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 第八章 离散控制系统(2)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第一节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一、两个定义:

(1)自动控制: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某种设备、装置或生产过程中的某些物理量或工作状态能自动地按照预定规律变化或数值运行的方法,称为自动控制。

(2)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含测量元件)和被控对象组成的有机整体。或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些元部件组成的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自动控制系统。

在控制系统中,把影响系统输出量的外界输入量称为系统的输入量。

系统的输入量,通常指两种:给定输入量和扰动输入量。

给定输入量,又常称为参考较输入量,它决定系统输出量的要求值或某种变化规律。

扰动输入量,又常称为干扰输入量,它是系统不希望但又客观存在的外部输入量,例如,电源电压的波动、环境温度的变化、电动机拖动负载的变化等,都是实际系统中存在的扰动输入量。扰动输入量影响给定输入量对系统输出量的控制。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二、基本控制方式(3种)

1、开环控制方式

(1)定义:

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不产生作用的控制方式,称为开环控制方式。

具有这种控制方式的有机整体,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如果从系统的结构角度看,开环控制方式也可表达为,没有系统输出量反馈的控制方式。(2)职能方框图

任何开环控制系统,从组成系统元部件的职能角度看,均可用下面的方框图表示。

2、闭环控制方式

(1) 定义:

系统输出量直接或间接地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参予了系统控制的方式,称为闭环控制方式。如果从系统的结构看,闭环控制方式也可表达为,有系统输出量反馈的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与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与答案

目录

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1内容提要

1.2习题与解答

2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内容提要

2.2习题与解答

3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3.1内容提要

3.2习颗与他答

4根轨迹法

4.1内容提要

4.2习题与解答

5频率法

5.1内容提要

5.2习题与解答

6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

6.1内容提要

6.2习题与解答

7非线性系统分析

7.1内容提要

7.2习题与解答

8线性离散系统的理论基础

8.1内容提要

8.2习题与解答

9状态空间法

9.1内容提要

9.2习题与解答

附录拉普拉斯变换

参考文献

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 1内容提要

基本术语:反馈量,扰动量,输人量,输出量,被控对象;

基本结构:开环,闭环,复合;

基本类型:线性和非线性,连续和离散,程序控制与随动;

基本要求:暂态,稳态,稳定性。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上,能够针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找出其被控对象、输人量、输出量,并分析其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

1.2习题与解答

题1-1图P1-1所示,为一直

流发电机电压白动控制系统示

意图。图中,1为发电机;2为减速器;

3为执行电机;4为比例放大器;

5为可调电位器。

(1)该系统有哪些环节组成,

各起什么作用” (2)绘出系统的框图,说明当 负载电流变化时,系统如何保持发 电机的电压恒定 (3)该系统是有差系统还是无 差系统。 (4)系统中有哪些可能的扰动, 答

(1)该系统由给定环节、比较环节、中间环节、执行结构、检测环节、 发电机等环节组成。

给定环节:电压源0U 。用来设定直流发电机电压的给定值。

比较环节:本系统所实现的被控量与给定量进行比较,是通过给定电 压与反馈电压反极性相接加到比例放大器上实现的

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理论

动 统和状态空间分析等。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章节:

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四章 根轨迹法
第五章 频率分析法
首页
上页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
下wk.baidu.com 第七章 PID控制与鲁棒控制
末页
结束 第八章 离散控制系统
第九章 状态空间分析法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2019/12/16
3
教材及参考书
1、《自动控制理论》,邹伯敏 主编,机械出版社
自 动
2、《自动控制原理》,蒋大明
戴胜华
主编,清华出
控 制
版社
理 论
3、《控制理论CAI教程》,颜文俊

编著,科学出
版社
4、《自动控制原理》,周其节 等 著,华南理工大学 出版社,1992年版
5、《自动控制原理》,梅晓榕 主编,科学出版社
念以及分析与综合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需要较坚实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复 变函数和积分变换等)、大学物理、电路等基础知 识。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结束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2019/12/16
2
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绪论、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时域
自 分析、复频域分析、根轨迹分析、系统综合与校正、离散系

