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在泰国

合集下载

试析《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效果——从跨文化文学传播“反馈”的视角

试析《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效果——从跨文化文学传播“反馈”的视角
功地 内化到 泰国本土文化之中。
[ 中图分类号 ]G 】 1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6 0 9 9( 2 0 1 3 )o 2 —0 1 0 7— n i c a t i o n E f e c t o f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S o u t h e a s t A s i a ,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8 7 1 ,C h i n a ) Ke y w o r d s :T h e R o m a  ̄e o f t h e hr T e e K i n g d o m s ; T h a i l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C r o s s — C u l t u r e ; F e e d b a c k
s o U T H E A s T A s I A N s T U D I E s
东南亚研究
2 0 1 3 年第 2期
试析 《 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效果
从跨文化文 学传播 “ 反馈 " 的视角
金 勇
北京 1 0 0 8 7 1 )
( 北 京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东 南 亚 系
e r ”a n d“ Op i n i o n Le a d e r ”.a s we l l a s t he“Di lu f s i o n o f I n n o v a t i o n s ” wh i c h wa s i n s p i r e d by n 1 e m 。Ro ma n c e o f t h e Th r e e Ki ng d o ms i s h i g hl y a p p r a i s e d a n d a d o p t e d b y T ha i p e o p l e.a nd i t wa s d o me s t i c a t e d b y I ' h a i l o c a l c u l t u r e a nd t ur n e d i n t o a Th a i l o c a l l i t e r a t u r e ma s t e r wo r k.

《三国演义》在泰国

《三国演义》在泰国

《三国演义》在泰国作者:高美琪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08期摘要:最早译介中国古典文学小说的国家是泰国。

1802年,泰国国王拉玛一世委托昭帕亚帕康(浑)翻译《三国演义》泰文版并取名《三国》,由此《三国演义》为泰国上下所广泛接受,一时间全国兴起了“三国热”,成为唯一一本跨文化文学传播的泰国本土文学名著经典,对泰国人民的思想文化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论述两百年来《三国演义》在泰国的翻译、传播、影响及研究。

关键词:《三国演义》泰国翻译影响查阅《中泰文化交流》可以知道,在西汉平帝时期中国和泰国人民便开始了密切的交流,这种亲密友好关系持续了两千多年之久。

在这段时期内,除了基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外,还包括大量的人口迁移,期间有不少中国人选择移居泰国,伴随着人口的迁移,中国的大量文化及传统风俗习惯流入泰国,影响着泰国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并逐渐与泰国本土文化相混合、发展,慢慢形成了兼具泰国及中国文化的独具特色的泰国华人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根”的意识极为强烈,主要体现在,大量移居泰国的中国华人,为了强化子孙后代“根”的意识而坚持让他们学习汉语,阅读中国书籍,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名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便是其中一部很受欢迎的文学名著,在泰国华人圈可谓“首屈一指”。

中泰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交流频繁,文化繁荣。

《三国演义》这本书在泰国民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泰文版的《三国》出版于1802年,一经出版就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由此在泰国掀起了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热潮,与此同时促进了泰国文学的发展。

《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它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其次它是一本中国历史演义小说。

在泰国,《三国演义》的传入对泰国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其中一点体现在《三国演义》丰富了泰国文学的创作题材,也为后期泰国历史小说家的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思路,促进了泰国文学创作的多元化。

“包公”文本在泰国的传播简介

“包公”文本在泰国的传播简介

比较文学“包公”文本在泰国的传播简介王惜美 (Duangsamorn Wattanapathitiwong)四川大学摘要:“包公”题材小说很早就在泰国流行并受到泰国各阶层人士的喜爱,是中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桥梁,它不仅是两国间友好往来的重要证明,而且代表了中华文化在异国他乡的泰国落地生根并与当地文化融合、升华后成为泰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现象,其在泰国的传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了解中泰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包公;泰译本;传播;文化交流自古以来,作为近邻的中泰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众多中华优秀文化也被移植、并扎根于泰国。

中国古代小说在泰国传播历史悠久,并生产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包公”题材小说在泰国深受欢迎,包拯也被泰国人认为是代表道德的很重要人物并逐渐被神化。

一、“包公”文本传入泰国的途径中华文化很早就被近邻泰国接受,在当地盛行并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国古代小说典籍最早何时传入泰国,目前己不甚了然,就目前所见文献记载而言,最晚在明朝时期中国古代小说典籍已流传于泰国。

早期中国古代小说多是通过口口相传或者戏曲传入到泰国的,在公元1802年泰译本中国古代小说出现后,中国古代小说在泰国的流传逐渐达到了高峰。

中国古代汉文典籍传入泰国的渠道和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中泰之间曾有数百年的朝贡关系[1][2],图书贡赐是其中一个传统做法。

南宋以后,赐赠印本书成为一种特殊礼遇,明朝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比前更为频繁,赐赠图书也更多,古代汉文典籍也以此方式向外国传播。

(二)明朝时期由于朝贡贸易的兴盛,泰国政府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遣派官员到中国国子监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翻译人才及精通中国文化的人才[3][4]。

当这些派到中国的官员学成回国时,很可能有意无意便把当时在市面流传最广、最贴近百姓的小说带在身上以供路途消遣,回到泰国后又把它们介绍给当地人民。

(三)在藏于泰国曼谷(塔瓦苏吉)国家图书馆的中国古代汉文典籍的封面上,我们还发现“购于星洲”、“购于槟城”、“购于棉兰”、“购于宋卡”等字迹,故可断定这些中国古代汉文典籍是通过来华购买形式传到泰国的。

