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 第八章 离散控制系统(2)
8-1 第八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n0
1eT s e2T s 11eTseTesTs1
例2 e(t) eat,求 E * (s)
解 E*(s) eanTenTs e(sa)nT
n0
n0
1
eTs
1e(sa)T eTseaT
(3)傅氏变换 — T(t)是周期函数,可展开为傅氏级数
T(t) cnejnstdt n s 2 T
E*(s)1
① 给出E*(s)与e(t)在采样点上取值之间的关系;
② 一般可写成封闭形式;
③ 用于求e*(t)的z变换或系统的时间响应。
E*(s)1
Tn
E(sjns)
① 给出E*(s)与E(s)之间的联系;
② 一般写不成封闭形式;
③ 用于e*(t)的频谱分析。
§8.2
信号采样与保持(6)
连续信号e(t)与离散信号e*(t) 的频谱分析
8. 卷积定理
设: c*(t)e*(t)*g *(t) e(k)T g [n ( k )T ] k 0
则: C (z)E (z)G (z)
(证明见教材)
§8.3.4 Z 反变换
幂级数法(长除法)
查表法(部分分式展开法)以 E ( z ) 的形式展开
留数法(反演积分法)
z
e ( n ) T R E ( z ) e z n 1 s
第八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8.1 §8.2 §8.3 §8.4 §8.5 §8.6 §8.7
离散系统 信号采样与保持 z变换理论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 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
计算机控制系统
analog
计算机控制系统 digital
§8.1
高国燊《自动控制原理》(第4版)(名校考研真题 线性离散(时间)控制系统分析)
一、填空题1.离散系统输出响应的Z 变换为:()2320.3680.2642 1.6320.632z z C z z z z +=-+-则系统输出在前两个采样时刻的值为______,______。
[重庆大学()C nT ()0C =()C T =2006年研]【答案】0;0.3682.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是______,加入零阶保持器______会影响采样系统的稳定性。
[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研]【答案】;不1e Ts s--二、问答题1.如何判断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并图示说明之。
[东北大学研]答:由于Z 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之间的映射关系为,其中T 为采样周期,在s平面内当系统稳定时所有特征根位于左半平面,映射到Z 平面中则是单位圆内,对应的映射关系如图8-1所示。
图8-1于是判断离散系统的稳定性时,只需判断其特征方程的根的模是否大于1,当其模大于1时,系统不稳定;模等于1时,系统临界稳定;当其模小于1时,系统稳定,为了能位于右半平面;位于左半平面;对应的映射关系如图8-2所示。
所示得到关于ω的特征方程,使用劳斯判据进行判断。
图8-22.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稳定性除了与系统结构参数有关之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研]答: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稳定性除了与系统结构参数有关之外,还与采样周期T有关,当系统开环增益一定时,T越小,稳定性越好。
三、计算题1.先用Z变换法求解下面的微分方程,再求其终值e(∞)。
e(k+2)+3e(k+1)+2e(k)=0,已知e(0)=0,e(1)=1。
[浙江大学研]解:将善分方程两沩讲行Z变换可以得到:将e(0)=0,e(1)=1代入整理可以得到:2.已知z变换求离散时间函数z(k)和采样函数[清华大学研]解:由对照典型函数的z 变换表可以得到即其中T为采样周期,为单位脉冲。
3.某离散系统如图8-3所示,试求其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四川大学研]图8-3解:由题意,可以得到如下方程整理得到对式(3)两边进行z变换得到:(4)由两边进行Z 变换得到:(5)联立式(4),式(5),消去中间变量可以得到4.线性定常离散系统如图8-4所示,写出闭环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离散控制系统 )共43页文档
一、离散/采样系统
线性连续系统 1、线性系统
线性离散系统
采样 / 脉冲控制系统 (信号为脉冲序列)
数字系统 / 计算机控制系统 (信号为数字序列)
2、离散系统的特点(P311)
采样系统中一处或多处的信号是脉冲序列或数字序列。因此, 离散系统中必须具备的两个特殊环节。
采样器(采样开关):连续信号 采样
图(c) 采样信号频谱 s < 2 h
由此可见,要想使连续信号不失真地从采样信号中恢复过来, 则必须满足条件:
s 2h
5、采样定理(Shannon定理)
Shannon定理:如果采样器的输入信号e(t)的频谱具有有限带宽,
并且有T 直 到22ωh h的频率分即量,则s 只≥要2 采 样h 周期T满足:
0
因为0 : tesd t t1
所以 E*S: L enT tnT enT LtnT
n0
n0
en TenTS
n0
故
E*SenTenTS
n0
4、采样信号的频谱分析
设连续信号的傅氏变换为,则采样信号的傅氏变换为:
E*(j)T 1n E [j(nS)]
由于连续信号 e ( t )的频谱 E( j)是单一的连续频谱,其最大角频率
二、信号恢复(保持) 1、信号的输出形式 直接输出数字信号; 输出连续信号(需要保持器将数字信号恢复成连续信号)。
2、保持器的类型 (1)、零阶保持器
a、工作原理
b、输出表达式: e h n T e nT n 0 ,1 ,2 ,
c、传递函数:
Gh
S
1eTS S
d、频率特性
(2)、一阶保持器
a、工作原理 b、输出表达式:
山东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 8-3离散系统分析
再求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G( z ) 0.368z 0.264 (z) 2 1 G ( z ) z z 0.632 0.368z 2 0.264z C ( z ) ( z ) R( z ) 3 z 2 z 2 1.632z 0.632
