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学期1.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教案2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第二课时)学案设计
1.1 认识三角形(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 熟练按角把三角形进行分类,能正确区分不同的三角形。
2、 正确说出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 理解并会推导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性质说明一个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学习重点:1、 正确把三角形按角分类,针对实际问题区分不同的三角形。
2、 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1、 正确把三角形按角分类,针对实际问题区分不同的三角形。
2、 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知识回顾:1、 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边、内角)2、 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3、 说出下列图中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
4、说出什么是锐角、直角、钝角? 新课学习:一、 观察与思考:观察以下三个三角形三个内角有什么特点?说说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提问学生回答)二、 三角形按角分类:1、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2、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3、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动手做一做: 分别画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思考: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锐角?几个直角? ∠B-∠C=20°70°CB A 3x2x x C B A 斜边直A几个钝角?为什么?三、 直角三角形:1、 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如图,直角三角形记作:R t ⊿ABC ,∠C=90°夹直角的两边叫直角边,直角所对的边叫斜边。
思考: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R t ⊿ABC ,∠C=9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 ∠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几何语言:∵R t ⊿ABC ,∠C=90°∴∠A+∠B=90°想一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四、 例题学习:课本第6页,例2.如图,在⊿ABC 中,D 为BC 上的一点,∠ADB=90°,∠1=∠B ,若按角分类,⊿ABC 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为什么?解:⊿ABC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ADB=90° ∴⊿ABD 是直角三角形∴∠2+∠B=90°∵∠1=∠B ,∴∠2+∠1=90°∴∠BAC=∠2+∠1=90° ∴ABC 是直角三角形你说说以上过程每一步的根据,与同伴交流。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1.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学案(无答案)
1.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学案学习目标:1、 能够利用基本作图,熟练根据条件用尺规作出三角形。
2、 规范书写三角形尺规作图的步骤,画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3、 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说明作图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学习重、难点:1、 正确叙述三角形尺规作图的步骤,画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 根据给出的条件设计合理的作图步骤,正确叙述并画出图形。
知识复习:1、 什么是尺规作图?2、 用尺规作图怎样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画出图形,说明画法)3、 用尺规作图怎样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画出图形,说明画法) 以上两个尺规作图我们叫做“基本作图”。
问题思考:利用尺规作图,怎样做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
如图,⊿ABC ,再作一个三角形与⊿ABC 全等。
想一想你有几种方法?与同伴交流。
新课学习:一、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
已知:线段a 、c ,∠ 求作:⊿ABC ,使BC=a ,AB=c ,∠ABC =∠α 分析:怎样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呢? 假设画出的三角形如图所示,想一想,利用两个基本作图怎样画出图形呢?方法1:先作∠ABC =∠α,再在角的两边分别截取BC=a BA=c 连接AC 即可。
方法2:先作线段BC=a ,再作∠ABC =∠α 截取BA=c ,连接AC 即可。
按照方法1,作图如下:作法:(1)∠DBE =∠α(2)在射线BE 上截取BC=a在射线BD 上截取BA=c(3)连接AC⊿ABC 就是所求的三角形。
思考:按照方法2,写出作图过程,画出图形。
一般情况下,尺规作三角形,先画出草图,把已知条件对应到草图上,并安排作图步骤(哪一步用哪个基本作图)最后写出作图步骤,画出图形。
尺规作图的基本步骤和格式为:已知 求作 作法 写出结论。
二、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已知:βα∠∠ 线段c求作:⊿ABC ,βα∠=∠∠=∠B A ,AB=c画出草图,把已知条件标记到草图上,设计作图步骤,如下:(你能得到几种不同的作法)C BA αc aαB EDC A B ED CB Dαc aCBAβαc根据下面的作法,画出三角形。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三角形》说课课件(共26张PPT)
新教材:鲁教版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1 认识三角形 5课时 2 图形的全等 1课时 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课时 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1课时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1课时
外角、HL定理
二、教材变化及意图
2.呈现形式的变化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人教版
鲁教版
请大家将课本翻到第19页
二、教材变化及意图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三角形》教材解读
一、教材的第地一位部和分内容 研修篇
二、新教材变化及意图
三、案例解第读一《部三分角形》研中修观篇教学
一、教材的地位与内容
1.教材的地位
(1)三角形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 (2)对认识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 提供方法指导。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内角和定理,
我们,还在路上……
1 6 、 业 余生 活要有 意义, 不要越 轨。20 21/8/8 2021/8 /8Augu st 8 , 2 0 21
1 7 、 一 个人 即使已 登上顶 峰,也 仍要自 强不息 。2021 /8/820 21/8/8 2021/8 /82021 /8/8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图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 学好数学的信心。
No Image
《三角形》中观教学
1. 教学重点:构建三角形的知识框架 图,感悟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 教学难点:在构建知识框图的过程 中,体会研究几何的思路和方法。
《三角形》中观教学
u 前置作业:我们本章的标题是《三角形》,结合 自己的理解完成关于三角形的知识框图。
2.教材的内容
201x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1.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1.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学习目标:在给出的两角一夹边、两边一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学习重难点: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一、学习准备(1)回忆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尺规作图时,用_______画直线、射线和线段,用________画弧或圆.二、教材精读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已知:线段a,c,∠α。
求作:ΔABC,使得BC= a,AB=c,∠ABC=∠α。
作法与过程:①作一条线段BC=a;②以B为顶点,为一边,作角∠DBC= ;③在射线上截取线段BA= ;④连接,Δ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已知:线段∠α,∠β,线段c 。
求作:ΔABC,使得∠A=∠α,∠B=∠β,AB=c。
作法:①作___________=∠α;②在射线_____上截取线段________=c;③以____为顶点,以_______为一边,作∠____=∠β,_______交______于点______.Δ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作这个三角形.已知:线段a,b,c。
求作:ΔABC,使得AB=c,AC=b,BC=a。
作法:(1)作一条线段BC=a;(2)分别以B,C为圆心,以c,b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A点(3)连接AB,AC。
△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模块二合作探究1.已知∠α和∠β、线段a,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使其一个内角等于∠α,另一个内角等于∠β,且∠α的对边等于a。
(提示:先作出一个角等于∠α+∠β,通过反向延长角的一边得到它的补角,即三角形中的第三个内角∠γ。
由此转换成已知∠β和∠γ及其这两角的夹边a,求作这个三角形。
)作法:1、2、3、4、5、△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模块三形成提升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第一步应为()A、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B、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C、作两条线段等于已知三角形的边,并使其夹角等于已知角D、先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或先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用尺规作图,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A、已知两角和夹边;B、已知两边和夹角;C、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D、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2016年秋季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学期1.1认识三角形教案3
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 教学目标 地表达能力; 2、了解三角形的高,并能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它们。 重点 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三角形的高。
难点 三角形内画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导入、新课解析、例题精讲、课堂练习、作业设计等) 1.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 角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
7.如图 5-193 所示,△ABC,作出△ABC 的三条高.
