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课件抗肿瘤
合集下载
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管理ppt课件
![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294e8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1.png)
阿 糖 治疗局部 全身不适。通常发生于用药后6-12小时,可给予皮质类固醇预防和治疗。阿糖胞苷
胞 苷 、晚期或已 可引起继发于肿瘤细胞快速分解的高尿酸血症。
吉 西 转移的非
4.阿糖胞苷使用苯甲醇作为溶媒,禁止用于儿童肌内注射。鞘内应用和大剂
他 等
滨
小细胞肺 癌、局部 晚期或已 转移的胰
量治疗,不要使用含苯甲醇的稀释液。鞘内注射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 和发热。
5.依托泊苷不宜静脉推注,静滴时速度过快,易引起低血压、喉痉挛等过敏反应。
因含苯甲醇,禁止用于儿童肌内注射。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 220011年9月)
细胞毒类药物(作用机制)
• 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 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 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 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 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 • 其他细胞毒药物
素 、 平 腺癌、宫颈癌。期进行临床检验(血液检查、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等)。充分注意
阳霉素 等
此外;平阳霉 素对恶性淋巴
可能出现的感染、出血倾向。
瘤、阴茎癌、
3. 平阳霉素给药后如患者出现发热现象,可给予退热药。
外阴癌有效。
对出现高热的患者,在以后的治疗中应减少剂量,缩短给药时间,
并在给药前后给予解热药或抗过敏剂。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 201101年9月)
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蒽环类
注意事项:1. 禁用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功能异常患者,对本类药物过敏者,妊
适 应 症 : 主 娠及哺乳期妇女。
要用于治疗
代 表 急性白血病、
2. 严重感染患者不提倡使用。过去曾用过足量柔红霉素、表柔比星及多
临床药理学-抗恶性肿瘤药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临床药理学-抗恶性肿瘤药的临床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4edc32b7360b4c2e3f64ed.png)
硫酸长春新碱药物结构
紫杉醇类
【药理作用】抗微管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 微管蛋白稳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使细胞终止于G2和M期。 【体内过程】静脉给药,蛋白结合率为89%~98%。紫杉醇主要在肝脏代 谢,随胆汁进入肠道,经粪便排除体外。 【临床应用】卵巢癌、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或二线治疗。头 颈癌、食道癌、精原细胞瘤、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 用 法 与 剂 量 】 单 药 剂 量 为 135~200mg/m2 。 联 合 用 药 剂 量 为 135~175mg/m2,3~4周重复。 【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 2、骨髓抑制 3、神经毒性 4、心血管毒性 5、其他:肌肉关节疼痛、胃肠道反应和肝毒性等。
(一)烷化剂 环磷酰胺(CTX)
【药理作用】在体外无抗癌作用;在体内经肝脏转化为醛磷酰胺,在 肿瘤组织分解出环磷酰胺氮芥,才与DNA发生烷化作用,形成交叉联结 ,影响DNA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选择性较高 ,抗瘤谱广,毒性较低。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良好。在肝内被 CYP450 催化氧化为 4- 羟基环磷 酰胺,再开环成醛磷酰胺,后者主要代谢为丙烯醛和环磷酰胺氮芥。 丙烯醛无抗肿瘤活动,但有膀胱刺激作用。代谢物主要从尿中排泄。 【临床应用】①恶性淋巴瘤②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③对 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神经母细胞瘤、胸腺瘤等均 有一定的疗效。 【不良反应】①骨髓移植②消化道反应③出血性膀胱炎等泌尿道症状 ④少数病人有头昏、不安、幻觉、脱发。⑤偶见色素沉着,长期使用 可抑制性腺。
第三节 常见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给药方法的选择
一
二
联合用药的选择
一、给药方法的选择
生长比率(GF ) 增殖细胞群 全部肿瘤细胞群
紫杉醇类
【药理作用】抗微管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 微管蛋白稳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使细胞终止于G2和M期。 【体内过程】静脉给药,蛋白结合率为89%~98%。紫杉醇主要在肝脏代 谢,随胆汁进入肠道,经粪便排除体外。 【临床应用】卵巢癌、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或二线治疗。头 颈癌、食道癌、精原细胞瘤、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 用 法 与 剂 量 】 单 药 剂 量 为 135~200mg/m2 。 联 合 用 药 剂 量 为 135~175mg/m2,3~4周重复。 【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 2、骨髓抑制 3、神经毒性 4、心血管毒性 5、其他:肌肉关节疼痛、胃肠道反应和肝毒性等。
(一)烷化剂 环磷酰胺(CTX)
