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稻瘟病防治研究

稻瘟病防治研究

稻瘟病防治研究稻瘟病是稻田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其主要侵害水稻,严重时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以及质量。

稻瘟病具有极强的侵染性与传播性,其危害性非常大。

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开展稻瘟病的防治研究,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与国家的农业生产。

稻瘟病的病因及危害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是稻田里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

该病菌通常会在干燥的天气里随着稻谷的翻晒而飘散到空气中,再通过风、雨、虫传播等方式来感染水稻,从而引起重大的经济损失。

稻瘟病的主要危害有:1. 降低产量。

稻瘟病菌感染水稻会严重损害植株的营养吸收功能,在病害高发的时期,会导致水稻产量降低20-50%,甚至更高。

2. 影响品质。

稻瘟病感染水稻后,不仅会降低产量,还会影响水稻的品质,导致水稻的口感、品质、口感等各个方面都受到影响。

3. 危害人体健康。

稻瘟病感染的水稻中,会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分解物质,病原体产生的毒素也会损害人体健康,长期接触稻瘟病菌会对农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牵扯到农民的生计与国家的农业生产,稻瘟病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稻瘟病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稻瘟病对农村生产的影响,目前全球各国都在开展各种稻瘟病的防治研究,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遏制病毒。

为了抵御稻瘟病的侵袭,可以采取化学药物的方式来对抗病毒,但这种方法往往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果再加强防治措施,在防治的过程中减少无益的化学物质对植物本身的毒害,会更加有效。

2. 增强植物抗性。

为了增强水稻的抗性,农业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在处理水稻套种前,可以将幼苗通过生物学处理,增强它们自身的忍受力和适应性,从而达到抵御稻瘟病的目的。

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在增加土壤生物和微生物丰富度的同时,引入一些天敌来捕食稻瘟病让其失去繁殖能力,实现稻瘟病的最终防治。

在这些稻瘟病的防治措施中,生物防治的方法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生物防治的优势在对稻瘟病进行防治时,生物防治的方法有以下优势:1. 安全。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其中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病害。

稻瘟病在水稻生长期间会对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非常重要。

一、稻瘟病的发生特点1. 病原特点稻瘟病的病原体是稻瘟病菌,属于真菌门、半知菌纲、稻瘟病菌科。

稻瘟病菌是一种寄生菌,主要侵染水稻植株的叶片和穗部,造成水稻叶片和穗部的病症。

2. 发病环境条件稻瘟病主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发生和传播。

气温在20-30摄氏度之间,湿度在80-90%时稻瘟病发病最为严重。

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稻瘟病菌生长速度快,侵染力强,有利于病害迅速扩散和发展。

稻瘟病主要侵染水稻的叶片和穗部,叶片上出现大片褐色或黄褐色的病斑,穗部出现病粒。

严重感染时,病叶枯黄、枯干,稔实率和产量大大降低。

二、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抗病水稻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首要措施。

目前,我国已经培育出一些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如云南珠翠、江阴浑白等,具有较强的抗稻瘟病能力,可通过选种这些抗病品种来预防稻瘟病。

2. 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对于预防稻瘟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合理施肥,保证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其次要及时灭除水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减少病害的传播源。

另外要适当增加秧龄,使水稻在病害发生的高峰期避开。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防治稻瘟病的方法,主要通过引入一些天敌或者施用一些微生物制剂来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利用溶链霉素、木霉素等微生物来对抗稻瘟病菌的生长。

4. 农药防治农药防治是目前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稻瘟病防治农药有新草灵、福美双、琥甲锰锌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定向喷洒方法来进行防治。

但是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规定来使用,以避免对环境和农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是一种致病菌性病害,在水稻中非常常见。

其发生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
个方面:
1. 病害发生时间早:稻瘟病一般在水稻拔节期或灌浆期发生,特别是在高温潮湿的
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生。

2. 发病程度严重:稻瘟病病株叶片、茎秆都可能感染,其发病程度非常严重,一旦
发生大规模感染,可能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3. 症状明显:稻瘟病的症状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灰褐色斑点,斑点大小、形态、数量不一,病害发展到后期,叶片、叶鞘、茎秆上出现泛白的霉层。

1. 种植抗病品种:在种植水稻时优先选择抗病优良的水稻品种,如超优杂交稻等。

2. 机械防治:及时清理水稻田间的病叶和病株,防止菌株的传播。

3. 化学防治:可选用有效的化学药剂,如三氯氧磷、硫酸锌等,进行病害的预防与
控制。

4. 病害防治措施结合:与基于微生物的生物技术防治相结合,采取多种方法对水稻
稻瘟病进行综合防控,更好地推动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

