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PPT课件

合集下载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 手术切口污染程度
21
❖ 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度
❖ 清洁切口1.5﹪-4.2﹪ ❖ 清洁污染切口≤10﹪ ❖ 污染切口10﹪-20﹪ ❖ 污秽切口20﹪-40﹪ ❖ 大于4小时的手术与小于2 小时的手术相比,前者
是后者3倍 ❖ 营养不良危险性增加7倍 ❖ 急诊手术大于择期手术
22
❖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2

定植
❖ 微生物在人体体内一定生境或解剖位置落 脚或存活但不引起疾病的状态
3

感染
❖ 病原体进入人体增殖并与机体相互斗争的 过程
❖ 是病因、宿主、环境三角的动态相持过程
❖ 医院感染、社区感染、医疗保健相关感染
4

❖ 炎症是感染的表现 ❖ 感染是炎症的生物学原因 ❖ 不是所有的炎症都是感染
5
❖ 手术切口的分类
❖ 年龄大 ❖ 肥胖 ❖ 营养不良 ❖ 糖尿病 ❖ 手术部位以外的感染 ❖ 吸烟 ❖ 免疫力系统的损伤 ❖ 术前住院天数
19

手术因素
❖ 不恰当使用抗生素
❖ 不恰当的皮肤准备
❖ 不恰当的外科洗手
❖ 手术室环境与设备
❖ 手术技术
❖ 手术衣和铺巾
20

其他因素
❖ 体温
❖ 吸氧浓度
❖ 组织灌注量
❖ 手术性质
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 准 ❖ 2、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 3、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
14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 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 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管控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管控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发生在切口或 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包 括在术后30天内发生的与手术有 关或由手术引起的感染。
危害
手术部位感染可导致患者死亡、 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同时也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 严重损害。
感染的分类及发生率
分类
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和原因,手术部位感染可分为两类:一 类是在术后30天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或由手术引起的感染; 另一类是在术后30天以后发生的感染,但与手术有关或由手 术引起的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 管控措施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概述 •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 • 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措施 • 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和报告 •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的
建议和展望
01
CATALOGUE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概述
定义及危害
定义
减少医疗成本Leabharlann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患者 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同时也可以 避免因感染造成的医疗纠纷和赔偿。
02
CATALOGUE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
术前准备
术前评估
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 评估,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 检查等,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和手术风险。
皮肤准备
术前进行皮肤清洁和消毒,去除手 术区域的毛发和污垢,以减少细菌 数量。
抗生素预防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合理使 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抗菌治疗。
术中预防
01
02
03
手术室消毒
确保手术室环境达到标准 消毒水平,减少手术过程 中细菌的传播。
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防止手术过程中的交叉感 染。

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ppt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ppt课件
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 率高的医疗机构,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 可选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4.
给药时机
2847例清洁、清洁污染切口
给药时间 手术前2-24h 手术前2h内 手术开始后0-3h内 SSI发生率 3.80% 0.60% 1.40%
手术开始后3-24h
3.30%
术中追加抗菌药物!
3. 器官(或腔隙)感染
SSI的病原体来源
患者因素:存在未 控制的感染灶或其 他基础疾病 术中因素:手术室环 境、手术器械、无菌 操作、植入物的灭菌、 患者体温
术前准备因素:患 者沐浴、备皮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术后因素:护理和换 药
SSI构成比
不同手术SSI发生率排序
35
32.14
Yalcin AN报道的4146例手术

切皮前1小时内开始用药,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组 织部位药物浓度(I级证据),万古霉素和氟喹诺 酮类药物允许术前2小时内给药。
0.35
0
0
SSI造成的损失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医疗花费;


增加病人痛苦;
导致手术失败;
增加病人死亡。
二.手术部位感染防控
SSI控制现状

1999年美国CDC《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

2008年10月英国NICE《手术部位感染预防 与治疗指南》 2010年12月我国《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 与控制技术指南》 2008年美国IDSA、SHEA《急诊医院手术部 位感染预防策略 》,2014年6月修订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中华外科学杂志,2006,44(23):1594-1596
抗菌药物种类选择
1.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共31张PPT)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共31张PPT)

