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一战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呈现形式
——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由于学科的特点,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类似历史这样的边缘学科,只有45分钟的课堂教学的时间,有时甚至还没有45分钟。那么,教师怎样在45分钟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呢?个人觉得课堂知识的呈现形式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最常见的知识呈现形式:
平平的铺陈,散架的内容,强扭的逻辑,走偏的思路……
究其原因:1.繁杂散乱,缺乏逻辑布局。2.课堂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多元刺激,或者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3.教学缺乏立意,为教材而教。
课堂教学知识的呈现至少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的处理
1.内容取舍要合理
内容的取舍要基于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内容。取舍为了更好的整合教材,为了更好的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行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取什么?舍什么?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如果知识教学要点的取舍存在随意性,势必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和重复,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知识要点的合理取舍。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史实概念,教材没有体现的教师可以做适当补充。而那些无损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内容完全可以舍弃,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或者说教材出现的内容都要提到。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我取的是:适当补充了战争的简要概况,补充的目的就是想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概念。把凡尔登战役作为战争的一个重点进行介绍,采用播放凡尔登战役的视频片段,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对凡
尔登战役的了解,用直观形象的材料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凡尔登战役又被称为绞肉机?”,从而生成战争的残酷性的认识,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已然达到,一战其他的战例自然可以舍弃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反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反思
黄桂荣
一、主要的成功之处
1、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彰显历史魅力。
历史课程的功能和特色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其基本要义在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本课的设计上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大战前的欧洲:光荣与“梦想”
(2)大战后的欧洲:毁灭与“衰落”
(3)大战后的世界:崛起与“进步”
对于以上三个部分,我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提供一定的史料用来说明问题,这些史料包括文字、图片、图表、实物等各个方面。如在讲述“大战前的欧洲”时,我呈现了关于欧洲文明成果的图片(如:欧洲著名的思想家、主要科技发明、英国议会大厦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一战前欧洲文明的辉煌。在讲述完这个主题后,我又以图片、文字以及实物书籍的方式呈现了“一战”后欧洲受战争冲击和破坏的相关图片。通过设置强烈的对比情景使学生理解“一战”对欧洲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破坏,从而理解一战后欧洲相对衰落的历史事实,进而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感受战争对人类文明的破坏,感悟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2、搭建支架,就近发展:追求“高思辨”。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历史现场”,进而启发学生思维,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要求。如在讲述“一战”所导致的列强间实力的变化和战争的毁灭性时,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角度来审视列强间实力的变化,从而得出“一战”后欧洲相对衰落的历史事实,并把“一战”作为16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中心地位的确立直至“一战”开始从向衰落的史实,帮助学生认识“一战”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战争的大概过程;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播放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影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迎来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50多岁的程玲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
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她一度对从未见面的爷爷一无所知,后来才了解到,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14万中国劳工登陆欧洲、加入战事。爷爷毕粹德也在其中,他最终死在了异乡,只有一块纪念章被带回了中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公民毕粹德为何牺牲在欧洲战场?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教学反思范文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教学反思范文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教学反思范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 1918):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导火线、经过、结果、性质、影响等。
一、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集团和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集团的形成,并进行疯狂的扩军备战。
二、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
三、经过:1.战争初期: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8月,德国向俄国、法国宣战;英国对德国宣战,奥匈帝国对俄国宣战。
2.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16年,德军企图一举打败法国,在西线对法军发动攻击双方在凡尔登展开激战,史称“凡尔登战役”。由于双方死伤较多,又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德军战败。
四、结果: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结束。
五、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六、影响:1.时间长,1914--1918,历时4年多;
2.损失大,给参战国造成重大人员(参战国30多个、有15亿人卷入战争、死伤3000多万)和财产损失(顷战国军费和造成的损失共3400多亿元);
3.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矛盾,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战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表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生产发展状况,分析其原因以此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他们对内垄断对外进行侵略,相互加紧争夺殖民地,由此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二、新课讲授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德国崛起之后的渴望。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影响。展示两大军事集团的地理位置,及其各自扩军备战概况,使学生明白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必然会发生的!
统编(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带教学反思-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Ligny Thilloy,迎来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50岁的程玲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这是程玲努力了十年的结果,她一度对从未见面的爷爷一无所知。后来才了解到,在上个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14万中国劳工登陆欧洲、加入战事。爷爷毕粹德也在其中,他最终死在了异乡,只有一块纪念章被带回了中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含反思)
部编⼈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次世界⼤战》(含反思)
第⼋课《第⼀次世界⼤战》
⼀、教学⽬标
知识与能⼒:
了解两⼤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第⼀次世界⼤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第⼀次世界⼤战的结束和影响;通过对第⼀次世界⼤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
过程与⽅法:
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加深对第⼀次世界⼤战原因的理解;运⽤图⽰法揭⽰第⼀次世界⼤战的交战双⽅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法,引导学⽣探究⼤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次世界⼤战是⼀场⾮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民带来巨⼤灾难,给世界造成巨⼤损失;引导学⽣树⽴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两⼤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次世界⼤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第⼀次世界⼤战爆发的原因;对第⼀次世界⼤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
⼀、导⼊新课
2018年是第⼀次世界⼤战结束100周年。法国郊外的华⼯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的出现。距离巴黎市中⼼200公⾥外的⼩村庄
设问:与19世纪中期相⽐,1913年英、法、德、美在⼯业产量(经济实⼒)和殖民地⾯积上有何变化?
