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月崇拜及相关节俗文化_熊飞

合集下载

中秋节的月亮崇拜与赏月习俗

中秋节的月亮崇拜与赏月习俗

中秋节的月亮崇拜与赏月习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庆祝,同时也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活动。

其中,月亮崇拜与赏月习俗是中秋节最具特色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秋节月亮崇拜的起源与意义,以及与赏月有关的传统习俗。

一、中秋节月亮崇拜的起源与意义1. 起源中秋节月亮崇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祭月的传说。

相传古代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每年的中秋之夜,会祭拜月亮以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

这个传统逐渐演变成为中秋节月亮崇拜的习俗。

2. 意义在古代,月亮被认为是亲近人类的仙女嫦娥的居所。

人们通过向月亮祈福,希望能够获得好运与幸福。

月亮也象征着团圆和家庭美满,因此中秋节成为了亲情合家团圆的时刻。

此外,月亮还被视为美的象征物,赏月成为了一种文化活动,丰富了中秋节的内容。

二、与赏月有关的传统习俗1. 赏月联欢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在户外或室内摆放月亮形状的灯笼,照亮大地。

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月饼、瓜果,赏月联欢,共享团圆的快乐。

人们会通过欣赏明亮的月光,亲近自然,感受到月亮带来的宁静与温馨。

2. 月饼文化中秋节的月饼是传统的节日食品,其形状象征着圆满和团圆。

除了传统口味的月饼外,现代社会也出现了各种创意口味的月饼,丰富了人们的选择。

赏月时,人们品尝月饼,互相赠送,象征着亲人之间的关爱和祝福。

3. 踏月游园在中秋节期间,一些公园会举办踏月游园活动。

人们可以在夜晚欣赏到明亮的月亮,并通过参观园内的灯光展览、文艺表演等活动,增加节日的氛围。

踏月游园是一种既有娱乐性又有文化内涵的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的参与。

4. 诗词赏析在中秋节这个浪漫的夜晚,人们会朗诵和赏析与月亮有关的古代诗词。

这些诗词描绘了中秋的美景,表达了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和思念之情。

通过诗词赏析,人们更能领略到中秋节月亮崇拜的深刻内涵。

结语中秋节的月亮崇拜与赏月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对月亮的崇拜与欣赏,人们可以感受到中秋节特有的浪漫与温情。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月亮崇拜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月亮崇拜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月亮崇拜月亮作为天空中最明亮、最璀璨的明星,自古以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月亮崇拜深植于中国人的心中,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敬,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一、月亮崇拜的起源中国人对月亮崇拜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三皇五帝时期,人们就开始观测和崇拜月亮,将其视为天体运行的象征。

按照古代中国人的观点,月亮代表着阴阳交融的和谐、夜空的宁静和希望。

二、月亮崇拜的文化符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常常与中秋节、诗词作品和传统节日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中秋节晚上,中国家庭通常会团聚在一起,共同赏月并品尝月饼。

这种传统的月亮崇拜方式代表了团圆、富足和祈福的愿望。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亮是经常出现的主题。

无论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还是苏轼的《水调歌头》,诗人们通过描绘月亮传递了他们对友情、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月亮在这些诗词中成为了诗人情感和灵感的载体,使诗作更具韵律和艺术性。

此外,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也出现了月亮崇拜的痕迹。

例如春节期间的元宵节,人们会放放孔明灯,以向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表达祝福。

这种传统源于对月亮神灵的膜拜,人们希望月亮神灵能够传递他们的祝福和喜悦。

三、月亮崇拜的文化传承月亮崇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文化传承的功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月亮崇拜在现代社会中的表达方式也在悄然改变。

例如,以前人们需要亲身赏月,而现在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人们能够在家中欣赏各种美丽的月亮景象。

这种变化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和感受到月亮崇拜的文化内涵。

另一个例子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过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人们可以分享他们对月亮的喜爱和崇敬。

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延续了月亮崇拜的传统,还将其推广给更多的人群,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月亮崇拜的意义和影响月亮崇拜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和亲情的精神。

祭月传统习俗

祭月传统习俗

祭月传统习俗月亮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天体,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祭月的传统习俗。

通过举行祭月仪式,人们表达对月亮的敬意,同时也祈求月亮的保佑和祝福。

祭月传统习俗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形式和方式,下面将从中国的中秋节、印度的月球祭拜以及古代埃及的月亮崇拜等方面介绍祭月的传统习俗。

一、中国的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祭月的传统习俗的代表之一。

在中秋节当晚,人们会举行团圆宴,家人围坐在一起欢聚,共享美味的月饼和石榴等食物。

此外,人们还会赏月,将月亮作为美好团圆的象征。

同时,还有一些地方举行祈福仪式,祭拜月亮,以祈求家庭平安和国家繁荣。

二、印度的月球祭拜在印度,人们也有祭月的传统习俗,这是受到印度宗教文化的影响。

每年的农历第十一月,印度教徒会庆祝“Karthik Poornima”,也被称为“Buddha Poornima”。

在这一天,人们会集聚在恒河边,举行盛大的月球祭拜仪式。

他们在清晨和黄昏的时候一同洗澡,然后向月亮致敬,并且感恩。

这一传统习俗被认为能够消除罪孽并带来好运。

三、古埃及的月亮崇拜在古埃及,月亮崇拜在宗教和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埃及人相信,月亮是天空女神伊西斯的象征。

为了祭拜月亮,埃及人会在每个月亮最亮的晚上举行祭祀仪式。

他们会在寺庙中点燃蜡烛,以表示对月亮女神的虔诚。

同时,还会舞蹈、歌唱和敲打鼓乐,庆祝月亮的神圣力量和影响。

总结:祭月传统习俗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形式和方式,但其背后蕴含的是对月亮的敬意和仰慕。

无论是中国的中秋节、印度的月球祭拜还是古埃及的月亮崇拜,这些传统习俗都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通过举行祭月仪式,人们希望获得月亮的保佑和祝福,同时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团圆、美好的时刻。

中秋节庆月亮崇拜与祖先崇拜

中秋节庆月亮崇拜与祖先崇拜

中秋节庆月亮崇拜与祖先崇拜中秋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

在这个节日中,月亮崇拜和祖先崇拜是两个极为重要的元素,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先人的敬畏与感恩,也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承至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月亮,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在古代,人们缺乏科学知识,无法理解月亮的阴晴圆缺等自然现象,于是赋予了它神秘的色彩和诸多美好的想象。

