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简述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研究

简述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研究

简述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水平不断的进步,许多病症已经可以治愈,但慢性心力衰竭依旧是医学界需要攻克的一个难题。慢性心力衰竭主要发生在中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中,还可能是由急性心力衰竭转换而成。临床

症状通常比较的复杂,且病症发展的比较缓慢,病症进展也很慢。致死率也很高。本文就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引言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指的是在患者原有的心脏病基础上,出现了心脏功

能不满足身体机能代谢需要,而需要依赖充盈压高补偿的病理状态,是一种综合

因素引起的复杂的综合性疾病,这种疾病的致死原因是心血管疾病[1]。慢性心力

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及持续性心力衰竭三者有所区别,切记不可混淆。

1.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式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由很多种,常见的有:通过药物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通过外科手术来时心脏恢复正常功能从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还可以采用机

械辅助、心脏移植、细胞移植等手段来进行治疗[2]。现阶段我国多数心力衰竭都

选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要排除患者的诱发因素。例如:患

者的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那么首先要对患者的高血压病症进行控制,然后在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治疗。还要做好患者的体重监测,避免患者出现

较大的体重波动。

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重点

(1)健康教育

慢性心理衰竭患者以及家属需要获得准确的疾病知识的指导[3]。包括正确的

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良好稳定的情绪、合理规范用药等等。

(2)避免受凉感染

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探讨

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探讨

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探讨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心力衰竭病人虽然需要医生的治疗,但是他们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也非常重要。本文将探讨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1. 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心力衰竭病人需要通过自我管理来控制和改善自己的病情。通过自我管理,病人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药物使用,避免疲劳和体力活动,控制饮食,注意体重等。通过自我管理,病人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保证病情控制和稳定。

同时,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可以通过在病人中强调和培养患者自我管理技能来促进心力衰竭的治疗,减少再次住院的几率。因此,自我管理能力在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中是至关重要的。

2. 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为了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医生应该鼓励病人积极参与自己的治疗。医生可以告诉病人到哪里寻求帮助,什么时候要求帮助,以及帮助他们处理重要的自我管理问题。为了帮助病人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医生也可以提供

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病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信息资源获得他们需要的知识。

3. 识别病人的需要

为了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医生需要识别病人的需要。首先,他们需要识别自己的症状和体征,例如疲劳和呼吸困难等,并尝试在家中使用各种方法控制症状。其次,病人还需要了解如何使用各种药物,控制药物的用量和时效性,并学会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最后,病人还需要学会如何避免低血压或高血压等疾病,并间断性测量血压。病人还需要了解如何避免食物中的盐分和镁的过量摄入,并在食品组成方案中包括更多有关水分、健康脂肪和蛋白质的选择。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

保持 生理状况 的稳定 ; 自我 护理管 理是患者 应对症 状
的临床综合征 , 是各 种心脏病 的终末 阶段 , 具有 发病 率 高、 致残率高 、 病死 率高和再入 院率高 的特 点…。 由于
在疾病稳定期 , 患者绝大部分 时间都是在家 中疗 养 , 因 此, 良好 的 自我管理对 于慢性 心力衰 竭患 者降低再 入
出现 时的反应 ; 自我 护理信 心是影 响 自我护 理状况 的