认识三角形 如图 5-193 所示,△ABC,作出△ABC 的三条高. 板书 设计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有的同学对于钝角三角形的高的作图有待加强。
3.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 A.一个4.已知△ABC 为等腰三角形, ①当它的两个边长分别为 8 cm 和 3 cm 时, 它的周长为__ ②如果它的周长为 18 cm,一边的长为 4 cm,则腰长为___ __.
___;
5. 在 △ ABC 中 , ∠ A=3 ∠ B ,∠ A - ∠ C=30 °,则 ∠ A=________ ,∠ B=___________ , ∠ C=________. 6.如图 9,在△ABC 中,∠ABC=60°,∠ACB=50°,BD 平分∠ABC,CD 平分∠ACB,求: ∠D .
在三角形外 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 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 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正确的命题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 D.4 个
2.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BC=8 cm,且|AC-BC|=2 cm,则腰长 AC 的长为( A.10 cm 或 6 cm B.10 cm C.6 cm D.8 cm 或 6 cm ) D.一个直角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分析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类思想。
3.利用三角板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绘制三角形的过程中,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如自行车三角架、衣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三角形,从而引出三角形的定义。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让学生使用三角板绘制三角形,观察并思考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加深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分享观点、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分类以及内角和定理。
2.质解决相关问题;
(2)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分类,解决实际图形问题;
(3)将三角形的性质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第3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上册1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尺规作图任务。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技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任务驱动:设计不同难度的作图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和技巧。同时,通过任务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几何作图中的规律和性质,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通过对作图过程的反思和评价,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形成批判性思维,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尺规作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特别是几何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概念:详细解释尺规作图的基本概念,包括尺规作图的定义、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演示作图:现场演示如何用尺规作图工具完成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作图过程,强调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3.解析原理:解释在作图过程中所应用的几何原理和定理,如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
5.适时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作图中的错误,引导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提高作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6.拓展延伸: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难度的尺规作图挑战,如作特定角度的等腰三角形、黄金分割三角形等,以拓展学生的几何思维。
7.课堂小结:在每节课结束时,与学生一起总结尺规作图的方法和技巧,强调作图规范和几何性质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在数学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上有所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分层教学,设置不同难度的作图任务,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
目录第一章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2第1课时三角形及其内角和2第2课时三角形的分类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4第3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6第4课时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82 图形的全等10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2第1课时边边边12第2课时角边角或角角边15第3课时边角边17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20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22第二章轴对称1 轴对称现象2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27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9第1课时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29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32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35第三章勾股定理1 探索勾股定理38第1课时探索勾股定理38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验证与应用402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423 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44第四章实数1 无理数482 平方根50第1课时算术平方根50第2课时平方根513 立方根534 估算555 用计算器开方576 实数59第1课时实数及其性质59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与大小比较61第五章位置与坐标1 确定位置642 平面直角坐标系67第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67第2课时建立恰当的平面直角坐标71 3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72第六章一次函数1 函数752 一次函数773 一次函数的图象79第1课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79第2课时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814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835 一次函数的应用85第一章三角形难点:在不同情况下对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及其实际应用.课题 1 认识三角形课时第1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角的关系.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过程,感悟几何问题的研究方法.3.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强对问题的感性认知.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基本要素及表示方法.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活动设计二次设计课堂导入1.如何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2.如何表示一个角?3.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图片,课上让学生举例,并观察图片.探索新知合作探究自学指导1.在小学我们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还记得是怎样得到这个结论的吗?[①剪拼②测量、计算]2.上述方法有可能存在误差,你能否通过其他方法来确定这个事实?①给足学生思考时间,若仍没有学生考虑出方法,教师可在黑板上操作,给出几何直观,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将口头表达转换成文字表达.3.明晰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4.练习:①△ABC中,∠A=44°,∠B=46°,∠C= ;②△ABC中,∠A=50°,∠C=20°,∠B= ;③△ABC中,∠B=60°,∠C=45°,∠A= ;④△ABC中,∠A=∠B=40°,∠C= ;⑤△ABC中,∠A=90°,∠B=20°,∠C= ;⑥△ABC中,∠A=∠B,∠C=40°,∠B= .合作探究观察如图的屋顶框架图,回答如下问题:(1)你能从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2)与你的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3)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上题的分析引出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三角形的边角的表示方法.归纳{顶点→用大写字母表示.例:A,B,C角→用一个大写字母或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例:∠A,∠ABC边→用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例:BC或a续表我们知道,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小明只撕下三角形的一个角,也得到了上面的结论,他是怎样做的呢?自己剪一个三角形纸片,试一试.并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例题] 如图,在△ABC中,∠B=3∠A,∠C=5∠A,求∠A,∠B,∠C的度数.教师指导归纳小结(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表示和计数方法及角、顶点的表示.(3)三角形的内角和.(5)三角形的内角和是.自学指导猜一猜:(看课本P5图1-8)(1)小明所拿三角形被遮住的这个内角是什么角?小颖的呢?试着说明理由.(2)图(2)中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可能是什么角?将所得结果与(1)中的结果进行比较.合作探究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可以是什么角?(提醒:一个三角形中能否有两个直角?钝角呢?)小组讨论.★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通常,我们用符号“Rt△ABC”表示“直角三角形ABC”.把直角所对的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夹直角的两条边称为直角边.思考: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有什么关系?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想一想: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例题] 如图,在△ABC中,D为BC上的一点,∠ADB=90°,∠1=∠B.若按角分类,△ABC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为什么?和为180°-90°=90°,即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如图,在Rt△ABC,∠ACB=90°,CD⊥AB于点D,则图中与∠A互余的角有( )(A)0个(B)1个(C)2个(D)3个2.