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总论归纳
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教程文件
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
Broca指数(肥胖指数):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超过标准体重15%~20%这为明显肥胖,超过20%~30%者为过渡肥胖。
BMI(体重指数):BMI(kg/m2)=体重(kg)/身高(m)2。
标准体重的男性的BMI约为22kg/m2,女性约为20 kg/m2复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联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气管内插管:通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质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称为气管内插管MAC: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半紧闭式:用循环式麻醉机,对逸气活瓣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在呼气时一部分呼出气体经此活瓣排出,一部分呼气通过CO2吸收器,再与新鲜气体混合后被重复吸入,故不易产生CO2蓄积。
本法优点在于容易控制麻醉药浓度。
局部麻醉: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地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称为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高敏反应:用小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症状者称为高敏反应。
区域阻滞麻醉:围绕手术区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的传导,使该手术区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区域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旁,暂时地阻断该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神经阻滞。
术中控制性降压: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采用降压药物与技术等方法,人为地将平均动脉血压减低到50-65mmHg,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而相应减少,不致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终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回复至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麻醉知识重点
麻醉知识重点麻醉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用于疼痛管理和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无痛化。
了解与麻醉相关的知识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麻醉的基本概念、麻醉操作步骤、麻醉剂和麻醉监测等方面的知识。
一、麻醉的基本概念麻醉是通过应用不同的药物和技术手段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和无意识状态的过程。
麻醉能够消除疼痛感觉,镇静患者,保持生理平衡,以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二、麻醉的操作步骤1. 麻醉评估:在手术前,麻醉医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个人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手术部位等,以确定适合的麻醉方式和药物选择。
2. 麻醉诱导: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或气管插管等方式,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
3. 麻醉维持:根据手术操作的需要,调整和管理麻醉药物的用量,维持患者处于稳定的麻醉状态。
4. 麻醉解除:手术结束后,逐渐停止麻醉药物的使用,使患者恢复清醒和自主呼吸。
三、麻醉剂的分类和作用1. 局部麻醉剂:用于局部麻醉,通过阻断神经冲动传导来消除局部疼痛感觉。
常见的局部麻醉剂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2. 静脉麻醉剂:主要用于诱导和维持麻醉状态。
常见的静脉麻醉剂包括丙泊酚、芬太尼等。
3. 插管麻醉剂:用于气管插管后的全身麻醉维持,以保持患者的无意识状态。
常用的麻醉剂有异氟醚、巴比妥类药物等。
四、麻醉监测麻醉监测是对患者生理状况在手术过程中的实时监测。
常见的麻醉监测指标包括:1. 心电图监测:监测患者心脏的电活动,了解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2. 血压监测: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变化,确保血压在安全范围内。
3. 血氧饱和度监测: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4. 呼吸监测:监测患者呼吸频率和呼气二氧化碳浓度,了解呼吸功能情况。
除了上述指标,还可以根据手术的需要和患者的情况,进行其他监测如体温、尿量等。
综上所述,麻醉是手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麻醉医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安全、舒适。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麻醉学专业使用)第一章绪论1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麻醉专业的任务和范围。
2.掌握学好麻醉的方法。
3.熟悉麻醉的分类。
二、授课要点1.麻醉学发展简史——现代麻醉学的开始与发展。
2.麻醉学专业的任务与范围。
3.如何学好麻醉、麻醉的分类。
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麻醉前对病情评估的重要性、目的和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对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的评估要点。
二、授课要点1.麻醉前访视——ASA分类法。
2.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检查——对全身情况、心、肺、肝、肾、CNS、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评估。
3.自学: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麻醉前治疗用药的评估。
第三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常用药物和基本原则。
二、授课要点1.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病人体格与精神方面的准备(重点),麻醉准备和准备与检查2.麻醉前用药(重点)。
3.自学:病人入手术室后的复核。
第四章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3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插管前准备与麻醉。
2.熟悉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点以及气管内插管的基本方法(经口、经鼻)。
3.了解插管困难的插管方法。
4.了解支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缺点。
5.熟悉气管及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和气管内拔管的并发症。
二、授课要点1.插管前准备与麻醉。
2.气管内插管(重点)及支气管内插管。
3.气管内插管和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气管内拔管的并发症。
4.自学:喉罩的应用。
第五章全麻的基本概念1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全麻的三过程(诱导、维持与苏醒)。
2.了解全麻深浅判断的指标二、授课要点1.全麻的诱导、维持与苏醒(重点)。
2.全麻深浅的判断与掌握。
第六章吸入麻醉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
2.了解常用吸入麻醉装置及吸入麻醉方法。
3.熟悉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二、授课要点1.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重点)。
麻醉学知识点
麻醉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临床麻醉学的5大组成部分:(考题)对病人的术前评估与准备;麻醉的实施与处理;专科病人的麻醉处理;为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与诊治。
2.复合麻醉/平衡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药/或辅助药物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减少单个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
3.联合麻醉(combin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取长补短综合发挥各种方法的优越性。
4.临床麻醉工作包括:麻醉科门诊、临床麻醉、RR、ICU、疼痛诊疗。
5.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理性方法使人体局部或全身暂时失去知觉,麻醉的目的是为解除患者手术的痛苦。