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内容--评饶芃子主编的《中国文学在东南亚》

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内容--评饶芃子主编的《中国文学在东南亚》

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内容--评饶芃子主编的《中国文学在东南亚》黎楠【摘要】中国文学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各国如何传播,这些东南亚国家选择了哪些中国文学作品,是本文探讨的两个问题。

从时间角度来看,中国文学在越南、泰国、新马和菲律宾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译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学还通过华校、报刊、社团等渠道传播中国旧文学,通过华侨社会、报刊、南渡文人三种途径传播五四新文学。

从传播方向来看,除了从中国到东南亚这个方向传播中国文学外,东南亚各国的华人还通过翻译传播中国文学,并用中国文学形式进行文学创作。

【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5-7,24)【关键词】饶芃子;《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传播途径;传播内容【作者】黎楠【作者单位】潍坊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7饶芃子主编的《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一书由暨南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

在后记中饶芃子写出主编该书的原因:北京大学的乐黛云教授向她提出《中国文学在东南亚》这个课题,缘由是饶芃子工作单位暨南大学是一所华侨大学,设有关于东南亚、华侨华人和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可以提供东南亚地区的相关历史文化资料,暨南大学向来重视与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接触到不少东南亚华文文坛上的朋友,这些背景有利于此课题的拓展。

于是,饶芃子在1990年代初开始组建课题组,收集相关资料,并于1997年底定稿。

饶芃子负责全书的整体构思和大纲,然后统稿、定稿。

“探索东南亚诸国在对中国文学的选择、接纳及其‘内化’的现象,是一个有世界意义、有魅力的课题。

”那么,中国文学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各国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传播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各国又选择了哪些中国文学作品,是本文探讨的两个问题。

《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一书中指出了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接受中国文学的途径,具体如下。

《三国演义》在泰国

《三国演义》在泰国
,
为 了 丰 富曼 谷 王 朝 治 国 用
读者
以 致 妇 蠕 皆知

《三
堪称

拉 玛一世 王 指定 昭披耶 帕 康 负 责
,
泰 国 文 学 宝 库 中 一 颗 璀璨 夺 目 的 异 邦 明 珠
《三 国 》

国》 的翻译
并 把 它 作 为 一 项 王 室 事务
传 入泰 国 正 值 拉 玛 一 世 王 在 位
《 三


义 》 在
潘 远 洋


中国 古 典文 学 名 著
国 家 喻户 晓
,
《三 国 演 义 》 在 全

中 称

括有 关 宗 教
分不 开 笔创作


法 律 的文章 及散文
,
,

诗 歌等

在 世 界 上 也 享有 盛 誉
,
十 七世
( 简
这一 时期
,
文 学 的 繁 荣与 一 世 王 的 倡 导
,
纪 末至 二 十 世 纪 初
他 一 方 面 亲 自翻 译 ;

通》

,
《大
一 方 面 修 改 其他
,
城 赋》 和 作
;
昌与 昆平》 等 的辑 录
,
补 遗工
,
人 员翻译 的章 节
另一 方 面
又 创 作 出 不少新 的 作 品

该 译 本全 套 共 九 十 五 册
采 用 毛 宗 岗本
为底本

译 本 并 不 是 原 封 不 动 地 照 搬原 文
,
先 由精 通 汉 语 的 人 员 译 出 大 意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s one of the great chinese classics and is compiled into a semi-fictional literary masterpiece during the MingDynasty by Luo Guanzhong. The novel comprises around 70% fact and 30% fiction. Some issues such as Guan Yu's weapon weighing around 40+kilograms, the capabilties of Lu Bu, Liu Bei's horses as well as theexistence of the Hill of the Fallen Phoenix and some others are probablyfictional.•“三国演义”是中国伟大的经典之一,并汇编成半在明代罗贯中虚构的文学巨著。

这本小说,包括约70%和30%的事实小说。

如关羽的武器重约40公斤,吕布capabilties,刘备的马匹以及堕落凤凰山和其他一些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能是虚构的。

•That period in history can be said as the golden age of chivalry and although it happened more than 1700years ago, characters such as Liu Bei, Cao Cao,Guan Yu, Zhang Fei and Zhuge Liang have becomehousehold names among the chinese. Tales of theirexploits, courage, adventures and many more aretold in the novel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那段历史,可以说,作为骑士的黄金年龄,虽然发生了超过1700年前,人物,如刘备,曹操,关羽,张飞和诸葛亮已经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

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看中印两国文化对泰国文化的影响

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看中印两国文化对泰国文化的影响

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看中印两国文化对泰国文化的影响作者:方佳萃来源:《人间》2016年第22期摘要:文学是文化的缩影,本文将比较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和影响,探析中国和印度文化对泰国文化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罗摩衍那》;《三国演义》;文化影响;泰国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26-01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西方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东南亚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受到来自多个文明的影响,发展出独特有魅力的文化。

泰国(古暹罗)位于东南亚大陆中央,自古与其东方的中国有着密切的朝贡往来和文化交流,同时与西边的印度保持着宗教与文学的传播。

在此独特的地理位置上,泰国受到来自东西方的文化对其文化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中国和印度的文学对泰国文学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在传入泰国后被改变为《拉玛坚》,并以此产生戏剧、舞蹈等丰富多彩的文学形式,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在传入泰国后有多个变本,并受到了泰国普通百姓的欢迎和喜爱。

一、《罗摩衍那》与泰国《罗摩衍那》,大约起源于2500年前流传于印度民间的故事,经过诗人蚁蛭进行搜集整理,共有七篇24000多颂,主要讲述的是罗摩王子与悉多的爱情故事。