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抗稻瘟病的品种进行种植。

2.病害监测与预警。

平时定期巡田,及时发现病变并采取相应措施。

3.病害防治药剂处理。

可使用波尔多液、甲基硫菌灵、三氯甲酚等有效药剂进行防治。

4.病害防治措施。

及时清除田间积水、减轻土壤温度,加强病害预防措施,如疏松土壤、增施有机肥等。

5.注意施肥、灌溉及排水。

施肥、灌溉、排水不当都会导致稻瘟病的发生。

6.注意田间卫生。

及时清除病株及其它杂草,保持田间通风、光照及干爽。

7.科学施肥。

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石灰等肥料,维持土壤的良好营养状况。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近年来气象条件适宜是稻瘟病流行 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温度 、 湿 度、 降雨 、 雾露 、 光照等 对稻瘟病菌 的繁殖和稻株 的抗 病性都有
很大影响。当气温在 2 4 —2 8 ℃, 相对湿度在 9 0 %以上 , 稻株体表 有 6小时一 1 0小时水膜时 , 最易发病 。如分蘖期雨 日和雨次多 , 形成高湿 、 低温 、 寡照 的环境 , 可以降低 水稻抗病性 , 利 于叶瘟发 生; 在孕穗 、 抽穗 阶段 , 如遇低温 、 阴雨 或露水多 时 , 易造成 穗颈
( 一) 农 业 防 治 1 、 选用抗病 品种
茵引起的常发性水稻病害,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本文阐述 了 水稻稻瘟病害的症状、 发病条件、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保养 维修 水稻稻瘟病是 由真菌引起 的水稻重要病害 , 只要条件适宜 ,
易流行成灾 。有效控制稻瘟病 的发生 , 对提高水稻产量 , 保障粮 食生 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稻瘟病发病条件 ( 一) 菌源 菌源是发病 的基础 , 稻瘟病 菌 以菌 丝体和分 生孢子附着在病稻草和病稻谷上越冬 ,由于春季或秋季整地耕

应注 重品种 的合理 布局 , 实行 多资源

品种分布 ,水 田主产区提倡每户种植两个 以上 亲缘 关系较远 的 品种 ,以改变抗病 品种长期单一化和 同源 品种 多年连片种植 的 局面 。另外 , 品种还需定期轮换 , 以延长品种的使用年 限, 不应盲 目从外地 引种 。同时 , 密切监测稻瘟病菌生理小种 的消长动态 , 控制新小种的增殖 , 及时淘汰感病 品种 。 2 、 减少菌量 收割时 , 病草 、 病谷 应与健草 、 健 谷分 开堆 放, 不可 四处散落 。收割后尽早进行处理 , 病草要在春播前 处理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病虫害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水稻常见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技术。

一、水稻病害1、稻瘟病: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包括叶片斑点、茎秆坏死等。

防治稻瘟病的关键在于选用抗病品种,同时要合理施肥、及时排水,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三环唑、稻瘟灵等杀菌剂。

2、纹枯病:纹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包括叶片枯黄、茎秆腐烂等。

防治纹枯病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井冈霉素等杀菌剂。

二、水稻虫害1、稻飞虱:稻飞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水稻的危害较大。

稻飞虱主要吸食水稻汁液,严重时会导致水稻死亡。

防治稻飞虱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吡虫啉、噻嗪酮等杀虫剂。

2、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以水稻叶片为食。

防治稻纵卷叶螟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阿维菌素、毒死蜱等杀虫剂。

三、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预防水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同时,要清除田间的杂草和病残体,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防治方法。

通过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可以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来控制稻纵卷叶螟的数量。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的防治方法。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量,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同时,要注意安全使用农药,避免对人畜和环境造成危害。

4、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防治方法。

主要措施包括使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手段来诱杀害虫。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数量,同时不会对人畜和环境造成危害。

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然而,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丰收,必须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一、水稻病害防治1. 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上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会给水稻生长和丰收带来很大的威胁。

对于稻瘟病的防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稻瘟病基因的品种,如亲本杂交法育成的稻瘟病抗性品种。

- 病害田的轮作:在发现稻瘟病的田地中,可以选择其他作物进行轮作,减少病原体滋生的机会。

- 施用合理的农药:在稻瘟病的高发季节,可以适量地施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药,以遏制病害的传播。

-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保持田间排水畅通,及时除草,有利于减少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

2. 稻疱病稻疱病也是水稻遇到的常见病害之一,它会导致水稻叶片上出现大小不一的黄褐色病斑,对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造成影响。

稻疱病的防治措施包括:- 深耕、中耕和距苗过密- 喷洒药剂:若发现稻疱病的病害田,可以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药剂进行喷洒,杀灭病原体。

-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稻疱病基因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 加强田间管理:如及时割去病株,使其不再感染其他植株。

二、水稻虫害防治1. 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上最常见的虫害之一,它会导致水稻叶片黄化、萎蔫、鳞片卷曲等症状,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防治稻飞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种植抗虫品种:选择具有抗稻飞虱基因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植株的抗虫能力。

- 灭治虫卵:及时发现稻飞虱的卵群,可以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药剂喷洒灭治,防止虫卵孵化。

