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弦定理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
第一章:余弦定理的概念与表达式
1.1 引入余弦定理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余弦定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余弦定理来解决三角形中的问题。
1.2 余弦定理的表述
给出余弦定理的数学表达式:a^2 = b^2 + c^2 2bccosA
解释余弦定理中的各个符号代表的意思,让学生理解余弦定理的构成。
1.3 余弦定理的应用
通过例题讲解如何使用余弦定理来解决三角形中的问题,如求边长、角度等。引导学生思考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第二章:余弦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1 直角三角形的余弦定理
引入直角三角形的余弦定理:a^2 = b^2 + c^2
解释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定理的特殊性,让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的余弦定理与一般三角形不同。
2.2 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定理的应用
通过例题讲解如何使用余弦定理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问题,如求边长、角度等。引导学生思考余弦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第三章:余弦定理在非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3.1 非直角三角形的余弦定理
引入非直角三角形的余弦定理:a^2 = b^2 + c^2 2bccosA
解释非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定理的应用,让学生理解余弦定理在非直角三角形中的重要性。
3.2 非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定理的应用
通过例题讲解如何使用余弦定理来解决非直角三角形中的问题,如求边长、角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余弦定理在非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章: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余弦定理教案设计
余弦定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余弦定理的定义和表达式;
(2)学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问题。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余弦定理的规律;(2)运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直观演示余弦定理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余弦定理的定义和表达式;
(2)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问题。
2. 教学难点:
(1)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灵活运用余弦定理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1)熟悉余弦定理的相关知识;
(2)准备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
2. 学生准备:
(1)掌握三角形的性质;
(2)了解勾股定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回顾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
(2)提出问题:如何解决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问题?2. 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2)引导学生发现余弦定理的规律;
(3)给出余弦定理的定义和表达式。
3. 动手实践
(1)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验证余弦定理;(2)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边角关系问题。
4. 拓展应用
(1)让学生运用余弦定理解决复杂问题;
(2)引导学生发现余弦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余弦定理的定义和表达式;
2. 强调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边角关系问题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余弦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余弦定理教案
余弦定理教案
【余弦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余弦定理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材《数学》
2. 教学课件
3. 黑板和粉笔
4. 教学实例和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
【引入】
1. 使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余弦定理的概念,例如:树木倾斜、建筑物斜倚等。
2. 引发学生思考,概括出三角形中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讲解】
1. 介绍余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c² = a² + b² - 2abcosC。
2. 解读余弦定理中的各个变量及其意义:c为第三边,a和b为两边,C为夹角。
3.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运用余弦定理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4. 引导学生发现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和特点。
【示范】
1. 给出几道实际问题,如建筑物斜坡的高度计算、航海中船舶航线
的计算等。
2. 详细演示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计算方法。
3. 注重解题思路的讲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思维能力。
【练习】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审阅学生练习题,及时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3. 批评与表扬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拓展】
1. 引导学生思考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关系和区别。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拓展应用。
四、课堂总结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余弦定理的应用方法。
2. 提醒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合理选择使用余弦定理还是其他方法。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总结复习余弦定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结合示范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余弦定理的原理和应用方法。教材和课件的使用,以及实践演示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思考,并及时纠正误区,保证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余弦定理教案完美版
《余弦定理》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 并会运用余弦定理
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出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并通过实践演算掌握运用余弦定理 解决两类基
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通过三角函数、 余弦定理、向量
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关系,来理解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在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作用。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首先研究把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进行量化,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 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比较容易 地证明了余弦定理。从而利用余弦定理的第二种形式由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三角形的角 教学用具:直尺、投影仪、计算器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景]
C
如图 1. 1-4,在 ABC 中,设 BC=a,AC=b,AB=c, 已知a,b 和 C ,求边c
b \ a
A '
C
B
(图 1 . 1-4)
[探索研究]
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可用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 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
A 、
B 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
C o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A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
如图1.
uir r
1-5,设 CB a ,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教案模板(精选7篇)-最新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教案模板(精选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7篇《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教案模板》,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余弦定理教案篇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余弦定理,本节内容共分3课时,今天我将就第1课时的余弦定理的证明与简单应用进行说课。下面我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这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五的第一章第2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勾股定理。平面向量、正弦定理等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实质是学生已经学习的勾股定理的延伸和推广,它描述了三角形重要的边角关系,将三角形的“边”与“角”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边角关系的互化,为解决斜三角形中的边角求解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同时也为在日后学习中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有关的等式与不等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本节课中教学重点是余弦定理的内容和公式的掌握,余弦定理在三角形边角计算中的运用;教学难点是余弦定理的发现及证明;教学关键是余弦定理在三角形边角计算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基本理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余弦定理教案
余弦定理教案
余弦定理教案
余弦定理教案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能熟练运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答有关问题,如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定理.