C(z) = 0.368z 1 + z 2 + 1.4z 3 +1.4z 4 + 1.147z 5 + 0.895z 6 + 0.802z 7 + 0.868z 8 + … c*(t) = 0.368( t T) + ( t 2T) + 1.4( t 3T) + 1.4( t4T) + 1.147( t 5T) + 0.895( t 6T) + 0.802( t 7T) + 0.868( t 8T) + 0.993( t 9T) + …
k 2
r
16
例8-27 设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共轭复极 点以及负实轴上的极点分布如图所示,其中p1 , p2所具 有的相角1 ,2= /4, p3 , p4所具有的相角3 ,4= /2, p5 , p6所具有的相角5 ,6= 2/3, p7所具有的相角7=, 试确定相应的各瞬态分量的振荡周期和振荡角频率。并 画出瞬态分量变化图形。 Im 解:对 p1 , p2所对应分 量的振荡周期为
r(t)
+-
1
s(s+1)
c(t)
解:根据已知的G(s)求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1 z (1 e T ) z (1 0.368) G( z ) ( z 1)( z e T ) ( z 1)( z 0.368) s( s 1) 0.632z 2 z 1.368z 0.368
6_离散控制系统(2)
Z变换
解: E * ( s ) = ∑ e( kT )e − kTs = 1 + e −Ts + e − 2Ts +
k =0 ∞
E * ( s ) = ∑ e( kT )e − kTs
k =0
∞
例1:设e(t)=1(t),试求e*(t)的拉氏变换。
= 1 , − Ts 1− e e −Ts < 1
给定值 + 反 馈 信 号
扰动
-
A/D
数字 计算机 控制器
D/A
执行 元件
对象
测量元件
2
线性定常连续控制系统:微分方程、传递函数; r(t) e(t)
控制器
u(t)
执行元件 被控对象
c(t)
b(t)
检测元件
采样控制系统:差分方程、脉冲传递函数; 连续 信号
r(t) b(t) 测量元件
3
离散 信号
采样开关 e*(t)
k =0
∞ k =0
20
∞
x*(t)的z变换记为Z[x*(t)], Z (x* ( t )) = X ( z ) = ∑ x( kT ) z − k
Z变换
1、定义法(级数求和法)
知道连续函数x(t)在各采样时刻的离散值x*(t),按定义求。 例2:求 x1 ( t ) = u( t ) 和 x 2 ( t ) = ∑ δ ( t − kT ) 的z变换表达式。 解: X ( z ) = x ( kT ) z − k = 1 + z −1 + z − 2 + ∑ 1
零阶保持器的频率特征
eh ( s ) 1 − e − Ts = = Gh ( s ) * e ( s) s
自动控制原理常用名词解释
词汇第一章自动控制 ( Automatic Control) :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条件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的某些物理量(或状态)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去运行。
开环控制 ( open loop control ):开环控制是最简单的一种控制方式。
它的特点是,按照控制信息传递的路径,控制量与被控制量之间只有前向通路而没有反馈通路。
也就是说,控制作用的传递路径不是闭合的,故称为开环。
闭环控制 ( closed loop control) :凡是将系统的输出量反送至输入端,对系统的控制作用产生直接的影响,都称为闭环控制系统或反馈控制 Feedback Control 系统。
这种自成循环的控制作用,使信息的传递路径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路,故称为闭环。
复合控制 ( compound control ):是开、闭环控制相结合的一种控制方式。
被控对象:指需要给以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
被控对象是控制系统的主体,例如火箭、锅炉、机器人、电冰箱等。
控制装置则指对被控对象起控制作用的设备总体,有测量变换部件、放大部件和执行装置。
被控量 (controlled variable ) :指被控对象中要求保持给定值、要按给定规律变化的物理量。
被控量又称输出量、输出信号。
给定值 (set value ) :是作用于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端并作为控制依据的物理量。
给定值又称输入信号、输入指令、参考输入。
干扰 (disturbance) :除给定值之外,凡能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因素,都是干扰。
干扰又称扰动。
第二章数学模型 (mathematical model) :是描述系统内部物理量(或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传递函数 ( transfer function) :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传递函数。
零点极点 (z ero and pole) :分子多项式的零点(分子多项式的根)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分母多项式的零点(分母多项式的根)称为传递函数的极点。
自动控制原理(二)
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则动态响应为(已知,则有的拉氏变换为,则判断题图中系统是否稳定非线性系统的及的轨迹如下图所示,试问)已知非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是,两输入,两输出的系统,其模拟结构图如图所示,其状态空间表达式为:()B.C.已知系统传递函数,则系统的约旦标准型的实现为∙B.∙C.D.∙A.∙B.∙C.∙D.正确答案:B19已知系统:已知,下列有关该系统稳定性说法正确的是()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分别为,输出为已知计算机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采用数字比例控制,其中,,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的取值范围是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的取值范围是已知,,。