-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蚜虫寄生蜂等,进行生物防治,减少稻飞虱的发生和繁殖。

2. 稻螟稻螟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其幼虫期会进食水稻叶片,导致叶片倒伏、穗折等现象。

稻螟的防治方法包括:- 设置黄板:在稻田周围设置黄色黏虫板来吸引和捕杀稻螟成虫。

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
意义。

然而,水稻生产中经常受到稻瘟病的侵害,给农民带来了很大
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保障水稻产量,实施综合的
防治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从优质种子选育、田间管理和化学控
制等方面,介绍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优质种子选育
1.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通过繁育、筛选,选育出对稻瘟病抵抗力
较强的水稻品种,提高整体的抗病性。

2.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可以通过浸泡在5%的盐酸中1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可
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二、田间管理
1. 合理地培育土壤:在田间管理中,保持土壤适宜的湿度和通风性,为水稻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2. 清除聚集中的杂草:水稻生长期间,定期清除田间的杂草,减少
病害的传播途径。

3. 合理的灌溉控制:避免过度灌溉和积水,以减少稻瘟病菌的繁殖
和传播。

4. 种植制度轮作:通过轮作,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可与其他非稻瘟病作物进行轮作,如小麦、玉米等。

三、化学控制
1. 预防性喷药:在水稻生长期间,定期使用药剂进行喷洒,如代森锰锌等有防治稻瘟病效果较好的药剂。

2. 解毒剂的使用:当田间水稻确诊感染稻瘟病时,可以使用解毒剂进行喷洒,如硫酸锌等,将有利于水稻恢复生长和健康。

综上所述,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优质种子选育、田间管理和化学控制三个方面。

通过科学地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提高水稻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水稻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Z i x u n t a i一、水稻稻瘟病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氮肥等导致稻瘟病发病重。

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病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

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

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抗病品种。

②科学田间管理。

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锌肥、有机肥,巧施穗肥,适时晒田。

③种子处理。

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浸种48h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48~72h,直接催芽,或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24h,洗净后催芽。

④药剂防治。

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病叶率3%时)喷药保护,穗瘟在抽穗初期喷药保护,以后视天气情况决定喷药次数。

药剂选择: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40%富士1号1500g/hm2,或40%克瘟散乳油2250~3000g/hm2。

为了保证药剂防治效果,应保证用水750kg/hm2,不宜盲目加大用药量。

二、水稻稻曲病。

稻曲病是真菌病害。

根据当地以往发病史,结合天气、品种、苗情进行分析,做出预测预报,选择用药,适时准确防治。

防治措施:防治适期为水稻孕穗后期(抽穗前3-7天)至始穗期。

常用药剂:种子消毒用2%-3%石灰水、50%多菌灵、500倍液强氯精浸种;大田喷药防治用20%瘟曲灵、35%稻曲清、25%粉锈宁可湿粉、50%DT可湿性粉剂(琥胶酸酮)、水稻孕穗后期(破口前3-5天),用25%富力库乳油、加倍井冈霉素+50%多菌灵。

三、水稻纹枯病该病菌寄主范围很广,生活力强,菌源地广泛。

土壤中菌核第二年漂浮水面,萌发侵入稻株,形成病斑,再长出菌丝向四周蔓延。

菌核有多次萌发特征,随水漂流,造成多次侵染。

气温20℃以上开始发病,适温(25~32℃)高湿条件,氮肥使用偏迟、过量,田水过深,保持时间长等对该病发生有利。

一般植株柔嫩、披叶多,透光差,以及长期深水灌溉和多雨天气,发病就重。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丰收对全球的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化,病害的出现使得水稻的减产和亏空日益加剧,尤其是稻瘟病。

稻瘟病害是造成水稻病害流行性危害最严重的病原之一,其引起的损失巨大,严重影响了稻作物的产量。

因此,它的发生及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稻瘟病是由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病原有大粒稻瘟、小粒稻瘟和黄稻瘟三种病原,它们都属于真菌类,科目为真菌,主要对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具有传播能力,所有形态都具有威胁作物安全的能力。

稻瘟病可以通过病毒携带物,以气候变化为说明,病毒和细菌会在病害发生季节发挥影响地域,或携带病原菌的空气悬浮物转移到另一区域。

当水稻植株受到稻瘟病的侵害时,它的叶片会逐渐变褐、变干,叶片两侧的沟口也会变深,最终叶片会变成金褐色,最后叶片会掉落。

另外,稻膜也会变得有腐烂的痕迹,米粒也会因稻瘟病而变得脆弱,失去弹性。

进而,水稻植株的穗也会变硬、梗变短,有时会发芽失败。

对于稻瘟病的防治,我们首先要实行田间管理措施,加强收割管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其次,可以采用化学喷药,使用杀菌剂或除草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稻瘟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此外,还可以运用生物防治方法,培育和放养天敌,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要有效控制稻瘟病,还可以采取种植抗病品种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以抵抗病虫害的侵害。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加强种子消毒处理,预防病害的发生。