个极其重要 的因素 。
2 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自我管理的因素
院率 , 提高生活质量尤其重要 。世 界卫生组织 ( WH O) 认为 , 良好的 自我管理 是帮助 提高 临床照护 和治疗 效
果最好 的方式 。慢性心力衰竭 自我管 理的重 要性在 研究 中已经证 明, 但是 ,国内外研究 表明 , 当前慢 性心 衰 的 自我管理 仍处 于中等偏低 水平 。为此 , 如何 帮 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析影响因素和有 效地实 施 自我
在我 国 , 慢性心 力衰竭 患者 的 自我护理 行为 总体
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 。因此 , 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自我护理/ 管理 的影 响因素 , 以减少患者 自我管理 的障 碍, 加 强 和 支持 患 者合 适 的 自我 护 理行 为显 得尤 为
重要 。
2 . 1 自我护理维持 的影 响因素 自我 护理 的维持 主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国外有研 究 者报道 ,大约 只有半 数左右 的患 者能够 正确 识别其 所 环 。
服 用 的药物 ;对 于药 物及低 盐饮 食 的依 从性 均较 差;能 够坚 持每 日监 测体 重 的人 数不 足 3 0 % ;4 0 %的患 者没 有认 识 到 日测 体重 的
3 . 2提高 饮食依从 性和活动 指导 坚 持饮 食 限钠 ,限制水 的摄 入 。体 内水钠潴 留是 心衰 患者 住
2 . 3社 会支持
所谓 社会 支持 就是 患者从 其所 在的社 会群 体 中获得 的各种 帮
明 :缺 乏有 效的 自我管 理是慢 性心 力衰竭 患者 再住 院率升 高的主 助及 支持 ,可 以分 为两个 方面 ,一 方面是 物质 支持 ;另 一方面 是 要原 因。随着 心血 管疾 病的逐 年高 发,慢 性心 力衰竭 患者 的数量 精神 支持 。在这 当 中家庭 的支 持、 家属 的参与 对患 者 的 自我管 理
万人 。中 国慢 性心力衰 竭患病 率为 O . 9 % ,慢 性心力 衰竭住 院率 占 同期心 血管病 的 2 0 % ,死 亡率却 占 4 0 % 。国外专 门的数据 调查表 2 . 4疾 病 的严 重程度 在 很多 时候疾 病的 严重程 度 决定着 患者 及家属 的重 视程 度及
明如 果改进 患慢 性心 力衰竭 患者 的 自我 管理技 能 ,有 可 能减少 一 承受 能力 , 疾病初 期往 往 由于认识 的不足及局 限 , 出现不重视 疾病 , 年内 4 0 %的再入 院率 。由此可 见 , 良好 的 自我 管理是 提高 患慢 性 忽视 其 正规 的治疗 及护 理。在 疾病 的后 期又会 由于 其长 期疾 病过 心力 衰竭 患者生 活质量 的重 要保证 ,所 以帮助 慢性心 力衰 竭患者 程 的影 响 , 经 济及精神 均承受 强大 的压力 , 又会 出现 疾病应对 无力 ,

临床慢性心力衰竭自我容量管理、自我感知容量超负荷、应对容量超负荷及要点总结

临床慢性心力衰竭自我容量管理、自我感知容量超负荷、应对容量超负荷及要点总结

临床慢性心力衰竭自我容量管理、自我感知容量超负荷、应对容量超负荷及要点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状态和终末期表现,容量超负荷是CHF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也是导致CHF患者病情加重、再入院的主要原因。容量超负荷的存在导致CHF患者机体体液再分布,组织间隙液体潴留,肺循环与体循环淤血,进而造成多器官生理功能障碍, 出现呼吸困难、外周水肿、消化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在淤血症状出现前,容量超负荷实际上早已存在。对CHF患者来说,尽早开始容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并且容量管理应贯穿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CHF作为不可逆且难以治愈的疾病, 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和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是治疗的关键。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

维持自我容量管理

利尿剂使用

明确利尿剂在容量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尿剂是唯一能充分控制心力衰竭患者液体潴留的药物。对于不存在禁忌证、液体潴留

证据的各种类型的心力衰竭患者均需考虑用利尿剂来缓解液体潴留,恢复和维持正常的容量状态。

指导CHF患者服用利尿剂:患者应能够知晓所用利尿剂的名称、剂量、时间、频次、用药目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自我调整利尿剂:推荐教会能够遵循指导自我照护、反复出现液体潴留的CHF患者根据病情需要(症状和每日体重变化)自行调整或者在家庭成员和照护者的协助下调整利尿剂。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CHF患者需要自我调整利尿剂或者联系医护人员: ①症状或体征(如呼吸困难、水肿、低血压)恶化;②3 d 内体重突然增加超过2 kg 。

