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一二单元选择题强化训练附答案(岳麓版)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课时测试题(全册共321页附解析)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课时测试题(全册共231页附解析)目录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 1 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 2 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 3 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 4 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 5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第 6 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 7 课新航路的开辟第 8 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第 9 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 10 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第 11 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 12 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第 13 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 14 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 15 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 16 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 17 课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 18 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第 19 课经济体制改革第 20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 21 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 23 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 24 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第 25 课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第 26 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一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测试卷模块测试卷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 1 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易中农业的起源 1从耒耜到曲辕犁2、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5 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 ·湖北孝感期中 ) 《淮南子·修务训》云 : “神农乃始教民播种百谷 , 相土地宜 , 燥湿肥硗高下 , 尝百草之滋味 , 水泉之甘苦 , 令民知所辟就 , 当此之时 , 一日而遇七十毒。
”材料说明 ( )A.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 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百谷 , 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解析 :A 神农 , 相传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始祖 , “乃始教民播种百谷” , 说明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 故 A 项正确 ;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 故 B 项错误 ; 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 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并不能反映医药学的产生 , 故 D项错误。
高中历史 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 岳麓版必修2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岳麓版必修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答案】 B【解析】A、C、D各项只反映了材料的一个方面,只有B项能综合反映材料的全部内容。
2.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B.都江堰C.漕渠D.白渠【答案】 B【解析】依据材料中的“蜀守冰”“成都”等可知。
3.《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实数收税。
这反映了当时( )A.齐国首先发生税制改革B.井田制得到加强C.商鞅变法依军功行田宅D.土地私有合法化【答案】 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鲁国的“初税亩”,排除A、C两项;“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都按田亩的实有数目缴纳赋税,这在实际上承认了土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这瓦解了井田制,故排除B项选D项。
4.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答案】 A【解析】图片体现了耕作和纺织的情形,因而反映了自然经济的特征。
5.“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单元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必修二第一单元)(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XXXX·南京)《后汉书》卷七十六载:‚(XXX)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XXX,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XXX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材料旨在说明(B)A.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解析]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东晋时期,完成于南宋,XXX 是东汉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得出材料中重在强调采用犁耕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曲辕犁是唐朝出现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盐铁官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XXXX·惠州)《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
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B) A.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B.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开展C.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解析]水利事业的进步确实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开展,但是这是一种间接影响,故A项错误;水利成为中国传统农业开展的命脉,水利事业的开展直接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开展,故B 项精确;是铁制农具的使用促进了水利事业的进步,故C项错误;水利事业的开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但这也是一种间接影响,故D项错误。