观察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3.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1)30°和60°( )(2)40°和70°( )(3)50°和20°( )2.两点之间 线段 最短.自学指导阅读教材7~9页的内容,思考:三角形按边如何进行分类呢?观察教材P7图111的三角形,根据边长之间的关系尝试分类.请你按“有几条边相等”将三角形分类.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显然,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所以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合作探究1.探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元宵节的晚上,如图(见教材P8图113);房梁上亮起了彩灯,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与装有红色彩灯的电线哪根长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的关系,并让学生通过测量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2.探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通过让学生测量任意三角形三边长度来比较两边之差与第三边的关系,教师通过几何画板验证,从而得出结论.课题 1 认识三角形课时第4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了解重心的概念,会画出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知道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重心),三条角平分线也交于一点.了解三角形的高并能在三角形中作出它,知道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并会根据高的交点位置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经历画、折等操作,得到几何直观图,观察并归纳得出数学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方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习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会根据重心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三角形高的概念和画法.难点:理解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是线段;用几何语言表达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条件下得到的结论.正确作出钝角三角形中三边上的高.教学活动设计二次设计课堂导入教师演示用铅笔支起一张均匀的三角形卡片,问学生是否也能做到?学生会立刻进入尝试阶段,也许有学生经过不停地尝试可以做到,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支点是一个特殊的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新知合作探究自学指导1.三角形的中线(1)概念: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几何表达:因为AD是△ABC的中线(已知)所以BD=DC(中线的定义)(或BD=12BC,DC=12BC;或BC=2BD,BC=2CD)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概念: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几何表达:因为AD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所以∠1=∠2(角平分线的定义).(或∠1=12∠BAC,∠2=12∠BAC;或∠BAC=2∠1,∠BAC=2∠2)3.三角形的高概念: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几何表达:因为AD是△ABC的高(已知),所以∠ADC=90°(高的定义)(或AD⊥BC).合作探究1.中线的探究①画出准备好的三角形卡片的中线,能画出几条?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②分组合作,探究不同类(按角分)的三角形是否都有三条中线?结论: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这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2.角平分线的探究①在三角形卡片的背面画出它的角平分线?可以画几条?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续表探索新知合作探究②分组合作,探究不同类(按角分)的三角形是否都可以画出三条角平分线?它们有相同的位置关系吗?(可以折,也可以画)结论: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这三条角平分线也交于一点.3.高线的探究①准备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折出或画出它的三条高,它们是否也相交于一点?②分组合作,对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进行类似探究,有何发现?③结论:直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的高较为特殊,不是都能折出来的,通过画图可以发现: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例题] 如图,AD是△ABC的中线,AF⊥BC,垂足是点F.(1)AF是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高;(2)图中哪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教师指导1.易错点(1)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及高线都是一条线段.(2)三角形有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三角形内部.2.方法规律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高在三角形的内部,而直角边互相垂直,所以两直角边是它的两条高;钝角三角形夹钝角的边上的高在其边的延长线上,在三角形的外部,另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当堂训练1.如图,CM是△ABC的中线,已知△AMC的周长比△BMC的周长大3,求AC与BC的差.2.一张锐角三角形纸片.(1)你能通过折纸方法折出这张锐角三角形纸片三条边上的高线吗?(2)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在直角△ABC中,(1)你知道两条直角边上的高线在哪里吗?(2)直角三角形中的三条边上的高线会交于一点吗?板书设计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中线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3.三角形的高线教学反思学生基本上能明白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的定义,但是在较复杂一点的题目中,有部分学生会把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中线混淆.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高掌握的较好,钝角三角形的高,特别是钝角边上的两条高掌握的比较差.教学活动设计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有何特征?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试着用一个名词概括这些例子.请大家想一想在你周围有没有全等的图形?自学指导全等图形的定义及性质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几何图形找出完全一样的图形.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完成课本“议一议”.观察下面两组图形,它们是不是全等图形?为什么?合作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比如,在图中,△ABC与△DEF能够完全重合,它们是全等的.其中,顶点A,D重合,它们是对应顶点;AB边与DE边重合,它们是对应边;∠A与∠D重合,它们是对应角.△ABC与△DEF全等,我们把它记作“△ABC≌△DEF”.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三角形中还有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等特殊的线.如图的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画出一组对应的高,一组对应的中线,一组对应的角平分线,每一组线段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你是如何知道的?与同伴交流.如图,已知△ABC≌△A'B'C',在△A'B'C'中指出D点的对应点D',你是如何确定这个点的?与同伴交流.在△A'B'C'中找出E点的对应点E',找出线段DE的对应线段D'E',对应线段DE与D'E'有什么大小关系?与同伴交流.[例题] 如图,△ABC≌△BAD,说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分析:(1)根据:边:长对长、短对短、中间对中间.角:大对大、小对小、中间对中间.(2)根据:三角形全等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找.教师指导1.全等形的概念和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3.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解决问题.1.如图,Rt△ABC沿BC所在的直线向右平移得到Rt△DEF,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E=EC (B)BC=EF(C)AC=DF (D)△ABC≌△DEF2.速度大比拼:如图,可以看出是由哪几种全等图形拼凑而成的?看看谁找的速度最快.3.如图,△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或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呢?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自学指导思考:1.两个三角形中只有一个条件相等,有几种情况?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2.两个三角形中有两个相等条件时是否全等?两个条件分几种情况?3.两个三角形有三个条件相等时可以分几种情况?合作探究1.给出一个条件画三角形①只给定一条边时(如图的实线)由图1可知:这三个三角形不全等.②只给定一个角时(如图中的实线).由图2可知:这三个三角形也不全等.结论:只给出一个条件时,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有几种可能?①动手画: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 cm.如图3,这三个三角形不全等.②那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0°和50°时,所画的三角形又如何呢? 画的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样.如图4,这两个三角形不能重合,即不全等. ③如果给定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 cm,6 cm,那么所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吗? 也不全等.如图5,这两个三角形不能重合,即不全等.结论:给出两个条件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因此,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3.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想一想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有四种情况:①三个角;②三条边;③两条边一个角;④两个角一边. 下面同学们讨论两种情况:(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8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结论:给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得到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4 cm,5 cm 和7 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结论: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画三角形,则画出的所有三角形全等.这样就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 几何语言为在△ABC 和△DEF 中,{AB =DE,BC =EF,AC =DF,所以△ABC ≌△DEF, 4.