尽量避免利尿剂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评估使用利尿剂后尿量增加是否对患者生活造成困扰,与患者共同确定合适的用药时间。指导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排尿高峰和计划的行程来选择最佳的利尿剂服用时间。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1. 锻炼和体力活动

锻炼和体力活动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非常重要。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加心脏的耐力和力量,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如散步、骑自行车或游泳等,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在进行锻炼前,患者应先咨询医生并评估自己的运动能力。

2. 饮食管理

健康的饮食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至关重要。他们应该遵循低盐、低脂肪和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患者应该减少食用高盐食物,如加工食品和罐头食品,并选择低钠替代品。此外,应合理摄取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和瘦肉。

3. 药物管理

药物管理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关键一环。患者应按医生的建议正确服用处方药物,并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4. 管理症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出现疲劳、气短和水肿等症状。患者应通过合理的休息和控制体液平衡来管理这些症状。保持适量体力活动和休息可以缓解疲劳和气短,而限制盐的摄入和适量饮水可以减轻水肿。

5. 定期随访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以及与医生和其他医

疗团队成员的沟通。定期随访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提供支持和教育患者。

6. 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面临着生活质量下降、心理压力增加的问题。因此,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对于他们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患者可以通过家人、朋友或专业机构获得心理支持。此外,患者有时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安排,以适应病情。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是治

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方面,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学科技的

不断发展,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本文将就心力衰竭患者容

量管理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液体管理和药物治疗,维持患者体液平衡,

减轻心脏负担,改善症状,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的普

及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探索,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丰富,包括

液体管理、药物治疗和患者自我管理等多个方面。

液体管理是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的基础,包括控制液体摄入和限制盐分摄入等。传

统的液体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限制液体摄入和使用利尿剂来达到排液的目的。近年来研究

发现,单纯依靠限制液体摄入和使用利尿剂的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反而容易

导致患者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液体管理方法进行了改进,比如适当增加利尿剂的使用量、结合利尿剂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以期增强尿液排泄

和减轻心脏负担,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也是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利

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可以减轻心脏负担、扩张血管、减少交感神经活性等,从而起到促进排液和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最近几年,随着对心衰病理生理的深入了解和药物研发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型的药物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与自我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与自我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1.2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首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选择治疗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经常会联合利尿剂给药,并且从小剂量开始给药,如能耐受,则逐渐增加到靶剂量。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以有效抑制心衰时交感神经的激活,减少致死性心率失常的情况发展。β-受体阻滞剂中,比较常见的药物有美托洛尔、卡维他洛等。一般情况下,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也是从小剂量给药开始,根据治疗的情况逐渐增加剂量。从临床上看,不同的学者选择的具体治疗药物有所不同,而业内对治疗药物的选择也存在争议。蓝伟锋等[3]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行了研究,选择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卡维地洛的治疗效果要优于美托洛尔,但是因为选择的比例比较少,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因而研究的权威性受到一定的质疑。在李中良等[4]研究中,选择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联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发现联合治疗的效果为93.3%,要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77.8%(P<0.05),并且联合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左心射血分数的改善情况也要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利尿剂治疗也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药物治疗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是唯一控制体液潴留的心力衰竭药物,但是单一使用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通常需要同其它药物联合使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中药治疗在近年来逐渐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治疗中,通过坚持辨证施治的治疗理念,针对不同类型的慢性心力衰竭进行针对性治疗。在肖生华等[5]研究中,对5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对照组和研究组的分组对照研究,对照组选择常规西药治疗,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真武汤治疗,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6.0%,而对照组则为60.0%,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并且研究组对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也更加明显。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管控的研究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管控的研究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管控的研究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家庭管控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选取2010年至5月2013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符合中华医学心血管分会的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定标准,即NYHA 心功能分级为II-IV级),年龄大于60岁,采用抽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管控组50人和对照组50人,出院前对患者建立档案,对观察组进行6个月的家庭管控,管控内容包括:指导监测体重,患者心绞痛及心衰症状的有无,服药,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现有轻微异常及时电话指导纠正,问题明显,及时就医。对照组只进行一般随访。通过查看电话随访记录,门诊随访记录和查看住院记录,收集这两组患者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管控6个月末分别采用欧洲心力衰竭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测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管控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评价工具