《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并誉为印度两大史诗。

在印度,这部史诗一开始就是通过口头流传形式,因此出现了多个版本,后来随着佛教的传播,罗摩衍那的故事也相继流传到东南亚各国,其中泰国也受到了《罗摩衍那》故事的影响,改编成为自己的文学经典《拉玛坚》。

公元1238年,素可泰王国建立,并积极引进小乘佛教。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鸳鸯的王权神授,宣扬君主至高无上,以“和”与“忍”来解释王室内部矛盾,主张妇女忠贞守节,这些符合泰国统治阶级利益,因此泰国历代王朝都很重视印度文化和文学的传播。

古典文学的海外传播及启示——以《三国演义》为例

古典文学的海外传播及启示——以《三国演义》为例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7 — 0 8
作者简介 : 陈甜 ( 1 9 8 2 一 ) , 女, 湖南湘潭人 ,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 , 郑州轻工业学 院外 国语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 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 。
1 45
社 会科 学 家
2 0 1 7年 第 9期
演义》 。 《 三国演义》 传人韩 国的具体时间为 l 6 世纪中叶 , 即朝鲜的宣祖年间。 详细的史料可 以参见《 宣祖实录》 第三卷中的记录 : “ 奇大升进启日: 顷1 3 张弼武引见时 , 传教内, 张飞一声走万军之语 , 未见正史。 闻在《 三国志衍 义》 云。 此书出来未久, 小臣未见之 , 而或因朋辈问, 闻之 , 则甚多妄诞 。 如天文地理之书, 则或有前隐而后著 , 史 记 则初 失其 传 , 后 难臆 度 , 而 敷衍增 益 极其怪 诞 。 臣后见 其册 , 定 是无赖 者 , 裒集杂 言 , 如成古 谈 。 非但 杂驳无 益 , 甚害义理 。 自上 , 偶尔一见甚为未安 。 就其中而言之, 如董承衣带中诏及赤壁之战胜处 , 各以怪诞之事 , 衍成无稽 之言。” I I l 由此可知 , 至少在宣祖年间, 三 国演义就已经传到了朝鲜半岛。《 三国演义》 在韩国无论从现存 的版本 数量 、 出版情况 、 翻译 、 改作和重新创作 , 还是古典文献的记录等方面 , 都是其他外来古典名著所不能相 比的。 在泰 国, 《 三国演义》 是最受泰国人民欢迎的小说之一 , 《 三国演义》 在泰国的传播 , 最早是通过明朝早期华人 移民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传人的, 直到 1 8 0 2 年, 泰文版的《 三国演义》 在曼谷王朝一世王的授意下才得以出版。 这个 事件标志着《 三国演义》 的传播开始从 口口 相传的传播方式扩展为文本传播。从 1 8 0 2 年至今 , 经过两百多年的传 播, 《 三国演义》 以各种再版或改编得到不断传播。 到1 9 8 5 年, 《 三国演义》 泰文版本的小说版和在此基础上进行改 编的著作总共有 3 0 余种。囝 当前 , 泰国教育部还把《 草船借箭》 、 C g _ 子龙单骑救主》 、 《 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等三国 故事写进了中小学教材 , 1 9 9 4 年版与 2 0 1 0 年版的《 三国演义》 电视剧一传人泰国, 立马掀起了收视热潮。[ 3 1 在 马来 西亚 , 据 史料 记 载 , 1 8 4 0 — 1 8 4 3年 源 自于福 建 泉 州 的高 甲戏 三合 兴 班到 过现 在 的 马来 西亚 、 新 加 坡 带, 并 在 当地 演 出 了《 三 国演义》 的知 名 曲 目之《 三气 周瑜》 。 [ 1 1 9世纪 7 0年代 以后 , 英 国殖 民者大 量 引进 来 自 于中国华南地区( 广东 、 福建等地 ) 的劳工, 以发展马来半岛的经济。《 三国演义》 就是在这个时期由这些下南洋 的劳工传人马来亚的。 此时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口口相传与戏 曲表演传播 。 直到 1 8 9 2 — 1 8 9 6 年, 由马来语杰 出翻 译家 C h a n K i m B o o n 翻译的《 三国} ( S a m K o k ) 是最早出现的《 三国演义》 刊刻书籍 。 他采用节译和意译的方式对 罗贯 中的《 三国演义》 小说进行翻译 , 并在译文 中加入了很多生动的插图。 此外 , 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 , 他还在每 卷译 文的 开头部 分都 附上 一段英 文 诗 。 在欧美 , 《 三国演义》 的最早翻译者通常会被追溯到汤姆斯( P . P . T h o m a s ) 。 0 然而, 经过调查与考证 , 在汤姆斯 之前 , 已有 其他 西方 人更早 地谈 论到 《 三 国演 义》 , 他 就是英 国汉 学 家 , 第一 位来 到 中国 的新 教传 教士 马礼逊 。[ 5 1 在马礼 逊相关 的著作 当中 , 至少有 三次说 到 了《 三 国演 义》 这 部小说 。第 一次 记载于 1 8 1 5年 出版 的 , 马礼逊 本人 编辑的《 华英字典》 第一部之中; 第二次记载于 1 8 1 7年出版的, 马礼逊本人写作的《 中国一览》 一书之 中, 这次记 载只有一句话 : “ 《 三国志》 是有关三国时期的事件的一部历史小说 , 因其文体和写作才华而备受推崇 。” [ 6 1 第 三 次记载于 1 8 2 0年出版的, 由英国传教士米怜( Wi l l a m M i l n e , 1 7 8 2 — 1 8 2 2 ) 撰写的《 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 回顾》 一 书之中。尽管三次记载的篇幅十分有限 , 但是却对《 三 国演义》 在英文世界的传播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 可以视为 《 三国演义》 走 向欧美的重要依据。近年来 , 《 三国演义》 也以戏曲、 电影 、 网游等传播形式走进 了欧美各国 , 反响 热烈。2 0 1 2 年, 由国家大剧院打造的京剧《 赤壁》 在欧洲三国维也纳 、 布达佩斯 和布拉格巡演大获成功 ; 吴宇森 导演的电影《 赤壁》 得到了欧美各国观众 的认 同与接受 ; 三国网络游戏更是风靡于欧美年轻人之中。 ( 二) 《 三 国演 义》 海外 传 播效果 如 今在 1 3本 的许 多 书店 都可 以看 到 1 3译本 的《 三 国演 义》 或《 三 国志 》 , 以及在 《 三 国演 义 》 的 基础 上衍 生 创

