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答题模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
【答案】(1)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解析】【分析】(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
(一)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
古诗词鉴赏
一、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2.请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二、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呈现的画面。
4.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本诗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四、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叉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8.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诗歌的一、二两句中以“”“”来烘托离愁。
10.第三、四句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你作简要赏析。
六、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
(一)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
【答案】(1)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解析】【分析】(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古诗阅读鉴赏(原卷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古诗阅读鉴赏+专项练习(原卷版)一、古诗鉴赏知识点汇总
(1)诗歌鉴赏答题“五读”法: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2)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3)语言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简洁、质朴无华、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悲凉。
(4)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拟人、排比、对比、双关、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
(6)表现手法:主要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渲染、衬(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联想想象、白描、悬念、比兴、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情景理合一等等。
(7)分析手法:卒章显志、开门见山、对比、怀古伤今、寄寓、用典、象征使用、叠词
(8)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以乐景抒哀情等。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比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答题模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
【答案】(1)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解析】【分析】(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梳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
(一)竹里馆
XXX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
(二)春夜洛城闻笛
XXX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他被吸收住了,循名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那边。“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②度深松。
青山霁③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①精舍:寺庙,这里指柏林寺。②微径:指小路。③霁:雨停天晴。(1)发挥想象,描绘“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的优美意境。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持续多日的大雨停了,天空迅速放晴,青山上还浮着轻云,云下的四五座山峰就像画出来的那样美丽。
(2)这首诗中,作者寻钟声穷尽“深松”,到达柏林寺,眼前豁然开朗,并见到了雨后美不胜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惊奇、愉悦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发挥想象具体描绘诗境。“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的意思是: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飘荡;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葱葱,犹若刚刚画成。描绘诗境时要抓住雨后景物的特点,明确写了雨后的山、烟雾笼罩的山。
(2)从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和诗人的行踪可以看出“望者”内心的愉悦,“雨后初霁”可谓“惊喜”。
故答案为:⑴持续多日的大雨停了,天空迅速放晴,青山上还浮着轻云,云下的四五座山峰就像画出来的那样美丽;
⑵这首诗中,作者寻钟声穷尽“深松”,到达柏林寺,眼前豁然开朗,并见到了雨后美不胜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惊奇、愉悦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专题试题(附答案)
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题
年级:(七)册次:(下)单元:(二)
一.课内阅读理解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解释词语:
玉笛:折柳:故园:
闻:
2、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
是,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的思想感情。
3、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
6.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7.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8.“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9. 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10.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1.“龙钟”是什么意思?第二句运用哪种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2分)
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3)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14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专项复习训练《古诗鉴赏》(共32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杖之,碎其金鱼。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上文中陈尧咨母亲的形象。
22
孤雁 杜甫 〔唐代〕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3
“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着,不达目的绝不放 弃的决心。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寄寓诗人当时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心情。
28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宋代〕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29
如今的事态人情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 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 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 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Leabharlann Baidu洁白的衣衫,清明 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及守荆南回(
) ②以此自矜(
)
③日有宴集 (
)
④孰若孤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我酌油知之 / 以弓矢为乐
B.但手熟耳 / 但当涉猎
C.辞以军中多务 / 旦辞爷娘去
D.一夫之伎 / 两狼之并驱如故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答案】(1)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2)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解析】【分析】(1)根据“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可想到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出作者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2)首联,“孤”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暗含远离故乡之意;颔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的心情。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人归”“雁下”写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回,借人归雁下表达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怅;尾联“独夜”“听钟”“未眠”,写出羁旅在外乡思客愁之深。
故答案为:⑴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古诗阅读
兰
[明]徐渭
兰亭旧种越王兰①,碧浪红香天下传。近日野香成秉束②,一篮不值五文钱。
【注释】①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②秉,量词,束,把。
(1)诗中的“兰”比喻________,“野香”比喻________;
(2)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________。
【答案】(1)君子;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2)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解析】【分析】(1)这首诗的题目是“兰”,第一句写旧日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第二句描写了兰的叶和花,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第三句写最近把这些野花扎成束,一筐野花也不值五文钱。徐渭非常喜欢兰花,写了不少关于兰花的诗。这些诗表面上是看写的是花,其实是托物寓意,借写兰花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情操。兰花在文人墨客眼里是君子的象征,这首诗也不例外,相对应,野花就比喻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2)诗中的野花比喻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这些人就像野生兰花一样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他们沽名钓誉,表面看道貌岸然,其实骨子里却追名逐利,没有真才实学,作者说这样的人不值一钱,就明确表达了对这些人的鄙视,也表现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译文:从前我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现在一把野花不值五文钱.
故答案为:⑴君子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⑵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一个“________”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________”字,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点明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足;疑
(2)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表达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一个“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晚春》
1.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
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2、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
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3、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4、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5、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6、思想感情:珍惜时光。
《登幽州台歌》
1、主旨: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单·,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3、“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4、本诗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望岳》
1.这首五言古体诗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2.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3.“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形象生动地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造化钟神秀”描写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割”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泰山高耸陡峭、遮天蔽日的形象。(“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绘了什么?蕴藏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幽深。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情的方式是什么?化用了孔子的什么名言?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精神和气概: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绝顶、俯瞰一切的气概。
蕴含的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7.《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渴望。
《登飞来峰》王安石
1、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困难、挫折、障碍,运用典故,比喻奸邪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2、“闻说鸡鸣见日升”描绘了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不是作者亲眼所见。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象征诗人所设想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