提⽰:在经济上,美、德⼯业产值跃居第⼀、第⼆位,英、法下降到第三、第四位;在政治上(殖民地占有⾯积),英、法占有殖民地⾯积仍然处于第⼀、第⼆位,德、美处于第四、第五位。
归纳总结: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次世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教学反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特别是用动画来演示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组织学生讨论:一战爆发的原因、德国的野心、一战的性质、一战的影响等等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发言很踊跃。正是因为给予了学生思维自由飞翔的空间,使他们对战争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了解当今世界局部战争的渴望。而且为了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我补充了一些课外的相关资料,比如美国的中立和参战的原因,俄国推出战争等等。
因为使用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内容比较多,上课时节奏较快。所以感觉前松后紧。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这个问题有待我们历史教师持续不断地去探讨。
反思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感到遗憾的是导语的设计,因为五步教学法中第一步是复习检测,所以如何导入本课内容上我很是苦恼,是用图片呢还是复习过渡,最后只能是两者都兼顾,但是这样的设计感觉怪怪的。而且因为使用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内容比较多,上课时节奏较快。所以感觉前松后紧。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这个问题有待我们历史教师持续不断地去探讨。
反思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教学反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处于和平时代的孩子简直等同与卡通故事中的虚拟情节,过目就忘,与自己的生活并无关系。为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从对伊拉克战争等新闻报道入手,展开了对战争话题的讨论。如通过了解新闻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实况,你对战争有什么认识?你怎样看待萨拉热窝事件?针对那些地区性的冲突和矛盾,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学生发言很踊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学反思
这堂课对教学过程总结以下几点:其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其二,注重历史教学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其三,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1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今后突破的方向:1、教学模式上,变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为学生自己提问,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回答。真正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点拨,
2、讨论的重点可以放在结合实际方面。如现在的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斩首”行动等,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是恐怖行为?个人所进行的和以国家名义进行的活动性质一样吗?对现在美国的行为如何评价?
3、因人施问,有的放矢。为了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且应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差异性,必须因人而问。
4、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我会采取比如让学生根据教师授课过程回忆写本课小结,或者将讨论的问题整理成书面答题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既要学生积极参与,也要学有所获,当堂知识当堂消化。
常态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_作文850字_第一次作文_
常态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教研组的听课轮到我了。自然,教研组长而已,你不是第一个,谁是第一个?有老师来听课,就像家里来了客人一般,自然要好好准备一下。在上这节课之前,在四班先是试讲了一下。本来四班是打算让学生们来进行复习的,但还是对自己不放心。讲了一下,果然发现制作的顺序有点问题,需要再次的进行调整一下。
开始上课是在上午的第二节。由于是常态课,就把常态课中的一些平常的做法拿了出来,先是对作业问题进行了点评,然后是对上一节课的复习提问。再就是进入学习新课的环节。但是在开始的时候,没有设计上教学目标,这是一个存在疑问的地方。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
本节课的学习中,特别注重增加了一些材料题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较多的材料题,增加对当时历史的认同感。通过出示材料,发现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的不错的。例如,本来我以为“阳光下的地盘”,学生会不知道是什么内容,结果,很多的学生回答上来了;再比如,“火星”值得是什么?本以为学生也难以回答的,结果,学生都顺利的回答上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看来学生的潜力,需要教师努力去挖掘,只要教师创设好的情境,就一定能够发挥出学生的最大潜力。另外,一个比较得得意的地方就是让很多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这也是我慢慢的在探索中得出的一个经验,就是一定要让很多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才能保持他们上课的专注力。总体感觉还算是比较的流畅、自如。再者,对于拓展的地方,自己也算是比较的不错,例如,讲到了中国参加一战及战后中国的窘境;对于意大利参加一战的的根本原因,也是探讨的很到位的。另外,学习本课的时候,对前后知识的联系,也是尽量的做到温故而知新。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飞机的发明者等等。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上大附中何小龙
大地二中张清泉
大地二中张清泉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战争的大概过程;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播放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影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迎来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50多岁的程玲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她一度对从未见面的爷爷一无所知,后来才了解到,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14万中国劳工登陆欧洲、加入战事。爷爷毕粹德也在其中,他最终死在了异乡,只有一块纪念章被带回了中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公民毕粹德为何牺牲在欧洲战场?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例片段的反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例片段的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初三世界史在同学们的印象中似乎远离他们时空,难于感受,更谈不上兴趣。特别历史课本中的战争史实,对处于和平时代的孩子简直等同与卡通故事中的虚拟情节,过目就忘,与自己的生活并无关系。
世界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要求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如何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拉近历史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从每天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报道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展开对战争话题的讨论。
教学片段:
老师: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如果说那时距离我们还很远,那么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通过每天的新闻媒体的报道,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播放几则新闻报道)同学们能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吗?