自动控制原理例题详解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考习题及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例题详解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考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2007--------------------

一、(22分)求解下列问题: 1. (3分)简述采样定理。

解:当采样频率s ω大于信号最高有效频率h ω的2倍时,能够从采样信号)(*t e 中 完满地恢复原信号)(t e 。(要点:h s ωω2>)。 2.(3分)简述什么是最少拍系统。

解:在典型输入作用下,能以有限拍结束瞬态响应过程,拍数最少,且在采样时刻上无稳态误差的随动系统。

3.(3

4.(x()∞5.(5解:(G 6.(5试用Z 解:二、(

(i X s )

z 图1

1.(5分)试求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

()

o i X z X z ; 2.(5分)试判断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解:1.101

1

1

1

11

1()(1)(1)11(1)1(1)()1e

11e 1e G G z z Z s s z Z s s z z z z z z z e z -------⎡⎤=-⎢⎥+⎣⎦⎡⎤=--⎢⎥+⎣⎦

=-----=---=

-1

1

010*******

1e ()()e 1e ()1()1e (1e )(e )(1e )(1e )e e o i K X z KG G z z X z KG G z K z K z K K z K K ------------==

-++--=-+--=-+- 2.(5

三、(8

已知(z)1Φ=1.(3分)简述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主要区别。

解:连续系统中,所有信号均为时间的连续函数;离散系统含有时间离散信号。

2.(3分)简述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

《自动控制原理》名词解释

《自动控制原理》名词解释

1、自动控制: 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制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要求运行。

2、人工控制: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制对象和过程按预定规律变化的过程,(1)线性系统:用线性微分方程或线性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2)非线性系统: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1)连续系统:当系统中各元件的输

入量和输出量均是连续量或模拟量时,就称此类系统是连续系统(2)离散系统:当系统中

某处或多处信号是脉冲序列或数字形式时,就称这类系统是离散系统。(1)恒值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在运行中被控量的给定值保持不变(2)随动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被控量的值不

是预先设定的,而是受外来的某些随机因素影响而变化,其变化规律是未知的时间函数(3)程序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被控量的给定值是预定的时间函数,并要求被控量随之变化。

(三)按控制方式分:开环控制、反馈控制、复合控制

(四)按元件类型: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机电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生物系统

(五)按系统共用:温度控制、压力控制、位置控制

1)输入量(激励)作用于一个元件、装置或系统输入端的量,可以是电量,也可以是非电量,一般是时间的函数(确定函数或随机函数),如给定电压。2)输出量(响应)指确定被控对象运动状态的量,它是输出端出现的量,可以是电量或非电量,它是系统初始状态和输入量的函数。3)被控制量制被控对象所要求自动控制的量。它通常是决定被控对象工作状态的重要变量。

当被控对象只要求实现自动调节,即要求某些参数保持给定数值或按一定规律变化时,被控制量就是被调节量(被调量)。4)控制量(控制作用)指控制器的输出量。当把控制器看成调节器时,控制量即调节量(调节作用)。5)反馈把系统的输出送回到

6_离散控制系统(2)

6_离散控制系统(2)
自动控制原理
郑英 控制系 电话:62100344 zyhidy@mail.hust.edu.cn 课件pdf下载邮箱(每周更新一次) zyhidy@126.com 密码:111111
1
6 采样系统分析
计算机与自动控 制结合产生数字计 算机控制系统
给定值
+ -
扰动
控制器
反 馈 信 号
执行 元件
对象
测量元件
1
……

+ δ (t − kT ) + δ ( t + kT ) +
……
0
-2T -T 0 T 2T
单位脉冲函数
单位脉冲序列函数
9
采样信号形成
理想采样开关的数学描述:
δ T (t )
e(t) e*(t)
……
……
-2T
-T
0
T
2T
单位脉冲序列函数
δ T (t ) =
n =−∞
∑ δ (t − nT )
其中a1, a2……为常数。
2、时域位移定理
k −1 ⎡ k − n ⎤ 超前位移 Z [ x ( t + kT )] = z ⎢ X ( z ) − ∑ x ( nT ) z ⎥ n= 0 ⎣ ⎦
Z [ x ( t − kT )] = z X ( z )
零阶保持器的频率特征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2带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2带答案

