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表达创新题型解题技巧
表达技巧题目答题技巧
![表达技巧题目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58844888762caaedd33d40a.png)
如何答好高考语文的有关表达技巧的题目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地表述。
表述可采用三段式:什么技巧+什么内容+什么效果。
(一)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止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而且高考题已经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着眼,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
特别是分值较大的题目,一定要设点回答,标明序号,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1.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从叙述的人称选择来看: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好处;从叙述的顺序角度来看:顺叙、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好处;从描写手法来看:肖像、心理、环境、景物等描写手法的作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的好处;细节描写的作用等。
2.从选材、剪裁的角度分析: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贴切。
3.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看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这样写好处如何。
4.从结构安排角度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谨,布局协调;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5.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文章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什么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地方色彩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要熟记一些经常使用的表达技巧的术语,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反衬、象征等。
要了解一些常用表达技巧的作用。
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叙述人称来看,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专题18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含应用文写作等创新题型-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
![专题18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含应用文写作等创新题型-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https://img.taocdn.com/s3/m/7f81591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4.png)
第5讲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含应用文写作等创新题型)
1 专项对点练
2.下面是杭州日报举办的杭州日报首届“微新闻”写作大赛 征稿启事:
140个字,能表达什么?描绘一场浪漫婚礼,讲述一次马路见 闻,勾勒一段写字楼故事,也可以谈谈你的一次经历感悟。140 字,足以讲述发生在你身边的一则新闻。从今天开始,杭州日报首 届“微新闻”写作大赛正式开赛啦!请你拿起手机,通过城市通平 台编辑140字以内的“微新闻”上传,描述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
第5讲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含应用文写作等创新题型)
1 专项对点练
2.陕西日报社编选的“五四诗歌专号”中的诗歌题目为《五 四的火焰》《五四放歌》《做新时代的新青年》《青春凿火之人》 《五四是一种信仰》《扎根深山的青年林业人》,请为这版诗歌专 号写一则编者按。要求:语句富有表现力,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 法,不少于100个字。
第5讲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含应用文写作等创新题型)
1 专项对点练
二、应用文写作常见的“8大题型”
常见的应用文写作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浙江卷曾考 查倡议书、书信的写作,天津卷曾考查宣传语的拟写。这一考点应 引起足够重视。
第5讲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含应用文写作等创新题型)
拟写前言
1 专项对点练
第5讲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含应用文写作等创新题型)
拟写宣传语、广告语、标语
1 专项对点练
宣传语、广告语、标语是实用性较强的应用文体,具有彰显主 题,营造气氛,制造气势等作用,它具有号召力强、富有感染力、 语言生动等特点。
第5讲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含应用文写作等创新题型)
1 专项对点练
[方法指导]
第5讲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含应用文写作等创新题型)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精选5篇)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a44c5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3.png)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精选5篇)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1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