三角形的稳定性图(1)是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很有用的.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和稳定了. 图(2)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它不具有稳定性.续表大家想一想,如何才能使图(2)的框架不能活动?在相对的顶点上钉一根木条,使它变为两个三角形框架即可.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去建筑,就是用到了它的稳定性.同学们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例子吗?[例题] 如图,在△ABC中,AB=AC,AD是中线,△ABD和△ACD全等吗?为什么?教师指导1.易错点三边对应相等是前提条件,三角形全等是结论.2.归纳小结(1)判定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三个条件.(2)学会用“SS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3.方法规律(1)学会用几何语言解决问题的格式和方法.(2)两个三角形中的公共边,是隐含条件,解决问题时注意应用.(3)在用“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找条件:①直接条件,②间接条件,③隐含条件.1.准备几根硬纸条(1)取出三根硬纸条钉成一个三角形,你能拉动其中两边,使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发生变化吗?(2)取出四根硬纸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拉动其中两边,这个四边形的形状改变了吗?钉成一个五边形,又会怎么样?上面的现象说明了什么?2.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3.如图,B,D,C,F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EF,AC=ED,BD=FC.△ABC和△EFD是否全等,为什么?(先小组讨论,找出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是否存在隐含条件,再写出过程)条件.自学指导通过自学课本第22~24页,了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合作探究1.如果“两角及一边”条件中的边是两角所夹的边.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如图,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所夹的边为2 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你画的与同伴的一定全等吗?大家动手来画一画;可以利用量角器和三角尺,也可以用直尺和圆规.如果改变角度与边长,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经过比较,得到: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及其夹边,那么由此得到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由此我们得到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另一条件: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边角”或“ASA”.2.如果“两角及一边”条件中的边是其中一角的对边,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如图,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60°和45°,一边长为3 cm,情况会怎样呢?(1)如果60°角所对的边为3 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2)如果45°角所对的边为3 cm,那么按这个条件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吗?已知两角及一角的对边画三角形时,不容易画,但如果把“两角及一角的对边”转化为“两角及其夹边”时,就可以了.那如何转化呢?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已知两个内角,那么第三个内角就可以求出,这样就把“两角及一角的对边”转化为“两角及其夹边”了.动手操作、比较.如果60°角所对的边为3 cm时,画出的图形如图1.经比较:这样得到的三角形都全等.现在我们来改变角度及边长,你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分小组尝试.不管两个角的角度及一边长如何变化,只要已知一组值,就能得到三角形全等. 由此我们又得到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另一条件: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 ”. [例题] 如图,O 是AB 的中点,∠A=∠B,△AOC 与△BOD 全等吗?为什么?教师指导 1.易错点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边和角“对应相等”,而不是“分别相等”,即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必须有相同的顺序. 2.归纳小结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到现在为止,我们有以下几种方法可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ASA AAS1.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2.如图,已知,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BE 和CD 相交于点O,AB=AC,∠B=∠C,则BD 与CE 相等吗?你能说明下面小亮思考过程的理由吗?{∠A =∠A,AB =AC,∠B =∠C⇒△ABE ≌△ACD ⇒AD=AE ⇒BD=CE.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自学指导通过自学课本第24~28页的内容.思考: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成两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呢?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适?为什么?合作探究1.大家想一想: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那么有几种可能情况呢?那在每种情况下得到的三角形全等吗?我们逐一来研究.先看第一种情况下,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做一做(1)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两边的夹角.如: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2.5cm,3.5 cm.它们的夹角为4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你画出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大家利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来画满足以上条件的三角形,然后与同伴画的来比较一下.由此得到结论: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那么所得的三角形都全等.我们来改变上述条件中的角度和边长,大家分组讨论,是否能得到以上结论?由此我们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续表[例1] 如图,已知AB与CD相交于点O,OA=OB,OD=OC,△AOD与△BOC全等吗?说明理由.3.议一议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角是一边的对角,如:两边长分别为2.5 cm和3.5 cm,其中2.5 cm的边所对的角为45°,画图形会得到什么情况?画一画,试一试.并与同桌比较.结论: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即:“边边角”或“SSA”不一定成立.[例2] 已知:△ABC≌△A1B1C1,D,D1分别是BC,B1C1上的一点,且BD=B1D1.AD与A1D1相等吗?为什么?问题与思考:(1)若将例2中,BD=B1D1改为D,D1分别是BC,B1C1上的中点,上述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思考: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提示:D,D1分别是BC,B1C1上的中点,那么AD与A1D1分别是两个三角形的线.结论:两个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2)若将(1)中三角形对应边的中线改为“对应角的平分线(如图1)”,“对应边的高线(如图2)”,相应的结论还成立吗?根据下面的图形,说说你的想法.结论:①两个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②两个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3)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是否相等?周长呢?结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也相等.续表(5)边角边.1.图(1)中,AB=EF,AC=ED,∠A=∠E.图(2)中,AD=CB,∠DAC=∠BCA=90°,分别找出各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EDH=∠FDH,ED=FD.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H=FH吗?与同伴进行交流.3.如图,AD是△ABC的中线,在AD及其延长线上截取DE=DF,连接CE,BF,试说明:(1)△BDF≌△CDE;(2)BF与CE有何关系?为什么?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30~32页,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尺规作图?2.用尺规作图怎样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已知:线段a,求作线段AB,使得AB=a.3.用尺规作图怎样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α.求作:∠AOB,使∠AOB=∠α.以上两个尺规作图我们叫做“基本作图”.合作探究我们已经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而边和角是三角形的基本元素,那么你能利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吗?[例1]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已知:线段a,c,∠α.求作:△ABC,使得BC=a,AB=c,∠ABC=∠α.作法:①作一条线段BC=a;②以B为顶点,以BC为一边,作∠DBC=∠α;③在射线BD上截取线段BA=c;④连接A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对于此题,也可以先作出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然后再在这个角的两条边上分别截取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从而作出三角形.将你所作的三角形与同伴作出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为什么?。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章1.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教案
课后小结:能根据题目给 出的条件作出三角形.能口述作图过程.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本节 课的内 容比较多,学生对作图的步骤有混淆的情况发生,学生对于自己探索“已知三角形三边作三角形”的作图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
Δ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作图的过程,对可以自己作 出图形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作图过程.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在作图过程中,是以哪个点为圆心,什么长度为半径作图.
课堂练习: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已知:线段a,b,c.
求作:ΔABC,使得AB=c,AC=b,BC=a.
延长线段__________到_________,使得BC=2AB.
如图,使用圆规作图,看图填空:
在射线AM上__________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
以点______为圆心,以__________.
以点______为圆心 ,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OB两边,交_________于点___________,交________于点__________.
已知:∠
求作:∠AOB,使∠AOB=∠
(3)已知:M为∠AOB边上的一点,如图所示,过M作直线CD,使得CD//OA.
教学过程:
内容一:(根据简单图形书写作法)
如图,使用直尺作图,看图填空.
