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之 第三章 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6、总统共和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领导内阁并执掌行政权.内阁由总统提名组织成立并对总统负责.议会则专掌立法权,与总统所代表的行政权之间是并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美国式实行总统制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10、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国家的机构职位。它是一个国家形式上或实际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象征性或实际上掌握着国家权力,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形式上或实际上的首脑地位。按照组成人数,国家元首可分为个体国家元首和集体国家元首。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有两种:一是世袭制;二是选举制。
11、分权制衡:分权制衡原则,又称权力分立原则,是目前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组织原则。一方面,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平行分立,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独立掌握和行使,形成鼎足之势,彼此互不隶属。另一方面又相互制衡,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
8、联邦制:联邦制是当代重要的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它是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实体(州、邦、省)通过制定并遵守统一的联邦宪法而形成的具有单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9、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履行国家职能,行使国家权力,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它是国家权力运行的组织载体。国家机构的特点表现为:阶级性、社会性、实体性、职权性。国家机构复杂多样,从横向来看,国家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从纵向来看,通常有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等。
20、政治稳定:就是政治体系在持续回应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的过程中将国家与社会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政治稳定体现为三个特点:政治有序、政治有效、政治发展。
政治学概论(1-7)章知识点

大家好,我是叶老师。
大家工作都很忙吧,不过,再忙也一定要记得忙里偷闲地抓紧时间看书哦!下面的资料是我给大家归纳的政治学概论(1-7)章的知识点,应该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定要认真看认真记哦!有付出才有回报,别指望着不劳而获哦!希望你们每个人都好运!祝福你们的叶老师。
还有请尊重老师的劳动,本资料不要外传!政治学概论(1-7)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政治的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的城邦,即城市国家。
(2012、2013单)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学》里,认为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
(2010单)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
古往今来对政治含义的解释主要分两种观点:(一)非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即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1、非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即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代表性的观点有5种:(09多)(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即伦理或道德政治观(2010名)。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代德国的康德、黑格尔。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美国的拉斯韦尔、德国的韦伯。
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在他的代表作《君主论》中指出,政治就是人与人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08、2010、2011单,09、2013多)(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09单)。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第三章 国家性质

第三章国家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我国的国家性质,从理论上认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明确爱国统一战线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特色。
教学重点及难点:国家性质的概念;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政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
教学方法:讲授的同时,结合我国实践中“新社会阶层的产生”事例开展课堂讨论,领会我国“人民”内部组成上的变化,进而全面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性质。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国家性质概述一、国家性质的概念国家性质即指国家的根本属性。
国家性质在我国宪法学和政治学中被称为国体问题,即用“国体”这一概念指称国家性质。
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具体通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表现出来。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其二是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以及各种联盟与协作关系。
二、国家性质与宪法的关系1、宪法的产生是近现代国家维护阶级统治的需要。
2、规定国家性质是近现代宪法的重要内容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第二节我国的国家性质一、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1、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的一种国家政权。
2、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和无产阶级专政相同的实质:都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力量;都以工农联盟为基础;都担负着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的职能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3、人民民主专政专政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模式,除了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1)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大发展阶段。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阶级基础极其广泛,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参加政权的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2、国家的本质3、政治权力4、政治管理二.判断对错:(20分,每题2分)1、政治管理和社会管理是两个具有密切关系的概念,但政治管理突出政治性,社会管理突出社会性、自发性、自主性、自治性。
()2、政治模式和政治主体间的互动关系体现在:政治模式和政治主体相互依存;政治模式制约政治主体的关系和行为;政治主体创造、维系、变革政治模式。
()3、政治管理的作用: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维持和保证政治制度的运转;保持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保障公民权利,发展民主政治。
()4、政治文化是政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主要研究不同民族和不同社会中,影响政治体系成员的价值观念、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的文化和心理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5、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机器。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
()7、奴隶社会末期,政治逐步出现,因为这时逐渐出现了政治产生的社会物质条件:首先,社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次,社会分工得到了发展;再次,阶级出现。
()8、政治参与的主体主要有公民和政党。
()9、只有发展中国家或贫困落后国家才存在着政治发展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不存在政治发展的问题。
()10、政治冷漠也是一种政治参与方式。
()。
三.简答题(20分,每题5分)1.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
2.国家的职能。
3.如何理解政治关系?4.自然环境和政治主体之间的关系?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1.论述政治参与的限制条件。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国家的阶级本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阶级社会特有的组织,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只有当阶级矛盾在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才会产生国家,而国家的存在又是为了缓和阶级冲突,把这种冲突控制在统治阶级允许的范围内,二是国家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起来的,它主要是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三是国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机构,它虽然是管理全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但首先必须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本质:就在于他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它表明一个国家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这个阶级又联合哪些阶级对哪些阶级实行专政。
国家的职能:是指国家在社会中担负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是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统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二者是怎么样的关系:社会管理职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时,这种职能的执行和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权力,所以它又与政治统治密切联系在一起。
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另一方面,政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因为,国家只有有效的实现了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才能够得以持续。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合一模式:社会包融国家,国家吞并社会。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模式:社会先于和优于国家的模式,国家高于社会的模式。
国家与社会的交融模式。
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经济基础上实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其领导政治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思想特征。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政治权力的问题涉及:政治权力的含义和性质,政治权力的起源和基础,政治权力的实现方式,政治权力的分配问题。
权力是指在社会关系中主体促使客体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的能力。
具有以下特征: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主客体关系;权力具有强制性;政治权力的含义和性质:政治权力是指政治主体(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在公共事务领域为实现一定的利益和达成特定的目标而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高三政治我国国家知识图表

2.