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如何判定语句所用的描写方法呢?最基本的是要从它描写的特征上判断。
一般从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大类上判定。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21.读懂读清题干,是做题的根本。
题干一定要读两遍,命题人说,题干上的话没一个字是多余的。
读清读懂了题干,题目也就成功了70%。
2.按题干的提示要求做题。
题干既是要求,同时也是提示,是暗示。
所以按照提示要求做题会事半功倍。
3.语言表达题每年会出现一些新题型。
每位考生心理要有所准备,但其测试的方式方法可能有些与平时的不同,而能力要求却是每位考生早就心中有数的。
4.识图识表题,可以在平时训练一下。
准备这一部分的测试,其考查的形式一定要多一些,全一些。
有备无患。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3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
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4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5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精讲精练】专题13 语言文字运用 创新题型解题指导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讲精练】专题13 语言文字运用 创新题型解题指导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e1036d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0.png)
【例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人们逐渐进入数字生活,老年群体也不例外。 有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网民占总网民的比重正在迅速增 加。
不过,视频通话、网上购物、转发分享等新技术在给老年群体带来 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便。如何帮助老年群体摆脱 “数字困境”,让他们更顺畅地拥抱数字生活?当务之急是要为他 们提供优质方便的数字服务,而这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 力。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
第①空结合上文“东方艺术重主观”判断横线处应该表达为“西方 艺术……”,再根据后文“表现在绘画上,西洋画重写实,重形似, 而中国画重神韵,重意境”可知,前者为客观写实,后者为主观写 意,从而确定答案:西方艺术重客观。
第②空先根据段落特点确定此处为观点句,总领下文,于是根据后 文信息“这看起来是以题材为标准分类”“即中国画概括了自然和 人生三个方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山水画表现的是……;花鸟画……”从而确定答案:分为人物、山 水、花鸟三大科。
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或依据自己的知识找一个比 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属概念。
(2)寻找种差,删除无用信息
就是寻找那些属于被定义者的信息点。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 多个属性组成的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 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3.下定义(类似于短句变长句) 一般来讲,应该淘汰以下六种信息: ①重复、冗赘信息; ②比较信息; ③成因、背景信息; ④描写信息; ⑤作用、意义信息; ⑥举例信息。
【答案】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使绍兴城的菜地和民居成为天 天游客如云的名胜古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使“兰亭”这座绍 兴市西南兰渚山下的普通小亭名闻天下;被收入语文课本的俞平伯、 朱自清的同题散文使南京的秦淮河名声大噪。
高考语言表达题常见类型及答题思路
![高考语言表达题常见类型及答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e0bb48d358f5f61fb7366663.png)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常见类型及答题思路一、图文转换类(一)漫画类:1.提问方式:请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或说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 提问变体:请给漫画拟标题,并请你以评委的名义写一个获奖理由。
3. 解题思路:①看漫画的题目(注意有些题目是“反语式”)。
②看漫画的画面A.看画面的文字,思考文字中所含的观点。
B.看画面的夸张之处,往往是寓意所在之处。
C.看画面中的变化之处,往往是寓意所在之处。
③看题目的具体要求。
4.答题步骤:画面+寓意(原因)/获奖理由:画面+形式+寓意(二)图文转换类:1.提问方式: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写出一二条结论。
2.提问变体:读图后,从×××角度归纳出一个观点。
3.解题思路:①弄清图表的调查对象是什么。
②对象的情况如何。
③结论尽量用对比说明,尽量少使用数字,语言力求简洁,观点力求全面。
(三)会徽(标)类:1.提问方式: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徽标,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向人们介绍×××的徽标。
要求:表达准确、简明、得体,符合说明性文字的要求。
2.解题思路:①整体感知整个画面,包括线条、色彩、文字、字母等画面符号。
②具体探究画面所寓含的涵义。
③注意图画所寓含的社会或与之相关的意义。
二、压缩类(一)一句话新闻或拟新闻标题:五个“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即“什么人(物、单位、地方)做(发生)了什么事”(二)概括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1.试验结论类:结论必须带有普遍性,需要升华成一般客观规律2.会议类:举办的时间、地点、人物+会议内容3.调查类:调查什么+情况怎样(程度、速度等方面)4.专家学者意见(观点)类:具体做什么+怎样做+目的所在5.接车(飞机)类:时间+地点+班(架)次(三)串词类:答题思路:1.首先找到上下两条信息条目之间的“串联点”2.要提取信息中的有效信息,不能漏项3.拟写的串词要合理自然,尽可能使用口语4.注意格式例1.为“青春万岁”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写几句串词,引出下面的节目。