【药理作用】在体外无抗癌作用;在体内经肝脏转化为醛磷酰胺,在 肿瘤组织分解出环磷酰胺氮芥,才与DNA发生烷化作用,形成交叉联结 ,影响DNA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选择性较高 ,抗瘤谱广,毒性较低。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良好。在肝内被 CYP450 催化氧化为 4- 羟基环磷 酰胺,再开环成醛磷酰胺,后者主要代谢为丙烯醛和环磷酰胺氮芥。 丙烯醛无抗肿瘤活动,但有膀胱刺激作用。代谢物主要从尿中排泄。 【临床应用】①恶性淋巴瘤②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③对 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神经母细胞瘤、胸腺瘤等均 有一定的疗效。 【不良反应】①骨髓移植②消化道反应③出血性膀胱炎等泌尿道症状 ④少数病人有头昏、不安、幻觉、脱发。⑤偶见色素沉着,长期使用 可抑制性腺。
第三节 常见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给药方法的选择
一
二
联合用药的选择
一、给药方法的选择
生长比率(GF ) 增殖细胞群 全部肿瘤细胞群
临床药理学课件抗肿瘤
![临床药理学课件抗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d94df1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4.png)
2 副作用管理
探索针对副作用的管理措施,如用药调整和支持治疗。
3 优化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减轻副作用,提高疗效。
肿瘤合并感染的处理
合并感染风险
了解肿瘤患者容易合并感 染的原因和影响。
感染预防
探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 如手卫生和使用抗菌药物。
治疗感染
了解处理肿瘤合并感染的 治疗方法,如合理使用抗 生素。
细胞毒性药物
了解细胞毒性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如DNA 损伤和细胞凋亡。
靶向药物
探索靶向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如针对突变 基因和信号通路的治疗。
免疫治疗
了解免疫治疗的原理和方法,如通过激活免疫 系统来攻击肿瘤。
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及对其的处理
1 常见副作用
了解化疗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恶心、脱发和免疫抑制。
癌症疼痛的处理方案
1
疼痛评估
了解癌症患者疼痛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
2
非药物治疗
探索非药物治疗癌症疼痛的方法,如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
3
药物治疗
了解药物治疗癌症疼痛的药物选择和使用原则。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不良反应
了解抗肿瘤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心脏毒 性和肝功能损害。
安全用药
探索安全用药的原则和方法,如个体化剂量和监 测药物浓度。
个体化治疗是未来肿瘤治 疗的趋势,适应不同患者 的特点与需求。
抗肿瘤药物研发及评价
1
研发过程
了解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过程,包括发
药物评价
现、设计、合成和优化。
通过临床试验和药物评估,评价药物
的疗效和安全性。
3
新药上市
了解新药上市的流程和要求,确保安 全有效的药物进入市场。
探索针对副作用的管理措施,如用药调整和支持治疗。
3 优化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减轻副作用,提高疗效。
肿瘤合并感染的处理
合并感染风险
了解肿瘤患者容易合并感 染的原因和影响。
感染预防
探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 如手卫生和使用抗菌药物。
治疗感染
了解处理肿瘤合并感染的 治疗方法,如合理使用抗 生素。
细胞毒性药物
了解细胞毒性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如DNA 损伤和细胞凋亡。
靶向药物
探索靶向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如针对突变 基因和信号通路的治疗。
免疫治疗
了解免疫治疗的原理和方法,如通过激活免疫 系统来攻击肿瘤。
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及对其的处理
1 常见副作用
了解化疗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恶心、脱发和免疫抑制。
癌症疼痛的处理方案
1
疼痛评估
了解癌症患者疼痛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
2
非药物治疗
探索非药物治疗癌症疼痛的方法,如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
3
药物治疗
了解药物治疗癌症疼痛的药物选择和使用原则。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不良反应
了解抗肿瘤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心脏毒 性和肝功能损害。
安全用药
探索安全用药的原则和方法,如个体化剂量和监 测药物浓度。
个体化治疗是未来肿瘤治 疗的趋势,适应不同患者 的特点与需求。
抗肿瘤药物研发及评价
1
研发过程
了解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过程,包括发
药物评价
现、设计、合成和优化。
通过临床试验和药物评估,评价药物
的疗效和安全性。
3
新药上市
了解新药上市的流程和要求,确保安 全有效的药物进入市场。
临床药理学PPT47 抗恶性肿瘤药物1课件
![临床药理学PPT47 抗恶性肿瘤药物1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d2e99baef8941ea66e0533.png)
呤、腺嘌呤和胞嘧啶形成DNA单链内两点的交 叉联结,也可能形成双链间的交叉联结,从而 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对RNA和蛋白质合 成的抑制作用较弱。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顺铂抗瘤谱广,对非精原细胞性睾丸瘤最有效
抗生素类
丝裂霉素C 博来霉素
丝裂霉素C
药理作用
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化学结构中有乙撑亚 胺及氨甲酰酯基团,具有烷化作用。能与DNA的双链交 叉联结。可抑制DNA复制,也能使部分DNA断裂。属周 期非特异性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物
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
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非人体需 要的过度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特性: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增生,它不受机体 生理调节正常生长,而是破坏正常组织与器官。
