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水麻

合集下载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症状,如口疮、咽痛、皮肤疮疖等。牛蒡子能够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并且对于疮疖有很好的疗效。

•利尿通淋:牛蒡子还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对于水肿、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此外,牛蒡子还可以治疗尿路感染、尿频、尿急等症状。

•解热镇痛:牛蒡子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对于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牛蒡子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不同程度的疼痛。

•支气管祛痰:牛蒡子还可以用于治疗支气管疾病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牛蒡子中的成分能够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痰液的排出,减轻咳嗽、痰多等症状。

用量

•成人用量:一次服用5-10克,一日3次。牛蒡子可以煎服或研磨成粉末后冲服,也可以用来制剂。

•儿童用量:根据年龄和体重适量调整。一般建议服用量为成人的一半。

•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孕妇应禁止使用牛蒡子,因为其具有活血性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用时不宜过长:牛蒡子属于药食同源的植物,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体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不宜长期使用。

–儿童慎用:儿童在使用牛蒡子时应根据年龄和体重适量调整用量,避免过量食用。

–过敏体质慎用:对于牛蒡子过敏的人群,应避免使用,避免引发过敏症状,如皮疹、荨麻疹等。

–注意贮存:牛蒡子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并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药效。

以上是关于牛蒡子的功能主治和用量的介绍。在使用牛蒡子时,需根据自身实

际情况进行合理用量和注意事项的遵守,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如有需要,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牛蒡子。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用药禁忌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用药禁忌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用药禁忌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牛蒡子别名恶实、鼠粘子、黍

粘子、大力子、毛然然子、黑风子、毛锥子、粘苍子、牛子等,牛蒡

子具有疏散风热、利咽散结、解毒消肿、宣肺透疹的功效,牛蒡子有

治疗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的作用,

牛蒡子能滑肠,气虚便溏者忌用牛蒡子;痧疹不忌泄泻,故用之无妨,痈疽已溃,非便秘不宜服牛蒡子;痘疮家惟宜于血热便秘之证,若气

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慎勿服牛蒡子《本草经疏》。

药名:牛蒡子

科属分类:菊科

功效分类:解表药。

别名:恶实、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毛然然子、黑风子、毛

锥子、粘苍子、大牛了、牛子、土大酮子、万把钩、鼠尖子

处方名:牛子、牛蒡、牛蒡子、大力子、炒牛子、炒牛蒡子,处

方中写牛子、牛蒡、牛蒡子、大力子均指生牛蒡子。

牛蒡子的功效

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肺经;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

主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煎汤含漱。

来源: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1、净制牛蒡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

2、酒制牛蒡子:《雷公炮炙论》:凡使恶实,采之净拣,勿令有

杂质,然后用酒拌蒸,待上有薄白霜重出,用布拭上,然后焙干,别

捣如粉用。

3、炒制牛蒡子:取净牛蒡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外面

呈微黄色并略有香气,取出,放凉。

牛蒡子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牛蒡子辛散苦泄,寒能清热,

故有疏散风热,宣肺利咽之效,牛蒡子用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常

牛蒡子清热解利消肿

牛蒡子清热解利消肿

牛蒡子清热解利消肿

牛蒡子,又称牛头菜籽,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的植物种子。它具有清热解毒、解湿利水、消肿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与热病有

关的症状。本文将深入探讨牛蒡子的功效、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牛蒡子的功效

牛蒡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它含有丰富的挥发油、

蓖麻酸、维生素C以及多种矿物质等活性物质,可以抑制病毒和病菌

的生长,消除体内的热毒,提高免疫力。此外,牛蒡子还具有利尿消

肿的作用,可有效缓解水肿和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二、使用方法

1. 牛蒡子煎汤:取适量牛蒡子,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

火煮沸,再改小火煎煮20分钟,然后滗去渣滓,将汤液饮用。每日可

饮用2-3次,每次100-200毫升。

2. 牛蒡子冲剂:取适量牛蒡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3-5克,加入

150毫升沸水中冲泡,盖上盖子浸泡15分钟后饮用。每日可饮用2-3次。

3. 牛蒡子外用:将适量牛蒡子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1-2次。这种方法可用于消肿、湿疹或蚊虫叮咬等局部肿痛的情况。