符合系统描述的系统稳定系统稳定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设离散系统如图所示,设,时,若要求其稳态误差,,该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该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对于响应斜坡输入信号统(取F(z)=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变换为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为变换为变换为非线性系统的及的轨迹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求下图中以电压为输入量,以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为___,以电阻上的电压作为输出量的输出方程为___。
()∙A.∙B.∙C.D.现用进行状态变换B.C.D.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B. C.对线性系统作状态反馈 , A.某离散控制系统(单位反馈该系统稳态误差为代表时域中的延迟算子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中,若离散控制系统(单位反馈,则动态响应为的拉氏变换为,A.C.下图所示为某一闭环离散系统,则该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为()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的的拉氏变换为,则。
自动控制原理部分重点
自动控制原理重点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1、基本组成结构方块图如图所示2、基本元部件:(1)控制对象: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
(工作机械)(2)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直接作用于控制对象。
(电动机)(3)检测装置:用来检测被控量,并将其转换成与给定量相同的物理量(测速发电机)(4)中间环节:一般指放大元件。
(放大器,可控硅整流功放)(5)给定环节:设定被控量的给定值。
(电位器)(6)比较环节:将所测的被控量与给定量比较,确定两者偏差量。
(7)校正环节:用于改善系统性能。
校正环节可加于偏差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通道内,也可加于某一局部反馈通道内。
前者称为串联校正,后者称为并联校正或反馈校正。
第三节自控控制系统的分类一、按数学描述形式分类:1.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1)线性系统:用线性微分方程或线性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
(2)非线性系统: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
2.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1)连续系统:系统中各元件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均为时间t的连续函数。
连续系统的运动规律可用微分方程描述,系统中各部分信号都是模拟量。
(2)离散系统:系统中某一处或几处的信号是以脉冲系列或数码的形式传递的系统。
离散系统的运动规律可以用差分方程来描述。
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典型的离散系统。
二、按给定信号分类(1)恒值控制系统:给定值不变,要求系统输出量以一定的精度接近给定希望值的系统。
如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高度、电动机转速等自动控制系统属于恒值系统。
(2)随动控制系统:给定值按未知时间函数变化,要求输出跟随给定值的变化。
如跟随卫星的雷达天线系统。
(3)程序控制系统:给定值按一定时间函数变化。
如程控机床。
第四节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归纳为稳定性、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三个方面1、系统的暂态过程2、稳定性3、动态特性4、稳态特性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同一个系统体现稳定性、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的稳、快、准这三个要求是相互制约的。
最新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八章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第八章线性离散控制系统8.1 概述8.2 信号采样与保持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8.4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8.5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8.6离散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8.7 离散控制系统的最少拍校正8.8利用MATLAB辅助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校正8.9 小结8.1概述本章知识体系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离散控制系统基本概念信号的采样与保持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离散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最少拍校正利用MATLAB辅助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校正描述系统分析系统仿真分析、校正系统8.1概述时间上不连续的信号在现实系统中大量存在。