采用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测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

欧洲心力衰竭自我管理行为量表(EHFSeBS),该量表包括12个条目共60分,采用Likert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CHF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越低。1为完全同意;2为基本同意;3为中立;4为基本不同意;5为完全不同意。

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是专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设计的,该问卷表旨在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所提问题是在最近一个月(4周)内,心力衰竭(心脏状况)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情况。每个问题有5个答案选项,分值为0,1,2,3,4,5分,表明您日常生活受到的影响程度。如果问题不适合您,在0上划圈。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是指通过针对心力衰竭患者体液异常积聚的特点和机制,采取

一系列的治疗措施,维持患者机体的液体平衡,减轻水肿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容

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液状态,以达到液体平衡、预防和减轻水肿症状

为目标。

近年来,容量管理方法的研究逐渐深入,以下是一些研究进展的总结:

1. 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具有扩张静脉和动脉的作用,能够改善心脏功能,

减轻水肿症状。研究表明,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和单硝酸异山梨酯,能够

显著减少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发生率,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利尿剂:利尿剂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之一,可以通过增加尿量来排出体内

多余的液体,缓解水肿症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利尿剂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肾功能状况

密切相关,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应慎用利尿剂,以免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3.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的重要一环。患者应避免高盐和高

脂饮食,限制水分摄入,避免摄入过多的液体。患者还应遵循低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

的饮食原则,以维持营养平衡。

4. 抗凝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有心房颤动等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抗凝治疗可以

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最新的研究还表明,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阿哌沙班,能够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恶性血栓栓塞的风险。

5. 患者教育: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的关键在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

能力。患者教育包括对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程、治疗和预后的了解,以及饮食、药物、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新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新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新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是最常见的反复住院治疗和死亡的原因之一。心衰患者需要自行遵循复杂的治疗方案,遵守饮食及锻炼建议,国外专门的调查表明自我管理能减少患者一年内40%的再入院率。所以教育并提高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标签: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

心力衰竭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一种,是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到损害而导致的一组综合征[1]。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最常见的反复住院治疗和死亡的原因之一。文献[2]研究表明: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是CHF患者再住院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患者缺乏这种技能[3-4]。因此提高此类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迫在眉睫。现将CHF患者自我管理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1 CHF患者自我管理概念

所谓自我管理,是指通过患者的行为来保持和增进自身健康、监控和管理自身疾病的症状和征兆,减少疾病对自身社会功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持之以恒地治疗自身疾病的一种健康行为[5]。CHF患者需要自行遵循复杂的治疗方案,遵守锻炼建议,并根据医生建议修改使用药物,改变生活习惯。这种自我管理十分复杂,比如标准的心衰治疗经常使用最少三种不同的、需要每天多次服用的药物;另外CHF患者需要被限制盐的摄入,每日监测体重等,以尽早观察到恶化的警告标志,从而根据这些变化,调整药物使用。国外专门的数据调查表明如果改进CHF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有可能减少一年内40%的再入院率[6]。由此可见,良好的自我管理是提高CHF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教育并提高CHF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慢性心力衰竭的自我管理

慢性心力衰竭的自我管理

慢性心力衰竭的自我管理

文章来自~《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1年第2期

作者: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王楠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综合表现,也就是心脏主动舒张和收缩的能力下降,导致心脏回流、输出血液减少的疾病,严重时会导致液体在外周(如肺部、下肢)的淤积以及组织器官的供血不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患心力衰竭的人越来越多,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和心脏瓣膜病是心力衰竭最主要的三大病因,此外,心肌炎、心肌病、甲亢、贫血、肺栓塞等也可能造成心力衰竭。

