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46ed866701f69e3142329404.png)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动句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7、投以骨。 省略句
9、不拘于时。被动句
(屠夫)投(之)以骨
判断句 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10、东阿者,汝之东阿也。 判断句
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翻译要点:要翻译出“XX是什么”。“XX不是什么。
2、省略句 翻译要点:要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被动句 翻译要点:要翻译出“被XX”。 4、倒装句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5、直接判断(无标志判断句) 名+名
例: 刘豫州王室之胄。
小结:
1、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为”或“是”表判断
判 3、用“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断 句 4、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
则又何羡乎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 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 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 词之后。 格式:主+否定词+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寡人至于国也》)
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④渔人甚异之。 ⑤沛公欲王关中 ⑥有泉侧出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项伯杀人,臣活之。 ⑩外连横而斗诸侯 ⒒好游者不能穷也。 12、而其见愈奇。 13、乃我困汝。 14、头发上指。 15、吾得兄事之。 16、手巾掩口啼
马上练一练(请你指出活用的类型)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df025040ccbff121dc36830c.png)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一、知识结构文言句式,一般指与现代汉语表示形式有较大不同的几种文言句式。
所谓有较大不同,以判断句为例。
判断句,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判断词“是”表示,而在古代汉语中则主要用“……者,……也”的形式来表示。
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几种。
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有标志(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徒见欺。
(……白白地被欺骗)(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5)用“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2>无标志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https://img.taocdn.com/s3/m/d309ee6f011ca300a6c39046.png)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斯用兵之效也。
⏹4、赵尝五战于秦⏹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9、暴霜露二、词类活用⏹1、非兵不利,战不善⏹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5、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一、特殊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2、请其矢,盛以锦囊⏹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8、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9、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二、词类活用⏹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3、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一、特殊句式⏹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2、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3、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4、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5、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6、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1、惟兄嫂是依2、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3、未可以为信也。
4、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5、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为忧也。
6、吾实为之,其又何尤!7、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8、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9、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10、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二、词类活用⏹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3、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特殊句式⏹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文言文复习——文言特殊现象
![文言文复习——文言特殊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64aaeb8b83d049649b6658cc.png)
练 习---翻译下面这段话。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 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 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2.项王曰:“壮士!赐之厄酒。”则与 (之)斗厄酒。
五、固定句式
•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它 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 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 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 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 成,经久不变。
• 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安……乎”、“安……哉”相当 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 “哪里……呢“。 •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以……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认为……“、“把……当作“、 “凭借(依靠)……作为“等。
• 5.公子怒,欲鞭之。 • 鞭---名作动,鞭打 • 6.六王毕,四海一。
• 一----数词活用为动词,统一
• 7.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伏:动词活用为名词,伏兵
古今异义
• 汉语中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 词,即古今异义。
• 例: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 花源记》) •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 2.百川灌河 • 河----古义:黄河的专称 。 • 今义:泛指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 道
通 假 字
•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 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 例: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 道多助,失道寡助》 • 畔,通“叛”,背叛。 •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论语十则》 • 说,通“悦”,愉快,高兴。
文言文语法简析
![文言文语法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74c3db6f1aff00bed51e63.png)
