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水麻

合集下载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牛蒡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是牛蒡植物的果实,也叫牛蒡子实。

牛蒡子在中药学上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它的功效与作用广泛,有助于健康和预防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其食用方法。

一、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口腔溃疡、皮肤炎症、感冒发热等症状。

2. 利尿退肿:牛蒡子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少水肿和浮肿。

3. 健胃消食:牛蒡子富含纤维素,可以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胃肠问题。

4. 补肾壮阳:据传统中医理论,牛蒡子有助于补肾壮阳,对于肾虚引起的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

5. 抗炎止痛:牛蒡子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痛等炎症性疾病。

6. 提高免疫力:牛蒡子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C,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7. 改善肌肤:牛蒡子中的维生素A和E,有助于改善皮肤的弹性和亮度,对于治疗痤疮、疤痕、皱纹等有一定效果。

8. 调节血糖:牛蒡子内含有一种叫做“嫩牛蒡素”的成分,据研究发现,它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二、牛蒡子的食用方法:1. 煲汤:将牛蒡子加入煲汤中,与其他食材一起煮熟,可以增加汤的营养价值。

牛蒡子的味道略苦,可以平衡其他食材的味道,使汤更加美味。

2. 炒菜:将牛蒡子切片后,可以与蔬菜一起炒制。

牛蒡子的纤维素含量高,可以增加菜肴的口感和纤维素的摄入量,并使菜肴更加有嚼劲。

3. 煮粥:将牛蒡子加入粥中煮熟,可以增加粥的香味和口感,同时增加粥的营养价值。

4. 泡茶:将牛蒡子干燥后,可以用来泡茶。

牛蒡子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退肿的作用,对于口腔溃疡、感冒发热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 烘烤:将牛蒡子切片后,可以放在烤箱中烘烤,制作成牛蒡子干。

牛蒡子干有助于保存和携带,方便随时食用。

牛蒡子清热解利消肿

牛蒡子清热解利消肿

牛蒡子清热解利消肿牛蒡子,又称牛头菜籽,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的植物种子。

它具有清热解毒、解湿利水、消肿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与热病有关的症状。

本文将深入探讨牛蒡子的功效、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牛蒡子的功效牛蒡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挥发油、蓖麻酸、维生素C以及多种矿物质等活性物质,可以抑制病毒和病菌的生长,消除体内的热毒,提高免疫力。

此外,牛蒡子还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有效缓解水肿和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二、使用方法1. 牛蒡子煎汤:取适量牛蒡子,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再改小火煎煮20分钟,然后滗去渣滓,将汤液饮用。

每日可饮用2-3次,每次100-200毫升。

2. 牛蒡子冲剂:取适量牛蒡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3-5克,加入150毫升沸水中冲泡,盖上盖子浸泡15分钟后饮用。

每日可饮用2-3次。

3. 牛蒡子外用:将适量牛蒡子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1-2次。

这种方法可用于消肿、湿疹或蚊虫叮咬等局部肿痛的情况。

三、注意事项1. 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以及体质虚弱者慎用牛蒡子,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 对于过敏体质者,初次使用牛蒡子时应小心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3. 使用牛蒡子时应根据个体体质和病情确定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超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4. 正确保存牛蒡子,应置于干燥、阴凉处,避免受潮发霉。

总结:牛蒡子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解湿利水、消肿等功效,在日常保健和疾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然而,使用牛蒡子时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因为不当使用而引发不良反应。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让您更好地了解牛蒡子的清热解利消肿功效。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和用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症状,如口疮、咽痛、皮肤疮疖等。

牛蒡子能够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并且对于疮疖有很好的疗效。

•利尿通淋:牛蒡子还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对于水肿、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此外,牛蒡子还可以治疗尿路感染、尿频、尿急等症状。

•解热镇痛:牛蒡子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对于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牛蒡子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不同程度的疼痛。

•支气管祛痰:牛蒡子还可以用于治疗支气管疾病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牛蒡子中的成分能够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痰液的排出,减轻咳嗽、痰多等症状。

用量•成人用量:一次服用5-10克,一日3次。

牛蒡子可以煎服或研磨成粉末后冲服,也可以用来制剂。

•儿童用量:根据年龄和体重适量调整。

一般建议服用量为成人的一半。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孕妇应禁止使用牛蒡子,因为其具有活血性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用时不宜过长:牛蒡子属于药食同源的植物,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体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不宜长期使用。

–儿童慎用:儿童在使用牛蒡子时应根据年龄和体重适量调整用量,避免过量食用。

–过敏体质慎用:对于牛蒡子过敏的人群,应避免使用,避免引发过敏症状,如皮疹、荨麻疹等。

–注意贮存:牛蒡子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并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药效。