①②③④
过点____和_______作直线AB;
连结线段___________;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4.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2.学生回答:“我们学到了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以及如何画出三角形等。”
1.教师出示一些三角形物体,如三角板、自行车三角架等,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观察后回答:“它们都是三角形。”
3.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什么是三角形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和分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三角形》。”
4.通过这个导入过程,学生初步建立了三角形的直观印象,激发了学习兴趣。
3.知识讲解,巩固拓展
-教师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三角形面积、判断三角形类型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归纳总结,提炼方法
-在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归纳三角形的主要性质和分类。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解决三角形问题的方法,如画图、测量、计算等。
4.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
5.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形成了对三角形知识的系统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三角形知识,教师将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题:请学生完成课本第5页的练习题1、2、3,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2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以及三角形的三条高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三角形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含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三角形的三条高的概念。
2.难点:三角形的高的含义和求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三角形的概念。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高的含义。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学具:练习本、笔、剪刀、胶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如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对这些三角形有什么认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三角形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三角形可以根据边长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
1.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课堂(鲁教版五四制)
1.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尺规作图的重要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题型一 利用尺规作图求角度1.(2024•禹城市模拟)如图,依据尺规作图的痕迹,计算a Ð的度数为( )A .68°B .56°C .45°D.54°【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D BC ,故可得出DAC Ð的度数,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EAF Ð的度数,再由EF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得出AEF Ð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FE Ð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Q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68DAC ACB \Ð=Ð=°.由作法可知,AF 是DAC Ð的平分线,1342EAF DAC \Ð=Ð=°.由作法可知,EF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90AEF \Ð=°,903456AFE \Ð=°-°=°,56a \Ð=°.故选:B .2.(2023秋•庆云县期末)如图,已知AOB Ð,以点O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①,分别交OA ,OB于点E ,F ,再以点E 为圆心,以EF 长为半径画弧,交弧①于点D ,画射线OD .若32AOB Ð=°,则BOD Ð的度数为( )A .32°B .54°C .64°D .68°【分析】根据题意得出OF OD =,EF DE =证DOE EOF D @D 即可求解.【解答】解;根据作图过程可知:OF OD =,EF DE =,在EOF D 和DOE D 中,OF OD EF ED OE OE =ìï=íï=î,()EOF DOE SSS \D @D ,32DOE AOB \Ð=Ð=°,64BOD DOE AOB \Ð=Ð+Ð=°,故选:C .3.(2024•夏津县一模)如图,在ABC D 中,30B Ð=°,50C Ð=°,通过观察尺规作图的痕迹,DEA Ð的度数是( )A .35°B .60°C .70°D .85°【分析】由题可得,直线DF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AE 为DAC Ð的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由题可得,直线DF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AE 为DAC Ð的平分线,AD BD \=,DAE CAE Ð=Ð,30B BAD \Ð=Ð=°,60ADC B BAD \Ð=Ð+Ð=°,50C Ð=°Q ,180605070DAC \Ð=°-°-°=°,1352DAE CAE DAC \Ð=Ð=Ð=°,85DEA C CAE \Ð=Ð+Ð=°.故选:D .4.(2023秋•青岛期末)如图,在ABC D 中,50A Ð=°,70B Ð=°.按以下步骤尺规作图:①以点C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和BC 的延长线于点D ,E .②分别以D ,E为圆心,同样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F .③作射线CF .则ECF Ð的度数为( )A .60°B .65°C .70°D .7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120ACE A B Ð=Ð+Ð=°,由尺规作图可知,CF 为ACE Ð的平分线,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答案.【解答】解:50A Ð=°Q ,70B Ð=°,120ACE A B \Ð=Ð+Ð=°.由尺规作图可知,CF 为ACE Ð的平分线,60ECF ACF \Ð=Ð=°.故选:A .5.(2023秋•临淄区期末)如图,在ABC D 中,40B Ð=°,50C Ð=°.通过观察尺规作图的痕迹,可以求得DAE Ð= 度.【分析】利用基本作图得到DF 垂直平分AB ,AE 平分DAC Ð,则DB DA =,12DAE DAC Ð=Ð,所以40DAB B Ð=Ð=°,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出90BAC Ð=°,则50DAC Ð=°,从而得到25DAE Ð=°.【解答】解:由作图痕迹得DF 垂直平分AB ,AE 平分DAC Ð,DB DA \=,12DAE DAC Ð=Ð,40DAB B \Ð=Ð=°,180BAC B C Ð+Ð+Ð=°Q ,180405090BAC \Ð=°-°-°=°,904050DAC BAC DAB Ð=Ð-Ð=°-°=°Q ,150252DAE \Ð=´°=°.故答案为:25.题型二 简单的尺规作图1.(2023秋•阳谷县期中)在ABC D 中,根据下列尺规作图的痕迹,不能判断AB 与AC 大小关系的是( )A .B .C .D .【分析】根据作图信息一一判断即可.【解答】解:A 、由作图可知AB AC =;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由作图可知AC AB >,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无法判断AB ,AC 的大小,本选项符合题意;D 、由作图可知AC AB >,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23秋•张店区期末)如图,在ABC D 中,4AB =,3AC =.借助尺规在边BC 上求作点D ,使得CD 与BD 的长度比等于3:4(即34CD BD =,则下列尺规作图正确的是( )A .B .C .D .【分析】选项C 中,过点D 作DE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利用面积法证明:3:4CD DB =,可得结论.【解答】解:选项C 中,过点D 作DE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由作图可知AD 平分BAC Ð,DE AB ^Q ,DF AC ^,DE DF \=,\1212ABDADC AB DE S BD S CD AC DF D D ××==××,4AB =Q ,3AC =,\34CD BD =,\点D 符合条件.故选:C .3.(2024春•济南期中)如图,点C 在AOB Ð的边OB 上,用尺规作出了NCE AOD Ð=Ð,作图痕迹中,弧FG 是( )A .以点C 为圆心,OD 为半径的弧B .