第二章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1.麻醉前访视的步骤:复习病历(史)→分析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结果→访视病人和系统检诊→进行麻醉和手术风险判断→知情同意2.麻醉前准备:1) 心血管系统:控制血压小于180/100mmHg,术前当天停用洋地黄、降压药;2) 呼吸系统:术前停止吸烟2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雾化吸入,有效抗生素治疗3-5天;3) 糖尿病:择期手术,控制血糖≤8.3mmol/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4) 胃肠道准备:成人禁食12h,禁饮8h;小儿小于36个月者,禁食6h,禁饮2-3h;大于36个月者禁食8h,禁饮2-3h。
(考题)3.麻醉前用药的目的:1) 镇静2) 镇痛3) 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4) 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4.麻醉前用药的常用药物:1) 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2)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咪达唑仑3) 巴比妥类药物:苯巴比妥4) 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5) 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5.术前需要停用的药物主要是某些抗抑郁药和抗凝药,阿司匹林术前需停药1-3周,华法林术前停药3-5天。
6.ASA麻醉病情评估分级:Ⅰ级:病人无器质性疾病,发育、营养良好,能耐受麻醉和手术Ⅱ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虽然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健全,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Ⅲ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病变严重,功能减低,尚在代偿范围内,对麻醉和手术耐受稍差Ⅳ级:病人的上述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威胁着生命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需冒很大风险Ⅴ级:病人的病情危重,随时有死亡的威胁,麻醉和手术非常危险注:如系急症,在每级数字前标注“急”或“E”字第三章神经干(丛)阻滞麻醉1.局部麻醉:用局麻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麻醉学总论全身麻醉讲义 第一节 绪论 一临床麻醉的基本任务在于
麻醉学总论、全身麻醉讲义第一节绪论一、临床麻醉的基本任务在于消除因手术所致的疼痛问题。
二、临床麻醉的工作原则:安全、无痛、为手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现代麻醉学的范畴:1、概念麻醉(anesthesia) 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2、范畴临床麻醉(Clinic Anesthesia);重症监测治疗(ICU);疼痛治疗(Pain Clinic);急救与复苏(Resuscitation)四、麻醉方法及分类:1、全身麻醉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产生中枢NS抑制,呈现神志消失。
周身不感疼痛、抑制反射、肌肉松弛等表现。
2、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 麻醉药作用于外周神经,使躯体某部位产生麻醉作用3、椎管内阻滞(intrathecal anesthesia) 将局麻药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
4、复合麻醉(combined anesthesia):又称平衡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 合并或配合使用不同麻醉药物或(和)方法实施麻醉的方法。
5、基础麻醉(basal anesthesia) 麻醉前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处理,这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第二节麻醉前准备目的:为保障手术病人在麻醉期间的安全,增强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避免或减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我们必须认真做好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病情评估(一)围手术期潜在的危险因素(二)评估的方法和措施二、麻醉前准备事项(一)纠正或改善病人的病理生理状态(二)精神状态的准备(三)胃肠道的准备(四)麻醉设备、用具及药物的准备三、麻醉前用药(一)目的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增加作麻醉药效果,产生遗忘作用;提高痛阈,以便麻醉操作充分合作;减少分泌物,降低术后恶心、呕吐;消除不良反射。
(二)药物选择(三)常用药物第三节全身麻醉一、吸入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进入机体并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教案01绪论
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
(三)常用英文词汇
anesthesia
anesthesiology
anesthetic (s)
anesthesiologist
analgesia
sedation
muscle relaxant (s)
monito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临床麻醉学
年级
授课专业
麻醉学系
教师
职称
授课方式
大课
学时
1
题目章节
第一章绪论
教材名称
《临床麻醉学》
作者
徐启明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
第2版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通过学习麻醉学的历史与现状,熟悉麻醉学的专业范畴,掌握其基本内涵,明确临床麻醉学的学习要求。
教
学
难
点
临床麻醉学在各时期的基本内涵变化。
教
1.吸入麻醉药的发展
1846年10月16日
美国MGH William T.G. Morton牙科医生第一次乙醚麻醉公开演示成功
1847年英国产科医生James Y. Simpson乙醚麻醉产科镇痛,
John Snow医生-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氯仿麻醉分娩镇痛
1868年Edmund Andrews氧化亚氮(N2O)+20%O2
perioperative
period-safety-comfortable
多媒体
5min
10 min
5 min
5 min
8 min
麻醉学重点总结x(总6页)
麻醉学重点总结x(总6页)麻醉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的应用与监护。
其内容涵盖了各种外科手术、疼痛控制、重症监护等方面,对于保障手术安全、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恢复都有着重要作用。
下面,就对麻醉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一、麻醉药物1.全身麻醉药物全身麻醉药物主要包括巴比妥类、苯二氮平类、氢化可的松、吗啡类等。
其中,巴比妥类常用于喉镜检查、内窥镜检查等短时间手术;苯二氮平类药物适用于全身麻醉和镇静;氢化可的松常用于手术前的镇静和减轻术后疼痛;吗啡类药物适用于剧痛、癌痛、急性心肌梗死等。
2.局麻药物局麻药物主要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
其作用机制是阻滞神经传导,使神经兴奋性下降,从而达到局部麻醉的目的。
应用范围广泛,常用于外科手术、产科分娩、疼痛治疗等。
二、麻醉技术常用的全身麻醉技术包括静脉麻醉和气管插管。
静脉麻醉可分为全麻和维持麻醉两个阶段,通过输注麻醉药物,使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呼吸抑制、循环稳定等。
气管插管主要是为了维持气道通畅,保证呼吸功能正常。
局麻技术包括皮下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硬蛛鞘外麻醉等。
皮下浸润麻醉适用于小手术和疼痛治疗;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四肢和躯干疼痛;硬蛛鞘外麻醉适用于剖腹产、下肢手术等。
三、麻醉监护1.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是麻醉监护中最重要的一项。
通过电极贴在患者胸部,可以监测出心率、心律、QT间期等指标,预防心脏意外。
2.呼吸监护呼吸监护是麻醉监护中最危急的一项。
通过插入气管插管、面罩等装置,监测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等指标,提供有力的呼吸支持。
3.血氧饱和度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护是麻醉监护的必要组成部分。
通过指夹等装置,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判断是否需要增加氧气供应。
四、麻醉并发症1.呼吸抑制呼吸抑制是麻醉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往往源于药物剂量过大或患者基础疾病。
需要密切监测呼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心血管意外心血管意外是麻醉过程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等。
重医临床麻醉学
7、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原因?
①一次用量超过限量;②误注入血管;③作用部位血管丰富,未酌情减量,或未加用肾上腺素;④病人因为体质衰弱等原因使耐受力降低。
8、简述气管插管的定为原则?
