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陆龟蒙《白莲》原文译文赏析
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5篇可选)
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5篇可选)第一篇: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5篇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水龙吟·白莲宋代:张炎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
轻装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
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
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应是浣纱人妒。
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
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
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译文: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
轻装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
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
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你像仙人掌上的芙蓉,像处在铜铸的承露盘当中,花上水滴涓涓,犹如晶莹的玉露。
淡雅的妆束与湖水互相映照,朦胧的月光为你披上了薄薄的衣服。
微风吹来,飘飘欲舞。
为一睹你的芳容,我徘徊又凝望,曾来此地好几度,陶醉在满湖烟月笼罩处。
看,不远沙洲上,停满了鸥鹭。
记得我曾在一月夜,驾着小舟悄悄渡河,远处传来你的缕缕清香,白纱似的月光照着清澈的水波。
可我全然不见你的开花之处?应是浣纱人妒。
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
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
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大概是浣纱女嫉妒你太过美丽,让你把红装卸下,换成了素裹,以此来减少你的魅力好让人对你有所轻误。
你神韵淡雅,身姿摇曳清润。
我们隔水相逢成知己,我那一片真情呵,你似乎也有所领悟,看,你倾斜翠绿的叶盖,向我传出了你心中的无限情愫,怕只怕呵,我犹如郑交甫,接受了神女的玉珮,转眼间一切都消失——江妃人杳,玉珮踪无;也怕呵,怕你洁白的花辨儿,被西风吹去,徒剩下十里绿荷叶,在飒飒秋风里舞,终于,连这荷叶也一一凋零、飘落。
注释:仙人掌上芙蓉,涓(juān)涓犹滴金盘露。
轻装照水,纤(xiān)裳(shang)玉立,飘飘似舞。
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lù)。
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水龙吟:词牌名,因李白诗有“笛奏龙吟水”句,故名。
唐诗赏析-陆龟豪《白莲》原文译文赏析
陆龟豪《白莲》原文|译文|赏析'《白莲》这首诗描写白莲花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和排挤,只能默默无闻的被埋没掉,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莲古诗相关资料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陆龟蒙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注释⑴蘤(huā):“花”的古体字。
⑵此花:指白莲。
端合:真应该。
端,一作“真”。
瑶池:传说中的仙境,相传为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传》有“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话。
⑶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说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并且对其作了具体介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莲花的特点,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主要寓于对莲花的描写之中。
《白莲》这首诗却不同,这首诗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诗人没有对白莲作具体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诗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诗的第一句:“素花多蒙别艳欺”便明显地指向人事。
有不少人轻视乃至鄙弃素色的花卉,而专门喜欢那些妖艳的花朵。
封建社会的上层社会也是这样,一些朴实无华,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往往妹忽视,被埋没,被欺凌,而一些华而不实的家伙则往往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欣赏与重用。
这句诗明显地指向了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诗的第二句就更明显了,瑶池是传说中的神仙世界,是无比高雅神圣的地方。
诗人说白莲应该在这样的地方占据一个位置,这明显地是在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应该在人类社会上得到自已应得到的地位。
这里当然也不能排除诗人有自况的意思。
可是,在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1作品介绍《浔阳三题·东林寺白莲》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全唐诗》的第424卷第58首。
原文浔阳三题·东林寺白莲作者:唐·白居易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飙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注释①东林寺:在庐山。
寺有白莲,晋慧远等十八人结成白莲社。
见《莲社高贤传》。
②清飘:清风。
③银囊:指花房。
④玉盘:指莲叶。
⑤垢:全诗校:“一作埃。
”⑥敷:开。
⑦房:全诗校:“一作芳。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
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对白居易称“诗魔”、“诗王”、“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此后他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
官终刑部尚书。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
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平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