同时,还应该注意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防止病虫害的蔓延。

综上所述,稻瘟病的发生及其防治,是确保水稻高产的关键,是提高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涉及到政府和农民的利害关系,需要加强政府与农民的沟通、政策的实施以及病害的科学控制。

水稻稻瘟病菌侵染机理及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稻瘟病菌侵染机理及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稻瘟病菌侵染机理及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

该病菌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迅速,症状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褐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并汇合形成长条状或不规则形的病斑。

严重感染时,叶片呈焦枯、干瘪状,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稻瘟病菌的侵染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菌入侵:病原体主要通过氛围孢子、分生孢子或腐生体进入植株。

氛围孢子主要通过水流或气流传播,进入植株后,侵入叶片上皮组织。

分生孢子直接通过叶片上皮组织透过,或通过伤口侵入植株。

腐生体则通过伤口侵入植株。

2. 病原体的生长:病原菌在寄主体内通过产生酶类和毒素等物质破坏植物组织,从而造成寄主的病症。

病原菌在寄主体内长出菌丝,通过菌丝无性生殖产生分生孢子,继续感染其他部位的植株组织。

3. 寄主抗性:水稻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抗性。

抗性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实现:一是通过激发植物的免疫系统来抵抗病原菌的入侵;二是通过产生抗病物质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这些抗病物质包括化学物质、酶类和抗菌肽等。

为了控制和防治水稻稻瘟病,可以采用综合的防治技术:1. 遗传抗性: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选育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

通过基因转化或杂交选育,将具有抗稻瘟病基因的品种和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培育出具有抗病性和高产性的新品种。

2. 病害监测:定期对水稻稻瘟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3. 种植健康种子:选用健康的种子进行播种,避免因种子携带病原菌而引发病害发生。

4. 配套栽培措施:合理的施肥和水分管理,保持植株的生长健壮,提高植物的抵抗病原菌的能力。

5. 农药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防治。

在病害发生的高发期,及时对叶面进行喷洒农药,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散。

6. 病害防治措施:包括病田封堵、轮作、间作、深松土地等。

封堵病田可以防止病原菌扩散,轮作和间作可以减少病菌的数量,深松土地可以促进土壤通气和排水。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就是水稻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是由水稻纹枯病菌引起的一种寄生性病害,也是水稻上的主要危害性病害之一,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防治,将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本文主要针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做一详细的探讨。

一、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环境因素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和环境的湿度、温度、光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湿度过高、温度过低及光照不足等温、湿度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会使水稻易受到稻瘟病菌的侵袭。

2、土壤因素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肥力、酸碱度等因素也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土壤过于富含氮、磷等肥料,会促进水稻生长,但也容易诱发稻瘟病菌的滋生,从而导致病害的爆发。

3、水稻品种因素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稻瘟病菌的耐受力也不同,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不同的地区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稻瘟病危害。

4、农业管理因素农业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也是影响水稻稻瘟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包括肥料施用、灌水、插秧、间种、整地等管理措施的不当,都会使水稻易受到稻瘟病侵袭。

二、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1、选育抗病品种选育、培育抗病水稻品种是控制稻瘟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气候条件、水稻品种优势等,研制出相应的水稻抗病品种。

2、注意田间管理在水稻的田间管理中,要加强水肥管理和适时深翻等措施,以减少土壤中稻瘟病菌的滋生。

3、科学防治应该采用科学、综合的防治方法,包括使用化学药剂和天然植物提取物,同时结合机械清除等非化学手段,对水稻稻瘟病进行全面防治。

4、农民的日常管理农民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卫生习惯,控制田间蚜虫、花粉传播和贮藏等途径的病害传播,并及时进行病害防治。

总之,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工作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过程,需要农民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