3.(XXXX·淄博)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C)时期西周春秋战国东汉唐中期至清末主要形式田邑实物实物与货币各半货币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开展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干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竭强化[解析]西周期间官员的俸禄主要是田邑,到春秋战国期间变为实物制,仍然体现了以小农经济为主,不能体现商品经济的开展,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一直实行封建政治制度,因此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并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变革,故B项错误;古代官员发放俸禄的形式由田邑到实物再到货币,与中国古代由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密切相干,故C项精确;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的是经济的不竭开展,不是中央集权的不竭强化,故D项错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总分:100分时间:45分钟)(班别:姓名:学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5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2.下列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是A.二牛一人犁耕法B.骨耜C.翻车D.曲辕犁3.春秋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此处的“田”属于A.国有土地B.君主私有土地C.地主私有土地D.自耕农私有土地4.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的诗句,而韦应物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
对比这两句诗,可看出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 B.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C.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 D.丝织品为织者自己所用5.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镇内有官窑五十八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生产规模宏大。
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
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A.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B.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C.显示朝廷的威严 D.保证技术的传承与创新6.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
而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在A.西汉 B.唐朝 C.元朝 D.明清时期7.下列哪一诗句描写了古代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二单元自主练习
高一历史自主小练习1、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2、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3、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4、唐代李肇所著《国史补》:“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此材料提供的信息有()①唐代手工业生产发达,形成各具特色的手工业生产中心②唐代生产的瓷器只有白瓷③唐代瓷器已经得到广泛使用④唐代陶瓷工艺已经臻于成熟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5、逢年过节时四川乐山人民喜闻乐见的“牛儿灯”表演,生动地用舞蹈形式表现了斗牛、牛犁田、牛戏水等场景。
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A.以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 B.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C.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牛耕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6、生产工具与技术的革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显著标志,下列工具(技术)与两汉时期农业生产相匹配的是A.石锄B.骨耜C.耦犁法D.曲辕犁7、“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8、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9、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 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汉书》记载西汉时每年亩产约一石半,《昌言》上说东汉时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增长。
你认为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多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工具的改进。
因此B 项正确。
A、C、D三项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答案:B2.下列两幅图出自《天工开物》,其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①农业精耕细作②农业技术先进③农民辛勤劳作④水利设施的完善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农民辛勤劳作”“水利设施的完善”这两点表述本身没有问题,但无法通过题干所提供的两幅图片得出,故排除含③④的B、C、D三项,选A项。
3.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B.资本主义的萌芽C.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D.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男子、妇女在社会分工中的“不同”与“同”,在此基础上寻找选项与观点的对应性。
“与男子共其劳”说明A项说法不妥,排除;B项与题干无关,排除;结合“农家”可知C项错误,排除。
答案为D。
答案:D4.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
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
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
这主要说明(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解析:材料只是反映出土地买卖的存在,体现不出土地买卖频繁,A项错误;材料中出现“地券或地契”、“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充分说明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B项正确;C项材料体现不出,排除;封建土地主要还是地主所有而不是由国家控制,故D项错误。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解析版1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解析版一、选择题经过先民的创造性劳动,中国农耕文明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据此回答1—4题。
1、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右图中扶犁的可能是()A、齐桓公B、汉武帝C、孝文帝D、宋太祖[解析]本题的关键是读图,该图是曲辕犁,出现在在唐代,可以排除前三项。
[答案]D2、(2007年聊城)出现于隋唐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只要能看出图片所示的是什么工具,就可得出答案。
[答案] C3、唐诗“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刀耕火种规模扩大B.征服自然能力增强C.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题目的直接信息是放火烧山,联系到唐朝,不可能再沿用刀耕火种,而选项B、D都是由选项C决定的。
[答案]C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解析]注意审题,题目问的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应该是铁犁牛耕。
