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练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四)+中庸之道+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语文:4.14《中庸之道》课件(1)(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语文:4.14《中庸之道》课件(1)(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思考
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义吗? [折中主义]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理论 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基本特点是或把矛 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或把矛盾的 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争。(《新 华词典》


中庸之道在现在往往被人理解为平庸和圆滑, 或者说是一种好好先生的处事原则,你觉得 这是否是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

讨论

中庸之道在今天的作用。要求结合实际, 大至和谐社会,小至日常生活。中庸之道 也有局限性吗?
东京房价 https://www.himawari-japan.com/ yrk735sqz 日本东京房价2017 东京房价最高时多少 不必在意,我也丝毫不曾往心里去。长青,世人只是这样,盲目而激愤,一旦遇到困境便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眼前 的困局,而是发泄内心的情绪。于是,总是迁怒无辜之人,来发泄自己的无能为力。这些人内心十分脆弱,经不起任何打击。他们无法控制自 己的情绪,也无法控制人生,只是随波逐流,是漂浮在水面的树叶,并不知道自己会漂向何方。前行和停止,速度与方向,都是不能掌握的事, 所以更加脆弱。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更容易焦躁发怒。是否有人夸赞你睿智。 与其说睿智,不若说是从来都来不及天真。明白有些事无能为力,就不会再做盲目而无用的抗争。不能要求旁人有何改变,人性里始终存在的 阴暗不可能轻易得到光照。理性无法始终对其抗衡。何况,他们未必能意识到自己的错漏。与其自我检视反思,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显然更加 容易,更加心安理得。而且你不能与这样的人较真,他们只会越发激动,失去理智。 长青,明早五点多就要起床,早点睡,晚安。 晚安。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五课 仁者爱人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五课 仁者爱人 Word版含解析

第五课仁者爱人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仁者爱人”是孔子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怎么理解“仁”呢?成为“仁者”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字音字形

(1)衣轻裘.()(2)冕.()(3)瞽.者()

(4)厩.() (5)齐衰

..() (6)弋.()

(7)被.发左衽.() (8)沟渎.()

2.重要词语

(1)谨.而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道一以贯.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尧舜其犹病.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盍.各言尔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主题四第十四课中庸之道Word含答案

高二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主题四第十四课中庸之道Word含答案

第十四课中庸之道

颛孙师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末期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出身微贱,且犯过罪行,经孔子教育成为“显士”。孔子死后,独立招收弟子,宣扬儒家学说,是“子张之儒”的创始人。子张之儒列儒家八派之首。他好学深思,喜欢与孔子讨论问题。在忠、信的思想上深受孔子教育影响,把孔子关于忠、信的教导写在大带上,以示永远不忘,并在实践中收到明显效果。他鄙视品德修养低下者,认为缺乏道德,行为不坚强,信仰不坚的人有了不为多,没有不为少。他随孔子周游列国,曾被困于陈、蔡。他提出,士应该看见危险便肯豁出生命,看见所得便考虑是否该得,祭祀时考虑是否严肃认真,居丧时则应悲痛哀伤。他与人交往注重宽宏豁达,他喜欢同比自己贤能的人交朋友,主张“尊贤容众”。他在与朋友相处过程中能做到不计较过去的恩怨,就是眼前受到别人的攻击、欺侮也不计较,故被称为“古之善交者”。他又办事勇武,在孔门弟子中是忠信的楷模,后人称其有“亚圣之德”。他生活上不拘小节,不讲究外观礼仪,不追求衣冠整洁美观;随和从俗,与墨家相近,在观点上与墨家有相通之处。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即以其配祀孔子。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为“陈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封“宛邱侯”;度宗咸淳三年(1267)尊为“陈公”,并升为“十哲”之一,从祀孔子。