❖ 美国预防SSI 干预的一揽子 (bundle)方案
❖ 1 根据指南使用预防性抗菌 素 术前小时应用抗菌药物 24 小时内停用抗菌药物 正确选用
抗菌药物 2、正确脱毛方法 ❖ 3、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 4、维持患者正常体温 ❖ 5 血糖控制 ❖ 6 强制性感染报告:向公众
报告NI率
❖ 近年来我国医院中抗菌 药物使用率在67% — 82%之间.
❖ 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 来自器官和腔隙部分。
❖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影像 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感染。
❖ 切口直接裂开,患者有感染的症状或体征。
(三)器官∕腔隙感染
❖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 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计术中解剖部位(器官 或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928年英国 Fleming ❖脱毛或不去毛 0.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医生发现了青霉素,对外
科术后感染的防治开辟了新纪元。 伤口愈合延迟
2008年,英国卫生部颁布SSI 预防指南
❖ 在美国每年有2300---3000万病人接受外科手 术治疗,每年仍有92万人发生SSI。
❖ 2009年,英国医疗保险 和公共医疗补助机构, 将不再支付医院由于可 以预防的差错、伤害、 院内感染而导致的住院 费用。
什么叫医院感染?
❖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住院 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 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 在医院内获得的出院后 发病的感染。
❖ 医院感染包括范围:
1、入院时不存在或不在潜伏期内,而在住院 后48-72小时发生的所有感染。
2、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
3、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的》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的》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的》 ppt课件
目录
•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 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 •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策略 • 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 手术部位感染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手术后发生在 切口或手术部位周围的感染,包 括浅层和深层的组织感染。
抗生素预防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 ,在手术前适当时间给予 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
手术室管理
空气净化
确保手术室内空气洁净度,定期 进行空气净化消毒。
人员管理
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严格控制 进出手术室的人员,并进行必要的 消毒和防护。
物品管理
对手术器械、敷料、药品等进行严 格消毒和储存,确保无菌状态。
01
02
03
提高手术成功率
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 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 高手术成功率。
保障患者安全
手术部位感染对患者生命 安全构成威胁,预防和控 制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的 重要措施。
减少医疗成本
手术部位感染延长了患者 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 成本,通过预防和控制感 染可以降低医疗成本。
02 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
诊断流程
通过观察手术部位的症状和体征,结 合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培养,进行早 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治疗原则与方法
治疗原则
以抗菌药物为主,结合局部处理,控制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 。
治疗方法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进 行治疗,同时对手术部位进行清创、引流等局部处理。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通过对手术部位感染的深入 研究,提高了对感染机制和 预防措施的认识。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预防与控制
安全舒适的环境
为内江首家建成、具有现代 化净化空调系统的洁净手 术部 拥有17个手术间,其中100级 2间,10000级12间, C臂手 术间1间,门诊手术间1间 ,感染手术间1间
精诚合作的医护团队
•现有麻醉医生24名, 护士35名 • 主任医师1名, 副主任医(护)师8名 主治医师/主管护师12名
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时间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性 The timing of prophylactic administration of antibiotics and the risk of surgical-wound infection
6
# SSIs / 100 procedures
5 4 3 2 1 0 >2 2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会发生感染,而手术后伤口局部的红、肿、热、痛,缝线裂开
,脓性分泌物渗出等则被称为“伤口感染” 长期以来,将“伤口感染”统一定义为手术后伤口有脓性分泌物
渗出,以区别非感染引起的局部红、肿、热、痛等
1992年美国 CDC 提出“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概念,以区分 手术切口感染和创伤性伤口感染
1999年《美国手术部位感染(SSI)预防指南》
Antibiotic Administered
Incision
Hours before incision
Classen DC, et al.. N Engl J Med 1992;326:281
Hours after incision
2847例选择性清洁或清洁污染切口
结论:抗生素应该在皮肤切开前半小时或麻醉诱导开始时!
SSI – 影响因素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3
污染环节较多,控制难度大
4 易感人群集中,抗病能力差,感染后病死率高。
ppt课件
6
标 A
B
预C
防D
准 E
F
ppt课件
7
概念: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进
行了综合,把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 物(不包括汗、除非被血液污染),并不 关心他们是否有可见的血液,破损的皮肤、 黏膜等均匀当成具有传染性进行隔离预防, 以降低医务人员和患者、患者和患者之间 的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
ppt课件
23
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
(一)外源性因素
1.手术室环境
2.无菌技术
3.手术技术
4.手术持续时间
5.手术类型
6.影响因素
(二)内源性因素
1.年龄
2.肥胖
3.营养不良
4.免疫功能低下
5.疾病的影响
6.不良的生活习惯
7.其他部位有感染灶,已有细菌定植
8.植入人工材料
ppt课件
11
手术室感染预防管理措施
ppt课件
12
工作人员管理
严格执行工作人员出入 A 流程
C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 制度
术前备齐所需物品,术中尽 B 量减少人员出入,避免频道
繁开门
D
手术人员按要求执行消毒隔离 制度和各项无菌操作规程,并
限制在无论菌区域活动
E 控制人员流动
ppt课件
F
手术结束后工作人员脱下的手术 衣、手套等物品应当放入手术间
口罩、防护眼睛或隔离衣。 • 手部皮肤破损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戴双层手套。 • 戴手套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已经污染的手套触摸清洁区域或物品。 • 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SI诊断的相关说明
外科手术切口≠创口感 染
浅部深部都感染=深部感 染
切口针眼轻微炎症 ≠SSI
局限的刺伤切口感染≠SSI
细菌培养阴性≠没有感 染
经切口引流锁止的器官腔 隙感染(不需手术)=深部
感染
切口脂肪液化≠SSI
外阴切开术切口感染≠SSI
SSI诊断的相关说明
常见于肥胖患者或脂肪丰富的部位,表现为 切口愈合不良,中央出现黄色渗液,其中有脂肪滴 及少许坏死组织;局部没有明显红肿等炎症反应; 渗液镜检有大量脂肪颗粒;培养无细菌生长;场均 检查正常。
细菌培养 注意事项
1、无菌盐水棉签擦拭切口表面两遍,以去除表面污染菌; 2、再用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用力擦拭病灶边缘或脓腔囊壁
1、干燥、结痂伤口不做培养,除非有渗出物; 2、标本应在1小时内送往实验室,厌氧菌培养要在10分钟内 送检; 3、不能用干棉签取样; 4、厌氧菌培养时,要取深部标本而不能只擦拭表面。
1998年4月至5月,深圳市妇儿医院制剂员 将新购进未标明有效浓度的戊二醛(浓度为1%) 当做20%的稀释200倍供手术室使用,致使292 例手术,发生感染166例,切口感染率为56.85%。
2007年,某医院手术缝合线被污染,使用 同种缝合线的21例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
2016年,伊能静,美国,二胎剖腹产,术 后切口感染。
SSI的诊断—卫生部2001年颁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器官或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手术有 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并 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做出临床诊断。
1、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 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3、由临床医生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病原学诊断在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培训要点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概述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防控要点
SSI的防控目标
减少微 生物暴