例如许多化工生产过程无法在线连续测量产品的质量指标而是通过定期采样化验就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系统内有一处或多处的信号仅存在于孤立的时间序列点上这类控制系统称为离散时间控制系统简称离散控制系统。
与此相对各处信号均为连续时间函数的控制系统称为连续时间控制系统简称连续控制系统。
8.1概述时间上离散的信号其幅值可能是连续的亦可能是离散的。
将时间上、幅值上都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时间上离散、但幅值上仍然连续的离散模拟序列信号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称为采样又称为波形的离散化过程相应的控制系统则称为采样控制系统。
若由数字计算机实现控制受计算机字长限制还需要进一步将幅值连续的理想化序列信号量化为数字序列信号进一步得到时间和幅值上都是离散的数字序列信号相应的控制系统则称为数字控制系统。
8.1 概述8.1.1 离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采样控制系统大惯性、大滞后控制系统出现的问题采样系统较早出现与某些大惯性、大滞后对象的控制系统中如炉温控制系统。
这类对象的相位滞后非常明显为保证系统的相位裕度开环传递系数一般取很小值难以有很高的稳定精度.提高稳态精度的一个方法在偏差信号和执行电机之间安装一个开关使其每隔较长时间才闭合一次且闭合时间很短。
当开关闭合时系统根据偏差闭环控制电机当开环断开时电机停止等待炉温变化。
(完整word版)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余成波_张莲_胡晓倩)习题全解及MATLAB实验第8章
209第8章 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本章讲述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首先介绍离散控制系统的组成、研究方法、采样过程、采样定理、z 变换、脉冲传递函数和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和动态性能的分析等有关问题;介绍了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以及最少拍系统的设计;最后介绍应用MATLAB 对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
习教材习题同步解析8。
1 设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为()X s ,采样周期T s =1秒,利用部分分式展开求对应时间函数的z 变换()X z .(1) (3)()(1)(2)s X s s s s +=++ (2) (1)(2)()(3)(4)s s X s s s ++=++(3) 227()(2)(413)X s s s s =+++ (4) 210()(2)(1261)X s s s s s =+++ 解 (1)将()X s 展成部分分式1.520.5()12X s s s s -=++++ 则其z 变换为()()()121.520.5(0.8310.011)()110.3680.135z z z z z X z z z e z e z z z ----=++=------ (2)将()X s 展成部分分式26()134X s s s =+-++ 则其z 变换为23422630.1960.001()10.0680.001z z z z X z z e z e z z ---++=+-=---+210(3)将()X s 展成部分分式22233633(2)()24132(2)3s s X s s s s s s ++=-=-++++++ 则其z 变换为22222433(cos3)()2cos3z z ze X z z e z ze e -----=---+(4)将()X s 展开为部分分式2210059010515125012501()(2)(1261)614121261s X s s s s s s s s s +==⋅-⋅+++++++ 22225151100625614122501(6)52501(6)5s s s s s +=⋅-⋅+⋅-⋅+++++ 则其z 变换为26622612261255100cos52sin 5()6114125012cos525012cos5z z z ze ze X z z z e z ze e z ze e --------=⋅-⋅+⋅-⋅---+-+8。
自动控制原理之非线性系统和离散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一、 非线性系统1、按照平衡状态的定义,在无外作用且系统输出的各阶导数等于0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2、自激振荡是指没有外界周期变化信号的作用时,系统内产生的具有固定振幅和频率的稳定周期运动,简称自振。
3、描述函数法是基于频域分析法和非线性特性谐波线性化的一种图解分析方法。
对于满足结构要求的一类非线性系统,通过谐波线性化,将非线性特性近似表示为复变增益环节,然后推广应用频率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或自激振荡。
4、奇点定义以微分方程()x x f x ,=表示的二阶系统,其相轨迹每点切线的斜率为()xx x f dx x d ,=,若在某点处()xx f ,和x 同时为0,即有00=dx xd 的不定形式,则称该点为相平面的奇点。
5、相平面的奇点亦称为平衡点,奇点必与x 轴相交。
6、奇线奇线就是特殊的相轨迹,它将相平面划分为具有不同运动特点的各个区域。
最常见的奇线就是极限环。
极限环是相互孤立的,在任何极限环的邻近都不可能有其他的极限环。
极限环是非线性系统特有的现象,只发生在非守恒系统中,这种周期运动的原因不在于系统无阻尼,而是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它导致系统能量做交替变化。
由此就有可能从某种非周期性的能源中获取能量从而维持周期运动。
7、描述函数法的基本思想当系统满足一定假设条件时,系统中非线性环节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可用一次谐波分量来近似,由此导出非线性环节的近似等效频率特性,即描述函数。
此时,非线性系统近似等效为一个线性系统,并可应用线性系统理论中的频率法对系统进行频域分析。
8、描述函数的定义设非线性环节输入输出描述为()x f y =,当非线性环节输入为()t A t x ωsin =时,可对非线性环节的稳态输出()t y 进行谐波分析。