新高考语文语用新题型之分析句子表达效果解题攻略:“原句VS改句”
![新高考语文语用新题型之分析句子表达效果解题攻略:“原句VS改句”](https://img.taocdn.com/s3/m/d031ed35011ca300a6c39064.png)
新高考语文语用新题型之分析句子表达效果解题攻略:“原句VS改句”【题型起源】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开创了这道题型之先河。
此后,2021届实行新高考地区纷纷效仿这一题型。
在目前阶段,这一新题型代表了一种命题方向,有一定的训练价值。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文试题)原句: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题型模式】1.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
2.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
3.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要求多是“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题号在19或20。
5.题型为主观题。
6.分值为4分。
得分点有两到三个,多的也有四个。
评分方式多为2+2;也有1+1+2(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或1+1+1+1。
新题型,还在探索中。
但任何一种类型题目,都有规律可偱,有方法可找。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字表达答题技巧讲解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字表达答题技巧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6b6326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1.png)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字表达答题技巧讲解文字表达答题技巧讲解:首选把近段时间各地模拟题中的第六大题翻一遍,熟识题型是答题的关键,其次,看到新题型不要慌,渐渐看题目要求,总能有收获。
①审题要细致: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留意信息点的把握。
②条件要符合:假如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留意报喜不报忧的特点。
③形式要限制:仿句要留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概括要留意字数。
④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留意积累。
⑤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下句子,确定要留意上下文的示意,使上下协调。
★假如有对话,要留意谦敬词的运用。
【语段压缩题】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务经过及事务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说明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确定不要的信息,包括缘由、论据、过程等,其次换,其次数,其次对,最终是理。
【语句扩展题】答题技巧: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
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留意题目中以重点的要求。
一般状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困难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详细说明的内涵。
一般状况下以其次种为好。
例如,2019年高考(微博)25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考查语境要求: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心情开心,都在向往着美妙的将来;考试前夕有两种状况,一是心情惊慌,一是对考试充溢信念,但是只有后一种才会有歌声,同时还要在语句中出现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等几个词语。
【句式仿写题】答题技巧: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留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寻仿写材料,绽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奇,有深意。
留意要求,抄录句式,找寻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
(语文)高三语文新题型语言表达(解题技巧)
![(语文)高三语文新题型语言表达(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2290c670b4e767f5acfced0.png)
高三语文新题型——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板块历来为高考“主菜单”一道“金牌菜”,养眼夺目。
如何在这块自主创新园地里播种出艳丽多姿的“创新之花”,也是考量一份高考语文“套餐”成败的关键。
所谓“新题型”有三大特点:一是相对性,“新”是相对灵动现实及往年高考题型而言,因此与时代同步与国家民族同辉,是其本质:二是“新”具有普及性,因应高考公平,“新”的“草根”才是“表达”的根本原则;三是当下“原生态”是新题型的资源库,实用性、操作性、探究性为其基本特征。
解答此类试题,一要多体察生活“语境”,日常用语,传媒动态,民众关注、街谈巷议等均为试题源头;二是注意“嫁接”与“转换”,特别是人称与场景的切换;三是注意交际运用,以“对象范围”“范围”“环境场合”“目的条件”“氛围情调”为“新题型”“望闻问切”。
『热点题型』评点短评型此类试题风头正健,方兴未艾。
具体有新闻点评,述评、分析,对某种现象、思潮、动态的观察,对任一人物的评论等。
选材集中而鲜活,大众关注度高;方式灵活,感言、随想、对联、一句话评论皆可;评论着眼于对具体事实的点评或引申;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显。
