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聚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聚落》这一节主要介绍人类居住的环境和形式,即聚落。
教材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聚落,如乡村和城市,让学生了解人类居住地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人类居住地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其特点、形成原因和发展规律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聚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类型的聚落,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发展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和认识聚落。
2.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类型的聚落,分析其差异和原因。
3.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聚落为例,让学生了解聚落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聚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居住地的形式和特点。
提问:“你们听说过聚落吗?聚落有哪些类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聚落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展示乡村和城市两种典型聚落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引导学生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如地形、气候、资源等因素。
操练(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聚落发展的规律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学生动手绘制一幅家乡聚落的发展图,展示聚落的变化过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人类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人类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人类聚居地—聚落》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人类居住地的形成、发展以及各种类型的聚落。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聚落与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关系,从而对人类的居住方式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身边的环境和事物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他们对聚落的概念、形成和发展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观察和分析各种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形成和发展,掌握不同类型聚落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概念、形成和发展,不同类型聚落的特点;2.难点:聚落与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类型聚落的特点;3.观察法: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模拟建设聚落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如城市、乡村、传统聚落等图片和文字材料;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3.准备模拟建设聚落的材料,如积木、沙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文字材料,向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聚落,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聚落?聚落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聚落与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类型的聚落,分析其特点和形成原因,并进行小组讨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材,主要介绍聚落的概念、类型、分布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聚落特点,认识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学生对聚落的概念、类型和分布等方面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片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不同地域的聚落特点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来拓展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的概念、类型、分布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不同地域的聚落特点;学会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概念、类型、分布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域的聚落特点。
2.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分析不同地域聚落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聚落的概念、类型、分布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地域的聚落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实践活动法:动手制作聚落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聚落案例,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实例、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聚落模型材料,如纸板、剪刀、胶水等。
3.划分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充足的学习材料。
4.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域的聚落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聚落的概念、类型、分布,让学生对聚落有初步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三篇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
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理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
为其合作学习、多元化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度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合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合,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水准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聚落对环境的适合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教学难点】聚落对环境的适合表现。
【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使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问题引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推陈出新,创设情境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
转承:劳动生产方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合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手段,所以必须立足于环境。
因而,聚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前播放《爱在文登》歌曲,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爱在文登)对,爱在文登,那么,请同学们看这组图片,你们能说出这是我们文登的哪些地方吗?对,非常好!这是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这是文登学公园、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园、最后一幅是昆嵛山风景区。
这些都是我们文登著名的旅游胜地,它们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则建在乡村。
(导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们文登人自己的歌《爱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有关聚落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知识:第一部分:聚落与环境(一)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请大家看课本87页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板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类型有哪两种呢?谁来说说?(板书:乡村与城市)大家对城市和乡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它们间的差异。
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的图片:图片中有什么?谁来说说?正如以上两位同学所说,乡村中有农田、果树、池塘、有通往小镇的小路。
乡村聚落中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相对应他们所从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这是一组有关城市聚落的图片,在图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业、商业、服务业)(添加了更多的图片,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精品教案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聚落,通过读图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保护传统聚落的意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难点】
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方法】启发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相结合
【学法引导】通过学生的自学、读图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运用地理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类型及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对人类居住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聚落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聚落的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对于保护环境、文化遗产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的概念、类型及发展,能够分析不同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提高学生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聚落的概念和类型;2.聚落的形成原因及与发展;3.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使学生了解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2.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保护文化遗产意识;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聚落,了解聚落的发展和变化。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课堂展示和分析;2.准备聚落的概念和类型的资料,供学生阅读和理解;3.准备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聚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聚落?聚落有哪些类型?2.呈现(15分钟)呈现聚落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聚落的相关知识。
同时,分析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聚落,了解聚落的发展和变化。