一般情况下()t y 为非正弦的周期信号,因而可以展开成傅里叶级数()()()∑∑∞=∞=++=++=1010sin sin cos n n n n n nt n Y A t n B t n AA t y ϕωωω,其中0A 为直流分量;()n n t n Y ϕω+sin 为第n 次谐波分量,且有nnn nn n B A B A Y arctan22=+=ϕ,式中n n B A ,为傅里叶系数,用下式描述 ()()()()td t y A n t td n t y B ttd n t y A n n ωπωωπωωππππ⎰⎰⎰====2002020212,1sin 1cos 1若00=A ,且当n>1时,n Y 均很小,则可近似认为非线性环节的正弦响应仅有一次谐波分量:()()1111sin sin cos ϕωωω+=+≈t Y t B t A t y上式表明,非线性环节可以近似认为具有和线性环节相类似的频率响应形式。
自动控制原理教案
自动控制原理教案经典控制部分第一章控制理论一般概念3学时 (2)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9学时 (6)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10学时 (15)第五章频率特性12学时 (26)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8学时 (36)第七章非线性系统8学时 (40)第八章离散控制系统8学时 (45)第一章控制理论一般概念3学时1.本章的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控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控制理论的发展、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及控制理论的学习方法等内容,认识本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使学生深入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开环闭环和复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等内容,学会利用所学控制原理分析控制系统。
3)使学生学会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方法,4)掌握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本章讲授的重点本章讲授的重点是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反馈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的基本分类方法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3.本章的教学安排本课程讲授3个学时,复习学时3个。
演示《自动控制技术与人类进步》及《自动化的应用举例》幻灯片,加深同学对本课程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了解,加深对反馈控制原理及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理解。
[教案1-1]第一节概述1.教学主要内容:本讲主要介绍控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控制理论的发展、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及控制理论的学习方法等内容。
2.讲授方法及讲授重点:本讲首先介绍控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给出定义,并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离心调速器为例,说明需要用控制理论解决控制系统的稳定、准确、快速等问题。
其次,在讲授控制理论的发展时,主要介绍控制理论的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重点说明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手段,强调本课程重点介绍经典控制理论。
另外,在介绍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时,应举出控制理论在军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系统、动态测试、机械动力系统性能分析、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及与后续课的关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自控原理离散控制系统课件
通过状态方程可以求解系统的 状态响应和输出响应,进而进 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离散控制系统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是用于描述离散控制系 统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模型。
它通常表示为 G(z) = b0 + b1z^-1 + b2z^-2 + ... + bd*z^-d,其中 z 是复数变量
,bi 是已知系数。
传递函数可以用于分析系统的稳 定性、频率响应和系统性能等。
抗干扰性能定义
抗干扰性能是指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信号作用时,系统能够保持 稳定输出的能力。
抗干扰性能的指标
主要包括干扰信号的类型、幅度、频率等。
提高抗干扰性能的方法
通过增强系统自身的稳定性、采用滤波技术、引入鲁棒控制等手段 提高抗干扰性能。
05
CATALOGUE
离散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离散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步骤
奈奎斯特判据
对于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如果系统的极点都位于Z平面的左半部分,且没有极点 在虚轴上,则系统是稳定的。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根轨迹法
