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
人畜共患病
人畜共患病第一节炭疽(Anthrax)一、病原:炭疽杆菌1、形态染色:G+大杆菌,在动物体内单个或3~4 个成短链,呈竹节样排列,有荚膜,在氧气充足的体外能形成椭圆形芽胞。
2、培养特性:普通培养基平板上形成灰白色、表面粗糙、边缘不整齐的火焰状菌落,低倍观察如卷发状,血琼脂不溶血(与类炭疽区别)。
3、抵抗力:繁殖体的抵抗力不大,煮沸及一般消毒药均能杀死。
形成芽胞则具有强大的抵抗力4、毒素:菌体能释放水肿毒素、保护性抗原(荚膜)及致死因子,三种成分结合而使动物致死,单个因素极少或没有毒性作用。
三、症状:1、潜伏期:1~5天,最长可达14天。
2、各种家畜的症状:羊:多呈最急性经过,突然倒地,摇摆,磨牙,天然孔出血,常于几小时内死亡。
牛:多呈急性经过,高热,反刍减弱或停止,呼吸急促,粘膜发绀、尿暗红,甚至带血,全身颤抖、痉挛,一般1~2天死亡,濒死期天然孔出血。
亚急性的病状与急性相似,但病程稍长,数日至1周以上,体表各部如喉、颈、胸、肩胛、乳房,以及直肠、口腔粘膜等发生炭疽痈,硬热中央坏死溃疡。
马:一般取急性与亚急性,与牛相似。
猪:多为慢性经过,生前无明显临床症状,宰后于下颌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肺等可发现炭疽病变。
3、人:根据感染途径可分为三型:①皮肤炭疽:局部肿胀、红斑、经皮肤创伤入侵。
②肺炭疽:吸入被污染的毛皮芽胞,发烧、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发绀。
③肠炭疽:吃入病畜肉或污染水、发烧、吐、泻、便血、腹膜炎等。
四、病变:怀疑炭疽死亡的病死畜,一般情况下严禁解剖,草食兽突然死亡应特别注意。
1、最急性:病变不明显,除脾、淋巴结轻微肿胀外,常不见明显肉眼病变。
2、急性:①尸僵不全,天然孔流出暗红色、不凝固的血液,可视粘膜呈蓝紫色。
②脾脏显著肿大3~5倍,肠道出血性炎症,有的形成痈。
③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呈黑红色。
④血液暗红色,凝固不良,粘稠如煤焦油样。
⑤皮下浆膜结缔组织有黄色胶样浸润,并有出血点。
猪:咽喉型,颌下淋巴结水肿、出血、脾肿。
人畜共患病
主要实验动物人畜共患病一、流行性出血热:1、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带病毒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实验大鼠也偶尔传播。
2、传播途径——以螨等吸血昆虫为主要传播媒介。
带病毒的血、尿污染人皮肤破损处,也使人患病。
3、易感者——人、大鼠、小鼠、豚鼠、兔。
4、症状——人感染后出现发热、出血、休克、肾功能受损和循环衰竭,严重者死亡。
实验大鼠和野鼠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因此,大鼠感染后一般无病理变化。
5、该病毒对脂溶剂敏感,乙醚、氯仿、丙酮、去氧胆酸盐等均可灭活,PH5.0以下,60℃,1h可使其全部杀死,紫外线照射30分钟也能灭活病毒。
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1、传染源——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带病毒野小鼠或实验小鼠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带病毒小鼠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吸血昆虫传播,胎盘垂直传播。
3、易感者——人,小鼠、猴、豚鼠、大鼠、地鼠、兔、狗。
4、症状——人感染后表现类似流感样症状,严重者侵犯中枢神经引起脑膜炎。
小鼠带毒后可表现为无症状的带毒者5、该病毒对乙醚和去污剂敏感,不耐热,56℃20min即可灭活。
0.1%甲醛、紫外线也可将其灭活。
三、鼠痘—小鼠传染性脱脚病:1、传染源——鼠痘病毒。
患病或带病毒小鼠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接触病鼠的渗出物、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
3、易感动物——小鼠,特别是A系、C3H、DBA/2、BALB/C、CBA等品系小鼠。
4、症状——小鼠感染后主要引起全身或局部皮肤的痘疹,表现为肢、尾肿胀,发炎和坏疽,肢体脱落。
剖检主要表现肝、脾、淋巴结、胸腺的广泛坏死,肠、肾、膀胱的出血等。
5、鼠痘病毒对干燥、低温抵抗力较强,但2%氢氧化钠、0.5%福尔马林、3%石炭酸可以杀死病毒。
四、沙门氏菌病:1、传染源——沙门氏菌。
携带该菌的野鼠、苍蝇、动物粪便,病鼠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粪便污染垫料、饲料、饮用水后,经消化道感染。
3、易感者——大鼠、小鼠、豚鼠、兔。
常见人畜共患病
一、人畜共患病的概念 由同一种病原引起既可使动 物发病又可使人体发病的疫病。
有资料表明:人畜共患疫病有 200种以上。
二、简介几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
1.病毒病 (1)口蹄疫 (2)狂犬病 (3)禽流感 2.细菌病——炭疽 3.寄生虫病 (1)弓形虫病 (2)旋毛虫病 (3)囊虫病 (4)血吸虫病 4.疯牛病
口蹄疫
病原:口蹄疫病毒 主要症状:高热、口和蹄有水泡和烂斑 流行情况:传播迅速,能形成全球大规 模流行,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 严重性:是世界性家畜(牛、羊、猪) 烈性传染病,也感染人。被国际兽疫局 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 造成的损失:去年在英国发生的口蹄疫 直接经济损失90亿英镑;1996年在台湾 暴发的口蹄疫病,直接经济损失136亿新 台币和1000亿新台币的对外贸易损失, 因此台湾农委会委员被撤职,所以口蹄 疫又被称为“政治经济病”。