以点C 为圆心,DM 为半径的弧C .以点E 为圆心,OD 为半径的弧D .以点E 为圆心,DM 为半径的弧【分析】本题中,弧FG 是运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可得弧FG 是以点E 为圆心,DM 为半径的弧.故选:D .4.(2024•新泰市三模)如图,在ABC D 中,90BAC Ð=°,以点A 为圆心,以AC 长为半径作弧交BC 于点D ,再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以大于12CD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F ,作射线AF 交BC 于点E ,若3AC =,4AB =,连接AD ,则(ABD S D = )A .125B .195C .4225D .3715【分析】根据作图过程可得AE 垂直平分CD ,所以CE DE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C ,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可得AE 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E 的长,进而可得三角形ABD 的面积.【解答】解:由作图过程可知:AE 垂直平分CD ,CE DE \=,90BAC Ð=°Q ,4AB =,3AC =,5BC \===,Q 1122BC AE AB AC ×=×,125AE \=,95CE \===,1872555BD BC CE \=-=-=.1171242225525ABD S BD AE D \=´×=´´=.故选:C .题型三复杂的尺规作图1.(2023秋•临邑县期末)如图,已知A、B、C、D四点,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直线AB;(2)连接AC、BD,相交于点O;(3)画射线AD、BC,交于点P.【分析】(1)根据直线的定义画图即可.(2)根据线段的定义画图即可.(3)根据射线的定义画图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2.(2023秋•兰山区期末)阅读材料:用尺规作图要求作线段AB 等于线段a 时,小明的具体作法如下:已知:线段a ,如图1.求作:线段AB ,使得线段AB a =.解:作图步骤如下.①作射线AM ;②用圆规在射线AM 上截取AB a =,如图2.\线段AB 为所求作的线段解决下列问题:已知:线段b ,如图3.(1)请你仿照小明的作法,在图2中的射线AM 上作线段BD ,使得BD b =;(不要求写作法和结论,保留作图痕迹,用签字笔加粗)(2)在(1)的条件下,取AD 的中点E ,若4AB =,2BD =,求线段BE 的长?【分析】(1)在射线BM 上截取线段BD ,则BD b ¢=或BD b =即为所求;(2)由于点D 与线段AB 的位置不能确定,故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点D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则BE AB AE =-;②点D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则BE AB AE =-.【解答】解:(1)如图所示:(2)E Q 为线段AD 的中点,12AE AD \=.分两种情况:如图1,点D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4AB =Q ,2BD =,\=+=.AD AB BD6\=.AE3\=-=.BE AB AE1如图2,点D在线段AB上.BD=,4Q,2AB=\=-=.AD AB BD2\=.AE1\=-=.3BE AB AE综上所述,BE的长为1或3.b a b>,请用尺规作图画一线段AB,使得3.(2024春•广饶县校级月考)如图,已知线段a、()=-.AB a b2【分析】先作射线AE,再以A为圆心,线段a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E于C,接着以C为圆心,线段a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E于D,接着以D为圆心,线段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AD于B,则线段AB即为所求.【解答】解:如图所示,线段AB即为所求.4.(2024春•周村区校级月考)如图,已知平面上四个点A,B,C,D,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画直线AB,射线BD,连接AC;(2)在线段AC上求作点P,使得CP AC AB=-;(保留作图痕迹)(3)请在直线AB上确定一点Q,使点Q到点P与点D的距离之和最短,并写出画图的依据.(2)以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弧,交AC于点P,点P即为所求;(3)连接DP交AB于点Q,点Q即为所求.【解答】解:(1)如图,直线AB,射线BD,线段AC即为所求;(2)如图,点P即为所求;(3)如图,点Q即为所求.5.(2024春•莱西市校级月考)如图,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AB,使2=-.AB a b【分析】先在射线AM上依次截取AC CD a=,则线段AB满足条件.==,再在DA上截取DB b【解答】解:如图,AB为所作.6.(2023秋•夏津县期末)尺规作图: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请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①作直线AB、射线BD,线段BC;②延长CB,在CB的延长线上截取线段BE,使BE BC=.②依据延长CB ,在CB 的延长线上截取线段BE ,使BE BC =作图即可.【解答】解:①如图所示,直线AB 、射线BD ,线段BC 即为所求,②如图所示,线段BE 即为所求.1.(2024春•长清区期中)如图,100DAE Ð=°,65EAB Ð=°,根据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可知ABCÐ的度数为 .【分析】利用基本作图得到ABC DAB Ð=Ð,再计算出42DAB Ð=°,从而得到ABC Ð的度数.【解答】解:由作法得ABC DAB Ð=Ð,100DAE Ð=°Q ,65EAB Ð=°,1006535DAB \Ð=°-°=°,35ABC \Ð=°.故答案为:35°.2.(2024•威海)感悟?如图1,在ABE D 中,点C ,D 在边BE 上,AB AE =,BC DE =.求证:BAC EADÐ=Ð.应用(1)如图2,用直尺和圆规在直线BC上取点D,点E(点D在点E的左侧),使得EAD BACÐ=Ð,且DE BC=(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3,用直尺和圆规在直线AC上取一点D,在直线BC上取一点E,使得CDE BACÐ=Ð,且DE AB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分析】感悟: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应用:(1)已A为圆心,分别以AB,AC的长为半径作圆交BC于点D,E即可;(2)延长AC到D,使CD ACÐ=Ð即可.=,再作CDE BAC【解答】感悟:过点A作AH BE^于点H,Q,BC DEAB AE==,\Ð=Ð,CAH DAHBAH EAHÐ=Ð,\Ð=Ð;BAC DAE应用:(1)解:如图2:点D,E即为所求;(2)点D,E即为所求.3.(2023秋•梁山县期末)已知线段a,b,点A,P位置如图所示.(1)画射线AP,请用圆规在射线AP上依次截取AB a=;(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BC b(2)在(1)所作图形中,若M,N分别为AB,BC的中点,在图形中标出点M,N的位置,再求出当b=时,线段MN的长.4a=,2【分析】(1)利用作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求解即可;(2)先由4AB =,2BC =,且M ,N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知122MB AB ==,112BN BC ==,再结合MN MB BN =+可得答案.【解答】解:(1)如图所示,线段AB 、BC 即为所求.(2)4a =Q ,2b =,即4AB =,2BC =,且M ,N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122MB AB \==,112BN BC ==,213MN MB BN \=+=+=.4.(2023秋•济宁期末)如图,已知平面上四个点A ,B ,C ,D ,请按要求画图并回答问题.(1)连接AB ,延长AB 到E ,使BE AB =;(2)分别画直线AC 、射线AD ;(3)在射线AD 上找点P ,使PC PB +最小,此画图的依据是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分析】(1)根据线段的定义以及题目要求画出图形即可;(2)根据直线,射线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3)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解答】解:(1)如图,线段BE 即为所求;(2)如图,直线AC ,射线AD 即为所求;(3)如图,点P 即为所求.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2023秋•岚山区期末)如图,已知同一平面内的三个点A、B、C和线段m.请根据下列要求进行尺规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1)过点A画直线l,使点B在直线l上,点C在直线l外;(2)画线段AC;(3)在线段AC上作线段AD,使AD m=.【分析】(1)利用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图;(2)(3)根据几何语言画出对应的几何图形.【解答】解:(1)如图,直线l为所作;(2)如图,线段AC为所作;(3)如图,线段AD为所作.6.(2023秋•德州期末)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三个点A,B,C.(1)利用尺规,按下面的要求作图.要求:不写画法,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结论;=,连接BD.①作射线BA;②作线段BC;③连接AC,并在线段AC上作一条线段AD,使AD AB(2)观察(1)题得到的图形,请直接写出DB DC+ BC(填“>”,“<”或“=”),你的判断依据是 .