一、心力衰竭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急性心力衰竭可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活动能力急剧下降、尿量急剧减少、甚至发生休克,由于病情紧急,多需要住院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这时的心衰就由急性逐渐过渡为慢性。

慢性心力衰竭,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我们希望的是,早期的不要发展成晚期,晚期的不要发展为急性,否则危及生命。

那么,为了有效控制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有什么办法呢?日常需要关注什么?生活上应该注意什么?需要吃什么药物?这些药都起什么作用?哪些需要长期服用?基本治疗药物的用量该如何调整?生活上应避免哪些情况?什么情况下需要到医院就诊?

二、日常关注哪些症状和指标?

1.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如果病情稳定,一部分患者的活动耐量可以通过六分钟步行实验来进行评估。

2.体重、尿量监测:每日监测体重,测量尽可能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推荐在每天清晨空腹、排便后,着同一服装进行测量。对于不能称重的患者,可每日监测尿量是否明显减少。

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进展

发布时间:2021-03-29T07:16:43.380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1期作者:潘旋羽

[导读]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复杂。

(联勤保障部队北戴河康复疗养中心河北秦皇岛066001)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复杂。目前临床上多侧重于院内治疗期间的护理,患者出院后因得不到有效的、规范的照护,在自我照护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导致疾病康复难度大,患者的再次住院率和病死率较高。本文就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进展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照护;护理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病因众多,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负荷过重、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等疾病,造成心脏结构、功能异常,使得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综合症,临床上以左心衰竭更为常见,大多患者都是左心衰竭后继发右心衰竭,从而导致全心衰竭[1]。慢性心力衰竭症状较多,主要围绕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症状,以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症状为主[2]。护理作为医疗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以下为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护理进展的综述。

1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护理

1.1健康生活方式干预

健康生活方式是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损害危险因素的重要举措。患者的饮食健康、生活行为管理及运动锻炼均为病情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叮嘱患者戒烟戒酒,注重休息,保证睡眠充足,积极治疗其他疾病;饮食上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原则,保证膳食营养均衡,每日限制饮水量;运动锻炼方面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态予以针对性指导,若患者体征稳定,可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日常注重自身保暖,预防感冒、感染[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及其影响因素

贲倩莹',朱凌燕',黄晓莉',沈成兴I,丁力打吴妍',龚静欢2

1.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200233;

2.上海交通大学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9年1一12月在上

海市某医院就诊的CHF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

素分析方法对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对985例CHF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调查,CHF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99.50±17.07)分,处于中等水平。CHF患者对心衰知识的了解情况评分总分为(21.22±6.01)分,属于中等知识水平,各维度评分最高为自我监测和预防得分,为(0.77±0.18)分,最低是用药知识得

分,为(0.55±0.30)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0'=0.113)、文化程度越高(0'=0.161)、病程越长(0'=0.135)、

用药知识得分越高(0'=0.103)的CH F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越高。结论CHF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差,需进一

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针对不同特征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自我管理健康促进措

施,提高该人群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039(2021)01-0109-04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由于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脏泵血功能障碍,血液在静脉淤积而动脉缺乏血液灌注,引起心脏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症候群“⑵。其患病群体主要为老年人,CHF在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全球范围内CHF 的发病率为0.4%~4.3%,在我国CHF的发病率为0.9%,不同地域人群其发生率有差异,研究显示南方居民CHF发病率为0.5%,北方居民发病率为1.4%z)。CHF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有关,其中交感-肾上腺素系统能够促使交感神经的张力保持在较高水平,可引起B1受体水平下降,造成心肌细胞对钙离子的运输出现障碍,从而使心肌的收缩力下降,影响正常泵血功能3)。目前临床上对CHF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0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⑴。由于CHF 患者的再入院率较高,患者在生活和治疗上面临较大压力,不利于其身心健康。CHF患者可以通过日常对疾病的监测和对自身行为的管理实现自我管理目的,从而保持自身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f但根据患者个人情况的不同,其自我管理的水平具有一定差异,对影响CHF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能够为CHF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案。本次研究CHF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现结果报道如下。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共3篇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共3篇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影