肿瘤异型性
异型性指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 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环磷酰胺
药理作用
环磷酰胺在体外无活性,在体内经肝细胞色素P450氧化、裂环生成中间产物醛磷酰胺 (aldophosphamide),它在肿瘤细胞内,分 解出有强效的磷酰胺氮芥(phosphamide mustard),才与DNA发生烷化,形成交叉联 结,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
环磷酰胺
临床应用
巯嘌呤(6-MP) 是腺嘌呤6位上的-NH2被-SH所取代的衍 生物
巯嘌呤
药理作用
先经酶的催化变成硫代肌苷酸(TIMP)后,阻 止肌苷酸转变为腺核苷酸及鸟核苷酸,干扰嘌 呤代谢,阻碍核酸合成,对S期细胞作用最为 显著,对G1期有延缓作用
巯嘌呤
临床应用
起效慢,主要作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的维持治疗,大剂量对绒毛膜上皮癌有较好疗 效
抗生素类
丝裂霉素C 博来霉素
丝裂霉素C
药理作用
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化学结构中有乙撑亚 胺及氨甲酰酯基团,具有烷化作用。能与DNA的双链交 叉联结。可抑制DNA复制,也能使部分DNA断裂。属周 期非特异性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物
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
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非人体需 要的过度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特性: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增生,它不受机体 生理调节正常生长,而是破坏正常组织与器官。
肿瘤异型性
异型性指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 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环磷酰胺
药理作用
环磷酰胺在体外无活性,在体内经肝细胞色素P450氧化、裂环生成中间产物醛磷酰胺 (aldophosphamide),它在肿瘤细胞内,分 解出有强效的磷酰胺氮芥(phosphamide mustard),才与DNA发生烷化,形成交叉联 结,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
环磷酰胺
临床应用
巯嘌呤(6-MP) 是腺嘌呤6位上的-NH2被-SH所取代的衍 生物
巯嘌呤
药理作用
先经酶的催化变成硫代肌苷酸(TIMP)后,阻 止肌苷酸转变为腺核苷酸及鸟核苷酸,干扰嘌 呤代谢,阻碍核酸合成,对S期细胞作用最为 显著,对G1期有延缓作用
巯嘌呤
临床应用
起效慢,主要作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的维持治疗,大剂量对绒毛膜上皮癌有较好疗 效
临床药理学PPT课件 抗肿瘤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物
![临床药理学PPT课件 抗肿瘤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4aa15ce6c850ad02de8041a9.png)
抗代谢药物对嘌呤核苷酸合成的抑制:
化疗药物:对代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干扰或抑 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而具有抗肿瘤治疗作用。
• 氨基酸的类似物:氮杂丝氨酸是Gln的类似物 • 叶酸的类似物:氨蝶呤及甲氨蝶呤(MTX) • IMP的类似物: 6-巯基嘌呤(6-MP)
氨甲酰 磷酸
UMP
嘧啶合成代谢
UTP
• 联合原则:首先应用CCNS药物,然后应用CCS 药物,协同作用。如DA或HA方案,睾丸癌的 VP16+顺铂+博来霉素
• 联合的药物:单药证明有效、机制不同、毒性不 重叠
• 大剂量间隙给药 :3~4周的冲击方案(杀灭更多 细胞、诱导G0细胞、减少耐药、利于机体恢复)
其他需要考虑的方面
1. 从细胞增殖动力学考虑 (1)招募作用:序贯使 用周期特异和非特异性药物;对增长迅速和缓慢的
CF(5-CHO-FH4) 补充
3. 抑制核酸的合成 ① 抑制叶酸的合成
谷氨酸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蝶啶 对氨基苯甲酸 ( PABA )
二氢叶酸 (-)
磺胺 外源性叶酸 (人和动物)
四氢叶酸
(-) 甲氧苄啶 乙胺嘧啶 甲氨蝶呤
五、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补充或拮抗调节平衡 • 糖皮质激素:急淋、恶性淋巴瘤、慢淋 • 雌激素:前列腺癌、绝经期乳腺癌 • 雄激素:晚期乳腺癌 •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如他莫昔芬 (tamoxifen),乳腺癌
• 病例 37岁女性,左乳有2.2cm肿块,为浸 润性导管癌,有家族史,外科根治术后要 化疗吗?(雌、孕激素受体阴性,表皮生 长因子受体2阳性,淋巴结4/20肿瘤浸润)
乳腺癌 Ⅰ期(淋巴結阴性):治愈率70~90%,tamoxifen或化疗、卵巢摘 Ⅱ期(淋巴結阳性):治愈率40~60%,化疗六周期(每月一次) 可选药物: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阿霉素、紫杉醇等 (CMF、CAF)
药理学 抗恶性肿瘤药ppt课件
![药理学 抗恶性肿瘤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e1cc0c647d27284b735194.png)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特点
选择性低 不良反应多 全身毒性大
肿瘤细胞特点
肿瘤细胞群包括增殖细胞群、非增殖细胞 群 【 静止细胞群(G0期)、无增殖能力细胞 群】 肿瘤增殖细胞群
生长比率= (GF) 总肿瘤细胞群
GF大:对化疗药物敏感
GF小:对化疗药物不敏感
增殖期细胞
增殖细胞群:不断按指数分裂增殖的细 胞。 细胞周期:肿瘤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 下一次分裂结束的时间称为细胞周期。
增殖期细胞
包括四个时期,DNA合成前期(G1期)
DNA合成期(S期) DNA合成后期(G2期) 有丝分裂期(M期)
细胞增殖周期分为四期
肿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
S DNA合成期
G2 分裂前期
M 分裂期
G1 DNA合成前期 G0 静止期 无增殖 力细胞
非增殖期细胞
1.G0期细胞(静止期细胞)
具有增殖能力,暂时不进行分裂,当增殖 细胞群被药物杀灭后,静止期的细胞进入 增殖状态。静止期细胞对药物不太敏感, 是肿瘤复发根源。 2.无增殖力细胞
什么是肿瘤??