【样题示例】请点评以下一则新闻短讯,并提出建议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刚刚经历丧父之痛的赵本山,最为舆论关注的是,他还能否出现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
有评论称,没有赵本山的春晚就不叫春晚了。
此后,赵本山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态,他铁定连续14年上春晚,“我不会放弃春晚,有那么多的观众还在等着我。
春晚是我的战场,就像士兵打仗一样,而且我爸爸也希望我上。
”【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参透”“短讯”的核心内容,以使评论有的放矢;二是选取适当角度,比如本则材料作者选取了“评论家”及“本山”本人所述,从中提炼出“春晚”过分依赖赵本山状况,因此“点评”才有“独到”之见。
【答案示例】当一场晚会与一个人有太多关联时,就露出晚会的底气不足来。
不过回想一下,这些年的春晚,如果赵本山缺席,更是乏味许多。
高考作文语言表达技巧分享
![高考作文语言表达技巧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b30132a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0.png)
高考作文语言表达技巧分享高考作文是每个考生备战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作文不仅需要思路清晰、内容丰富,还需要合理运用语言表达技巧,这对于提高作文的质量和分数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分享的几种高考作文语言表达技巧。
一、注意段落组织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段落,一个段落只讲一个中心思想,一个篇章也要注意“段落的主题句”和“段落之间的连接词”。
主题句要突出中心思想,段落之间的连接词要自然且准确,这样才能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逻辑性更强。
二、注意句子结构写作时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合理运用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等不同类型的句子,可以使文章不单调,更加丰富。
同时,还要掌握适当使用省略句、倒装句、强调句等技巧,使句子此起彼伏,互相呼应。
三、注意词汇搭配词汇搭配是高考作文语言表达技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要注意词义、词性、词组等方面的搭配,避免使用单一和重复的词汇,合理运用同义词、反义词、比较级等技巧,让文章表达更加准确、明确。
四、注意修辞手法高考作文中还需要运用到适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使文章呈现出多彩的风格,更加鲜明地展现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但是必须注意不要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否则会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
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高考作文语言准确性也是关键要素之一。
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用词的准确性、拼写的准确性等,特别是在使用高频词汇、生僻词、专业词汇等时,更需特别谨慎。
如果语言不准确,会影响文章的流畅和表达的准确性。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几种高考作文语言表达技巧,这些技巧不仅对高考作文有帮助,对平时的写作也同样适用。
希望对准备备战高考的同学有所帮助,祝你们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高考语言表达创新题二轮复习指导
![高考语言表达创新题二轮复习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8f4c4943d4d8d15abf234e14.png)
高考语言表达创新题二轮复习指导语言文字表达题,每年都有创新题型。
创新题型的考查点包括“扩展语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内容。
虽然这类题设题非常灵活,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特点是:把生活、社会与语言表达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在内容上,往往提供一个话题情境,情境多为社会热点,如2009年汶川地震周年祭,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表达上,往往提出一个具体要求,这个要求多为修辞手法。
2008年要求反问,2 009年要求排比,2010年要求拟人。
话题简单明了,要求具体明确,答案灵活开放。
今年会继续坚持这一命题原则,只是在运用语言表达技巧上会有变化,如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或得体或生动的具体要求等。
示例:1.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国一直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而科学用水、节约用水还没有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
3月22日~28日是中国水周,在此期间,中国将举行“中国节水大使”遴选活动,如果你有幸成为节水大使候选人,那么,请你写一句“节水感言”表达自己对节水的认识。
要求:语言简明、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解析:本题以“感言”的形式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与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感言就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或想发表的感慨,形式上比较自由,但是要注意题目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要求。
答案:示例一:水是万物之源,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绿色之源,让我们共同节约用水,共同保护宝贵的水资源吧!示例二:珍爱水,就是珍爱我们自己,珍爱我们的生命,珍爱我们的未来,让我们一起珍惜水资源吧!2.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以第二人称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表达对人物的崇敬赞美之情。