人教版地理七上《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上《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聚落的类型,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知道聚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通过联系实际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通过读图训练,进一步培养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快乐点击1.乡村和城市(1)聚落--我们把人们的集中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分类:①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②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不同聚落的景观差异:(4)同类聚落的景观差异:①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特征:②世界各地的城市聚落也风格迥异。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2)聚落的分布:①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
②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1)聚落发展带来的利与弊①聚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②聚落的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有特色的民居正逐步消失。
(2)聚落的保护①原因:传统的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②措施: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_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_聚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以及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聚落及其特点,掌握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认识到聚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然而,对于聚落的具体类型、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以及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聚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的概念、类型及特点,掌握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认识聚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聚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聚落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家乡聚落特色的认识,增强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及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难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及聚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因素。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聚落为例,分析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聚落的认识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等与聚落相关的素材。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聚落,引导学生关注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精品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主要介绍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居住地的特点,掌握聚落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类居住地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的认识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聚落案例感兴趣,易于接受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聚落,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
2.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不同类型聚落的识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案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类型聚落的特征,加深对聚落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收集各类聚落的图片,如乡村、城市、集镇等。
2.案例素材:选取典型的聚落案例,如我国的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等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居住地——聚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我国的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等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地方的印象。
2.呈现(10分钟)呈现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等知识,让学生对聚落有全面的了解。
可以使用课件或板书进行呈现。
3.操练(10分钟)针对聚落的不同类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一、课程目标1.熟悉聚落的概念和特点;2.了解不同聚落类型的区别;3.掌握聚落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4.培养地图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聚落;2.聚落的基本特征;3.聚落的分类和特点;4.聚落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5.聚落的地理分布;6.利用地图认识聚落。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聚落的概念、基本特征、分类和特点、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理解不同聚落类型的区别、地图阅读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村庄和城市的区别,进而引出一个新的概念——聚落;2.引入教材内容,提出教学目标。
2. 播放视频资料(10分钟)播放《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短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影像更好地理解聚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讲授基本概念(10分钟)通过示意图的形式,讲授聚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人口集中、空间有限、互相交流等。
4. 教学分类和特点(15分钟)介绍聚落的分类及其特点,如村落、城镇、大都市等,重点讲解不同聚落类型的区别。
5. 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15分钟)讲解聚落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如人文因素、地理因素等。
6. 地理分布和地图阅读(15分钟)介绍聚落的地理分布和使用地图认识聚落的方法和流程。
通过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聚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地理环境因素对聚落形成的影响。
7.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和体会,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通过问答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巩固练习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制作一张符合地形简图的聚落分布地图,并在地图上标注各种聚落类型和其主要特点。
六、课后作业1.课堂展示自己小组的制作成果;2.认真阅读《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文,并将学习笔记整理成关键词和概括句式;3.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地图分析作业。
七、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语言简练、形象生动、突出重点,符合学生接受程度;2.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发散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合理使用多媒体工具,让学生得到多角度的感性认知。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5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聚落以及聚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聚落的概念、类型以及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聚落的概念,识别不同类型的聚落,了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不同类型的聚落,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聚落的概念和类型。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聚落的照片、地图等资料。
2.教学素材:包括聚落的图片、视频等。
3.课堂讨论:准备一些关于聚落与环境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聚落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聚落的概念和特点。
提问:你们对这些聚落有什么观察和感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聚落的概念和类型,讲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地图、照片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聚落进行观察和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聚落的建筑风格、布局、环境状况等方面,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聚落概念、类型和聚落与环境关系的掌握情况。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聚落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的聚落类型和分布规律;3.了解聚落的演变历史和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地图、图表和实景图等多种资源,分析不同类型聚落的分布规律;2.能够利用实地考察法,观察和比较不同聚落类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人类聚落的文化多样性;2.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认识人类聚落缺乏生态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不良影响。
二、教学重点1.聚落的概念和特点;2.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的聚落类型和分布规律。
三、教学难点聚落的演变历史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第一课时:聚落的概念和特点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介绍聚落的概念和特点;2.让学生听取不同聚落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特点;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聚落的特点。
第二课时: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的聚落类型和分布规律1.学生观察世界聚落分布图,分析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对聚落类型和分布规律的影响;2.利用图片、地图等多种资源,介绍不同聚落类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不同聚落类型的特点。
第三课时:聚落的演变历史和发展趋势1.学生介绍中国聚落的演变历史和发展趋势;2.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聚落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学生讨论聚落的未来发展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2.借助多媒体资源的演示法;3.实地考察法;4.探究式学习法。
六、教学手段1.电脑;2.多媒体投影仪;3.PPT课件;4.地图、实景图等多媒体资源;5.翻译和电子课本;6.实地考察工具箱。