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2. 关于系统传递函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

B. 只适合于描述线性定常系统;

C. 与相应s 平面零极点分布图等价;

D. 与扰动作用下输出的幅值无关。

3.系统特征方程为 0632)(23=+++=s s s s D ,则系统 ○

A. 稳定;

B. 临界稳定;

C. 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2=Z ;

D. 型别1=v 。

4.系统在2)(t t r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ss e ,说明 ○

A. 型别2<v ;

B. 系统不稳定;

C. 输入幅值过大;

D. 闭环传递函数中有一个积分环节。 5. 对于以下情况应绘制0°

根轨迹的是

A. 主反馈口符号为“+”;

B. 除*K 外的其他参数变化时;

C. 非单位反馈系统;

D. 根轨迹方程(标准形式)为1)()(+=s H s G 。

6.非最小相角系统 ○

A. 一定是条件稳定的;

B. 对应要绘制0°根轨迹;

C. 开环一定不稳定;

D. 闭环相频的绝对值非最小。

7.对于单位反馈的最小相角系统,依据三频段理论可得出以下结论 ○

A. 低频段足够高,ss e 就能充分小;

B. )(ωL 以-20dB/dec 穿越0dB 线,系统就能稳定;

C. 高频段越低,系统抗干扰的能力越强;

D. 可以比较闭环系统性能的优劣。

8.频域串联校正方法一般适用于 ○

A. 单位反馈的非最小相角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 任彦硕 第八章

自动控制原理 任彦硕 第八章

第8章
基本内容
离散控制系统
8-1 离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8-2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8-4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8-5 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8-6 离散系统的动态分析 8-7 离散系统的校正
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采样过程,采样定理,信号复观和零阶保 持器的作用, 了解采样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与联 系。 Z变换和Z反变换,熟练掌握几种典型信号的Z变换和 通过部分分式分解进行反变换, 了解用Z变换法解差 分方程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正确理解脉冲传递函数的概念,熟练掌握简单采样 系统开环脉冲传递函数和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计算 方法, 掌握典型闭环采样系统输出的Z变换表达式。
计算机
D/ A
控制对象
C(s)
反馈装置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点: 1、有利于实现系统的高精度控制; 2、数字信号传输有利于抗干扰; 3、可以完成复杂的控制算法,而且参数修 改容易; 4、除了采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外,还可以进 行显示,报警等其它功能; 5、易于实现远程或网络控制。





采样控制系统也是一类动态系统; 该系统的性能也和连续系统一样可以分为 动态和稳态两部分; 这类系统的分析也可以借鉴连续系统中的 一些方法,但要注意其本身的特殊性; 采样系统的分析可以采用Z变换方法,也 可以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 第8章_采样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  第8章_采样控制系统

e * ( t ) e ( t ) T ( t ) ……………………(8-6)
其中理想的单位脉冲序列 T ( t ) 可以表示为:
T (t )



( t n T ) ………………………(8-7)
实际的控制系统中,当 t 0 时,e ( t ) 0 ,所以式(8-7) 求和下限变为零后代入式(8-6)中得到:
零阶保持器可以实现采样点的常值外推,它的输出是 一个高度为,宽度为的方波,如图8-11所示,零阶保 持器的输出相当于一个幅值为的阶跃函数和滞后时间 的反向阶跃函数之差,即:
e(t ) A(t )
eh (t ) Au(t ) Au(t T )
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为:
G0 ( s ) L [ eh ( t )] L [ e( t )] A 1 s A A 1 s e
拉氏变换:
E * (s) 1 T

n

E ( s j n s ) …………………(8-17)
式(8-17)表明,采样函数的拉氏变换式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E * (s)
是以 ω s
通常 E * ( s ) 的全部极点位于s平面的左半部,因此 可用 jω 代替上式中的复变量 s ,直接求得:
E * ( jω ) 1 T
n

自动控制原理(二)

自动控制原理(二)

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则动态响应为(

已知,则有

的拉氏变换为,则

判断题图中系统是否稳定

非线性系统的及的轨迹如下图所示,试问)

已知非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是,

两输入,两输出的系统,其模拟结构图如图所示,其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B.