我国的国家 职能 (17—19 页)
4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 和活动原则(49—53 页)
5
我国国家机构的本质
7
我国的政党制度 (88--92 页)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基本原则(106)
8
9 10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112)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 制度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公民与国家关系
13
高三政治常识-------我国国家政治制度知识总结
知识项 1. 我国的国家性质 (即我国的国体) (13 页) 内 容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 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 着我国的国家职能、我国的政体、我国国家机构的性质本质、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⑴ 对内职能:第一,政治职能。主要表现为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破坏活动和民主政治建设。第二,经 济职能。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第三,文化 职能。第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⑵ 对外职能:第一,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二,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第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我国的国家职能既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又体现了我国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是我国国家机构设置的主 要依据。我国的国家职能由我国的国家机构来实施。 分类:我国的国家机构,按其类别可分为五部分:①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②国家行政机关(人 3 我国的国家机构设置 (45 页) 民政府) 、③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 、④国家监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⑤国家军事机关。 按其层级又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中央国家机关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最高国家 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 察院。地方国家机关分为:省级国家机关、县级国家机关、乡级国家机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设立的自治 机关,特别行政区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我国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是我国的国家职能。 ⑴民主集中制原则 ⑵对人民负责原则(密切联系群众、廉洁奉公、坚持群众路线) ⑶依法治国原则[内含 知识点有: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生活中的权威。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 当家作主的地位。贯彻落实、对国家机关的要求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严格依法办事。① 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 依法治国的前提;②行政机关(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依法行政,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③司法机关要严格 执法、公正司法。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④还要加强执法监督;⑤做好普法教育工作;⑥把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50 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也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 6. 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 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有利于 形式(即我国的政体) 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20—24 页)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选举产生同级其他国家机关,并领导和监督其他国家机关。人大的常设机 构是人大常委会。人大的职权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人大代表的权利有:①发言、表决免责权;②提案权;③质询权等。人大代表的义务主要包括:①模范遵守 宪法和法律、②保守国家机密、③密切联系群众、④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监督。人大代表由选举产生,权利来 自人民,受人民监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基本内 容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和个民主 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意义: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 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是实现民 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团结 的物质保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自治机关包括自治区、自治 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意义: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 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都结合起来。 十七大: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 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如:农村的村委会、城市的居委会、职工代表大会等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123 页) 和谐统一关系,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等自由、监督权) 我国公民的政治 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正确对待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三原则(公民在法律 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制定依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是我国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 基本内容:第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第二,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 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在外交活动中,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 标。第三,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第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互相尊 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31 页)一国两制是其中的特殊性,是局部。 质、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最高形式。