有《白氏长庆集》,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繁体对照卷424_58尋陽三題·東林寺白蓮白居易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
白莲(共10篇)
白莲(共10篇)白莲(一): 《白莲》陆龟蒙关于诗句的问题原文:陆龟蒙《白莲》素葩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译文:人们都喜爱艳丽的红荷,而很少有人欣赏素雅的白莲.其实这冰清玉洁的白莲花,真应该生长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之中.即使很少人赏识它,任她自开自落,然而白莲其实是很美的,她那纯洁之色,她那婷婷之态,只要有晓月清风作伴,又何损于她的美丽呢赏析:这是一首咏白莲的诗,内容似有寄托.它描写白莲花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和排挤,只能默默无闻地被埋没掉.这也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遏的心理.不过这首诗为读者所欣赏,主要在最后两句.最后两句有的本子作“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晚风清欲堕时”.白莲好象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这正是白莲的花瓣将要坠落的时候.这样的想象和描写是既适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莲的性格的特点,而且又很有情致和余味的.因为有诗的感觉和想象的诗人写诗,并不是仅仅打一个比喻,借题发挥,发一点个人的牢骚,而是对他所歌咏的对象(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间的事情),总是感到了诗意,感到了有动人的地方,然后才可能写出可以打动人的真正的诗来.白莲(二): 张炎《水龙吟.白莲》全文水龙吟·白莲水龙吟·白莲张炎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轻装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张炎词作鉴赏这是一首以白莲为题的词.此词布局巧妙,章法奇特,匠心独运,可堪与蒋捷同题材的词相比翼了.“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轻装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是对白莲作总体的概括描写.把莲花比作仙人掌上的芙蓉,它还滴着金盘的玉露,借用的是汉武帝承露盘事.落笔把莲花的整体精神摄起的,跟着具体勾画:“轻装”、“纤裳”,为形质;“照水”、“玉立”,为姿态.配似“飘飘似舞”,使莲花的形象突现眼前.“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随即换了角度,自身落笔.“销凝”意为徘徊凝望.几度排徊在满湖烟月和一汀鸥鹭之中,为的是要领略这诗的环境中那白莲的雅韵.“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悄然静夜之中,驾一叶扁舟,在湖上飘摇.淡白的湖光,远送的香气,皆进目鼻之中,那莲花却混在波明月白之中了不可见.这几句莲花被置身于若有若无之间.湖光、烟月、小舟、鸥鹭物光人色皆有.如果能够用丹青画出,当是一幅绝品.“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大抵是浣纱人妒忌美丽,换红衣裳,穿一件素白的罗衫,以便消减您那动人的魅力.这里写白莲仍是一片迷离之色,轻轻把题目的“白”字反挑出来.“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白莲的姿态陡然呈现.“闲情淡雅”一串特写镜头,“淡雅”是写神魂,“清润”是说姿态:“凭娇待语”是拟人化手法,写出它“若讽若惜,如怨如慕”之情态.“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隔浦”化用白居易的《隔浦莲曲》句:“隔浦爱红莲,昨日看犹在.”“倾盖”借用“倾盖而语”的成语.“心素”即心事.这里又补足了一笔,将上面意思说透.结拍“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从眼前荡开,想到未来.“湘皋佩解”是个典故.郑交甫遇见江水女神得赠玉佩.这里的“佩解”是比喻莲花落瓣.“怕湘皋佩解.”讲不久西风吹来,花瓣飘落,如江妃解佩.只剩“绿云十里”在西风中飞卷罢了.整首词,有总写,有分写,有远写,有近写,有正写,有侧写,章法颇可玩味.其中的“小舟夜悄”一段,迷离惝怳:“浣纱人妒”三句,想象幽奇:“凭娇待语”、“似传心素”,则人花合咏,也都显出作者的匠心.长调咏物,要有整体的布局.或总或分,或实或虚,或探或补,手法颇多,规划得好,才能下笔.这首词,总分结合,远近相宜,章法颇为严谨白莲(三): 唐·陆龟蒙的《白莲》意思【白莲】白莲陆龟蒙素葩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咏物诗,描写的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事物形象;然而这形象在艺术上的再现,则是诗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觉描绘出来的,多少总带有一种抒情的意味.以抒情的心理咏物,这样,物我有情,两相浃洽,才能把它活生生地写到纸上,才是主客观的统一体.陆龟蒙的这首《白莲》,对我们有所启发.鲜红的夏天太阳,照耀着透出波面的莲花,明镜里现出一片丹霞.艳丽的色彩,是有目共赏的.莲花红多而白少,人们一提到莲花,总是欣赏那红裳翠盖,又谁注意这不事铅华的白莲!然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能够见出莲花之美的,应该是在此而不在彼.从这个意义来说,那红莲不过是“别艳”罢了.“素多蒙别艳欺”,白莲,她凌波独立,不求人知,独自寂寞地开着,好象是“无情的”.可是秋天来了,绿房露冷,素粉香消,她默默地低着头,又似乎有无穷的幽恨.倘若在“月晓风清”朦胧的曙色中去看这将落未落的白莲,你会感到她是多么富有一种动人的意态!她简直是缟袂素巾的瑶池仙子的化身,和俗卉凡葩有着天人之别了.这诗是咏白莲的,全诗从“素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出新意;然而它并没有粘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的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特别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花,简直融化在诗的意境里;花,简直人格化,个性化了.一首短短的咏物小诗,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和诗人的生活情感分不开的.我们知道陆龟蒙处在唐末动乱的年代里,隐居在江南的水乡甫里(在今江苏吴江境内).他对当时黑暗的政治有所不满,虽退隐山林,然其《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铓.”(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因此,他对出污泥而不染、淡雅高洁的白莲,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而这种心情的自然流露,就使我们读了这诗后,感到此中有人,呼之欲出.(本文已被浏览208次)白莲(四): 《白莲》陆龟蒙表达的思想感情多蒙别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咏物诗,描写的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事物形象;然而这形象在艺术上的再现,则是诗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觉描绘出来的,多少总带有一种抒情的意味.