文言文语法简析----词类活用Ⅰ.图示:一般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特殊活用:使动(名词使动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意动(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Ⅱ.简析:(一)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一般情况下只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不能受副词或能原动词的修饰,更不能带宾语,在古汉语中,名词却常常表示与它相关的行为或动作,充当句子的谓语,后面可以带宾语\补语,前面可以用副词或能原动词束修饰限制.这时名词就活用为动语了.例句:①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②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刃杀害)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识水性,游泳)④客初至,不冠不袜.(戴帽子,穿袜子)其中①②句带宾语,③④受能原动词\副词修饰限制.(二)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在句中充当谓语(不带宾语)或定语.在古文中形容词往往临时改变它原有的语法功能,转而表示与其相关的行为或发展变化,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例句:①楚左尹项伯者,素善侯张良.(与….友善)②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王(说坏话)③烈山泽而 .(放大火烧)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变弱)(三) 动词活用为名词古汉语中,动词在特定情况下,失去动词特点象名词那样来使用.这种现象叫做动词活用为名词.活用后,不再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复动词相关的人或事物.例句: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地里产出的粮食)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军队)③审容昧之易安.(容昧的小屋)(四) 形容词活用的名词形容词在汉语中,有时失去了它原有的特点,而获得名词的某些特点.这种现象叫做形容词语用为名词.活用后,从意义看,不在表示某中性质和状态,而是表示具有某重性质和状态的人或物.例句: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②犹不能恃无功之重.(尊贵的地位)③倚南窗口寄傲.(自得的心情)④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红的花,绿的叶)(五) 普通名词作状语所谓普通名词,是相对于时间名词而言,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古、今汉语中是很常见的,而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情况就不同了.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则经常出现.普通名词用在动词前,一般是充当主语.构成主谓关系,而作状语,就成了修饰关系.常见的有以下四种:(1) 比喻动作行为的情状.用名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来修饰.例句:①赢粮而景从(像影子)②有席春天下,仓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③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④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一样)⑤斗折蛇行.(像蛇那样)(2) 表示对人的态度这是用对待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态度对待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例句:①吾得兄事之.(把他当作兄长来对待)②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把…当作父亲来对待)(3) 表示工具或凭借用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事物来说明动作为所用的工具,依据或原料.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②黔无驴,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③失期,法当斩.(依法)(4) 表示方位或处所用名词状语证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或方位.例句: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前面)②义庙礼之.(在庙堂上)③既东封郑.(在东面)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往上,往下)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主要还残存在一些成语,熟语或部分合成词中.如车载斗量,星罗棋布,土崩瓦解,礼贤下士,口诛笔伐.风餐露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手写体,漆是线等.(六) 使动用法在汉语动词谓语中,一般动宾关系的特点是,主语发出动词谓语的动作,其宾语是谓语的支配对象.如“齐师伐我,”“公问其故.”等.而使动用法则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真特点主要是主语使宾语实行动词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句:①序八州而朝同列.(使与它同的诸侯来就拜)②外连衡而斗诸侯.(使诸侯互相争斗)两句中的谓语,“朝”,“斗”都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行为,而是在主语的支配下有宾语来实行的动作行为.表达这类句子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有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来完成的,因而是动用法的实质,就是用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1) 名词的使动用法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前者一般是专有名词的活用.后者主要是普通的名词或方面名词.例句: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是白骨长肉)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使他成为国相)③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使之成为干肉,腊(XI)④适燕者,北其辕,适楚者,南其辕.(使其车辕向北,使其车辕南)(1)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很常见,这是因为在上古汉语里,兼语结构述设有完全发展成熟,需要用这种结构来表述.⑴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上了宾语,那么很有可能是使动用法.例句:①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②选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束之.(使之束)③操军方连船,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教师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教师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6e5f1b95f46527d3250ce096.png)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词1. 父利其然也。
利,名词用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伤仲永)2. 故人不独亲其亲。
第一个“亲”,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亲。
3. 心乐之。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了(小石潭记)(二)名词活用为动词4. 鞭数十。
鞭,原意为鞭子,名词,此处意为“用鞭子打”。
(童趣)5.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策,原指记事的册子,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6.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
(口技)7. 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狼)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陋室铭)9.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陋室铭)10. 惟吾德馨。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陋室铭)11. 不蔓不枝。
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桠。
(爱莲说)12. 石青糁之。
糁,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核舟记)13. 巨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核舟记)14.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指结霜。
(三峡)15. 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三峡)16.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
(观潮)17.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也,客此。
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湖心亭看雪)18. 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策,驱使。