C.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则系统的约旦标准型的实现为

B.

C.

D.

A.

B.

C.

D.

正确答案:B

19

已知系统:

已知,下列有关该系统稳定性说法正确的是()

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分别为,输出为

已知计算机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采用数字比例控制,其中,,

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的取值范围是

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的取值范围是

已知,

,。符合系统描述的

系统稳定

系统稳定

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设离散系统如图所示,设,时,若要求其稳态误差,

该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该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对于响应斜坡输入信号统(取F(z)=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变换为

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变换为

变换为

非线性系统的及的轨迹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求下图中以电压为输入量,以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为___,以电阻上的电压作为输出量的输出方程为___。()

A.

B.

C.

D.

现用进行状态变换

B.

C.

D.

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B. C.

对线性系统

作状态反馈 , A.

某离散控制系统(单位反馈该系统稳态误差为

代表时域中的延迟算子

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中,若

离散控制系统(单位反馈

,则动态响应为

的拉氏变换为,

A.

C.

下图所示为某一闭环离散系统,则该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自动控制原理(下)-第8章-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下)-第8章-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3) 可用一台计算机分时控制若干个子系统,提高设备的利 用率,经济性好。
4) 在数字控制器中,由软件实现的控制规律易于改变、控 制灵活。
5) 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高级控制规律,实现复杂的控 制目标,实现管理和控制一体化。
8.1.2 离散控制系统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离散控制系统的特点:从信号上看存在离散时间信号( 离散信号、采样信号、脉冲序列或数字序列);从元件上看 有采样开关与信号保持器。
8.3.2 z变换的方法
3、留数法
已知连续函数x(t)的拉氏变换X(s)及其全部极点si(i=1,2, ···,n)时,则x(t)的z变换X(z)可通过留数计算式求得。
X (z)
n i 1
Res[ X (s)
z
z esT
]
s si
n i 1
(
ri
1
d ri 1
1)! ds ri 1
[(s si )ri
x(kT)=1 (k=0,1,2,3, ···)
X(z)=1+z-1+z-2+···+z-k+···
若|z|>1,上式的无穷级数是收敛的,那么可得
X
(z)
1 1 z 1
z
z 1
利用z变换的定义式及z变换的基本定理,得到常用函数 的z变换表,如表8-2所示。
8.3.2 z变换的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离散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离散控制系统

7.2.3 信号恢复 1.零阶保持器
零阶保持器是工程实践上最常用的一种保持器,它把采样时刻 kT 的采样 值恒定不变地保持到下一个采样时刻 (k 1)T
。 如图7-8所示。
图7-8 零阶保持器的输出波形
保持器的输出 eh (t ) 与连续输入信号 e(t ) 之间的关系为
eh (kT ) e(kT ){1(t kT ) 1[t (k 1)T ]}
最高角频率为 max ,则只要采样角频率 s 满足: s 2max
f 或采样频率 f s 满足: s 2 fmax 则通过理想滤波器,由采样得到
的离散信号能够可以不失真地恢复为原连续信号。 采样定理给出了采样频率下限的选取规则,对于采样频率的上限,要依据易 实现性和抗干扰性来统一确定。
k 0
对于零阶保持器,在任意时刻kT 输入单位脉冲信号 (t kT ) ,其单位脉冲响应 为一个幅值为1的矩形方波。如图7-9所示。
零阶保持器的频率特性为
图7-9 零阶保持器的时域特性 T
1 e jT Gh ( j ) T j sin 2 e j T 2
T
在采样控制系统中,把连续信号 e(t ) 转化为脉冲序列 e (t ) 的过程称为采样。 如图7-2所示。
T —采样周期
f s 1/ T —采样频率
s 2 f s 2 / T