[答案]D土地私有、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此回答5—11题。
5、(2007年山东,1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首先要正确解读白居易诗的诗意,本诗反映了自然经济下农民的生活和意愿。
诗中未涉及商业活动。
因此③不符合诗的本意。
再根据自然经济的特点进行分析。
[答案] B6、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解析]从“妇织、儿锄”可以看出该诗反映的是小农经济,不是雇佣关系。
【附答案解析】岳麓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资料精讲
【附答案解析】岳麓历史必修⼆第⼀单元检测《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资料精讲第⼀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的汉代画像⽯拓⽚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乡村⽣活的祥和富⾜ B.⾼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织的⾃然经济 D.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2、《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和铁耙在乡村⾥成为⽇常⽤具。
与这⼀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A.“庶⼈⾷⼒,⼯商⾷官”B.“除井⽥,民得卖买”C.“⼀⼈治之,⼗⼈⾷之”D.“富者⽥连阡陌,贫者⽆⽴锥之地”3、下列是从古诗“⼆⽉卖新丝,五⽉粜新⾕。
医得眼前疮,剜却⼼头⾁”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活艰⾟ B.农副产品进⼊流通领域C.农民被迫弃农经商 D.⽣产模式体现耕织结合的特点4、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地之神,“稷”指主管五⾕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国之本C.农业与⼟地的关系D.⼩农经济的突出特点5、欧洲中世纪⾕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
从云梦⽵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物的收获量就⾄少为播种量的⼗倍或⼗⼏倍。
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地私有制度的确⽴ B.基于⼩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的使⽤与推⼴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6、⼀位学者认为唐朝时期江南曾经实施了稻麦轮种制,并欲引⽤⽩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稻花⽩霏霏”来证明⾃⼰的说法。
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种说明更为合理()A.诗⾥提到麦作、稻作,⾜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以清楚说明轮种制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同⼀块⼟地,不⾜为据D.诗⼈的描述多不精确,不适合运⽤在历史的讨论7、北⽅⼀些地区曾流⾏“⼈⽣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农经济特征 D.我国古代农业⽣产⼒落后8、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农经济⾃给⾃⾜特点的是( )A.庄稼⼀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过河各顾各C.苗⼉出得齐,丰收不⽤提D.⼩满芝⿇芒种⾕9、商鞅变法后“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亡⽴锥之地。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一)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答案 B解析结合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依据题干内容,既希望“五谷丰登”,也祈盼“六畜兴旺”,显然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这一特点。
2.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与图片识读能力。
从关键词“汉代”,可以排除A项,因为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
故选B项。
3.“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 )A.重农抑商政策B.资本主义萌芽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君主专制制度答案 C解析一定的政治是对一定的经济反映。
材料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的形成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小农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有关。
4.《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答案 D解析材料反映了曲辕犁的使用,唐朝开始出现在江南地区。
5.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B.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答案 C解析材料意思是:富有人家虽广占良田,只不过是在为国守财!一旦发生变乱,这些地主乐于输纳财物给国家(用于平乱)。
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doc
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不包括()A.天文地理的进步B航海技术的进步C造船技术的进步D欧洲人狂热追求黄金和香料2.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船队是()迪亚士到非洲最南端②达•伽马通往印度③哥伦布横渡大西洋④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A.①②B.③①C.②③D.①④3.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这里所说的“商业革命”的含义是指()A.牛产力迅速发展.,商业空前繁荣B.欧洲与世界各地、各民族贸易联系加强。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商业繁荣促成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D.商业的繁荣带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4.4.1815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纺纱机c蒸汽锤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力织布机5.工业革命直接导致了哪一种生产组织形式的日趋衰弱A.行会B.手工工场C.商业垄断公司D.工厂6.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C.标志着英国手工工场时代的结束D.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7.自由主义开展的前提是()A.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影响B.工业经济的发展c大企业时代的到来D.取消政府的保护政策8.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张B—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9.1909年,一位35岁的科学家荣获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被后人誉为“无线电之父”。
这位科学家是A.马可尼B.贝尔C.西门子D.赫兹10.第二次科技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A.电力的广泛应用B.內燃机成为新的动力机C化学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D炼钢技术的突飞猛进11.下列有关人企业时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政府可以以任何方式干涉经济活动C.经营模式上大企业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D.企业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12.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是()A.商品输出B资本输出C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D以商品输出为辅,资本输出为主13.19世纪60年代,屮国丝、茶等农副产品出口猛增,对外止当贸易逆差却日益增长。