要求:抓住人物特征,感情真挚,使用两个对称的比喻句,不超过40字。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04年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
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到派出机关要求将他留任。
高考语用题新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语用题新题型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b5c8b0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1.png)
高考语用题新题型解题技巧一、基本技巧1、认真阅读材料:语用题的材料比较独特,是一种语言设计上的背景,题目提出的情景通常比较简洁,而且有时会有一些手法对语言的施加,例如:反问、设问、夸张、修辞等,因此,需要在认真研读材料的基础上,对词语、句子的意思及其推测进行逐一解读,去深化理解前文的上下文,以使自己正确理解题意,从而判断出本题的解题思路,并找到正确答案。
2、多加思考:语用题,给出的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设计的背景,其中也蕴含着社会文化的内涵,而文化的内涵常常对语言的使用起着指导作用,考生针对这种语言现象,应当加强思考,通过对文化背景的判断,来深入理解语言表达的意义,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3、了解背景:要想正确解答语用题,除了对文化背景的熟悉外,考生还应该对每一道语用题的背景了解清楚。
仅仅凭借自己对文化熟悉程度,考生是无法确定题目的正误的,应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背景,以及文章中出现的事实、习惯、数字等细节,把握准确的语言现象,从而正确得出题目的答案。
二、具体策略1、压缩句法:即要把句子压缩成一个个最小的记号表达,可以帮助考生快速理解题目,能够很快地发现句子的结构缺陷、逻辑缺陷等,这也是语用题解答中的常用方法。
2、句子形式填空:填空式语用题要求考生将句子填充,或修改后正确表达。
填空前,考生要对句子的上下文知识有充分的了解,通过对既定句子进行剖析,确定填空处能表达的句子结构特点和所用词语的词性,以便通过解析找到正确的填空答案。
3、单句翻译:这类题目多用于比较难度较高的语文题中,需要考生把复杂句式的原句翻译到新句式中。
此时,考生要理解原文的句型,找出正确的句子结构,从而把原文翻译成新句式,以确定正确答案。
因此,在翻译时,要尽量多的理解原文,跳出例句抽象出概念,从而把原句翻译到新句式中,并找到正确答案。
如何在高考中应对语言表达技巧题目
![如何在高考中应对语言表达技巧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2c4b7a2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c.png)
如何在高考中应对语言表达技巧题目在高考中,语言表达技巧题目的占比越来越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想在高考中顺利拿分,关键在于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何在高考中应对语言表达技巧题目。
1. 熟悉题型首先,我们要对语言表达技巧题目的各种题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高考中的语言表达技巧题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词语辨析题•成语运用题•句子仿写题•病句修改题•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题了解题型后,我们可以针对每种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2. 积累知识要想在语言表达技巧题目上拿分,离不开平时的知识积累。
以下几个方面是重点:•词汇量:扩大词汇量,特别是近义词、易错词的区分,要有一定的了解。
•成语:积累常用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用法和搭配。
•语法: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包括词性、句型、成分等。
•修辞手法: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解题技巧在熟悉题型和积累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以提高答题效率。
1.词语辨析题:对于这类题目,我们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注意词语的细微差别。
可以通过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从而提高正确率。
2.成语运用题:解答这类题目,我们需要了解成语的意思、用法和搭配。
此外,还要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境的匹配。
3.句子仿写题:在仿写句子时,要注意原句的句式、语义、修辞手法等因素。
在保证语意连贯、表达准确的前提下,尽量使句子富有文采。
4.病句修改题:首先要找出句子中的错误,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
然后根据病因进行修改,同时保持句子的原意。
5.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题: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句子的连贯性和得体性。
可以通过调整语序、增删词语等方法,使句子更加通顺、得体。
4. 强化训练在高考前,我们要进行适量的强化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可以通过做历年高考真题、模拟题等方式进行练习。
高考满分作文语言表达技巧总结
![高考满分作文语言表达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27cd15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a.png)
高考满分作文语言表达技巧总结作为高考考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作文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社会、文化等问题的洞察力。
通过运用一些合适的语言表达技巧,考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展示出自己的写作水平。
下面将总结一些高考满分作文语言表达技巧,帮助考生在作文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用词准确、得体在写作中,选择合适的词汇是十分重要的。
考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汇,而要选择可以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词汇。