1.动物疾病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 如:致死性的狂犬病,疯牛病等 2.人与动物同一种病却有不同的表现 如:口蹄疫;炭疽;旋毛虫病 3.禽病一般很少感染人类 如:禽流感 4.为防动物疾病忽视人类健康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病原菌产生 耐药性和动物产品中的药物残留
二、简介几种常见的人畜共病
疯牛病(即牛海绵状脑病) 它造成全球性危机与恐慌的原因:
疯牛病与人类的一种新克一雅氏病 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因为新型 克一雅氏病患者都有疯牛病接触史 传播途径:可能过食品、药品、血 液、化妆品传播 但现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乳与 乳制品是安全的
三、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禽流感(称高度致死性禽流感)
损失:香港事件中全港3天共宰杀了140万 只家禽。禽尸按环保标准掩埋或用垃圾焚 化炉焚化。 香港政府拨款为在这次事件中蒙受损 失的有关人士提供帮助。支付业内人士的 补偿金额达7.704亿港元。 1983年至1984年间,美国政府为扑灭 该病的一次大流行,耗资6000多万美元。
人畜共患病最终资料.doc
人畜共患病(Zoonosis)第一章人畜共患病概论一、人畜共患病起源、演化和定义二、人畜共患病的分类三、造成人畜共患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四、人畜共患病的共同特点五、人畜共患病的防治措施一、人畜共患病起源、演化和定义(一)人畜共患病的起源和演化人畜共患病的原因:1.病原微生物的适应性特异型—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一般型—多适应性,能感染多种宿主2.病原微生物的变异如天花原是动物的痘病人畜共患病的表现形式:自然的—病原体的多适应性偶然的—主要指人类感染动物病而言人畜共患病的危害1.鼠疫有过三次世界性大流行:6世纪东罗马帝国;14世纪欧亚非;19世纪我国和印度开始,波及32个国家。
2.艾滋病1981年确诊3.SARS2002年底发生4.禽流感1997年,2003年5.猪链球菌病2005年四川(二)人畜共患病(Zoonosis)的概念人畜共患病是指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即人类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
而狭义的概念是指可以传播给人类的动物疾病。
在人医上被称为动物源性疾病,或称为有动物储存宿主的疾病。
Zoonosis是由希腊文Zoon(动物)与nosis(疾病)缀合而成。
有多种译名:动物源性疾病、人与动物共患病、人兽共患病等,最常用的是人畜共患病。
根据以上定义,人畜共患病应符合以下条件:病原体是微生物或寄生虫。
非生命性的致病因素如毒蛇咬伤、农药中毒等不包括在内。
同一种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能使人和某种或多种脊椎动物感染或发病。
动物的外寄生虫侵入人的皮肤组织内引起的疾病如疥癣包括在内。
二、人畜共患病的分类在目前已知的2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150多种动物寄生虫病中,至少有200种以上可以传染于人。
1.按病原体种类分类2.按病原体贮存宿主的性质分类3.按病原体生活史的类型分类①由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鼠疫、布病、鼻疽、炭疽、猪丹毒、结核病等。
②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口蹄疫等。
人畜共患病
征(HUS)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治疗措施
与其他感染性腹泻不同,抗生素不仅对O157:H7
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导致的感染性腹泻疗效不佳, 相反抗生素还可促使O157大肠杆菌释放致死性 志贺毒素(Stx),从而使患者并发HUS(急性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危险性增加。
因此,一般采用支持性治疗,用抗菌剂治疗出血
剖检:胃肠消化系统严重出血
人感染O157:H7大肠杆菌---临床症状
一般分为:严重的出血性腹泻和腹部绞痛、无血性 腹泻、根本没有症状,3种类型 典型的表现是:急性起病,腹泻,初为水样便,继 之为血性便。伴痉挛性腹痛,不发热或低热,可伴 恶心、呕吐等症状。无合并症者,7~10 天自然痊 愈。 少数病人于病程1~2 周,继发急性溶血性尿毒综合
人的弓形体控制
穿胶鞋等,避免被感染,尤其是身体有外伤时
不要给家中宠物喂食生肉或者未熟透的肉制品,孕
严禁徒手剖猪,处理病死猪要防护好自己—带手套、
妇避免与猫的粪便接触,家庭成员应及时做好猫的 粪便清洁工作。
避免动物,尤其是猫的粪便污染水源、蔬菜等。
要熟食、不生食动物性食物。
人的弓形体控制
都有可能传染弓形虫病。
弓形体控制—养殖场
猫(以及其他猫科动物)是唯一一种从粪便排出弓
形虫卵囊的动物,在弓形虫传播给猪和其他动物中 起重要作用。 严禁猫狗入场,定期灭鼠 被猫粪、狗粪污染的原粮是我们感染的主要途径 尽早换颗粒料,60℃时能将包囊杀死。颗粒料制粒 温度:80 ℃ 定期投喂磺胺类药物预防控制 病死猪及时移走 比较有效药物:方通精典、磺胺六甲、康舒秘
猪链球菌与猪
猪链球菌2型可以存在于50%正常猪中及100%屠宰
人畜共患病
主要内容
一、人畜共患病的概念 二、人畜共患病的流行情况 三、人畜共患病 四、人畜共患病的免疫 五、 总 结