三、注意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以及体质虚弱者慎用牛蒡子,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 对于过敏体质者,初次使用牛蒡子时应小心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3. 使用牛蒡子时应根据个体体质和病情确定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超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4. 正确保存牛蒡子,应置于干燥、阴凉处,避免受潮发霉。

总结:

牛蒡子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解湿利水、消肿等功效,在日常保健和疾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然而,使用牛蒡子时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因为不当使用而引发不良反应。希望本文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让您更好地了解牛蒡子的清热解利消肿功效。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牛蒡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是牛蒡植物的果实,也叫牛蒡子实。牛蒡子在中药学上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的功效与作用广泛,有助于健康和预防疾病。本文将详细介绍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其食用方法。

一、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1.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口腔溃疡、皮肤炎症、感冒发热等症状。

2. 利尿退肿:牛蒡子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少水肿和浮肿。

3. 健胃消食:牛蒡子富含纤维素,可以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胃肠问题。

4. 补肾壮阳:据传统中医理论,牛蒡子有助于补肾壮阳,对于肾虚引起的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

5. 抗炎止痛:牛蒡子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痛等炎症性疾病。

6. 提高免疫力:牛蒡子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C,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7. 改善肌肤:牛蒡子中的维生素A和E,有助于改善皮肤的

弹性和亮度,对于治疗痤疮、疤痕、皱纹等有一定效果。

8. 调节血糖:牛蒡子内含有一种叫做“嫩牛蒡素”的成分,据研究发现,它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二、牛蒡子的食用方法:

1. 煲汤:将牛蒡子加入煲汤中,与其他食材一起煮熟,可以增加汤的营养价值。牛蒡子的味道略苦,可以平衡其他食材的味道,使汤更加美味。

2. 炒菜:将牛蒡子切片后,可以与蔬菜一起炒制。牛蒡子的纤维素含量高,可以增加菜肴的口感和纤维素的摄入量,并使菜肴更加有嚼劲。

牛蒡子的使用 功效及使用禁忌

牛蒡子的使用 功效及使用禁忌

牛蒡子为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主产于东北、浙江等地。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归于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通便的功效。

疏散风热:

牛蒡子辛散苦泄,能够清热,升散之中还有清降之性,可以疏散风热,并且能够宣肺祛痰,清利咽喉,因此常可用来治疗风热感冒而见有咽喉红肿疼痛或者咳嗽痰多等症状;亦可用来缓解温病初起时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透疹止痒:

牛蒡子清泄透散,能够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麻疹透发,可以用来治疗麻疹不透或者透而复隐等症状。此外,牛蒡子还能散风止痒,常可配伍荆芥、蝉蜕、苍术等一起用来治疗风湿引起的疮疥、皮肤瘙痒等症。

利咽解毒:

牛蒡子性寒,于能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故而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痈肿疮毒以及咽喉肿痛、痄腮、喉痹等热毒病症。

通便滑肠:

牛蒡子其性苦寒,有通便滑肠的作用,可以用于改善便秘症状;由于其还解毒消疮的功效,特别适合于火毒内结,痈肿疮毒,并兼有便秘的人群使用。

牛蒡子的食用禁忌:

牛蒡子性寒而滑利,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初饮者部分会出现腹泻现象,所以本身脾胃虚腹泻的患者应该谨慎食用。牛蒡有辅助降三高作用,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的功效,请间歇饮用。牛蒡子它属于涩液很多的蔬菜之一,如果有过敏性皮性肤炎或者湿疹的朋友,应该禁忌食用牛蒡子。孕妇和婴儿为特殊人群,建议不饮用。女性月经期间不要饮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是指牛蒡果实内的种子,是一种中医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牛蒡子的药理作用

1. 抗菌作用:研究发现,牛蒡子提取物对多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 抗炎作用:实验证明,牛蒡子提取物能抑制小鼠的急性炎症反应,并能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

3. 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牛蒡子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损伤。

4. 降脂作用:动物实验证明,牛蒡子提取物能够降低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

5. 降糖作用:研究发现,牛蒡子中的多糖成分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6. 利尿作用:牛蒡子中的一些生物碱成分具有利尿作用,能够促进尿液排出,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二、牛蒡子的药用价值与功效

1.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热毒病症,如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痈肿疮疡等。

2. 利尿通淋:牛蒡子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有助于治疗水肿、淋巴结核、膀胱炎等与排尿功能有关的疾病。

3. 降血脂:牛蒡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脂

水平,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 降血糖:牛蒡子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5. 抑制肿瘤生长:一些研究表明,牛蒡子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中可能与其含有的多糖成分及抗氧化物质有关。

中药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是什么?