(马说)19.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
(送东阳马生序)20.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缊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送东阳马生序)21. 手自笔录。
手,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送东阳马生序)22.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名词,太守,官名,这里用作动词,做……太守。
(楼记)23. 名之者谁?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醉翁亭记)24. 泉而茗者。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46e5a486ce2f0066f4332240.png)
1. 凡所以贵士君子者 贵:以……为贵大体上优待士君子的原因2.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腰:名词作动词 腰缠我腰上缠着千钱,太重了,所以落后了3. 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méng 者乎 溺:使……溺难道不会因为巨额钱财而淹死更多的人吗4. 斫而为琴,弦而鼓之 弦:名词作动词,装上弦鼓:敲,拨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5. 金声而玉应 金,玉:名作状,金玉一般的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6. 匣而埋之于土 匣:名作动,收起来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8.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 质:做人质,抵押子楚是秦国公室庶出别支的孙子,作为人质在诸侯国家9. 吾能大子之门 大:使动,使……发扬光大我可以提高你的门第10. 子贫客于此 客:名作动 客居你现在贫困,客居在这里11. 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 霸:名作动,称霸桓公算是掌握住这个原则了, 才能成就霸业12. 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不救火的人,和投降败北同罪13. 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 死敌:战场上杀敌而死为救火而死的,和战场牺牲同赏我听说喜欢吹嘘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是正确的来招致别人的吹捧奉承15. 虽,咎䌛不能直之矣 直:使……直 形容词做动词即使是有皋陶那样贤明的法官在世也不能使他得到公正的评判啊。
咎繇,音jiù yáo ,即皋陶,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曾被舜任命为掌刑法之官16. 上志而下求,耻不若黄帝 以……为耻向上有志向,而且不耻下问,以自己比不上黄帝为耻辱17. 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 苦:使得……苦有人因有眼睛而讨厌镜子,说:“这(镜子)使我好痛苦18. 使童子烛之 烛:照亮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19. 覆而出之,坠地乃走 出:使得……出(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20. 括不可使将 将:带兵赵括不可以胜任将军的职务特殊句式1.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唯蜩翼之知宾语前置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2.其佝偻丈人之谓乎宾语前置这是驼背老人说的3.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定语后置与最下等的士兵同样穿衣吃饭4.卒有病㾇者起为吮之省略句士卒中有长毒疮的,吴起亲自为他吸出脓汁。
文言词语与句式
![文言词语与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16cf679d5f0e7cd18525366d.png)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具 有的属性,即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 为宾语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即认为宾语是什么或把 宾语当作什么。
精准判断词类活用类型二 ①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③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过秦论》) 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鸿门宴》)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5、(年全国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广不近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卫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 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
时候。
二、文言句式
①~③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句④是名词的使 动用法,例句⑤~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就是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 样的一种用法。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
意动用法 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什么样
使动用法 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拓展练习: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 (2)不远万里(认为……远) (3)鱼肉百姓(以……为鱼肉) (4)春风又绿江南岸(使……绿) (5)烛之武退秦师(使……退)
语前置。
例句: ①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④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二)状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介宾短语作状语,应该放在谓语
文言文五种特殊句式和四类词类活
![文言文五种特殊句式和四类词类活](https://img.taocdn.com/s3/m/837616ca3186bceb19e8bbd5.png)
参考译文: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 人要判断足的罪。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 知他,弥子瑕就诈称君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 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罪行!”弥 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
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
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 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的德行和当
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卫
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
三、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主+状+谓+补+定+宾+补”。但
解析:(1)句翻译时注意判断句的标志“者”“者也”和“行”“施” 等实词;(2)句翻译时注意判断句的标志“则”“非……也”和“陵” “摄”“训导”“移”等实词。 答案:(1)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施加影响的。 (2)夫虽仁义而妇要欺侮,那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要用刑罚杀戮来使他 畏惧,而不是用训诲诱导能改变了的。
一、判断句 文言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 断的句子。常见文言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形式 ……者,……也 ……者也 ……也 ……者,…… ……,…… 例句 ①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 . ②亚父者 ,范增也 。(《鸿门宴》) . . ①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晏子使楚》) ..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 ..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 . ②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苏武传》) . ①柳敬亭者 ,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 . ②粟者 ,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初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汇总