国家理论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 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由许多民 族组成的国家。
2、在中国“国家”一词的演变。
秦汉以前,“国”与“家”有不同 的含义,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大 夫的封地称为“家”,天子的统治区 域称为“天下”。秦统一中国后,国 家与天下通用。需注意的是,在古代 并无真正的近代民族国家的观念,而 只有“天下”观念,权威的源泉和中 心则称为“中国”。如“蛮夷”之说。
第三章 国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国家理论 政体 国家机构 国家结构形式
第一节国家理论
一、语义学上的国家 二、国家的起源 三、中国国家产生的特殊性问题 四、国家的本质与目的 五、国家的基本职能
第一节国家理论
一、语义学上的国家
1、country /state /nation-state的区别
三、总统制
1、总统制的特点 (1)三权完全分立。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 权由总统掌握,司法权由联邦最高法院掌握。 (2)三权密切制衡。 ①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体现在:总 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拥有否决权,总统的行 政命令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总统任命的高 级官员需经参议院同意,国会握有弹劾权。
②行政权与司法权相互制约。体现在:最 高法院法官终身任职,由总统任命,但决不 是傀儡,他们可以利用解释宪法的权力宣布 总统的法令违宪。 ③立法权与司法权相互制约。体现在:总 统任命的最高法院法官要经参议院同意,参 议院还有弹劾最高法院法官的权力。反之, 司法部门也可以利用监督立法等方式就国家 的政策方针提出自己的见解。
详细内容参考《政治学的 重大问题》。
4、国家能力
汲取能力:国家动员社会经济资源的能 力。
政治学原理 第三章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 工具论(机器论)
恩格斯: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 阶级的机器。
列宁: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 的统治的机器。
国家的概念可以在很多不同的意义上使用
• 阿富汗是一个多山的中亚国家。 •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
自己的。” • 很多阿拉伯国家都仇视美国。 • 这是国的本质和职能
主要内容
• 什么是国家 • 国家的职能 • 关于国家本质问题的争论
一、什么是国家
• 社会共同体说: 亚里士多德 国家是许多家族及村落的联合体,是为了达到完 善和自治的生活而组织的。
• 契约论: 霍布斯 洛克 卢梭 国家是人们根据契约而组织的机构。
• 要素说 三要素:人口、土地、主权(梁启超引入) 土地、人口、政事(孟子) 四要素:人民、土地、主权、政府
地理意义:地域概念 人口的集合体:文化概念、民族概念 国际法:资格概念(相互承认独立主权) 政治学:比较抽象的政权概念(独立而有约束
力的政治共同体。“一边一国论”的谬误:偷 换概念) 层级概念:中央政府
“国家”对应的三个英语词汇: country nation state
二、国家的职能
一个阶级对社会的政治统治,要以 这个阶级执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 状况为前提;
国家如果不反映统治阶级的特殊利 益,它也就失去了统治基础。
• 国家都做了什么,历史的、现实的? • 人们为什么需要国家,我们期望国家做什么?
1.安全(自然界、对内、对外) 通过个体力量无法获得安全时不得不诉诸联合。 提供安全是国家的最低职能。
2.秩序(政治、经济、生活) 如果没有秩序,安全可能也无法保障。 制定规则、提供秩序是人们对国家的另一期望。 有时强制是必要的,国家做最合适。
第三章 国家性质

第三章国家性质重点:1、国家本质、国家性质、国家阶级性之区别与联系。
2、国家性质的体现。
3、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性及其具体内容。
4、经济制度含义及其宪法规定。
5、文化制度含义及其宪法规定。
第一节国家性质概说一、国家本质、国家性质与国家阶级性国家本质是指国家作为一种特殊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较的不同之处,反映国家根本属性,而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又与不同的国家观密切联系。
它是对人类社会存在至今所有国家共性的回答。
对国家到底是什么,如何起源和消亡的,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都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
亚里士多德以古希腊城邦政治为背景,指出国家乃是家庭和村落的联合,其目的在于使人们得到自足而至善的生活。
古罗马的西塞罗则认为,国家是一种在共同的正义观念之下,为享受共同利益而结合的民众社会。
中世纪的阿奎那等人则把国家解释为神意的产物。
西方近代政治学上第一个广泛运用国家概念的是马基雅弗利。
他把国家看成政治强制力的载体。
此后,众多西方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国家概念。
黑格尔把国家视为客观精神的体现、道德观念的实现。
狄骥认为,国家是一种人群组织,在这一组织中,人群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不同政治区分。
凯尔逊则强调,国家是一个规范的复合体,是一种秩序,等等。
尽管众说纷纭,但比较通用的观点还是国家四要素说,即国家是由土地、人民、主权和政府所构成的社会共同体。
国家本质观虽然众多,但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剥削阶级国家观,另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总是用神来解释国家,把国家说成是神建立的,其目的是用来迷惑、愚弄人民,使人民群众甘愿服从奴隶主和封建地主的压迫。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反对神造国家的同时,创立了多种国家学说。
举其要者有二:“契约论”和“暴力论”。
契约论假定在国家出现以前,人类处于自然状态之中,受自然法的支配和制约,并享有自然权利。
为克服自然状态的不足,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建立了公共权力,即,国家。
政治必答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答知识点总结一、国家制度1. 国家的概念、特征和性质国家是一个具有人口、领土和主权的政治实体,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国家的主要特征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