1.《别录》:明目补中,除风伤。

2.《药性论》:除诸风,去丹毒,主明目,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3.《食疗本草》:明耳目,利腰膝,通利小便。

4.《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痿。

5.《珍珠囊》:润肺散气,主风毒肿,利咽膈。

6.李东垣: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

7.《纲目》:消斑疹毒。

8.《本草经疏》:恶实,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

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风之所伤,卫气必壅,壅则发热,辛凉解散则表气和,风无所留矣。藏器主风毒肿诸痿;元素主润肺、散结气、利咽膈、去皮肤风、通十二经络者,悉此

意耳。故用以治瘾疹、痘疮,尤获奇验。

9.《药品化义》: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

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瘰疬,颈项痰核,血热痘,时行疹子,皮肤

瘾疹,凡肺经郁火,肺经风热,悉宜用此。

10.《本草求真》:牛蒡子,今人止言解毒,凡遇疮疡痈肿、痘疹等症,无不用此投治,然犹未绎其义。凡人毒气之结,多缘外感风寒,营气不从,逆于肉里,故生痈毒。牛

蒡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热,是以感受风邪热毒而见面目浮肿,咳嗽痰壅,咽间肿痛,疮疡斑疹,及一切臭毒、痧闭、痘疮紫黑、便闭等症,无不借此表解里清。但

性冷滑利,多服则中气有损,且更令表益虚矣。至于脾虚泄泻为尤忌焉。

11.《本草正义》:牛蒡之用,能疏散风热,起发痘疹,而善通大便,苟非热盛,或

脾气不坚实者,投之辄有泄泻,则辛泄苦降,下行之力为多。洁古作温,景岳又谓其降中

牛蒡子和牛蒡根功效一样吗 牛蒡子和牛蒡根有什么不同

牛蒡子和牛蒡根功效一样吗 牛蒡子和牛蒡根有什么不同

牛蒡子和牛蒡根功效一样吗牛蒡子和牛蒡根有什么

不同

牛蒡子和牛蒡根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各自的营养价值都比较高,那么牛蒡子和牛蒡根功效一样吗?牛蒡子和牛蒡根有什么不同?

一、牛蒡子和牛蒡根功效一样吗

不一样。

牛蒡子主要是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而牛蒡根则是菊科植物牛蒡的根,两者并不是一个东西,因此作用也不相同,被牛蒡子主要具有疏散风热、解毒利咽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等病症,而牛蒡根具有祛风热、消肿解毒、温中益气、补髓添精的功效,它主要用于治疗体虚瘦弱、四肢乏力、咽喉肿毒,咳嗽等疾病,所以牛蒡子和牛蒡根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二、牛蒡子和牛蒡根有什么不同

来源不同

牛蒡子是牛蒡的果实,而牛蒡根则是牛蒡的根,这两者的的来源是不一样的,很容易区分开来。

形状不同

牛蒡子是牛蒡的果实,一般是粒状的,而牛蒡根一般呈现出的是条状的木质食物,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它们的不同。

三、牛蒡子可以泡水喝吗

可以。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其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胡萝卜素、酵素、牛蒡甙、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物质,营养价值以及食用价值都比较高,是可以用来泡水喝的,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好处,因此牛蒡子是可以泡水喝的。

四、牛蒡子的禁忌是什么

不宜食用过量

牛蒡子是一种寒性的食物,食用过量食用加重人体寒气,从而加重人体的胃肠道负担,导致腹痛、腹泻以及便溏等不适症状的发生,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所以牛蒡子一般是不建议食用过量的。

