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d0a2d2b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c.png)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人们的生活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学习《生活与哲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并对个体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真理、追求幸福给予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原理与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一、原理《生活与哲学》的原理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与人生、精神世界与人的存在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理包括:1. 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原理:人生观是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基本看法和评价,它是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个体的人生观受到社会、历史、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
2. 人的本质与存在的关系原理: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的根源和决定因素。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3. 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
4. 科学与人生的关系原理: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进行客观研究和客观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和发展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
二、方法论《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研究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科学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用唯物史观来看待、研究、分析历史事实和社会现象的方法。
具体方法包括:1. 辩证法:辩证法是研究矛盾的普遍规律性和事物发展的科学方法。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和矛盾的斗争的认识和处理,对事物发展的总揽和把握。
2.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才能认识和把握真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4063ff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0.png)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使同学们对生活的本质与意义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
下面是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进行总结的大全:一、生活与哲学的关系:1. 生活与哲学的互为基础关系:生活是哲学的基础,而哲学又回应和指导生活。
2. 生活与哲学的相互渗透关系:哲学离不开生活的经验,生活的实践又需要哲学的指导。
3. 生活与哲学的统一关系:哲学的任务是要把握生活的本质,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生活。
二、生活与哲学的目的:1. 通过哲学来认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使人们能够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2. 通过哲学的指导,使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从而使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
三、生活与哲学的哲学观点及其含义:1. 辩证唯物主义:生活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过程,对生活的认识要进行辩证的思考。
2. 实践哲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3. 唯物辩证法:生活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要从事物的矛盾与发展,去认识和改造生活。
4. 历史唯物主义:生活是历史的产物,要通过研究历史,了解生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四、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1.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2. 综合与分析的关系:对生活的认识要进行综合分析,既要看到生活的整体,又要看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3. 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对生活的认识既要关注具体的事情,又要从中抽象出普遍规律。
4.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要以历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生活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又要关注现实的变化和发展。
五、生活与哲学的误区:1. 只重理论,轻实践:哲学的任务不仅仅是研究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实践。
2. 整体论与个别论的片面性:对生活的认识不能只看到整体,还要关注个别的具体情况。
3. 只讲概念,不注重举例:概念与实例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哲学原理。
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6003b0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1.png)
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理解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超详细整理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超详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e5713abccbff121dc368384.png)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的智慧来自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从哲学本义上看,哲学是爱智慧,追求智慧的。
b.从哲学的功能上看,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4、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依赖于实践,哲学产生于实践。
(2)实践需要哲学。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的含义:世界观用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世界观人人有,哲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是不系统、不自觉的,缺乏严密的逻辑,而哲学则是把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
★(2)联系: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和哲学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观点。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
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具体知识分类(1)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
(2)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
(3)思维科学知识: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6、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研究范围和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中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生活与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4e534f7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c.png)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产生(1)哲学产生的根源---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开端于“惊讶”,落脚于“实践”(3)哲学产生的方式---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是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前提是:真正的哲学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如下表所示: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况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2.哲学与时代精神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总结和升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https://img.taocdn.com/s3/m/dd728d6125c52cc58bd6be12.png)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③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联系: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4、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20fbedb0717fd5370cdc2e.png)
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补充材料】常用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总结(一)解题三部曲:世界观→方法论→联系实际。
(二)注意答题范围:①(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②哲学道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原理(世界观)、哲学依据(世界观)、哲学启示(方法论)的区别。
(三) 注意答题角度1、是什么:①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或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②运用具体哲学道理分析: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③哲学启示型:方法论+原理名称+联系材料。
2、为什么:①哲学依据(哲学原理);②书本中的含义、地位和现实意义;③归纳材料,提炼要点。
3、怎么办:①含义;②书本要点;③提炼材料,作为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即唯物论)第二单元:探索世界(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⑴【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具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高二哲学知识点
![高二哲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764a4e67ec102de2bd89a0.png)
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 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物质是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物质决定意识)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大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2fad1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b.png)
破旧立新
3、创新的作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第四单元相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观、人生价值观)
一、历史观(4个)——第十一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必需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收到规律的惩处
②人可以在相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敬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建,也不能被歼灭,不行违反
②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在相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相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二、发展观(5个)——第八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一切事物都是变更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道路观)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将来充溢信念,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主要冲突和次要冲突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冲突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确定作用。主要冲突与次要冲突相互依靠,相互影响,在确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要擅长抓重点,集中力气解决主要冲突;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主次冲突
6、冲突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冲突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冲突的主要方面确定的。冲突的主次方面相互依靠,在确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43748b30cc22bcd127ff0c58.png)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文科生必备高三版本)(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和方法论【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反映和反作用两个方面)【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只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但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应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也是变化的,但不是人去改变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1.普遍联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9b801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c.png)
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核心提示:哲学的产生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作用哲学的本义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个对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课美妙的生活导向1课1框生活到处有哲学P41.哲学的产生:P4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起源:P5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3.哲学的作用:P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哲学的本义:P6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5.哲学的任务:P6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课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73.详细科学与哲学:P8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详细学问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其次课百舸争流的思想2 课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哲学的基本问题:P10-2课2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121.哲学的基本派别:P123课1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3课2框哲学史上的宏大变革P18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P18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8其次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核心提示: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相识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P281.自然界的物质性:P282.物质:P294课2框相识运动把握规律 P31一.运动:1.运动的含义: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更和过程。