一、人畜共患病的概念
人畜共患病是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 学上相互关联,在动物和人之间自然传播的疫 病。
二、人畜共患病的流行情况
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00种。 较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种、 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生虫 病22种、其他疾病5种)。 本讲座涉及到的人畜共患病有2种: 包括:布鲁氏菌病、结核。
流行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流产季节 为多。发病率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市。流 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 流行。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者、 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发病年 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多于女。牧区存在自然疫源 地,但疫区流行强度受布鲁氏菌种、型及气候, 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对牧畜、牧场管理情况的影响。
检疫
全年对所有奶牛全面实施检疫,建立奶牛 健康检查档案和奶牛健康档案;种用牛羊 全面实施检疫;黄牛和羊分别按存栏20% 和10%的比例进行抽检,检出阳性牲畜和 有人间感染的地区,要以村屯为单位对辖 区内的易感牲畜全面检疫。 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实行“一牛一档、一牛一标、一牛一照” 的管理方式
吻、食同桌、寝同床,有可能从动物身上 感染人畜共患病。
虫媒传播
通过蚊、蝇等昆虫叮咬传播。 如日本乙型脑炎等。
呼吸传播
患病动物在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常 会带出病毒或病菌,并在空气中形成有传 染性的飞沫,散播疾病。
唾液传播
如患狂犬病的猫、狗,它们的唾液中含有 大量的狂犬病病毒,当动物咬伤人时,病 毒就随唾液进入体内,引发狂犬病
什么是人畜共患病
一种传统的提法,是指人类与人类饲养的畜禽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疾病,如狂犬病、血吸虫病等。
2人畜共患病有哪些有不舒服记得找医生,千万不要小不舒服酿成大问题
牛海绵状脑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牛结核病、日本血吸虫病、猪乙型脑炎、猪Ⅱ型链球菌病、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马鼻疽、野兔热、大肠杆菌病(O157 : H7)、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Q热、禽结核病、利什曼病。
出自农业部第1149号公告
《人畜共患病》课件
传播途径与方式
总结词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直接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
详细描述
直接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如皮肤接触、血液接触等。呼吸道传播则通过飞沫、气溶胶等形式传播,如流感 病毒等。消化道传播则是通过摄入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水,如霍乱弧菌等。此外,昆虫叮咬也是传播人畜共患 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流行现状与影响
总结词
人畜共患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详细描述
人畜共患病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导致死亡和疾病爆发,同时也对畜牧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此 外,人畜共患病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加强人畜共 患病的防控和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治科研工作 ,为防控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 我国人畜共患病防控水平。
04
人畜共患病的研究进展与 展望
研究现状与成果
全球范围内人畜共患病的研究已 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病原 体的鉴定、传播途径的确定、防
治措施的研发等。
02
人畜共患病的类型与案例
细菌性人畜共患病
01
02
03
总结词
由细菌感染引发的人畜共 患病,常见于动物接触或 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源 。
炭疽病
由炭疽杆菌引起,通过接 触感染动物的血液、排泄 物或食用受污染的肉类而 传播。
布鲁氏菌病
由布鲁氏菌引起,通过接 触感染动物的生殖道分泌 物或食用受污染的乳制品 而传播。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
总结词
由病毒感染引发的人畜共 患病,常见于呼吸道、消 化道和皮肤接触。
人畜共患病