此外,还要注意用词得体,不要使用过于生僻、繁杂的词汇,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困扰。
同时,考生还可以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二、句式多样、层次清晰考生应该运用多样的句式结构,避免过多使用简单句,增加文章的层次感和灵活性。
可以使用并列句、复合句、倒装句等来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
句子的层次要清晰,要有逻辑性,各个句子之间要有明确的关联。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可以使用因果关系、比较、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更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三、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可以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作文中的观点和情感。
同时,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要注意不要滥用修辞手法,应该恰到好处地运用,避免造成冗长和繁复的感觉。
四、段落结构合理、过渡自然作文的段落结构应该合理,每段应该有一个中心思想,并且与上下文之间要有明确的过渡。
在段落开头要点明主题,引入读者,吸引读者的兴趣。
在段落结尾要总结全段的内容,使读者对整个段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此外,段落之间的过渡要自然流畅,避免突兀和生硬。
五、语法正确、避免低级错误语法错误是考生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所以应该特别注意语法的正确性。
要避免主谓不一致、时态混乱、语态错误等低级错误的出现。
同时,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使句子的结构清晰明确。
高考作文语言表达技巧如何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
![高考作文语言表达技巧如何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https://img.taocdn.com/s3/m/45d6a11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8.png)
高考作文语言表达技巧如何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高考作文是考生最重要的一项考试内容,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是得高分的关键之一。
在写作过程中,恰当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多样化的句型可以使作文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来提升高考作文的语言表达技巧。
一、合理运用词汇1. 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在作文中,适当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可以丰富描述,增加细节,使作文更具生动性。
例如,用“壮丽的”代替“美丽的”,用“繁忙地”代替“很忙”,可以使文章更加精彩。
然而,过度使用形容词和副词会使文章臃肿冗长,因此要注意适度使用。
2. 使用具体的名词和动词:具体的名词和动词能够提供更准确的信息,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用“狂奔”代替“跑”,用“阳光照耀下”代替“在阳光下”,可以使描述更加生动和具体。
3. 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在写作中,避免过多地使用相同的词汇可以增加文章的语言层次感。
可以通过使用同义词、近义词或者代词来替换重复的词汇。
然而,替换词汇时要确保新词汇的意思相同或相近,并且符合语境。
二、灵活使用句型1. 并列句:并列句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句型。
通过将同等重要的内容并列在一起,可以使句子结构简洁明了,思路清晰。
例如,“太阳升起了,鸟儿开始歌唱。
”在使用并列句时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句子之间的并列关系连贯合理。
2. 主从复合句:主从复合句可以帮助表达更复杂的观点和信息。
通过在主句中陈述一个主要观点,并在从句中进行解释、举例或提供更多细节,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例如,“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因为我们的未来依赖于它。
”在使用主从复合句时要注意主句和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逻辑清晰、链条顺畅。
3. 定语从句:定语从句可以用来对名词进行修饰或补充信息。
通过使用定语从句,可以使句子更加丰富多彩,并增加句子的表达力。
例如,“我住的城市,有很多名胜古迹。
”在使用定语从句时要注意从句和先行词之间的一致性,并注意避免使用过长的从句。
高语复习语表达生动的题技巧
![高语复习语表达生动的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543ddb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76.png)
为大家提供的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生动的答题技巧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ﻭ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生动的答题技巧 -
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为大家整理了语言表达生动的答题技巧,希望大家人真阅读做好复习!ﻭ
1。恰当选用词语。(1)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选用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把词语用活。(2)选用色彩的词语,这里的色彩主要指词语的感彩和词语的语体色彩。ﻭ