以抒情的心理咏物,这样,物我有情,两相浃洽,才能把它活生生地写到纸上,才是主客观的统一体.陆龟蒙的这首《白莲》,对我们有所启发.鲜红的夏天太阳,照耀着透出波面的莲花,明镜里现出一片丹霞.艳丽的色彩,是有目共赏的.莲花红多而白少,人们一提到莲花,总是欣赏那红裳翠盖,又谁注意这不事铅华的白莲!然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能够见出莲花之美的,应该是在此而不在彼.从这个意义来说,那红莲不过是“别艳”罢了.“素多蒙别艳欺”,白莲,她凌波独立,不求人知,独自寂寞地开着,好象是“无情的”.可是秋天来了,绿房露冷,素粉香消,她默默地低着头,又似乎有无穷的幽恨.倘若在“月晓风清”朦胧的曙色中去看这将落未落的白莲,你会感到她是多么富有一种动人的意态!她简直是缟袂素巾的瑶池仙子的化身,和俗卉凡葩有着天人之别了.这诗是咏白莲的,全诗从“素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出新意;然而它并没有粘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的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特别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花,简直融化在诗的意境里;花,简直人格化,个性化了.一首短短的咏物小诗,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和诗人的生活情感分不开的.我们知道陆龟蒙处在唐末动乱的年代里,隐居在江南的水乡甫里(在今江苏吴江境内).他对当时黑暗的政治有所不满,虽退隐山林,然其《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铓.”(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因此,他对出污泥而不染、淡雅高洁的白莲,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而这种心情的自然流露,就使我们读了这诗后,感到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白莲(五): 《白莲》表达感情这是一首咏白莲的诗,内容似有寄托.它描写白莲花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和排挤,只能默默无闻地被埋没掉.这也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遏的心理.不过这首诗为读者所欣赏,主要在最后两句.最后两句有的本子作“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这正是白莲的花瓣将要坠落的时候.这样的想象和描写是既适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莲的性格的特点,而且又很有情致和余味的.因为有诗的感觉和想象的诗人写诗,并不是仅仅打一个比喻,借题发挥,发一点个人的牢骚,而是对他所歌咏的对象(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间的事情),总是感到了诗意,感到了有动人的地方,然后才可能写出可以打动人的真正的诗来.白莲(六): 描写白莲的词语句子词语:清香四溢句子:雨后的白莲却另有一种风采.莲叶上水珠滚来滚去,闪闪熠熠,如断线的珍珠.苞子上清水滴滴,乍开的白莲,更出脱得晶莹可爱,银装素裹,光明似月.【白莲】白莲(七): 《采莲曲》《莲叶》《赠荷花》《白莲》《莲》的翻译谁有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因擅长写七言绝句,因而被称为“七绝圣手”. 这首诗与南朝乐府<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法的差别是南朝手法采用白描,王诗用映衬手法.性格差别是王诗更加精巧活泼.译文:荷叶和采莲女的衣裙,简直就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这里指莲花)采莲女们争先恐一进入莲池后,再也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衣裳,哪是莲花哪是人面,直到听见歌声,才知道她们来了.莲叶郑谷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译文:船在水中移动溅起水珠,被荷叶映成闪耀的绿色,倚靠着门槛,看着风摇动一株株荷花的柄,传来阵阵香气. 我要感谢当年在溪水中浣纱的女孩(西施)没有将它攀折,以至留到现在,在雨中那一双双鸳鸯得以在下面栖息赠荷花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译文人世间的花和叶都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只有绿色的荷色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 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等到翠色减少红色凋零时,真让人愁杀心肝. 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廉洁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录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白莲》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 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坠时. 译文:白色的莲花经常被其他姿色艳丽的花所欺.其实这冰清玉洁的白莲花,真应该生长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之中. 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破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白莲正在悄然凋零.莲苏轼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译文: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 于是我们未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 莲农随即攀折担中的荷花,剥出蓬内莲子, 那莲子有着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白莲(八): 白莲作文我踏入那间木屑味的草屋,那间面向长城的草屋。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出自唐代陆龟蒙的《白莲》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1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赏析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
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说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并且对其作了具体介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莲花的特点,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主要寓于对莲花的描写之中。