①确定气管导管插入深度;②人工通气时双侧胸廓起伏对称,腹部无膨隆;③双肺及上下呼吸音对称、清晰;④气道阻力--呼吸皮囊阻力、PAW;⑤PETCO2数据/曲线图形--确认参数(黄金标准);⑥SpO2持续恒定;⑦吸痰时通畅、无内容物。
13、颅内高压指的是颅内压增高持续超过200mmH2O。
14、麻醉后病人离开恢复室的标准包括:呼吸恢复好、循环稳定、神志完全恢复、局麻后循环、呼吸稳定。
第三章、大题
1、临床麻醉学的内涵?
①麻醉前评估与准备;②麻醉实施与处理;③疑难危重病人的麻醉处理;④专科病人的麻醉处理;⑤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诊治。
14、药物依赖性: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要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
15、麻醉诱导:无论采用静脉或吸入麻醉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
16、pet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可反映机体代谢功能,循环功能,呼吸功能和通气系统功能的变化,正常PETCO2为35-40mmHg。
9、单肺通气:胸科手术病人在剖开胸腔后,经支气管只利用一侧肺(非手术测)进行通气的方法。
10、吸入麻醉:发最要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周身疼痛。
11、MAC技术:肺泡最低有效浓度是指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的病人在切皮时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内药物浓度。(mac吸入: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是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麻醉学总结
外科学——麻醉学第六章麻醉第一节绪论第二节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一)纠正或改善病理生理状态(1)贫血:血红蛋白达 80g/L以上血浆白蛋白达 30g/L以上(2)心衰、房颤者:洋地黄类药物治疗至术前(3)高血压:降压药物至术前高血压:SBP <180 mmHg;DBP<100mmHg(4)糖尿病:空腹血糖≤8.3mmol/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5)肺部感染:术前停止吸烟至少两周;抗生素治疗3~5天(二)心理准备:交流,解释,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必要时药物治疗或请心理专家协助(三)胃肠道准备→避免出现反流、误吸(1)成人择期手术:禁食8~12小时,禁饮4小时(2)小儿择期手术:禁食4~8小时,禁水2~3小时(3)饱胃急诊手术:采取措施减少误吸发生。
(四)麻醉设备、用品及药物准备(五)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3、麻醉前用药(一)※※麻醉前用药的目的※※(1)镇静:消除紧张焦虑,产生必要的遗忘,增强全麻药效果;(2)镇痛:提高痛阈,减少不适;(3)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以防误吸;(4)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
(二)药物选择(三)※常用药物第三节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定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可逆性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
【全身麻醉药】一、※吸入全麻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并产生麻醉作用的药物。
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1、理化性质与药理性能※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某种吸入全麻药在1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使50%的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活动等反应的最低肺泡浓度。
MAC→是反应吸入麻醉药麻醉强度的指标。
2、影响肺泡药物浓度的因素:通气效应(吸入药的输送)、浓度效应(FI与FA)、心排出量(CO)、血/气分配系数(可控性)、麻醉药在肺泡和静脉中的浓度差(F A-V)3、代谢和毒性:绝大部分以原形由呼吸道排除;小部分在体内由肝脏代谢,由肾脏排除;代谢产生的无机氟(F-)有肾毒性七氟烷 (七氟醚):适用于小儿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与钠石灰接触时可发生分解二、静脉全麻药:1、优点:诱导快、对呼吸道无刺激、无环境污染、无需特殊设备2、常用静脉麻醉药三、肌肉松弛药1、※去极化与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区别2、常用肌松药:琥珀胆碱(司可林)、维库溴铵(万可松)、罗库溴铵(爱可松)、顺阿曲库铵3、应用肌松药注意事项(1)应建立人工气道、辅助呼吸(2)不能单独使用(3)琥珀胆碱可升血钾、眼压、颅内压(4)低温可延长肌松作用(5)吸入全麻药可增强其作用(6)重症肌无力者禁用非去极化肌松药(7)哮喘、过敏体质者慎用有组胺释放的肌松药四、麻醉性镇痛药【全身麻醉的实施】(一)全身麻醉诱导:1、全身麻醉诱导是指患者接受全麻后,由清醒状态到神智消失,并进入全麻状态后进行气管内插管,这一阶段成为全麻诱导期。
(完整word版)麻醉学知识点
麻醉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临床麻醉学的5大组成部分:(考题)对病人的术前评估与准备;麻醉的实施与处理;专科病人的麻醉处理;为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与诊治。
2.复合麻醉/平衡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药/或辅助药物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减少单个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
3.联合麻醉(combin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取长补短综合发挥各种方法的优越性。
4.临床麻醉工作包括:麻醉科门诊、临床麻醉、RR、ICU、疼痛诊疗。
5.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理性方法使人体局部或全身暂时失去知觉,麻醉的目的是为解除患者手术的痛苦。
第二章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1.麻醉前访视的步骤:复习病历(史)→分析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结果→访视病人和系统检诊→进行麻醉和手术风险判断→知情同意2.麻醉前准备:1) 心血管系统:控制血压小于180/100mmHg,术前当天停用洋地黄、降压药;2) 呼吸系统:术前停止吸烟2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雾化吸入,有效抗生素治疗3-5天;3) 糖尿病:择期手术,控制血糖≤8.3mmol/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4) 胃肠道准备:成人禁食12h,禁饮8h;小儿小于36个月者,禁食6h,禁饮2-3h;大于36个月者禁食8h,禁饮2-3h。