以上是关于牛蒡子的功能主治和用量的介绍。

在使用牛蒡子时,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用量和注意事项的遵守,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如有需要,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牛蒡子。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牛蒡子,是指牛蒡果实内的种子,是一种中医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牛蒡子的药理作用1. 抗菌作用:研究发现,牛蒡子提取物对多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 抗炎作用:实验证明,牛蒡子提取物能抑制小鼠的急性炎症反应,并能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

3. 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牛蒡子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损伤。

4. 降脂作用:动物实验证明,牛蒡子提取物能够降低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

5. 降糖作用:研究发现,牛蒡子中的多糖成分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6. 利尿作用:牛蒡子中的一些生物碱成分具有利尿作用,能够促进尿液排出,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二、牛蒡子的药用价值与功效1.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热毒病症,如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痈肿疮疡等。

2. 利尿通淋:牛蒡子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有助于治疗水肿、淋巴结核、膀胱炎等与排尿功能有关的疾病。

3. 降血脂:牛蒡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脂水平,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 降血糖:牛蒡子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5. 抑制肿瘤生长:一些研究表明,牛蒡子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中可能与其含有的多糖成分及抗氧化物质有关。

6. 提高免疫力:牛蒡子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提供抗病能力。

三、牛蒡子的食疗作用除了药用价值,牛蒡子在食疗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牛蒡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具有养肝明目、滋阴润燥、健脾和胃等功效。

在传统中医饮食中,有很多与牛蒡子相关的食疗方法,比如牛蒡子炖猪蹄、牛蒡子炖排骨等。

牛蒡子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功效与作用牛蒡子,中药材名,为牛蒡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中药上用于清热解毒、利尿去湿、消肿止痛等功效。

属凉性食物,口感苦涩。

牛蒡子可能是很多人不熟悉的一种中药材,但它却有许多独特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供大家参考。

一、牛蒡子的营养价值牛蒡子主要含有挥发油、蛋白质、粗纤维、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其中,挥发油是牛蒡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二、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1.清热解毒:牛蒡子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发热、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

牛蒡子中的挥发油具有很强的抗菌功效,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感冒、咽炎等疾病。

2.利尿去湿:牛蒡子具有利尿去湿的作用,可以促进肾脏功能的正常运作,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有效改善水肿、泻水、淋浊尿等问题。

3.消肿止痛:牛蒡子有较强的消肿止痛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疼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感,对风湿性关节炎、扭伤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降血糖:牛蒡子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降解和利用,对糖尿病等相关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促进胃肠蠕动:牛蒡子中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有助于消化道的正常运转。

6.美容养颜:牛蒡子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帮助皮肤保持健康,促进新陈代谢,防止皮肤老化和色斑的产生。

多食用牛蒡子可以有效改善皮肤暗沉、痘痘等问题。

7.抗氧化:牛蒡子中的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延缓细胞的衰老和病变,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8.护肝明目:牛蒡子还有一定的护肝明目作用,可以清除体内毒素,保护肝脏健康。

同时,牛蒡子中的维生素可以改善眼睛疲劳、视力模糊等问题。

三、牛蒡子的食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牛蒡子煮水喝:将适量的牛蒡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盖上锅盖,焖煮10-15分钟,即可饮用。

牛蒡子清热解利去湿

牛蒡子清热解利去湿

牛蒡子清热解利去湿牛蒡子,又称牛蒡子实,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祛湿化痰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牛蒡子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帮助人们减轻湿热引起的不适,有助于改善身体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蒡子的清热解利去湿功效及其使用方法。

一、牛蒡子的特点牛蒡子是一种植物果实,呈长圆形,外表黑褐色,质地坚硬。

其味道苦而微甘,性寒。

富含挥发油、豆甾醇、牛蒡酮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二、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舒缓热毒引起的症状,如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

2. 利尿消肿:牛蒡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尿液排出,有利尿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水肿、尿路感染等症状。

3. 祛湿化痰:牛蒡子对湿热痰滞有一定的祛除作用,可以缓解湿热引起的咳嗽、胸闷等症状。

三、牛蒡子的使用方法1. 冲剂:将适量牛蒡子捣碎,加入开水冲泡,盖上盖子焖煮片刻,待药物充分浸泡后饮用。

2. 煎剂:取适量牛蒡子,加入开水中煎煮,待水温适宜后饮用,可根据个人需求添加适量的蜂蜜或其他调味品。

四、注意事项1. 用量:牛蒡子的用量应根据个人情况来定,可以咨询中医师或药师的建议。

2. 适用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牛蒡子,但孕妇、儿童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3. 贮存:牛蒡子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暴晒。