![初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76d546ca8114431b90dd8dd.png)
初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汇总A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5、潇潇暮雨。
傍晚的雨绵绵不断。
6、帘卷西风。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何以战?依靠什么去迎战?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
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7、唯才是举。
(是,宾语提前标志)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怎样。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这人凭什么称呼他“文”?9、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10、问女何所思。
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11、会宾客大宴。
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何苦而不平?又担心什么挖不平呢?13、且人患志之不立。
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立志。
14、王曰:“何为者?”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5、宋何罪之有?宋国又有什么罪呢?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莫敢我抗。
(抗我)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向南方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多歧路,今安在?(在安)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20、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一直没能见到他啊.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
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
4、叫嚣乎东西。
(乎东西叫嚣)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借(于)旁近与之。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2296e3a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7.png)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宾语句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 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以事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兰芝出还时,府吏见丁宁
这两句中的“见”不表示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一种 客气说法,相当于“我”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 结于君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倒装句(变式句)
现代汉语句式顺序:(定)主﹝状﹞谓﹤补﹥ (定)宾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
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 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在 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 置。
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
被动句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主语是谓语动词 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 施事者, 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
1、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 式,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时,可在动词后面加 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用介词“于” 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76f6da342af90242a995e517.png)
词 ③ 良庖岁更刀
④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 位
⑤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 词
⑥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规律二:“名词+动词”结构,如果不是主谓 关系,名词即活用作状语。
①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亲眼,亲耳) ②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 ③ 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④ 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乘船)
• 用心一也
专一(形容词)
• 而或长烟一空 全(副词)
1、数词——名词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2、数词——动词 3、数词——形容词 4、数词——副词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不专一,有二心(动词)
②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贰:不专一,有二心(动词)
③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规律三: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状语或补语, 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
则直前诟(gòu)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鼓三通,锣三下
(鼓、锣:打鼓、敲锣)
规律四: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 活用为动词。
2、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动词
3、臣请完璧归赵。
形容词—使动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形容词—意动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 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1、形容词——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 时,活用为名词,这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 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 特征的人或事物。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 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ca9eca2f6137ee06eef9187f.png)
本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用“者”也”表判断。
“……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2•句末用“也”表判断。
“……,……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如: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5.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 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上海市中考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上海市中考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989b9a2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c.png)
文言文-词类活用概念: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特点: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活用的词类:在文言文中,通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才出现活用现象。
一、名词的活用:(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 名词后面带宾语 (名词+宾语)例如: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今王鼓乐于此。
③冠切云之崔嵬。
“蹄”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接了宾语“之”,这时“蹄”起到了动词的作用,所以应该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名词“鼓”带宾语“乐”,用作动词:弹奏;名词“冠”带宾语“切云之崔嵬”,用作动词:戴。