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1年 2期 02 第 7
科技 西向导
◇ 科技◇ 农林
稻瘟病 的综合防治措施
赵 玉 林 f 泉 县 龙 泉 镇农 业 服 务 中心 黑龙 江 拜 【 摘
拜泉
14 0 ) 6 7 0
要】 由于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很 多 因素有关, 因此 , 必须采取以抗病品种为 中心、 加强栽培Biblioteka 痛为基础、 适期喷 药防治为辅的综合
23寄 主 范 围 _ 般 于分蘖期 以后发生 . 由于品种和气象条件不同. 叶瘟有四种症 在 自然条件下 , 稻瘟菌只侵染水稻 日本报道可在 田间一些单 、 据 状, 除褐点型( 抗病品种上产生)白点型 ( 品种嫩叶上产生) 在 田 、 感病 外. 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 急性型病斑在气象有利时产生 . 病斑 双矛 叶植物 的枯叶上腐生并产生孢子 , 人工接种时可侵染小麦 、 大麦 、 谷子 以及稗 、 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 。 为褪绿色 , 近圆形 、 圆形或不规则形 , 椭 病斑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慢性 玉米 、 3发病 条 件 . 型病斑在气象条件变化大时产生 . 由急性型病斑转化的. 或 病斑多为梭 形、 纺锤形 , 一般 为褐色 , 中央为灰白色 , 最外层 为黄色或淡黄色晕环 , 31 .气象条件 病斑 两端各有一条褐色坏死线 。在气候潮湿时 , 病斑背 面也产生灰绿 分蘖期阴雨连绵、 日 雨 和雨次多 , 形成高湿 、 低温 、 寡照的环境 , 有 利于 叶瘟发生 : 抽穗期前 后仍 为连雨天气 , 降雨 日多 , 降雨次数 多 , 形 色霉层。后期可 多斑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 , 最终导致全叶枯死 。 l3节瘟 _ 成高湿 、 低温 、 寡照条件 , 不利于水稻生育 . 但对病菌的孢于的产生 、 孢 多发生于剑 叶下第 l2个节上 , 一 初为黑褐色小点 . 逐渐扩大 , 病斑 于萌发侵入有利 , 其中 , 高湿有利病菌孢子萌发与侵入 : 而低温寡照条 可环绕节 的一部分或全部 . 使节 部变黑色 , 后期病节 干缩 , 凹陷 , 使稻 件使穗颈瘟 、 节瘟 、 谷粒瘟发生严重 。 32稻 田管 理 . 株折断而倒伏 , 影响结实 、 灌浆 , 以至形成 白穗。 14穗颈 瘟 . 如施用氮肥过多、 过晚: 灌溉时 , 经常冷水灌 、 深水灌等 , 可降低水 在穗 颈上初生褐色小点 .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 。 稻抗病力 . 均可加重病情 发病 早而重的 . 稻穗抽 出后便成 白穗 , 发病晚 的秕谷增多 。穗部枝梗 、 4防治 方法 . 穗轴受害后也变褐色或灰 白色 , 其上的小穗不实。 当病害盛发 , 田间分 41 .合理利用抗病 良 种 生孢子数量很大和天气持续多雨时 . 叶鞘 内的穗轴也 可发病 而成 包在 避免 单一品种或具有 同一抗 源的不同品种在 同一地 区大面积连 段变褐。 年 连季种植 . 实行将具有不 同垂直抗 性基因的品种进行搭 配 . 轮换种 1 . 粒 稻瘟 5谷 植 或更新 , 防止品种单一化 和优势小种的形成 . 以稳定 稻瘟病菌生理 发病早的颖壳全部变成灰 白色 , 形成秕谷 。 发病晚的 , 产生褐色椭 小种群体 的组成 , 对于延长品种 可利用 的年限和防止稻瘟病 的爆发流 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 . 严重受害的可使米粒变黑 。 的颖壳无症状 , 有 但 行 . 具有 重要 的意义 护颖受害变褐或 黑褐色 , 虽不影响结实 , 却可造成种子带病。 4 加强 田间肥水管理 . 2 在湿度大时 , 、 、 节 穗颈 枝梗和谷粒的病 部均 可产生灰 色霉层 。因 提高水稻抗病性在培育壮秧 的前提下 , 要做到早插秧 、 多施基肥 , 此. 当本病与其他 病害不 易区别时 . 可将 病部置 于 2 — 0 下保湿 培 并做到早追肥 , 5 3 ̄ C 不要施用氮肥过多、 过迟 , 科学地施用氮 、 、 磷 钾肥 。要 养 2 3天, — 根据所产生的霉 层特征 . 及镜检的结果进行鉴别 。 在乎整土地前提下 , 实行合理浅灌 , 分孽末期进行排水晒 田, 孕穗到抽 2病 原 . 穗期要做 到浅灌 . 以满足水稻需水的要求 . 有条件 的地 区设置 晒水池 , 病原菌为稻梨孢菌(Ⅲelr rZe, P uai o a]属半知菌亚门。其有性世 以提高灌 水温度 , a r 有助于水稻生育与抗 病性 。 代 为稻卵孢球腔 菌f esh ee a l vnaa属子囊菌亚门 , Myop arl ma nein) l i 但一般 43田间调 查 - 为了准确及 时用药 . 首先应进行病情调查 . 般于水稻分 蘖期前 , 一 极 少产生有性世代 每逢降雨后 . 到感病 品种 的高肥 E 、 t入水 口以及生 长茂密地段等处 进 21 态 .形 观察有无急性 型病 斑出现 . 如有急性 型病 斑 出现应立 即进 行 分生孢子洋梨形或倒棍棒形 , 五色 , 五隔 , 时多具 2 隔 行 调查 . 初期 成熟 个 施药后 1 天左右 . O 病情仍在发展 可再施 药 1 次。如叶瘟 于 膜, 个别的具 l 3个隔膜 . 一 基部有脚胞 . 有时分隔处 稍缢 缩。分生孢子 药剂防治 . 梗不分枝 , 一般有 2 4个 隔膜 , - 基部稍粗 , 淡褐 色 , 往上渐细 , 色淡 , 顶 孕穗期才 开始发生 . 病情不重 . 可结合预 防穗颈瘟进行药剂防治。 一般 不论 叶瘟发 生轻或重均应 进 端呈 曲折状 . 上有孢子脱落后 的疤痕 。多数是数根成丛 自气孔或表皮 穗颈瘟防治在孕穗末期到抽穗始期进行 . 行药剂防治~次 . 了控制 穗颈瘟的发展 , 为 最好 在齐穗期再进行一 次 伸 出 很少单生。 分生孢子萌发时多从 两端细胞产生芽管。芽管接触寄主表面后 , 药 剂 防 治 4 药剂 防治常用 的化学药剂有 . 4 于末端形成压力胞 , 压力胞球形 、 卵圆形或椭 圆形 , 壁厚 、 色深 , 以后长 f 4 %的稻瘟灵f 10 ) 富士 1 可湿性粉剂 。 号) 每亩 7 — 0 克 , 水喷 5 10 加 出侵入丝侵入寄主组织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1. 引言1.1 水稻稻瘟病的定义水稻稻瘟病,又称水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白叶枯霉菌所引起的一种重要水稻病害。