通过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 系统的极点和零点分布,从而判 断系统的稳定性。
频率域分析法
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判断 系统是否稳定。频率域分析法通 常使用劳斯-赫尔维茨判据或奈奎 斯特判据进行稳定性分析。
04
CATALOGUE
离散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稳态误差定义
稳态误差是控制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达到稳态后其输出 量与期望输出量之间的偏差。
稳态误差的来源
主要来源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设计,如系统增益、积分环节、 微分环节等。
减小稳态误差的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离散控制系统 )
* n=0
∞
∑ e (nT )δ (t − nT ) = e (nT ) = {e (0 ), e (1 ), L }
= e (0 ) + e (1T ) ⋅ Z
−1
+∞
定义它的Z变换为: 定义它的Z变换为:
E (Z ) =
n=0
∑ e (nT ) ⋅ Z − n
+ e (2 T )Z
* +∞ n = −∞
即: e (t ) = e(t ) ⋅
=
0
∑ δ (t − nT ) = ∑ e(nT )δ (t − nT )
n = −∞
+∞ n =0
+∞
n = −∞
∑ e(nT )δ (t − nT ) + ∑ e(nT )δ (t − nT )
习惯上认为e(t)只有在开始采样以后才有意义,因此, 习惯上认为 只有在开始采样以后才有意义,因此, t < 0时的信号 只有在开始采样以后才有意义 时的信号 为零, 为零,即 :
a a 2 a 3 = A 1 + + + + L z z z 1 Az a = A⋅ = < 1 z a z−a 1− z
几何意义:几何序列e*( 几何意义:几何序列e*(t)在Z平面上,圆|z|=|a|以外都是可 e* 平面上, |z|=|a|以外都是可 以做Z变换的(在圆|z|=|a|以内则不可以)。z=0为 |z|=|a|以内则不可以)。z=0 的零点, 以做Z变换的(在圆|z|=|a|以内则不可以)。z=0为E(z)的零点, z=a为 的极点。 z=a为E(z)的极点。
7.1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
6. 卷积定理 设
c(kT ) = ∑ g[(k − n)T ]r (nT )
n=0
k
则卷积定理可以表示为
C ( z ) = G ( z ) R( z )
三、Z变换方法 级数求和法 1. 级数求和法 在各个采样时刻的数值, 只要知道连续函数f(t)在各个采样时刻的数值, 即可求得其 Z 变换 。 这种级数展开式是开放式的 , 有无穷多项 。 但有一些常 变换。这种级数展开式是开放式的, 有无穷多项。 变换的级数展开式可以用闭合型函数表示。 用的Z变换的级数展开式可以用闭合型函数表示。 求单位阶跃函数1 变换。 例 求单位阶跃函数1(t)的Z变换。 解 单位阶跃函数的采样函数为 1(nT)=1 (n=0, 1, 2, …) 可得
R1 R2 C uo
4、零阶保持器的工程实现
1 − e −Ts Gh (s ) = s
R ui C uo
eTs ≈1+Ts
ui
R3 L
8.3 Z变换 变换
一、 Z变换定义 连续函数f(t)的拉氏变换为
F ( s ) = L[ f (t )] = ∫ f (t )e − st dt
0 ∞
设f(t)的采样信号为
Z [ f (t − kT )] = z − k F ( z )
Z [ f (t + kT )] = z k F ( z ) − z k ∑ f ( nT ) z −n
n =0
k −1
3. 复数位移定理 4. 初值定理 设 lim F ( z )存在, 则
z →∞
Z [ f (t )e ∓ at ] = F ( ze ± aT )
f (0) = lim F ( z )
z →∞
第8章离散控制系统
n
z
n
E (z) i 1Rs[E e(s)zesT ]|s si i 1R i
在极式点中s ,sis时i为的E (留s) 的数极。点,Ri Rse[E(s)zzes
T]|ssi为
E(s)
z
z esT
当E (s)具有一阶极点 s si ,其留数 R 1 为 R1ls ism i(ssi)E(s)zzesT
设E ( z) 的有理分式表达式为
E(z)b am nzzm n a bm n 1 1zzn m 11 a b0 0
通常 mn,用分母除分子,可得
E ( z ) c 0 c 1 z 1 c 2 z 2 c n z n c n z n
n 0
上式的z反变换式为
e * ( t ) c 0 ( t ) c 1 ( t T ) c 2 ( t 2 T ) c n ( t n ) T
e*(t) e(nT)(tnT) n0
上式也可写作:
e*(t)e(t)T(t)
式中 T(t)(tnT)(称为单位理想脉冲序列) n0
而e * (t ) 则为加权单位理想脉冲序列。
8.2.2 采样定理 香农采样定理:
要保证采样后的离散信号不失真地恢复原连续信号,或者 说要保证信号经采样后不会导致任何信息丢失,必须满足 两个条件:
例 试求单位阶跃信号 e(t)1(的t) z变换。 解: 单位阶跃函数在任何采样时刻的值均为1,即
e(n)T1(n)T1
由z变换定义求得
(n1,2,)
E (z) Z [1 (t) ] 1 (n)z T n 1 z 1 z 2 z n
n 0
这是公比为 z 1 的等比级数,在满足收敛条件 | z1 |1时, 其收敛和为:
自动控制原理8PPT课件
Ts ----采样周期; S---拉氏变换算子。
F (z) F *(s) f (kTs )zk k 0
上式收敛时,被定义为采样函数 f *(t) 的Z变换。即
Z f *(t) F (z) f (kTs )zk
k 0
注意: 1、上面三式均为采样函数 f *(t) 的拉氏变换式; 2、 F(z) 是 f *(t) 的Z变换式;
采样系统中既有离散信号,又有连续信号。 采样开关接通时刻,系统处 于闭环工作状态。而在采样开关断开时刻,系统处于开环工作状态。
2、 计算机控制系统
计算机作为系统的控制器,其输入和输出只能是二进制编码的数字信号, 即在时间上和幅值上都是离散信号,而系统中被控对象和测量元件的输入和输 出是连续信号, 故需要A/D和D/A实现两种信号的转换。
3、 F(z) 只表征连续函数 f (t)
在采样时刻的信号特性, 在采样时刻之间的特性,不能反映。
(2) Z变换方法 Z变换方法多种,主要的有
1) 级数求和法。以例说明
例 求单位价跃函数1(t)的Z变换.