如有异味、虫蛀等情况出现,请立即停止使用。

总结:牛蒡子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祛湿化痰等功效,适用于湿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在使用牛蒡子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确定用量,并注意保存和存放。

同时,在使用中出现不适或过敏症状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牛蒡子的清热解利去湿功效对改善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帮助,但仍需科学合理使用。

牛蒡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牛蒡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牛蒡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牛蒡子概述牛蒡子,又称牛头刺、刺牛青,是牛蒡科牛蒡属植物的种子。

它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牛蒡子呈椭圆形,表面黑褐色,具有一定的刺状突起,外观颇具特色。

2. 牛蒡子的药理作用牛蒡子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包括挥发油、香豆素、氨基酸等,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牛蒡子中的挥发油和香豆素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利尿作用:牛蒡子可以促进尿液排出,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减轻水肿症状。

•抗氧化作用:牛蒡子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降血糖作用:牛蒡子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血糖的升高,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健胃作用:牛蒡子能够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帮助消化。

同时还具有抑制消化不良和胃酸过多的作用。

3. 牛蒡子的主治疾病3.1 改善皮肤问题•牛蒡子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可以有效治疗皮肤炎症和感染。

•牛蒡子中的丰富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能够滋养皮肤,改善肤色,增强皮肤的弹性。

•牛蒡子还能够清热解毒,对于痤疮、湿疹等皮肤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3.2 缓解消化系统问题•牛蒡子能够促进胃液分泌,改善胃口不佳、消化不良等症状。

•牛蒡子还具有抑制胃酸过多的作用,对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3 辅助治疗糖尿病•牛蒡子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牛蒡子还能够改善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减轻症状。

3.4 利尿、消水肿•牛蒡子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牛蒡子还具有抗炎作用,能够缓解水肿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4.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牛蒡子可以煎煮后饮用,也可以研磨成粉末后加入食物中,每日适量食用。

•使用牛蒡子时应注意不要过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长期使用牛蒡子时,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调整用量或停药。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热病、痈肿、疮毒等症状的治疗。

牛蒡子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可以抗菌消炎,有助于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生长。

•利水消肿:牛蒡子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用于水肿、尿路感染等症状的治疗。

牛蒡子中的蒡苷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减轻体内的水肿症状。

•改善消化:牛蒡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消化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有助于改善便秘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增强免疫力:牛蒡子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调节血糖:牛蒡子中的蒡苷和牛蒡子皂苷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以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

用量根据个体差异和具体病情,使用牛蒡子的用量会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建议遵循以下用量:•鲜品用量:每天鲜品用量不超过30克;•干品用量:每天干品用量不超过10克;•茶剂用量:每天茶剂用量不超过10克;使用牛蒡子时,可以将其煮水饮用,或者研磨成粉末后加入食物中,也可以制作成茶剂饮用。

但应注意,牛蒡子具有一定的药性,使用时应遵医嘱,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高血压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牛蒡子; -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症状、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 牛蒡子不宜与化学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总之,牛蒡子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可用于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改善消化、增强免疫力和调节血糖等方面。

使用时应注意用量与注意事项,并遵医嘱使用,以便发挥其最佳疗效。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又称为牛头刺、大果牛头刺,是牛蒡科植物牛蒡的种子。

牛蒡子在药用和食疗方面都有一定的功效与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功效与作用。

1.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邪病患者出现的症状,例如口渴、声嘶、牙痛等。

2. 利尿通淋:牛蒡子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对于排尿困难、尿少、尿路感染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消肿止痛:牛蒡子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症状、肿痛等。

4. 清洁养颜:牛蒡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
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洁皮肤,延缓皮肤衰老。

5. 健胃消食:牛蒡子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可以刺激胃液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适用于胃寒胃凉、消化不良等症状。

6. 改善便秘:牛蒡子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请注意,以上所述的功效与作用仅为牛蒡子的常见应用,具体使用时仍需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同时,对于每个人来说,药物或食物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使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牛蒡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多种多样,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

然而,由于牛蒡子的某些特殊成分,使用时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一、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1. 消炎抗菌:牛蒡子具有很好的消炎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

牛蒡子所含的一种有效成分——蒡苷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牛蒡子中的一些挥发油对炎症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以减轻疼痛和消炎。

2.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热病。

牛蒡子中的挥发油和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很好的退热和解毒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降低体温,缓解热病的症状。

3. 利尿通淋:牛蒡子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帮助清除体内废物和毒素,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