(考题)3.麻醉前用药的目的:1) 镇静2) 镇痛3) 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4) 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4.麻醉前用药的常用药物:1) 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2)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咪达唑仑3) 巴比妥类药物:苯巴比妥4) 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5) 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5.术前需要停用的药物主要是某些抗抑郁药和抗凝药,阿司匹林术前需停药1-3周,华法林术前停药3-5天。
6.ASA麻醉病情评估分级:Ⅰ级:病人无器质性疾病,发育、营养良好,能耐受麻醉和手术Ⅱ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虽然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健全,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Ⅲ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病变严重,功能减低,尚在代偿范围内,对麻醉和手术耐受稍差Ⅳ级:病人的上述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威胁着生命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需冒很大风险Ⅴ级:病人的病情危重,随时有死亡的威胁,麻醉和手术非常危险注:如系急症,在每级数字前标注“急”或“E”字第三章神经干(丛)阻滞麻醉1.局部麻醉:用局麻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麻醉学相关考点整理
保护患者隐私和尊严
尊重患者隐私
麻醉医师应尊重患者的隐私,对患者的个人信息 和病情保密,不得随意泄露。
维护患者尊严
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医师应注意维护患者的尊严 ,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身体或心理伤害。
提供心理支持
对于需要接受麻醉的患者,麻醉医师应提供必要 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恐惧情绪。
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药物经血液 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 麻醉的方法。
03
特殊患者群体麻醉处理
老年患者麻醉处理
术前评估
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减退, 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心血 管、呼吸、肝肾等系统功能,以
及认知功能和营养状况。
麻醉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如局部麻醉 、区域阻滞或全身麻醉,并尽量减 少麻醉药物用量。
麻醉作用。
神经干(节)阻滞
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 ,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 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
用。
全身麻醉技术
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通过血液 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 麻醉的方法。
静脉麻醉
复合麻醉
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全身麻醉 药物或麻醉技术达到全身麻醉的方法 。可彼此取长补短,取得较单独应用 某种药物更好的效果。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呼吸道梗阻
01
确保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异物;使用合适的面罩和通
气导管,确保有效通气。
低氧血症
02
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氧浓度和通气量;对于严重低氧血
重医麻醉药理学归纳总结
第一章药理学的概念:药理学(Pharmacology)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药物效应动力学的概念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概念 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药物的化学及构效关系 • 药理效应和作用机制 • 药物的临床应用 • 药物的不良反应• 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变化过程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体内ADME 过程吸 收 absorption 分 布 distribution 代 谢 metabolism 排 泄 elimination简单扩散(脂溶扩散)特点:①无需载体②无需耗能③无饱和现象④无竞争抑制现象⑤膜两侧浓度达平衡时转运达平衡——影响转运的主要因素:脂溶性(极性、解离性)首过消除的概念: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 )口服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受到胃肠道和肝脏细胞的酶的灭活代谢,导致进入体循环的活性药量减少的现象。
体内屏障包括: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眼屏障•代谢(生物转化):1、转化方式:Ⅰ相:氧化、还原、水解Ⅱ相:结合2、代谢酶肝药酶(P-450):↑诱导或↓抑制房室模型:一室模型二室模型一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1)定比消除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血中药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半衰期恒定t1/2 = 0.693/ke(3)按相同剂量相同间隔时间给药,约经5个t1/2达到稳态浓度。
(4)时量曲线下面积与所给予的单一剂量成正比。
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1)定量消除(2)t1/2不恒定:它与初始血药浓度(给药量)有关,剂量越大,t1/2越长。
t1/2=0.5C0/k0。
(3)时量曲线下面积与给药剂量不成正比,剂量增加,其面积可以超比例增加。