国家的性质是一个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具有独立性和主权性。
2. 国家的组成及职能国家由政府、国家机关和国家民主政治组织构成。
国家的主要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和最高军事指挥权等。
3. 国家的制度和组织国家的制度包括国家宪法制度、国家议会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和国家司法制度等。
国家的组织包括国家机关和国家民主政治组织等。
二、政治理论1.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包括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学的主要内容、政治学的科学方法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等。
2. 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包括政治发展方向、政治制度体系和政治体制改革等。
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组织结构和政治生活制度,包括政体制度、政治制度和政治管理制度等。
3. 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政治思想是人们对国家政治、政治社会制度和政治活动形态的认识和认识方式,包括政治思想的类型、政治思想的发展和政治思想的影响等。
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和政治制度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形态,包括政治文化的特征、政治文化的影响和政治文化的传播等。
4. 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政治制度是政府和政治制度建立和运作的规范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包括政治制度的类型、政治制度的结构和政治制度的法源等。
国家治理是国家政治权力的行使和国家政治事务的处理,包括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等。
5.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交叉学科,包括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等。
三、国际政治1. 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国际关系的阶段和国际关系的类型等。
国际政治是国际关系的一部分,包括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和国际政治的主要问题等。
人教2023新教材政治必修一 课后习题整理

人教2023新教材政治必修一课后习题整理该文档整理了人教社高中政治必修一课后题,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巩固所学内容。
第一章政治的科学性课后题1. 什么是政治学?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4. 解释政治学的科学性。
第二章政治的运行规律课后题1. 什么是政治规律?2. 阐述政治规律的作用和意义。
3. 举例说明政治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国家的本质和作用课后题1. 什么是国家?2. 国家的本质是什么?3. 国家的作用有哪些?4. 解释国家的权力来源和性质。
第四章国家政权的组织和运行课后题1. 国家政权的组织主体有哪些?2. 描述国家权力分立原则。
3. 解释国家机构的职能和作用。
第五章政治文明和政治制度课后题1. 解释政治文明的概念和特征。
2. 政治制度是什么?3. 描述一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4. 举例说明政治制度对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六章政党、群团和社会组织课后题1. 描述政党的定义和作用。
2. 举例说明政党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3. 解释社会组织的概念和种类。
第七章国家的领导和选举课后题1. 解释国家领导人的产生方式和条件。
2. 举例说明选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
3. 描述我国的选举制度和主要特点。
通过完成以上课后题,可以加深对人教2023材政治必修一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研究效果。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题,并在研究中取得好的成绩!参考答案请参考教材附录中的答案部分,来核对和检查习题答案。
如有疑问,请向老师寻求帮助。
政治学基础复习资料

1、从利益的本质分析利益的内在矛盾(1)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现实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2)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3)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行之间的矛盾(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2、产生纵向利益矛盾(即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的主客观因素)及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客观因素:(1)直接意义和间接意义的差别(2)局部意义和全局意义的差别(3)当前意义和长远意义的差别(4)非根本意义和根本意义的差别主观因素: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并不天然地构成利益矛盾,只有在扭曲一种需要和利益来实现另一种需要和利益,即不合理地分割同一利益主体的两部分利益时,它们之间的矛盾才会发生。
在实际生活中,这种不合理的分割或是忽视特殊利益而片面强调共同利益,或是一味追求特殊利益而损害共同利益。
这种对于不同利益的不合理的扭曲或者分割,构成了纵向利益矛盾的主观因素。
由于纵向利益关系中的两部分利益对于该利益关系中利益主体的意义上天然而不可改变的,因此产生纵向利益矛盾的客观基础上不可消除的,由此可见,解决纵向利益矛盾的途径在于消除和克服纵向矛盾产生的主观原因,即重新合理分割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
3、政治权力构成要素和特征客观构成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有生产资料、物质财富、暴力等。
暴力成为政治权力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此外,它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地理条件、文化传统、形势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
主观构成要素:其主要因素有能力素质、身份资格、理论与策略、组织等。
其中能力素质是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此外,它还包括已有的权力、实际政绩因素等。
特征:主体利益性、强制约束性、专属排他性、扩展延伸性、多重职能性。
4、政治权力的作用。
从政治关系来看:首先,政治权力是实现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特定方式和凭借。
其次,政治权力是人民获得和实现法定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首先,人们的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展开的。
政治学 国家

2. 国家的基本目的 我们认为,国家的基本目的主要有以 下: (1)安全。国家的首要目的是保障共 同体的安全。这种安全应建立在基本正义 基础上,不应狭隘地理解为统治者的安全。 安全也不是绝对的,国家为追求安全而进 行的军备竞赛会导致各个国家的不安全, 这就是安全悖论。