响因素的研究共3篇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症状包括

呼吸困难、疲劳、水肿等,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尽管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但CHF的治疗仍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参与自我护理。

本研究旨在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此,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50名CHF患者进行

了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CHF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得分较高,平均得分为85.2分(满分100分),其中最常见的护理行为

包括药物治疗(98%),饮食改变(84%)和锻炼(76%)。

影响CHF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影响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重要因素

之一。我们发现,受访者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中国患者更注重中药治疗,而西方患者更倾向于使用药物治疗。

2.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是影响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另一个重

要因素。我们发现,受访者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受访者。

3.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也是影响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关键因

素之一。我们发现,有高度家庭支持的患者更倾向于积极参与自我护理,他们的自我护理得分也更高。

4. 健康知识。对CHF患者来说,了解疾病的知识和管理技巧

也很重要。我们发现,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得分更高。

总之,自我护理对于CHF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影响CHF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因素包括文化、教育水平、家庭支持和健康知识等。为了提高CHF

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

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

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终末期的表现之一,是最常见的反复住院治疗和死亡的原因之一。国内研究显示,出院心衰患者1年内再住院率高达58.4%。多数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是不足,并且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呈下降趋势。研究数据表明,如果提高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有可能减少一年内40%的再入院率。可见,患者本人良好的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心衰自我管理因素

1.1年龄与性别

目前年龄、性别对心衰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结论尚不一致,年龄对心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正向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性心衰患者在服药、饮食等方面的自我护理行为水平逐渐增高。同时患者年龄越大,自理能力越差,积极执行自我管理的水平越差。研究发现,男性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要高于女性,并且老年男性会更积极地参与心衰的自我管理维持中,而女性患者在接受心衰健康教育的依从性要高于男性患者。

1.2文化程度

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在教育程度上表现为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更好地遵守饮食计划及坚持服药。调查发现:教育程度对自我管理有正性作用,本科学历及以上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比高中学历患者高1倍,比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患者高3倍。

1.3 经济收入

患者的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影响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程度,低收入人群虽然了解低盐、低脂饮食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没有多余的经济收入购买健康的食物,因此饮食管理较差。经济收入越差,患者病情越重,自我管理能力越差。收入高的慢性心衰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较好。经济收入通过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来间接影响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本文概述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明确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的自我管理,从而明显地降低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的复发率、再住院率,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标签: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干预

心力衰竭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一种,是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到损害而导致的一组综合征[1]。心脏病的末期均可表现或发展成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文献[3]研究表明: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升高的主要原因。随着心血管疾病的逐年高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数量也以惊人的数字在逐年递增。美国目前慢性心力衰患者达到500万人,每年新增病例55万人。预计到2030年可能上升至1000万人。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却占40%[4]。国外专门的数据调查表明如果改进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有可能减少一年内40%的再入院率。由此可见,良好的自我管理是提高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帮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高自我管理技能已经成为心血管领域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状况

1.1 自我管理的概念

所谓自我管理,是指通过患者的行为来保持和增进自身健康、监控和管理自身疾病的症状和征兆,减少疾病对自身社会功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持之以恒地治疗自身疾病的一种健康行为。它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通过提高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包括疾病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使患者自己有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

1.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内容包括按医嘱坚持服药、饮食管理、对不适症状程度的识别、及时就医、监测体重等。目前国外有研究者报道,大约只有半数左右的患者能够正确识别其所服用的药物;对于药物及低盐饮食的依从性均较差;能够坚持每日监测体重的人数不足30%;40%的患者没有认识到日测体重的重要性。只有27%的患者能够坚持每个月监测2次体重。在80%知道要低盐饮食的患者中,也只有1/3的患者能够坚持低盐饮食。36%的患者认为他们可以摄入大量的水。另外研究者还发现,在患者认识和实际行动之间还存在着明显差距。在国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维持较好的内容有服药的依从性,可达70%左右;但对症状改变的分辨率欠缺,有46.7%的慢性心力衰竭较少监测体重;51.1%的患者能够监测体重,但缺少连续性;40.6%的慢性心力衰竭不能识别症状的改变。患者在出院第1、3个月时均能够进行一定的自我护理,但是到第3个月时自我