当前中泰人文交流及其特点

当前中泰人文交流及其特点

当前中泰人文交流及其特点作者:武敏敏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30期摘要:中国与泰国是近邻,两国交往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1975年7月1日,中泰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自此,两国关系不断发展,政治关系、经济贸易合作稳步上升,人文交流随之不断扩大、深化,目前在文艺、传媒产业、教育科技合作及旅游交流等方面互动,呈现出多领域的文化交流局面,体现了以下特点:打造交流合作平台与品牌项目推动交流互动,文化交流与经济联动,官方与民间共同参与。

关键词:中泰文化交流发展特点1975年中泰建交后,两国的关系健康、稳步发展,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在悠久的历史交往的积淀下日渐活跃,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两国文艺团体的互访和演出、影视剧的翻拍介绍引进、开展广泛的教育科技合作及推广语言文化等都成为中泰两国文化交流展开的形式。

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形式不断扩展,丰富和发展了中泰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

一、中泰人文交流的现状(一)文艺演出方面的交流。

在中泰文化交流中,两国各类文艺团体的互访和演出是双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路径。

中泰建交以来,两国的合唱团、歌舞团、戏剧团等代表团体不断进行交流往来。

据统计,“到2009年,中国派出赴泰演出的各种艺术团体多达数百个,来自中国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1](1-6+90)。

如在2005年,中国文化部和泰方在曼谷共同举办了“2005年中国春节文化周”。

时任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常克仁率领百余人大型艺术团访问参加文化周活动,在曼谷耀华力路表演了精彩的歌舞等节目,之后还分赴普吉等海啸灾区慰问演出,受到了泰国人民的欢迎和赞誉。

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泰双方联合举办的“中泰一家亲”,是中泰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

在纪念中泰两国建交30周年之际,泰国公主朱拉蓬亲自参与“中泰一家亲”音乐会的筹办,之后,在中泰两国进行了演出。

近年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组派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亚洲艺术团成为沟通两国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通过艺术表演深入两国文化的交流。

“传而不播”:《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

“传而不播”:《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

“传而不播”:《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自问世以来,《三国演义》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也在周边国家得到了传播与接受。

在这一过程中,“传而不播”的现象也同样普遍存在。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入手,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历程1. 朝鲜:《三国演义》在朝鲜史书、小说及百科全书朝鲜是中国的邻国,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早在16世纪中叶,明朝洪武年间,朝鲜就出现了以《三国志》为基础的小说、史书等文学作品。

朝鲜的历史书籍中,有许多关于《三国演义》的记载,其中包括《朝鲜史话》、《欧阳询某条》等作品。

朝鲜民族英雄崔张杰也曾对《三国演义》进行了注释,成为了当地的传统文化。

在朝鲜民间,对《三国演义》的接受程度也很高。

它被广泛传播,并成为了当地人民熟悉的故事。

在朝鲜的百科全书中,也收录了关于《三国演义》的内容,受到了当地知识分子和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2. 日本:《三国演义》对日本文学、戏曲和艺术的影响日本与中国同样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因此《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杰作,在日本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它对日本文学、戏曲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在日本,有不少文人学士和名家都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他们笔下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三国情节和人物形象。

日本小说家司马遼太郎创作的《赤壁》、山岸凉子的《三国志》等作品,都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启发和影响。

《三国演义》也影响了日本的戏曲和艺术。

在日本的传统戏曲中,有许多以《三国演义》为题材的剧目。

而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也有不少作品以《三国演义》为题材,展现了其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 越南:《三国演义》在越南文化中的传播与影响越南是中国的传统盟国,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在越南,《三国演义》同样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接受,成为了当地人民心中的经典之作。

浅析影响泰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因素

浅析影响泰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因素

2532020年39期总第531期ENGLISH ON CAMPUS浅析影响泰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因素文/陈 琛最后,在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文字的出现通常都意味着书面文学的兴起,文学作品的传播也通常会以书面形式进行,但由于泰国位于中南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度较高且空气潮湿,常规文字记录材料很难长期保存,因此即便在泰文产生并得到传播后,文学作品的传播形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仍然是以口口相传为主,而泰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一定阻碍。

二、 语言文字对泰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文学的发展往往离不开自身语言文字的支持,虽然从广义上来看,早期以神话、传说为主的口传文学同样可以列入泰国古代文学范畴,但必须要承认的是,泰文的诞生仍然对泰国古代文学造成了极为关键且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文学本身就是一种能够形象化反映客观现实或是表达创作者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因此在口传文学阶段,口口相传的文学作品传播形式往往只能保证内容的相似性,却很难将文学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艺术性凸显出来,而兰甘亨国王对泰文的创造,则从根本上改变了泰国古代文学的这一发展现状,使文学作品在被创作出后,能够更加准确地传播开来,并对作品中的艺术化语言运用、情感表达进行完美呈现。