【分析】(1)直接利用直线、线段、射线的定义,结合作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得出答案;(2)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所示:射线BA 即为所求作;②线段BC 即为所求作;③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AD 于点D ,连接BD .(2)DB DC +与BC 的大小关系是DB DC BC +>.故答案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7.(2023秋•市中区期末)已知线段a ,b ,点A ,P 位置如图所示.(1)画射线AP ,请用圆规在射线AP 上依次截取AB a =,BC b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所作图形中,若1,3AE AB F =为BC 的中点,在图形中标出点E ,F 的位置,再求出当4a =,2b =时,线段EF 的长.【分析】(1)利用作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求解即可;(2)先由4AB =,2BC =,且13AE AB =,F 为BC 的中点,,知1433AE AB ==,112BF BC ==,再结合EF EB BF =+可得答案.【解答】解:(1)如图所示,线段AB 、BC 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4a =Q ,2b =,即4AB =,2BC =,且13AE AB =,F 为BC 的中点,\1433AE AB ==,112BF BC ==,则83BE AB AE =-=,\811133EF EB BF =+=+=.8.(2023秋•嘉祥县期末)(1)如图1,平面上有射线AP 和B ,C 两点,按要求画图.画射线AB ;连接BC ,并延长BC 到点E ,使CE BC =;(2)已知如图2,点B 在线段AC 上,点D 在线段AB 上,若6AB cm =,4BC cm =,D 为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DB 的长度;【分析】(1)根据题意作图即可;(2)由题意知,10AC AB BC =+=,由中点可得,12CD AC =,根据DB CD BC =-,计算求解即可.【解答】解:(1)如图,射线AB ,点E 即为所求;(2)由题意知,10()AC AB BC cm =+=,D Q 为线段AC 的中点,\15()2CD AC cm ==,1()DB CD BC cm \=-=,\线段DB的长度为1cm.。
1.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学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自主探究】知识点一:根据已知条件作三角形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如图,已知∠α和线段m,n.求作△ABC,使∠B=∠α,BA=n,BC=m.2.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α,∠β,线段c.求作△ABC,使得∠ABC=∠α,∠ACB=∠β,BC=c.3.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三条线段a、b、c,用尺规作出△ABC,使BC=a,AC=b、AB=c.针对训练一1.用尺规作图,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2.如图.点C在∠AOB的边OB上,用尺规作出了CN∥OA,作图痕迹中,弧FG是()A.以点C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B.以点C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C.以点E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D.以点E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基础巩固】1.下列画图语言表述正确的是()A.延长线段AB至点C,使AB=BCC.以点O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画弧D.在射线OA上截取OB=a,BC=b,则有OC=a+b2.已知线段AB,利用尺规作图,作出一个以线段AB为边的等边三角形ABC.(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素养提优】1.如图,是去年在某地发现的三角形陶瓷碎片示意图的一部分,现打算复制一块完整的陶瓷碎片,请你根据提供的信息用尺规作一个完整的三角形陶瓷片示意图(要求: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中考链接】(2022·苏州)下面是利用尺规作∠AOB的平分线OC的作法:①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点D,E;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②分别以点D,E为圆心,以大于12C;③画射线OC,射线OC就是∠AOB的平分线。
如图,在用尺规作角平分线的过程中,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A.【方法提炼】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作图依据是 .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作图依据是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作图依据是 .【达标测评】(共10分)(教师寄语:自信源于实力!)总得分:__________ 1.已知线段a,b,c,求作ΔABC,使得AB=c,AC=b,BC=a,作法的合理顺序为()(3分)①分别以B,C为圆心,c,b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A;②作直线BP,在BP上截取BC=a;③连接AB,AC, Δ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A.①②③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②①2.已知:线段a,c,∠α,求作ΔABC,使得BC= a,AB=c,∠ABC=∠α,作法的合理顺序为() (3分)①在射线BE上截取线段BC=a,在射线BD上截取线段BA=c;②连接AC,Δ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③作∠DBE=∠α.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3.已知:∠1,∠2和线段m.求作:△ABC,使∠A=2∠1,∠B=∠2,AB=m. (4分)第2题图。
2016年秋季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学期1.1认识三角形导学案2
A B
(4)三角形的边可以怎么表示? 如图三角形中三边可表示为 AB,导学案
学习活动 二、答疑解惑我最棒(约 8 分钟) 甲: 乙: 丙: 丁: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约 15 分钟)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2、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 、三个顶点、三条线段首 尾顺次相接。 (2)什么叫做三角形?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 图形叫做三角形。 (3)如何表示三角形? 三角形可用符号“△”表示,如下图三角形记作:△ ABC 设计意图 同伴互助 答疑解惑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教学设计
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分别给出的两角夹边、两边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三角形. 2.能结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过程与方法培养作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巩固作图技巧,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根据题目的条件作三角形.难点:探索作图过程.教学过程一、回忆知识,牵引新知作线段等于两线段的和①②③④1.过点____和_______作直线AB;连结线段___________;3.以点_______为端点,过点_______作射线___________;4.延长线段__________到_________,使得BC=2AB.二、新知探究: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已知:线段a,c,∠α.求作:ΔABC,使得BC= a,AB=c,∠ABC=∠α.作法与过程:(1)作一条线段BC=a,(2)以B为顶点,BC为一边,作角∠DBC=∠a;(3)在射线BD上截取线段BA=c;(4)连接AC,Δ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2.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已知:线段∠α,∠β,线段c .求作:ΔABC,使得∠A=∠α,∠B=∠β,AB=c.作法图形1.作∠DAF=∠α2.在射线AF上截取线段AB=c3.以B为顶点,以BA为一边,作∠ABE=∠β.BE交AD于点C△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3.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已知:线段A.c,∠α.作法图形1.作一条线段BC=a2.分别以B.C为圆心,以c,b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A点3.连接AB.A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课时小结能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作出三角形.能口述作图过程.课后作业习题.。
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三角形的尺规作图》导学案2
认真思考充分发挥小组作用
课后检测
课后反思
一、前置作业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
2、你都学过哪些尺规作图?