2.恰当选用句式。语言表达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句式的选择中,应注意特殊句式与常用句式、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交错使用,注意语句的整散、语气、倒装等方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言表达创新题型解题技巧作者:韩延明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4年第07期“新闻点评”和“品味语句”是近年来高考出现的新题型,因为它“新”,所以不少考生答题时不得要领,随心所欲,失分现象比较普遍。
解答这两类试题,必须了解题型,寻找规律,总结方法,掌握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稳操胜券。
在此,特对“新闻点评”和“品味语句”两类试题的考查情况及解题方法作一概述,以便考生备考之用。
一、新闻点评◎考情概述◎“新闻点评”类试题是近年来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一种创新题型,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它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比短评更简短。
它以新闻报道为依托,对具体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地评说,或褒或贬,旗帜鲜明。
这类试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型”新闻点评,另一类是“争议型”新闻(即新闻人物的做法或言论能引起读者争议的新闻)点评。
题料大多来自社会上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热点、焦点。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洞察、剖析事物的能力和评判是非的能力,考量考生的是非观、价值观、道德观。
从近年来命题情况看,“新闻点评”类试题考查的难度不大,只要考生能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具有一定的分辨是非和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较高的得分。
但是,从实际应试情况看,仍有不少考生不得要领,屡屡失分。
出错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对材料把握不准,偏离中心,漫无边际地说一些无关的话;②缺乏是非分辨能力,立场、态度模糊,甚至观点错误;③不能全面审视材料,答题时以偏概全,顾此失彼;④抛开内容,只是对新闻的写作特点如新闻的语言、结构、手法进行评析,发一通议论;⑤就事论事,缺乏深度和高度;⑥语言表达能力差,词不达意的情况时有发生。
◎解题技巧◎“新闻点评”要以新闻报道的内容为依据,对具体的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地评说、拓展。
点评要做到褒贬分明,观点正确,对症下药,切中要害。
写新闻点评,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认真阅读新闻,把握内容要旨。
阅读新闻时,要了解有关的背景,弄清主要的事实,把握中心要点,做到心中有数。
②选好点评角度,切中要害,观点鲜明。
要抓住新闻的主要内容,提炼出主要观点,并以此为依据,或褒或贬,一语中的。
③点评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点评时要以理服人,既不说过头话,又不能浅尝辄止。
要深挖深究,适当拓展。
④要讲究艺术性,做到言简意赅,干净利落。
要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做到严密、准确、新颖、连贯,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⑤要以议论为主,综合运用叙述与抒情的表达方式。
⑥点评字数在规定的范围内。
请看以下典型试题:1.(2006年北京卷)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则新闻。
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
(不含标点)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
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
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参考答案:(1)“爱心大巴”遭怀疑,大学生不信任感拷问学校教育,折射社会现状。
(2)“爱心大巴”免费接站遭受无端猜疑,折射出社会信任危机。
技法印证:这是典型的“常规型”新闻点评题。
答案有以下显著特点:①准确、简洁地概括新闻的中心事件;②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分析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实质;③字数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2.请根据下面所提供的内容,参与讨论。
要求:思想健康,观点鲜明,语句简明得体,70字左右。
目前,有教授称,现在是改变“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时候了。
因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武断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这一言论一经媒体公布,立即在网上引发了激烈讨论。
参考答案:(1)“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信仰,要消除西方世界对“中国龙”的误解,靠的是宣传和交流。
我们不应因为“洋大人”容易误解,就随便改变华夏子孙千百年来灵魂深处的图腾。
(2)“龙”是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精神图腾,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信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腾飞奋发的象征——“龙”的标志不能丢!(3)在中国古代,“龙”是帝王和王权的象征。
历史上的一代代暴君独夫,哪一个不是借“龙”的威严来统治百姓?在建设民主和谐社会的今天,改换“龙”的标志正当其时。
技法印证:这是一道“争议型”新闻点评题,既考查考生的认知能力,要求有鲜明的个人观点,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有“四要”:一要读懂新闻。
熟读题料,熟悉主要事件及细节。
二要评在点子上。
要选好角度,提炼观点,一语中的。
三要评得有理。
做到以理阐释,事理清晰,鞭辟入里。
四要评得生动。
要讲究艺术性,言简意赅,力求新颖、鲜明、生动、形象。
答案正是根据上述要求,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个人观点,紧扣题料,观点鲜明。
3.请你就下面这一类社会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字数100字以内。