例如在以歌颂兰甘亨国王及素可泰王朝为主要内容的《兰甘亨石碑》中,就有着不少语言凝练、优美且音调铿锵押韵的碑文,而这也正是《兰甘亨石碑》被称为泰国第一部文学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另一方面来看,兰甘亨时期的文字创造还使泰国古代文学所涉及的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在素可泰时期的泰文出现之前,泰国的口传文学内容十分单一,基本都是以洪水、创世等素材为基础简单加工而成,其他内容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即便能够被创作出来,也很难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传承与传播更是显得异常困难。

而在兰甘亨国王创造出泰文后,泰国文学突破了口传文学的限制,将爱情、战争、劳动生活等各类题材均纳入到了有关泰国古代文学的记录最早可追溯到13世纪的素可泰王朝前后,当时的兰甘亨国王以古高棉文为基础创造了泰文,而为了称颂统治者仁政和伟业,以宫廷文学与宗教文学为主的泰国古代文学也随之形成,并在此后的数百年间得到了迅速发展。

浅析《三国演义》在泰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浅析《三国演义》在泰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T ia d. hal n
Ke od : T e he igo } T aad ie ped T eR ao yw rs ( h reKndms; hi n ;wdlS ra ; h esn T ) l y
多 数 学 者 认 为 中 国 古典 小 说 《 国演 义 》 在 三 是


传 播 内容 的 通 俗 化 、 达 精 神 的 平 民 传
wo ks r a o an y t r e a pe t : rti h r fc e to u c s ; e o d,he k y o e Th e n d ms r ,e s n m i l h e s c s Fis s t e wo k o r a in S c e s S c n t e fTh r e Ki g o
主要有 三 个 方 面 : 先是 作 品本 身创作 的 成 功 ; 次 , 首 其 大量 的泰 籍 华人 、 华裔及 泰 国皇 室成 员对 中 国古典 文
学作 品的 喜 爱 , 《 国演 义》 泰 国广泛 传播 的关键 ; 三 , 播 途径 的 多样 化 , 是 三 在 第 传 保证 了《 国演 义》 泰 国 三 在
各 个阶层 、 各种 文化 程度人 群 中的传 播 。
关键 词 : 《 国演 义》 泰 国 传播 三 [ 中图分类 号 ] 2 G15
原因 [ 文章编 号 ]0 3 2 7 ( 0 )1 0 5 — 3 1 0 — 4 9 2 1 0 — 0 7 0 1
[ 献标 识码 ]A 文
② ( ) 盛 中 : 中 国文 学在 泰 国 》 《 南 3 > 9 0年 第 泰 戚 《 ,东 , > 9 E1
2期 。
③( ) 泰 黄汉坤 : 中国古代小说在泰 国的传播与影响》 浙 《 ,

第十章 泰国文学

第十章 泰国文学

《四朝代》(1953)
克立· 巴莫(1911—1995)政治家 和作家,社会行动党主席,曾任泰 国总理。 长篇历史小说,记述曼谷王朝拉玛五世至八 世四代国王的变迁过程,通过一个虚构的人 物宫女帕洛伊,展现了王宫的生活、礼仪、 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们的思想面貌。 小说规模宏大,人物众多,性格鲜明,语言 幽默,不失为巨幅历史画卷,寓人生哲理于 故事之中。

《向前看》

西巫拉帕的代表作品。 小说通过一个农村穷苦孩子詹塔在瓦查林公馆和贵 族学校的遭遇以及后来成为一个有觉悟的民主革命 者的成长过程,再现了1932年泰国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前后的社会生活,表现了20年代到50年代泰国社 会的历史变迁,真实地刻画了那一时期各阶层人物 的思想面貌,着意描绘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曲 折道路,突出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觉醒和对未来前 途的坚定信念。作品被誉为泰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 作,为泰国现代文学开拓了新领域。

《昆昌与昆平》


长篇叙事诗《昆昌与昆平》是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 发源于素攀地区。阿瑜陀耶王朝二世王时期搜集整 理,写成长诗。 全诗长达43100多行。叙述武将昆平和富人昆昌争 夺美女宛通的爱情纠葛。宛通起初嫁给昆平为妻; 但其后昆平奉旨出征,昆昌乘机施展手段诱使宛通 嫁给自己,昆平凯旋之后又与昆昌发生多次冲突; 最后国王命宛通在昆平和昆昌之间作出抉择,宛通 犹豫不定,国王大怒,下令将宛通处死。长诗情节 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有力 。

帕蒙固告(1880—1925)
即拉玛六世。他当政期间,成立文学俱乐部, 组织创作交流,建立清理、校订机构出版古 典文学作品,提倡文艺自由创作。他热爱文 学,著作甚丰,据说仅创作、翻译和改编的 剧本即多达 100余部。 主要作品有诗歌《帕暖堪銮》、《摇船曲》, 散文《〈拉玛坚〉的起源》、《游帕銮城》、 《醒醒吧,泰国!》和话剧《爱神受辱》、 《战士的心》、《帕銮》等。