《白莲》这首却不同,这首诗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诗人没有对白莲作具体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诗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诗的第一句:“素花多蒙别艳欺”便明显地指向人事。
有不少人轻视乃至鄙
弃素色的花卉,而专门喜欢那些妖艳的花朵。
封建社会的上层社会也是这样,一些朴实无华,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往往妹忽视,被埋没,被欺凌,而一些华而不实的家伙则往往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欣赏与重用。
这句诗明显地指向了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诗的第二句就更明显了,瑶池是传说中的神仙世界,是无比高雅神圣的地方。
诗人说白莲应该在这样的地方占据一个位置,这明显地是在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应该在人类社会上得到自已应得到的地位。
这里。
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1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腻。
冷冷月色,萧萧风,娇红敛避。
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记。
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
别有凌空一叶,泛清寒、素波千里。
珠房泪湿,明珰恨远,旧游梦里。
羽扇生秋,琼楼不夜,尚遗仙意。
奈香云易散,绡衣半脱,露凉如水。
古诗简介《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是宋末元初词人唐珏创作的一首咏莲词。
词的上片描写白莲姿质的孤洁和不幸的命运;下片叙述莲叶、莲房、莲花的凋残。
全词围绕“白莲”而写,用笔却无一字“白莲”,寄托了词人的沧桑易代的哀思。
风格悲凉,缠绵悱恻。
翻译/译文白莲的纯洁,如同美人在夜晚梳妆去粉一样美丽。
白莲挺立在清凉的月光下,萧萧的风声里,娇红都顾忌退避无踪的环境中。
过去宫中美丽的太液池空了,动人的霓裳羽衣舞没有了,一切都不堪回首。
虽然白莲高清的精魂尚在,但翠绿的荷叶已经残败,白莲花蕊也已坠落,水中一片凄凉萧瑟。
白莲凋谢后,尚有荷叶在清凉寒冷的夜里,遥远地漂泊在千里之外的水中。
莲蓬萎落,采莲少女恨亦远,昔日的良辰美景都永远逝去了,现在只能在梦中重温。
虽然盛时已经过去,秋日也已来临,但琼楼依旧不夜,广寒泛夜仙意尚留。
莲花凋谢了,莲香散失了,秋深露凉,寒气逼人。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因李白诗“笛奏龙吟水”句,故名。
又名《小楼连苑》《龙吟曲》等。
双调一百零二字,上下片皆仄韵。
婵娟:美好的样子。
奁(lián):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铅华:妇女化妆用的铅粉。
泠(líng)泠:清凉的样子。
萧萧:风声。
娇红敛避:红花失色之意。
太液池:指唐代大明宫内的太液池,曾内植白莲。
霓(ní)裳:即《霓裳羽衣舞》,简称《霓裳》。
舆(yú):本谓车厢,后代指车。
玉簪(zān):花名。
开花约与白莲同时,花大如拳,色洁白如玉,蕊长似玉簪,故名。
凌空一叶:指荷叶摇荡空中。
白莲陆龟蒙古诗赏析
白莲陆龟
白莲陆龟,蒙古诗赏析,
白莲陆龟,蒙古诗赏析,
蒙古诗歌中有一首叫做《白莲陆龟》,它描述了一只白莲陆龟在湖边
游泳的情景,充满了温馨的情感。
这首诗歌以湖边的白莲陆龟为主题,描绘了它在湖边游泳的情景,把
它的游泳姿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温馨的情感。
诗中描述的白莲
陆龟,它的身体轻盈,游泳姿态优美,把湖面上的波光粼粼折射出来,把湖面上的绿色折射出来,把湖面上的白色折射出来,把湖面上的蓝
色折射出来,把湖面上的紫色折射出来,把湖面上的金色折射出来,
把湖面上的彩色折射出来,把湖面上的美丽折射出来,把湖面上的温
馨折射出来,把湖面上的欢乐折射出来,把湖面上的宁静折射出来,
把湖面上的祥和折射出来,把湖面上的美景折射出来,把湖面上的美
好折射出来。
这首诗歌把湖边的白莲陆龟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温馨的情感,让
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到大自然的温馨,感受到大自然的欢乐,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感受到大自然的祥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这首诗歌把大自然的美丽折射出来,把大自然的温馨折射出来,把大
自然的欢乐折射出来,把大自然的宁静折射出来,把大自然的祥和折
射出来,把大自然的美景折射出来,把大自然的美好折射出来,让人
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到大自然的温馨,感受到大自然的欢乐,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感受到大自然的祥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
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陆龟蒙《白莲》原文和翻译译文
陆龟蒙《白莲》原文和翻译译文《陆龟蒙《白莲》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陆龟蒙《白莲》原文和翻译译文陆龟蒙《白莲》原文和翻译《白莲》陆龟蒙原文: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白色的莲花经常被其他姿色艳丽的花所欺。
其实这冰清玉洁的白莲花,真应该生长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之中。
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破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白莲正在悄然凋零。
2、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
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
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④。
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
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
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
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
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
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
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
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
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
古诗描写荷花的诗句翻译赏析
古诗描写荷花的诗句翻译赏析描写荷花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有关于赞美荷花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采莲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翻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小池》是作者宋代文学家杨万里。
