造的国家级AAAA级景区,已进入到成都市一小时经济圈,东距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市,世界自然遗产青城山风景区20余公里,西距卧龙自然保护区20余公里,紧邻三江生态旅游区,是前往九寨沟、黄龙、红原草地、四姑娘山等黄金旅游线的必经之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保护完好的生态环境,成就了这里成为距离成都市最近的“香格里拉”,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独一无二的理想场所。
与震前原校园所在地相比,新校园大大缩短了与中心城市之间交往的距离,给国家、省级媒体记者来校采访报道提供了方便,为学校的宣传工作将提供更快、更高、更大的宣传平台。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 校文 化在 发展 社会 核心价值体系 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
共识 。 ” 口 高校校 园文化包括物质 、 规章 、 精神和价值取 向等方面 ,这些 因素 构成
的, 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 。近些年 , 国家 多次就加强校 园文化建设 出台各 项 意见 。2 0 0 4年我 国就校 园文 化及其 作用 进行 了定 义和解释 ,即校 园文化具有 重 要 的育人功能 ,因而我们在建设社会 主 义现代化 的同时 ,要充分发挥校 园文化
学生的 自我发展 , 激励他们 的主体参与 ,
而不是被动地来执行 教师 的指令 。所 以 在教学方法上缺少灵 活性和主体参 与性 也是职业道德课 堂教 学实效性差 的主要 原因之一 。通过 我们 平时 的调查显 示 , 有高达 7 1 % 的学 生最 不喜 欢 “ 老师讲 ,
参考 文献 : [ 1 】唐 爱 军 . 技 能培 训 与人 文 素质 的 关
价值体 系是 兴 国之魂 ,决定着 中 国特色
社会主义发 展方 向。要深入开 展社 会主
义核心价值 体系学 习教育 ,用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体系引领社会思 潮、凝聚社会
是反映我 国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要求
2 0 0 6年 ,教育部思政 司发布的 [ 2 0 0 6]
证我们 的职业道德教育不 是隔靴搔痒 , 很难避 免我们 的职业道德 教育课不落入 内容空洞 、 脱离实际 、虚而不实的怪 圈。 据我们 对诸暨市职业教育 中心 ( 以下简
身心发展规律 的时候 ,职业道德教 学的 实效性从何谈起 呢 ,又怎能真正做 到提
我们 听”的教学模式 ,而最喜欢 老师通
过用各种形式 的活动来形成 对观念的理
解 。针对 这一 问题 ,在近几 年 ,我校德 育课 教 师也 在 不断 加 大课 程 改革 的力 度 ,同时也总结 出了一些适 合学生特点 又受 学生欢迎 的教学方法 与教学模式。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特征及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特征及对策1. 引言1.1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阵地,其言论传播和思想引导的作用举足轻重。
通过宣传思想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抓手。
通过有效的宣传思想工作,可以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营造融洽和谐的校园氛围,促进学校内外沟通交流,助力高校的品牌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还具有引领社会舆论、传播正能量、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等重要功能。
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进一步加强和重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在各种传播平台上进行有效传播,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社交平台等,如何在多样化的传播平台上进行信息传播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二是信息传播速度加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变得越来越快,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及时把握信息传播的节奏,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三是舆情监控和危机处理难度增加,随着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加,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加强舆情监控和危机处理能力,防范和化解危机;四是学生需求多元化,不同群体的学生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如何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是当前的一项挑战。
以上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一些挑战,需要通过不懈努力和创新,促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提升传播手段和渠道在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如何提升传播手段和渠道,以更好地传递信息和影响学生和社会大众。
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和社交平台来拓展宣传渠道。
“互联网+”视域下校史文化传播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互联网+”视域下校史文化传播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传播技术飞速进步与发展,促使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领域进行创新、发展及变革,也给校史文化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从“互联网+”视域研究校史文化传播,即是把校史文化作为知识、文化、历史的传播源,将“互联网+”的方法论与思维方式运用到校史文化传播中,探索新形势下校史文化发展策略,发挥校史文化价值。
近年来,有关校史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丰,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角度日趋多样。
学术界对校史文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关注校史教育功能以及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但基于“互联网+”视域对校史文化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的论述还少有涉及,特别是研究方法上,多数研究成果是定性的逻辑推导,鲜有原创性的调查数据支持的理论分析。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立足于“互联网+”视域的角度,通过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生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互联网+”视域下校史文化传播现状,探索新形式下校史传播的发展策略,以期对学术界提供参考价值。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深度访谈、文献搜集、实地观察等,笔者设计问卷题目,确定问卷量表的结构层次,并邀请档案学及传播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对问卷题目进行检查修正,最终形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史文化传播调查问卷”。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近600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校史文化传播现状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生意愿选择的基本资料,对校史文化传播方式、校史文化传播主体、校史文化传播内容、校史文化传播技巧、校史文化传播效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此外,笔者在问卷发放和回收过程中,与调查对象进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校史文化传播现状及师生的行为意愿。
二、调查结果分析1.调查样本概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4份,回收率为95.67%。
调查对象?槲靼驳缱涌萍即笱?师生,时间为2017年6月15日至2017年7月18日,样本基本信息分布情况见表1。
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校园文化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学校的文化底蕴,更是学生们在校园生活中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归属。
传承和创新是校园文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传承保持了校园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创新则为校园文化注入新鲜活力和动力。
本文将探讨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探索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一、校园文化的传承传承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校园文化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校园文化的传承在于对学校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文化符号,这些传统是学校历史的见证,代表着学校的传统价值观和精神风貌。