牛蒡子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可以增加尿液的排泄量,减轻体内的水肿和淋巴滞留。

4. 改善肠胃功能:牛蒡子富含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的排出,从而改善便秘问题。

同时,牛蒡子还含有一些具有抗酸和抗溃疡作用的成分,可以减轻胃酸过多引起的不适。

5. 维护肝脏健康:牛蒡子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可以增强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肝脏受到的损伤。

此外,牛蒡子还可以促进肝脏的解毒功能,帮助清除体内有害物质,维护肝脏健康。

6. 护肤美容:牛蒡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成分,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延缓皮肤衰老的过程。

此外,牛蒡子还有柔软皮肤,减少皮肤炎症和痘痘的作用,可以改善皮肤质量,保持肌肤的光滑和弹性。

二、牛蒡子的禁忌尽管牛蒡子具有诸多的功效与作用,但是由于其性质和某些特殊成分的存在,也有一些使用上的禁忌需要注意。

1. 孕妇禁用:由于牛蒡子具有一定的药效,孕妇对于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孕妇应避免食用牛蒡子。

尤其是孕妇末期,由于牛蒡子具有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容易引发早产,对胎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中药牛蒡子的功能主治

中药牛蒡子的功能主治

中药牛蒡子的功能主治1. 牛蒡子的概述牛蒡子,又称牛脾子、牛齿尖,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属于菊科蒿属。

它的主要产地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其中以中国的山西、黑龙江等地盛产牛蒡子。

牛蒡子是牛蒡的果实,一般在秋季成熟后采摘,并经过晒干或烘干加工而成。

2. 牛蒡子的化学成分牛蒡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 - 橙皮苷类: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 甾醇类: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 氨基酸类: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和维持机体内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 香豆素类: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 - 茶鞭素类: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

3.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牛蒡子作为中药,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和主治作用:3.1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疮疡肿毒等疾病。

牛蒡子中的甾醇类和香豆素类成分能够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对于感染引起的发热、炎症等病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3.2 利尿通淋牛蒡子有利尿通淋的作用,能够促进体内的尿液排出,从而达到排毒的作用。

牛蒡子中的茶鞭素类物质对于泌尿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适用于肾炎、尿路感染等疾病。

3.3 消肿散结牛蒡子对于消肿散结也有一定的功效。

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的消散,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

牛蒡子还能够改善淋巴循环,加快身体废物的排出,对于淋巴结肿大、淋巴管阻塞等问题也有一定疗效。

3.4 改善酒精中毒牛蒡子中的茶鞭素类物质具有抗酒精中毒的作用。

它能够加快酒精的代谢和排出,从而减轻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此外,牛蒡子中的橙皮苷类成分还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可以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伤。

3.5 抗衰老牛蒡子中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从而减缓细胞老化的过程。

牛蒡子中的甾醇类和氨基酸类成分对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延缓衰老。

4.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使用牛蒡子时,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以下方式: - 冲剂:将牛蒡子研磨成粉末,用沸水冲泡服用; - 煎剂:将牛蒡子用水煎煮,取汁饮用; - 直接咀嚼:适量牛蒡子可以直接咀嚼服用。

牛蒡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蒲

牛蒡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蒲

牛蒡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蒲1. 牛蒡子的概述牛蒡子,又称牛蒡子实或牛蒡子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是牛蒡(学名:Arctium lappa L.)的种子,采收后晒干而成。

它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用价值,并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

2. 牛蒡子的药理作用牛蒡子具有以下药理作用:•温中散寒:牛蒡子有温中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寒凉体质或脾胃寒冷引起的消化不良、腹泻等情况。

•利尿通淋:牛蒡子能刺激尿液分泌,促进排尿,并具有解痉作用,适用于水肿、尿路感染等情况。

•涩肠止泻:牛蒡子对肠道有收敛作用,可以治疗腹泻、便溏等症状。

3.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牛蒡子在中医药学中有多种功能主治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脾胃虚寒:牛蒡子可以温中散寒,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尿路感染:牛蒡子可利尿通淋,对于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水肿:牛蒡子能促进尿液排出,对于水肿引起的肿胀、浮肿等症状有效。

•腹泻、便溏:牛蒡子具有涩肠止泻的作用,对于腹泻、便溏、大便稀烂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风湿痛:牛蒡子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适用于风湿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4. 牛蒡子的用法用量根据中医药理论,牛蒡子可以煎汤、炒制或研末入丸等,用于内服或外用。