胃寒者慎食

由于牛蒡子是性寒,而胃寒者本身肠胃功能就比较差,食用过量容易诱发或者加重其病情,所以建议胃寒者要慎食牛蒡子。

牛蒡子《中国药典》

牛蒡子《中国药典》

叶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并含有细小的草酸钙簇晶,偶见小方晶。

【化学成份】果实含牛蒡甙(arctiin),水解生成牛蒡甙元(arctigenin

(glucose)[1]。又含罗汉松脂酚(matairesinol)[1],络石甙元(trachelogenin

倍半木质素(sesquiligenan)AL-D及 AL-F[1]。种子含牛蒡甙[3],牛蒡酚(

A、B[4]、C、D、E[5]、F、H[6]。又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成分有:花生酸(arachic

硬脂酸(stera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

【药理作用】

1.对肾病变的作用:取5周龄的Wistar系雄性大鼠腹腔注射l0mg/kg的氨基核苷

每10天次,连续6

但经口服给药则显未效果。

2.抗菌作用:牛蒡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星形奴兴氏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3.

甙元有抗癌活性。

【鉴别】理化鉴别(1)取脱脂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温浸1h

验:①取滤液2ml,加入1%

液2ml,加入等体积的3%碳酸钠水溶液,于水浴上煮沸3-5min

则溶液呈红色。(检查木脂素类)(2)取本品粗粉5g,加稀盐酸水溶液(pH1.0-2.0)

浸泡过夜,滤过。取滤液3份各2ml,置3

剂、硅钨酸试剂各1滴,则分别产生白色、棕红色及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3

本品粉末少量,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绿色荧光。

【炮制】

1.净制:拣去杂质,筛去泥屑。

2.

放凉。

3.酒制:《雷公炮炙论》:凡使恶实,采之净拣,勿令有杂质,然后用酒拌蒸,待上有薄白霜重出,用布拭上,然后焙干,别捣如粉用。

牛蒡子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中药材名,为牛蒡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中药上用于清热解毒、利尿去湿、消肿止痛等功效。属凉性食物,口感苦涩。牛蒡子可能是很多人不熟悉的一种中药材,但它却有许多独特的功效与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供大家参考。

一、牛蒡子的营养价值

牛蒡子主要含有挥发油、蛋白质、粗纤维、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挥发油是牛蒡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二、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解毒:牛蒡子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发热、口

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牛蒡子中的挥发油具有很强的抗菌功效,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感冒、咽炎等疾病。

2.利尿去湿:牛蒡子具有利尿去湿的作用,可以促进肾脏功能

的正常运作,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有效改善水肿、泻水、淋浊尿等问题。

3.消肿止痛:牛蒡子有较强的消肿止痛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疼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感,对风湿性关节炎、扭伤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降血糖:牛蒡子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促进血糖的降解和利用,对糖尿病等相关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促进胃肠蠕动:牛蒡子中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

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有助于消化道的正常运转。

6.美容养颜:牛蒡子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帮助皮肤保持健康,促进新陈代谢,防止皮肤老化和色斑的产生。多食用牛蒡子可以有效改善皮肤暗沉、痘痘等问题。

7.抗氧化:牛蒡子中的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

牛蒡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牛蒡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牛蒡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1. 牛蒡子概述

牛蒡子,又称牛头刺、刺牛青,是牛蒡科牛蒡属植物的种子。它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牛蒡子呈椭圆形,表面黑褐色,具有一定的刺状突起,外观颇具特色。

2. 牛蒡子的药理作用

牛蒡子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包括挥发油、香豆素、氨基酸等,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牛蒡子中的挥发油和香豆素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利尿作用:牛蒡子可以促进尿液排出,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减轻水肿症状。

•抗氧化作用:牛蒡子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降血糖作用:牛蒡子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血糖的升高,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健胃作用:牛蒡子能够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同时还具有抑制消化不良和胃酸过多的作用。

3. 牛蒡子的主治疾病

3.1 改善皮肤问题

•牛蒡子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可以有效治疗皮肤炎症和感染。

•牛蒡子中的丰富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能够滋养皮肤,改善肤色,增强皮肤的弹性。

•牛蒡子还能够清热解毒,对于痤疮、湿疹等皮肤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3.2 缓解消化系统问题

•牛蒡子能够促进胃液分泌,改善胃口不佳、消化不良等症状。

•牛蒡子还具有抑制胃酸过多的作用,对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3 辅助治疗糖尿病

•牛蒡子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牛蒡子还能够改善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减轻症状。