传承校园文化意味着学生们要学会尊重和理解这些传统,从而在自己的大学生活中承载并传递下去。
其次,校园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教育和引导来实现。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校园文化教育,包括传达学校的传统和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参与校园文化的机会,鼓励学生组织和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积极传承和弘扬校园文化。
最后,校园文化的传承需要得到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关注。
学校应该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文化节、丰富校园文化设施、引入优秀文化资源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和参与机会。
二、校园文化的创新校园文化的创新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方向。
校园文化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校园文化的创新在于内容和形式的更新。
学校应该针对时代的变迁和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和更新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使其与时俱进。
可以引入新的文化元素和表现形式,开设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更贴合学生的审美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校园文化的创新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参与者和创造者,他们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创新的主导者。
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学习和发展空间,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规划和组织,使他们能够在校园文化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激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传播与落地
1.高校校园文化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意义
目前关于高校校园文化的研究已初成体系,可谓成果纷呈。
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性研究,一类是本体研究。
就高校校园文化本体的研究又分为:文化视角、教育学视角、心理学视角和传播学视角。
本文属于传播学视角,没有细化传播要素,而侧重于传播方式。
希冀理论联系实际,用传播的理论深化校园文化的落地,避免校园文化研究偏理论化。
孙庆珠在《高校校园文化概论》中说:“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具有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与控制功能,等等。
这些功能产生的作用都是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结果,没有传播,也就不会有这些功能的产生。
”也就是说,没有传播,再优秀的校园文化都是空中楼阁;没有关于传播的研究,再严谨的校园文化本体论研究都将束之高阁。
2.新形势下影响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四个因素
(1)边缘文化对主流高校校园文化的冲击。
文化本身就具有多元性,大学历来就是多元文化的聚集地。
近年来,由于社会教育和大学教育的部分缺失,高校校园文化更多地受到了边缘文化的冲击,以致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失去阵地。
(2)大学生个体性的张扬和主动性的提高。
新的时代鼓励大学生独立性和创新性,但这势必打破高校校园文化单向不对等传播的套路。
大学生不再是简单的高校校园文化的接受者,而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这拓宽了校园文化传播的渠道,但也增加了校园文化传播的难度。
(3)大学与社会的联动。
一方面,大学是高深学术、高新科技的聚集地,也往往是社会思潮和前沿思想的迸发地;另一方面,只有植根于社会、关心社会发展的大学才具有强大的底蕴和生命力。
高校、地方政府、企业的联合互动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探索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和落地的一条路径。
(4)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和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
部分专家认为,微博和微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传播的方式。
传统媒体门庭冷落、无人问津,新媒体占据了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半壁江山。
3.构建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模型图
下面就这个模型图做几点说明:
(1)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目的应该是育人,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必须以“大学育人”为引领。
(2)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四个主体既是高校校园文化构建的参与者,也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在传播上不存在主客体或不对等的关系。
(3)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必须打破内部传播的藩篱,注重与社会的联动,形成内部传播和外部传播双翼划动。
(4)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和传播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必须要紧紧抓住阶段强化和长效渗透这条主线。
4.高校校园文化传播与落地对策研究
(1)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和内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使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更为具体、系统和完整,因而必须作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针。
”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才能建立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不致信仰丧失、存在感缺失。
(2)注重学生群体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共建和传播作用。
大学生日益萌发的主动性和个体性促使了学生参与和传播的热情。
一方面,学校要适当地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景观设计或学校规划决策,增强学生的母校认同感;另一方面要避免硬性的号召,打消大学生的“反权威意识”,以学生影响学生。
(3)注重校友群体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深化和传播。
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也是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和落地的重要助推力量。
首先校友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其次校友是高校校园文化外部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最后校友是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的一个重要连接。
因此,高校要重视校友的登记和联系,开展校友联谊和校友返校、感恩母校、回馈母校等活动。
(4)面向地方经济和文化,注重学校品牌和形象的塑造。
大学精神既要张扬学术独立性更要融合社会进步需求,大学文化既要有教育教学的底蕴更要有引领社会的价值。
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既要立足地方文化、汲取营养,又要面向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价值。
反过来,社会的认可和认同又会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影响高校文化品牌和精神的塑造。
(5)学校领导者要注重阶段强化和长效渗透,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一是传播受内容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随传播内容或是社会影响的变化呈现出阶段性,因此传播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主题。
二是高校校园文化重在内涵建设,必须常抓不懈,不能因领导或决策的变迁而中断,建立健全机制,注重无形的影响和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