自动控制原理自学考试大纲.doc

自动控制原理自学考试大纲.doc

附件五: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代码:2652)自学考试大纲

目录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1)

II.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2)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引言 (2)

第二章线性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2)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3)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 (4)

第五章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法 (5)

第六章频率法校正 (6)

第七章非线性系统分析........................................................................ .. 7 第八章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 .8 III.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9)

一、制订大纲的指导思想 (9)

二、关于教材 (9)

三、自学方法指导 (10)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0)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0)

[附录] 题型类例 (11)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自动控制原理自学考试大纲(课程代码:2652)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1.课程性质

自动控制作为技术改造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手,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研究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稳定性、快速、精度等问题。在自动控制中研究各种不同的输入量、反馈量、干扰量对系统的影响,所以,它是自动化仪表、元件、自动控制装置和系统等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研究工业自动化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所处的地位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第八章 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第八章 答案

第八章 答案

8-1 (1) aT e z z z F -=

)( (2) 1cos 2)

cos ()(2

+--=T z z T z z z F ωω (3) ))(1()1()(aT aT e

z z z

e z F ---= (4) 2)()(aT aT e z Tze

z F -= (5) aT aT aT

e

T ze z T ze

z z F 222cos 2cos )(+--=ωω (6) ))(1()1()(aT aT e

z z k z

e a z F -----= (7) T T e z z e z z

z F 22)(-----= (8) )()1()1()(222aT e

z a z

z a z z a Tz z F --+---= (9) )(9)(3)1(9)(3233T T T e z z

e z z

Te z z z F ----+---= (10) )(2)(2)(T T e z z e

z z

z F ωω----= (11) 32)

1()

1()(-+=z z z T z F 8-2 (1) )12()(-=n nT f (2) 22)1()1()1(})1{(-----=+a a

a n a a a

T n f n

• 296 • (3)anT e nT f --=1)(

(4) nT a nT f )()(-=

(5) bnT bT aT bT anT bT aT aT e e e e e e e

e

T n f -----------=+})1{(

(6) n T n f )31(6121})1{(-=+ (7) nT nT f =)(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解答08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解答08
由上式,可得约当型动态方程
8-6已知双输入—双输出系统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写出其向量—矩阵形式,并画出状态变量图
解: 由题中给定方程可列写出向量—矩阵
状态变量图如下
8-7已知系统动态方程为 ,试求传递函数G(s)
解:
=
=
8-8已知矩阵A= ,至少用两种方法求状态转移矩阵。
解:
(1)级数法:
+
=
=
(2)拉氏变换法
初始条件为 。试求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响应。
解:
此题为求非奇次状态方程的解,对于非奇次状态方程。
8-12已知差分方程
试列写可控标准型(为友矩阵)离散动态方程,并求出 时的系统响应。
解: 由差分方程可得离散动态方程如下:
8-13已知连续系统的动态方程为
设采样周期 ,试求离散化动态方程
解:
= =
8-14试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判断 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解得:
8-30设系统传递函数为 能否利用状态反馈将传递函数变成
若有可能,求出状态反馈阵 ,并画出状态变量图。(提示:状态反馈不改变传递函数的零点)。
解: 能。
上式无零极点对消,因此可控,可任意配置极点。
用可控标准型实现:
其中:
为使传递函数变为 ,需配置极点,使得
令:
解得:
配置极点后出现零极点对消,系统不可观。但传递函数只描述外部特性,故可达到目的。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八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八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第八章线性离散控制系统8.1 概述8.2 信号采样与保持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4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8.5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8.6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8.7 离散控制系统的最少拍校正8.8

利用MATLAB辅助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校正8.9 小结8.1

概述本章知识体系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离散控制系统基本概念信号的采样与保持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离散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最少拍校正利用MATLAB辅助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校正描述系统分析系统仿真分析、校正系统8.1