3.4 利尿、消水肿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又称为牛头刺、大果牛头刺,是牛蒡科植物牛蒡的种子。牛蒡子在药用和食疗方面都有一定的功效与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功效与作用。

1.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邪病患者出现的症状,例如口渴、声嘶、牙痛等。

2. 利尿通淋:牛蒡子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对于排尿困难、尿少、尿路感染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消肿止痛:牛蒡子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症状、肿痛等。

4. 清洁养颜:牛蒡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

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洁皮肤,延缓皮肤衰老。

5. 健胃消食:牛蒡子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可以刺激胃液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适用于胃寒胃凉、消化不良等症状。

6. 改善便秘:牛蒡子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请注意,以上所述的功效与作用仅为牛蒡子的常见应用,具体使用时仍需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同时,对于每个人来说,药物或食物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使用。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热病、痈肿、疮毒等症状的治疗。牛蒡子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可以抗菌消炎,有助于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生长。

•利水消肿:牛蒡子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用于水肿、尿路感染等症状的治疗。牛蒡子中的蒡苷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减轻体内的水肿症状。

•改善消化:牛蒡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消化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有助于改善便秘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增强免疫力:牛蒡子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调节血糖:牛蒡子中的蒡苷和牛蒡子皂苷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以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

用量

根据个体差异和具体病情,使用牛蒡子的用量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建议遵循以下用量:

•鲜品用量:每天鲜品用量不超过30克;

•干品用量:每天干品用量不超过10克;

•茶剂用量:每天茶剂用量不超过10克;

使用牛蒡子时,可以将其煮水饮用,或者研磨成粉末后加入食物中,也可以制作成茶剂饮用。但应注意,牛蒡子具有一定的药性,使用时应遵医嘱,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高血压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牛蒡子; -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症状、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 牛蒡子不宜与化学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总之,牛蒡子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可用于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改善消化、增强免疫力和调节血糖等方面。使用时应注意用量与注意事项,并遵医嘱使用,以便发挥其最佳疗效。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Niú Bànɡ Zǐ

【别名】恶实(《别录》),鼠粘子(《本草图经》),黍粘子(《珍珠囊》),大力子(《卫生易简方》),蝙蝠刺(《纲目》),毛然然子、黑风子(《青海药材》),毛锥子(《贵州民间方药集》),粘苍子(《辽宁主要药材》),鼠尖子、弯巴钩子、万把钩(《江苏植药志》),大牛子(《山西中药志》),牛子(《陕西中药志》)。

【来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实。8~9月果实成熟时,分批采集。晒干,打出果实,除去杂质,再晒至全干。生用或炒黄用。

【原形态】

牛蒡,又名:鼠粘草(《别录》),夜叉头(《救荒本草》),蒡翁菜、便牵牛(《纲目》),饿死囊中草(《医林纂要》),象耳朵、老母猪耳朵、疙瘩菜,老鼠愁、鼠见愁。

二年生草本,高1~1.5米,上部多分枝。根生叶丛生,茎生叶互生;叶大,有长叶柄,表面有纵沟;叶片广卵形或心脏形,下部的叶长40~50厘米,宽30~40厘米,在茎上部的叶逐渐变小,先端钝圆而具一小尖头,基部心脏形,边缘稍带波状或呈齿牙状,上面深绿色,

光滑,下面密生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丛生,着生于枝端,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厘米;花梗长3~7厘米,表面有浅沟,密生细柔毛;总苞球形,由多数覆瓦状排列之苞片组成,苞片披钊彬或线形,基部密接,先端延长而成针状,末端钩曲,着生多数简状两性花;花冠先端5浅裂,裂片呈狭长三角形,下部连合成筒状;雄蕊5,生在花冠筒内上部,与裂片互生,花丝分离,花药连合成筒,围绕在花柱四周;子房椭圆形,下位,1室,顶端圆盘状,盘上着生分离的白色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分叉。瘦果略呈弯曲之长倒卵形,灰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中药牛蒡子主要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