中秋节的月亮崇拜,首先源于其明亮而圆满的形象。

满月象征着团圆、完整和美好,在人们的心中,它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每当中秋佳节,明月高悬,清辉洒地,人们总会仰望星空,欣赏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这种崇拜还体现在诸多的传说和故事中。

比如“嫦娥奔月”,嫦娥偷吃了长生不老药后飞到了月宫,从此在那里孤独地生活。

这个传说不仅让月亮增添了几分神秘,也表达了人们对长生不老、美好生活的向往。

还有“玉兔捣药”的故事,可爱的玉兔在月宫中辛勤捣药,为人间带来健康和平安的祝福。

这些传说故事丰富了月亮崇拜的内涵,使月亮在人们的心中更加生动而富有魅力。

在中秋节,人们会举行各种与月亮相关的活动来表达对它的崇拜。

其中,赏月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项。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月饼和水果,共同欣赏着明月,享受着团圆的温馨。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祭月的仪式。

人们在庭院中摆放香案,献上月饼、水果等祭品,向月亮祈求平安、幸福和丰收。

与月亮崇拜相伴的,是祖先崇拜。

中华民族一直有着尊重祖先、铭记先辈功绩的传统。

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时刻,祖先崇拜也体现得尤为明显。

祖先崇拜的根源在于对家族血脉传承的重视。

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祖先们为家族的发展和延续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家族宝贵的财富。

通过对祖先的崇拜,人们表达了对他们的感恩之情,同时也希望能够继承和发扬祖先的优良传统,让家族更加繁荣昌盛。

中秋节时,人们会以各种方式祭奠祖先。

有的家庭会前往祖坟祭扫,清理杂草,献上鲜花和祭品,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古代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活动

古代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活动

古代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活动
古代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活动有很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月下舞会:在月圆之夜,人们会举行舞会,欢聚一堂,在月光下跳舞、歌唱、讲故事等。

2. 月下赏月:人们会在月圆之夜或赏月节时,到室外或在家中的庭院里,赏月、观赏月亮的美丽景色,同时也会吟诗、写字,表达对月亮的赞美之情。

3.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节日里,家人团聚一堂,吃月饼、吃柚子,同时也会观赏月亮,认为月亮的圆满象征团圆和和睦。

4. 月亮崇拜:在一些古代宗教信仰中,人们相信月亮是神圣的,会举行祭祀仪式,表达对月亮的崇敬和祈福之情。

5. 月亮节:在一些地方,人们会设立专门的月亮节,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比如舞狮、舞龙、放烟花等,以庆祝月亮的出现和光明。

6. 月季花祭:在一些文化中,人们会在每年的特定月份,举行月季花祭,以纪念月亮和花朵的美丽。

这些都是古代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活动的一些例子,人们通过这些活动表达对月亮的敬意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中秋传统文化民俗

中秋传统文化民俗

中秋传统文化民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到来,不仅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也代表着团圆和祈福。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庆祝和享受这个美好的时刻。

以下是一些中秋传统文化民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月亮崇拜:中秋节是以月亮为主题的节日,因此,人们对月亮有着特殊的崇拜和纪念。

在中秋夜,人们会一起赏月,并在庭院或露台上摆放一张特制的圆桌,上面摆满了各种美食和水果,象征着团圆和丰收。

2. 赏月: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赏月并欣赏月亮的美丽。

赏月的活动常常伴随着各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京剧等。

人们还会点亮灯笼,增添节日的气氛。

3. 吃月饼: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美食就是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有各种各样的馅料,如蛋黄、豆沙、莲蓉等。

人们会互赠月饼,以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4. 点灯笼:灯笼在中秋节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人们会在中秋节期间点亮各种各样的灯笼,如红灯笼、彩灯笼等。

灯笼的形状和颜色多种多样,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祝福。

5. 猜灯谜:猜灯谜是中秋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

人们会在灯笼上挂上谜语,其他人则要猜出谜底。

猜灯谜不仅考验智力,也增加了节日的乐趣和互动性。

6. 亲友团圆: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团圆时刻,人们会尽可能地回家与家人团聚。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中秋节都是人们与亲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机会。

7. 传统舞蹈:中秋节有许多传统的舞蹈表演,如秧歌舞、龙舞、狮舞等。

这些舞蹈寓意着丰收和吉祥,人们通过舞蹈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福。

8. 送月饼:中秋节期间,人们会互相赠送月饼,以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祝福和关怀。

送月饼不仅是一种传统的礼物,也是一种传递情感的方式。

9. 传统音乐:中秋节有许多传统的音乐表演,如古筝、二胡等。

这些音乐常常伴随着舞蹈和歌曲,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美好的回忆。

10. 祭拜祖先: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祭拜祖先,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思念。

民俗文化之月亮崇拜

民俗文化之月亮崇拜

月亮崇拜在每一个风清云淡、月明星稀的夜晚,闲坐于阳台之上,或圆或缺的月亮淡淡而皎洁的光芒,总会让你思绪如潮,感慨万端,或感时伤怀,或憧憬寄托,或追怀故人旧事。

也许从没有一个天体能如月亮一般,让中国人寄托如此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其实,月亮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又绝非寄托情感那样简单,在华夏文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月亮崇拜和月神传说对于中国哲学、艺术以及民族性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月神崇拜的起源入手,全面解读月神崇拜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月神启迪中国哲学智慧在月神神话中,嫦娥窃取的不死药及吴刚砍伐的月桂树“树创随合”的奇异能力,都暗示着一种不死的生命精神。

月亮的盈亏晦明循环,不仅参与缔造了中国的农历,也影响了中国哲学对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与宁静神秘的智慧品格的追求。

中国古人实用地把自然循环当作宇宙的规律,并运用于历史。

天干地支六十年花甲轮回,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都呈现一种循环意识。

时间本是一条进化直线,但在中国哲学中被转化为一条循环的曲线,阴阳鱼太极图就是明显的体现,这对形成时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稳定性具有深远的影响。