教学难点: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写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论等公式.
2.讨论各公式所求解的三角形类型.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三角形的解的讨论:
①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分两组练习→讨论: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
②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为锐角时)
②练习: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的解的情况.
2.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活用:
①出示例2:在△ABC中,已知sinA∶sinB∶sinC=6∶5∶4,求角的余弦.
分析:已知条件可以如何转化?→引入参数k,设三边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角.
②出示例3:在ΔABC中,已知a=7,b=10,c=6,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分析:由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可以判别?→求角余弦,由符号进行判断
③出示例4:已知△ABC中,,试判断△ABC的形状.
分析:如何将边角关系中的边化为角?→再思考:又如何将角化为边?
3.小结:三角形解的情况的讨论;判断三角形类型;边角关系如何互化.
三、巩固练习:
3.作业:教材P11B组1、2题.
余弦定理教案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重要性:正、余弦定理是学生学习了平面向量之后要掌握的两个重要定理,运用这两个定理可以初步解决几何及工业测量等实际问题,是解决有关三角形问题的有力工具。
余弦定理教案
余弦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掌握余弦定理的公式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余弦定理解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余弦定理的公式及其应用。
2.难点: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解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回顾上节课学过的正弦定理,引导学生思考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关系。
2.呈现新知识:通过实例和图形的演示,向学生介绍余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强调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的作用。
3.推导过程:详细讲解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余弦定理的实质。通过例题解析,让学生熟悉余弦定理的应用。
4.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及时反馈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强调解题思路和计算步骤的规范性。
5.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余弦定理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和例题解析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弦定理。同时,注重传统板书的运用,加强学生对关键步骤的记忆和理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余弦定理解题。教师巡视课堂,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2.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强调解题思路的清晰性和答案的准确性。
【余弦定理优质课教学设计】余弦定理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
【余弦定理优质课教学设计】余弦定理优秀教学设计
优秀9篇
余弦定理教案篇一
本节知识是职业高中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九节《解三角形》的内容,与初中学习的勾股定理有密切的联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也时常有解三角形的问题,在实际测量问题及航海问题中都有着广泛的用,而且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数联系在高考当中也时常考一些解答题。并且在探索建立余弦定理时还用到向量法,坐标法等数学方法,同时还用到了数形结合,方程等数学思想。因此,余弦定理的知识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三角形中的求角问题中作用更大。做为职业高中的学生必须学好学透这节知识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原有知识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理解掌握余弦定理,能正确使用定理
②培养学生教形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思维和良好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定理的探究及应用
教学难点:定理的探究及理解
对于职业高中的高一学生,虽然知识经验并不丰富,但他们的智利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讲遵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余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发想、探究,定理的推导,并逐步得到深化。突破重点的手段:抓住学生情感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以及及时地鼓励,使他们知难而进。另外,抓知识选择的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教师在学生主体下给以适当的提示和指导。突破难点的方法:抓住学生的能力线,联系方法与技能使学生较易证明余弦定理,另外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突破难点,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教学理念的创新。
《余弦定理教案》课件
《余弦定理教案》PPT课件
第一章:余弦定理的概念与背景
1.1 余弦定理的定义
介绍余弦定理的定义和表达式
解释余弦定理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1.2 余弦定理的证明
简要介绍余弦定理的证明过程
解释余弦定理的证明方法及其合理性
第二章: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2.1 三角形中的边长关系
利用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中的边长
解释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边长问题时的作用
2.2 三角形中的角度关系
利用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中的角度
解释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角度问题时的作用
第三章:余弦定理在三角形的判定中的应用
3.1 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利用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类型(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解释余弦定理在三角形判定中的重要性
3.2 三角形的判定实例
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通过余弦定理进行三角形的判定
引导学生运用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1 实际问题引入
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余弦定理的思考
解释余弦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4.2 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余弦定理进行解决
引导学生将余弦定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强调余弦定理在几何学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5.2 余弦定理的拓展
介绍一些与余弦定理相关的拓展知识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余弦定理的更多内容
第六章:余弦定理的图形解释
6.1 余弦定理的直观理解
通过图形演示,解释余弦定理的几何意义
强调图形在理解余弦定理中的应用
6.2 余弦定理的图形应用
提供一些图形实例,让学生通过余弦定理进行分析和解释引导学生运用余弦定理解决图形相关问题
余弦定理教学教案
余弦定理教学教案
第一章:余弦定理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余弦定理的定义和背景。
2. 让学生掌握余弦定理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 余弦定理的定义:在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的长度平方等于其他两边长度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夹角余弦值的乘积的两倍。
2. 余弦定理的符号表示:c²= a²+ b²2abcos(C)。
3. 余弦定理的应用场景:解决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的问题。
教学活动:
1. 引入余弦定理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余弦定理的应用。
2. 讲解余弦定理的定义和符号表示,让学生理解并记住余弦定理的表达式。
3. 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余弦定理的应用。
作业:
a. 三角形ABC中,AB = 5cm,BC = 7cm,AC = 8cm,求角A的余弦值。
b. 三角形DEF中,DE = 8cm,DF = 10cm,EF = 12cm,求角D的余弦值。第二章:余弦定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使用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边长问题。
2. 使用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角度问题。
教学活动:
1. 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如何使用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边长问题。
2. 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如何使用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角度问题。
3. 进行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余弦定理的应用。
作业:
a. 三角形ABC中,AB = 5cm,BC = 7cm,角A = 30°,求AC的长度。
b. 三角形DEF中,DE = 8cm,DF = 10cm,角D = 45°,求EF的长度。
第三章:余弦定理的扩展与应用
余弦定理教案完美版
《余弦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及技能: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
并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2.过程及方法: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出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并通过实践演算
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3.情态及价值: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
通过三角函数、余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关系,来理解事物之间
的普遍联系及辩证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在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作用。
(三)学法及教学用具
学法:首先研究把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进行量化,也就
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
问题,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比较容易地证明了余弦定理。从而利用余弦定理的
第二种形式由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三角形的角
教学用具:直尺、投影仪、计算器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景] C 如图1.1-4,在∆ABC中,设BC=a,AC=b,AB=c,
已知a,b和∠C,求边 c b a
A c B
(
图
1.1-4)
[探索研究]
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可用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
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 、B 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 。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A
如图1.1-5,设CB a =,CA b =,AB c =,那么c a b =-,则 b
c
()()222 2 2c c c a b a b
a a
b b a b a b a b =⋅=--=⋅+⋅-⋅=+-⋅ C a B
《余弦定理教案》课件
《余弦定理教案》课件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余弦定理的定义及表达式。
2. 让学生掌握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余弦定理的定义及表达式
余弦定理:在三角形ABC中,设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则有:cosA = (b^2 + c^2 a^2) / (2bc)
cosB = (a^2 + c^2 b^2) / (2ac)
cosC = (a^2 + b^2 c^2) / (2ab)
2. 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1)已知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
例1: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5,b=8,∠A=30°,求c的长度。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长度
例2: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5,b=6,∠B=45°,求c的长度。
(3)已知三边,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3: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6,b=8,c=10,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三、教学方法
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余弦定理的定义及应用。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新课,讲解余弦定理的定义及表达式。
2. 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理解余弦定理。
3. 讲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
1. 复习余弦定理的定义及表达式。
2. 练习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问题。
3. 总结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方法。
余弦定理教案
余弦定理教案
教案:余弦定理的推导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余弦定理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
3.能够运用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
2.利用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或黑板;
2.教学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复习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以及如何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引出本课的新内容:余弦定理。
2.引入:给出一个任意三角形ABC,边长分别为a、b、c,通过引入余弦公式cosθ=邻边/斜边,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通过余弦公式推导出余弦定理。
3.推导:将三角形ABC分别看作AB与BC、AC与BC之间的两个夹角。设∠ABC的对边为a,∠CAb的对边为b,
∠ACB的对边为c。根据余弦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等式:cosA = b/c (1)
cosB = a/c (2)
通过两式除法运算得到:a/c = cosB,b/c = cosA。
令cosB = acosC,cosA = b/cosC
化简得到:a = ccosB,b = ccosA。
4.总结:根据上述推导过程,总结出余弦定理的公式形式为:
c^2 = a^2 + b^2 - 2abcosC。
5.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余弦定
理解决问题。例如,给出一个三角形ABC,边长分别为5、7、8,求∠ABC的大小。根据余弦定理可得:8^2 = 5^2 + 7^2 - 2 * 5 * 7 * cos∠ABC。解方程可得:cos∠ABC = 15/35,计算得
余弦定理的教案
余弦定理的教案
活动一:探索余弦定理
目标:理解并应用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
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直角三角形和非直角三角形的模型或图形。
2. 准备白板、笔和纸张。
活动步骤:
1. 引入余弦定理的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余弦定理是一个三角形中的一个定理,用于计算两个边和夹角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直角三角形或非直角三角形的模型或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之间边长和夹角的关系。
3. 教师演示:教师在白板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或非直角三角形,并标记出边长和夹角。然后,教师使用余弦定理计算两个边和夹角之间的关系,并解释计算过程。
4. 学生实践:学生使用余弦定理计算自己所选的直角三角形或非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和夹角之间的关系。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方法,可以使用计算器。