高其免疫力
–
6.疫苗接种
菌症、类丹毒 真菌性 • 放线菌症、钱癣 原虫性疾病 • 隐孢子虫症、卡氏肺囊虫症 蠕虫 • 短膜壳绦虫症、大鼠绦虫症、小鼠蛲虫症 节肢动物 • 跳蚤、螨
流行性出血热:
传播途径:虫媒传播和动物传播 流行病学:分布广泛 临床症状: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 期、恢复期 预防:1.灭鼠和防鼠
2.灭螨、防螨 3.加强食品卫生 4.做好消毒工作 5.注意个人防护 6.接种疫苗
狂犬病:
传播途径 :患狂犬病的动物及得狂犬病的人是主要的 传染源
流行病学:广泛分布 临床症状:表现为兴奋、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
痪等 预防:1.注意个人防护 ,禁止与老鼠直接触
2.做好消毒工作 3.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检测 4.接种疫苗
鼠疫:
传染原: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 为媒介
流行病学:世界各地存在 临床症状:全身中毒症状 预防:1.严格控制传染源
的消毒。 3.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检测。
人畜共患病
防护措施:
– 1. 消灭储存宿主:储存宿主中最重要的是鼠、狗、獾、狐等 野生动物,另外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中间宿主,如血吸虫病的 中间宿主钉螺。
–
2. 消灭传播媒介:消灭了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媒介,
如蚊、蜱等,就切断了其传播途径,能预防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
传播途径 :接触性伤口感染 流行病学:流行广泛 临床症状:化脓性肿胀、毛发脱落 预防:1.加强个人防护,不要直接接触动物。
2.对实验动物的环境要经常消毒。 3.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检测。
寄生虫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分布广泛 症状:一般症状不明显 预防:1.坚强对个人的防护,不要直接接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刍议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及防控
刍议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及防控人畜共患病指的是可以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这些疾病不仅对动物的生长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还会给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危害。
防控人畜共患病对于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及防控进行探讨。
一、人畜共患病的危害1.危害动物健康人畜共患病会对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比如流感、口蹄疫等疾病会导致动物的生病和死亡,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
一些传染病病原体在动物中传播,会发生变异,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2.危害人类健康人畜共患病是导致人类疾病的重要原因。
一些病原体可以经过动物传播给人类,如狂犬病、疟疾等。
这些疾病会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3.对社会经济的危害人畜共患病不仅会导致动物的大量死亡和生产受阻,还给养殖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疾病的传播还会使得相关行业陷入停滞,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人畜共患病的防控1.强化监测建立健全的人畜共患病监测体系,通过监测病原体的传播情况,提前发现和控制疾病的传播,防止疫情的扩散。
2.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建立健全的养殖场消毒制度,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杀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加强人群防护对于那些需要接触动物的人员,比如兽医、动物饲养员等,需要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避免被传染病原体。
对于那些需要接触动物或饲养动物的人员,加强对应的疫苗接种,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4.加强传染病疫苗研发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疫苗研发,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增强人类和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病率。