老子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道家思想将自然现象提升到一种人生智慧。

杯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道理已深入人心。

以月喻禅是禅宗哲学的传统,《五灯会元》中法眼和尚说:“见山不是山,见水何曾别?山河与大地,都是一轮月。

”月境与禅境浑然一体,万物混茫物相溶合一,月光让人思索宇宙的永恒存在,从月光里,禅师得到顿悟的启示,在永恒中获得灵魂的超脱和心灵的愉悦。

月神熏陶中国民族性格西方文化崇尚太阳,太阳神阿波罗在希腊神话占有显赫地位。

而中国人对太阳神伏羲却是疏远的,“夸父逐日”与“后羿射日”神话反映的是对太阳的敬畏和斗争,太阳往往是灾难的制造者。

而对月神女娲、嫦娥,中国人则表现为亲近、依恋和同情。

鲁迅曾以西方刚直、独立、冒险与好斗的阳刚文化精神对中国以家为本的柔弱、圆曲、尚静与好粉饰的阴柔性格,进行了猛烈的冲击。

中秋赏月古今中外的月亮崇拜

中秋赏月古今中外的月亮崇拜

中秋赏月古今中外的月亮崇拜中秋佳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团聚在一起,共赏明亮的月光,表达家人之间的思念和祝福。

月亮作为人们崇拜的对象,自古以来就承载着各种情感和文化象征。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中外视角,探讨中秋赏月和月亮崇拜的变迁。

古代的月亮崇拜既有宗教上的意义,也与自然信仰有关。

在中国古代,人们将月亮视为一种神圣的力量,认为月亮主宰着人间的吉凶祸福。

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祭拜月亮,表达对月神的崇敬。

同时,古代文人也将月亮视为灵感的源泉,喜爱在月下吟诗作画,寄托情怀。

月亮在古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众多诗词歌赋中围绕着月亮展开,给人们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同样,月亮在古代的西方文化中也享有崇高地位。

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Artemis)是月亮女神、守护者,她与月亮紧密相连。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会在月亮升起或月圆之夜举行庆祝活动,向阿尔忒弥斯祈求保佑并感谢她给人们带来的光明和力量。

随着时代的推移,月亮崇拜的方式逐渐变化。

近代科学的发展,揭示了月亮背后的真相,人们逐渐从迷信转向理性。

然而,中秋赏月这一传统活动,却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保留并且发扬光大。

人们通过观赏明亮的月亮,再现了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和情感。

中秋赏月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家人团聚、思念祝福的载体。

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会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凝望着同一颗明月,将自己的思念寄托在月光之中。

当然,在现代社会中,月亮也有了新的象征含义。

月亮常被用来比喻美丽、纯洁和文学情感。

月亮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浪漫的意境,诗人和作家们通过描绘月亮的形象,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文化情怀。

此外,月亮还象征着吉祥和团圆,成为中国春节和中秋节等节日中的重要元素。

不仅在中国,月亮在世界各地也有着不同的崇拜和象征意义。

在印度教中,月神夜奢(Chandra)被视为爱与美的象征,与月亮相联系。

而在日本,月亮是一个寓意深远的主题。

月亮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常常被用来表达禅宗的境界,与清雅的和风文化相得益彰。

中秋的古代习俗祭拜月亮与嫦娥

中秋的古代习俗祭拜月亮与嫦娥

中秋的古代习俗祭拜月亮与嫦娥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对美好团圆的向往和对丰收幸福的祈愿。

在中秋节当晚的习俗中,祭拜月亮以及仰望嫦娥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下面将为您介绍古代人们在中秋节祭拜月亮与嫦娥的习俗和传说。

一、祭拜月亮的习俗中秋节当晚,人们会在家中的庭院或者室外空旷的地方设立一个供台,供奉着丰盛的食物和美味的月饼,还有一盏点燃的蜡烛。

大家以家庭为单位,在供台周围团聚,一边观赏着皓月当空,一边猜谜语、品尝着美食,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祭拜月亮的习俗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人们将月亮看作是阴阳的化身,认为拜月可以祈福祈愿,据说月亮还可以代替人们传递信息,所以人们会在月圆之夜前后,聚集在一起,俯首跪拜月亮,祈求幸福安康,或者在月下开展一些特殊的活动,比如对联、猜灯谜等,来增加节日的趣味性。

二、嫦娥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在中秋节的文化中,嫦娥是一个重要的人物。

传说嫦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她因为吃了她丈夫发现的长生不老的药丸后飞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子。

嫦娥的神话故事根深蒂固地影响了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和中秋节的习俗。

根据传说,嫦娥因为丈夫发现了长生不老药,在怕被人盗取,她便怕药丸不见,在飞出的路上误入月宫。

为了纪念嫦娥,每年的中秋节人们会家庭团聚、祭拜月亮和嫦娥。

三、赏月与古代诗词每年中秋,人们都会欣赏到满月当空的美景。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于赏月十分热爱,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他们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出了月亮的美丽和人们的情感,将这些句子广泛流传至今。

在唐代,杜甫留下了“井研花处乱红丝,桃李争妍果秀期。

玉露坠琼板前地,金风送消夜上梨”的诗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和团圆幸福的渴望。

苏轼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则通过描绘江边美景寄托了思念之情。

四、现代中秋节庆祝活动虽然中秋节的传统仍然深入人心,但现代人们对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祭祀月亮的上古习俗

祭祀月亮的上古习俗

祭祀月亮的上古习俗在许多古老的文化中,祭祀月亮是一个重要的习俗。

无论是中国、埃及、印度还是美洲原住民等,都有以特定方式崇拜和祭祀月亮的传统。

这些上古习俗形成于远古的时代,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对宇宙的崇高意识。

本文将以月亮祭祀习俗为中心,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上古习俗。

一、中国的月亮祭祀习俗月亮在中国文化中一直都具有特殊的地位。

中国人认为月亮是女性的象征,有着温柔、美丽、祥和的特质。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如中秋节和元宵节,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

通常,在这些节日的晚上,家人会聚在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并且祈祷团圆、家庭幸福。