东南亚华人文学

东南亚华人文学

2、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阶段的东南亚华文文学:
流亡于东南亚各国的中国现代作家,进行各种抗日宣
传的文学创作活动,给东南亚华文文学注入新的血液 与活力,《星洲日报》《华侨日报》等。
3、抗战后
抗日战争以后到东南亚独立前后的华文文学,恢复发展、
走向成熟。 印尼《新报》、《生活报》、《天声日报》等报刊复刊。 柬埔寨创办《播音台》、《大中报》、《华商报》等。
4、蒋萸棣
*作家简介
印度尼西亚华侨女作家兼画家
不曾加入印度尼西亚国籍,一直以“华侨”身份从事创作
诗歌《和平颂》 、 《梦兰》等
*“漂泊者”情怀
作品毫无保留的表达了内心的“流寓”与“漂泊”之 感。
身处异乡的游子对故国家园的怀恋之情。
作家本人不仅游离于印度尼西亚本土文化之外,也游
离于正在变化中的华族文化之外。
特点
土生华人在"重写"自己的情爱故事时,一方面透 露出一些"中国神话"的影子;另一方面,这种"重
写",也重在发挥,在发挥中叙述"自己的故事"。
(2)印度尼西亚华文散文中“家园理想”
*转变
印度尼西亚华文散文,经历了由吟咏漂泊的游子
之歌到面向印尼当下生活的转变,但作者的内心
深处仍渴望保留自己的文化之根。
一、概述
东南亚的“华侨文学”又称为东南亚的侨民文 学,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初创期。又可分为抗 日战争前、抗日战争中、抗日战争后。
二、分期、特征
1、抗日战争前期
抗日战争前的东南亚华文文学主要是在中国辛亥革命和新 文学运动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学,是东南亚华文新 文学诞生期。 《图南日报》、《中兴日报》、《光华日报》、《南洋日 报》等。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泰国社会之影响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泰国社会之影响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泰国社会之影响作者: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3期[摘要]华人移居泰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自泰国建立起第一个独立王朝素可泰王朝以来,就有第一批中国人移居泰国。

此后,华人移居泰国从没有间断过。

在与泰族人几百年的和平友好相处中,华人把中国文化带入泰国,给当地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泰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化的浸染,尤其表现在文学、建筑艺术、宗教、医药学、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方面。

中国文化能够在泰国传播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中华文化本身具有强大的魅力,其次是因为泰民族具有包容外来文化的胸怀。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泰国社会;影响[中图分类号]G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1)03-0068-05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泰国的传播中泰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

中华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移民传播到泰国,为当地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记载,清王朝时,大量住在临海城市的中国人移居东南亚国家,最多的是到泰国,大约有三百万人,其中潮州人占百分之八十。

”来到泰国的中国移民多数是从广东或福建迁来,主要是商人。

除此以外,还有大夫、铁匠、泥瓦匠、卖艺者、手工艺者。

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定居泰国,泰国的一些临海城市出现了华人社区,例如春武里、尖竹汶、春蓬、洛坤、北大年、佛统、叻丕、龙仔厝、北柳等。

素可泰王朝的第三位国王蓝甘亨,被人民尊称为“大帝”。

他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把泰族和其他民族如华人、马来人、高棉人等团结起来,从而使得国泰民安。

14世纪中叶,泰国的第二个王朝阿瑜陀耶王朝成立。

这个时代生产发展迅速,物产丰富,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当时的暹罗和中国已开始贸易往来,并多次互派使者访问。

16世纪中叶后,曾经盛极一时的阿瑜陀耶王朝与邻国缅甸发生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加上国内的不安定因素使其国势渐渐衰退,终于在1767年4月8日被缅甸军攻陷。

阿瑜陀耶王朝遂告沦亡。

这时,华裔将领郑信带领人民反抗外族的入侵,随后,建立了吞武里王朝(1767—1782),成为泰国历史上的华裔国王。

《封神演义》在泰国的演变——以“戈珉”泰国化的哪吒为例

《封神演义》在泰国的演变——以“戈珉”泰国化的哪吒为例

097Khemarat Wongtimarat(黄君中)《封神演义》在泰国的演变—以“戈珉”泰国化的哪吒为例《封神演义》泰译本,泰文名称《封神》(Hongsin),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是泰国曼谷时代二世王时期(1809—1824)翻译成泰文的。

受到《封神演义》影响的泰国文学也不少。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诗体小说《戈珉》。

《戈珉》在五世王时期(1868—1910)成书,作者不详,该小说共有四十回,前四回是模仿《封神演义》第十二回到第十四回的哪吒故事,并把人名、地名等改成泰文。

《戈珉》后段的三十六回跟《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故事无关,且是往泰国大城时代的诗体小说套路完成,戈珉王子长大以后,有妻有妾、有几个孩子,有矛盾、有战争,后来和谐,结束。

虽然《戈珉》只有前段模仿哪吒,后段似是变成另外一个人,但是在很多泰国人的印象中,戈珉仍然是泰国化的哪吒。

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这个说法,最明显的一个证据就是2011年重版的泰译本《封神》里的插图,哪吒的图像下面用泰字写的是“哪吒(戈珉)”。

连《封神》的插图还得写戈珉的名字,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一提到哪吒,很多泰国读者就联想到戈珉。

相反,一提到戈珉,人们也想起了哪吒。

还有另外一个奇特而又罕见的现象,就是在泰国的一些哪吒庙被称为戈珉神爷庙。

一些庙虽然被称为哪吒庙,但还要带括号,括号里面就是“戈珉神爷庙”。

笔者觉得这是一种有趣的社会、文化以及文学融合的现象,但从来没有人具体研究过,所以想探讨一下该现象的来源。

首先,要回到翻译成泰文版的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泰译本《三国》(Samkok)是曼谷时代一世王发命令翻译成泰文的,该工程应该算是曼谷时代初期最隆重的翻译工作了,翻译组很多人员都是兼职的,用了几年才完成。

泰译本《三国》问世之后,对泰国文学界、历史界及政治界等影响巨大。

只谈文学方面的,因为《三国》受到当时读者的热烈欢迎,随后的三十多篇中国古代小说从一世王时(1782—1809)到五世王时期(1868—1910)逐渐被翻译成泰文。