(2)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补语)例如:①今王鼓乐于此。
②郑商人弦高市于周。
名词“鼓乐”带补语“于此”,用作动词:击鼓奏乐;“市”带补语“于周”,用作动词:做买卖。
(3)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能愿动词+名词)例如: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水”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名词“王”前有副词“则”,用作动词:统治天下、称王。
(4)前面有结构助词“所”(“所”+名词)例如: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词“罾”前有结构助词“所”。
用作动词:用网捕捉。
小试身手:1、杖汉节牧羊。
2、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3、寻向所志。
4、二月草已芽。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6、一狼洞其中。
拄着,拿着;修建坟墓;做标记;发芽;吃饭;打洞(结合练习,再帮助学生回顾一下名词作动词的一般规律)二、名词的活用:(名词活用为状语:)主语 + 【名词】+ 谓语活用为状语1、名词表示时间①时汉连伐胡。
②日侍坐备顾问。
③怨酷日深,艰辛历尽。
“日、月、岁”在动词前作状语,含有“每日、每月、每年”之意。
用在形容词前,含有“一天天”意思。
2、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那样)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cc331c0336c1eb91b375d36.png)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七(上)1)友人惭,下车引之“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新的理解与体会”。
3)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5)不知其旨也“旨”,名词做形容词,甘美 6)棹数小舟“棹”,名词活用为动词,划船7)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暴涨”,动词活用为名词,大水 8)天雨墙坏“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9)其家甚智其子“智”,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智 10)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靠近。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善于11)家富良马“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很多七(下)1)忽啼求之“啼”,动词活用为状语,哭着 2)父异焉“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诧异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认为……有利可图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活用为动词,买 8)策勋十二转“策”,名词活用为动词,记载在策书上 9)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擅长 10)会宾客大宴“宴”,名词活用为动词,举行宴会11)妇抚儿乳“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 12)妇手拍儿声“手”,名词活用为状语,用手 13)众妙毕备“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奇妙的声音14)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活用为动词,攻击,袭击 15)苫蔽成丘“苫”,名词活用为动词,盖上 16)狼不敢前“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17)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8)一狼洞其中“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9)止增笑耳“笑”,动词活用为名词,笑料八(上)1)林尽水源“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消失 2)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3)复前行“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4)欲穷其林“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 5)处处志之“志”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记 6)未果,寻病终“果”名词活用为动词,实现 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著名,闻名 8)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得灵异,有灵气9)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10)无案牍之劳形“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11)不蔓不枝“蔓”名词活用为动词,生枝蔓;“枝”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节 1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做状语,用箬篷 13)石青糁之“石青”名词做状语,用石青;“糁”名词活用为动词,凃染1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活用为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15)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起左膝“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竖,竖起 16)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活用为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17)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18)不独子其子“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 19)选贤与能“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品德高尚的人;“能”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能干的人 20)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年人;“壮”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中年人;“幼”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幼童21)盗窃乱贼而不作“贼”名词活用为动词,客人2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23)回清倒影“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清波 24)晴初霜旦“霜”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霜25)空谷传响“空谷”名词活用为状语,在空旷的山谷里 26)相与步于中庭“步”名词活用为动词,散步 27)天下之伟观也“观”动词活用为名词,景观,景象 28)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 29)皆披发文身“文”名词活用为动词,画着花纹 30)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蹈于水面者“标”名词活用为动词,树立,举 31)与余舟一芥“芥”名词活用为状语,像小草一样 32)是金陵人,客此“客”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八(下)1)任意东西“东西”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或向西 2)猛浪若奔“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3)负势竞上“竞”动词活用为状语,争着 4)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比高远 5)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6)横柯上蔽“上”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上边 7)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了解,知悉8)亲旧知其如此“亲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亲戚朋友 9)以乐其志“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1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辱没 11)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吃光 12)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1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活用为动词,行千里 14)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15)手自笔录“手”名词活用为状语,用手;“笔”名词做状语,用笔 