在祭月仪式中,人们会点燃香烛、焚香、祭奠祖先,并向月亮献上美味的月饼或其他食物。

二、埃及的月亮祭祀习俗在古埃及文化中,月亮被视为女神伊西斯的象征,她被认为是母性、保护和治愈的女神。

古埃及人经常在月亮的出现和消失时举行仪式,以示对月亮的尊崇。

他们会在特定的节日里组织庆祝活动,人们会在夜间聚集在一起,欣赏月亮的美丽,并祈祷获得女神的保佑。

此外,埃及人还经常将月亮与宇宙循环和自然界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将其视为生命和繁荣的象征。

三、印度的月亮祭祀习俗在印度文化中,月亮是敬拜的对象之一。

在印度教的传统中,人们相信月亮是女神帕尔瓦蒂的象征,她是母亲的象征,也是生育和美的女神。

每年在印度的克里帕·普尔尼马节上,人们会进行月亮祭祀仪式。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庄重的仪式,如亚布赖特仪式,献上鲜花、果实和香料,并默念祷词,以表达对月亮女神的敬爱和感激。

四、美洲原住民的月亮祭祀习俗在美洲原住民的文化中,祭祀月亮被视为与土地和大自然的联系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部落和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习俗和仪式。

例如,一些北美印第安人会在每年夏天的六月举行月亮崇拜仪式。

他们会欢庆丰收的季节,人们会舞蹈、歌唱、鼓乐,并在月光下举行盛大的仪式。

这些仪式旨在感谢月亮,以及祈求丰收、繁荣和平安。

总结虽然以上介绍的月亮祭祀习俗拥有不同的形式和仪式,但它们都反映了人类对月亮的崇敬与敬畏。

《2024年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范文

《2024年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范文

《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篇一一、引言月神崇拜作为人类文化中古老而重要的信仰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

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仅与月神崇拜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本文将探讨月神崇拜的起源、中秋节的历史渊源及其与月神崇拜的关联,并深入分析中秋节的文化价值。

二、月神崇拜的起源与演变月神崇拜是人类对月亮的敬畏和崇拜,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

在古代,人们认为月亮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影响自然和人类的生活。

因此,月神崇拜逐渐成为一种信仰,被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

在中国古代,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紧密相连,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三、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中秋节,又称月圆节、秋夕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据史书记载,中秋节始于古代的祭月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演变为一个庆祝丰收、团圆和祈求幸福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活动,以表达对月神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关联月神崇拜与中秋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首先,中秋节是源于古代祭月的活动,这一传统体现了人们对月神的敬仰和崇拜。

其次,中秋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这一特殊的节日,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赏月和吃月饼。

这些活动都与月神崇拜紧密相连,成为中秋节的重要习俗。

最后,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也与月神崇拜密切相关,它承载着团圆、和谐、祈求幸福等美好的文化价值。

五、中秋节的文化价值1. 团圆文化: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回家与家人团聚。

这一习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亲情和和谐的理念。

2. 丰收感恩:中秋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人们通过祭祀等活动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这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感恩之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美好寓意:中秋节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桂花则寓意着高洁和美好。

这些象征意义使中秋节成为一个充满美好寓意的节日,为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4. 文化传承: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2024年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范文

《2024年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范文

《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篇一一、引言月神崇拜作为古老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其背后也蕴含着深厚的月神崇拜文化。

本文将探讨月神崇拜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其在中秋节中的体现,并分析其文化价值。

二、月神崇拜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1. 月神崇拜的历史渊源月神崇拜源于古代人们对月亮的敬畏与崇拜。

在古代社会,由于人们对天文知识的匮乏,月亮的圆缺变化、光华璀璨成为人们心中的神秘力量。

因此,人们将月亮神化,并逐渐形成了月神崇拜的文化传统。

2. 月神崇拜的文化内涵月神崇拜不仅是对月亮的敬畏与崇拜,更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古代文化中,月神被赋予了多种象征意义,如团圆、和谐、美丽等。

人们通过祭祀月神,表达对和谐、美满生活的期盼。

三、中秋节与月神崇拜的紧密联系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其起源与月神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祭月、吃月饼等,都体现了人们对月神的敬仰与崇拜。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月神的感激与敬意。

四、中秋节的文化价值1. 传承传统文化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人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 促进家庭和谐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会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这种家庭团聚的氛围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3. 传承美德中秋节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和谐共处等。

通过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人们可以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 推动旅游经济发展中秋节期间,各地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有助于推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五、结论月神崇拜作为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中秋节作为与之紧密相关的传统节日,不仅传承了月神崇拜的文化价值,还具有促进家庭和谐、传承美德、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等多重意义。

《2024年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范文

《2024年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范文

《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篇一一、引言自古以来,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独特的意义。

从古代的月神崇拜到现今的中秋佳节,月亮一直是中国人民心中神圣而又神秘的象征。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其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月神崇拜的历史渊源及其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之间的关系。

二、月神崇拜的历史渊源1. 古代月神信仰古代中国人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将月亮视为神秘的月神。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开始对月亮进行崇拜,祈求月神赐福、保佑。

这种信仰在古代文献中屡见不鲜,如《山海经》、《楚辞》等。

2. 月神形象的演变随着历史的发展,月神的形象也在不断演变。

从最初的简单崇拜到后来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月神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月神常被描绘为美丽、善良、慈祥的女性形象,如嫦娥奔月的传说。

三、中秋节的文化价值1. 家庭团聚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这种家庭团聚的文化传统,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 月饼文化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是品尝月饼。

月饼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代表着团圆和美满。

月饼的种类繁多,口味各异,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3. 传统诗文与艺术表现中秋节是古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主题之一。

许多著名的诗篇和画作都以中秋为背景,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诗文和艺术作品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联系月神崇拜与中秋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秋节的起源与月神崇拜有关,人们在这一天向月神祈福,以求家宅平安和团圆。

同时,中秋节也是月神形象的体现,人们在节日期间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月神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此外,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象征性食品,也与月神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

月饼的形状圆如满月,寓意着团圆和美满,体现了人们对月神的敬意和祈愿。

五、结论综上所述,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密不可分。

祭月的古老传统

祭月的古老传统

祭月的古老传统月亮,是人类历来崇拜和仰望的对象之一。

而祭月,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仪式,既具备了文化的底蕴,又带有浓厚的宗教意味。

它是人们向月亮表达敬意、祈求平安和福气的一种方式。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祭月习俗,下面将以东亚地区的祭月传统为例来进行论述。