(2)秩序。国家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 必须保障资源分配的一定秩序。这种秩序 的形成必须基于两个条件:法律的限制是 人们生存所必需的;秩序的仲裁必须是基 于合法程序的公正裁决。 (3)正义。国家应该满足个人和团体 生存所需的基本要求。资源分配应该给予 公平交易,机会均等,同时又应该保障分 配结果不至于差异巨大。
2. 国家社会共同体说 国家社会共同体说。亚里士多德认为, 国家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有益团体。每一个 国家都是一种团体,每一种团体都是为了 某种善而建立。但是社会共同体说没能很 好地把国家与其它社会团体区别开来。 3. 社会契约说。社会契约说是对国家 社会契约说。 神权说的否定。国家是处于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的人 自然状态 们为了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 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而订立契约而 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 建立的。国家的任务是遵守自然法 自然法,保障 自然法 公民权利;如果违背契约,人民就有权推 公民权利 翻之。社会契约说直接推动了资产阶级革 资产阶级革 新国家的建立。 命和新国家 新国家
安全需要暴力来保障,秩序需要权力 来维护,正义需要权威来达成。
安全 秩序 正义
暴力
权力
权威
3. 国家目的的矛盾性 国家与社会、统治者与人民利益的差 异性导致了国家悖论的出现。诺思认为, 国家制订规则基于两个目的:第一、界定 所有权结构,使统治者租金最大化;第二、 降低交易费用,使社会产出最大化。这两 个目的之间往往会导致矛盾,这就使国家 悖论,这是国家不稳定的根源。国家兴衰 说到底就是社会正义和统治者利益之间的 关系协调问题。
《政治学原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参考答案:B 2. “国家三要素”学说认为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 A 领土B 政党C 人民D 主权参考答案:B 3.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 A 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B 社会共同体 C 国家机关的总和 D 上帝的意志参考答案:A 4. 中国传统认为,“国以( )为本” A民B天C君D地参考答案:A 5. 西方学者认为国家对各个阶级都不偏不倚,作为各个阶级的( ) 来调和各阶级间的利益。
A 公证人 B 公正人C 代表人D 控制人参考答案:B 6.当代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学派的国家理论,将国家看作( ) A 社会人 B 机械人 C 经济人D 暴力机器参考答案:C 7. 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关系可概括为: A 相互依存、密不可分B 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影响前者 C 相互制约,防止一方被过度强化 D 没有关系参考答案:A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与职能1.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国家起源理论是A 自然生成论B 暴力征服论C 社会契约论 D 社会分工论参考答案:A 2. ( )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了国家的起源问题A 马克思B 亚里士多德C 霍布斯D 阿奎那参考答案:B 3. 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的是什么时期的学者伊壁鸠鲁? A 古希腊B 古罗马 C 中世纪 D 文艺复兴时期参考答案:A 4. 格劳秀斯、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系统阐述的国家起源理论是( ) A 自然生成论 B 暴力征服论 C 社会契约论 D 社会分工论参考答案:C 5. 德国的杜林等人将国家契约归结为( )的结果A 自然状态B 暴力征服C 人民同意D 受命于天参考答案:B 6.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国家是一个( ) A 社会部门B 历史范畴C 宗教组织 D 空想之物参考答案:B 7.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国家只有在( )的情况下才会产生 A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阶级 B 农业和畜牧业分离C 奴隶主之间存在利益冲突D 商业成为独立的部门参考答案:A 8. 下列不属于过度国家特征的是 A 权威基础薄弱 B 传统的合法性基础被动摇 C 国家结构功能分化 D 政治不稳定参考答案:C 9. 下列不属于现代国家特征的是 A 参与制度具有多样性、开放性 B 民众被动、消极地接受传统的政治秩序 C 高参政、高制度化 D 政治现代化、世俗化参考答案:B 10. 建立在( )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是奴隶制国家 A 奴隶主占有制 B 原始社会 C 奴隶阶级 D 领土分封参考答案:A 11.下列不属于奴隶制国家的特点的是 A 实施极端的暴力统治 B 对奴隶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奴役 C 镇压奴隶阶级的反抗D 被统治阶级阶级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参考答案:D 1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国家的特点的是 A 通常都是君主统治的国家 B 政治组织和社会生活分化 C 通常都是等级制的国家 D 对社会实行全面的政治控制参考答案:B 13.下列不属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是 A 政府基本不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B 传统的代议制民主的议会权力逐渐弱化 C 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家直接融合 D 政府积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参考答案:A 14.政府起着“守夜人”作用的是哪一种国家形态? A 奴隶制国家 B 封建制国家C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D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参考答案:C 15. 哪些国家没有出现过法西斯国家的统治形式?A 德国 B 英国 C 意大利 D 日本参考答案:B 16. 20 世纪30 年代,美国总统( )的新政是福利国家政策的重要尝试。
国家统一高中政治知识点

国家统一高中政治知识点
1. 国家的性质和任务:指出国家是一个统治阶级对抗被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工具,是管理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国家独立、领土完整、人民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权力机构。
2. 国家的组成和作用:指出国家由领土、人民和主权三个基本元素构成,国家的作用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3. 国家的制度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宪法、国家机构、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人大制度、政协制度、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国家安全制度等。