16)余立侍左右“立”动词活用为状语,站着17)腰白玉之环“腰”名词活用为动词,腰佩 18)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鲜美丰盛的饭菜 1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做状语,向西 20)下见小潭“下”名词活用为状语,向下 2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做状语,在空中22)日光下澈“下”名词活用为状语,向下23)俶尔远逝“远”名词活用为状语,向远处24)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做状语,向西南 25)斗折蛇行“斗”名词做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名词做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2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牙那样 27)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28)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9)近岸“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靠近 30)隶而从者“隶”名词活用为动词,跟着31)百废俱兴“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各种荒废的事业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名词做状语,在……之前3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州郡的长官34)然则北通巫峡“北”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北35)而或长烟一空“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消散 3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7)山行六七里“山”名词活用为状语,沿着山脉 38)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在前面 39)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跑 40)鳞浪层层“鳞”名词做状语,像鱼鳞一样41)泉而茗者“泉”名词活用为动词,汲泉水;“茗”名词活用为动词,煮茶喝 42)罍而歌者“罍”名词活用为动词,端着酒杯43)红装而蹇者“蹇”名词活用为动词,骑驴九(上)1)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2)尉果笞广“笞”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3)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4)夜篝火“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间。
高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1f1141a5e9856a56126083.png)
高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总结1、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之”,成为使动用法。
“活之”即“使之活”。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 .谨食之,时而献焉。
(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 (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例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 (不能和他作朋友)。
③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
“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4)数词的使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B的“四”“六” )或以数量为比喻的。
2、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6917a2c50066f5335b8121bc.png)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1.例如:①项王军壁垓下:驻扎〔名词+名词〕②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名词+代词〕③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名词+而+动词〕④项王乃引兵而东:东进〔动词+而+名词〕⑤亦足王也:称王〔副词+名词〕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水〔能愿动词+名词〕⑦置人所罾鱼腹中:捕〔所+名词〕⑧凡吏于土者,假设知其职乎:做官〔名词+介词构造〕2.练习:解释以下各句中的加点字,注意其语境特征。
①〔匈奴〕乃徙〔苏〕武XX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生小羊〕②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雨灌溉〕③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架梯子〕④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称霸〕⑤耕者,助而不税,那么天下之农皆悦〔征收赋税〕⑥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搭台阶〕⑦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表现、显露〕⑧涕出而女于吴〔嫁女〕⑨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⑩径匈奴,匈奴得之⑾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2〕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后面是动词,而两者间又不是主谓关系〕1.例如:①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间〔表时间〕②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表方位〕③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在朝堂上〔表处所〕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表工具〕⑤至于颠覆,理故宜然:按道理〔表依据〕⑥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表状况〕⑦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奴隶那样〔表态度〕⑧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样〔表比喻〕2.练习:解释以下各句中的加点字,注意其语境特征。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西望武昌诸山〔〕③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④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⑤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⑧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动词的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和为动用法〕1.例如:〔1〕动词用作名词①动词处在宾语或主语的位置●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伏兵。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e9ad70e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b.png)
参考译文: 然而一再被赶出鲁国,在卫国被铲平足迹,在齐国陷入
穷途末路境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天下没有容身之 处。你的道哪里有什么可贵的呢?世上所推崇的,没有超过 黄帝的,黄帝尚且不能全备德行,而战于涿鹿郊野,流血百 里。尧不慈爱,舜不孝顺,禹半身偏瘫,汤流放他的君主, 武王讨伐纣王,文王被囚禁在羑里。这六个人,都是世人所 推崇的。
5.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 5.名词+代词
分析:“名”为名词,“之”为
代词作宾语,其前边
代词,构成动宾关系,故“名” 的名词要活用作动词。
为动词,译为“给……命名”。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 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今 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孟之所以免也,孟尝君 之所以却荆兵也。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 之由也。堪士不可以骄恣屈也。昔赵宣孟之绛,见骫[注]桑之下有饿 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 “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 自取,故至于此。”宣孟与脯二,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曰: “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乃复 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
一、词类活用 6大类型