以下是牛蒡子的一些常用用法用量:•内服:一般使用4.5~9g,可对应于煎汤、煎剂、研末或丸剂等。

•煎汤:将牛蒡子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20~30分钟后即可。

•煎剂:将牛蒡子研末后,用适量清水冲服,一般使用数克至十几克。

•研末:将牛蒡子研磨成粉末状,剂量根据需要决定。

•丸剂:将牛蒡子制成丸剂,剂量根据丸剂规格和需要决定。

5. 注意事项使用牛蒡子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产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牛蒡子。

•对牛蒡子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

•使用牛蒡子时应注意适量,避免过量使用。

•使用过程中如有不适,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意见。

6. 结论牛蒡子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利尿通淋、涩肠止泻等药理作用。

牛蒡子的性味与功能主治

牛蒡子的性味与功能主治

牛蒡子的性味与功能主治一、性味牛蒡子,中草药名,为牛蒡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其性味主要表现为: - 性质:微寒 - 味道:甘、苦二、功能主治牛蒡子在中医药理论中具有多种功能,并可用于不同的疾病的治疗。

以下是牛蒡子的主要功能主治:1.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热毒引起的症状,如咽喉肿痛、痈疮疖肿等有一定的疗效。

2. 利尿通淋牛蒡子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尿道炎等疾病,有助于促进尿液排出,改善尿路症状。

3. 健胃消食牛蒡子可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对消化不良、胃脘胀满等症状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4. 清热凉血牛蒡子含有一定的清热凉血成分,对于热性病症、久病体虚引起的虚热症状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5. 健脾利水牛蒡子可健脾利水,对于脾胃湿热、水湿停聚引起的腹胀、泄泻等症状有辅助治疗作用。

6. 改善皮肤问题牛蒡子对于痤疮、湿疹等皮肤问题有改善作用,其清热解毒的特性有助于减少炎症反应,促进皮肤康复。

7. 养颜美容牛蒡子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具有养颜美容的作用,能够滋润皮肤,延缓衰老。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功能主治只是牛蒡子的部分作用,在使用时需要结合具体疾病情况,采用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三、用法用量牛蒡子常用于中药方剂中,常见的用法用量如下: - 煎服:每次10-20克,煎汤后分2-3次服用。

- 炖煮:可将牛蒡子与其他中药材一同炖煮,根据具体方剂调整使用量。

在使用牛蒡子时,应按照医生或中医药师的建议进行用药,避免超量或不当使用。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牛蒡子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遵医嘱使用。

- 对牛蒡子成分过敏者慎用,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 使用时应注意质量,选择药材时要选择正规药店或药材市场购买。

牛蒡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能主治,能够帮助改善多种疾病症状。

在使用时,需要结合具体症状和用药方法,合理使用,遵医嘱,以确保安全和疗效最大化。

百草知识:牛蒡子

百草知识:牛蒡子

百草知识:牛蒡子
小编推荐一个大家喜欢看的的公众号给您
↓↓↓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东北及浙江。

四川、湖北、河北、河南、陕西等地亦产。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味归经辛、苦,寒。

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寒清散,苦寒清泄,并兼滑利,入肺胃经,能升能降。

外散风热而解表透疹,内解热毒而消肿,上清宣肺气而祛痰止咳,下利二便而导热毒外出。

发汗不如薄荷,长于清解热毒与滑利二便。

主治风热或热毒所致诸疾,兼二便不利者尤宜。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谁之蜜糖?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

麻疹不透,风热疹痒。

热毒疮肿,痄腮。

谁之砒霜
本品能滑肠,故脾虚便溏者忌服。

长相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

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

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

果皮较硬,子叶2,淡黄白色,富油性。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是指牛蒡的果实,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以下是牛蒡子的主要功效与作用介绍。

1.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毒素,并改善湿热引起的一些症状。

例如,牛蒡子可以用来治疗痔疮、湿疮等湿热症状。

2. 利水消肿:牛蒡子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多余水分,减轻浮肿症状。

常用于治疗水肿、尿路感染等疾病。

3. 改善皮肤问题:牛蒡子有助于改善皮肤问题,如痤疮、湿疹、疮疖等。

它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减轻皮肤发炎、红肿等症状,促进皮肤的愈合和修复。

4. 促进消化:牛蒡子对促进消化系统起到良好的作用。

它可以增加胃液的分泌,改善胃肠道功能,有助于消化食物,减少消化不良的发生。

5. 调节血糖:牛蒡子还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

它能够降低血糖水平,稳定血糖,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6. 抗癌作用:研究表明,牛蒡子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它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使肿瘤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抗癌效果。

7. 强身健体:牛蒡子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有助
于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保持身体健康。

除了以上列举的功效与作用,牛蒡子还可以用于缓解发热、发痒、头痛、风湿病等症状,并具有抗菌、抗炎、镇痛等作用。

然而,在使用牛蒡子时,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的不同,遵循适量用药的原则,避免过量使用。