AUC:由时-量曲线与坐标横轴围成的面积称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它与药物吸收的总量成正比。
消除半衰期(half-life,t1/2)t1/2的概念:血浆药物浓度消除一半所需时间。
临床麻醉学
个体化麻醉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精准麻醉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状态和麻醉效果,调整麻醉药物的 用量,实现精准控制。
术后疼痛管理
研究制定更有效的术后疼痛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 术后恢复。
疼痛治疗的新方法与新药物
神经调控技术
利用电刺激、磁刺激等技术缓解慢性疼痛,减少药物依赖。
为各类手术提供麻醉和镇痛服 务,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危重病医学
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治疗, 提供生命支持措施。
疼痛诊疗
对急慢性疼痛患者进行诊断和 治疗,减轻患者痛苦。
复苏与复苏后处理
对发生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的 患者进行复苏,并对复苏后状
态进行处理。
02
麻醉药物与技术
麻醉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01
02
03
疼痛治疗中的麻醉实践中,麻醉医师还需要与疼 痛科医生、护士等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密切协作, 共同完成疼痛治疗和管理任务。
04
临床麻醉的风险与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
呼吸抑制或暂停
麻醉药物可能会抑制呼 吸中枢,导致呼吸频率
减慢或呼吸暂停。
呼吸道梗阻
由于喉痉挛、舌后坠或 分泌物积聚,可能导致 呼吸道梗阻,影响正常
01
03
内窥镜麻醉实践中,麻醉医师还需要与内窥镜医生、 护士等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内窥镜
检查和治疗任务。
04
内窥镜麻醉实践中,麻醉医师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 呼吸循环功能和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不良 反应,如低氧血症、呼吸抑制等。
重症监护病房的麻醉实践
01
02
03
04
重症监护病房的麻醉实践主 要涉及重症患者的麻醉管理
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课程教案
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课程教案第一章:麻醉学概述1.1 麻醉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麻醉学的专业组织和学术交流1.3 麻醉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1.4 麻醉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研究方向第二章:麻醉药物2.1 麻醉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2.2 常用麻醉药物的选用及副作用2.3 麻醉药物的剂量计算和监测2.4 麻醉药物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第三章:麻醉设备和技术3.1 麻醉机的结构和原理3.2 常用麻醉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3.3 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的基本操作3.4 麻醉监测设备的功能和应用第四章:临床麻醉4.1 麻醉前评估和准备工作4.2 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的适应症及操作方法4.3 特殊手术的麻醉处理和管理4.4 麻醉复苏和术后疼痛管理第五章:麻醉并发症及急救5.1 麻醉并发症的分类和发生原因5.2 常见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5.3 麻醉急症的处理原则和方法5.4 急救药物和设备的使用及培训要求第六章:疼痛诊疗学6.1 疼痛的分类和评估方法6.2 疼痛诊疗的原则和常用方法6.3 疼痛药物的分类和选用6.4 疼痛诊疗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第七章:危重病医学7.1 危重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7.2 危重病患者的生理变化和监测7.3 危重病患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用7.4 麻醉在危重病治疗中的作用和策略第八章:麻醉护理8.1 麻醉护士的角色和职责8.2 麻醉护理的工作流程和规范8.3 麻醉患者的护理要点和并发症管理8.4 麻醉护理的教育和培训要求第九章:小儿麻醉9.1 小儿麻醉的特点和挑战9.2 小儿麻醉的准备和评估9.3 小儿麻醉药物的选用和剂量调整9.4 小儿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第十章:麻醉研究与实验方法10.1 麻醉研究的意义和现状10.2 麻醉实验动物模型和实验技术10.3 麻醉相关研究的伦理问题10.4 麻醉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第十一章:围手术期医学11.1 围手术期的定义和管理原则11.2 手术前评估和准备11.3 手术中和手术后的管理11.4 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第十二章:神经阻滞和疼痛治疗12.1 神经阻滞的原理和常用技术12.2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12.3 疼痛治疗的策略和方法12.4 神经阻滞和疼痛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第十三章:局部麻醉和椎管内麻醉13.1 局部麻醉的原理和应用13.2 椎管内麻醉的分类和技术13.3 局部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13.4 局部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的临床应用和管理第十四章:心脏麻醉和血管麻醉14.1 心脏麻醉的解剖和生理基础14.2 心脏麻醉的药物和机械支持14.3 血管麻醉的原理和技术14.4 心脏麻醉和血管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第十五章:麻醉与伦理和法律15.1 麻醉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处理15.2 麻醉相关的法律条款和医疗纠纷15.3 患者知情同意和隐私保护15.4 麻醉与法律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课程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教案09局部麻醉