儒学讲求的中庸之道,主张在矛盾对立的两极中做出优化选择,追求人与人,或人与事之间的“和”——谐调。中庸之道追求的“中”的确切位置,是优化选择决定的,坐落在过头和不及之间的“无过无不及”的“临界位置”。过头和不及是事物的两种极端化倾向,或者说两种错误倾向,孔子认为都不足取。孔子主张凡事有度,抑其过,引其不及,归于中道。孔子鄙视那种善恶不分、含糊苟且、两头讨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的折中主义者。总之,中庸之道是一种反对走极端,主张在异见、对立之间寻求协调统一,找出对各方统筹兼顾,具有宽大包容性和广泛满意度的黄金中道,体现了和平理性、稳步渐进、损失最小、收效最大,以实现谐调为目的的优化决策路线。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中庸之道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新课导入
• 什么是中庸之道? • 儒家的交往原则是什么? • 想想中庸之道的基本内涵。
一、熟读课文,知晓其意
1.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 矣。”
2.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 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 犹不及。”
3.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义之与比。”
4.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 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 不可行也。”
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 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2)请简要阐述“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 别。
课后作业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
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 “过犹不及。”……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 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 价?为什么?
三、思考
• 儒家的处世原则是什么? • 中庸之德和行分别指的是?
课堂练习
默写: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练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沂水春风+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练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沂水春风+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沂水春风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因之以饥馑

..

B.如会同

..,端章甫

C.摄.乎大国之间

D.异乎三子者之撰.

解析:选A A项,饥馑:(古今同义)饥荒;B项,会同:(古义)外交会见/(今义)会合连同;C项,摄:(古义)夹/(今义)拍摄;D项,撰:(古义)述/(今义)写。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则曰(平常) 比及

..三年(等到)

B.愿为小相.焉(宰相) 舍.瑟而作(舍弃,放下)

C.以俟.君子(等待) 鼓瑟希.(通“稀”,稀疏)

D.夫子哂.之(微笑)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解析:选B B项,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

3.下列加点“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吾与.点也

A.则与.之斗卮酒B.客从外来,与.坐谈

C.吾与.女,弗如也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解析:选C A项,动词,给;B项,介词,跟,同;C项,动词,赞成,与例句相同;D项,动词,结交,亲附。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国以礼

A.愿为.小相焉B.为.击破沛公军

C.由也为.之D.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解析:选C A项,动词,做,担任;B项,介词,给,替;C项,动词,治理,与例句相同;D项,助词,表疑问语气。

5.下列句子句式特点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吾知也

A.则何以哉B.为国以礼

C.加之以师旅D.浴乎沂,风乎舞雩

解析:选A A项和例句句式特点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B、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中庸之道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中庸之道 Word版含解析

中庸

中庸是儒家著名的伦理思想之一。中,即中正,不偏不倚;庸,即平常,不变。中庸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没有过头或不及的态度。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的一种道德境界,“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如果达不到中庸,就会出现“不中”,不中就是“过”或者“不及”。《论语·先进》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做得过分和做得不够都不符合道德标准。

做事不走极端,不过分,不把事做绝,不把话说绝;注意分寸,掌握深浅,适可而止。后人这种为人处世的原则方法,就跟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有关。

1.字音字形

(1)狂狷.(juàn)(2)讪.(shàn)(3)徼.(jiāo)

(4)乡原.(yuàn) (5)攻讦.(jié) (6)椟.(dú)

2.重要词语

(1)其至.矣乎:达到极点,指最为适用,最为宝贵

(2)民鲜.久矣:少

(3)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亲近

(4)义之与比.:接近,靠近

(5)不得中行而与.之:交往

(6)必也狂.狷乎: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

(7)小大由.

之:遵循,遵从 (8)君子和.而不同.

:和,和谐。指不同事物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即对立的统一。同,等同。指无差别的同一

(9)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

之:好,喜欢;恶,厌恶 (10)乡原,德之贼.

也:仇敌,敌人 (11)恶居下流而讪.

上者:毁谤 (12)恶徼.

以为知者:强取,掠夺 (13)恶讦.