祭月习俗在东亚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在这些地方,人们相信月亮代表了美、和平、吉祥和寿命,因此,他们通过祭月仪式来祈求这些好运和福气的降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祭月传统。

中国的祭月起源于上古时代,在古代的中国文化中,月亮被视为一种灵性和神圣的存在。

每当农历的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

家人们会围坐在一起,合家团圆地吃月饼,并赏月。

人们还会在庭院或者屋顶上悬挂彩灯和花灯,燃放烟花,边观赏月亮,边品味月饼,边聊天故事,这是一种丰富多彩的庆祝方式。

而在日本,人们也有独特的祭月仪式,叫做“月见”。

日本人认为月亮是精灵和幸运的象征。

在每年的十月十五日,日本人会举行传统的月见仪式,他们会到山上或者寺庙附近,欣赏满月,同时祈祷家人平安,事业顺利,心想事成。

同样地,韩国也有自己的祭月传统,被称为“中秋节”。

在韩国的中秋节,人们会在家门口放置一张装饰精美的月亮形状的卡片。

他们还会准备一碗特别的饭团,叫做“年糕”,这是一种圆满和团圆的象征。

人们相信祭月能带来好运,因此韩国的中秋节也是一家人聚在一起享用美食、分享快乐的日子。

祭月传统的背后蕴含着深厚而浪漫的文化内涵。

这里面不仅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祈愿,也传递着人们追求和谐和幸福的愿望。

祭月习俗的延续不仅锁定了人们对月亮的情感,也同样传承了人们对永恒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现代社会里,祭月传统可能已经被商业化和现代化所淡化,但它仍然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与意识之中。

而我们每个人也能通过祭月这一传统活动,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反思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区,祭月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平静、宁静和心灵的寄托。

祭月传统习俗

祭月传统习俗

祭月传统习俗祭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习俗,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也称为中秋节。

在这个节日里,家人们会聚在一起,共同庆祝,祭拜月亮,享受美食,并举行各种传统活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祭月的传统习俗。

1.月饼赏月祭月的传统之一就是赏月,人们选择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凝视着皓月高悬的天空。

与此同时,大家会品尝着美味的月饼。

月饼的外皮松脆,内馅丰盈,有各种不同的口味。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互赠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好运。

2.亲友团聚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聚会时刻。

无论远近亲朋,都会努力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

大家相互祝福,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一起吃美食,谈笑风生。

这是一个展示家庭温暖和团结的时刻。

3.赏菊花在祭月期间,人们常常会去花坛或公园欣赏菊花。

菊花在秋季盛开,寓意着坚贞和刚毅,也象征着生命的美好和希望。

人们会走进花丛中,欣赏菊花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芬芳和宁静。

4.玩花灯祭月期间,各个地区都会举行盛大的花灯展览。

人们在广场或街头看到形态各异的花灯,它们象征着吉祥和团圆,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快乐。

孩子们会手捧花灯,在夜晚里放飞它们,用一种美丽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5.古诗诵读中秋节也是教育和知识传承的时刻。

人们通常会选择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特别是关于月亮的诗词,进行背诵和朗诵。

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也是一种锻炼和培养人们审美能力的方式。

6.传统游戏除了赏月和品尝美食外,祭月期间还有一些传统的游戏。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猜灯谜”。

人们将灯谜写在纸上,将其贴在花灯上供他人猜解。

这个游戏不仅考验智慧,而且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7.舞狮表演舞狮是中秋节期间的另一个传统表演活动。

人们穿上狮子服装,手持狮头道具,在场地上表演狮子舞。

舞狮寓意着吉祥和祈福,也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总结祭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中秋节作为祭月的主要日期,人们通过赏月、品尝美食、游戏和表演等多种方式欢庆这一节日。

这个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2024年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范文

《2024年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范文

《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篇一一、引言在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月神崇拜与中秋节是两个紧密相连的重要文化现象。

它们不仅承载着人们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与崇拜,更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本文将就月神崇拜的历史渊源、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及其与月神崇拜的关联,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进行探讨。

二、月神崇拜的历史渊源月神崇拜是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古人对月亮的神秘性和美丽产生了敬畏之情,认为月亮具有主宰阴晴圆缺、万物生长的神奇力量。

因此,月神被视为神圣的存在,受到了人们的崇拜与敬仰。

在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宗教文化中,月神常被描绘为美丽、神秘、仁慈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三、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中秋节,又称月圆节、秋夕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的月神崇拜,与古代的农耕文明和人们的祈福习俗密切相关。

中秋节的核心文化内涵在于团圆和和谐,它代表着人们对于家庭、亲情的珍视与维护,对于社会和谐与安宁的期盼。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通过赏月、吃月饼等活动来纪念和传承这一深厚的文化传统。

四、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关联月神崇拜与中秋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首先,中秋节作为月神崇拜的节日,其起源和演变都与月神的信仰密切相关。

其次,在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中,人们常常会进行祭拜月神的仪式,以表达对月神的敬仰和祈福。

此外,在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中,月亮的圆润与完美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社会的和谐,这也是月神崇拜所追求的价值观的体现。

五、文化价值1. 历史价值:月神崇拜和中秋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古代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资料。

通过这些传统习俗,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对自然、宇宙和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2. 艺术价值:月神崇拜和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产生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如诗歌、绘画、雕塑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月神和中秋节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一文看懂民间礼月拜月的各种习俗

一文看懂民间礼月拜月的各种习俗

一文看懂民间礼月拜月的各种习俗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成为节日,是在隋唐之时。

中秋节,又名月夕、月节、端正节、八月十五、八月半、仲秋节、中秋节、团圆节。

而此节日与道教信仰有关的信俗活动主要有拜月和祭土地神。

拜月,也称祭月、礼月和供月,是一种礼拜月亮的信仰风俗。

作为中秋节俗的拜月活动大体形成于唐代,但秋夕礼月则是古之有之。

秋夕礼月即是在秋分的晚上祭月。

民间信仰以月为月神,称月神、月姑、月亮姑娘。

道教尊称月神为“太阴星君”,其圣号全称为“月府结磷皇君妙果素月天尊”,其宫阙为垣下、素曜大宫。

农历八月十五为太阴圣诞。

是月夜月升时,道教宫观要设坛祭月。

(资料图)崇拜太阴星君,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现象,这是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