书传佛国有新篇——《三国演义》在泰国的流传和影响

书传佛国有新篇——《三国演义》在泰国的流传和影响

作者: 戚盛中
出版物刊名: 文史知识
页码: 96-100页
主题词: 三国演义;中国文学作品;讲史小说;文学体裁;艺术瑰宝;书传;拉玛二世;古代通俗小说;蜚声文坛;历史小说
摘要:《三国演义》是中国讲史小说的典范,是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瑰宝,《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被改编成各种文学体裁,历来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三国》(《三国演义》的泰译名)在泰国,同样是泰国文学作品中的名著。

1914年泰国前皇家研究院委任一个委员会负责挑选泰国最优秀的文学作品,结果选出7部作品,《三国》是其中的一。

泰国文学界对中国名著的翻译及关注点研究

泰国文学界对中国名著的翻译及关注点研究

《泰国文学界对中国名著的翻译及关注点研究》摘要:本文将对泰文洪版《三国》的翻译理论及翻译技巧及关注点进行研究,同时还将透过《三国》来总结泰国文学界对中国名著的翻译及关注点的一些共性,在此段话中,出现了“祭告天地”这样的话语,“天地”在译文里被翻译为“ ”,是“佛和神仙”的意思,泰国文学界在对诸如《三国演义》这样的中国名著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都大致遵循了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准则【摘要】《三国演义》于1802年传入泰国,无论是泰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还是文学创作都受其影响。

本文将对泰文洪版《三国》的翻译理论及翻译技巧及关注点进行研究,同时还将透过《三国》来总结泰国文学界对中国名著的翻译及关注点的一些共性。

【关键词】三国演义;翻译;关注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该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105年的历史。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及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如诸葛亮、关羽、曹操、张飞等。

作者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著作内,情节丰富、精彩,使得《三国演义》得以流传至今并远播海外。

《三国演义》约在18世纪中期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由大批移居泰国的华人传入泰国。

1802年,曼谷王朝一世王委托当时主管财政的大臣、大诗人昭帕耶帕康(洪)主持翻译《三国演义》。

洪版《三国》不仅仅被视为一部优秀的外国文学著作,同时也被泰国人视为是本土文学的经典和代表作品之一,在泰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通过对洪版《三国》内容的分析与整理,对译者在《三国演义》翻译的过程中采用的翻译理论及翻译方法与技巧进行研究,同时将对译者对《三国演义》的关注焦点进行分析、总结。

通过洪版《三国》来总结泰国文学界对中国文献的翻译理论、翻译方法及技巧进行总结,同时将发掘泰国译者对中国文献的关注点都有哪些。

导游基础知识模拟61

导游基础知识模拟61

导游基础知识模拟61一、填空题1、礼制建筑依建筑形制不同也分为三类,分别是______、______和祠堂。

2、我国主要官府菜有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是我国河南省最大的寺庙殿宇。

4、纳西族人民集体创作了长篇史诗《______》,它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5、______被誉为“亚热带边缘的绿色自然博物馆、珍稀物种的天然基因库”。

6、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是由我国唐代______所著的______。

7、我国现存比较完整的宫殿有三处,分别是______、______和布达拉宫。

8、秦长城,为了防御匈奴而修建,西起甘肃临洮,东到______。

9、______是在巨厚的红色沙砾岩上,由内外应力作用发育而成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地貌。

10、12世纪末,铁木真经过十多年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______,意思是“坚强的君主”。

11、______为全国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其最神奇之处,当数称为中国一绝的村落布局。

12、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萌木本植物群落,素有______之称。

都江堰位于______江上,______主持修建,是世界上年代最久,但仍在发挥作用的水利工作。

13、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清西陵位于河北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中国工艺美术三长”。

15、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区是______自治区。

16、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

17、藏传佛教学者专用的一种帽子叫______。

18、位于泰国曼谷的郑王庙,系供奉华侨后裔、泰王______坐像的皇家寺庙,他于1768年驱逐侵占泰国的______国军队,复兴了泰国。

19、殷墟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文物是______和______等。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______代王海《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在泰国
作者:高美琪
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08期
摘要:最早译介中国古典文学小说的国家是泰国。

1802年,泰国国王拉玛一世委托昭帕亚帕康(浑)翻译《三国演义》泰文版并取名《三国》,由此《三国演义》为泰国上下所广泛接受,一时间全国兴起了“三国热”,成为唯一一本跨文化文学传播的泰国本土文学名著经典,对泰国人民的思想文化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论述两百年来《三国演义》在泰国的翻译、传播、影响及研究。

关键词:《三国演义》泰国翻译影响
查阅《中泰文化交流》可以知道,在西汉平帝时期中国和泰国人民便开始了密切的交流,这种亲密友好关系持续了两千多年之久。

在这段时期内,除了基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外,还包括大量的人口迁移,期间有不少中国人选择移居泰国,伴随着人口的迁移,中国的大量文化及传统风俗习惯流入泰国,影响着泰国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并逐渐与泰国本土文化相混合、发展,慢慢形成了兼具泰国及中国文化的独具特色的泰国华人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根”的意识极为强烈,主要体现在,大量移居泰国的中国华人,为了强化子孙后代“根”的意识而坚持让他们学习汉语,阅读中国书籍,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名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便是其中一部很受欢迎的文学名著,在泰国华人圈可谓“首屈一指”。

中泰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交流频繁,文化繁荣。

《三国演义》这本书在泰国民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泰文版的《三国》出版于1802年,一经出版就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由此在泰国掀起了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热潮,与此同时促进了泰国文学的发展。

《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它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其次它是一本中国历史演义小说。