3、
称为尺规作图.
4、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使A′B′=AB.
A 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AOB.
求作:∠A’O’B’使∠A’O’B’=∠AOB.
二、导学
[做一做]: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
已知:线段a,c,∠α.
求作:ΔABC,使得BC= a,AB=c,∠ABC=∠α.
作法与过程:
[做一做]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已知:线段∠α,∠β,线段c.
求作:ΔABC,使得∠A=∠α,∠B=∠β,AB=c.
【做一做]
课题
1.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课型
自学互学展示
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尺规作三角形.
2、能结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3、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
重点
根据题目的条件作三角形.
难点
探索作图过程.
环节预设
学法建议
课堂设计
自学作三角形的几种方法和情形,然后尝试作三角形饼清楚必须的条件,练习后巩固作角及三角形.
A、2厘米、3厘米、5厘米B、4厘米、4厘米、9厘米
C、1厘米、2厘米、3厘米D、2厘米、3厘米、4厘米
反馈练习:
1、已知:M为∠AOB边上的一点,如图所示,过M作直线CD,使得CD//OA.
已知线段 ,如何用直尺(没有刻度)和圆规作 使得 (三边符合三角形的条件)
1.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上册
1.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利用尺规作图的方法构造特定的三角形。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
3.利用尺规作图构造三角形。
三、教学重点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难点利用尺规作图构造特定的三角形。
五、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教学黑板。
3.尺规和圆规。
六、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例如:在平面上,能否通过以下方法构造一个三角形:给定一个边的长度,再给定这个边上的一点,以及这个边上的一个锐角。
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这个问题。
2.新课讲解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首先,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根据边的长度和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等。
2)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接下来,讲解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
尺规作图使用尺子和圆规进行,通过多次刻度的测量和圆的绘制,来构造特定的图形。
在三角形的尺规作图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已知两边长和夹角、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已知三边长等。
3.示范演练为了加深学生对尺规作图的理解,进行一些示范演练。
1)已知两边长和夹角示范利用尺规作图构造一个已知两边长和夹角的三角形。
先用尺子在纸上绘制一条边,然后使用圆规在这条边上划分出另一条边长,最后利用尺规测量和画出夹角。
2)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示范利用尺规作图构造一个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的三角形。
先用尺子在纸上绘制一条底边,然后使用圆规在底边上的一点为中心画一个半径为高的圆,并找到圆与底边的交点,最后连接交点和底边上的点。
4.个别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个别练习,练习利用尺规作图构造特定的三角形。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上册1.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课件2
K N
(2)
A
B
M
以A为圆心, m长为半径画弧交AM于 B,交AN于K
m
n
KN
C D
P
α
A
B
M
(3)分别以B,K为圆心,大于BK的距离一半的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P点 (4)作射线AP连接BD并延长交射线AK于点C 连接BD并延长交射线AK于点C
(5) 在射线AP上截取AD = n,则△ABC为所求的三
已角知形:. 线段a, b, ∠α ,求作:△ABC,使BC
=a,
AB=b, ∠ABC =∠α.
E
a
b
α
作法与示范
E′ A B
D′ C
作法:(1)作∠MBN=∠α,
N M
(2)在射线BM上截取 BC=a,在射线BN上截 取BA=b,
(3)连接AC.
则△ABC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剪下各自所作的三角形和同伴比较看是否全等?
作法示范 A
作法:(1)做线段BC= a, (2)以C为圆心, b为半径画弧,
(3)以B为圆心, c为半径画弧, 两弧相交于点A, (4)连接AB,AC.
B
C
M 则△ABC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剪下各自所作的三角形和同伴比较看是否全等? 能说出全等的理由吗?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图,在△ABC中,BC=5厘米,AC=3厘米,
5.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时,第一步应为 () (A)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B)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C)作两条线段等于已知角的两边 (D)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解析】选B.根据“SAS”,作三角形的第一步应作一个 角等于已知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如图,使用圆规作图,看图填空:
① 在射线 AM 上__________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以点______为圆心,以线段______为半径作弧交_________于点___________. 以 点 ______ 为 圆 心 , 以 任 意 长 为 半 径 作 弧 , 分 别 交 ∠ AOB 两 边 , 交 _________ 于 点 ___________, 交________于点__________. 这部分内容是为让学生熟悉作法的语言表达而设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慢慢理解这种语言表达 的意思.逐步学会自己口述表达自己的作图过程. 内容二 (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 已知:线段 a,c,∠α 。 求作:Δ ABC,使得 BC= a,AB=c,∠ABC=∠α 。 作法与过程: (1)作一条线段 BC=a, (2)以 B 为顶点,BC 为一边,作角∠DBC=∠a; (3)在射线 BD 上截取线段 BA=c; (4)连接 AC,Δ AB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已知:线段∠α ,∠β ,线段 c 。 求作:Δ ABC,使得∠A=∠α ,∠B=∠β ,AB=c。
(1) 已知:∠
求作:∠AOB,使∠AOB=∠ (3) 已知:M 为∠AOB 边上的一点,如图所示,过 M 作直线 CD,使得 CD//OA。
教学过程: 内容一:(根据简单图形书写作法) (1) 如图,使用直尺作图,看图填空.
①
②
③
④
① 过点____和_______作直线 AB; ② 连结线段___________; ③ 以点_______为端点,过点_______作射线___________; ④ 延长线段__________到_________,使得 BC=2AB.
作法: (1)作____________=∠α ; (2) 在射线______上截取线段_________=c; (3) 以______为顶点,以_________为一边, 作∠______=∠β ,________交_______于 点_______.Δ AB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已知:线段 a,b,c。 求作:Δ ABC,使得 AB=c,AC=b,BC=a。 在完成三个作图后,要鼓励学生比较各自所作的三角形,利用重合等直观的方法观察所作 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在此机会上, 引导学生利用已经获得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说明大家所 作的三角形一定是全等的,即说明作法的合理性。
小
结:能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作出三角形。能口述作图过程。 11.6 作三角形
Hale Waihona Puke 板 书 设 计 做一做: 1、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1. 达标情况:基本掌握。 2. 作三角形的(ASA) , (AAS) ,(SAS)三种情况容易混淆,应加强训练。 3. 加强学生画图能力的训练。 2、 3、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教 学 目 标 1、在分别给出的两角夹边、两边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 用尺规作三角形。 2、能结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重 点 难 点 根据题目的条件作三角形 探索作图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导入、新课解析、例题精讲、课堂练习、作业设计等) 准备活动:计算已知线段 a,求作线段 AB,使得 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