台湾歌星周杰伦一曲《东风破》,风靡一时,于是,许多从不喜欢民乐的年轻人找来古曲《东风破》欣赏;北师大教授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宣讲《论语》,由此《论语》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的谈资;大型电视节目《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很多人再读《红楼梦》,“红学热”再度升温。
参考答案:①传统文化借助现代传媒,重新焕发了生命力,这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承。
现代人往往觉得古典文化距离自己非常遥远,但流行歌曲、电视节目可以拉近这种距离,从而发挥现代传媒受大众喜爱的优势,推动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②人们盲目追随时尚,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心态浮躁。
传统经典应被大众熟知,但如果只因流行音乐、电视节目而去关注它,那么,只是凑热闹,并不能深入了解其精髓,对传承优秀文化不利。
技法印证:这是一道普通型开放性试题。
答案从题料中提炼出不同的观点,没有对错之分,都言之有理。
从人们的行为入手进行点评,挖根源,析利弊,寻措施,有一定深度。
◎冲关演练◎1.据《都市热线》7月8日报道,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门口停满接送孩子的家长的车辆。
通常情况下,早上7∶15到8∶00近百辆,晚上6∶00有113辆,接送孩子的家长占两成以上。
大量的接送车致使交通堵塞,车满为患。
对此网友吐槽道:“那些开着车停在马路上接送孩子的家长们,我衷心祝愿你们的孩子考不上大学,然后去当交通协管员。
”针对有些中学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40字左右。
2.2013年8月29日,李某某等人涉嫌强奸案继续在海淀法院开庭。
早上9∶15分左右,梦鸽趁着一片混乱进入法院过了安检。
因为在李天一一案中梦鸽屡屡为儿子狡辩并诬告受害人,当她进入安检口后,有很多人直呼她的名字,现场围观者群情激愤,叫骂声不绝于耳。
针对这一新闻事件,你怎样看待?请作一简要评说。
不超过60字。
3.刘培、刘洋兄弟俩是武汉市黄陂区人。
2013年6月,他们的父亲刘盛均在工厂劳作时发生意外,身上96%的皮肤被重度烧伤。
明知大面积取皮会有风险,兄弟二人还是争相割皮救父。
截至8月,兄弟俩已接力式地为父亲进行了三次取皮手术。
刘培、刘洋被称为“中国好兄弟”!针对刘培、刘洋两兄弟的做法,写一个简短的评论,谈谈你的想法或看法。
30字左右。
4.读了下面的文字,你有什么话要说?请写一则点评。
60字左右。
自2001年高考打破年龄限制以来,当年72岁的南京市民汪侠为圆他的大学梦开始参加高考,此后连续12年从不间断。
尽管每次都铩羽而归,但他毫不气馁。
2013年6月7日,84岁高龄的汪侠参加了人生中的第13次高考。
5.阅读下列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为贯彻落实中宣部等五部委《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中央电视台计划今年9月至12月减少播出17项晚会类节目,占原计划播出量的50%左右;自2014年起减少播出56项晚会类节目,占以往播出量的60%左右。
据中央电视台负责人介绍,央视将继续办好以《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的自主创办品牌晚会,杜绝过度使用声光特效、舞台布景等,不搞异地分会场晚会,减少明星大腕,并邀请更多基层群众,打造真正的“群众大舞台”。
中央电视台此举意义何在?效果如何?请进行简要点评。
60字以内。
二、品味语句◎考情概述◎“品味语句”是近年高考试题的新题型。
它的题料主要来自于名家名篇、经典名言等,主要考查考生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准确、简明、连贯等。
试题题型主要表现为三类:一是分析鉴赏表达效果,一般要从表达方式入手,体会情感、情趣、事理的完美结合。
二是考查表达技巧,侧重于艺术手法的考查,一般要从修辞、句式、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品味。
三是从语体色彩入手,赏析面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因为是新题型,从近年的命题来看,“品味语句”类试题设置的难度都不太大,题料比较浅显,不会为难考生。
也正因为是新题型,临场失分还是很常见的。
出错类型主要有:不得要领,随心所欲,答案游离于题料之外;语言表达逻辑混乱,不连贯,不简明;不能结合语境进行赏析,缺乏针对性;不能准确理解语句(特别是经典名句)的含义,挖掘不出其中的哲理等。
◎解题技巧◎“品味语句”类试题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哲理、情趣、表达技巧等。
解答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反复研读题料,做到精读细嚼,细心体会其中的奥妙,然后选取最“耀眼”的亮点进行赏析品味。
赏析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从内容入手,品味语句抒发的情感或蕴含的哲理,凸显思想性;②从情趣入手,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灵活驾驭语言表情达意的技巧,凸显理趣性;③从手法入手,品味语句的表达方式,如比喻、夸张、反复、对比、仿词、呼告、拟声等修辞格的运用,还要品味不同语体色彩表达效果的差异,凸显艺术性;④要全方位、多角度鉴赏,综合品味,不能只抓一点,不顾其余,以致顾此失彼,以偏概全,凸显全面性。
下面结合经典考题的解析,来领悟品味语句的方法技巧。
1.(2013湖北卷)下面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
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
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
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
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参考答案:坟墓像馒头的比喻,把贫与富、死与生的尖锐对立揭示得多么深刻、多么意味深长啊!技法印证:细心品读,可以发现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官地”中的“丛冢”,即层层叠叠的坟墓。
为了表现坟墓之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祝寿时候的馒头”为喻体,形象生动,也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愤恨之情。
参考答案选择表达技巧这一突破口,是非常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