以为直者:揭发别人的隐私或过错 3.通假字

(1)然则师愈与.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二课 克己复礼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二课 克己复礼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课克己复礼

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

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1.字音字形

(1)八佾.()舞于庭

(2)觚.()不觚

(3)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4)三年之丧.()

(5)钻.()燧改火

(6)期.()可已矣

(7)旧谷既没.(),新谷既升

(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2.重要词语

(1)克.己复.礼为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问其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中庸之道》课时2课堂作业 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中庸之道》课时2课堂作业 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中庸之道》课堂作业(二)

一、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1.16)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3.21)

1.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子)曰:“赐也亦有恶乎?”(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17.24)

2.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不超过40字)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中庸①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6.29)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11.16)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注】①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4.结合选文和注释,你怎样理解“中庸”的涵义?“中庸”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折衷主义”吗?为什么?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佝偻承蜩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财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着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十四中庸之道课件-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共21张PPT)

十四中庸之道课件-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共21张PPT)
这样在交朋友中,没有“中行”之人,只好求其次。当然,求其次只是 取他的长处而并非喜欢他的短处,用 “中行”的标准来加以调节,在不可 求得最“中”的条件下,去求其相对的“中”,这本身仍是合乎中庸之道。

作用,功用
指示代词,这, 代“和为贵”
遵循,遵从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
思考:“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
看成“折中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吗?(p68练习一)
“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秋统一。
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 谐。
孔子明明白白地把中庸与平均主义对立起来,可见决不是折中的意思, 也决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中庸之“中”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点——通过 做事适度在矛盾中寻求统一。犹如一杆秤,秤锤必依所秤之物的轻重 而在秤杆上移动,才能找准平衡点,从而把秤杆摆平,把重量搞定。 如果把秤锤固定在秤杆的中点,那秤杆只能添乱而无用处。
Leabharlann Baidu
也。”
juàn,耿直, 不求有所作为却绝不肯同流合污(的人)
孔子认为言行都合乎中庸之道的人,是品德最高尚的人。可是他感叹时 人的行为都不符合中庸。交朋友时,找不到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也应该 找狂与狷的人,因为狂者勇于进取,而办事不细,狷者为人耿直却不求有所 作为。说到底,还是一个“过与不及”的问题,狂者太过,狷者不及。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一课 为政以德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一课 为政以德 Word版含解析

第一课为政以德

两千多年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孩子快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怎么与众不同呢?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

1.字音字形

(1)冉有仆.()

(2)道千乘.()之国

(3)龟玉毁于椟.()中

(4)则将焉用彼.()相矣

(5)固而近于费.()

(6)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7)必偃.()

(8)江山社稷.()

2.重要词语

(1)齐.之以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耻且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适.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十五课 敬鬼神而远之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十五课 敬鬼神而远之 Word版含解析

第十五课敬鬼神而远之

关于孔子眼中的“鬼神”,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好像已经成了定论,即孔子对“鬼神”是存而不论的。也就是说,相信鬼神存在,但从不谈论,采取的是“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的策略和态度:“子不语怪、力、乱、神。”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从这些论述中,很多人简单地得出结论:孔子把目光转向了人间,认为人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做好地下的“人事”,而不应该去谈论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鬼神。如果不尽“人事”,单纯地去祈祷,上天的鬼神也不会赐福的。正所谓“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尽人事而知天命”。

对孔子来说,鬼神之事真的不重要吗?绝对不是。恰恰相反,鬼神对孔子来说太重要了,以至于根本无法“置身于外”地去谈论,而应该在虔诚地投向鬼神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去领悟,去体验。鬼代表的是逝去的祖先,神代表的是上天的玄妙。二者能不重要吗?可是,人却不能在自己的切身体验之外去谈论鬼神。就像一个人平时不信仰佛,而到碰到灾祸之事再跑去求佛,这样的人能领会佛法无边吗?肯定不能。如果一个基督徒,仅仅是为了能够进天堂才去信仰上帝,这样的基督徒能够领会上帝的善吗?当然也不能。孔子说,鬼神的意义就在你虔诚地祭祀鬼神的过程中,而不在别处。