综上所述,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改善皮肤问题、促进消化、调节血糖、抗癌作用和强身健体等多种功效与作用,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牛蒡子清热解缓解湿热的中药圣品

牛蒡子清热解缓解湿热的中药圣品

牛蒡子清热解缓解湿热的中药圣品牛蒡子,又名牛蒡籽或牛葛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散、利水利湿的功效,被誉为中药圣品之一。

牛蒡子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已被广泛研究和验证。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蒡子的性味、功效、用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性味与功效牛蒡子的性味为苦、寒,归肺、胃经。

它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散、利水利湿的功效。

常用于湿热盛、痰湿阻肺、湿热黄疸等病症治疗。

牛蒡子可以清热解毒,可用于治疗热病引起的症状,例如高热、口渴、咽痛等。

同时,它还可以解表发散,有助于治疗表现为寒热交替、感冒症状的病症。

此外,牛蒡子还具有利水利湿的作用,常用于湿热胃痛、尿路感染等病症。

二、用法与剂量牛蒡子可以入药,常用的用法为煎服,也可用于制作中药配方颗粒、丸剂等。

一般来说,剂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根据医师或中药师的建议进行使用。

三、临床应用1.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引起的症状。

例如,对于高热、咽喉肿痛、口渴等症状,可以使用牛蒡子进行治疗。

2. 解表发散:牛蒡子可以解表发散,有助于治疗表现为寒热交替、感冒症状的病症。

例如,对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恶寒等症状,可以使用牛蒡子进行治疗。

3. 利水利湿:牛蒡子可利水利湿,对于湿热胃痛、尿路感染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对于腹痛、消化不良、尿频、尿急等症状,可以使用牛蒡子进行治疗。

四、注意事项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由于牛蒡子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因此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中使用时需要慎重考虑,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 过敏体质患者慎用。

由于个体差异,有些人对牛蒡子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前需要进行过敏测试,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在使用牛蒡子时,需注意是否与其他药物有相互作用,尤其是正在使用其他中药或西药治疗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

结语牛蒡子作为一种温补佳品,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散、利水利湿的功效。

牛蒡子治疗糖尿病、肾性蛋白尿、便秘、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鼻炎、鼻窦炎等取得良好疗效

牛蒡子治疗糖尿病、肾性蛋白尿、便秘、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鼻炎、鼻窦炎等取得良好疗效

牛蒡子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肾性蛋白尿、妇产科急慢性炎症、便秘、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鼻炎、鼻窦炎等取得良好疗效一、牛蒡子概况介绍【来源】出自《名医别录>。

为菊科2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成熟种子。

主产于河北、浙江等地。

秋季采收,晒干,去杂质,生用或炒用,捣碎。

【别名】鼠黏子,大力子,恶实,牛蒡,黍黏子,蝙蝠刺,毛然然子,黑风子,毛锥子,黏苍子,鼠尖子,弯巴钩子,万把钩,大牛子,牛子,鼠黏,鼠黏草子,夜叉头子,蒡翁菜子,便牵牛子,饿死囊中草子,象耳朵子,老母猪耳朵子,疙瘩菜子,老鼠愁子,鼠见愁子,牛菜子,老鼠燃燃子,老母猪豁子,老母猪哼哼。

【处方名】牛子,牛蒡,牛蒡子,大力子,炒牛子,炒牛蒡子。

【商品名】杜大力:产于浙江嘉兴、乌镇等地。

子粒饱满,呈青灰色,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性味与功能】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化学成分】含牛蒡子苷、牛蒡子酚、异牛蒡子酚、脂肪油、蛋白质、挥发油、甾醇、多种维生素。

【药理作用】(1)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2)有利尿作用。

(3)牛蒡苷可引起动物强直性惊厥,对离体蛙心有麻痹作用。

(4)有暂短的降血压作用。

【用法用量】入煎剂,口服6~12g,或入丸散。

二、用牛蒡子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肾性蛋白尿、妇产科急慢性炎症、便秘、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鼻炎、鼻窦炎等取得良好疗效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近代药理研究表明,牛蒡子提取物有显著而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的作用。

崔伯瑛以牛蒡子为主药观察治疗Ⅱ型糖尿病48例,观察结果,此法对改善糖尿病人全身情况及降低和稳定血糖,确有较高疗效。

方药:黄芪、党参、麦门冬、熟地黄、山萸肉、茯苓。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牛蒡子另打粉用上药送服,每次1.5g,每日3次。

