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笔记(表格式整理版)精华(新)

合集下载

教育学整理笔记

教育学整理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学笔记(表格式整理版)精华

教育学笔记(表格式整理版)精华

教育学

一、教育与教育学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四、中学教育(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五、学生与教师(师生关系)

六、中学课程

七、中学教学

八、中学德育

九、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活动中的三结合——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三大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起源论:生物起源说(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米丁斯基、凯洛夫

4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时一门以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

2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

动效率)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使原本由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为更多人掌握)

(二)教育与科学技术

1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三)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文化对教育——影响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法的确立

教育对文化——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传播、交流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文化——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构成文化本体3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教育学原理笔记整理版

教育学原理笔记整理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教育学(王道俊)笔记整理

教育学(王道俊)笔记整理

教育学(王道俊)笔记整理

《教育学》王道俊版笔记

绪论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2.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

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孔子《论语》、柏拉图《理想国》。

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性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他提出:①普及初等教育②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③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④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评价

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2)法国的卢梭《爱弥尔》,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

育思想,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内容、重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促进近代教育思想的变革。(3)德国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德之道德力量(德育)四部分。但还未达到真正的科学化。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个人整理版)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个人整理版)

第一局部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

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

子·尽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③教育是开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4.教育是“依照自然法那么,开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

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2:教育的概念

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

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

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开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

心开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

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开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活动的根本要素与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的根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根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

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

奴隶社会出现的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个人整理版)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个人整理版)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

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4.

5.

3.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

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2.??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周朝的乡学分为:塾

痒序校

3.??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

4.??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

5.

6.

7

8.

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

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

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是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③??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10.现代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②教育的日趋普及型和多样性

③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

1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朱熹——《四书集注》韩愈——《师说》

教育学整理笔记

教育学整理笔记

教育学 (3)

第一章认识教师职业 (5)

第一节教师职业 (5)

五、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法 (8)

教师劳动的价值 (8)

教师职业的基本素质(素养) (8)

二、知识素质—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 (9)

三、教育能力素质——教育实践能力 (9)

四、身心素质 (9)

第二节教师职业的对象—学生 (9)

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10)

第三节教师职业的首要环境—师生关系 (10)

3. 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10)

(二)我国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10)

(三) 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0)

思考题: (10)

第三章教育与教育学 (11)

课前讨论:为什么师范生要学习教育学? (13)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3)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3)

第四章教育﹒人﹒社会 (15)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15)

(一)生物因素 1.遗传素质 (15)

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 (15)

社会环境——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16)

1.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6)

2.家庭环境:第一道染缸3.社会文化:东西方,不同民族、地域4.社会实践:是人发展的根本途径 (16)

(三)主体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6)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16)

二、教育对人的社会地位的提升 (16)

(二)教育与人社会地位的关系 (16)

2.教育与个体的社会流动 (17)

复习思考题 (17)

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 (17)

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学制 (18)

第一节教育目的 (19)

教育学(王道俊)笔记整理分析

教育学(王道俊)笔记整理分析

《教育学》王道俊版笔记

绪论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2。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孔子《论语》、柏拉图《理想国》。

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性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他提出:①普及初等教育②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③论证了班级授课制④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2)法国的卢梭《爱弥尔》,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内容、重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促进近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3)德国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德之道德力量(德育)四部分。但还未达到真正的科学化。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1)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人类的生活分为:①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②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③目的在于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④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⑤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还特别重视体育。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教育学笔记(表格式整理版)精华

教育学笔记(表格式整理版)精华

教育学笔记(表格式整理版)精华

教育学

一、教育与教育学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四、中学教育(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五、学生与教师(师生关系)

六、中学课程

七、中学教学

八、中学德育

九、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活动中的三结合——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三大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起源论:生物起源说(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时一门以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

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

2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

现实的劳动力,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使原本由少数人掌握

的科学知识为更多人掌握)

(二)教育与科学技术

1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三)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文化对教育——影响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法的确立

教育对文化——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传播、交流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文化——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构成文化本体

3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完整word版)教育学原理笔记[背诵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教育学原理笔记[背诵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教育学原理笔记[背诵版]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

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

教育学(王道俊)笔记整理

教育学(王道俊)笔记整理

《教育学》王道俊版笔记

绪论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2.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孔子《论语》、柏拉图《理想国》。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性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他提出:①普及初等教育②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③论证了班级授课制④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2)法国的卢梭《爱弥尔》,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内容、重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促进近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3)德国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德之道德力量(德育)四部分。但还未达到真正的科学化。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1)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人类的生活分为:①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②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③目的在于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④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⑤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还特别重视体育。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教育学笔记总结

教育学笔记总结

教育学笔记总结

综合

一、知识点: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孟子是将教与育连起来使用的第一个人。

2、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3、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新教育大纲》。

4、瞽(gu)宗是商代的乐师。

5、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6、古代印度“种性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首陀罗(奴隶)。

7、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庠(xiang)

。。我国有学校教育形态是在:夏代。。我国在夏朝时就出现了以庠、序、校为名称的早期学校形态。。。

8、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是西周的主要教育内容,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七艺包括:三科和四学。。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分科课程。 9、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10、传统教育的“旧三中心论”是指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11、教育的7个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1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指: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4、到2021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与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施行时间:20xx年9月1日。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次正式颁布的时间是:1986年4月12日。。。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2021年。

最新教育学(王道俊)笔记整理汇编

最新教育学(王道俊)笔记整理汇编

《教育学》王道俊版笔记

绪论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2.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孔子《论语》、柏拉图《理想国》。

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性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他提出:①普及初等教育②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③论证了班级授课制④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2)法国的卢梭《爱弥尔》,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内容、重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促进近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3)德国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德之道德力量(德育)四部分。但还未达到真正的科学化。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1)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人类的生活分为:①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②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③目的在于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④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⑤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还特别重视体育。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个人整理版)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个人整理版)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

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

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4.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2:教育的概念

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

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

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

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

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

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

一、教育与教育学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四、中学教育(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五、学生与教师(师生关系)

六、中学课程

七、中学教学

八、中学德育

九、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活动中的三结合——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三大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起源论:生物起源说(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米丁斯基、凯洛夫

4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时一门以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

2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

动效率)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使原本由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为更多人掌握)

(二)教育与科学技术

1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三)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文化对教育——影响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法的确立

教育对文化——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传播、交流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文化——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构成文化本体3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4学校文化的特点为:(一种组织文化、)(整合型较强的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5学校文化既能给学校预订教育目的带来积极影响也能带来消极影响,这是由学校文中蕴含的(丰富多样性)和(歧义性)决定的

6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性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7校园文化可分为(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

8(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9学校精神文化可以分为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良好的校风对学生个性和品德有陶冶与导向作用

1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

四、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一)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3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评价)

4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5制定教育目标的主要因素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7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8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9素质教育的内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10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1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二)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2学校教育制度分为(学前教育机构)(初等教育机构)(中等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机构)(普通教育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系统)(师范教育系统)(成人教育系统)

3

4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接轨。(学前、小学)

(2)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初等教育)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中等教育)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高等教育)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5我国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6 1986年通过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五、师生关系

(一)、学生

1、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主张保障儿童拥有社会权利的主体地位,其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2学生的合法权利:生存权、受教育权(学生最主要的权利)、人身权(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权利)。

(二)、教师

1、1994年的《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这也是教师最本质的特征。

4教师劳动的特点:

5依据《教师法》,教师享有的权利有:

6教师的职业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