1.肿瘤的概念 ①肿瘤是机体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细胞发生 质的改变,导致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 ②肿瘤细胞基因突变,并伴有分化和调控障碍, 其形态、代谢和功能与正常细胞不同。 ③瘤细胞形成后,致瘤因素停止作用,肿瘤细胞 仍可继续分裂生长。肿瘤生长与机体不相协调, 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 2.肿瘤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
二、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
抗肿瘤药的分类
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分
1. 2.
1.
2.
3. 4.
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 抗代谢药:甲氨蝶呤,氟尿嘧啶, 羟基脲,阿糖胞苷 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丝裂霉素 抗肿瘤植物成分药:长春新碱,喜树碱 激素类药:地塞米松,他莫昔芬 其它药物:顺铂,门冬酰胺酶,干扰素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ppt课件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c607b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a.png)
完整版课件
18
抗嘌呤药: 巯嘌呤、硫鸟嘌呤
抗叶酸药:二氢叶酸 还原酶抑制剂, 甲氨蝶呤
嵌入DNA中干扰转录RNA 的药物,如放线菌素类、 柔红霉素、多柔比星等
甾体激素药:雌激素、 孕激素、雄激素和肾
上腺皮质激素
嘌呤合成
嘧啶合成
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
DNA RNA 蛋白质
抗嘧啶药: 氟尿嘧啶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如羟基脲。
完整版课件
25
• 伊立替康
完整版课件
26
• 依托泊苷(VP-16):
– S期和G2期的细胞对其最为敏感。 – 抗癌谱较广。对小细胞肺癌有效率达40%。
• 替尼泊苷:
– 作用和作用机制与依托泊苷相似,S期和G2期细胞周期特异性的细胞毒 药物。
– 能通过血脑屏障,对治疗恶性脑瘤极为有利,与洛莫司丁又协同作用。 – 适用于恶性淋巴瘤,霍奇金病,急性白血病,颅内恶性肿瘤,膀胱癌,
– 生物治疗和基因治疗
– 造血因子的应用
• 第四阶段
– 循证医学证据
– 分子靶向药物
– 肿瘤个体化治疗
完整版课件
4
抗肿瘤药物药理学基础
• 抗肿瘤药物分类 • 药效学特点 • 药代学特点 • 毒副作用与防治原则 • 耐药性与对策
完整版课件
5
抗肿瘤药物传统分类
• 来源和作用机制
• 烷化剂 • 抗代谢药物 • 抗生素 • 植物类激素 • 其他(铂类、靶向等
酰胺供应,从而干扰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胞生长。 • 临床应用: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可达50%以
上,用于肿瘤治疗时,应该与其他抗癌药联合应用。 • 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荨麻疹、低蛋白血症、外围组
药理学--抗恶性肿瘤药 ppt课件
![药理学--抗恶性肿瘤药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a5437c77232f60ddcca1ff.png)
三、耐药性机制
天然耐药性 获得耐药性 多药耐药性 (MDR)
药物外排泵P-糖蛋白(P-gp)
谷胱甘肽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 蛋白激酶C(PKC) 拓扑异构酶Ⅱ
是指肿瘤细胞在接触一种抗恶性肿瘤药后,产生了对多种结构不同、 作用机制各异的其它抗恶性肿瘤药的耐药性。
基因突变 肿瘤细胞分裂次数越多,耐药瘤株出现的机会越大
ppt课件 13
氮芥 是最早应用的烷化剂,选择性低,局部刺激性强,必 须静脉注射。目前主要利用其速效的特点,作为纵隔压 迫症状明显的恶性淋巴瘤的化学治疗。可有恶心、呕吐、 昡晕、视力减退、脱发、黄疸、月经失调和皮疹等不良 反应。 环磷酰胺(CTX) 为氮芥与磷酰胺基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药理作用】环磷酰胺在体外无活性,在体内经肝细胞色素 P-450氧化、裂环生成中间产物醛磷酰胺,它在肿瘤细 胞内,分解出有强效的磷酰胺氮芥而发挥作用。 【临床应用】抗瘤谱较广,应用广泛。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 著。对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癌、 乳腺癌等也有效。 【不良反应】常见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等,大剂量 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ppt课件 8