少数病人药后出现腹泻,则改用牛蒡子15g加入上药一同煎煮,每日1剂,分3次温服,30日为一疗程。

牛蒡子治疗糖尿病肾病崔伯瑛发现牛蒡子具有降血糖和消除蛋白尿的双重作用,此后应用于糖尿病肾病(DN)。

牛蒡子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牛蒡子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牛蒡子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缓解消化不良•牛蒡子具有促进消化和增加食欲的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帮助消化系统更好地运作,减轻胃部不适和胀气等问题。

•牛蒡子还含有一些对胃酸分泌有调节作用的成分,可以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和消化不良症状。

2. 改善便秘问题•牛蒡子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道的蠕动,促进便便的排出,缓解便秘问题。

同时,牛蒡子还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可以减轻排便时的不适感。

3. 抗氧化作用•牛蒡子富含多种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和多酚类化合物等,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过程,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4. 提高免疫力•牛蒡子中含有一些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的成分,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5. 改善皮肤问题•牛蒡子中含有一些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的成分,可以减少黑色素的积累,淡化色斑和雀斑。

同时,牛蒡子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改善一些皮肤问题,如痤疮和湿疹等。

6. 降血脂•牛蒡子中含有一些能够调节血脂的成分,如亚油酸和槲皮素等,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7. 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牛蒡子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预防癌症的发生。

8. 调节血糖•牛蒡子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降低,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9. 保护肝脏•牛蒡子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肝脏的氧化损伤,保护肝细胞的健康。

10. 舒缓身体疲劳•牛蒡子中含有一些能够增强体力和抗疲劳的成分,可以缓解身体疲劳,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牛蒡子具有缓解消化不良、改善便秘、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改善皮肤问题、降血脂、抗肿瘤、调节血糖、保护肝脏和舒缓身体疲劳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治。

在使用牛蒡子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合理使用,并遵循适量食用的原则。

中药牛蒡子功效与作用

中药牛蒡子功效与作用

中药牛蒡子功效与作用在日常的生活中,牛蒡子本身就是比较常见的,而这种药物具有着很多不同的功效,比如说能够有效的改善肿胀的现象,快速的促进体内水分的排除,另外也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缓解头痛的现象,对于个人的健康而言真的很有帮助。

牛蒡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草药,其实也就是把牛蒡的果实在经过采摘之后朝着所获得的一种中草药,它的整体性质比较温和,能够有效达到解毒的作用,另外内部也还有很多药用的成分对于个人的健康来说也有一定的效果,那么中药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一、消除肿胀油炸牛蒡能减轻水肿,提高人体肝肾功效,防止水分滞留,加速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预防和减轻人体水肿,除此之外,还具有清热解毒、除湿等功效,对人体湿疹、毒疮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二、清热解毒牛蒡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清热解毒,消肿祛皮疹。

正常情况下可防止咽喉肿痛,也可用于治疗人的疮、毒、肿,另外如果当大家在患有了麻疹之后,那么也并不需要过于的担心,可以通过服用牛蒡的方法来有效改善,能够有效的让麻疹快速的消退,更可以缓解因为麻疹所引发的高韧现象,对于个人的健康也没有任何的影响。

三、缓解皮肤风热如果当我们的肌肤受到了风热侵害时,皮肤表面会有很多风疹。

在这种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选择牛蒡子来达到治疗的效果,可以吃适量的牛蒡,制作的方法其实非常的简单,然后将它们捣碎并与薄荷汤混合后服用。

炒牛蒡也可以治疗风胀类毒素,当然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搭配其他的中药一起服用。

四、缓解头痛牛蒡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本身就能有效的达到治疗头痛的一种效果,当人们头痛,视力模糊时,那么就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中草药搭配在一起,再加入了适量的清水之后,熬煮就能够达到更好的一种效果,但是这种方法也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够真正的达到控制病情的一种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蒡子水麻
牛蒡子(niu bang zi)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东北及浙江省。

此外~四川、湖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亦产。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植物形态】
牛蒡二年生草本,高1-2m。

根粗壮,肉质,圆锥形。

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

基生叶大形,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长20-50cm,宽15-40cm。

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微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

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

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或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cm,花序梗长3-7cm,表面有浅沟,密被细毛;总苞球形,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钩曲;花小,红紫色,均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先端5浅裂,聚药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黄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圆盘状,着生短刚毛关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

瘦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灰褐色,具纵棱,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

花期6-8月,果期8-10月。

【药性】辛、苦,寒。

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主治】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功能疏散风热,发散之力虽不及薄荷等药,但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故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十分常用。

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
起,发热,咽喉肿痛等症,常配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与桑叶、桔梗、前胡等药配伍。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本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薄荷、柽柳、竹叶等同用,如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若风湿浸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瘙痒,本品能散风止痒,常配伍荆芥、蝉蜕、苍术等药,如消风散(《外科正宗》)。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