1、化学结构与分类:常用的局麻药的化学结构有一个共同的特性由芳香族环胺基团和一个中间链连接起来,中间链可以是酯链或酰胺链,因此,根据连接链的不同,将局麻药分成二类。酯类有普鲁卡因(Procaine)、丁卡因(tetracaine)。酰胺类有利多卡因(Lidocaine)和布比卡因(Bupivacaine),罗哌卡因(Ropivacaine)。
5.了解常用周围神经阻滞方麻醉药的药理、脂溶性与旦白结合率与局部麻醉药效能的关系。
2.一次局麻药的限量、常用局麻药的临床应用
3.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
教
学
重
点
1.常用局部麻醉药的药理、一次局麻药的限量、常用局麻药的临床应用
操作原则
操作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
定位要准确
充分的麻醉前访视、取得病人合作
控制局麻药的剂量,避免发生毒性反应
颈丛神经阻滞
解剖颈丛由C1-4脊N组成,分为颈浅丛和颈深丛,分别支配颈部相应的皮肤和肌肉组织。
阻滞方法
颈浅丛神经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从这点呈放射状分布,这是颈浅丛阻滞的标志。
颈深丛阻滞采用肌间沟阻滞法,局麻药沿斜角肌间隙(臂丛颈丛鞘)注入。
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临床麻醉学
年级
授课专业
麻醉学系
教师
职称
授课方式
大课
学时2
题目章节
第九章局部麻醉
教材名称
《临床麻醉学》
作者
徐启明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
第2版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1.了解常用局部麻醉药的药理。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课件36非住院病人的麻醉
谢谢
第三节 麻醉选择与麻醉管理
一.区域阻滞麻醉
1.腰麻 2.硬膜外阻滞 3.周围神经阻滞
1)局部静脉麻醉 2)臂丛神经阻滞 3)颈丛神经阻滞
二、全身麻醉
采用全身麻醉,应以起效迅速,作用 时间短,诱导、排泄和苏醒快为原则 1.诱导:异丙酚,硫喷妥纳,依托咪酯 2.麻醉维持: 1) 吸入麻醉药加N2O(笑气) 2) 异丙酚+麻醉性镇痛药 3) 肌松药 4) 全麻复合
4.随着医学、光纤与激光技术的发展,有创或无 创诊断、导管介入、微创手术日趋增多
5.局麻、静脉复合-镇痛、MAC(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等特别适合门诊手术、诊
断性检查及治疗
二 、哪些适合行门诊手术
1.限于ASA I-Ⅱ级病人,甚至ASA-Ⅲ级
2.多限于局麻,近已扩展为需全身麻醉,手 术时间由1.5小时到3小时完成可在门诊进行
四、异丙酚静脉麻醉
主要特点: * 快速短效,无蓄积 * 诱导平稳迅速 * 麻醉深度易于调节控制,血流动力学稳定 * 麻醉苏醒迅速,恢复质量高,术后恶心呕
吐少
五、麻醉监测:
重点在预防麻醉期的并发症,观察病人对 镇静/镇痛药的反应。简单、有效、经济 1.预防和处理呼吸意外
2.镇痛评分:Ramsay(反应性和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度) 1) OAA/S(警觉性/镇痛):反应性、 言语、表情和眼球情况。
第三十六章 非住院病人的麻醉
第一节 病人选择与麻醉前评估
一、概 述
1. 非住院手术亦称日间病人手术,或称 门诊病人手术、术后在院留查时间 不超过一天
2. 在发达国家成人非住院手术比例 占60%以上,小儿已达70%,我国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课件07静脉全身麻醉
(四)适应证 indications
1.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2. Maintenance of anesthesia 3. Basal narcosis 4. Treatment
(局麻药中毒toxicosis、破伤风tetanus、癫痫发作、 高热、惊厥convulsion、颅内高压、脑保护)
1. 超短效 镇静 (sedation) 催眠 (hypnosis) 2. 强碱性 pH 10.8 3. 脂溶性高
作用快 易透过血脑屏障,静脉给药后达到血供丰富的脑 苏醒快但不完全
但再分布到骨及脂肪组织,脑内浓度迅速降低 反复使用,脂肪组织中蓄积,可再向脑分布
4. 脑保护
5. 直接抑制心肌、扩张血管
• 延迟性呼吸抑制
反复/大剂量用药,3~4h 后,再次出现呼吸抑制。
• 呼吸遗忘
停药后神志清醒但无自主呼吸,呼唤后可恢复的现象。
3. 恶心、呕吐、皮肤搔痒——镇静、止吐
延迟性呼吸抑制和呼吸遗忘的药理学基础
芬太尼 高脂溶性
血
胃壁、肺组织
第一个血药浓度峰值 第二个血药浓度峰值
3~h
血脑屏障 呼吸中枢抑制
(与剂量、注药速度有关)
6. 交感神经抑制(喉痉挛、支气管痉挛)
7. 中枢性呼吸抑制较强
(VT Rf 呼吸骤停)
(二)麻醉特征
第一期 大脑皮质轻-中抑制
语言不正确,意识模糊
第二期 大脑皮质、皮质下中枢抑制
神志消失,无兴奋征象,痛敏感
第三期 中枢其他部位—延髓抑制
1级 适于麻醉诱导 2级 体表小手术 3级 麻醉过深
睫毛反射(eyelash reflex) 在30s内消失
酌情5~10ml i.v. (Ⅲ期1级 手术) 间隔2~3min i.v. 1~2ml
临床麻醉学重点笔记
临床麻醉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麻醉学的范畴一、概念:麻醉原意是指用药物或其它方法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
而麻醉学是研究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学科二现代麻醉学已不仅局限于手术期间的麻醉,还包括重症监护,急救复苏,疼痛治疗等方面.第二节麻醉学发展史一古代临床麻醉的发展1 针刺镇痛治病可追溯到石器时代:砭石,骨针,竹针。
2 春秋战国,记载了针刺治疗头痛,牙痛,关节痛等。
(见《内经》)3 东汉末年,华佗用酒冲服麻沸散,全麻进行剖腹手术.4 之后各朝代的麻醉药:洋金花,草乌子,大麻,曼佗罗等。
5 国外古人:阿片罂粟,古柯叶,酒精等麻醉进行外科手术.二、现代麻醉学的开始和发展1、1844年,N2O应用于临床拔牙的麻醉1846年10月16日,施行乙醚吸入麻醉。
1847年,乙醚用于产科。
用氯仿麻醉为当时英国女王顺利产一王子。
1884年,Koller将局麻药可卡因(Cocain)用于临床.其后,1905年普鲁卡因合成使用。
然后,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相继面世.2、静脉麻醉药:最早是硫贲妥钠(1934年)。
其后有氯胺酮,异丙酚等.然后镇静、镇痛药的应用:芬太尼,度冷丁,苯二氮卓类。
3、肌松药用于解决全麻中肌肉不松弛的问题。
最早是箭毒(1942年,南美洲)。
其后有琥珀胆碱,维库溴铵,阿曲库铵.4、80年代后的麻醉突出了麻醉监测和麻醉安全问题.美国麻醉学会(ASA)提出的麻醉中的5个基本监测手段:1) 体温(2)心电图(3)动静脉血压(4)脉搏氧饱和度(5) 呼气末CO2分压.此外,还有肌松药的监测.第三节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和范围一、临床麻醉:消除术痛,保证安全,监控。
二、急救复苏:术中紧急,临床急诊,突法意外灾害。
三、重症监测治疗:ICU,PACU。
四、疼痛治疗:疼痛门诊,治疗室。
五、其他任务:因医院规模和设置而定。
第四节麻醉的分类一、麻醉方法的分类1 、全麻: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或肌肉、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者称全身麻醉。
麻醉学笔记.总结