解:因为
Z[1*(t)] Z[1(t)] 1(nT )Z n 1 Z 1 Z 2 ...... Z n ...... n0
f * (t) f (t)T (t) f (kTs ) (t kTs ) k 0
对上式两边取拉氏变换
f * (t)
F * (s) L f (kTs ) (t kTs ) f (kTs )ekTss
k 0
k0
可看出,F * (s) 是以复变量s表示的函数。引入一新变量z
Z eTss
瞬间。这样离散信号就变成了一阶梯信号fh(t)。因为fh(t)在每一个采样区间 内的值均为常数,其导数为0,故称为零阶保持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k’=0有k=2,则 c(k’)|k’=0 =c(0’)=6 r(k’)|k’=0 =r(0’)=1 当,k’=1有k=3,则 c(k’)|k’=1 =c(1’)=25 r(k’)|k’=1 =r(1’)=1
写出差分方程的递推形式
c(k’+2)= r(k’+2) +5c(k’+1)-6c(k’)
例8-18 已知离散系统的后向差分方程 c(k)-5c(k-1)+6c(k-2)=r(k) 初始条件c(0)=0, c(1)=1。 试用迭代法求在r(k)=1(k)=1 (k>0)作用下的输出序列。
解:可以写出后向差分方程的递推形式
c(k)= r(k) + 5c(k-1)-6c(k-2)
根据初始条件c(0)=0, c(1)=1,并令k=2, 3, 4…,逐 拍递推,有 c*(t) k=0 c(0)=0 k=1 c(1)=1 初始条件 k=2 c(2)=r(2)+5c(1)-6c(0)=6 k=3 c(3)=r(3)+5c(2)-6c(1)=25 k=4 c(4)=r(4)+5c(3)-6c(2)=90 T 2T 3T 4T … 由此可以画出输出c(k)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作为一个数学模型,仅依赖于对象本身,与输入无关。
1. 脉冲传函的定义 定义: 在线性定常离散系统中, 初始条件为零时,系 统输出与输入信号的z变换之比,称为脉冲传函。
C ( z ) 输出脉冲序列的 z 变换 G( z ) R( z ) 输入脉冲序列的 z变换
设系统的差分 方程为:
c(k ) a1c(k 1) anc(k n) b0 r (k ) b1r (k 1) bm r (k m)
实数位移定理
n
Z[ae( t )] aE( z )
Z[e(t nT)] z E( z)
Z [e( t T )] zE ( z ) ze (0) 2 2 Z [e( t 2T )] z E ( z ) z e(0) ze (T ) Z [e( t 3T )] z 3 E ( z ) z 3e(0) z 2 e(T ) ze ( 2T )
3) z变换法 用z变换法求解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方法与用拉氏 变换求解微分方程方法类似。
r(k )
差分方程式
c(k)
Z
经典法求解
时域解
Z-1 C(z) 求解代数方程
z域解
R(z)
z的代数方程
用z变换法求解常系数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
1. 利用z变换的超前或延迟定理对差分方程两边进行 z变换,代入相应的初始条件,化为复变量z的代 数方程; 2. 求出代数方程的解c(z);
z , c(0) 6, c(1) 25 代入 R( z ) Z (1( k )) z 1 (6 z 2 11z 6)z 求得 C ( z ) 2 ( z 5z 6)(z 1) 0.5z 8z 13.5z C(z) 部分分式法求z反变换 z 1 z 2 z 3
例8-20 一阶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c(k+1)-bc(k) =r(k) 已知r(k)=ak,初始条件 c(0)=0,求响应c(k)。 解:对差分方程两边取z变换 zC(z)-zc(0)-bC(z)=R(z)
z , c ( 0) 0 代入 R( z ) Z (a ) za z C(z) 求得 ( z a )(z b) 1 z z C(z) [ ] 部分分式法求z反变换 ab za zb 1 查表得 c( k ) (a k b k ) ( k 0,1,2,...) ab
k
例8-21 二阶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c(k+2)-5c(k+1)+6c(k) =r(k) 已知r(k)=1(k)=1,初始条件 c(0)=6,c(1)=25,求响应c(k)。
解:对差分方程两边取z变换
[z2C(z)-z2c(0)-zc(1)] –5[zC(z)-zc(0)]-6C(z)=R(z)
3. 对c(z)进行反变换,得出c(kT)或c*(t)。
Z [e( t T )] zE ( z ) ze (0) Z [e( t 2T )] z 2 E ( z ) z 2 e(0) ze (T ) 3 3 2 Z [e( t 3T )] z E ( z ) z e(0) z e(T ) ze ( 2T )
根据新的初始条件,并令k’=2, 3, 4…,逐拍递推, 有