其全文诗句如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翻译】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
其全文诗句如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
其全文诗句如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翻译】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采莲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方平。
其全文诗句如下: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翻译】《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
历来写采莲曲的很多,但写得出色也颇不容易。
而这首小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维妙维肖地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采莲劳动妇女形象。
这具“象牙微雕”是从环境描写到人物外貌到人物心灵逐层深入,情景兼容,由于诗人择词炼字功力很深,使人恍若身历其境。
陆龟蒙诗原文鉴赏
陆龟蒙诗原文鉴赏生平简介陆龟蒙(?——约881 ),字鲁望,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苏州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幼聪颖,善属文。
举进士不第,曾任湖、苏二州刺史的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多所论撰。
后以高士征召,不至。
素与李蔚,卢携友善、及李、卢当政,召拜左拾遗,诏书下,陆龟蒙已病卒。
与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
其散文善借物寄讽,托古讽今,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及统治者的腐朽有所讥刺和揭露。
其诗工七言绝句,以写景咏物为多,力求险怪博奥,且有不少文字游戏之作,成就远不及散文。
曾自编《笠译丛书》四卷,今存。
另有宋叶茵辑《甫里先生集》二十卷传世。
《全唐诗》录存其诗十四卷。
新沙陆龟蒙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
陆龟蒙诗鉴赏陆龟蒙是晚唐擅长讽刺诗和讽刺小品的能手,《新沙》为其讽刺诗的代表作。
这首诗通过官府对海边新淤沙地征税所引起的新奇想象的描写,尖锐地讽刺了当时官府横征暴敛的贪得无厌,无所不至。
在写作技巧上饶有特色。
此诗从立意到构思,从遣词到造句,都把极度的夸张和强烈的讽刺作为抨击封建统治者的有力武器。
讽刺属于喜剧的范畴,用鲁迅的话说,就是要“ 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也就是对“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谁都不以为奇的”那些“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的事物,“有意的偏要提出”,给以嘲讽和鞭挞。
讽刺的本领在于巧妙地运用“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抓住讽刺对象的本质特征,诉之于可笑的形象,通过貌似出乎常情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描述,表现出隐而未显的客观事物的真相,从而收到引人发笑、发人深思的喜剧效果。
这首《新沙》就是将封建吏治那黑暗的“无价值的”一角“撕破给人看”的。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这两句是说,海湾在涨潮声中淤积起一道小小的沙堤,贪婪的官府消息比海鸥的还灵敏,闻讯后,他们立刻迫不及待地窜到海滨,要征收这堤新沙的土地税。
这里“官府知后海鸥知”,显然是极度夸张的笔墨。
2019年《白莲》原文及翻译-word范文模板 (1页)
2019年《白莲》原文及翻译-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白莲》原文及翻译
一、《白莲》原文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真合一作:端合)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二、《白莲》原文翻译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三、《白莲》作者介绍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者,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
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
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唐诗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诗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唐诗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朝代:唐代作者:陆龟蒙原文: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注释⑴蘤(huā):“花”的古体字。
⑵此花:指白莲。
端合:真应该。
端,一作“真”。
瑶池:传说中的仙境,相传为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传》有“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话。
⑶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81-822、尚作恩.晚唐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86-188赏析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说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并且对其作了具体介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莲花的特点,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主要寓于对莲花的描写之中。
《白莲》这首诗却不同,这首诗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诗人没有对白莲作具体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诗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诗的第一句:“素花多蒙别艳欺”便明显地指向人事。
有不少人轻视乃至鄙弃素色的花卉,而专门喜欢那些妖艳的花朵。
封建社会的上层社会也是这样,一些朴实无华,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往往妹忽视,被埋没,被欺凌,而一些华而不实的家伙则往往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欣赏与重用。
