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东北屯子人回忆老东北农村生活 习俗共42页
(完整word版)东北民间民俗
东北民间民俗
——-有趣的东北四大怪
东北: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古称辽东、关东、关外、满洲,是中国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
节日:和全国都一样,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串门什么的。晚上守岁之后还要吃一次饺子.
饮食:特色——酸菜。这个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就是在入冬的时候买许多白菜(也有大头菜,但不如白菜好吃),洗干净,放进缸里,撒上盐,密封.一直到一个月左右。东北人爱吃炖菜。这是特色因为天气冷。东北菜量大,味道重。东北人喜欢吃面条,生蔬菜蘸大酱.最喜欢吃饺子。各种馅的。还有杀猪菜。比如血肠。杀猪菜都要用刚刚杀死的猪做。
生活:用芴噜草做铺盖。既暖和,又可以用来防潮。
在晚饭后,老年人喜欢聚集在一起,扭秧歌.还看二人转。“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东北人性格豪爽,重感情.
最有趣的事东北四大怪,是什么呢?人们都知道东北有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最后一怪:加一个“反穿皮袄毛朝外” 。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是东北气候环境使然。东北风大雪多,冬天室内外温差大,如果将纸糊在窗棂里侧,呼啸的大风就会将纸“推”离窗棂,窗户纸被吹破.且窗棂在外,下雪时容易积雪,外面气温低了容易结霜,室内火盆一烤,融化的水就会流到窗户纸和窗棂的结合处,将窗户纸浸透脱离窗棂,造成窗户纸的破损。而将窗户纸糊在外侧,遇风时有窗棂做撑架,不至于将窗户纸吹离窗棂。遇雪时雪花打在窗户纸上也会滑落,融化的雪水也不至于浸透窗户纸,可以延长窗户纸的寿命。这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人们还用麻油、苏籽油等涂在窗户纸上,以增加室内亮度,增强窗户纸的防水防潮性能,延长窗户纸的寿命.现在已经没有人再糊窗户纸了。
东北民俗文化
▼七面框边内各嵌两至三枚小铜钹,一面嵌
钉柱缀鼓穗,寓意五谷丰登。
▼演奏时,左手举鼓,右手掌
击,用于民间歌舞伴奏。
莽势是满族舞蹈的主要代表形 式,又称莽式空齐舞,“莽势” 一词是满舞蹈的音译。
这种舞场面富于变 化,形式有“男莽 势”、“女莽势”、 “对舞”、“衬舞” 等。
艺东 民北 俗少 数 民 族 游
文化传承:
左图:北陵-昭陵 右上图:沈阳故宫 右下图:东陵-福陵
望奎皮影历史悠久,于清朝同治
年间传入望奎,历经百年风雨,从崔春 芳、关兴久、张学文到谷宝珍,现在已 经是第四代了,他们表演的皮影戏《三 请樊梨花》 、《红月娥做梦》等剧目多 次被省电台、电视台采录实况,《三请 樊梨花》还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号称皮 影一枝花的谷宝珍,其精湛的表演被黑 龙江电视台制作成专题片反复播放。望 奎县画家张家纯,将我国传统的皮影艺 术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创造出皮影 画,使之在景灯下的艺术效果定型在纸 绢上,充分展示出中国皮影艺术的价值 和迷人风采,先后在黑龙江省及大洋彼 岸美国等地展销。
妇女们跳 的《莽势》 舞,舞态 婉转柔媚。
长鼓舞也叫做“杖鼓舞”,朝 鲜族舞坛上的一颗明珠之美称, 历来备受朝鲜族人民的珍爱。 长鼓舞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始 终以其典雅飘逸的舞姿驰名中 外。
朝鲜族民间有句俗话说:"姑娘时不跳跳板,出嫁后就会难产"。因此,跳板运动 很受重视与喜爱。 关于朝鲜族跳板的由来,还有一段浪漫的传说:传说古代朝 鲜妇女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整天门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不准出大门,为了看看 院外的世界,她们只好在院内墙根处支起跳板腾空跃身,偷看院外的风光。还有 一种说法是,古时有两个男子无辜被囚,他们各自的妻子为了能看到高墙内牢狱 中 的丈夫,便想
东北的民风民俗
东北的民风民俗
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东北的民风民俗
有民谣道出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一一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扫尘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蒸馒头
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请财神
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
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贴窗花、挂年画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祭神祭祖
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东北的风俗
东北的风俗 篇一:东北的习俗 东北的年俗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东北 人是很注重春节的,也很讲团圆。所以无论身在何方,到了春节父母都希望儿女们能围坐在周 围,全家人团团圆圆吃顿年夜饭。这可能是年迈父母一年最大的盼头。东北人祖籍大多来自关 内,还有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春节习俗。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 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 祭灶时用的是糖瓜、 关东糖等小食品, 由胶状麦芽糖制成, 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在年前将房间里 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下午要 杀猪因为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 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还要宴请左右邻居来,可热闹了!!! 腊月二十五,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 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 · · · 腊月二十六日和二十七日办年货:采购春节用品,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 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给孩子买新衣服,以图喜庆;春节期间出去给长辈拜年的礼物 等等。 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 对子、桃符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 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 在家具、影壁中。 