5.加强公众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宣传教育,普及疾病的防控知识,提高公众对人畜共患病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和能力。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养殖企业、兽医等多方共同参与。
只有通过加强监测、预防和控制疫情,才能有效减少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人畜共患病概述
编辑ppt
14
据统计,对动物和人有害的病原生物有500 多种,动物和人一生要发生100多次感染, 但致病的感染一般只有5~10次,这主要是 动物和人的抗病力屏障(皮肤、黏膜、白 细胞、抗体)发挥作用。
编辑ppt
15
2、在流行病学上,动物是人类疾病发生、 传播必不可少的环节,病原突破了人类的 中间屏障,动物和人类对病原都具有易感 性,是动物源性疾病。
人兽共患细菌病
主要宿主 ①
1 炭疽
多种动物 +
2 布氏菌病
多种动物 +
3 钩端螺旋体病
多种动物 +
4 分枝杆菌病(结核、牛结核) 牛
+
5 弯曲菌病(肠道弯曲菌、生殖道 牛、羊 + 弯曲菌)
7 弗朗西斯土拉伦菌(野兔热) 啮齿动物
8 犬艾利希体病(立克次氏体) 犬
9 Q热(立克次氏体)
节肢动物
10 鼠型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体) 鼠
编辑ppt
19
(1)皮肤和粘膜传播。皮肤和粘膜接触发 病动物或发病动物含有病原的分泌物、排泄 物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病原体通过皮肤 和粘膜侵入。如被狂犬咬伤,接生布病羔羊, 抚摸发病动物,接触疫水,通过破损的皮肤 而发生感染。
(2)呼吸传播。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尘 埃漂浮与空气中,通过呼吸将病原体吸入体 内感染发病。如肺结核、肺炭疽等。
30
编辑ppt
31
编辑ppt
32
编辑ppt
33
编辑pptLeabharlann 34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公布主要人兽共患细菌病
1、炭疽; 2、钩端螺旋体病; 3、布鲁氏菌病(牛种、羊种、绵羊附睾种); 4、牛结核; 5、牛生殖道弯曲菌病; 6、 绵羊地方性流产(绵羊衣原体病)、禽鹦鹉
人畜共患病学了解能在人和动物体内共存的疾病如狂犬病禽流感等
人畜共患病学了解能在人和动物体内共存的疾病如狂犬病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学了解能在人和动物体内共存的疾病,如狂犬病、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学是研究人类与动物之间可以相互传播的疾病的科学。
这些疾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体内共存,通过接触动物、食用动物制品、呼吸动物排泄物等途径传播给人类,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类与动物之间接触的增加和食品供应链的复杂化,人畜共患病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人畜共患病的定义和特点人畜共患病是指能够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这些疾病在人和动物体内共存,并且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途径传播给人类。
动物可以是病原体的自然宿主或中间宿主,人类则可能是事故宿主或终宿主。
人畜共患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跨物种传播:人畜共患病可以在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病原体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食物、空气等途径传播给人类。
2. 可能导致疫情暴发:由于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接触和传播途径的存在,人畜共患病具有传播迅速的特点,有可能在人群中引发疫情暴发。
3. 特殊病原体: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通常是特殊的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宿主并在不同的宿主体内繁殖。
二、常见的人畜共患病1. 狂犬病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犬科动物的咬伤传播给人类。
病毒进入人体后,会通过神经系统迅速蔓延,导致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狂犬病,人们普遍会对犬只进行疫苗接种。
2.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以通过接触感染的家禽或其粪便和体液传播给人类。
禽流感病毒主要感染家禽,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通过接触感染的鸟类传播给人类。
禽流感病毒一旦在人群中传播,有可能引发全球性的流感大流行。
3. 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体内共存。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感染人类和牲畜,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给人类。
结核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造成大量死亡和疾病负担。
“人畜共患病”指的是什么?