第一章绪论 1.临床麻醉学的 5 大构成部分:(考题)对病人的术前评估与准备;麻醉的实行与办理;专科病人的麻醉办理;为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办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与诊治。
2.复合麻醉 / 均衡麻醉( balanc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药/ 或协助药物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减少单个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
3.联合麻醉( combin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扬长避短综合发挥各样方法的优胜性。
4.临床麻醉工作包含:麻醉科门诊、临床麻醉、RR、 ICU、痛苦诊断。
5.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理性方法令人体局部或浑身临时失掉知觉,麻醉的目的是为排除患者手术的难过。
第二章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1.麻醉前访视的步骤:复习病历(史)→剖析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结果→访视病人和系统检诊→进行麻醉和手术风险判断→知情赞同2.麻醉前准备:心血管系统:控制血压小于180/100mmHg ,术前当日停用洋地黄、降压药;呼吸系统:术前停止抽烟 2 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雾化吸入,有效抗生素治疗3-5 天;糖尿病:择期手术,控制血糖≤8.3mmol/L ,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胃肠道准备:成人禁食12h,禁饮 8h;小儿小于36 个月者,禁食 6h,禁饮 2-3h;大于 36 个月者禁食8h,禁饮 2-3h。
3.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冷静、镇痛、克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响调整自主神经功能,除去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4.麻醉前用药的常用药物: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咪达唑仑巴比妥类药物:苯巴比妥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5.术前需要停用的药物主假如某些抗抑郁药和抗凝药,阿司匹林术前需停药1-3 周,华法林术前停药3-5 天。
6.ASA 麻醉病情评估分级:Ⅰ级:病人无器质性疾病,发育、营养优秀,能耐受麻醉和手术Ⅱ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本质器官固然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健全,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Ⅲ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本质器官病变严重,功能减低,尚在代偿范围内,对麻醉和手术耐受稍差Ⅳ级:病人的上述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威迫着生命安全,实行麻醉和手术需冒很狂风险Ⅴ级:病人的病情危重,随时有死亡的威迫,麻醉和手术特别危险注:如系急症,在每级数字前标明“急”或“E”字第三章神经干(丛)阻滞麻醉1.局部麻醉:用局麻药临时阻断身体某一地区四周神经的激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地区产生麻醉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麻醉学第⼀一章 总论五⼤大⽣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疼痛五项⿇麻醉基本检测指标:体温、⾎血压、⼼心电图、SpO 2、PetCO 2⿇麻醉学的任务及范围:临床⿇麻醉学、急救与复苏、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与机制研究第⼆二章 ⿇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1.重要性:病⼈人⽣生命的⾃自我控制权被迫转移⺫⽬目标要求:安全、舒适、脏器功能保护2.实施流程:阅读病历、进⼀一步⿇麻醉前评估调控、完善⼿手续⿇麻醉医师的⼯工作要点:看、评、调3.⺫⽬目的与内容:1)病史、体检、特殊检查 2)准确评估⿇麻醉的⻛风险和耐受⼒力 3)交流沟通⼗十史:现病史、过去史、个⼈人史、⼿手术史、⿇麻醉史、特殊⽤用药及过敏史、吸烟嗜酒史、婚育史、⽉月经史、输⾎血史ASA 病情估计分级NYHA ⼼心功能分级全⾝身情况和重要脏器的检诊1.全⾝身情况:年龄、⾝身⾼高、体重(BMI )、⽪皮肤黏膜、营养、精神、体位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肺功能评估、⽓气道评估、病⼈人呼吸困难程度3.⼼心⾎血管系统:常⻅见⼼心⾎血管病病⼈人的⿇麻醉耐受⼒力评估、病史了解和评估、⼼心功能分级4.中枢神经系统、肝功、肾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第三章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一.⿇麻醉前准备1.体格⽅方⾯面的准备:改善病⼈人营养状况、纠正⽣生理功能紊乱2.精神⽅方⾯面的准备3.胃肠道的准备:禁饮禁⾷食(成⼈人6/8h,⼩小⼉儿4/6h,禁清饮2h )、腹腔⼿手术(术前灌肠)、饱胃者(胃肠减压)4.⿇麻醉设备、⽤用具和药品的准备5.⼏几种特殊病⼈人的⿇麻醉前准备:1)⾼高⾎血压:服降压药⾄至⼿手术当⽇日分级临床表现⿇麻醉死亡率%1正常健康0.06~0.082轻度并存病、功能代偿0.27~0.403较严重的并存病、活动受限、代偿、可⽇日常活动 1.82~4.304严重并存病、失代偿、有⽣生命危险7.8~235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h 的濒死病⼈人9.4~50.76脑死亡器官捐献者EE 表明为急症⼿手术,如2E级别功能状态客观评价Ⅰ有⼼心脏病,活动不受限A 级:⽆无⼼心⾎血管病变客观证据Ⅱ活动稍受限(⼀一般活动)B 级:轻度Ⅲ活动明显受限(轻活动)C 级:中度Ⅳ休息时也有症状D 级:重度2)冠⼼心病:MI史者择期⼿手术应推迟到6m后3)COPD:改善肺的通⽓气和弥散功能,增加氧储备4)糖尿病:伴⼼心⾎血管并发症的死亡率最⾼高,为诊断的糖尿病病⼈人⼿手术⻛风险更⾼高,⼿手术时机(空腹⾎血糖≤10mmol/L、HbA1C>8.5%延期)⼆二.⿇麻醉前⽤用药1.⺫⽬目的:镇静、镇痛、减少⿇麻醉药的副作⽤用,增强⿇麻醉效果、降低基础代谢和神经反射2.常⽤用药:镇静安定药、催眠药、⿇麻醉性镇痛药、抗胆碱药、H2-组胺受体拮抗药3.⽤用药原则:术前晚给予安定镇静药;术前1h⽤用安定镇静药或催眠药、抗胆碱药;术前有剧痛者应加⽤用⿇麻醉性镇痛药;有返流误吸危险者加⽤用H2-组胺受体拮抗药特殊原则:甲亢、⾼高热、⼼心动过速、夏季⾼高温不⽤用阿托品;⻘青光眼禁⽤用抗胆碱药;呼吸功能不全、呼吸道阻塞、ICP⾼高者禁⽤用或慎⽤用⿇麻醉性镇痛药;年⽼老体弱、休克及婴⼉儿减量或慎⽤用强效镇静药和⿇麻醉性镇痛药4.⿇麻醉设备准备与检查5.病⼈人⼊入⼿手术室的核查与⻛风险评估围⼿手术期⿇麻醉医疗质量与安全⼀一.医疗服务与安全⺫⽬目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医疗质量4S评价“⾦金标准”: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节约医疗资源、提⾼高病⼈人满意度⼆二.