的护理能力已逐渐下降[5]。

2 慢性心衰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

2.1 教育程度

患者教育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患者教育程度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对疾病的认知和自制能力的高低。

2.2 年龄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老年人居多,由于受其自身年龄因素的影响,患者在自理能力、体力、记忆力、认知度等方面都相对较低。

2.3 社会支持

所谓社会支持就是患者从其所在的社会群体中获得的各种帮助及支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支持;另一方面是精神支持。在这当中家庭的支持、家属的参与对患者的自我管理尤为重要,患者家属表现积极,关爱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疾病治疗及康复。

2.4 疾病的严重程度

在很多时候疾病的严重程度决定着患者及家属的重视程度及承受能力,疾病初期往往由于认识的不足及局限,出现不重视疾病,忽视其正规的治疗及护理。在疾病的后期又会由于其长期疾病过程的影响,经济及精神均承受强大的压力,又会出现疾病应对无力,丧失信心等现象。

3 护理干预方法

3.1 心理干预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和心理应激症状。医护人员要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6]。针对患者不同的问题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提高和加速患者康复的时间。对于处于疾病不同时段的慢性心衰患者,我们首先要做到细致沟通,正确评估,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正确积极地面对疾病,树立坚持治疗,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7]。另外要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心理状态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疾病的进展,形成恶性循环[8]。

3.2 提高饮食依从性和活动指导

坚持饮食限钠,限制水的摄入。体内水钠潴留是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

目前临床治疗常规中建议饮食限钠,美国2010年心衰HFSA (HeartFailureSocietyofAmerica,美国心脏衰竭协会)指南也包括了该项建议。减少水钠的摄入,有利于减轻水肿症状,从而减轻心脏负担。建议轻度患者每天摄入食盐2~3g,中到重度患者每天摄入食盐<2g。建议患者使用标准用量的小盐勺,方便控盐。重度患者每日最多可吃或喝水1.5~2L,建议口渴时含一块冰,夏天可吸食无糖冰棒迅速解渴。护理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使患者能够进行适当运动,有助于患者提高体质,改善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发作次数[9]。

3.3 提高治疗依从性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长期规律服药才能减轻症状,减少住院频次。每位患者所服用的药物各有不同,并非每一类的抗心衰药物都适用,具体应由心脏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来制订恰当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患者必须坚持每日定时服药,理解医师变动处方的含义并贯彻执行,且能分辨常用药物的副作用等[10]。患者在服药期间应谨记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服药管理:①清楚自己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②使用列表、药盒等辅助提醒方式来帮助每日准时服药;③如果偶尔忘记服药,不要一次吃两顿试图补上;④未经医生许可,不要擅自停药、换药或增减药物剂量;⑤去门诊看病时带上自己所用药物的清单;

⑥出门和旅游时随身带药。3.4 自我管理量表的应用

自我管理量表的应用是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合适的自我管理量表能客观地反映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程度。

3.5 电话随访

为患者提供全面、个体化的指导,同时配合定期家访或电话随访,可全面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当病情出现恶化征兆时,患者能及时识别并尽早就医,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再次住院,从而减少了再入院率以及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

4 小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再入院率,减轻国家和个人医疗负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却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主要原因。要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动进行自我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国内外多项研究已经表明,通过系统、科学、有效、连续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掌握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和技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控制心衰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深远。现在,在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多存在于社区当中,如何在医院与社区之间建立起连续、有效的患者健康自我管理干预体系,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润霖,胡大一.心血管病诊治新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