2、胸苷酸合成酶抑制药 氟尿嘧啶 (5-FU)
【药理作用】在细胞内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而抑制脱 氧胸苷酸合成酶,阻止脱氧尿苷酸(dUMP)甲基化为脱氧胸 苷酸(dTMP),从而影响DNA的合成。此外,5-FU在体 内转化为5-氟尿嘧啶核苷后,也能掺入RNA 中干扰蛋白质 合成,故对其他各期细胞也有作用。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不规则,常静脉给药。分布于全身体液, 肿瘤组织中的浓度较高,易进入脑脊液内。由肝代谢灭活, 变为CO2和尿素分别由肺和尿排出。 【临床应用】对消化道癌症和乳腺癌疗效较好;对卵巢癌、宫 颈癌、绒毛膜上皮癌、膀胱癌等也有效。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和消化道毒性较大,重者血性腹泻而死; 可引起脱发、皮肤色素沉着;偶见肝、肾功能损害。
药理学课件 抗肿瘤药
![药理学课件 抗肿瘤药](https://img.taocdn.com/s3/m/bb33a1fd767f5acfa1c7cddc.png)
抗恶性肿瘤药物
Antineoplastic Drugs
概述
我国肿瘤的年患病人数超过200万,年死 亡数约150万,居各类疾病病死率之第二位, 因此大力加强肿瘤防治工作已成为我国卫生 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在手术治疗、药物治 疗、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肿瘤治疗措 施中,化学疗法占有重要地位。
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研究的三大任务是新 型药物及基因治疗的研究开发,合并用药的 基础理论探讨,新治疗途径的设计及应用等 。
三、耐药性
• 天然耐药性 (natural resistance):是肿瘤细胞 固有的,一 开始它们就对抗肿瘤药物不敏感,称 天然耐药性(nat MralresisMnce).如处于G。期的 细胞通常对抗肿瘤药不敏感。
• 获得性耐药性 (acquired resistance) 于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肿瘤细胞取得的、称获得 性耐药性,或发生在肿瘤细胞与药物为数不多的 接触后或发生在与药物的长期接触中,逐步形成 。
第一节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及作用机制
一、分类
1. 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分类
• 烷化剂
• 抗代谢药
• 抗肿瘤抗生素 • 抗肿瘤植物药
• 激素
• 其它(铂类、酶)
2. 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分类 •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 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 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二、毒性反应
1. 近期毒性 (1)共有反应 • 骨髓抑制:激素类、长春新碱、博来霉素、门
冬酰胺酶除外 • 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 烷化剂 • 皮肤及毛发损害 博莱霉素、环磷酰胺、烷化
剂
(2)特有反应
• 心脏毒性:柔红霉素、多柔比星、三尖杉酯碱 • 呼吸系统毒性:博来霉素、白消安、CTX • 肝脏毒性:MTX、羟基脲、CTX、鬼臼毒素
Antineoplastic Drugs
概述
我国肿瘤的年患病人数超过200万,年死 亡数约150万,居各类疾病病死率之第二位, 因此大力加强肿瘤防治工作已成为我国卫生 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在手术治疗、药物治 疗、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肿瘤治疗措 施中,化学疗法占有重要地位。
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研究的三大任务是新 型药物及基因治疗的研究开发,合并用药的 基础理论探讨,新治疗途径的设计及应用等 。
三、耐药性
• 天然耐药性 (natural resistance):是肿瘤细胞 固有的,一 开始它们就对抗肿瘤药物不敏感,称 天然耐药性(nat MralresisMnce).如处于G。期的 细胞通常对抗肿瘤药不敏感。
• 获得性耐药性 (acquired resistance) 于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肿瘤细胞取得的、称获得 性耐药性,或发生在肿瘤细胞与药物为数不多的 接触后或发生在与药物的长期接触中,逐步形成 。
第一节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及作用机制
一、分类
1. 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分类
• 烷化剂
• 抗代谢药
• 抗肿瘤抗生素 • 抗肿瘤植物药
• 激素
• 其它(铂类、酶)