“人畜共患病”指的是什么?人畜共患病简单来说是从动物传播到人的传染病。
尽管偶然的动物传播感染是许多人类疾病暴发并最终发展成大流行的根本原因,但就像本书中详细讨论的那样,医学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尚未发现他们熟悉的人畜共患病曾引起人与人之间的水平传播。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慢性衰竭性疾病——弓形虫病,那是一种典型的同家猫接触由原生动物弓形虫所引起的传染病。
因为弓形虫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并有可能导致流产,若在有猫的环境中生活,孕妇需要特别注意,并且应该仔细做好手部卫生和其他卫生工作。
人们不小心食用了被狗的粪便污染过的食物(或者是小孩误食土壤),接触了羊绦虫幼虫也会患上包虫病(棘球蚴病)。
充满液体的大棘球蚴在敏感器官中形成,随后变成幼虫侵入肠壁并传遍感染者全身。
例如,在没有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前,希腊北部地区规定不能让狗吃羊内脏,就是为了预防棘球蚴传播。
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主要目的也是去除这些占位性的棘球蚴。
另一方面,在1968年,可能从猪和鸭传至人群的香港地区的流感病毒,形成了人畜共患病到感染大流行的过渡,当地医生在最后才考虑到流感患者除了是因为接触过被感染的人而患病外,还有可能是因为接触了猪和鸭而感染了流感病毒。
例外情况是,在家禽中依然活跃着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东南亚国家出现了有非常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当地医生发现这可能与家禽中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有关。
从严格的词源意义上看,动物中的“家畜流行病”(epizootic)或者“动物流行病”(panzootic)同人类疾病的流行和大流行是相同的。
“家畜流行病”和“动物流行病”这些与兽医有关的术语,现在更常为公共卫生医疗专业人员所用。
近年,在出席罗马的“全球正式消灭牛瘟”的庆典活动期间,我注意到在描述家畜传染病的分布特征时,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以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有关的资料都更倾向于使用“大流行”和“流行”这两个词语。
我个人的观点是,根据当前人们使用英语的习惯来看,“家畜流行病”和“动物流行病”这两个术语较为多余,可以让它们成为历史。
人畜共患病
人畜共患病(zoonosis)发布日期:2007年5月9日来源: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操纵中心作者:人畜共患病是指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疾病。
它可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休、螺旋体、真菌、原虫和蠕虫等病原体引发。
人畜共患病种类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已证明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性动物病有250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89种。
在200余种动物传染病中,其中有半数以上能够传染给人类、还有100种以上的寄生虫病也能够感染人类。
人畜共患病病种繁多,表现多样,转变无穷,最近几年来,一些新的严峻流行的动物源病不断地被发觉,病种不断地增,如由细菌引发的鼠疫、布氏杆菌病、鼻疽、炭疽、猪丹毒、结核病等;由衣原体引发的如鹦鹉热等;由立克次氏体引发的如恙虫病、Q热等;由真菌引发的如念珠菌病等;由内寄生虫引发的如弓形体病、旋毛虫病、绦虫病等;由病毒引发的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等。
人畜共患病传播与流行的缘故和条件人畜共患病传染源有两类:一是患疫病的动物(包括畜禽)和人,在发病期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数量多,毒力强,传染性大,是要紧的直接传染来源;二是带菌(毒)畜禽,包括暗藏期带菌(毒)、康复后带菌(毒)、健康动物带菌(毒)三种,这些动物可向体外大量排出病原微生物,是隐蔽的、危险的传染来源。
从流行病学特点看,人畜共患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必需具有相应的条件,即只有在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种要素同时存在时,方可发生流行。
当传染源被隔离或消灭时,不可能发生传染病;当缺少传播途径时,流行进程不可能发生;当不存在易感性动物时,也不可能发生传染病。
人畜共患病传播与流行方式和途径直接接触传播:即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的直接接触(交配,舐咬等)而引发易感动物感染的传播方式,如狂犬病。
间接接触传播:即在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感染的传播方式。
简述人畜共患病分类及公共卫生安全危害
采取措施:注重源头管理和综合防治,强化易感人群宣传教育等干预措施,加强畜牧兽医从业人员职业保护,提高人畜共患病防治水 平,降低疫情发生风险。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严重
•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1700万人死于传染 主要传染源是鼠类、畜禽及其肉、蛋、奶产品。