岳麓版高中历史二第一单元检测题[1].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用动力的革命是指A.铁器时代的到来 B .牛耕的使用C.灌溉事业的发展D.铁犁的运用2.《国语 ?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说明A. 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3.“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 奖励农耕D.商鞅变法4.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 前 594 年 ) 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5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个体小农经济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6.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在当时看来,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是A. 重农抑商B.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D.商品经济的繁荣7.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②传统自耕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③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A. 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8.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主要是建立在人口和土地等项目的基础上,这表明A. 我国是人口众多土地广袤的大国 B . 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 我国历代政权都重视农业的发展D.封建地主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9.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
有了黄金,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A.欧洲人迫切的生活需要 B.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原因C.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因素 D.欧洲黄金产量严重不足2.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3.西欧某国的小学课本在《地理大发现》这一章选用了下面的插图,图中的航海路线反映了( )A.葡萄牙船队首次发现好望角的航行 B.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C.航海家达·伽马首次到达印度之行 D.航海家麦哲伦及其同伴的环球航行4.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带回了他在新大陆采集的“印第安人文明之花”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并广泛种植,极大地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
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哥伦布是彻底解决亚欧大陆饥荒问题的有功之臣B.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5.17世纪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A.海盗劫掠B.组建商业公司C.贩卖黑人D.发展种植园6.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B.遭受西方殖民侵略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D.爆发民族独立战争7.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8.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9.《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既已榨取着世界市场,于是就使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单元练习: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单元练习: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16世纪以后,我们可以在许多悠远的地域发现欧洲文明,并且西欧言语和基督教的方式被其他居民或自动或主动地接受。
〞这一现象末尾于()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拓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B2.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
尔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时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时地输入中国,构成兴盛的〝太平洋丝绸之路〞。
这条丝路的构成,直接受益于()A.迪亚士的远航B.达·伽马的远航C.哥伦布的远航D.麦哲伦的远航D3.墨西哥的降服者迪亚斯在回想录中写道:〝我们废弃了印第安人中间的自觉崇敬和其他令人憎恨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给男人、妇女和一切降服后出生的孩子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能够已下到天堂。
〞资料说明了新航路开拓的()A.经济要素B.社会要素C.宗教要素D.技术要素C4.有学者以为:〝(天文)大发现是资本主义和封建权利的两种动力共同扩张的结果,是双重扩张〞。
对此了解正确的选项是()A.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依赖B.新航路的开拓为早期殖民扩张发明了条件C.新航路的开拓有着内在的偶然性D.新航路的开拓客观上传达了新的消费方式C5.下表为葡萄牙首都里斯本1501—1550年物价变化的状况。
带来这种变化的直接缘由是()AC.〝价钱革命〞D.第一次工业革命C6.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一切东西都价钱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由于西班牙()A.贵族阶级生活奢靡B.工商业开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取D.矿产资源十分丰厚C7.17世纪(严厉地说是1580—1670年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其间荷兰经济取得了〝在先人看来也能够是个令人蔚为大观的奇观〞,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
2013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后强化训练第一单元第2课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右图反映的土地制度,到春秋时期走向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C.贵族之间争夺土地的现象D.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解析:右图反映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而生产工具则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故选A。
答案:A2.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A.土地归国家所有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解析:公田的产品全部属于奴隶主,而并非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答案:B3.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不断变化,以下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实质是一种土地公有制B.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C.战国的商鞅变法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形式,自唐代开始实行解析:井田制的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属周王所有,故A项错误;宋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故B项错误;均田制自北魏开始实行,故D项错误。