在泰国,《三国演义》的传入对泰国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其中一点体现在《三国演义》丰富了泰国文学的创作题材,也为后期泰国历史小说家的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思路,促进了泰国文学创作的多元化。

比如泰国本土的长篇故事诗借鉴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塑造手法及相关的故事情节;以《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为原材料而改编的歌舞在泰国盛行一时,比如《三国》、《岳飞传》等。

一、《三国》对泰国的影响
在中国有一个说法“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泰国有一句俗语“三国看三遍,此人不可交”,这句话与中国的这一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句话明确地表达了一种观点,即《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大部分内容描写了一些计谋多端,甚至狡诈阴险的人,阅读这本书的人很可能受其影响而变得狡黠、诡计多端。

然而,尽管如此,仍有很多泰国人阅读《三国演义》,并把它
视为文学作品中的瑰宝。

泰译版的《三国演义》在泰国极其畅销,其中的故事广为流传,比如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空城计、望梅止渴等,其中的人物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英勇善战的张飞、多疑奸诈的曹操等。

由此打开了泰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与历史的大门,加强了中泰两国的历史文化交流,增进了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

泰国是一个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信奉佛教的人高达95%,但仍不乏很多居住在泰国的华人表现出对三国人物的极高的崇拜。

这一点从随处可见的祠庙可以得到证明——在泰国有大量的把刘备、张飞等三国人物供奉为神明的祠庙,而且这种祠庙很受华人欢迎,每天到这里的人络绎不绝,这就明显受到了中国历史小说的影响。

《三国演义》之所以在泰国如此受欢迎,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三国演义》所体现的思想及观念既区别于泰国本土的思想观念,又与泰国文化相联系,这种区别与联系更具有吸引力,也更易于接受。

其中比较突出的像统治者的爱民如子、人与人之间的义气及个人的气节都符合泰国传统的道德标准。

二、《三国》翻译的发展
中国的历史、文学故事很早就为泰国人民所熟知。

一般情况下,泰国作家都会先对中国古典小说进行再创造然后供普通大众阅读,由此成为泰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像中国经典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都于十八、十九世纪先后翻译成泰文,在泰国广泛流传。

泰文译本的《三国演义》首次出现于1802年,这要归功于曼谷王朝一世王,他委托财政大臣、大诗人昭帕亚帕康(浑)(Chaophraya PhrakhlangHun)主持翻译《三国演义》。

自此以后,中泰两国的交往日益密切,关于《三国演义》的不同版本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丰富了泰国的文化及文学。

由于《三国》不是用通常的翻译方法翻译出来的,因此它便有了不同于一般翻译作品的特点:第一,它虽然是翻译,却不拘泥原文。

歌词歌赋、议论被删掉,难译的或泰国人难于理解的,或舍弃或做了改编,采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式的铺叙,保留了原著简洁明快的语言特点;第二,在翻译方法上追求的是故事的有趣,而不是忠实于原文,因此意译多于直译;第三,译本大大消减了三国开头和结尾的部分,突出了赤壁之战前后扣人心弦的政治和军事上的斗争,这便浓缩了故事,使情节更加紧凑。

因此,可以说泰文版的《三国》既是一个翻译本,又是一个浓缩本。

泰国人民对《三国演义》的推崇与喜爱也推动了泰国翻译专家对中国古典历史演义小说的翻译热潮。

据悉,三世王时期官方的翻译班子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翻译了《三藏经》,而且仅从一世王到六世王的百多年间,就有至少36部中国历史演义故事被翻译为泰文。

这三十六部中国历史演义故事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来自于正史的《二十四史》、《韩信》、《隋
唐》。

二是来自于野史、杂史的《游江南》、《武则天》。

三是来自于小说或历史演义故事的《五虎平西》、《五虎平南》、《五虎平北》、《水浒传》、《包龙图公安》、《西游记》等。

三、推动泰国文学的发展
在主动、积极地翻译中国在内的外国文学作品的影响下,曼谷时期的泰国文学有了很大的发展。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三国演义》的泰语译本,它是第一部泰国翻译作品,这部作品堪称泰国翻译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

中国文学的泰译一方面促进了泰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另一方面为泰国文学吸收西方文学做了准备。

中国文学进入泰国发生在泰国文学古代文学向近代、现代文学过渡即将发生和已经到来的历史时期。

《三国演义》的翻译对泰国散文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打破了泰国文学单纯以韵文体为主题的现象,促进了泰国文学新文体、新文学语言的产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促进了泰国散文学的发展。

由此以中国历史演义小说为模本的文学作品逐渐在泰国文学史上崭露头角,《三国演义》在泰国的浑版《三国》可以说是具有泰国民族特色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影响了泰国文学、文化及人们的社会生活、道德观念等。

相信泰国的文学工作者会一直致力于《三国演义》的研究和翻译,加强中泰两国文学、文化交流,促进两国友谊。

毋庸置疑,《三国演义》的研究、翻译、传播在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泰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此项研究,促进泰国文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在泰国的传播。

虽然目前在泰国并没有很多年轻人愿意花大量时间认真阅读《三国演义》的泰译本,但是他们仍通过更鲜活、有趣、生动的方式学习、了解,像电视剧、漫画书、电子游戏等,这实现了《三国演义》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笔者思之,诚如栾文华先生所说:“总之,泰国人对《三国》的喜爱和熟知程度在中国以外,恐怕找不到第二家。


从拉玛一世时期的《三国演义》到现在,中国古典小说经历了时间的考验,逐渐深入泰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泰国的文化及道德思想,相信随着中泰两国的交流日益密切及相关学者的努力工作,中国小说将会在泰国越来越受欢迎,从而不断促进泰国文学、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栾文化.泰国文学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庞希云.东南亚文学历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