这句诗明显地指向了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诗的第二句就更明显了,瑶池是传说中的神仙世界,是无比高雅神圣的地方。
诗人说白莲应该在这样的地方占据一个位置,这明显地是在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应该在人类社会上得到自已应得到的地位。
这里当然也不能排除诗人有自况的意思。
可是,在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使诗人感到愤怒,也使诗人感到悲哀,因此在此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塑造了在晓月清风之中即将凋谢的白莲这一形象,让人们注意,向人们提出了问题。
陆龟蒙《白莲》原诗、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陆龟蒙《白莲》原诗、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陆龟蒙《白莲》原诗、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白莲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翻译】:人们都喜爱艳丽的红荷,而很少有人欣赏素雅的白莲。
其实这冰清玉洁的白莲花,真应该生长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之中。
即使很少人赏识它,任她自开自落,然而白莲其实是很美的,她那纯洁之色,她那婷婷之态,只要有晓月清风作伴,又何损于她的美丽呢?【赏析】:这是一首咏白莲的诗,内容似有寄托。
它描写白莲花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凋谢,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和排挤,只能默默无闻地被埋没掉。
这也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心理。
这诗是咏白莲的,全诗从“素?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出新意;然而它并没有粘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的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
特别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
花,简直融化在诗的意境里;花,简直人格化,个性化了。
一首短短的咏物小诗,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和诗人的生活情感分不开的。
我们知道陆龟蒙处在唐末动乱的年代里,隐居在江南的水乡甫里(在今江苏吴江境内)。
他对当时黑暗的政治有所不满,虽退隐山林,然其《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因此,他对出污泥而不染、淡雅高洁的白莲,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而这种心情的自然流露,就使我们读了这诗后,感到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阅读训练】:1.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的诗句是:2.这诗是咏白莲的,全诗从“”一句生发出新意;然而它并没有粘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的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
3.《白莲》这首诗把白莲人格化、个性化了,体现了莲的美主要表现在精神的美的诗句是:4.一、二两句诗写出了莲花的什么特点。
(2分)5.“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白莲古诗词
白莲古诗词白莲古诗词古诗原文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真合一作:端合)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翻译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注释解释蘤(huā):“花”的古体字。
此花:指白莲。
端合:真应该。
端,一作“真”。
瑶池:传说中的仙境,相传为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传》有“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话。
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诗文赏析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说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并且对其作了具体介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莲花的特点,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主要寓于对莲花的描写之中。
《白莲》这首诗却不同,这首诗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诗人没有对白莲作具体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诗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诗的第一句:“素花多蒙别艳欺”便明显地指向人事。
有不少人轻视乃至鄙弃素色的花卉,而专门喜欢那些妖艳的花朵。
封建社会的上层社会也是这样,一些朴实无华,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往往妹忽视,被埋没,被欺凌,而一些华而不实的家伙则往往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欣赏与重用。
这句诗明显地指向了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诗的第二句就更明显了,瑶池是传说中的神仙世界,是无比高雅神圣的地方。
诗人说白莲应该在这样的地方占据一个位置,这明显地是在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应该在人类社会上得到自已应得到的地位。
这里当然也不能排除诗人有自况的意思。
可是,在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使诗人感到愤怒,也使诗人感到悲哀,因此在此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塑造了在晓月清风之中即将凋谢的白莲这一形象,让人们注意,向人们提出了问题。
这就又一次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社会,控诉封建统治者摧残与埋没人才。
这首诗就是这样通过对白莲的'吟咏,揭露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合理现象,为被埋没、被摧残的人才鸣不平,为他们发出呼呼的。
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为花之君子,说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并且对其作了具体介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莲花的特点,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主要寓于对莲花的描写之中。