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130种 。
病,95%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主要的 主要传染源是鼠类、畜禽及其肉、蛋、奶产品。
5、由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 皮肤真菌病。
另外,根据病原的宿主可将 人畜共患病分为动物源性人畜共 患病、人源性人畜共患病和互源 性人畜共患病。
三、公共卫生危害
• 当前,我国兽医公共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人畜共患病形势严峻,食源性微生物污染 问题严重,食源性寄生虫发病率上升,滥 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造成动物源食品存在 诸多安全隐患,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严 重等问题。
简述人畜共患病分类及公共卫生安全危害
(优选)简述人畜共患病分类 及公共卫生安全危害
主要内容
一、人畜共患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概念 二、人畜共患病的分类 三、人畜共患病的公共卫生危害 四、人畜共患病研究进展 五、防制措施
一、人畜共患病概念
人畜共患病也称“人兽共患病 (Zoonoses)”或“自然疫源性疾 病”。
人畜共患病危害畜牧业安全生产,直接损失大,间接损失更大。 畜产品国内、国外市场销售困难,造成畜牧业剧烈波动。
传染病都是人畜共患病,仅结核病每年造 年东北农业大学实验感染布病事件(共涉及4名教师、2名实验员、110名学生);
奶牛的巴士消毒法就是为控制病原微生物而发明的。 如:结核病,炭疽、沙门氏病、猪链球菌病、布氏杆菌、钩端螺旋体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专门委员会 定义为“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 传播的、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流 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一类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畜共患病--寄生虫
人畜共患病的定义为“能够自由地在人与脊椎动物进行传染的传染病”。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人与动物的共通传染病。
人畜共患病分为:1、动物与人都表现症状;2、动物有表现症状,但是人类几乎无表现症状;3、动物无表现症状,但人类有表现症状的3种类型。
成为问题的是动物无表现症状,人类有表现症状的类型,因动物无表现症状,因此人类会在不知觉中形成感染。
报告显示,人类的传染病约有1700多种,其中约有800种是人畜共患病,需要引起注意的有150种,今天主要分享与寄生虫相关的人畜共患病。
与寄生虫相关的人畜共患病有:疥疮、蛔虫病、肝吸虫病、类圆线虫病、小型绦虫、复孔绦虫、包虫病、贾第鞭毛虫病、隐孢子虫病、弓形虫病、变形虫赤痢、疟疾。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疟疾了,曾经的疟疾让人闻之色变。
疥疮
病原体:Sarcoptes scabiei等。
感染动物:犬、猫。
症状:疥螨非常小,感染包括犬、猫在内的兔、牛、马、人等,感染域广泛。
人体对虫体会引起获得敏感性,导致皮肤剧烈瘙痒,但是动物的疥螨无法在人类皮肤上长期生存,,因此,可以对动物进行治疗,只要消灭动物身上的疥螨,人的症状便会消灭。
疥螨离开犬、猫的身体后2d内便会死亡。
管理:表面直接接触有皮肤症状的动物,接触后应洗手。
动物的疥疮痊愈后,人的症状也会消失。
蛔虫病/犬弓首线虫幼虫移行症、猫弓首线虫幼虫移行症
病原体:Toxocara canis, T.cati.
感染动物:犬、猫。
症状:人感染蛔虫的路径较为复杂,分为由动物粪便排泄出的虫卵感染的类型与食入感染犬弓首线虫或猫弓首线虫的家畜的生脏器(肝脏、肉刺身等)后感染的2种类型。
免疫力较强的人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或幼儿,虫卵会在肠中孵化,移动到肝脏、眼、神经等全身的内脏中,出现各种症状(幼虫移行症),引起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咳嗽、喘鸣、肝大、躯干和下肢瘙痒、皮疹和结节等。
个别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如脑炎、脑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癫痫等,眼部症状可有眼前黑影、视力下降等。
管理:通过动物检查定期,做到早期发现,通过定期除虫,从根本上铲除。
处理动物的粪便时应带手套。
肝吸虫病
病原体:Clonorchiasis sinensis of bile duct
感染动物:淡水螺蛳和鱼虾、犬、猫、猪
症状:潜伏期为1~2个月。
轻度感染者常无症状,仅在粪便中发现虫卵。
感染较重者多为重复感染,缓慢起病,但非流行区感染者可以急性起病。
急性期的
临床表现主要有消化道症状和过敏反应,包括食欲不振、上腹隐痛与饱胀、肝区隐痛、肝大(尤以左叶肿大为明显)等表现,并有发热、乏力、头晕、失眠、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偶可因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胆绞痛及阻塞性黄疸。
慢性期无明显症状者占34.2%,较为常见的有乏力、上腹不适、腹痛、肝区隐痛、头晕等,其次为头痛、失眠、食欲减退、腹泻等。
慢性重复感染的严重病例可有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症,表现为消瘦、贫血、水肿、肝脾大、腹水、黄疸等。