中药牛蒡子主要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

中药牛蒡子主要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

牛蒡子,中药名。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果皮较硬,子叶2,淡黄白色,富油性。

无臭,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老中医廖佐芹教授说,本品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属于解表药中发散风热药。现代研究,牛蒡子还可用于防治糖尿病肾病,牛蒡果实含牛蒡甙经水解生成的牛蒡甙元具有抗癌活性。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功效: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主治病症

1、梳风散热

牛蒡子主治便是疏散风热。牛蒡子性凉味辛而散苦。且同时可以清热解毒,宣肺祛痰。可用于风热感冒。在感染风寒后,咽炎上火。喉咙化脓咳痰可血。皆可以用牛蒡子治疗

2、止痒发疹

牛蒡子有疏散风热之功效。从而能透泻解毒促使麻疹透发。且牛蒡子如果配合苍术等药材,还可以止痒,主要用于止风湿瘙痒与疥疮

3、润肠通便

牛蒡子性苦而寒,可以通便滑肠。含有可以促进肠蠕动的粗纤维,还含有益生菌生长酵素。且牛蒡子散火、解毒消疮,更是对治疗便秘效果更上一层楼

4、抗菌消炎

牛蒡子煎水后外敷,洗漱,对于多种附在皮肤上的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专门针对肺炎双球菌。对肺炎双球菌有着显著的抗菌作用。

5、减脂降压

牛蒡子含有水溶性膳食纤维和菊糖,能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减少脂肪的吸收,还能预防胆结石。同时膳食纤维吸附了钠,后随尿液粪便排出。起到了降压的作用

中药牛蒡子的功能主治

中药牛蒡子的功能主治

中药牛蒡子的功能主治

1. 牛蒡子的概述

牛蒡子,又称牛脾子、牛齿尖,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属于菊科蒿属。它的

主要产地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其中以中国的山西、黑龙江等地盛产牛蒡子。牛蒡子是牛蒡的果实,一般在秋季成熟后采摘,并经过晒干或烘干加工而成。

2. 牛蒡子的化学成分

牛蒡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 - 橙皮苷类: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 甾醇类: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 氨基酸类:对调节人体新陈代

谢和维持机体内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 香豆素类: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 - 茶鞭素类: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

3.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

牛蒡子作为中药,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和主治作用:

3.1 清热解毒

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疮疡肿毒等疾病。牛蒡子中的

甾醇类和香豆素类成分能够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对于感染引起的发热、炎症等病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3.2 利尿通淋

牛蒡子有利尿通淋的作用,能够促进体内的尿液排出,从而达到排毒的作用。

牛蒡子中的茶鞭素类物质对于泌尿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适用于肾炎、尿路感染等疾病。

3.3 消肿散结

牛蒡子对于消肿散结也有一定的功效。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

循环,促进瘀血的消散,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牛蒡子还能够改善淋巴循环,加快身体废物的排出,对于淋巴结肿大、淋巴管阻塞等问题也有一定疗效。

3.4 改善酒精中毒

牛蒡子中的茶鞭素类物质具有抗酒精中毒的作用。它能够加快酒精的代谢和排出,从而减轻酒精对身体的伤害。此外,牛蒡子中的橙皮苷类成分还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可以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蒡子水麻

牛蒡子(niu bang zi)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东北及浙江省。此外~四川、湖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亦产。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植物形态】

牛蒡二年生草本,高1-2m。根粗壮,肉质,圆锥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基生叶大形,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长20-50cm,宽15-40cm。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微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或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cm,花序梗长3-7cm,表面有浅沟,密被细毛;总苞球形,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钩曲;花小,红紫色,均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先端5浅裂,聚药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黄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圆盘状,着生短刚毛关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灰褐色,具纵棱,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药性】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主治】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功能疏散风热,发散之力虽不及薄荷等药,但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故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十分常用。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

起,发热,咽喉肿痛等症,常配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与桑叶、桔梗、前胡等药配伍。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薄荷、柽柳、竹叶等同用,如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若风湿浸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瘙痒,本品能散风止痒,常配伍荆芥、蝉蜕、苍术等药,如消风散(《外科正宗》)。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本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故可用治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等热毒病证。因其性偏滑利,兼滑肠通便,故上述病证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尤为适宜。用治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痈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常与大黄、芒硝、栀子、边翘、薄荷等同用。治疗乳痈肿痛,尚未成脓者,可与金银花、连翘、栀子、瓜蒌等药同用,如牛蒡子汤(《外科正宗》)。本品配伍玄参、黄芩、黄连、板蓝根等清热泻火解毒药,还可用治瘟毒发颐、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古籍摘要】