2. 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分类 •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 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 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二、毒性反应
1. 近期毒性 (1)共有反应 • 骨髓抑制:激素类、长春新碱、博来霉素、门
冬酰胺酶除外 • 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 烷化剂 • 皮肤及毛发损害 博莱霉素、环磷酰胺、烷化
剂
(2)特有反应
• 心脏毒性:柔红霉素、多柔比星、三尖杉酯碱 • 呼吸系统毒性:博来霉素、白消安、CTX • 肝脏毒性:MTX、羟基脲、CTX、鬼臼毒素
临床抗肿瘤药物PPT课件
![临床抗肿瘤药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28a7d9ba1aa8114531d9d6.png)
脱氧核苷酸 DNA
三尖杉酯碱 抑制蛋白质合成
L-门冬酰胺酶 使门冬酰胺脱氨 抑制蛋白质合成
RNA(rRNA、 mRNA、核蛋白体)
蛋白质
5-氟尿嘧啶 抑制dTMP合成
博来霉素 损伤DNA,阻碍修复
烷化剂、顺铂、 丝裂霉素 与DNA交叉联结
柔红霉素、依托泊苷 抑制拓扑异构酶II 抑制DNA合成
放线菌素D 嵌入DNA 抑制RNA合成
• 小剂量长期化疗
抗肿瘤药应用的毒性反应
• 近期毒性
共有的毒性反应
1. 全身反应 2. 胃肠道反应 3. 皮肤反应
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
特有的毒性反应。
• 远期毒性
常用抗肿瘤药物
靶向药物
• 靶向治疗药物概述 • 靶向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简介 • 分子靶向药物面临的问题
一、靶向治疗药物概述
小; • 能穿过血脑屏障,因而使用单抗偶联物能更
好地达到治疗目的。
单克隆抗体分类
抗肿瘤单抗分两类
• 抗肿瘤单抗药物 这类药物能结合肿瘤细胞,通过直接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细胞死亡。如抗CD20
嵌合性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an)、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贝伐单抗 (Bevacizumab)等; • 抗肿瘤单抗耦联物
• 20余年来,FDA共批准了近20个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其中有9种药品已用于肿瘤治 疗。
FDA已批准上市的抗肿瘤单克隆抗体
商品名
阿伦单抗 倍伐珠单抗
靶的
CD52 VEGFR
抗体类型
人源化、非偶联物 人源化、非偶联物
西妥昔单抗
EGFR 嵌合型、非偶联物
奥吉珠单抗 钇90-替伊莫单抗 帕尼目单抗 利妥昔单抗
药理学抗性肿瘤药物课件
![药理学抗性肿瘤药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8a6287d15abe23482f4d6c.png)
复 习题
抗结核药应用原则
第四十七章 抗恶性肿瘤药物 (Anti-Cancer Drugs)
要求
掌握:抗肿瘤作用的生肿瘤药的毒性反应
癌症的治疗:
手术治疗(Surgery) 放 疗(Radiotherapy) 化 疗(Chemotherapy) 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4.考虑抗瘤谱
5.给药方法 采用机体能耐受的最大剂量
小结
思考题
抗肿瘤药按照生化机制的分类
谢 谢!
阻破 丝阻影止坏裂止响嘧D霉嘌蛋N啶素呤A白类结类质核构核合苷的苷成酸药酸的生物生药成:成物药烷药—化——剂—5、6-氟-铂巯尿类嘌嘧、呤啶
抑影制抑响拓制体扑核内异苷激构酸素酶还平—原衡—酶的喜的药树药物碱——羟基脲
抑制DNA多聚酶的药——阿糖胞苷
抗恶性肿瘤药的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
6.泌尿系毒性
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一)细胞生物学机制 (二)生化机制
恶性肿瘤细胞
增殖失控 侵略性生长 转移
S期
G2期
M期
G1期
无增殖力C 死 亡
G0期C
增殖细胞群 非增殖细胞群
1.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s,CCNSA)
杀灭处于增殖周期各时相的细胞
后用周期非特异性药
1.根据细胞增殖动力学规律考虑
2)同步化(synchronization)作用
如先用羟基脲,使癌C集中于G1期 然后用更生霉素或放射治疗
2. 从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考虑 甲氨蝶呤(MTX)+6-巯嘌呤(6-MP)
↓叶酸 ↓肌苷酸→ 腺核苷酸及鸟核苷酸
抗结核药应用原则
第四十七章 抗恶性肿瘤药物 (Anti-Cancer Drugs)
要求
掌握:抗肿瘤作用的生肿瘤药的毒性反应
癌症的治疗:
手术治疗(Surgery) 放 疗(Radiotherapy) 化 疗(Chemotherapy) 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4.考虑抗瘤谱
5.给药方法 采用机体能耐受的最大剂量
小结
思考题
抗肿瘤药按照生化机制的分类
谢 谢!