概述时间上不连续的信号在现实系统中大量存在。例如许多化工生产过程无法在线连续测量产品的质量指标而是通过定期采样化验就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系统内有一处或多处的信号仅存在于孤立的时间序列点上这类控制系统称为离散时间控制系统简称离散控制系统。与此相对各处信号均为连续时间函数的控制系统称为连续时间控制系统简称连续控制系统。8.1

概述时间上离散的信号其幅值可能是连续的亦可能是离散的。将时间上、幅值上都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时间上离散、但幅值上仍然连续的离散模拟序列信号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称为采样又称为波形的离散化过程相应的控制系统则称为采样控制系统。若由数字计算机实现控制受计算机字长限制还需要进一步将幅值连续的理想化序列信号量化为数字序列信号进一步得到时间和幅值上都是离散的数字序列信号相应的控制系统则称为数字控制系统。8.1 概述8.1.1 离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

采样控制系统大惯性、大滞后控制系统出现的问题采样系统较早出现与某些大惯性、大滞后对象的控制系统中如炉温控制系统。这类对象的相位滞后非常明显为保证系统的相位裕度开环传递系数一般取很小值难以有很高的稳定精度.提高稳态精度的一个方法在偏差信号和执行电机之间安装一个开关使其每隔较长时间才闭合一次且闭合时间很短。当开关闭合时系统根据偏差闭环控制电机当开环断开时电机停止等待炉温变化。由于闭合时间短开环放大系数可取较大值有利于保持动态性能的同时提高稳态精度。8.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阶方程需要n个初始值,从n+1开始递推,初始值 不同解也不同,初始值可以看作为输入。
t
* 例8-19 将后向差分方程 c(k)-5c(k-1)+6c(k-2)=r(k) 转换为前向差分方程,并用迭代法求输出序列c(k)。 解: 对后向差分方程 c(k)-5c(k-1)+6c(k-2)=r(k) 令k’=k-2,则变换为前向差分方程 c(k’+2)-5c(k’+1)+6c(k’)=r(k’+2)
e*(t)
二阶前向差分:
Δ2e(k)=Δ[Δe(k)]=Δ[ e(k+1) - e(k)] = Δe(k+1) - Δe(k)] = [ e(k+2) - e(k+1)] - [ e(k+1) - e(k)] = e(k+2) - 2e(k+1) +e(k)
Δe(k)
▽e(k)
(k-1)T kT (k+1)T
根据新的初始条件,并令k’=2, 3, 4…,逐拍递推, 有
k’=0 c(0)=6 k’=1 c(1)=25 初始条件 k’=2 c(2)=r(2)+5c(1)-6c(0)=90 k’=3 c(3)=r(3)+5c(2)-6c(1)=301 k’=4 c(4)=r(4)+5c(3)-6c(2)=966 … 由此可以画出输出c(k)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k 0

Z[ ]
e( kT )