腊月二十八日 贴窗花、挂年画 ,和贴福字 窗花、年画不仅烘托了喜庆的 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而且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 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 “窗花”。 春节挂贴年 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 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东北民间在大年三十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 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它的 随自己喜欢的定。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吃东西,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 点瓜果放满一桌。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做 “平平安安”。过年还会准备很 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 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但是主食还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韭菜馅的, 1 / 7
东北的习俗
东北的年俗
,在这“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东北人是很注重春节的,也很讲团圆。
腊月二十三,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腊月二十五,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
腊月二十六日和二十七日办年货:采购春节用品,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给孩子买新衣服,以图喜庆;春节期间出去给长辈拜年的礼物等等。
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腊月二十八日贴窗花、挂年画、年画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东北民间在大年三十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
东北春节习俗一览
东北春节习俗一览
过去的老东北过年讲究多,直到现在老一辈人仍然保留着过去的(春节)习俗,虽然不如现在过年那样自在随意,但仔细品品,还是过去的年味儿更真,更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东北春节习俗一览,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东北春节习俗
杀年猪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童谣)过去在东北农村广为流传。
过去杀猪在东北农家算是一件大事。进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那时候,大多数农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则可供自给,多则出卖换钱,因此圈里养着几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扫棚
进入腊月二十三之后,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家庭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中国民间称之为“扫尘”、“掸尘”。因为有民谚说:“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民俗专家表示,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
赶年集,办年货
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日“年货”。过年之前采购工作称为“办年货”。
年货一般包括鞭炮、(对子)(春联)、灯笼、冻梨、冻柿子等。家里有小孩的还要给小孩买件新衣服,这是规矩。在农村置办年货多选择赶集,年集是一年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在大集上要把香蜡、纸码、鞭炮、(年画)、红纸、白糖、烟茶、糖果、佐料等买回家。
东北风俗习惯礼仪
东北风俗习惯礼仪
东北风俗习惯礼仪4篇
东北风俗习惯礼仪1
1.回家过年
东北人是很注重春节的,也很讲团圆.所以无论身在何方,到了春节父母都希望儿女们能围坐在周围全家人团团圆圆吃顿年夜饭.这可能是年迈父母一年最大的盼头.
2.节前准备
按照东北传统习俗在过了腊八之后就进入春节的准备工作了.基本上有以下几项
打扫灰尘(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屋里屋外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杀猪(为了春节前后两个月的肉吃,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
蒸馒头(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
置办年货(也就是采购春节用品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碗筷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还要给小孩子买新衣服,春节期间出去给长辈拜年的礼物等等.........)
下面就是春节的活动了
3.请财神
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4.贴春联
关于春联的传说有很多这里就不说了.以前都是写的那时候要是有个毛笔字写的好的到春节就忙了.现在大家图好看也懒了都买.贴上春联喜气洋洋.春联也有忌讳的,就是家里死了人没有过三周年的三代以内的个体家庭都不允许贴春联.至于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一般贴春联的时候包括,对联,福字,挂钱.还有井水联,牲畜联,行车联,还有抬头见喜一类.还有很重要的是门神.
5.祭祖
这项其实也是蛮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中国东北的民风民俗PPT20页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0
SUMMER TEMPLATE
中国东北的民风民俗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Baidu Nhomakorabea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回忆东北童年!熟悉东北文化
回忆东北童年!熟悉东北文化
经典故事,人生哲理,健康财富,美食运动,创意段子,移民资讯,网络文学,生活百科,电影综艺,爆笑经典等,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
1.火炕
冬天就爱待在炕上,谁喊也不下地。当然,除了有好吃的。记得儿时,谁是家里的香饽饽,晚上就让谁睡炕头,至于谁睡炕梢……相信你懂的~
2、冻梨
凡是东北的冬天能吃到的水果,我们就拿到外面窗台儿冻上。像冻苹果呀,冻梨呀,不过还是冻柿子最抢手了。这些吃之前要先用水化开,但总有小馋猫,它们刚泡在水里就拿出来往嘴里送。其实我们小孩儿要的就是那又甜又“拔牙”的劲儿!