病害主要为叶部病征,严重时可发生叶枯、倒伏等症状。

水稻稻瘟病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尤其在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条件下更为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周期一般为稻田培育季节至水稻成熟季节,特别是在稻田生长季节内温湿度较高、气候多雨时更容易引发病害。

病原菌侵入水稻植株后,会在植株内部快速繁殖,导致植株叶部大面积坏死,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水稻稻瘟病往往是造成水稻减产、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及时有效地控制水稻稻瘟病对于保障水稻产量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产实践中,加强对水稻稻瘟病的识别和防治工作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1.2 水稻稻瘟病的危害水稻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表现为使水稻叶片出现灰白色病斑,逐渐扩展并蔓延至整株植株,导致植株叶片枯黄干枯,甚至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降低产量。

水稻叶片上的病斑会逐渐融合形成大面积的病斑,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水稻稻瘟病还会影响水稻的品质,降低粮食的商品价值,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稻田中出现水稻稻瘟病还会引起土壤污染,病原菌随着残茬和秧秸残留在土壤中,会对后茬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造成连作障碍。

水稻稻瘟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以保障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稳定。

2. 正文2.1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水稻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穗、稻叶和茎部的真菌所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 孢子传播:水稻稻瘟病主要通过孢子在气流和水流的带动下传播,孢子在潮湿的环境中易于存活和扩散,造成病害的蔓延。

2. 喜暖湿:水稻稻瘟病病菌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的温湿环境是病害大面积发生的条件之一,特别是在夏秋季节常常会出现大面积病情。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水稻稻瘟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防止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最基本方法。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许多抗病品种,如“杂交稻杂交优势1号”、“杂交稻杂交优势2号”等。

这些品种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首选品种。

二、加强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田间管理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和水稻的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2.及时灌溉: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导致病害的发生。

因此,在灌溉时,应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

3.及时除草:水稻田间的杂草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同时也是病害的重要来源。

因此,在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除草,减少病害的发生。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化学防治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杀菌剂,如三唑酮、氧化锰等。

这些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但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在生物防治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有益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拮抗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与病原菌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防治水稻稻瘟病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种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水稻种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水稻种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受到的病虫害危害较大。

病虫害的危害不仅会降低水稻的生产力,还会影响水稻的品质和安全,因此,防治水稻病虫害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1.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病为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通常发生于稻田生长期间。

其症状为叶子上出现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叶子枯黄且叶尖弯曲。

防治措施包括:(1)选择抗稻瘟病的品种,来提高稻田的免疫力。

(2)在水田配方肥中添加氮肥来减轻稻瘟病的严重程度。

(3)在水稻生长期间及时喷洒抗生素。

2.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其症状为从叶子的边缘开始逐渐变成白色,然后逐渐蔓延到整个叶子。

防治措施包括:(1)清理田间杂草,以减少真菌的滋生。

(2)使用含有硫的药剂喷洒,以减轻病害的严重程度。

3.水稻稻瘤病:水稻稻瘤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症状为水稻幼苗内部出现黑色肿块。

防治措施包括:(1)使用消毒剂来杀死细菌。

(2)确保种子无病毒。

1.螟虫:水稻螟虫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症状为水稻叶子上出现缺口,导致水稻的生长缓慢。

防治措施包括:(1)定期灭虫,使用专业的农药喷洒。

(2)使用生物杀虫剂来降低水稻的虫害率。

(3)在水稻生长期间加强施肥以提高水稻的免疫力。

2.稻飞虱:稻飞虱非常容易被水稻田中的肥料所吸引,其症状为水稻叶子上出现黄色的斑点。

防治措施包括:(1)不要在远离水稻田的地方施以肥料。

(3)使用考虑稻飞虱习性的驱虫灯等控制方法来降低虫害率。

(1)清理水稻田中的杂草、秸秆等,以降低虫害率。

总结通过采用上述的防治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水稻生产受到的病虫害的影响。

但是,防治的最佳方式是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种植品种,使得水稻具有较高的免疫力。