阻破 丝阻影止坏裂止响嘧D霉嘌蛋N啶素呤A白类结类质核构核合苷的苷成酸药酸的生物生药成:成物药烷药—化——剂—5、6-氟-铂巯尿类嘌嘧、呤啶
抑影制抑响拓制体扑核内异苷激构酸素酶还平—原衡—酶的喜的药树药物碱——羟基脲
抑制DNA多聚酶的药——阿糖胞苷
抗恶性肿瘤药的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
6.泌尿系毒性
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一)细胞生物学机制 (二)生化机制
恶性肿瘤细胞
增殖失控 侵略性生长 转移
S期
G2期
M期
G1期
无增殖力C 死 亡
G0期C
增殖细胞群 非增殖细胞群
1.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s,CCNSA)
杀灭处于增殖周期各时相的细胞
后用周期非特异性药
1.根据细胞增殖动力学规律考虑
2)同步化(synchronization)作用
如先用羟基脲,使癌C集中于G1期 然后用更生霉素或放射治疗
2. 从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考虑 甲氨蝶呤(MTX)+6-巯嘌呤(6-MP)
↓叶酸 ↓肌苷酸→ 腺核苷酸及鸟核苷酸
药理学抗肿瘤 PPT
![药理学抗肿瘤 PPT](https://img.taocdn.com/s3/m/f03777d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7.png)
抗癌药物分类
影响核酸(DNA、RNA)合成的药物 直截了当破坏DNA并阻止其复制的药物 干扰转录过程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Ⅰ细胞增殖周期的基本概念
生长比率(Growth Factor,GF)处于增殖期的肿 瘤细胞,占肿瘤全部细胞群中的比率。
增长迅速的肿瘤(如急性白血病)GF值较大, 近于1,对药物最敏感,疗效也好;增长慢的肿瘤(如 多数实体瘤)GF值较小0、5~0、01,对药物敏感 性低,化疗效果差。而同一肿瘤早期GF值较大, 疗效也较好。
胃肠癌、绒癌、急慢粒、肝癌、头颈部癌
喜树(珙桐科乔木)
五、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补充或拮抗调节平衡 • 糖皮质激素:急淋、恶性淋巴瘤、慢淋 • 雌激素:前列腺癌、绝经期乳腺癌 • 雄激素:晚期乳腺癌 •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
如他莫昔芬(tamoxifen),乳腺癌
第三节 抗恶性肿瘤药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瘤细胞在接触一种抗癌药后,产生了对多种结构不 同、作用机制各异的其他抗癌药的耐药性。
联合化疗的原则
为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及延缓耐药性产 生,临床要依照药物特性和肿瘤类型,设计 联合化疗方案,(不是所有联合用药都比单 药好)。一般用药原则如下:
感谢您的聆听!
G0
Cells in this phase are not dividing but can reenter the cell cycle
The cell cycle
二、抗肿瘤药物作用的生化机制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 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 嵌入DNA干扰转录过程 影响DNA结构与功能 影响激素平衡
特点:剂量依赖性
⑵周期特异性药物:仅对增殖周期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氟尿嘧啶(5)
药理作用: S期特异性抗嘧啶药。 在细胞内转化为 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5),
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的作用,阻止脱氧尿苷酸 ()甲基化生成脱氧胸苷酸( ),从而影响合 成,造成细胞死亡; 5在体内转化为5-氟尿嘧啶核苷后,也能掺入中, 干扰蛋白质合成,对其它各期细胞也有抑制用。
临床应用: 急性白血病:0.1日,口服、肌注或静注给药 绒癌、恶性葡萄胎: 10-30日×5日,口服或肌
注 骨肉瘤、软组织肉瘤、肺癌、乳腺癌、卵巢癌: 头颈部肿瘤:大剂量(3-152)静注,q6h×3
日,加用醛氢叶酸(救援疗法) 其他:鞘内注射
不良反应: 消化道症状 骨髓抑制 肝、肾功能损害 生殖功能减退(少数) 色素沉着、脱发、皮疹及剥脱性皮炎 (偶见)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对多种肿瘤有效,特别是对消化道癌症和乳腺
癌疗效较好;对卵巢癌、宫颈癌、绒毛膜上皮 癌、膀胱癌等也有效。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重者血性下泻而 死。骨髓抑制、脱发、共济失调等。因刺激性 可致静脉炎或动脉内膜炎。偶见肝、肾功能损 害。
羟基脲(, , )
➢抑制核苷酸还原酶,阻止胞苷酸转变为脱氧胞苷酸,从而 抑制的合成。 ➢它能选择性地作用于S期细胞。 ➢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确效,也可用于其急变。 ➢对转移性黑色素瘤也有暂时缓解作用。 ➢常作为同步化疗药物以提高肿瘤对化疗或放疗的敏感性。 ➢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也可有胃肠道反应。可致畸胎, 孕妇忌用。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 化学药物治疗是主要全身的系统治疗方法。
三、肿瘤的三种细胞
➢ 分裂增殖的细胞(大部分药物作用对象) ➢ 增殖细胞群 ➢ 生长比率 ➢ 处于G0期的细胞:复发根源 ➢ 无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无害
四、恶性肿瘤细胞的特点
➢ 增殖失控 ➢ 侵略性生长 ➢ 转移
五、按肿瘤细胞群作用的药物分类
➢ 增殖细胞群:按指数进行分裂增殖的细胞群。 ➢ 生长比率 :,处于按指数进行分裂增殖的ຫໍສະໝຸດ 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
➢ 直接破坏结构以及影响其复制或转录功能的药 物,如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及铂类配合物,能 杀灭处于增殖周期各时相的细胞,甚至包括G0 期细胞。
➢ 此类药物对恶性肿瘤细胞的作用往往较强,能 迅速杀死肿瘤细胞.