1(《药性论》:“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2(《药品化义》:“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瘰疬,颈项痰核,血热痘,时行疹子,皮肤瘾疹。凡肺经风热,悉宜用此。

3(《本草正义》:“牛蒡之用,能疏散风热,起发痘疹,而善通大便,苟非热盛,或脾气不坚实者,投之辄有泄泻,则辛泄苦降,下行之力为多。”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牛蒡子苷、脂肪油酚、维生素A、维生素B1及生物碱等。

2(药理作用:牛蒡子煎剂对肺炎双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水浸剂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牛蒡子有解热、利尿、降低血糖、抗肿瘤作用。牛蒡子苷有抗肾病变作用,对实验性肾病大鼠可抑制尿蛋白排泄增加,并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

3(临床研究:?治疗习惯性便秘,治疗组以生牛蒡子(捣

碎)15g,开水500ml,冲泡20min后代茶服饮,1日3次,对照组以上法冲泡便自通1袋,1日3次,10天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大便由治疗前平均4.6天下降为1.9天。对照组总有效率87.5%,大便由治疗前平均4.5天下降为1.92天,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复发为11.1%,而对照组复发为22.9%,有显著性差异(中医杂志,1997,38(12):709)。?炒牛蒡子200g,研末去皮,每日3次,内服,每次3,5g,治疗扁平疣14例均获痊愈(四川中医,1999,17(9):32)。?采用脑脂平口服液(大黄6g,水蛭6g,牛蒡子10g),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治疗高脂血症,有效(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6(4):296)。此外,牛蒡子还可用治肾性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淋菌性尿道炎、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百日咳、三叉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银屑病等病。

水麻(shui ma)

水麻别名: 柳莓,比满(苗族名),沟边木、假密蒙、折骨藤、水细麻、水玄麻。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大叶苎麻的全草,主以茎皮、叶入药。

【植物形态】

灌木,高达1-4米,小枝纤细,暗红色,常被贴生的白色短柔毛,以后渐变无毛。叶纸质或薄纸质,干时硬膜质,长圆状狭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长5-18 (-25)厘米,宽1-2.5(-3.5)厘米,边缘有不等的细锯齿或细牙齿,上面暗绿色,常有泡状隆起,疏生短糙毛,钟乳体点状,背面被白色或灰绿色毡毛,在脉上疏生短柔毛,基出脉3条,其侧出2条达中部边

缘,近直伸,二级脉3-5对;细脉结成细网,各级脉在背面突起;叶柄短,长3-10毫米,稀更长,毛被同幼枝;托叶披针形,长6-8毫米,顶端浅2裂,背面纵肋上疏生短柔毛。

花序雌雄异株,稀同株,生上年生枝和老枝的叶腋,2回二歧分枝或二叉分枝,具短梗或无梗,长1-1.5 厘米,每分枝的顶端各生一球状团伞花簇,雄的团伞花簇直径4-6毫米,雌的直径3- 5毫米;苞片宽倒卵形.长约2毫米。雄花在芽时扁球形,径1.5-2毫米;花被片4,(混生于雌花序上的雄花花被片3-4枚),在下部合生,裂片三角状卵形,背面疏生微柔毛;雄蕊4;退化雌蕊倒卵形,长约0.5毫米,在基部密生雪白色绵毛。雌花几无梗,倒卵形,长约0.7毫米;花被薄膜质紧贴于子房,倒卵形,顶端有4齿,外面近无毛;柱头画笔头状,从一小圆锥体上生出一束柱头毛。

瘦果小浆果状,倒卵形,长约1毫米,鲜时橙黄色,宿存花被肉质紧贴生于果实。花期3-4月,果期5-7月。

生于海拔700-1600m的山坡溪边。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性味辛,微苦,平

【功效】清热利湿,止血解毒

【主治】小儿疳积、头疮、中耳炎、小儿急惊风,风湿关节痛,咳血,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