1.字音字形

(1)狎.()(2)公伯寮.()(3)愬.()

2.重要词语

(1)敢.问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第14课《中庸之道》课件1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第14课《中庸之道》课件1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 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 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 活,不会厚此薄彼。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 题。
【原文】 13·21 子曰:“不得中行(1)而与之,必也狂狷(2)乎!狂者进
中庸是马虎不得的,糊弄不得的,要有至诚之心, 不动之心,精益求精,才能抵达。
【原文】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也,无莫(2)也,义
(3)之与比(4)。” 【注释】 (1)适:音dí,意为亲近、厚待。 (2)莫:疏远、冷淡。 (3)义:适宜、妥当。 (4)比:亲近、相近、靠近。 【译文】
过犹不及的出典在这里。中庸之道。凡事 恰到好处,尽善尽美。形容美人是肥瘦适 度,增一分肥了点,减一分瘦了点。服装 公司也是这样,个性化服务,定制衣服, 标准就是中庸,才能让顾客中意。适中才 是理想,到了至善就不要动了,不要进, 不要退;不要左,不要右:止于至善。就 像数轴中的那个中点“零”。左右都向这 个零逼近,很难逼近。零点,这个境界太 难把握了,比赴汤蹈火还难:“白刃可蹈 也,中庸不可能也。”(《礼记·中庸》) 你杀了我吧,中庸我是做不到了。
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注释】 (1)中行:行为合乎中庸。 (2)狷:音juàn,拘谨,有所不为。 【译文】

(完整版)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练习:课时跟踪检测(八)+周而不比+Word版含解析

(完整版)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练习:课时跟踪检测(八)+周而不比+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 ( 八) 周而不比

、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君子周.而不比

周:团结

B .观其所由. 由:理由

C •好行小慧.慧:聪明

D .不以人废.言 废:拒绝

解析: 选 B B 项, “由”是“ 经由,经历 ”的意思。 2. 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 群而不党.

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友.直,友谅 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则远.怨矣 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词作动词,结党营私

(2)名词作动词,与 ... 交友 (3)形容词作动词,远

离 3.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B .节用而爱人

C .忠告而善道之

D .晏平仲善与人交

解析: 选 C C 项,忠告而善道之, “道”通 “导”,劝导。

4.

下列对加点字“以”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视其所以 ②以德报怨 ③君子不以 言举人 ④君子以

文会友 ⑤不以人废言 A .①② / ③④ /⑤

D .①/②/③⑤/④

解析:选B ①名词,行为;②④介词,用;③⑤介词,因为。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解析:选D ①疑问代词,哪里; ②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③连词,表转折关系;

④连词,表并列关系。

6 名句默写。

(1) 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比而不周。

B .①/②④/③⑤

【新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十四课 中庸之道 Word版含解析

【新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十四课 中庸之道 Word版含解析

第十四课中庸之道

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

“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它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它动人的魅力。

1.字音字形

(1)狂狷.()(2)讪.()(3)徼.()

(4)乡原.() (5)攻讦.() (6)椟.()

2.重要词语

(1)其至.矣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鲜.久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义之与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得中行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必也狂.狷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时作业+学案-语文版14

高二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时作业+学案-语文版14

周而不比作业

一、基础知识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君子周而不比.比:以利合,可解释为“勾结”

.朋友数.,斯疏矣数:多,指朋友数量多

.好行小慧,难矣哉慧:聪明

.君子以文.会友文:文章学问

解析数:ò,频繁。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人焉.廋哉,毋自辱焉.))