《白莲》这首却不同,这首诗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没有对白莲作具体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诗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诗的第一句:素花多蒙别艳欺便明显地指向人事。
有不少人轻视乃至鄙弃素色的花卉,而专门喜欢那些妖艳的花朵。
封建社会的上层社会也是这样,一些朴实无华,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往往妹忽视,被埋没,被欺凌,而一些华而不实的家伙则往往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欣赏与重用。
这句诗明显地指向了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诗的第二句就更明显了,瑶池是传说中的神仙世界,是无比高雅神圣的地方。
诗人说白莲应该在这样的地方占据一个位置,这明显地是在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应该在人类社会上得到自已应得到的地位。
这里当然也不能排除诗人有自况的意思。
可是,在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使诗人感到愤怒,也使诗人感到悲哀,因此在此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塑造了在晓月清之中即将凋谢的白莲这一形象,让人们注意,向人们提出了问题。
这就又一次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社会,控诉封建统治者摧残与埋没人才。
这首诗就是这样通过对白莲的吟咏,揭露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合理现象,为被埋没、被摧残的人才鸣不平,为他们发出呼呼的。
这首诗诗主要运用象征的手法,议论与描写结合得十分巧妙,语言也通俗易懂,概括力强。
《白莲》一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然而它并没有黏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这正是白莲的花瓣将要坠落的时候。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诗词赏析教学参考书原文 白莲
白莲唐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教学用书赏析】她不施脂粉,长受艳丽的红莲欺凌,这样淡雅高洁的花,真该开在瑶池仙境。
看她淡漠无情,有谁知道它的无穷幽恨?秋天清晨她摇摇欲坠,正当月晓风清。
莲花红多而白少,人们一提到莲花,总是欣赏那红裳翠盖有,谁注意到这不施铅华的白莲!然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能够见出莲花之美的,应该是在此而不在彼。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红莲不过是“别艳”罢了。
“素花多蒙别艳欺”,白莲,她凌波独立,不求人知,独自寂寞地开着,好像是无情的。
可是秋天来了,绿房露冷,素粉香消,她默默地低着头,又似乎有无穷的幽恨。
倘若在“月晓风清”朦胧的曙色中去看这将落未落的白莲,你会感到它是多么富有一种动人的意态。
她简直是缟袂素巾的瑶池仙子的化身,和俗卉繁花有着天壤之别了。
这首诗是咏白莲的,全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然而他并没有粘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
特别是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
花,简直融化在诗的意境里;花,简直人格化了、个性化了。
一首短短的咏物小诗,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和诗人的生活情感分不开的。
陆龟蒙生活在唐末动乱黑暗的年代里,隐居在江南水乡甫里。
他对当时的黑暗的政治有所不满,虽隐迹山林,然而心怀天下。
这首小诗借吟咏白莲,全力着意于白莲的精神之美,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描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
诗中写白莲,并不具体刻画它的色彩形态,而是用“月晓风清”的幽静清新的环境气氛来衬托她清逸绝俗的意态,使人如见她在秋天早晨露冷香消、默默坠落的怨恨,从而表现了白莲独具的个性气质。
全诗托物寄兴,把花拟人化,创造了一个既超烦脱俗,又极其平实具体的画面。
【作者】陆龟蒙,字鲁望,吴郡人。
唐代诗人。
白莲古诗词
白莲古诗词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真合一作:端合)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翻译素雅之花经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解释解释蘤〔huā〕:“花”的古体字。
此花:指白莲。
端合:真应当。
端,一作“真”。
瑶池:传奇中的仙境,相传为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传》有“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话。
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诗文赏析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说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可远观而不行亵玩”,并且对其作了详细介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这些描写,形象而详细地写出了莲花的特点,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主要寓于对莲花的描写之中。
《白莲》这首诗却不同,这首诗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诗人没有对白莲作详细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诗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诗的.第一句:“素花多蒙别艳欺”便明显地指向人事。
有不少人轻视乃至鄙弃素色的花卉,而特地喜爱那些妖艳的花朵。
封建社会的上层社会也是这样,一些朴实无华,不擅长表现自己的人往往妹忽视,被埋没,被欺凌,而一些华而不实的家伙则往往得到封建统治者的观赏与重用。
这句诗明显地指向了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诗的其次句就更明显了,瑶池是传奇中的神仙世界,是无比高雅神圣的地方。
诗人说白莲应当在这样的地方占据一个位置,这明显地是在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应当在人类社会上得到自已应得到的地位。
这里当然也不能排解诗人有自况的意思。
可是,在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使诗人感到生气,也使诗人感到悲伤,因此在此诗的最终两句,诗人塑造了在晓月清风之中即将凋谢的白莲这一形象,让人们留意,向人们提出了问题。
这就又一次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社会,控诉封建统治者摧残与埋没人才。