在太阴星君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会使人产生许多遐想,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因此产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

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把他们贬在人间,后来,后羿得了西王母的长生不老药,嫦娥偷吃后升天而去,住于月宫,就成了月神娘娘。

《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中都记有此事。

此后,太阴星君就较普遍地为民间供奉。

我国古代男女热恋时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太阴星君。

有些分离的恋人也拜求太阴星君祈求团圆。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也盛行拜月的风俗,如苗族就有“跳月”的活动,青年男女在“跳月”中,寻求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永结同心。

关于月亮的神话由来已久。

(资料图)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月女子方浴月。

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文中说帝俊之妻常羲生下了十二个月亮。

其实更多的则是关于嫦娥(妲娥)、蟾蜍、白兔、吴刚、桂树的传说。

《归藏》曰: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淮南子·览冥训》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妲娥(羿妻)窃之奔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又据《五经通义》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

嫦娥奔月中秋赏月传统

嫦娥奔月中秋赏月传统

嫦娥奔月中秋赏月传统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全家团聚、赏月、品尝月饼的时刻。

而在中国人心目中,嫦娥奔月成为了中秋节的象征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关于嫦娥奔月以及中秋赏月的传统习俗和故事。

第一节:嫦娥奔月的传说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崇拜月亮的传统。

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在天上环绕,晒得大地万物枯竭。

后羿是一个英勇的射手,他射下了九个太阳,挽救了人类的灾难。

为了表示感激和崇敬,人们将后羿视为英雄,并尊称其妻子为嫦娥,乃是月宫的仙女。

有一天,嫦娥偷吃了月亮里的灵丹妙药,突然飞了起来,最终落身在月亮上。

这个传说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于是,人们每年的中秋节都会仰望天空,赏月并寄托对家人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节:中秋国庆双节重合值得一提的是,中秋节有时候还会和国庆节重合。

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庆日,定在每年的十月一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当中秋节与国庆节同时降临时,这一天就变得更加特别。

人们可以在中秋赏月的同时,庆祝国家的假日。

这种双重喜庆的氛围让人们更加兴奋和期待。

第三节:中秋赏月的习俗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是赏月。

在这一晚,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赏明亮的月亮。

有的人会在大街小巷举行灯笼展览,把各种形状的灯笼挂在街头巷尾,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此外,还有一种叫"玩猜谜语"的传统活动。

人们会将一些有趣的谜语写在纸上,贴在灯笼上供大家猜测。

这是一种增加乐趣同时互动交流的方式。

中秋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是品尝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食品,它是由各种配料制成的圆形糕点。

有的月饼外皮柔软,内里馅料丰富,有的月饼则口感更为酥脆,口味各异。

人们在赏月的同时,常会品尝着美味的月饼,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第四节:嫦娥奔月与文化的意义嫦娥奔月除了是中秋节习俗的一部分,还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团圆的向往。

中秋节期间,无论身在何地,人们都会思念远方的家人,并常常用月亮作为共同的纽带。

《2024年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范文

《2024年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范文

《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篇一一、引言自古以来,月亮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

它不仅是夜空的明珠,更是古人寄托情感、想象与信仰的载体。

其中,月神崇拜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传统,与中秋节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月神崇拜的起源、发展及其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

二、月神崇拜的起源与发展月神崇拜源于古代人们对月亮的敬畏与崇拜。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亮被视为女性的象征,嫦娥作为月宫中的女神形象更是被广泛传播。

此外,月相变化也被人们视为是神的意志,反映了天地间的规律和宇宙秩序。

在历史长河中,月神崇拜逐渐融合了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元素,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传统。

三、中秋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古代的祭月习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演变为一个家庭团聚、赏月、吃月饼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赏月、吃月饼、燃放烟花等。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赞美和感恩,也是对家庭和谐、社会秩序的向往与追求。

四、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紧密相连,共同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首先,它们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其次,通过月神崇拜和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人们得以表达对家庭的关爱和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此外,这些活动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中华文化的精髓得以延续。

五、现代社会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月神崇拜与中秋节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其次,中秋节作为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此外,通过月神崇拜和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人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

六、结论综上所述,月神崇拜与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它们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体现了对家庭和谐、社会秩序的向往与追求。