3、棉袄棉裤
小前儿的棉袄棉裤都是长辈一针一线缝的,穿上身可暖(nao)和(hong)了。想在东北过冬,必备大棉袄二棉裤。记得小时我们就想学大人穿扎裤腰带的棉裤,可是大人不给做,说是穿着带背带的,前胸铺暖(nao)和(hong)。
4、酸菜
东北过冬必备——纯东北酸菜。这酸爽可比什么老坛酸菜正宗多了,你是包馅还是炒炖全来!回想起那酸菜缸的味儿,也是迷煞众人……
5、滑哧溜
东北冬天的娱乐活动之一。玩法简单:就比谁滑的远,你是站着滑,坐着滑都行;滑之前你还可以来段助跑,绝对能帮你哧溜的更远点。
6、打雪仗、滚雪球
东北冬天的娱乐活动之一。雪一停,会上三五好友到雪地乱打一通,冷也不觉得冷了。最怕有时玩着玩着,突然三五个人袭击一个人,那场面真是惨烈呀。怀念那会儿无数个雪球打进衣领里的感觉,脖子凉的,真是有苦说不出啊。打够了大家就开始滚雪球,滚累了就开始堆雪人,捎带脚还把雪扫了。
7、油梭子
一到过年,待各家都杀猪了,就该开始用猪肥肉榨油了。榨出的猪油俗称荤油,冷却后变成白色的固体。而榨油后的猪肥肉可就是美味了。榨完油的肉干吧的几乎没有什么油了,吃到嘴里油酥又香。记得那会,每次奶奶总会给我开小灶,专门挑出带着瘦肉的油梭子给我吃。剩下的油梭子,就会剁碎,与酸菜一起拌成馅包饺子了。
东北风俗_0
东北风俗
篇一:东北18怪——逐渐消失的东北习俗
东北18怪——逐渐消失的东北习俗
一、窗户纸糊在外
过去,东北地区的气温,特别是最北部的地区和东部的一些地方的气温,和现在相比更加寒冷,冷的程度,不是亲身体验难以想象。
为了取暖,保持室内的温度,又不能让风把窗户纸刮掉,或者因为屋内外的巨大温差将窗户纸弄湿而掉了,一般都把窗户纸糊在木制的小格子窗外面。不论平民百姓的破旧房屋还是富豪大臣的深宅大院,都是如此。
二、苫土房篱笆寨
苫土房篱笆寨是对昔日东北人家的住房和院落的普遍描述。
用从山上或者草甸子割来的草苫房;先是找那些耐腐烂的草,后来也有用稻草等代替的。用黄土与轧碎的草和泥做成坯,晒干之后垒墙盖房,然后在坯垒的房墙外面再抹上混杂着碎草的泥;从附近的山林中砍来细木头截成一人左右高,将房子和空地围起来,形成一个院落。草都是耐雨抗腐烂的,房屋和墙保暖性能好。
现在这样的房屋很少见,土房早换成砖瓦房,墙也是红砖砌成或是都住在楼房里啦!!