3.运动的特点:P3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确定的。
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和相对的二.规律:1.规律的含义:P332.规律的特点:P33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5课1框意识的本质P352.物质确定意识:P37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确定意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部分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92165dfe45c3b3567ec8be1.png)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部分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要点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ff040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f.png)
中学政治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才智不是从人们的主观心情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更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供应主动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分: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驾驭。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分: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相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确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4、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原理整理(世界观+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原理整理(世界观+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f2d3371ef18583d0496459f1.png)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原理整理(世界观+方法论)一、唯物论(四五课)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原理2.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原理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
要求我们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
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4.人能认识利用客观规律原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掌握客观规律。
他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6.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一起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8.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既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作用,自己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六课)⒈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要求我们要立足于实践,同时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原理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物质的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七八九十课)(联系论)七课⒈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ed2ec7c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8.png)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篇: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来源: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
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①本意角度:爱智慧。
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
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
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高二政治必修四笔记整理
![高二政治必修四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d47d00caef8941ea66e0533.png)
高二政治必修四笔记(一)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二政治必修四笔记(二)、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第2单元测试题(45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具体的物质形态,万事万物的总和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2.《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3.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农作物方面利用人工诱变创造了许多新品种。
我国已培育出水稻、小麦、棉花、大豆、油菜等作物的新品种共200个。
目前,人们已造出了“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
这说明()A.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B.自然界的物种是由人的意识创造出来的C.自然界的属性和规律是可以被人利用和改变的D.人类根据自然物的属性与规律可以创造出新物种4.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当务之急,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
培养人们的节约意识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表明()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发展的C.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5.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2020年前单位GDP碳强度下降40%~45%,相当于减排15亿吨的二氧化碳,占全球减排量的1/4。
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
从哲学上讲说明()A.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规律是客观的,能被人们改变6.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写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7.“人的精神不是自我的肆意膨胀,而是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合乎理性的诉求。
”这句话说明()①精神不是万能的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到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制约③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我国科学家已破译水稻遗传密码,完成水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并将公布数据,供全球无偿共享,这一研究成果必将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材料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B.正确的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D.意识可以直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9.使用“百度知道”搜索古代人物的小传,常可以发现旁边会附有一幅画像。
其实古代并没有照相机,这些图像往往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来的。
因此同一人物常会见到好几种差别很大的画像。
这表明()①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③对于没有客观根据的领域,认识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④画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0.下图中两个市场调查员之所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是由()①反映客观世界的侧重点的不同决定的②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创造性的不同决定的③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对象决定的④是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决定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下面漫画《破旧立新》启示人们办事情要()A.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B.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C.尊重规律、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2.有人指出,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私车发展需要理智。
按德国西部每1 000人有510辆车计算,若达到同样水平,中国的汽车排列起来可以绕地球67圈,如果那样,全世界生态系统会完全乱套。
材料中对我国私车发展的推测()A.是从主观出发的表现B.并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为未来并不存在C.会导致错误D.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由此可见,莫言的作品()A.证明了文学作品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B.说明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C.启示我们应立足社会实践,提高主观臆造能力D.说明实践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意识性活动14.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
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
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5.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
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
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运动与静止的关系D.真理与价值的关系16.陨石坠落和小行星“撞击”地球等事件表明()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7.目前,望远镜并没有覆盖全球,而且分辨率有限,类似小行星这样的天体人们还很难观测到。
这说明()A.世界上有些事物是人类不可能认识的B.主观与客观不能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8.“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
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013年7月,全国很多省、市再次启动了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据此完成19~20题。
19.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连续15年组织了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据此,广大青年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青年学生“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书本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个人获得新知的唯一途径D.“读万卷书”是认识的最终目的20.下列能够体现“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要求的是()①入山问樵,入水问渔②屠龙妙术③谋事在人,成事在天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提出:要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播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制定推行行为规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1)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4分)(2)“意见”中提出的措施是怎样做到并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9分)22.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根据当前经济形势,把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要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要做到讲实话、干实事,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深化对经济与社会问题的认识,积极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结合材料,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说明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
(12分)23.2013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2周年纪念日。
2013年6月11日,我国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2013年6月26日顺利返回地面。
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
(6分)(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9分)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就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D项正确。
A项混淆了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观点错误。
物质具有可知性,B项错误。
C项缩小了物质的外延,观点错误。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故B项错误;A、C两项只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D项。
【2016高考政治】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wbr>---第2单元测试题3.答案:D解析:此题可以利用排除法,规律是客观的,所以A项说法错误。
“自然界的物种是由人的意识创造出来的”说法不符合事实,B项错误。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变,所以C项错误。
4.答案:D解析:“培养人们的节约意识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表明D项正确。
5.答案:C解析: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制定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表明C项正确。
6.答案:B解析:“明天,就会凋谢”“像闪光一样短促”等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类似,故选B项。
A、C两项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不选。
D项体现的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不选。
7.答案:C解析:这道组合式选择题适合运用排除法。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有两层含义:一是规律性制约着能动性;二是能动性影响规律性。
这两个作用的地位不是平行的,意识的能动性是第二位的,受到规律性的制约,所以二者不是“相互制约”。
8.答案:B解析:“这一研究成果必将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表明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