本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故可用治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等热毒病证。

因其性偏滑利,兼滑肠通便,故上述病证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尤为适宜。

用治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痈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常与大黄、芒硝、栀子、边翘、薄荷等同用。

治疗乳痈肿痛,尚未成脓者,可与金银花、连翘、栀子、瓜蒌等药同用,如牛蒡子汤(《外科正宗》)。

本品配伍玄参、黄芩、黄连、板蓝根等清热泻火解毒药,还可用治瘟毒发颐、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用法用量】煎服,6,12g。

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古籍摘要】
1(《药性论》:“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2(《药品化义》:“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

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瘰疬,颈项痰核,血热痘,时行疹子,皮肤瘾疹。

凡肺经风热,悉宜用此。

3(《本草正义》:“牛蒡之用,能疏散风热,起发痘疹,而善通大便,苟非热盛,或脾气不坚实者,投之辄有泄泻,则辛泄苦降,下行之力为多。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牛蒡子苷、脂肪油酚、维生素A、维生素B1及生物碱等。

2(药理作用:牛蒡子煎剂对肺炎双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

水浸剂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牛蒡子有解热、利尿、降低血糖、抗肿瘤作用。

牛蒡子苷有抗肾病变作用,对实验性肾病大鼠可抑制尿蛋白排泄增加,并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

3(临床研究:?治疗习惯性便秘,治疗组以生牛蒡子(捣
碎)15g,开水500ml,冲泡20min后代茶服饮,1日3次,对照组以上法冲泡便自通1袋,1日3次,10天1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大便由治疗前平均4.6天下降为1.9天。

对照组总有效率87.5%,大便由治疗前平均4.5天下降为1.92天,无显著差异。

但治疗组复发为11.1%,而对照组复发为22.9%,有显著性差异(中医杂志,1997,38(12):709)。

?炒牛蒡子200g,研末去皮,每日3次,内服,每次3,5g,治疗扁平疣14例均获痊愈(四川中医,1999,17(9):32)。

?采用脑脂平口服液(大黄6g,水蛭6g,牛蒡子10g),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治疗高脂血症,有效(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6(4):296)。

此外,牛蒡子还可用治肾性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淋菌性尿道炎、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百日咳、三叉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银屑病等病。

水麻(shui ma)
水麻别名: 柳莓,比满(苗族名),沟边木、假密蒙、折骨藤、水细麻、水玄麻。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大叶苎麻的全草,主以茎皮、叶入药。

【植物形态】
灌木,高达1-4米,小枝纤细,暗红色,常被贴生的白色短柔毛,以后渐变无毛。

叶纸质或薄纸质,干时硬膜质,长圆状狭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长5-18 (-25)厘米,宽1-2.5(-3.5)厘米,边缘有不等的细锯齿或细牙齿,上面暗绿色,常有泡状隆起,疏生短糙毛,钟乳体点状,背面被白色或灰绿色毡毛,在脉上疏生短柔毛,基出脉3条,其侧出2条达中部边
缘,近直伸,二级脉3-5对;细脉结成细网,各级脉在背面突起;叶柄短,长3-10毫米,稀更长,毛被同幼枝;托叶披针形,长6-8毫米,顶端浅2裂,背面纵肋上疏生短柔毛。

花序雌雄异株,稀同株,生上年生枝和老枝的叶腋,2回二歧分枝或二叉分枝,具短梗或无梗,长1-1.5 厘米,每分枝的顶端各生一球状团伞花簇,雄的团伞花簇直径4-6毫米,雌的直径3- 5毫米;苞片宽倒卵形.长约2毫米。

雄花在芽时扁球形,径1.5-2毫米;花被片4,(混生于雌花序上的雄花花被片3-4枚),在下部合生,裂片三角状卵形,背面疏生微柔毛;雄蕊4;退化雌蕊倒卵形,长约0.5毫米,在基部密生雪白色绵毛。

雌花几无梗,倒卵形,长约0.7毫米;花被薄膜质紧贴于子房,倒卵形,顶端有4齿,外面近无毛;柱头画笔头状,从一小圆锥体上生出一束柱头毛。

瘦果小浆果状,倒卵形,长约1毫米,鲜时橙黄色,宿存花被肉质紧贴生于果实。

花期3-4月,果期5-7月。

生于海拔700-1600m的山坡溪边。

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性味辛,微苦,平
【功效】清热利湿,止血解毒
【主治】小儿疳积、头疮、中耳炎、小儿急惊风,风湿关节痛,咳血,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