这首诗就是这样通过对白莲的吟咏,揭露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合理现象,为被埋没、被摧残的人才鸣不平,为他们发出呼呼的。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白莲》赏析及同步练习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白莲》赏析及同步练习白莲唐•陆龟蒙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词句注释】1.蘤(huā,古音wěi):“花”的古体字。
2.此花:指白莲。
端合:真应该。
端,一作“真”。
瑶池:传说中的仙境,相传为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传》有“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话。
3.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白话译文】人们都喜爱艳丽的红荷,而很少有人欣赏素雅的白莲。
其实这冰清玉洁的白莲花,真应该生长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之中。
即使很少人赏识它,任她自开自落,然而白莲其实是很美的,她那纯洁之色,她那亭亭之态,只要有晓月清风作伴,又何损于她的美丽呢?【作品简析】《白莲》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创作的一首咏白莲的七言绝句,内容似有寄托。
这首诗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诗人没有对白莲作具体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诗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它描写白莲花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凋谢,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和排挤,只能默默无闻地被埋没掉。
这也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心理。
咏物诗,描写的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事物形象;然而这形象在艺术上的再现,则是诗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觉描绘出来的,多少总带有一种抒情的意味。
以抒情的心理咏物,这样,物我有情,两相浃洽,才能把它活生生地写到纸上,才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陆龟蒙的这首《白莲》,对我们有所启发。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丽之花欺侮。
白莲花总应该长在瑶池里面。
鲜红的夏天太阳,照耀着透出波面的莲花,明镜里现出一片丹霞。
艳丽的色彩,是有目共赏的。
莲花红多而白少,人们一提到莲花,总是欣赏那红裳翠盖,又谁注意这不事铅华的白莲!然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能够见出莲花之美的,应该是在此而不在彼。
从这个意义来说,那红莲不过是“别艳”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龟蒙《白莲》原文|译文|赏析
'《白莲》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创作的一首七绝。
这首诗描写白莲花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而且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
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唐代:陆龟蒙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注释
蘤(huā):“花”的古体字。
此花:指白莲。
端合:真应该。
端,一作“真”。
瑶池:传说中的仙境,相传为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传》有“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话。
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说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并且对其作了具体介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莲花的特点,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主要
寓于对莲花的描写之中。
《白莲》这首诗却不同,这首诗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诗人没有对白莲作具体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诗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诗的第一句:“素花多蒙别艳欺”便明显地指向人事。
有不少人轻视乃至鄙弃素色的花卉,而专门喜欢那些妖艳的花朵。
封建社会的上层社会也是这样,一些朴实无华,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往往妹忽视,被埋没,被欺凌,而一些华而不实的家伙则往往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欣赏与重用。
这句诗明显地指向了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诗的第二句就更明显了,瑶池是传说中的神仙世界,是无比高雅神圣的地方。
诗人说白莲应该在这样的地方占据一个位置,这明显地是在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应该在人类社会上得到自已应得到的地位。
这里当然也不能排除诗人有自况的意思。
可是,在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使诗人感到愤怒,也使诗人感到悲哀,因此在此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塑造了在晓月清风之中即将凋谢的白莲这一形象,让人们注意,向人们提出了问题。
这就又一次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社会,控诉封建统治者摧残与埋没人才。
这首诗就是这样通过对白莲的吟咏,揭露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合理现象,为被埋没、被摧残的人才鸣不平,为他们发出呼呼的。
这首诗诗主要运用象征的手法,议论与描写结合得十分巧妙,语言也通俗易懂,概括力强。
《白莲》一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然而它并没有黏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这正是白莲的花瓣将要坠落的时候。
这样的想象和描写是既适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莲的性格的特点,而且又很有情致和余味的。
因为有诗的感觉和想象的诗人写诗,并不是仅仅打一个比喻,借题发挥,发一点个人的牢骚,而是对他所歌咏的对象,总是感到了诗意,感到了有动人的地方,然后
才可能写出可以打动人的真正的诗来。
最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
相关文章: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