Z-1[ ]
E Biblioteka Baidu z ) Z [e * ( t )] e( kT ) z k
k 0
8.5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系统定量分析的基础。 连续系统—微分方程—L变换—代数方程—传递函数 离散系统—差分方程— Z变换—代数方程—脉冲传函 类比:相似性 把握住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可事半功倍!
实数位移定理
n
Z[ae( t )] aE( z )
Z[e(t nT)] z E( z)
Z [e( t T )] zE ( z ) ze (0) 2 2 Z [e( t 2T )] z E ( z ) z e(0) ze (T ) Z [e( t 3T )] z 3 E ( z ) z 3e(0) z 2 e(T ) ze ( 2T )
1 n
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z变换
(1 a1z an z )C ( z ) (b0 b1z 1 bm z m ) R( z )
求Z变换的方法: 1)级数求和法(由定义式) 2)部分分式展开法,将E(s)部分分式展开,将对应典型 环节的z变换求和得出。 Z变换的性质: 1)线性性质,2)平移性质(延迟,超前),3)位移性 质,4)初值定理,5)终值定理,6)卷积和定理
线性定理
Z[e1 ( t ) e2 ( t )] E1 ( z ) E 2 ( z )
c( k ) a1c( k 1) an c( k n) b0 r ( k ) b1r ( k 1) bm r ( k m )
n—系统的阶次
在实际当中, 应用较广泛
k—系统的第k个采样周期
m n
线性定常系统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 递推形式
c (k ) b j r (k j ) ai c (k i )
n! e( k i ) ( 1) i 0 i! ( n i )!
n i
2.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对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离散系统,在某一采样时刻的输
出值 c(k) 不仅与这一时刻的输入值 r(k)有关,而且与过去时刻的 输入值r(k-1)、 r(k-2)…有关,还与过去的输出值c(k-1)、 c(k-2)… 有关。可以把这种关系用n阶后向差分方程描述:
3) z变换法 用z变换法求解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方法与用拉氏 变换求解微分方程方法类似。
r(k )
差分方程式
c(k)
Z
经典法求解
时域解
Z-1 C(z) 求解代数方程
z域解
R(z)
z的代数方程
用z变换法求解常系数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
1. 利用z变换的超前或延迟定理对差分方程两边进行 z变换,代入相应的初始条件,化为复变量z的代 数方程; 2. 求出代数方程的解c(z);
k
例8-21 二阶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c(k+2)-5c(k+1)+6c(k) =r(k) 已知r(k)=1(k)=1,初始条件 c(0)=6,c(1)=25,求响应c(k)。
解:对差分方程两边取z变换
[z2C(z)-z2c(0)-zc(1)] –5[zC(z)-zc(0)]-6C(z)=R(z)
t
n阶前向差分: ne(k ) n1[e(k )] n1e(k 1) n1e(k )
n! (1) e (k n i ) i! (n i )! i 0
i n
2)
后向差分 是现在时刻采样值e(k)与上一时刻采样值e(k-1)之差 ▽e(k) 。即, ▽e(k)= e(k) - e(k-1) ▽e(k)称为一阶后向差分。 e*(t) 二阶后向差分: Δe(k)
n—系统的阶次 递推形式
m n
k—系统的第k个采样周期
在实际当中, 较少应用
c(k n) b j r (k m j ) ai c(k n i )
j 0 i 1
3. 差分方程的解法 有经典法*-较繁琐:通解+特解、迭代法和z变换法。 1) 迭代法 线性定常系统差分方程可以写成递推形式
终值定理
e() lim e(t ) lim( z 1) E ( z )
t z 1
Z反变: e(kT ) Z 1[ E( z )]
1)长除法 得到一个降幂排列的级数 (简单,开式) 2) 部分分式法
步骤:① 先将变换式写成
E(z) z
,展开成部分分式,
E ( z ) n Ai z i 1 z z i
j 0 i 1
特别适合在计算机上求解。比连续系统方便!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也可以用n阶前向差分方程 描述, 即
c( k n) a1c( k n 1) an c( k ) b0 r ( k m ) b1r ( k m 1) bm r ( k )
对应的初始条件可根据原方程初值及变量和的关系求出。