此外,及时发现并治疗水稻病虫害也是很重要的,以避免病虫害的扩散。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它具有广泛的发病范围和强烈的破坏力,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常见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发病期:水稻稻瘟病发病期多在水稻生长期的成熟期和收获期,其中以成熟期的发病频率和强度较高。

(二)发病条件:水稻稻瘟病往往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特别是在气温在25℃以上,湿度在80%以上的环境下繁殖和扩散。

此外,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湿度过高,通风不良,土壤酸碱度异常等均会导致稻瘟病的发生。

(三)发病特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多以散发病势为主,极少数地区可出现大面积爆发。

发病初期,稻叶上出现黄色小点,逐渐扩展,由小点扩大为大片病斑,叶面也出现灰白色粉状菌丝。

严重的病株甚至会发生干腐的现象,导致稻穗不成熟或无法结实。

在严重的情况下,水稻产量甚至可减少30%以上。

二、综合防治措施(一)选用优良品种:选用水稻抗稻瘟病的高产品种,能显著降低病害发生率和病情程度。

此外,可以通过良种繁育,培育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二)适合施肥:适量施肥可促进水稻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

但施肥也应该适度,避免过多的氮肥施用,使水稻长势过旺,更易罹患稻瘟病。

(三)土地整治:保持田间通风和排水的良好状态,保持土壤适度的湿度和pH值,以减少病原的生长和繁殖。

(四)农艺管理:合理间茬,制定合理的灌水和收割时间,促进植株早熟,减少病害发生的条件。

及时割除并销毁病株,避免病原的再次繁殖。

(五)化学治疗:如必须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农药防治,应选择环保、无毒、低毒的药剂。

注意有效成分和药剂浓度,以免对环境和农作物产生负面影响。

(六)物理防治:采用覆膜和喷雾等方法控制病原的传播。

适时开展热烟熏等方法,杀灭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减少病原的滞留和再生。

水稻稻瘟病菌侵染机理及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稻瘟病菌侵染机理及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稻瘟病菌侵染机理及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稻瘟病菌是一种真菌,主要通过侵入水稻叶片内部引起感染。

下面我们将介绍稻瘟病菌的侵染机理和综合防治技术。

稻瘟病菌的侵染机理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侵入、侵染和繁殖。

稻瘟病菌通过空气中的孢子或侵染了其他植物的病菌通过风力、雨滴等途径传播到水稻叶片上。

然后,稻瘟病菌通过化学物质和酶类活性侵入水稻叶片表皮细胞。

稻瘟病菌在水稻叶片内部进行繁殖,并通过叶子表面产生新的孢子继续传播。

为了防止稻瘟病的发生,可以采用多种综合防治技术。

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是最基本的防治措施。

抗病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可以减少叶片被侵染的机会。

采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如密植、合理施肥等,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密植可以降低空气中病菌的传播范围,使病斑扩散速度变慢;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营养素含量,增强其免疫力。

药剂防治也是一种常用的综合防治技术。

在水稻生长期间,可以采用药剂进行防治,主要包括外施和内稻。

外施是在水稻叶片上喷洒杀菌剂,通过杀菌剂的作用来抑制病菌的繁殖和生长。

内稻是在水稻的根际进行施药,通过根系吸收杀菌剂来抑制病菌的侵入和繁殖。

水稻稻瘟病菌的侵染机理主要包括侵入、侵染和繁殖三个步骤。

为了防治稻瘟病,可以采用多种综合防治技术,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稻瘟病的发生和危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摘要:稻瘟病的防治应采取以消灭越冬菌源为前提,选用抗病丰产良种为中心,农业栽培技术为基础,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策略。

关键词:稻瘟病综合防治策略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

我国南北稻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

在水稻生长前期,如果叶瘟严重发生,稻株在孕穗期前枯死,全田呈火烧状;有些稻株虽不枯死,但抽出的新叶不易伸长,植株萎缩,不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

在水稻抽穗期,如果节瘟和穗颈瘟严重发生,则招致大量白穗和半白穗,损失很大。

1 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

(1)苗瘟: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2)叶瘟:一般于分蘖期以后发生,由于品种和气象条件不同,叶瘟有四种症状,除褐点型(抗病品种上产生)、白点型(感病品种嫩叶上产生)外,在田问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

急性型病斑:在气象有利时产生,病斑为褪绿色p(4)穗颈瘟:发生于颈部、穗轴、枝梗上,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以后上下扩展形成黑褐色条斑,轻者影响结实、灌浆以至秕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全不结实。