答案:C4.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与分析的能力。
材料强调“富室田连阡陌”只不过是“为国守财”,一旦有“盗贼窃发,边境扰动”,那些“兼并之财……皆我之物”。
可见国家不抑制土地兼并,以便将来筹集军费。
答案:C5.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解析:题干表述的是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而土地兼并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因此选D。
(完整版)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题.doc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题一、选择题1.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最早形成于()A 原始氏族B夏朝C商朝D西周2.下列那一项发明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形()A 犁壁B耦犁C耧车D曲辕犁3.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谓之天府”,这是因为()A 都江堰的修建B 郑国渠的开凿C 坎儿井的修建D 白渠的修建4.下列哪一种灌溉工具以水为动力( A 翻车 B 桔槔 C 辘轳5.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D筒车)A“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D大规模分工合作6.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A 鲁国的“初税亩”B齐国的“相地而衰征”C 西周的“井田制”D 秦国的“商鞅变法”7.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
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A“公田”转化为私田B地土地兼并C由于军功而获赏赐土D政府的“均田”)8.西汉的四大经济区中,尚未开发的区域是()A 山东B山西C龙门碣石以北 D 江南9. 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经历了三次高潮, 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永嘉之乱B安史之乱C靖康之乱D七国之乱)10.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经历了长期的过程,下列那一个时期南方正式成为古代经济重心所在()A 唐朝 B明朝C元朝D宋朝11.下列哪一种炼钢法达到世界最高水平(A 块炼钢法B炒钢法C铸铁脱碳钢法)D灌钢法12.用煤做燃料冶铁,是冶铁史上的一大飞跃。
中国早在汉代就已经开始用煤做燃料,并用来冶铁。
而用煤冶铁相当普遍的是下列哪个朝代()A 唐朝 B 明朝 C 五代十国D北宋13.下列那一项发明不属于汉朝(A 脚踏三锭纺车B犁壁)C提花机D耧车14.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是在(A 唐朝B北朝C元朝D宋朝)15 下列关于官私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二单元强化训练题1.以下是我国先民在七八千年前使用的最早的松土工具,该工具的名称是A.石铲B.石锄C.石犁D.耒耜《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2.以上材料中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指是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A.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B.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C.奴隶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D.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3.材料中的出现“遂及我私”的现象,这是指A.统治者将土地分封给诸侯使土地私有B.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C.公田里的农产品已经逐渐私有化 D.井田制的确立4.在当时能够出现以上变化的根本性因素是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青铜器的制造5.“井田”与“私田”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A.所有权B.耕作方式 C.使用权D.赋税形式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与叔鱼以求直(按: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九》6.以上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贵族之间争田的现象逐渐多起来B.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渐遭破坏C.战国时期的政治日趋腐败 D.统治阶级制定严酷的法律来保护其阶级利益7.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判断中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始皇统一六国后 D.西汉建立后8.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地主经济C.封建庄园经济D.封建国有制下的经济9.“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诗句不能反映出的是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 B.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 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阅读下列两幅图图一10.图一的农具出现的时代是A.战国 B.汉代 C.唐朝 D.北宋1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①②B①④ C①②③D①③④12.曲辕犁的发明,是继汉代犁耕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对此,下列描述不准确的是A.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 B.长辕变曲辕,犁架变小,更加轻便灵活C.既节省了劳力,又提高了耕作速度D.使用比较平稳,利于旱田耕种13.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细仆制》14.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A. 小农经济兴衰关系封建经济繁荣和政权安危B. 小农经济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的世界地位C. 小农经济兴衰与否关系到农民生活是否稳定D. 小农经济稳定与否是对封建统治者褒贬的依据15.以下哪一历史现象最能体现政府“稳定”小农的作法?A.的屯田制B.北的均田制C.北宋时代实行的租佃制D.明朝编制“鱼鳞图册”16.下列有关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始于北B.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的土地C.这一制度的实行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现象,使农民的生活相对稳定D.隋唐两代不但继承了这一制度,而且有所发展17.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是A.赋税沉重导致农民逃亡,土地荒芜 B.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C.国家把土地分配给皇室和官僚地主 D.土地买买和兼并之风盛行18.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国家的任何政策都不能使之逆转,其根本原因是A.政治腐败B.重农抑商思想的支配C.农民起义的打击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租佃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其存在的时间长,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我国古代的租佃制产生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 C.代D.唐代20.自宋代以来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这一方式A.使政府对百姓的控制加强 B.农民完全脱离了政府的剥削C.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大为加强 D.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21.自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 D.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拥有世界最发达的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的经营形态。