中国古代的月崇拜及相关节俗文化_熊飞

中国古代的月崇拜及相关节俗文化_熊飞
“日月丽乎天”① , 最早引起原始人类注意的当然应该是 “日往则月来 , 月往则日来 , 日月 相推而明生焉”② 的特殊天象和与之相关的种种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 (如日月蚀等 ) , 于是关 于日月的神话便应运而生。
在远古神话中 , 月也同人类一样 , 是由人的身体所诞育。 《山海经》 中就记载说: “帝俊 妻常羲 , 生月十有二”③。 帝俊 , 即数见于商代卜辞的高祖 , 是中国古代东方部族所共传之 上帝④。 这则神生日月的古代神话 , 是原始先民们在原本相信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前提下 , 以自身的繁衍经验加以类推而创造出来的 , 属于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之一 , 其来有自。
册第 777页。 ⑥ 《太平御览》 卷三○ “时序部十五· 正月十五日” 注引 《史记· 乐书》 云: “汉家祀太一 , 从昏时祀
到明。 正月望日 , 夜游观灯 是其遗事。” 今本 《史记》 无。 中华书局影印本第 1册第 140页。 ⑦ 《隋书· 音乐志》 下 , 中华书局标校本第 2册第 381页。 ⑧ 《明皇杂录》 , 上海古籍出版 社 1985年 1月第 1版 《开元天宝遗事十种》 第 40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6年第 6期 (总第 138期 )
中国古代的月崇拜及相关节俗文化
熊 飞
日月崇拜是世界文化史上非常典型的社会文化现象 , 在中国 , 这种文化现象也比较突出。 本文主要想就中国古代的月崇拜及与之相关的节俗文化作点考察 , 以就正于方踪自然科学史、 史学史、 文学史、 艺术史、 宗教史、 哲学 史的源头时 , 无一例外地要上溯到神话这块 “圣地”。 中国古代的月崇拜 , 毫无疑问 , 也首先 在中国古代关于月的神话传说中表现出来 。
(二 )
日与月是天生的一对 , 日主昼 , 月主夜 ; 日为阳 , 月为阴。 进入宗法社会以后 , 统治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法礼仪关于拜月的规定 , 一方面 , 给原始月崇拜打下了宗法社会的文化烙印 , 另一方 面 , 也使原始月崇拜有了新的载体。 关于月的众多节俗的形成 , 便无不与古代的月崇拜和统 治者制定的拜月礼仪相关。
中国古代与月相关的节俗礼仪 , 主要有正月十五夜 (即元灯节 ) 的燃灯 , 观灯 , 赏月俗 , 七夕乞巧俗 , 秋分拜月礼 , 八月十五 (中秋节 ) 赏月俗以及民间流行的拜新月俗等。 这些关 于月的节俗礼仪 , 同关于月的神话传说一样 , 也较多地保留了原始月崇拜的文化意味。 细寻 这些节俗礼仪之源 , 也无一不与月崇拜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二 )
日与月是天生的一对 , 日主昼 , 月主夜 ; 日为阳 , 月为阴。 进入宗法社会以后 , 统治者
为了给自己的身份增加一层高贵的色彩 , 就把日月神话中的诸神历史化 , 使原始的月崇拜人 为地抹上了一层宗法制度的文化色彩。 在 《易》 中 , 八卦中的乾象阳、 象君、 象天 ; 坤象阴、
① 高诱注: 《淮南鸿烈解》 卷六 , 四库全书 848册第 573页。 ② 袁 珂: 《古神话选释》 “ 娥” 注: “即嫦娥 , 原作恒娥 , 汉文帝名恒 , 避讳改恒作 , 或作常、 嫦。”
51
里皆见 , 光明夺月色也。”① 宋代上元张灯五日 , 至十八日落灯 , 名为灯市。 不论是朝廷官府 , 还是私宅民家 , “灯彩遍张 , 不见天日” , “游人赏玩 , 不忍舍去” , “金鸡屡唱 , 兴犹未已”②。
宋以后 , 上元夜的月崇拜氛围逐渐消失 , 灯文化取而代之。 为什么古代人要于上元夜张 灯烛设庭燎? 历来的解释都把它同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 , 似不甚妥。 黑洞洞的夜对原始先民 来说是恐怖的 , 没有灯 , 没有火 , 没有光 , 漆黑一团。 月是夜里的光明 , 喜欢月亮 , 崇拜月 亮 , 自是情理中事。 但月有阴晴圆缺 , 唯一能补偿这种缺憾的便是灯火。 故火与灯发明以后 , 大张灯火既是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 又有对自我力量的欣赏。 十五夜灯应该是这种自我欣赏与 自然崇拜两种文化心理的曲折反映 , 显然是后起的。
正月是一年的首月 , 上元乃一年中月亮的第一个团圆夜 , 因此 , 上元夜之月无疑受到原 始人类的注意。 但自汉代以后 , 佛道的兴盛 , 首先将上元占有 , 佛道文化 , 逐渐泯没了上元 夜月崇拜的文化色彩 , 于是 , 与佛相关的 “灯” 慢慢将人们的视线转移 , “燃灯观灯” 替代 “赏月” 而成为上元的主要节俗。⑥ 隋唐以后 , 更其如此。 隋炀帝时 , “每岁正月 , 万国来朝 , 留至十五日。 于端门外建国门内 , 绵延八里 , 列为戏场。 百官起棚夹路 , 从昏达旦 , …… 大 列炬火 , 光烛天地。” “自是每年以为常焉”。⑦ 唐开元天宝之时 , 玄宗每每于正月望夜 “大陈 影灯 , 设庭燎 , 自禁中至于殿庭 , 皆设蜡炬 , 连属不绝。 时有匠毛顺 , 巧思 , 结创缯彩为灯 楼三十间 , 高一百五十尺。” 又以灯 “为龙凤虎豹腾跃之状 , 似非人力”⑧。其时贵戚达宦之家 , 也竞相燃灯。 杨国忠姐妹韩国夫人家 , “置百枝灯树 , 高八十尺 , 竖之高山上 , 元夜点之 , 百
按这则神话的思路 , 月是胎生的 , 应具人形 ;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 原始先民眼中的 月 , 具备的却是物形。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子虚赋》 中 “纤阿为御” 句注引 《汉书 音义》 云: “纤阿 , 月御也”。 《索隐》 又引乐彦注云: “纤阿 , 山名 , 有女子处其岩 , 月历数 度 , 跃入月中 , 因为月御也”。⑤ 《初学记》 卷一 “月第三” 引 《淮南子》 云: “月御曰望舒 , 亦 曰纤阿”。⑥ 月既可 “御” , 其形或一如车。 这个传说 , 应与羲和为日御 , 驾日车周天而行的神 话同源。
“日月丽乎天”① , 最早引起原始人类注意的当然应该是 “日往则月来 , 月往则日来 , 日月 相推而明生焉”② 的特殊天象和与之相关的种种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 (如日月蚀等 ) , 于是关 于日月的神话便应运而生。