围⼿手术期医疗质量1.要素构成:⿇麻醉⻛风险、⼿手术⻛风险、患者病情2.评估指标:围⼿手术期死亡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危重症救治成功率3.⿇麻醉医疗质量的关键指标:⿇麻醉死亡率、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4.相关质控指标:⾮非计划再次⽓气管插管率、严重低氧⾎血症、⿇麻醉后停⼿手术、术后疼痛>4分、术后恶⼼心呕吐三.国家要求1.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核⼼心制度2.患者安全⼗十⼤大⺫⽬目标3.围⼿手术期安全的基本要素: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环境、⽣生物安全第四章 ⽓气管及⽀支⽓气管内插管第五章 全⿇麻的基本概念⼀一.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麻醉药经过吸⼊入、静脉、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致病⼈人意识消失⽽而周⾝身⽆无疼痛感觉的⿇麻醉⽅方法。
⼆二.全⾝身⿇麻醉的过程1.⿇麻醉诱导(1)常⽤用⽅方法1)静脉快速诱导2)吸⼊入⿇麻醉诱导(⽤用于⼩小⼉儿、重症肌⽆无⼒力者)3)保持⾃自主呼吸的诱导(慢诱导)(主要⽤用于⽓气道不畅、估计插管困难者)4)清醒插管后静脉快速诱导(主要适于误吸、插管困难者)(2)静脉注射计量评估①头颈活动度:正常165-90°;后伸<80° 插管、窥视困难②张⼝口度:正常4-5cm ;<2cm 插管、窥视困难③甲颏距离:下颏-甲状切迹6.5cm/3横指以上;<6cm 插管、窥视困难④下颌间距:<9cm 插管、窥视困难⑤胸颏距离:<12.5cm 插管、窥视困难⑥寰枕关节伸展度⑦Mallampati ⽓气道分级:Ⅰ级⻅见咽峡⼸弓、软腭和悬雍垂,Ⅱ级⻅见软腭、悬雍垂 Ⅲ级⻅见软腭,Ⅳ级仅⻅见硬腭⑧Cormach-Lehane 喉部显露分级:Ⅰ级完全显露,Ⅱ级⻅见声带后联合 Ⅲ级仅⻅见会厌,Ⅳ级看不到会厌插管⽤用具1)⽓气管导管:①型号:男7.5-8.5,⼥女7.0-8.0 ②深度:男23cm ,⼥女21cm ;经鼻:+3cm③ETT ⼤大⼩小:>2岁=4+年龄/4 ④深度:<1岁=6+体重;>2岁=12+年龄/2;⑤<10岁导管不带套囊Guide①插管前准备及监测 ②预充氧 ③全⿇麻诱导 ④喉镜显露声⻔门 ⑤插⼊入、定位、固定 ⑥⼈人⼯工通⽓气定位原则①ETT 插⼊入深度 ②⼈人⼯工通⽓气时双侧胸廓起伏对称、腹部⽆无膨隆③双侧及上下肺呼吸⾳音对称、清晰 ④⽓气道阻⼒力——呼吸⽪皮囊阻⼒力、P AW⑤P ET CO 2数据/曲线图形:连续3次 ⑥S P O 2持续恒定 ⑦吸痰通畅拔管指针①意识:完全清醒 ②反射:咽喉、吞咽、咳嗽 ③呼吸:>16次、通⽓气正常、脱氧时S P O 2>95%④肌⼒力:握拳、举臂、抬头、睁眼、TOF>90% ⑤⾎血流动⼒力学:稳定⑥估计拔管后没有呼吸道梗阻的因素困难⽓气道的识别①困难⽓气道:经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在⾏行⾯面罩通⽓气和(或)⽓气道插管时遇到困难②⾯面罩通⽓气困难:⿇麻醉医师在⽆无⼈人帮助下不能维持正常的氧合和(或)适当的通⽓气,⿇麻醉前S P O 2<90%的病⼈人不能维持S P O 2>90③喉镜暴露困难:常规喉镜不能显露声⻔门④⽓气管插管困难:受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使⽤用常规喉镜正确地进⾏行⽓气管插管时,插管时间>10min 或3次插管未获成功处理原则①评估准确 ②⽅方法适当 ③通⽓气更重于插管(插管可放弃、通⽓气必保证) ④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困难⽓气道急救箱①特殊器具:光导纤⽀支镜、可视喉镜、环甲膜穿刺逆⾏行引导、树脂插管探条②紧急⼿手术:⽓气管喷射通⽓气、环甲膜切开、⽓气管切开 ③特殊材料:⾯面罩、⼝口咽通⽓气道、喉罩并发症1)插管并发症:①损伤:齿、软组织 ②应激反应2)留置并发症:①导管梗阻、移位、脱出、质量 ②浅⿇麻醉:⽀支⽓气管痉挛、呛咳 ③吸痰操作不当3)拔管并发症:①反流误吸 ②⽓气管塌陷 ③咽喉炎 ④喉声⻔门下⽔水肿 ⑤声带⿇麻痹 ⑥环杓关节脱⺽⾅臼注射剂量(mg/kg )thiopentone 硫喷妥3~5midazolam 咪达唑仑0.1~0.4试剂(3)注意事项1)安静、精神集中 2)物品准备 3)建⽴立静脉通道 4)检测 5)体位(保持⽓气道通畅)6)预充氧:氧流量>6L/min ,密闭⾯面罩给氧;平静呼吸>3min,或连续>4次深呼吸;去氮率>90%7)静脉注药原则:剂量、速度、浓度、检测2.⿇麻醉维持(1)⺫⽬目的:维持⾎血、脑内的⿇麻醉药浓度及分压达到平衡,维持和满⾜足⼿手术要求(2)⽅方法:持续——间断(注射、滴注、泵⼊入);静脉——吸⼊入——肌⾁肉(3)注意事项1)观察:⽣生命体征、内环境及器官功能、⼿手术进程、⿇麻醉深度2)调节:合理⽤用药(衔接、预⻅见性、时机、品种与剂量);维持、调节(呼吸道通畅、⾎血流动⼒力学稳定); 处理各种情况;防⽌止术中知晓3.全⿇麻苏醒(1)⽅方法:停药、加⼤大吸⼊入氧流量、药物⾃自然代谢、药物拮抗剂4.全⾝身⿇麻醉的⻛风险策略三.全⿇麻深浅的判断1.临床⿇麻醉深度判定标准与分期2.⽣生命体征检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疼痛、ECG 、⼼心率、脉氧饱和度、肌张⼒力、⿇麻醉深度、尿量五项⿇麻醉基本检测指标:体温、⾎血压、⼼心电图、SpO2、PetCO23.现代⿇麻醉深度检测⼿手段双频谱指数BIS 、体感诱发电位S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etomidate 依托咪酯0.1~0.4propofol 丙泊酚 1.5~2.5ketamine 氯胺酮2fentanyl 芬太尼1~6 (μg/kg)muscle relaxant注射剂量(mg/kg )试剂诱导期维持期苏醒期充分准备与诱导⽤用药衔接适当病情的变化提⾼高对⿇麻醉的耐受⿇麻醉⽤用药的预⻅见性预防并发症选择适宜的药物(当深即深、当浅即浅)严密监测操作准确各种情况的处理应急措施呼吸循环眼征其他浅⿇麻醉不规则呛咳⽓气道加压时⾼高阻⼒力(操作时最明显)喉痉挛⾎血压升⾼高脉快瞬⺫⽬目反射消失眼睑反射存在眼球未固定吞咽反射存在出汗分泌物多⼿手术期⿇麻醉规律⽓气道加压时低阻⼒力,但稳定,操作时⽆无变化⾎血压稍低流泪眼睑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体动⼿手术操作时⽆无体动黏膜分泌物消失深⿇麻醉膈肌呼吸呼吸浅快呼吸停⽌止⾎血压下降脉搏变慢循环衰竭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各种反射均消失第六章 吸⼊入全⾝身⿇麻醉⼀一.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二.常⽤用吸⼊入⿇麻醉⽅方法三.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第七章 静脉全⾝身⿇麻醉⼀一.概念1.全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 )静脉注射⼀一种或⼏几种静脉⿇麻醉药,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
2.监测下的⿇麻醉管理(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MAC )为接受诊断、治疗性操作的患者提供的⿇麻醉特别医疗服务。
⼯工作内容:监测并维持重要⽣生命体征;诊断和处理临床问题;镇静、镇痛,确保病⼈人的安全、舒适;其他所需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