22.我国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于A.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B.西周C.春秋战国时期D.汉23.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地位的表述,错误的是A.中国是最先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B.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C.中国是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D.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铁24.关于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手工产品大量投放市场B.代表了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C.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D.技术先进,生产集中25.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的重视B.工匠积极性高C.中央集权的作用D.市场需求26.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不包括A.官府统一管理B.拥有最高生产技术C.产品不多不计成本 D.市场竞争力比较强中国的英文“china”有另外一含义:“瓷”,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中国远古的器主要有彩、黑和白等。
商代中期,我国就开始了从器向瓷器的过渡。
东汉晚期,制瓷技艺终于成熟。
隋唐时期,瓷工艺臻于成熟,白瓷也进入了成熟期。
明代创造了五彩瓷,清代创造了闻名中外的珐琅彩。
27.我国古代原始瓷器的出现和古代制瓷技术的成熟分别是在A.商朝;东汉B.夏朝;晋 C.西周;东汉D.商朝;隋唐28.中国瓷器从哪一历史时期已开始输出国外A.唐代B.清代C.明代D.汉代29.是我国著名的“瓷都”闻名天下始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D.明朝30.为适应外国客户的需要而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是在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31.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长颈细口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右图)、青花花卉纹执壶。
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A.晋 B.隋唐C.宋元 D.明清32.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汉时期出现原始的瓷B.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宋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D.明清时期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最好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制作时需金属料在1000千克以上,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一般认为,我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在商周时期。
33.在成语“一言九鼎”中的“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汉时期34.下列关于司母戊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B.它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C.属于饮食品D.属于礼器35.下列各项最能代表东汉冶铁技术进步的是A.煤成为冶铁燃料B.水力鼓风冶铁C.低温炼钢技术D.发明灌钢法36.晋时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鎏金术 B.水排 C.灌钢法 D.铸钢法我国丝织工艺到了唐朝中期(公元八世纪)品种更为丰富,装饰也更为精致多彩了。
同墓又发现了用同样花鸟纹锦缝制的锦袜一双。
……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一块斜纹纬锦。
这块纬锦,在红地上用八种颜色的丝线构成图案,组织严密,配色华丽,花鸟形态也非常生动自然,不论在组织技法上,还是在花纹的描绘技巧上,都达到较高水平,显然它已是我国织造纬锦颇为熟练时期的产品。
——摘自《吐鲁番晋唐墓葬中发现的重要文物》37.《汉书·地理志》中有这样的记载:(齐)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之物。
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对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我国丝织业水平世界领先B.齐国重视发展丝织业C.当时丝织业水平很高,品种丰富多彩D.齐国的丝织品闻名全国38.隋唐时期,平民百姓所穿衣服的衣料多为A.丝质 B.毛质 C.麻质 D.棉质39.中国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和当时最著名的两大纺织中心分别是A.隋唐;和B.宋元;和C.明清;和D.明清;和40.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这主要是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求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C.反映了汉唐时期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藩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元缜《估客乐》41.汉代和唐代,统治者在长安为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管理,设置了管理“市”的A.市令或市长B.市舶使C.转运使D.盐运使42.从汉到唐代,封建统治者都在城市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市场交易,这说明A.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B.市场交易混乱需派专人管理C.政府对市场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D.政府通过市场管理防止税收流失43.唐后期,超过长安、,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的城市。
其最主要原因是A.安史之乱使长安、满目荒凉B.成为南北交通要冲C.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D.经济重心南移阅读下列两幅图图一图二44.图一和图二分别是A.唐朝的长安和北宋的东京B.隋朝的长安和唐朝的长安C.唐朝的长安和南宋的D.唐朝的长安和南宋的45.(图一和图二就其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而言,类似之处是A.都有坊和市,且坊和市的界线分明B.都有西域等少数民族商人C.都是当时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D.都出现了夜市和娱乐场所瓦肆等46.和图一相比,图二最大的特点是A.政府对城市建设的规划不重视B.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围和时间受限制C.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了街市,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D.城市规模小得多47.出现以上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A.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促进城市商业发展B.商品经济的发展C.民族关系的变化D.对外贸易的发展48.唐代诗人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 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D商业的繁荣发展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