4. 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民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等。
5. 政权的性质和来源:指出政权是国家的权力机构,来源于人民,政权的性质是阶级性的。
6. 国家的权力机关和职能:主要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地方政府、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
7. 国家的军事力量:指出国家的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重要保障。
8. 港澳台问题:主要涉及特别行政区制度、内地与港澳台交流合作等。
9. 中外关系和外交政策:主要包括国际关系等问题。
10. 国家的文化建设:主要涉及民族关系、宗教信仰、媒体传播、学校教育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国家统一高中政治知识点,具体内容可能根据不同国家及其教育体系的要求有所差异。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第三章 国家

第三章国家名词解释1、国家马克思: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是唯一合法垄断了强制手段的暴力机器。
恩格斯: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至于在无谓的都争斗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王书: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2、绝对主义国家是指在这些国家之中,君权具有绝对性,君主大权独揽,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一身,而且君主作为主权的化身,凌驾于法律之上,成为一切法律的合法性源泉。
这样一来,君权基本上不受任何约束而可以自行其是;同时,君主依靠理性化的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去实施自己对民间社会的一元化专制统治。
3、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兴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形态,对应于福利国家的这一社会发展阶段,有时候又被称为晚期资本主义,以对应于早期资本主义。
同时也意味着资本主义文明的有机化和最终成熟。
福利国家保留了资本主义早期的政宪体制,但是其国家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型。
福利国家的根本特征是国家政权全面干预市场社会,目的是为了弥补自由市场制度下所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
4、威权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亚非拉地区兴起的一些新的民族国家。
建立了一种威权主义的国家形态。
这些民族国家高举民族主义的旗帜。
刚刚摆脱宗主国的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政权掌握在少数以革命发家的武装领袖手中。
由于他们是新国家的缔造者。
也是国家独立的象征,他们的权威不容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形成了少数人的威权主义统治。
威权国家独立之时统治者基本上是坐享其成的,他们将殖民者的统治机器不经改造就直接占为己有,因此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国家机器对民众的强权统治。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绪论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1. 城邦: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是自由公民基于“契约”,在正义的原则下联合组织成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后世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波里,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予邦或国之意)2. 共和国:源于古罗马共和国,意味着“人民的事业”,是一个有机共同体,共和国之所以是共和国,在于其统治的正义性。
3.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政治理论的概念体系的学科。
20世纪政治科学兴起后,学者就把传统上用思辨方法,从纯理论角度探讨政治的本质、目的和发展规律,具有浓厚道德色彩与价值色彩的政治研究称为政治哲学。
其内容:一是对政治的一般理论的研究,探讨政治的起源、本质、规律、规范、目的和手段;二是对政治理论、学说、思想、观念本身的研究,具有“元理论”或“超理论”的特征,主要分析词汇和概念的含义、论证的逻辑、命题的根据等。
4. 政治科学: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广义政治科学即政治学,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律。
狭义政治科学是指对具体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计量分析的政治学,与政治哲学分属不同的研究层次。
狭义政治科学在政治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理分析等;力求客观地描述政治现象的本来面目及细节,对个体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绝不使用无法用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加以验证的概念,使政治学研究精确化。
其研究分析的方法有:权力结构分析、个体心理分析、群体行为分析、系统功能分析、角色分析、博弈分析、传播分析等。
5. 行为主义革命:概括的来讲,行为主义革命即指既反对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中抽象思辨和演绎的方法,也反对旧制度主义的静态描述和简单写实,认为应该将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锁定到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政治行为上。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标志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标志政治是指在社会的特定范围内,组织和管理社会事务的一种活动。
在我们学习的初中政治课程中,主要包括了国家政权的成立、政治生活、政治制度、政治经济和国际政治等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初中政治知识。
一、国家政权的成立1. 国家政权的本质和特点国家政权是一种专政权力。
国家政权的本质是由一小部分统治者来掌握和实行政治权力。
国家政权的特点是既有统治者的压迫性,又有人民的被统治性。
2. 国家政权的来源与合法性国家政权的来源主要有民族的力量来源和国家的法定来源。
比如,民族的力量来源有依靠军事力量和依靠民众力量,国家的法定来源有合法继承和选举。
3. 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基本职能国家政权的性质主要是政治性和专政性。
国家政权的基本职能主要是保障国家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提供民生服务。
4. 国家政权的构成国家政权主要由政府和军队构成。
政府是国家政权的执行者,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命令者。
二、政治生活1.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地方对人们进行政治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塑造和影响。
