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方法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方法谈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老师无从下手,学生无话可说,但是每每阅读精美文章却令人心旷神怡,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们笔下生辉,写出朗朗上口又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笔者结合自己实际经验谈一些粗浅看法。
注重通过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表象
表象指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而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以感知材料为基础。
知识经验的多少,决定着表象的多寡。
表象贫乏,其想象狭窄、肤浅;表象丰富,其想象则开阔、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知识的积累来丰富学生的表象,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做法为:
①引导学生精读优秀诗文,重视课内外材料的联系组合,充实表象,并使之在学生头脑中有深刻而完整的印象。
如学了有关流水描写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碧水东流至此回”;“春来江水绿如蓝”;“黄河流水鸣溅溅”;“桃花流水鳜鱼肥”;“黄河远上白云间”等等,我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的感情和景物并形成对水的各种表象。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诗人对水有了整体、充分的认识,所以可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不同的感情。
②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增加学生对事物的表
象。
如教《小桔灯》,要求学生尝试着做盏小桔灯,体会其朦胧的、桔红的灯光,从而理解小桔灯的象征意义;教《看云识天气》,配以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云的种类、形状;教《望天门山》,借助幻灯投影图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雄奇景象和“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丽景色。
③布置课外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去直接感悟实物形成表象。
如写小作文《梅》,先告诉学生梅的性格,如高洁、凌霜、傲雪等;再让学生比较陆游《卜算子·咏梅》词中“零落成泥键作尘,只有香如故”和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词中“悄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所表现出的梅的不同个性,引导学生思考。
同样是借梅抒情,何以如此不同?其中极为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思想感情不同,因而对梅的表象也就不同。
然后再布置学生进行课外观梅活动,让学生去仔细观察,写出自己心中的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去体味、观察、比较,以储备丰富的表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这样学生作文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写作的天空。
熟读背诵,自读自诵获取信息。
千百年来熟读背诵是读书的唯一途径,它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让书面语的一切言语要素在大脑皮层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诵读多了,印象就愈深刻,最终,丰富的词语、多变的句式、言语的畅达,就会在头脑中形成网络系统,一遇到其他的语言刺激,凭借这个系统产生“语感”。
离开了熟读
背诵,语感就无法形成。
语感的形成有助于学习策略的产生。
许多著名文学家写出传世之作的当初的学习策略,就来自于背诵产生的语感。
巴金老先生有一段很贴切的话:我背诵得较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这是两百多篇散文的选集,里面有一部分我背得出却讲不清楚;有一部分我不但懂而且喜欢。
说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我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
巴金的亲身体会是如此,恐怕老一辈学者都有类似的感悟。
这样作文是不会无话可说。
注重实践活动,在《课程标准》中没有给语文实践下准确定义。
它是这样说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
课外的语文实践应是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探究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过程。
可以是一切与语文有关的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读书、访问、参观、上网等多种形式的亲身“实践”,锻炼自己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课外语文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读书,学生通过大量直接地接触语言材料,在不断地阅读实践中,感悟读书方法,体验语文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美真实、扎实的“语文实践”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获得。
充分、大量的“语文实践”,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而且能在过程中感悟方法,在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在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条件。
也为作文注入了真情实感的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