三、烟囱贴在山墙外
老东北汉族房屋一般都把烟囱贴在山墙外。
为了让保持热度的烟火给房间内带来更多的热量,一般都把烟囱紧贴着山墙修筑,也有的把烟囱的大部分直接裸露在室内,还把烟囱安上“插板”(通常用铁片)。
四、除病驱邪萨满舞俗称跳大神
萨满信仰是满族民间信仰中最重要的信仰形式。
萨满沟通人神两界,有着非同一般的神秘色彩。满族的萨满分为两种,一种是氏族萨满,也叫家萨满;一种是职业萨满,也称野萨满。为崇信者除病驱邪主要是野萨满,萨满行祭时要跳太平神或家神,俗称跳大神。野萨满除病驱邪时也跳神,而且法衣、法器俱全,身带腰铃,手持神鼓敲击。舞蹈模拟各种动物跑
东北方言土语大全续篇之四:东北农村70-80年代的小吃和零食
东北方言土语大全续篇之四:东北农村70-80年代的小吃和零
食
小时候属于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候的农村真的很穷,挣工分是靠劳动力,口粮是公家分的,有些人还在挨着阶级斗争的批斗。穿着还是大棉袄二棉裤,住的都是土坯房,照明用柴油灯或者嘎斯灯(因为电不够用)。那时候记得最响亮的口号是“知识青年要到农村去”,因为我家就住过从城市里来的“知识青年”。那时候除了田野里的吃食儿,零食就是真就是零。
后来国家改革开放了,农村实行“大包干”。时间进入80年代后,村子里逐渐有了机械农具,有的人家养起了牛马,也有了家猪,有了二八大杠,有了手扶拖拉机。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开始渐渐地好了起来。
1、70-80年代自产自摘的山野小吃和零食。
毛嗑
向日葵
毛嗑:瓜子儿(guāziěr),葵花子,向日葵。这个不多说,别人家院里种的,几个人合伙去别人家把成熟的葵花头掰下来,然后跑,再然后捧着生吃就行。逢年过节的时候要炒着吃才行。
棒米哑巴
棒米哑巴:农闲时节,家里没啥事,赶上地主家有余粮,用大铁锅炒把干苞米粒(要用小粒儿苞米,大粒儿的不好吃)炒熟,可以再炒制的过程中放点糖精。技术高超的人能把苞米炒开花,开花的苞米哑巴叫“棒米花”。每天出去溜达的时候兜里揣点,边走边吃,还能送给小伙伴。炒苞米哑巴、炒黄豆和炒瓜子是黑龙江农民农闲时节三大零食。炒瓜子也用来待客,瓜子配五颜六色的糖球,再加上一壶猴王茶水,礼仪基本上就圆满了。
崩棒米花
崩棒米花: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了,很久没见到过了。用“老式手摇大炮崩爆米花机”装入大米、高粱、黄豆、棒米茬子等,放在配
东北风俗文化介绍22页PPT
东北风俗文化介绍
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ຫໍສະໝຸດ Baidu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东北的风俗习惯
东北的风俗习惯
介绍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这个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东北的风俗习惯,包括婚嫁习俗、节日庆祝、饮食习惯等方面。
婚嫁习俗
1.婚礼仪式:东北地区的婚礼仪式通常持续一整天,
充满热闹和喜庆的气氛。新郎和新娘在传统婚礼中会穿着汉代的婚服,新郎戴着形似凤冠的头饰,而新娘则戴着华丽的发饰。在仪式上,夫妻双方还会进行拜堂、交杯酒等环节,象征着婚姻的开始。
2.婚肴:在东北地区,婚宴上的食物种类繁多,例如
熏肉、糖醋鸡、红烧猪肉等。这些美味的菜肴往往是由新娘的家人亲自准备的,以表达对新郎家庭的尊重和祝福。
3.新房布置:在东北地区,新婚夫妇的新房通常由新
娘亲自布置。房间里会摆放鲜花、剪纸、寿字等装饰品,
以营造浪漫而温馨的氛围。
节日庆祝
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东北
地区尤为盛大。人们会贴门神、设灯笼、放鞭炮,并举行
大型的舞狮和舞龙表演。此外,东北人还有“穿新衣、吃饺子”的传统习俗,以迎接新的一年。
2.中秋节: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农耕节日,东北人民
会举行丰收祭祀活动,感谢丰收的神灵。人们会赏月、吃
月饼,并进行各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如玩斗鸡、跳秧歌等。
3.清明节: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东北地区
的习俗是在清明前后,人们会扫墓祭奠先人,并在墓前烧
纸钱和祭品。此外,还有一种独特的传统活动,叫做“纳吉日”,人们会在家中张贴符咒以祈求平安吉祥。
饮食习惯
1.酸菜:东北地区因为气候寒冷,人们喜欢吃一些酸
东北风俗文化介绍
哈尔滨红肠是黑龙江哈尔滨的特色小吃,以猪肉和肠衣为主要原料,口感鲜美,是东北地区著名的特产之一。
哈尔滨红肠
煎饼果子是东北经典的小吃之一,以绿豆粉、鸡蛋、葱花等为原料,口感酥脆可口,是早餐的最佳选择。
煎饼果子
老边饺子是辽宁沈阳的特色小吃,以精肉、蔬菜等为原料,皮薄馅大,口感鲜美,是东北地区著名的特色美食之一。
剪纸作品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寓意吉祥,反映了东北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
01
02
03
04