2.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知情权和表达权等。
公民的政治义务主要包括遵守法律、参与政治和履行国家和社会责任等。
3. 政治社会团体及其作用政治社会团体主要包括政党、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群众团体等。
这些团体在政治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比如政党是引导选民决定和变更权力的组织。
4. 政治信仰政治信仰主要是指对于国家政权、国家制度和国家发展方向的信仰。
政治信仰对维护政治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政治制度1. 总体国家制度总体国家制度主要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政权机关构成。
2.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国家权力机关主要包括国家权利机关的结构组成和工作程序和国家权利机关的履行权力范围和异或地位等。
3. 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国家政权机关主要包括国家政权机关的地位和异或,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和工作、国家政权机关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政权机关的监督等。
政治学概论(第三章)

3.西方学界划分: 西方学界划分: 西方学界划分 自由主义学者:市民社会乃是个性得意保留和发展的 自由主义学者 领域,是自由的体现,神圣不可侵犯 黑格尔主义:以私人利益为基础的名利场,是相互冲 黑格尔主义 突的,主张用国家来控制社会的国家主义 折衷观点:利弊参半,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折衷观点 4.现代理解: 现代理解: 现代理解 保护个人合法权利并堪定国家活动 国家活动的范围;保证公民 国家活动 公民 的自治 自治权利又有充分参与 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 自治 参与 权利 市民社会不等于经济领域 不等于经济领域:忽视了公民参与公共政治 不等于经济领域 生活的权利。 界定:国家与个人之间具有公共性质的社会相互作用 界定 的领域。
2.主权的特征: 主权的特征: 主权的特征 是国家最高权力,具有绝对性、永久的性质,具有至 高无上、不受损害、不可分割的性质;对内最高,对 外独念的两种解释取向 国家政权的双重性 主权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 西方政治思想中对政权本质性质看法的转变过程 第二节“国家政权的历史形态” 注:第二节“国家政权的历史形态”自学
三、国家主权
1.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A.中世纪没有民族国家,教会掌控一切权力,没有国 家主权概念 B.统一的教权瓦解,世俗权力缺乏合法性来源 C.Bodin提出主权学说,君权时代国家主权具有浓厚的 神授色彩 D.Hobbes提出公民具有反抗权; F.Locke提出“人民主权”,国家权力应受人民权利的 限制,提出四大原则:同意原则;限权原则;分权原 则;革命原则 G.最终与1648年,通过威斯特伐利亚公约,承认了各 自所拥有的最终主权,欧洲出现现代民族国家最终成 型。
4.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下的定义: 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 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为了使这些对 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 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 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 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从社会种产生但又自居于 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一方面,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另一方面揭示其 阶级本质
国家的政治职能的名词解释

国家的政治职能的名词解释国家政治职能是指国家在政治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担负的职责。
从历史发展和不同国家的模式来看,国家政治职能的内容和强度可以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
1. 治理职能:国家的政治职能首先体现在治理方面,包括国家监督、管理和引导社会各个方面的行为和活动,以维护国家的法制秩序,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具体而言,包括立法、执法、司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对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施。
2. 统合职能:国家政治职能还涉及统合社会各种利益和力量的职责。
国家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和调和者,在政治层面上必须协调各种利益冲突,处理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这一职能包括对各种群体的利益平衡、社会阶层和地区之间的调和、公共利益的维护等。
3. 保障职能:国家政治职能中的保障职能,指国家的使命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包括社会安全、经济福利、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保障。
国家通过建立和维护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保护,并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
4. 外交职能:国家政治职能不仅限于国内,还需要进行对外交往和外交活动。
外交是国家间相互交往和沟通的手段和方式,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国家可以保护自身的利益,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外交职能包括对外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国际合作的推动、国际事务的处理等。
5. 民主职能:国家政治职能还包括民主职能,即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
国家需要建立和发展民主政治制度,使公民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国家通过选举、民意调查等方式,实现公众意见的表达和政策的制定过程的透明与公正。
总之,国家的政治职能涵盖了治理、统合、保障、外交和民主等多个方面的职责。
这些职能是国家作为政治组织和社会管理者的重要特征,是国家实现社会稳定、繁荣和公平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不同国家在实践中可能强调某些方面的职能,但其核心目标都是维护国家的利益、保障公民的权利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评价:国家有机体论是对社会契约论的一种反 动。它把国家看作是生物规律发展的自然结果。 依此推之,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就是反对自然 规律。很显然,这种用生物学规律代替社会规 律的论调抹杀了阶级和阶级斗争,企图证明资 本主义制度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从而为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服务。