➢ 剂量反应曲线接近直线,在机体能耐受的毒性限 度内,其杀伤能力随剂量的增加而成倍增加。
几种药物阻断合成作用环节 :甲氨蝶呤;6:6-巯嘌呤;5:5-氟尿嘧啶;:
羟基脲;6:6-硫鸟嘌呤;:阿糖胞苷
直接影响和破坏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噻替哌;白消安; 顺铂 抗生素类:丝裂霉素;博来霉素; 喜树碱类:
环磷酰胺(, , , )
药理作用: 在体外无活性。 在体内经肝细胞色素P450氧化、裂环生成中间
占肿瘤全部细胞群中的比率。值越大,对药物 的反应越敏感。一般早期肿瘤F值大。 ➢ 大部分药物是作用抗增殖药物,也将影响快速 分裂的正常细胞,如骨髓、损伤修复系统,抑 制生长,导致不育,脱发,或致畸。
S G1
G2 M G0
抗恶性肿瘤药对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
根据各期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将抗肿瘤 药物分为两大类: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 周期特异性药物( )
周期特异性药物( )
➢ 仅对增殖周期中的某些时相敏感、对G0期细胞 不敏感的药物。如作用于S期的抗代谢药物、 作用于M期细胞的长春碱类药物等。
➢ 此类药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往往较弱,需要一 定时间才能发挥其杀伤作用。
➢ 剂量反应曲线是一条渐进线,即在小剂量时类似 于直线,达到一定剂量时则效应不再增加。
阿糖胞苷(, )
➢ 抑制多聚酶,阻止合成;或掺入中,干扰复制;还可掺 入中,干扰其功能
➢ 作用于S期,还可延缓G1期细胞进入S期。 ➢ 主要在肝中被胞苷酸脱氨酶催化为无活性的阿糖尿苷,
迅速由尿排出。 ➢ 治疗成人急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白血病。对实体瘤单独
应用疗效不满意。 ➢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
第二节 常用抗肿瘤药的作用与应用特点
一、干扰核酸代谢的药物 二、直接影响和破坏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三、抑制蛋白质形成的药物 四、影响微管蛋白质装配的药物 五、其他(如肿瘤的生物治疗等)
一、干扰核酸代谢的药物
干扰核酸代谢的药物:S期 抗叶酸类:甲氨喋呤; 抗嘌呤类:6; 抗嘧啶类:5;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 多聚酶抑制剂:阿糖胞苷;
6-巯嘌呤(6, 6)
➢ 是腺嘌呤6位上的2被所取代的衍生物,抗嘌呤药。 ➢ 在体内在次黄嘌呤鸟苷酸转移酶作用下转变为硫代肌苷酸,
阻止肌苷酸转变为腺苷酸和鸟苷酸,干扰嘌呤代谢,阻碍 合成。 ➢ 对S期有效。 ➢ 对儿童急淋白血病疗效好,因起效慢,多作维持用药。 ➢ 大剂量用于治疗绒毛膜上皮癌有一定疗效。 ➢ 不良反应多见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少数病人可出现黄 疸和肝功能障碍。偶见高尿酸血症。
临床药理学课件抗肿瘤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况
➢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 病,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一或第二位原因, 每年全世界约有700万人死于癌症,约占总死 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 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临床医学急迫要求解决的 问题,也是生物科学领域内主要研究的课题之 一。
➢ 发病因素包括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类。 ➢ 外源性因素来自外界环境,与自然环境和生活
条件密切相关,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致 瘤性病毒、霉菌因素等;
➢ 内源性因素则包括机体的免疫状态、遗传素质、 激素水平以及损伤修复能力等。
二、治疗方法
➢ 目前恶性肿瘤尚无满意的防治措施,其治疗仍 为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方法相结 合的综合治疗。
➢ 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都是属于局部治疗措施, 目的在于清除或摧毁恶性肿瘤病灶。
甲氨蝶呤( , )
药理作用: 又名氨甲蝶呤(), 化学结构与叶酸相似,抑制二
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 细胞周期主要作用于S期。 亦可抑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延缓G1期,将细胞阻
滞于G1期,因而作用有自限性。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血药浓度与骨髓毒性密切相关,可据其监测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