降低微 生物毒 力或耐 药性
为组织 修复和 愈合创 造理想 的微环
感染的影响因素—手术 方面
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持续 时间
备皮方式及时间 手术部位皮肤消毒
手术室环境
手术器械的灭菌
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手术切口的分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预防指南》
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 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 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 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安徽宿州眼球事件
[事件回放] 2005年12月11日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眼科为10
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次日上午,10位患者相继出 现眼部肿瘤等感染表现,17日,9日患者相继实施 单眼眼球摘除手术。 [深度调查] 1、无菌手术室与污染手术是混用! 2、手术器械未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3、连台手术时间短,不能保证灭菌时间! 4、采用浸泡法消毒,导致器械污染! 5、操作过程存在污染!
1、从深部切口引流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 外。
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发热 ≥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 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
4、临床医生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 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器官/腔隙 感染
皮肤 皮下组织 深部组织
器官/腔隙组织
SSI的发病现状
B
切口浅层 73.67%
切口深层 19.34%
器官腔隙 6.99%
细菌的来源
病人皮肤 50%
手术人员 35%
空气5%
手术器械10%
致病菌与SSI
污染手术部位是前 提
致病菌
SSI的危险 =
细菌污染剂量×毒性 患者抵抗力
导致SSI的致病菌多种多 样
手手术术切切口口分分类类与与SSSSI的I的相相关关性性
感染
污染
清洁
清洁 污染
10%~20 %
20%~40 %
<10%
1.5%~4.2 %
国家清洁切口感染率控制标准 ≤1.5%
SSI的诊断—卫生部2001年颁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表 浅手术切口感染
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 后30天内,并具有下述两条之一者即可做出临床诊断:
SSI发病机制新观点
10

100个细菌/



/

污染的缝合丝

线
有异物或坏死组 织
手术伤口
结论
异物或坏死组织远比细菌危 险!
SSI致病菌排行榜
5 链球菌 4 厌氧菌
3
阴性杆菌
2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 菌(CNS)
1 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的影响因素—患者 方面
肥胖 年龄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健康状况
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 物
2、临床医生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试行)》
深 部手术切口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 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 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 做出临床诊断:
切口脂肪液化 ≠SSI
切口感染则局部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分泌物常规检查以白细胞为主,细菌培养也可能有阳 性结果。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采集办法及注意
事项
1、无菌盐水棉签擦拭切口表面两边,以去除表面污染菌;
常规染色检 查
2、在用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取分泌物放入无菌试管中; 3、塞上试管塞,及时送检
SSI患者与非SSI患者比较
死亡率
ICU时间
住院天 数
培训要点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概述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防控要点
什么是SSI
=外科
手术部 位感染
≠切口
感染
占外科病 人感染的 38%
占医院感 染的14% ~16%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的分类
切口浅部 组织感染
切口深部 组织感染
污染切口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 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 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 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 (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1类 3类
2类 4类
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 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 切口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 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 手术
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 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 脏器穿孔的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