七、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课堂答问、课后作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日常评价;2.通过实地考察报告和聚落特点总结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3.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前播放《爱在文登》歌曲,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爱在文登)对,爱在文登,那么,请同学们看这组图片,你们能说出这是我们文登的哪些地方吗?对,非常好!这是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这是文登学公园、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园、最后一幅是昆嵛山风景区。
这些都是我们文登著名的旅游胜地,它们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则建在乡村。
(导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们文登人自己的歌《爱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有关聚落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知识:第一部分:聚落与环境(一)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请大家看课本87页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板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类型有哪两种呢?谁来说说?(板书:乡村与城市)大家对城市和乡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它们间的差异。
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的图片:图片中有什么?谁来说说?正如以上两位同学所说,乡村中有农田、果树、池塘、有通往小镇的小路。
乡村聚落中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相对应他们所从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这是一组有关城市聚落的图片,在图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业、商业、服务业)(添加了更多的图片,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不同类型聚落的特点和分布;3.掌握聚落发展与因素的关系;4.学习地图阅读,能够识别不同类型聚落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分布和特点;5.通过小组合作,体验聚落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教学重点1.人类聚落的分类和特点;2.不同因素对聚落的影响;3.地图阅读。
教学难点1.综合不同因素对聚落的影响;2.地图阅读。
教学准备1.教学草图、PPT或其他视觉工具;2.地图、图表等教学材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出本课的主题:人类聚居地-聚落;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聚落,让学生们了解聚落的概念和分类;3.设计一个小活动,通过学生们的发言让他们了解不同聚落的特点和功能。
第二步:探究(30分钟)1.给学生分发教材,所有学生先自己阅读聚落部分,重点关注各种聚落的特点和分布;2.分组合作,让他们阅读课本上的材料,了解聚落分布和因素;3.全班分享,展示不同类型聚落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分布和特点。
第三步:练习(20分钟)1.要求学生个人完成讨论题目,聚落发展需要的自然条件是什么?在什么地区易于形成聚落?;2.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观点,了解不同的环境因素在聚落分布和形成方面的重要性;3.分享每个小组的讨论结论,老师在答疑解惑的同时,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说明和提问。
第四步:拓展(30分钟)1.老师给予学生一个互动式的活动,让他们设计一个聚落方案;2.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一个聚落方案的制作,注重细节及环保意识;3.每组展示和演示自己的聚落设计方案。
课堂作业请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写一篇500字的聚落分析文章。
要求分析所在地区的聚落类型、分布及原因等。
注意事项1.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发言,老师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2.着重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及合作与创新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聚落的主要类型,景观差异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举例分析聚落发展变化对文化遗产影响的利与弊,说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方法】读书法、指导读图法、填表对比法、多媒体展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想一想:你居住的环境与下面哪幅景观图更相似?这组图片之中,我们看到了城市中高楼林立,充满了现代化气息;也看到了乡村之中平房小屋,田园静谧,充满了自然之美。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人类居住的地方,我们将其称之为聚落。
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一份美丽的心情进入今天的课程学习。
究竟何为聚落呢?首先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聚是聚集的意思,落是村落的意思。
在象形文字之中更加生动直观的给予了解释,聚是人们集中在一起,在有树、有河流的地方安定下来,形成了人们最初的居住地。
因而我们将人类各种各样居住地的总称叫聚落。
任务 1 观察图片,结合自身感受,说出聚落的主要类型,能够描述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
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下面通过观察图片,比较乡村和城市的区别。
观察:乡村和城市有哪些差别。
1.这两幅图中的道路情况有什么区别?2.这两幅图中的房屋建筑有什么区别?3.这两幅图中的生产活动有什么区别?归纳总结讨论:你愿意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任务2 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想一想:如果让你选择居住地,你认为具备怎样自然条件的地方才够理想?请选择聚居地的地形条件,并说出选择理由。
请选择土壤条件,并说出选择理由。
请选择气候条件,并说出选择理由。
补充因素1:交通石家庄——“火车拉来的城市”曾经是河北省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后因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恰好建在了石家庄。
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从这里经过,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
现如今,它已成为河北省省会,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而正定县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前播放《爱在文登》歌曲,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爱在文登)对,爱在文登,那么,请同学们看这组图片,你们能说出这是我们文登的哪些地方吗?对,非常好!这是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这是文登学公园、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园、最后一幅是昆嵛山风景区。
这些都是我们文登著名的旅游胜地,它们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则建在乡村。
(导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们文登人自己的歌《爱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有关聚落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知识:
第一部分:聚落与环境
(一)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请大家看课本87页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板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类型有哪两种呢?谁来说说?(板书:乡村与城市)大家对城市和乡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它们间的差异。
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的图片:图片中有什么?谁来说说?
正如以上两位同学所说,乡村中有农田、果树、池塘、有通往小镇的小路。
乡村聚落中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相对应他们所从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这是一组有关城市聚落的图片,在图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业、商业、服务业)(添加了更多的图片,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
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表格。
谁来说说?(师出示表格内容)……
(二)小组合作
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了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那么你知道聚落是怎样形成的吗?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板书:形成、分布、形态)
(三)交流展示,师总结
(一)承接: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四幅图片:沙漠、极地、高山、平原。
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你是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你会带领你的子民选择把家安在哪里呢?(D)大家都选择把家安在D这里,也就是平原地区。
哪个小组起来说一下理由?(A是干旱的沙漠地区,B是寒冷的北极,C是地势高峻的山地,D是近海的平原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在比较中我们发现,自然环境的优劣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小结:哪位同学可以总结一下: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多媒体展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生答)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出示图片,生答)
1、承接:同学们,我们知道,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一些建筑。
下面我们就以西亚的民居和东南亚的民居为例,学习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页内容,完成导学提纲内容。
(板书:民居与环境)
2、小组内交流答案。
请同学们看屏幕,西亚的民居、东南亚的民居,他们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位同学,你起来说一下,好,谁还有补充?这位同学,你说!很好!最后老师来总结一下,请看屏幕!……(师
看屏幕讲解)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
三、拓展延伸: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世界上有特色的民居呢?它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威海这里有没有与我们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海草房)谁来说说海草房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我们威海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生答)
世界上其他地区有没有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请大家再看一组图片。
(出示江南水乡、蒙古包、泰国高架屋、日本的轻木质房屋、云南丽江古城等图片并讲解)。
云南丽江古城是我国的传统聚落,我们国家还有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对于这些聚落,我们是应该保护还是拆除呢?请同学们读课本90页,思考这个问题。
(保护or拆除)(保护,并且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改建,更利于人类的生活)
出示四合院旅馆和窑洞旅馆图片加以讲解(拓展延伸到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观察其建筑外貌,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学生对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的更为深刻)
四、巩固: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记忆一下课本上的重点内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了解了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差别;了解了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