(5)谷粒瘟:发生于颖壳或护颖上,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成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有时使整个谷粒变为褐色、暗灰色而成为秕谷。

2 病原
稻瘟病系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目、梨形孢属Pyricularia oryzae Cav.(灰梨孢菌)真菌引起。

病斑上生灰绿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不分枝,但有隔膜,基部淡褐色,越往上颜色越浅。

分生孢子为无色,鸭梨
形,多为2个隔膜,顶端尖,基部钝圆,有小突起,大小为14~60微米×6~13微米。

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全国有7群43个生理小种,黑龙江省有7群15个生理小种。

3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在病稻草上和病种子上越冬。

除病种子在旱育秧条件下有可能发生苗瘟外,主要是病菌在病稻草上越冬,来年温、湿度适宜,病稻草上病菌即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水稻上,遇到适宜温湿度条件时很快萌发,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叶片,引起初侵染,使叶瘟发生,再通过气流传播引起再侵染,使叶瘟加重,并繁殖出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而引起穗颈瘟、节瘟、谷粒瘟发生。

收割脱谷后病菌则在病稻草和病种子上越冬。

4发病条件
(1)品种抗性:不同品种间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当前生产上所用抗病品种多属垂直抗性品种,其抗性因生理小种组成只能保持一定时期抗性,一旦劣势小种变为优势小种,某些品种则丧失抗病性,而使病害发生。

(2)菌源数量:如病种子多,又未进行浸种消毒,尤其病稻草、病秕谷未进行销毁或处理不彻底,越冬菌源多,发病常重。

(3)气象条件:如分蘖期阴雨连绵、雨日和雨次多,形成高湿、低温、寡照(日照时数少)的环境,可以降低水稻抗病性,从而有利于叶瘟发生;抽穗期前后仍为连雨天气,降雨日多,降雨次数多,形成高湿、低温、寡照条件,不利于水稻生育,但对病菌孢子的产生、孢子萌发侵入有利,其中,高湿有利病菌孢子萌发与侵入;而低温寡照条件使穗颈瘟、节瘟、谷粒瘟发生常重。

(4)稻田管理:如施用氮肥过多、过晚;经常冷水灌、深水灌等,会降低水稻抗病力,拘可加重病情。

5 防治措施
(1)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或耐病品种:注意生理小种变化,以防品种丧失抗病性,最好不用单一品种,可以用2~3个抗病品种搭配种植。

(2)种子处理。

①种子包衣对苗期稻瘟病防效较好。

②播种前种子用1%石灰水浸种,早稻在10~15℃时浸种6天,晚稻在20~25℃时浸1~2天,石灰
水层要高出种子15厘米左右,加盖静置,浸种后用清水清洗3~4次。

③用2%福尔马林浸种20~30分钟,取出用薄膜覆盖闷种3小时。

④4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又称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稻瘟净乳油、40%异稻瘟净乳油。

早稻用1 000倍液浸种48~72小时,晚稻用500倍药液浸种24小时。

早稻用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48~72小时,晚稻用200倍液浸种24小时,用三环磋和多效唑研制成一种可湿性混配粉剂,早稻用0.3%药液浸种48小时。

(3)减少菌源:及时处理病稻草,可将病稻草集中烧掉,不可用病稻草苫房、盖窝棚、垫池梗或入水口,对发病重的病种子应进行消毒,以减少菌源。

(4)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提高水稻抗病性:在培育壮秧的前捉下,要做到早插秧、多施基肥,并做到早追肥,不要施用氮肥过多、过迟,科学地施用氮、磷、钾肥。

要在乎整土地的前提下,实行合理浅灌,分蘖末期进行排水晒田,孕穗到抽穗期要做到浅灌,以满足水稻需水的要求,有条件的地区设置晒水池,以提高灌水温度,有助于水稻生育与提高抗病性。

(5)田间调查与药剂防治:为了准确及时用药,首先应进行病情调查,一般于水稻分蘖期前,每逢降雨后到感病品种的高肥田、入水口以及粪堆底(生长茂密地段)等处进行调查,观察有无急性型病斑出现,如有急性型病斑出现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施药后10天左右,病情仍在发展可再施药1次。

如叶瘟于孕穗期才开始发生,病情不重,可结合预防穗颈瘟进行药剂防治。

一般穗颈瘟防治在孕穗末期到抽穗始期进行,不论叶瘟发生轻或重均应进行药剂防治一次,为了控制穗颈瘟的发展,最好在齐穗期再进行一次药剂防治。

40%富士1号(稻瘟灵)可湿性粉剂,或30%稻瘟灵乳油,每公顷900~1125克,加水喷雾;
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125~1500克,或75%比艳(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公顷300~450克,加水喷雾:
25%施保克(咪鲜胺)乳油,每公顷1125~1500毫升,加水喷雾:
2%春雷霉素水剂,每公顷1125~1500毫升,加水喷雾;
0.4%低聚寡糖水剂,每公顷3000毫升,加水喷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