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 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 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去推断。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 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动 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相应的动词。在翻译时应把活用 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3、乃我困汝。 困:使……处于困境,使动用法
▪ 14、头发上指。 上:向上,名词活用为状语
▪ 15、吾得兄事之。 兄:像兄弟一样,名词活用为状语
▪ 16、手巾掩口啼 巾:(用手巾),名词活用为状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特殊句式 今天的句子,一般是“主+状+谓+宾” 古代的句子,主语可在谓语后,宾语可 在谓语前,状语可在谓语后,定语可在 主语宾语后。相对今天而言,其语序十 分特殊,所以称为特殊句式。
5、动词前表示处所的名词 如:草行露宿。 (在草地上行,在露天住宿)
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形、名词活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表示 “(主语)使(宾语)怎样”,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具
有某种性质或状态;成为某种人或事物。 1 动词的使动,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不及物动词带
▪ ⑦范增数目项王。
目:示眼色,名词活用为动词
▪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名词活用为动词
▪ ⑨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使动用法
▪ ⑩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使……争斗,使动用法
▪ ⒒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 12、而其见愈奇。 见:所见到的景象,动词活用为名词
2.名词的意动
如: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作客人
马上练一练(请你指出活用的类型)
1-8题写出红色字活用情况,11-16找出活用的词语并写出活用情况
▪ ①籍吏民,封府库 ▪ ②火尚足以明也 ▪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 ④渔人甚异之。 ▪ ⑤沛公欲王关中 ▪ ⑥有泉侧出 ▪ ⑦范增数目项王。 ▪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⑨项伯杀人,臣活之。 ▪ ⑩外连横而斗诸侯 ▪ ⒒好游者不能穷也。 ▪ 12、而其见愈奇。 ▪ 13、乃我困汝。 ▪ 14、头发上指。 ▪ 15、吾得兄事之。 ▪ 16、手巾掩口啼
2、用“为”或“是”表判断
“……为……”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译文: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
2、被动句。
例、(2004年江苏卷考题)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 惜之。
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为……所”表示的被动与 “惜”字的为动用法能否译出。
译文: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 此感到惋惜。
3、倒装句。
例1、(2004年广东卷考题)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使……称王 以膏泽斯民。 使……得到好处
四、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活用作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表示 “(主语)认为(宾语)怎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
什1.形么”容。词用作意动。(形容词不能直接修饰后面的名词)
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
现代汉语最常用的词性活用为特定环境临时的词性
一、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之间的词性转换
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乳二世
沛公军霸上。
(喂奶) (驻军)
2.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燕赵之收藏。 (收藏的珠宝)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说坏话、短处)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将军披坚执锐 (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尊贤而重士 (贤能的的性质、情况、 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 的句子。
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 2.要作出判断。 3.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常用判断句式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者,......也。”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二、名词用作状语
1、动词前的方位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如:孔雀东南飞。
骊山北构而西折
2、动词前的时间名词,表示动作的时间或动作的连续性。
如:夙兴夜寐。 朝歌夜弦
3、.表示比喻,翻译成“像……一样” 如:廊腰缦回 天下云集响应者 (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4、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方式。 辇来于秦 (乘车来到秦国)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亲手种植)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兄弟一样对待)
解析:本句中“以”是介词,“奚”是疑问词作宾词提 前了,翻译时必须将“奚”归到它原来的位置上才符合 现代汉语的规则。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例2、(2004年湖南卷考题)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解析:此句中“于斯亭”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翻译 时应将它提到动词“饮酒”之前。
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文言文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3、被动句 4、倒装句
主谓倒装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宾语前置
1、判断句。
例、(2004年全国卷四考题)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解析:本句中“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考生必须将本 句译成“……是……”的格式,而且“者”前面的内容应在判断 动词“是”之前,“者”后面的内容应在“是”之后。
马上练一练(请你指出活用的类型)
▪ ①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名词活用为动词
▪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名词活用为动词
▪ ④渔人甚异之。 异:觉得很奇怪,以……为异,意动用法
▪ ⑤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名词活用为动词
▪ ⑥有泉侧出
侧:从侧面,名词活用为状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文言现象: 一、字 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 二、词 1、古今异义词
2、一词多义 3、流传下来的成语 4、词类活用 三、句(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被动句 主谓倒装 3、省略句 定语后置 4、倒装句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宾语前置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 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一类语法现象。 在文言文里,一般是实词类的词性转换较多。
宾语)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使之归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之活 2 形容词的使动,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形容词不能 直接修饰后面的名词且句子没谓语动词)
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贵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使……稳固
3 名词的使动,表示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名词后还有一个不 能直接修饰的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