3.暴力论
▪ 暴力论者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 人使用暴力的结果。宣扬“强权即公理”的思想, 认为强者制服弱者是天然的法则;
▪ 代表人物:杜林、巩普洛维奇、考茨基等。
▪ 评价:暴力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映帝 国主义实行强权政治、种族主义和对外扩张的要 求。这种论调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它抹杀了国家 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这一客观历史事实。暴力 论者无法解释为何强者要侵略弱者,并使弱者从 属于自己。暴力在一定条件下对国家的形成起过 促进作用,但它不是产生国家的原因。国家产生 于社会内部的经济发展要求。Fra bibliotek4.家庭说
▪ 这种学说认为,国家是在家庭基础上产生的, 国王的权力则是家长权力的发展。
▪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马西利 、让·布丹 ▪ 评价:家庭是国家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国家不
是家庭的自然生长。这种学说把国家的产生看 成是家庭的自然生长过程,无疑掩盖了国家产 生的阶级本质。
5.国家有机体论
• 这种学说以生物学为基础来解释社会现象,以自 然界的生物发展规律来取代社会发展规律,认为 人类社会和国家是一种与生物相同的有机体,国 家的各种组织机构相当于生物的各种器官系统。
▪ (2)分类:国家职能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 职能。
▪ 思考: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关系。
(二)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及其新变化
▪ 1.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 ▪ 第一,资本主义国家对内压迫无产阶级和广大人
民群众,镇压他们的反抗和斗争,维护资产阶级 的统治地位; ▪ 第二,调整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 ▪ 第三,社会管理职能。这对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第一,国家是按地域划分居民的;而氏族组织是 以血缘来划分的;
• 第二,特殊暴力机关的建立,是国家区别于氏族 组织的最显著的特征;
• 第三,国家向全体居民征收捐税。在原始社会, 捐税是根本不存在的。
二、国家的本质
▪ 国家的本质:阶级统治。
三、国家的职能
▪ (一)国家职能的含义及分类
▪ (1)含义:所谓国家职能,就是国家活动 的总方向,是国家为实现其目的而担当的特 有任务。这个特有任务是国家本身所固有的, 是国家权力的内在表现。
➢ 第一,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调节或宏观调控; ➢ 第二,实行国有经济; ➢ 第三,实行股权社会化; ➢ 第四,吸收工人共同参与企业管理; ➢ 第五,实行福利主义,兼顾社会公平。
对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新变化的评价
▪ 尽管资本主义的国家干预,使经济危机对社会的 破坏程度有所减弱,但是因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 义私人占有性质没有改变,依然是私人资本为基 础,因而其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就不能从根本上 得到改变,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
• 代表人物:奥略里·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 评价:君权神授论是从宗教的观点出发,借口君 权神授来论证君主的无限权力,用来欺骗劳动人 民,维护剥削阶级统治的。因而其从来就是反科 学的。由于这种观点特别有利于剥削阶级的统治, 所以直到今天它还没有销声匿迹,一些资产阶级 学者仍在拥护这种学说,一些落后的国家还在利 用它统治人民。
2.社会契约论
• 这一学说把国家的产生看作是人们互相订立 契约的结果,是共同协议的产物。契约论最 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伊壁鸠鲁到了资本主 义上升时期,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关于国家起 源的最有影响的学说。
• 代表人物:荷兰的格老秀斯、斯宾诺沙,英 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卢梭等。
▪ 评价:社会契约论激发了人民主权观点,在 反对中世纪的“君权神授说”和反对封建专制 的斗争中,曾起过历史的进步作用。但它并 非科学的理论,因为它没有历史事实做根据 和基础。它把人们之间结成的政治关系,看 作是人们之间的任意协定,否认了国家是阶 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掩盖了国家 的阶级性。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产生 的基本观点
▪ 1.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 氏族社会末期的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和奴 隶使用——阶级斗争不可调和——国家
▪ 2.国家产生的形式 • 第一种形式: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 • 第二种形式: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 • 第三种形式:德意志国家产生的形式。
3.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三)社会主义国家职能及其变化
▪ 1.对内职能:
▪ 第一,在剥削阶级基本消灭以前,主要是镇压国内 的反动阶级和一切反动势力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 第二,在剥削阶级消灭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内 职能,突出地表现为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思想建设。这上升为国家对内 的主要职能。
2.对外职能
第三章 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主要内容
▪ 剥削阶级思想家的国家起源理论; ▪ 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产生理论; ▪ 国家的本质; ▪ 国家的历史类型; ▪ 国家的基本职能。
一、国家的产生
▪ (一)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产生的基 本观点
• 1.君权神授论
• 这种观点认为君主的权力来源于神,国家是根 据神的意志建立的。从古代一直到17、18世纪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这种理论始终占居统治的 地位。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王声称自己是“月 神的后裔”,是受众神之父和众神之王的召唤来 统治人民的。
2.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
▪ 第一,保卫本国领土,防止外敌侵犯; ▪ 第二,掠夺原料产地和占领商品市场; ▪ 第三,发动侵略战争。
3.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新变化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出现 了新的变化和新的形式。具体说,这种新变化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
▪ 防御国外敌人的颠覆活动和可能的侵略,保卫社 会主义国家的独立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