(\\(君子周而.不比,君子矜而.不争))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何以.报德,以.友辅仁))

解析项“焉”:代词,哪里句末语气词。项均为表转折的连词。项均为“就”“那么”。项均为“用”。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不属于形容词活用的一项是()

.君子周.而不比

.友直.,友谅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老者安.之

解析项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义合”。项形容词用作名词,“正直的人”。项名词用作动词,“结成团伙”。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逸”。

.下列各句句式属于介词结构后置的一项是()

.君子不以言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人焉廋哉

.何以报德

解析项“薄责于人”为“于人薄责”。项为一般句式。项为宾语前置句。项为介宾前置句。

.名句填空。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4课《中庸之道》ppt课件4

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4课《中庸之道》ppt课件4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 等,这些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 语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19/8/2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8
语解读》
顾鸿安 《论
思考:
•怎样做到中庸之道?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 “过犹不及。” (11•16)
过犹不及
过 • 男女生交往
密。
•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即使是向同一
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
过 误。” 过错过错,
了就是错!
有一则故事耐人寻味。宋时秦桧的私人 密室“一得阁”落成,广州守丞送来一卷地毯, 大小尺寸与密室地面竟分毫不差。这个地方官 可谓马屁拍到家了。当接到那卷地毯时,狡猾 的秦桧想到,这人既然有本事如此精确地刺探 到自己密室地面的尺寸,刺探自己其他的秘密 就不在话下了。没过多久,送他地毯的这个人 就被秦桧除掉了。

Fra Baidu bibliotek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中庸之道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乡原,德之贼也

C.赐也亦有恶乎D.恶不以为勇者

解析:选C A项,“知”通“智”;B项,“原”通“愿”;D项,“”通“逊”。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至.(达到极点)矣乎然则师愈.(严重)与

B.过犹.(如同)不及无适.(亲厚)也,无莫也

C.义之与比.(靠在一起) 小大由.(遵从)之

D.乡原,德之贼.(破坏者)也恶居下流而讪.(毁谤)上者

解析:选A A项,愈:强,胜过。

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恶不以为

..勇者B.不以礼节

..之

C.恶果敢

..

..而窒者D.君子和而不同

解析:选C A项,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B项,礼节:(古)两个词,礼仪节制/(今)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C项,古今同义;D项,不同:(古)不等同,不混同/(今)不一样。

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乡原,德之.贼也其不善者恶之.

B.知和而.和君子和而.不同

C.师与商也.孰贤狷者有所不为也.

D.君子之于.天下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解析:选D A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B项,连词,于是,就/连词,却;C项,为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为句末语气助词,表述语气;D项,介词,对,对于。

5.选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A.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B.义之与比

C.为国以礼

D.敏于事而慎于言

解析:选A 例句和A句都是定语后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

项,状语后置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做事要把握好度,要恰到好处。

B.孔子认为君子与别人相处,不比亲疏,只比道义。

C.礼和德不同,不是个人修养。礼的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处理差别,建立“和”的秩序。

D.果敢却固执不通,勇敢而不知谦退,违背“中庸”的处事原则,所以孔子和子贡憎恶这样的人。

解析:选B “不比亲疏,只比道义”错,应是“既不亲近哪个,也不疏远哪个,只和义在一起”。

二、《论语》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8题。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何晏《论语集解》)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孔子《论语》)

7.前两则材料均是对《论语》中某一段话的注译,请写出这一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前两则共同的关键词是“和”“同”,主要关键词有“君子”“小人”“和”“不和”等,联系论语中要求背诵的语段,再结合语段的思想容,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8.结合上面材料,简述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前两则材料教人如何做到“和而不同”,这是与小人的“同而不和”相对比后得出的结论。第三则材料强调“礼”的作用,这种“和”不是无原则的“和”,里面包含着“中庸”思想。

答案:①与人交往时要做到“和而不同”,既不盲目附和,又能兼容不同意见,要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不必苟同于对方。②为和而和是无原则的调和,要以礼为原则寻求各方的协调与和谐。

(二)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9~10题。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6.29)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4.10)

9.请写出两个体现孔子中庸之道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偏不倚不瘟不火不即不离

10.结合这两则文字,说说“民鲜久矣”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统治者考虑自身利益时过于扬,未能在自身利益与民众利益之间寻求出一种平衡关系,因为统治者缺乏“中庸”这一至德很久了,老百姓很久没感受到它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廉耻

[清]顾炎武

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为之。”嗟乎!之推①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②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