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可引起侏儒症。
有些病者在严重感染后1个月左右突发寒战、高热、肝大伴压痛,有轻度黄疸,少数出现脾大,尚可有肺部浸润。
数周后急性症状消失而进入慢性期,表现为疲乏、消化不良、肝大伴压痛等。
华支睾吸虫虫卵通过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蛳)和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后,发育成囊蚴,活的囊蚴被摄入后,经胆汁激活,囊内幼虫破囊壁而出,经胆总管进入肝胆管发育为成虫,亦可通过血管或穿过肠壁到达肝脏,最后寄生在肝胆管内发育为成虫,成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主要寄生在人、犬、猫和猪的肝胆管内,虫数多时亦可移居较大的胆管甚至胆囊内,偶尔在胰管内亦可发现成虫。
管理:开展卫生宣传,不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鱼、虾肉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措施;切过生鱼的刀具应洗净再用以免污染。
切断传播途径,不用粪便喂养鱼苗亦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类圆线虫病
病原体: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
感染动物:犬、猫。
症状:约2/3的感染患者无症状,据报道有感染本虫40年而无症状者。
本病的显性表现,轻重不一。
粪类圆线虫营两个生活期,寄生期(parasitic stage)和自生期(auto-living stage)。
1.幼虫(juvenile)移行症状为最常见的早期表现,66%~84%患者在臀部肛门周围或其他感染部位出现斑丘疹或匐行疹,约5%患者有肺部浸润引起的咳嗽、哮喘、低热或过敏性肺炎。
仅极个别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发绀、咯血和并发细菌性支气管肺炎等。
2.消化道症状中度和重度患者常有腹痛、腹泻、呕吐、厌食或便秘。
腹痛部位不一,通常为上腹部烧灼感或绞痛,有时与溃疡病或急腹症相混淆。
腹泻常为水泻或稀便,可出现血性黏液性腹泻。
有的发生麻痹性肠梗阻、腹胀及电解质紊乱、脱水、循环衰竭等。
3.其他随着侵犯器官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脑膜炎、尿路感染等。
有的患者由于虫体代谢产物或虫体的崩解而引起发热、全身不适、烦躁、抑郁、失眠等神经衰弱综合征。
有的并发细菌或真菌性败血症。
当患者处于免疫功能低下时,例如艾滋病患者,类圆线虫可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disseminated hyperinfection),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或死亡。
管理:本病预防原则类似于钩虫病,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个体皮肤防护,患者应彻底治疗,避免重复自身感染。
小型绦虫(微小膜壳绦虫)
病原体:Hymenolepis nana
感染动物:鼠
症状:该虫的致病作用主要是由于成虫头节上的小钩和体表微毛对宿主肠壁的机械损伤以及虫体的毒性分泌物所致。
在虫体附着部位,肠粘膜发生坏死,有的可形成深达肌层的溃疡,并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人体感染数量少时,一般无明显症状;感染严重者特别是儿童,可出现胃肠和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以及头痛、头晕、烦躁和失眠、甚至惊厥等。
有的患者还可出现皮肤瘙痒和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但也有个别患者感染很重却无任何临床表现。
管理:彻底治疗患者,以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加强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注意环境卫生、消灭鼠类、蚤类;注意营养、提高个体抵抗力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复孔绦虫
病原体:Dipylidium caninum
感染动物:犬、猫
症状:人体感染后临床表现主要与感染的数量有关。
临床表现轻微,感染严重者尤其是儿童可有食欲缺乏、消化不良、腹部不适,间或有腹痛、腹泻,因有孕节自动从肛门逸出,故可有肛门瘙痒和烦躁不安等。
本虫的致病作用主要由虫体对宿主肠壁黏膜的损伤及其分泌的毒素所引起。
似囊尾蚴所寄生的肠绒毛出现肿胀和变性,以后则出现结缔组织和上皮细胞的增生。
成虫则可使附着部位的肠黏—膜受损伤,引起充血和坏死,并可形成小溃疡,病灶周围则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
管理:注意治疗患者,因儿童感染的几率较高,当发现儿童有不明原因的腹胀、腹痛、腹泻时应及时就医;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尤其是与犬、猫宠物接触后,家庭有饲养犬、猫等动物的应定期灭蚤和驱虫,应尽量避免与犬、猫宠物过分亲密接触、玩耍,以防感染。
此次先分享这些,其实不难发现很多寄生虫传染给人的途径不外乎误食虫卵或者囊尾蚴,而粪便是很多虫卵的携带者,所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环境卫生;注意营养、提高个体抵抗力至关重要。
而不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食物是也是预防寄生虫疾病的一大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