在远古神话中 , 月也同人类一样 , 是由人的身体所诞育。 《山海经》 中就记载说: “帝俊 妻常羲 , 生月十有二”③。 帝俊 , 即数见于商代卜辞的高祖 , 是中国古代东方部族所共传之 上帝④。 这则神生日月的古代神话 , 是原始先民们在原本相信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前提下 , 以自身的繁衍经验加以类推而创造出来的 , 属于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之一 , 其来有自。
中国古代关于月的神话丰富多彩 , 这些神话传说是在原始人类月崇拜的历史积淀长期作 用下逐渐形成 , 细寻其源 , 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处于蒙昧时代所特有的神秘崇拜色彩。 正如恩 格斯所指出的那样 , 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经历的一定阶段上 , 它们用人格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 力。 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望 , 到处创造了许多神。 这些中国古代制造的与月相关的诸神 , 实 际是古代人类关于月崇拜的文化折射 , 这些神的背后 , 是原始人类丰富的想象力驰骋的世界。
册第 777页。 ⑥ 《太平御览》 卷三○ “时序部十五· 正月十五日” 注引 《史记· 乐书》 云: “汉家祀太一 , 从昏时祀
到明。 正月望日 , 夜游观灯 是其遗事。” 今本 《史记》 无。 中华书局影印本第 1册第 140页。 ⑦ 《隋书· 音乐志》 下 , 中华书局标校本第 2册第 381页。 ⑧ 《明皇杂录》 , 上海古籍出版 社 1985年 1月第 1版 《开元天宝遗事十种》 第 40页。
① 卷四 “天部四· 月 ” , 中华书局本第 20页。 ② 卷九 “帝王部· 帝 喾高辛氏” 下引 , 四库全书 890册第 142页。 ③ 《太平御览》 卷八○皇王部五引 《帝王世纪》 , 中华书局本第 372页。 ④ 唐舒元舆 : 《太和二年八月奏》 , 《旧唐书· 礼仪志》 四 , 中华书局标校本第 3册第 929页。 ⑤ 《周礼注疏》 卷二○ “圭譬以纪 日月星辰” 郑玄疏 , 中华书局 1980年 7月第 1版 《十三经注疏》 上
北京师138期 )
中国古代的月崇拜及相关节俗文化
熊 飞
日月崇拜是世界文化史上非常典型的社会文化现象 , 在中国 , 这种文化现象也比较突出。 本文主要想就中国古代的月崇拜及与之相关的节俗文化作点考察 , 以就正于方家。
(一 )
有位学者曾经指出 , 当人们追踪自然科学史、 史学史、 文学史、 艺术史、 宗教史、 哲学 史的源头时 , 无一例外地要上溯到神话这块 “圣地”。 中国古代的月崇拜 , 毫无疑问 , 也首先 在中国古代关于月的神话传说中表现出来 。
49
入月中 , 为月精”。① 娥 , 即前引 《山海经》 所记 “生月十有二” 之常羲 , 又作常仪 , 古音 羲、 娥、 仪同音 , 当为一人②。 《太平御览》 引 《帝王世纪》 谓常羲为帝喾四妃之一 訾氏女 , 帝挚之母。 帝俊与帝喾为同一人 , 其人历史化后 , 又成了黄帝曾孙③。不管常羲是帝俊、 帝喾 之妃还是后羿之妻 , 常娥奔月的神话自古流传却不用怀疑④。
由月中有蟾蜍、 玉兔之说 , 又生出蟾蜍、 玉兔捣药的传说。 因为月中蟾蜍是因偷吃西王 母灵药的常娥所变 , 所以蟾蜍与灵药之间便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晋傅玄 《拟天问》 即云: “月 中何有? 玉兔捣药”。 这些关于 “月中何有” 的传说 , 大约是基于解释月中阴影和月蚀等月象 所产生的联想 , 后代关于月中有桂树 , 吴刚 (或吴质 ) 月中伐桂及天狗食月之类的神话传说 , 也应与此有关⑦
50
象后、 象地。 日为乾 , 月为坤 , 故日可象君 , 月即象后。 《太平御览》 引 《礼》 曰: “大明生 于东 , 月生于西 , 此阴阳之分 , 夫妇之位也。”① “大明” 指日。 在 《山海经》 中 , 日、 月均为 帝俊之子 , 帝俊据 《初学记》 卷九引 《帝王世纪》 , 其 “生而神异 , 自言其名曰 ”。② 与俊 同 , 即帝喾高辛氏。 年十五 , 佐颛顼 , 三十登帝位 , 纳四妃 , 十其子皆有天下。 元妃有台氏 女 , 曰姜 , 而生后稷 ; 次有娥氏女 , 曰简狄 , 生契 , 次陈丰氏女 , 曰庆都 , 生放勋 ; 妃 訾氏女 , 曰常羲 , 生帝挚③。 由此一来 , 高高在上的日月 , 便和人间有了血缘关系 , 作为自然 神的日月 , 历史化后 , 便成了永远不变的人间帝王的祖先神。 不管下界朝代如何更选 , 日月 神均与人间帝王有着割不断的血缘。 所谓 “王者父天母地 , 兄日姊月”④ 等宗法观念 , 更是深 入人心。 随着祖先神崇拜和封建专制的不断升级 , 对日月的顶礼膜拜也跟着不断升级 , 殷墟 卜辞中 , 就有许多关于 “入日”、 “出日” 的祭日记载。 至周代 , 统治者更在自己的法律中明 确规定: “天子春朝朝日 , 秋莫夕月”。 为什么要这样规定? 根据 《国语》 的解释 , 是为了 “教民事君”。 周以后 , 朝日夕月之礼便固定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 , 春分朝日 , 秋分夕月⑤。
人民文学 出版社 1979年 12月第 1版第 279页。 其 《中国 神话传说辞典》 “ 娥” 条释语较此为详 , 亦可参。 ③ 卷四 “天部四· 月” 引 《史记》 , 中华书局 1985年第 3次 印刷本第 20页 , 下列 《御览》 均为此本 , 只注卷页 。 ④ 李善注: 《文选》 卷一二谢希逸 《月赋》 “集素娥于后庭 ” 注引 《归藏 》 曰: “昔常 娥以不死之药奔 月 ”。 卷六○ 王僧达: 《祭 颜光禄文》 “娥月寝耀” 注引 《周易· 归藏》 曰: “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 药服之 , 遂奔月为 月精。” 中华书局 1977年 11月版第 197页 , 第 838页。 ⑤ 《初学记》 卷一 “天部· 天第一” 中 “ 娥月” 条下注引 《淮南子》 云: “ 娥窃以奔月 , 托身于月 , 是为蟾蜍 , 而为月 精”。 此条今本 《淮南子》 无。 四库全书 890册 17页。 ⑥ 见 《闻一多全集》 第 5册 (楚辞编 ) ,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3年 12月第 1版 , 第 498页 。 ⑦ 参 《太平御览 》 卷 九五七引 《淮南子》、 卷四引虞喜 《安天 论》。 唐 段成式 《酉阳 杂俎》 卷一 “天 咫 ” 条更言: “月桂高五百 丈 , 下有一人常 斫之 , 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 , 西河人。 学仙有过 , 谪令 伐树。” 李贺 《李凭箜篌引》 亦言: “吴质不眠倚桂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