皮影戏的表演方式独特,通过灯光照射镂空的皮影形象,投影到屏幕上进行表演。
皮影戏的音乐和唱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伴奏乐器包括锣、鼓、二胡等。
东北民俗习惯
CATALOGUE
04
婚俗
东北地区的婚俗习惯丰富多彩,包括提亲、定亲、送嫁妆、迎亲、拜堂等仪式。其中,提亲和定亲是男方家向女方家求婚和商定婚期的过程,送嫁妆则是女方家为新娘准备的嫁妆和陪嫁物品。迎亲是婚礼当天,新郎前往女方家迎接新娘的仪式,包括放鞭炮、贴喜字等。拜堂则是新郎新娘在男方家举行的敬酒、磕头等仪式,以示对长辈和亲友的敬意。
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年货,如饺子、年糕、糖果等,寓意着团圆和幸福。此外,东北地区还有一些独特的年货,如冻梨、冻豆腐等,这些特色食品也成为了东北春节的一部分。
除了传统的庆祝方式外,东北地区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如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东北人民的传统文化,也丰富了节日氛围。
那年那月:东北农村过年那点事儿(组图)
那年那月:东北农村过年那点事儿(组图)
东北网龙文化频道消息随着春节的临近,年味儿中缭绕的民俗气息,让人不禁涌起怀旧情绪。寻着年少的记忆,编辑整理出一组东北农村过春节的几种习俗,让那些渐渐被淡化的民俗记忆在追想中温暖起来,以这样的方式迎接新春佳节的来临。
杀年猪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童谣过去在东北农村广为流传。
过去杀猪在东北农家算是一件大事。进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那时候,大多数农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则可供自给,多则出卖换钱,因此圈里养着几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糊棚,
糊棚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东北农村比较常见的装饰活儿,和现在装饰房屋顶棚有相似之处。房子盖起来了,但是在屋里一抬头就看见房梁总不是个事儿,既不雅观,也不卫生,于是,凡是日子能过得去且爱干净的人家就吊个棚,当然,所吊的棚自然不是什么天花板之类的,再说了,那时候的农村也弄不起这个。一些人家图省事就在屋内扯了一大块塑料布当顶棚,而更多的人家则是用高粱秆儿抹黄泥来吊棚。吊棚后,再找来一些废报纸和书纸啥的往上一糊,就成了所谓的糊棚。糊棚可是件手艺活儿,来不得半点马虎。那时,故乡有几种人很吃香:一司仪二木匠三瓦工四阴阳,这糊棚的应该排在第五位吧。——(明东的博客)
糊墙
糊墙专门有一种纸,但不是当今装饰房间的高级壁纸,而是六七十年代乡下人专门用于糊泥墙的蓝花印纸,北方人都叫它糊棚纸。它像报纸那么厚,一尺见方,花朵硕大,在白底子的映衬下,极富民俗味道。商店里按“刀”卖,
一组老照片讲述东北农村过去的故事
一组老照片讲述东北农村过去的故事
无意间在网络上看到这组照片,勾起了儿时无数的回忆,在这里我要感谢照片的拍摄者,因为这些照片真实记录了东北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了老一辈东北人的淳朴生活,也勾起了无数七零八零后的无限回忆。
粘豆包
我们就先从粘豆包说起吧,粘豆包是我们北方人喜欢吃的一种主食,也是人们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进入冬季北方就是个天然大冰箱,人们开始准备过冬的食物——包豆包,粘豆包的制作过程很繁琐、要淘米、磨面、发面、攥豆馅、包豆包、冷冻等多道工序、人们通常把制作好的豆包冷冻起来,装进袋子里面,吃的时候拿出来蒸熟即可、每次蒸的时候都是蒸上一大锅、蘸着白糖吃、剩下的冷冻起来,下次吃热一下就可以了。小时候没什么零食吃、冻豆包就是解馋的零食了、那时叫啃豆包,因为豆馅是甜的(加了糖精),所以总是想尽快啃到里面的豆馅,牙口真好!
冷冻好的粘豆包
正在包豆包的人们
杀年猪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儿时的年是盯着墙上的黄历一张一张盼来的,那时候生活都很简朴,平时都是省吃俭用,唯独过年是个例外,而杀年猪就是新年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进了腊月很多人家就把自家养了快一年的大猪杀了,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杀猪是很有仪式感的,早上吃过饭来帮忙杀猪的街坊邻居就早早来到家里,磨刀、烧水、抓猪,各自忙活开来,一阵猪嚎狗吠后一头大猪的使命就算完成了,厨房里热气腾腾、空气中弥漫着腥臊臭杀猪的味道,女人们切着酸菜,男人们则忙着灌血肠、烀猪肉,小孩们也不会闲着,按照大人的吩咐去请亲戚朋友们一同享用这顿大餐,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辛苦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尽情享用这个冬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