5. 答案分享和讨论:学生将自己的计算结果和解题思路与小组分享,并讨论彼此之间的差异。
6.应用实例: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运用余弦定理解决这些问题,如计算航空器的航班路径、建筑物的斜坡角度等等。
7.总结:教师述求学生总结余弦定理的公式和应用范围。
活动延伸:
学生可以通过在实际场景中使用余弦定理来解决更多的问题,如测量高楼的高度、计算陡坡的角度等。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和讨论解题过程,并提供反馈。
正余弦定理完美教案
正余弦定理完美教案
第一章:正弦定理简介
1.1 学习目标
了解正弦定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学会运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
正弦定理的定义及公式
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
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正弦定理的规律
1.4 教学步骤
1. 引入正弦定理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正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
2. 通过示例,讲解正弦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余弦定理简介
2.1 学习目标
了解余弦定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学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
余弦定理的定义及公式
余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
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余弦定理的规律
2.4 教学步骤
1. 引入余弦定理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余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
2. 通过示例,讲解余弦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余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3.1 学习目标
学会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综合问题
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3.4 教学步骤
1. 通过示例,讲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决综合问题中的应用
余弦定理数学教案
余弦定理数学教案
1.余弦定理数学教案精选篇1
一、单元教学内容
运算定律P——P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4、在经历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发现过程中,体验归纳、总结和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
5、在经历运算定律的字母公式形成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6、经历简便计算过程,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7、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单元教学安排
运算定律10课时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设计意图:本节主要内容是对余弦定理的学习,学生之前已经学习
了正弦定理和向量,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解三角形,学生前面学习的知识是学习本节的基础。本教案引入分两个部分,首先,让学生回顾了正弦定理的内容及正弦定理的主要作用,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其次,用一个例子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结果学生发现无法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进而可以很自然的引入本节内容。新课部分,主要借助向量证明了余弦定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向量的相关内容,同时向量方法是一种较简单的证明方法,学生较易理解和掌握。最后举了两个例子,让学生可以通过解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2.达到的预期目标:本节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正弦定理的基础
上达到对余弦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明白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问题的两种不同但又很类似的重要方法,从学生上课的反应和学生作业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对本节的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但还不是很熟练。有待加强练习,已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的地步。
3.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优点:由一个学生用现在的知识无法解决的
问题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同时也给本节课题的提出铺平了道路,很好的进行了知识点之间的过度,同时用向量的方法来证明定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不足:定理的证明虽然用了向量的证明,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但没有很好的发掘学生的潜力,没有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证明的方法,还有例2的选择不是很好,数据太大,加大学生的计算难度。学生初中已学习过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其实是余弦定理的特例,本教案没有让学生思考勾股定理与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
4.如何改进:首先在证明定理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可以证明,提醒他们利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各点的坐标写出来和勾股定理(分钝角和锐角)这两种方法来证明,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路,让他们课下自己证明。这样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例2可以换一个判断三角形形状的例题,同时数据可以弄的好算一些。可以设计一个思考,让学生思考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弄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余弦定理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推导余弦定理及其推论,能运用余
弦定理解已知“边,角,边”和“边,边,边”两类三
角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归纳总结
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余弦定理的证明过程和定理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证余弦定理的思路。
一、导入:
1.什么是正弦定理?正弦定理的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是解三角形?
2.思考:如图1.1-4,在∆ABC 中,设BC=a,AC=b,AB=c,已知a,b 和∠C ,求边c
二、讲授新课:
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 、B 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如图,设CB a =,
CA b =,AB c =,那么c a b =-,则 ()()2
22 2 2c c c a b a b a a b b a b a b a b =⋅=--=⋅+⋅-⋅=+-⋅
从而2222cos c a b ab C =+-
同理可证 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a c ac B =+-
于是得到以下定理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即 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a c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
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推论:
222
cos 2+-=b c a A bc 222
cos 2+-=a c b B ac 222
cos 2+-=b a c C ba
注:
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
三、应用举例:
例1.在
∆ABC 中,已知=a c 060=B ,求b 及A
例2.在∆ABC 中,已知134.6=a cm ,87.8=b cm ,161.7=c cm ,解三角形
四、练习:
课后练习第1、2题。
五、小结:
(1)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2)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①.已知三边求三角;②.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六、作业:校本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