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本文概述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明确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的自我管理,从而明显地降低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的复发率、再住院率,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标签: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干预

心力衰竭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一种,是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到损害而导致的一组综合征[1]。心脏病的末期均可表现或发展成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文献[3]研究表明: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升高的主要原因。随着心血管疾病的逐年高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数量也以惊人的数字在逐年递增。美国目前慢性心力衰患者达到500万人,每年新增病例55万人。预计到2030年可能上升至1000万人。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却占40%[4]。国外专门的数据调查表明如果改进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有可能减少一年内40%的再入院率。由此可见,良好的自我管理是提高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帮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高自我管理技能已经成为心血管领域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状况

1.1 自我管理的概念

所谓自我管理,是指通过患者的行为来保持和增进自身健康、监控和管理自身疾病的症状和征兆,减少疾病对自身社会功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持之以恒地治疗自身疾病的一种健康行为。它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通过提高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包括疾病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使患者自己有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

1.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内容包括按医嘱坚持服药、饮食管理、对不适症状程度的识别、及时就医、监测体重等。目前国外有研究者报道,大约只有半数左右的患者能够正确识别其所服用的药物;对于药物及低盐饮食的依从性均较差;能够坚持每日监测体重的人数不足30%;40%的患者没有认识到日测体重的重要性。只有27%的患者能够坚持每个月监测2次体重。在80%知道要低盐饮食的患者中,也只有1/3的患者能够坚持低盐饮食。36%的患者认为他们可以摄入大量的水。另外研究者还发现,在患者认识和实际行动之间还存在着明显差距。在国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维持较好的内容有服药的依从性,可达70%左右;但对症状改变的分辨率欠缺,有46.7%的慢性心力衰竭较少监测体重;51.1%的患者能够监测体重,但缺少连续性;40.6%的慢性心力衰竭不能识别症状的改变。患者在出院第1、3个月时均能够进行一定的自我护理,但是到第3个月时自我

的护理能力已逐渐下降[5]。

2 慢性心衰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

2.1 教育程度

患者教育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患者教育程度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对疾病的认知和自制能力的高低。

2.2 年龄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老年人居多,由于受其自身年龄因素的影响,患者在自理能力、体力、记忆力、认知度等方面都相对较低。

2.3 社会支持

所谓社会支持就是患者从其所在的社会群体中获得的各种帮助及支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支持;另一方面是精神支持。在这当中家庭的支持、家属的参与对患者的自我管理尤为重要,患者家属表现积极,关爱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疾病治疗及康复。

2.4 疾病的严重程度

在很多时候疾病的严重程度决定着患者及家属的重视程度及承受能力,疾病初期往往由于认识的不足及局限,出现不重视疾病,忽视其正规的治疗及护理。在疾病的后期又会由于其长期疾病过程的影响,经济及精神均承受强大的压力,又会出现疾病应对无力,丧失信心等现象。

3 护理干预方法

3.1 心理干预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和心理应激症状。医护人员要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6]。针对患者不同的问题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提高和加速患者康复的时间。对于处于疾病不同时段的慢性心衰患者,我们首先要做到细致沟通,正确评估,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正确积极地面对疾病,树立坚持治疗,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7]。另外要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心理状态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疾病的进展,形成恶性循环[8]。

3.2 提高饮食依从性和活动指导

坚持饮食限钠,限制水的摄入。体内水钠潴留是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

目前临床治疗常规中建议饮食限钠,美国2010年心衰HFSA (HeartFailureSocietyofAmerica,美国心脏衰竭协会)指南也包括了该项建议。减少水钠的摄入,有利于减轻水肿症状,从而减轻心脏负担。建议轻度患者每天摄入食盐2~3g,中到重度患者每天摄入食盐<2g。建议患者使用标准用量的小盐勺,方便控盐。重度患者每日最多可吃或喝水1.5~2L,建议口渴时含一块冰,夏天可吸食无糖冰棒迅速解渴。护理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使患者能够进行适当运动,有助于患者提高体质,改善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发作次数[9]。

3.3 提高治疗依从性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长期规律服药才能减轻症状,减少住院频次。每位患者所服用的药物各有不同,并非每一类的抗心衰药物都适用,具体应由心脏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来制订恰当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患者必须坚持每日定时服药,理解医师变动处方的含义并贯彻执行,且能分辨常用药物的副作用等[10]。患者在服药期间应谨记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服药管理:①清楚自己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②使用列表、药盒等辅助提醒方式来帮助每日准时服药;③如果偶尔忘记服药,不要一次吃两顿试图补上;④未经医生许可,不要擅自停药、换药或增减药物剂量;⑤去门诊看病时带上自己所用药物的清单;

⑥出门和旅游时随身带药。3.4 自我管理量表的应用

自我管理量表的应用是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合适的自我管理量表能客观地反映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程度。

3.5 电话随访

为患者提供全面、个体化的指导,同时配合定期家访或电话随访,可全面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当病情出现恶化征兆时,患者能及时识别并尽早就医,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再次住院,从而减少了再入院率以及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

4 小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再入院率,减轻国家和个人医疗负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却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主要原因。要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动进行自我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国内外多项研究已经表明,通过系统、科学、有效、连续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掌握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和技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控制心衰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深远。现在,在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多存在于社区当中,如何在医院与社区之间建立起连续、有效的患者健康自我管理干预体系,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润霖,胡大一.心血管病诊治新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