当,k’=0有k=2,则 c(k’)|k’=0 =c(0’)=6 r(k’)|k’=0 =r(0’)=1 当,k’=1有k=3,则 c(k’)|k’=1 =c(1’)=25 r(k’)|k’=1 =r(1’)=1
写出差分方程的递推形式
c(k’+2)= r(k’+2) +5c(k’+1)-6c(k’)
c (k ) b j r (k j ) ai c (k i )
j 0 i 1 m n
c(k n) b j r (k m j ) ai c(k n i )
j 0 i 1
m
n
当给出输出函数的n个初始值后,可以从n+1个值 递推计算下去,它适合于计算机运算,简单快捷。
3. 对c(z)进行反变换,得出c(kT)或c*(t)。
Z [e( t T )] zE ( z ) ze (0) Z [e( t 2T )] z 2 E ( z ) z 2 e(0) ze (T ) 3 3 2 Z [e( t 3T )] z E ( z ) z e(0) z e(T ) ze ( 2T )
② 两端乘以z ③ 查z变换表
*
Ai z E (z) i 1 z z i
n
a
k
z za
e(kT) Ai zi k
i 1
n
e (t ) e(kT ) (t kT )
i 1
n
e(t ) e( kT )
采样
e * ( t ) e( kT ) ( t kT )
例8-20 一阶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c(k+1)-bc(k) =r(k) 已知r(k)=ak,初始条件 c(0)=0,求响应c(k)。 解:对差分方程两边取z变换 zC(z)-zc(0)-bC(z)=R(z)
z , c ( 0) 0 代入 R( z ) Z (a ) za z C(z) 求得 ( z a )(z b) 1 z z C(z) [ ] 部分分式法求z反变换 ab za zb 1 查表得 c( k ) (a k b k ) ( k 0,1,2,...) ab
▽2e(k)=▽[▽e(k)]=▽[ e(k) - e(k-1)] = ▽e(k) - ▽e(k-1)] = [ e(k) - e(k-1)] - [ e(k-1) - e(k-2)] = e(k) - 2e(k-1) +e(k-2)]
▽e(k)
(k-1)T kT (k+1)T
t
n阶后向差分: ▽ne(k)=▽n-1[▽e(k)]=▽n-1e(k) - ▽n-1e(k-1)]=
作为一个数学模型,仅依赖于对象本身,与输入无关。
1. 脉冲传函的定义 定义: 在线性定常离散系统中, 初始条件为零时,系 统输出与输入信号的z变换之比,称为脉冲传函。
C ( z ) 输出脉冲序列的 z 变换 G( z ) R( z ) 输入脉冲序列的 z变换
设系统的差分 方程为:
c(k ) a1c(k 1) anc(k n) b0 r (k ) b1r (k 1) bm r (k m)
查表得
c(k ) 0.5 8 2 13.5 3
k
k
(k 0,1,2,...)
8.5.2 脉冲传递函数
在连续系统中,传递函数是s域的数学模型,分析起来比时域 里面的微分方程更方便;同样,在离散系统中通过z变换,可以 建立z域的数学模型,称为z传递函数,又称脉冲传递函数。 给分 析和计算带来极大方便。
8.5.1 差分方程 在离散系统中,由于采样时间的离散性,要描述脉 冲序列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需采用差分的概念。 1. 差分的定义
差分:是采样信号两相邻采样脉冲之间的差值。一系列差值变 化的规律,可反映出采样信号的变化规律。
设离散函数序列e(kT) ,为了方便可简写为e(k)。
1)
前向差分 是下一时刻采样值e(k+1)与现在时刻采样值e(k) 之差 Δ e(k) 。即 Δ e(k)= e(k+1) - e(k) Δ e(k)称为一阶前向差分。
z , c(0) 6, c(1) 25 代入 R( z ) Z (1( k )) z 1 (6 z 2 11z 6)z 求得 C ( z ) 2 ( z 5z 6)(z 1) 0.5z 8z 13.5z C(z) 部分分式法求z反变换 z 1 z 2 z 3
第八章 离散控制系统 (2)
• 数学模型


1.差分方程 2.脉冲传递函数
• 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 –
1.稳定性 2.动态性能 3.稳态误差
上一次课的重点内容回顾:
Z变换 : Z变换的定义:采样函数的拉氏变换
* KTs k E * ( s) L e ( t ) e ( KT ) e e ( KT ) z E z z eTs k 0 k 0
例8-18 已知离散系统的后向差分方程 c(k)-5c(k-1)+6c(k-2)=r(k) 初始条件c(0)=0, c(1)=1。 试用迭代法求在r(k)=1(k)=1 (k>0)作用下的输出序列。
解:可以写出后向差分方程的递推形式
c(k)= r(k) + 5c(k-1)-6c(k-2)
根据初始条件c(0)=0, c(1)=1,并令k=2, 3, 4…,逐 拍递推,有 c*(t) k=0 c(0)=0 k=1 c(1)=1 初始条件 k=2 c(2)=r(2)+5c(1)-6c(0)=6 k=3 c(3)=r(3)+5c(2)-6c(1)=25 k=4 c(4)=r(4)+5c(3)-6c(2)=90 T 2T 3T 4T … 由此可以画出输出c(k)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