k’=0 c(0)=6 k’=1 c(1)=25 初始条件 k’=2 c(2)=r(2)+5c(1)-6c(0)=90 k’=3 c(3)=r(3)+5c(2)-6c(1)=301 k’=4 c(4)=r(4)+5c(3)-6c(2)=966 … 由此可以画出输出c(k)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j 0 i 1
特别适合在计算机上求解。比连续系统方便!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也可以用n阶前向差分方程 描述, 即
c( k n) a1c( k n 1) an c( k ) b0 r ( k m ) b1r ( k m 1) bm r ( k )
第八章 离散控制系统 (2)
• 数学模型
–
–
1.差分方程 2.脉冲传递函数
• 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
– –
1.稳定性 2.动态性能 3.稳态误差
上一次课的重点内容回顾:
Z变换 : Z变换的定义:采样函数的拉氏变换
* KTs k E * ( s) L e ( t ) e ( KT ) e e ( KT ) z E z z eTs k 0 k 0
1 n
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z变换
(1 a1z an z )C ( z ) (b0 b1z 1 bm z m ) R( z )
e*(t)
二阶前向差分:
Δ2e(k)=Δ[Δe(k)]=Δ[ e(k+1) - e(k)] = Δe(k+1) - Δe(k)] = [ e(k+2) - e(k+1)] - [ e(k+1) - e(k)] = e(k+2) - 2e(k+1) +e(k)
Δe(k)
▽e(k)
(k-1)T kT (k+1)T
n—系统的阶次 递推形式
m n
k—系统的第k个采样周期
在实际当中, 较少应用
c(k n) b j r (k m j ) ai c(k n i )
j 0 i 1
3. 差分方程的解法 有经典法*-较繁琐:通解+特解、迭代法和z变换法。 1) 迭代法 线性定常系统差分方程可以写 ]
e( kT )
Z-1[ ]
E ( z ) Z [e * ( t )] e( kT ) z k
k 0
8.5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系统定量分析的基础。 连续系统—微分方程—L变换—代数方程—传递函数 离散系统—差分方程— Z变换—代数方程—脉冲传函 类比:相似性 把握住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可事半功倍!
求Z变换的方法: 1)级数求和法(由定义式) 2)部分分式展开法,将E(s)部分分式展开,将对应典型 环节的z变换求和得出。 Z变换的性质: 1)线性性质,2)平移性质(延迟,超前),3)位移性 质,4)初值定理,5)终值定理,6)卷积和定理
线性定理
Z[e1 ( t ) e2 ( t )] E1 ( z ) E 2 ( z )
n! e( k i ) ( 1) i 0 i! ( n i )!
n i
2.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对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离散系统,在某一采样时刻的输
出值 c(k) 不仅与这一时刻的输入值 r(k)有关,而且与过去时刻的 输入值r(k-1)、 r(k-2)…有关,还与过去的输出值c(k-1)、 c(k-2)… 有关。可以把这种关系用n阶后向差分方程描述:
c( k ) a1c( k 1) an c( k n) b0 r ( k ) b1r ( k 1) bm r ( k m )
n—系统的阶次
在实际当中, 应用较广泛
k—系统的第k个采样周期
m n
线性定常系统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 递推形式
c (k ) b j r (k j ) ai c (k i )
终值定理
e() lim e(t ) lim( z 1) E ( z )
t z 1
Z反变: e(kT ) Z 1[ E( z )]
1)长除法 得到一个降幂排列的级数 (简单,开式) 2) 部分分式法
步骤:① 先将变换式写成
E(z) z
,展开成部分分式,
E ( z ) n Ai z i 1 z z i
查表得
c(k ) 0.5 8 2 13.5 3
k
k
(k 0,1,2,...)
8.5.2 脉冲传递函数
在连续系统中,传递函数是s域的数学模型,分析起来比时域 里面的微分方程更方便;同样,在离散系统中通过z变换,可以 建立z域的数学模型,称为z传递函数,又称脉冲传递函数。 给分 析和计算带来极大方便。
② 两端乘以z ③ 查z变换表
*
Ai z E (z) i 1 z z i
n
a
k
z za
e(kT) Ai zi k
i 1
n
e (t ) e(kT ) (t kT )
i 1
n
e(t ) e( kT )
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