学生1:我看常常看晚上世界新闻报道,对有关伊拉克战争了解一些,今天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感受到了战争很残酷,生命很脆弱。
学生2:我看电视画面上的儿童受伤,哭喊着爸爸情景心里感觉很难受,我不喜欢战争!
学生3:假如世界上没有战争,世界将充满了和平的阳光,我们会快乐地成长,生活是美好的。一战和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没有战争,世界是和平繁荣的。
学生4: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一战中出现了坦克、远程大炮、毒气弹等,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使用了最新的研制的先进的电子侦察系统等……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评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评课稿
一、教材选编和结构
1. 教材选编情况
本课程以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为教材,选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单元。该单元内容丰富,涵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争过程、战争影响等方面。教材整体选编合理,条理清晰。
2. 教材结构分析
该单元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节:战争的爆发
•第二节:坚持和平的努力
•第三节:持续的战争
•第四节:以死安和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单元,学生应当达到以下知识目标: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战争过程;
•掌握各国参战情况、战争局势发展;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
以上知识目标与教材内容相契合,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
2. 能力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当具备以下能力:
•运用历史思维进行分析和判断;
•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解读战争相关信息;
•能够进行简要的历史事件叙述和论述。
以上能力目标有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单元,培养学生的以下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互助精神。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情感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析
1. 知识点梳理
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战争爆发;
•各国参战情况及战争局势发展;
•战争对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武器和战术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2. 教学重难点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集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余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通过19世纪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历史记忆,有兴趣的同学也可在此基础上涉猎与之相关的更广泛的内容。讲解时应采用启发式,注重分析综合,从整体上做出结论,揭示帝国主义本质和规律,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搏斗大厮杀,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因为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联。
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讲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形成、演化和激化的过程,使学生从各种矛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角度来从更深刻的背景中寻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在学习重难点问题时,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思考问题,通过谈话、讨论,与学生共同归纳、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的本质。通过使用多媒体电脑,演示地图、图片、图示等,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直观化、简约化;其过程还培养了学
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简明的地图语言进一步认识历史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引导学生“史论结合”地分析历史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师的思维走,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尽管学生得出的结论还是教材上的内容,但由于这是学生自己“思考”得来的,自然就能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我在教学方式上只注意到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知识传授的系统性,而对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教材内容着意不够。我想这是我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反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的角色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研究、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讲完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引起了我对新课程形势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
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想解决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不仅良好的开头需要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也需要情境的创设。本课我在讲萨拉热窝事件之前,先让学生看材料:“在波黑共和国萨拉热窝的阿柏路十字街口的路旁铺有一块石板,上面刻有一双17岁青年的脚印,旁边的墙上用塞尔维亚文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1914年6月28日,加弗利亨·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与对自由的向往。”然后让学生思考,当地的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一个17岁的青年呢?由此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教材。这样有目的地引入一定的情景,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习的动
机,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充分设计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教师应该做到着力于引导,就是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如本节课就是通过设问“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会爆发?为什么?”、“意大利原来属于同盟国,为什么参加了协约国作战?”、“美国为什么先中立后参战?”等。这样层层设疑,提问疏导,前后呼应,突出重点。使学生认识到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明确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的角色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研究、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讲完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引起了我对新课程形势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
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想解决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不仅良好的开头需要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也需要情境的创设。本课我在讲萨拉热窝事件之前,先让学生看材料:“在波黑共和国萨拉热窝的阿柏路十字街口的路旁铺有一块石板,上面刻有一双17岁青年的脚印,旁边的墙上用塞尔维亚文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1914年6月28日,加弗利亨·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与对自由的向往。”然后让学生思考,当地的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一个17岁的青年呢?由此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教材。这样有目的地引入一定的情景,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习的动机,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充分设计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教师应该做到着力于引导,就是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如本节课就是通过设问“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会爆发?为什么?”、“意大利原来属于同盟国,为什么参加了协约国作战?”、“美国为什么先中立后参战?”等。这样层层设疑,提问疏导,前后呼应,突出重点。
使学生认识到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明确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努力落实新课标、体现新理念: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互动探究中生成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对话者、促进者、商讨者,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节课我把这种转变贯彻于课堂教学,形成了“创设情景,启动思维——解决问题,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回归生活——交流收获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在整堂课中都体现出来。课堂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中心论。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包缆课堂的演员和导演,只是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顾问,是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由原来的教师一讲到底,变成了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互相交流,师生、生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师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这堂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课堂上教师预设的太多,学生动态生成的太少。学生的思维一直禁锢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之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始至终都是教师牵引着学生主动地解决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总是让学生根据问题找答案。
2、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读问题的时间不是太充足。教师有时多次的催促学生,讨论时间不充分,必将影响到学生的思考效果。
3、缺少学习方法的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学习战争史的方法,注重“授之以渔”。
5、课后小结过于简单。课后小结要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它不是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而是知识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