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fd98163770bf78a64295493.png)
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答: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就是哲学得基本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λ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
λ2 简述唯物主义哲学得基本观点及其历史形态答:唯物主义哲学得基本观点就是:世界得本质就是物质得;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就是意识得根源。
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λ第一种形态就是古代朴素唯物注意。
唯物主义发展得第二个形态就是近代得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λλ第三种历史形态就是现代得辨正唯物注意与历史唯物主义。
3 简述唯心主义哲学得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答:唯心主义哲学得基本观点就是:世界得本源就是精神一时;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λ第一种就是主观唯心注意。
它得特点就是把主管精神、主观意识当成世界得本源。
λ第二种就是客观唯心注意。
它得特点就是把某种脱离人得“客观精神”瞧作世界得本原。
4 唯心主义哲学产生与存在得根源就是什么?答:唯心主义哲学产生与存在得根源有两个方面:λ认识论根源就是指过程本身包含着陷入唯心主义得可能。
人得认识并不就是一条直线,如果把认识得某一特征、方面、夸大为脱离了物质得、绝对,就会陷入唯心主义得泥坑。
λ唯心主义产生与存在得社会根源:①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得作用提供了条件。
②在阶级存在得社会里,唯心注意受到没落得、反动得阶级得支持与利用。
5 马可就是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得唯物主意哲学得主要缺陷就是什么?答:①具有机械性。
②具有形而上学性。
把世界上一切事物瞧作就是孤立得静止得、不变得。
③具有不彻底性。
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产生就是哲学得革命变革答:①在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在科学得基础上,把辩证法同唯物论结合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得结合与统一。
②历史唯物主义同剩余价值学一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③它把哲学得研究对象确定为自然社会与思维发展得一般规律,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得关系问题。
《哲学与人生》参考答案
![《哲学与人生》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fab45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3.png)
《哲学与人生》习题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1)思维和客观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同时也是人类全部认识和实践的基本问题。
任何无法判断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自己亲身的生活和实践去解决,从而认识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
(2)略。
2.(1)人们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行为就会是盲目的,人们的活动就会步入歧途,就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就不能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而也不能享受快乐。
(2)①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需要有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因此,学习哲学与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是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节1.小伙子的核桃肯定卖不出去。
因为他只是机械地模仿老翁的方法,并没有注意到自己货物的属性和特点,也就是不符合客观实际。
2.(略)第三节1.(1)是积极行动的信念是王凯克服了最初的迷茫胆怯。
(2)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应该勇敢地面对人生,积极地去行动,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因为只有勇敢地放手去干,才能增长才干,也只有付诸于实际行动,才能梦想成真。
但需要注意,行动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不能仅凭自己的满腔热血蛮干。
·I·2.(略)第四节1.不正确。
小曹只看到环境的客观性,而忽视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只有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自觉能动性结合起来,才能把事情办好。
片面夸大一方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略)第二章第一节1.(1)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使这位同学感到困惑。
(2)不可行。
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作为世界的一分子,也不可避免地要在与其他人的联系中生存和发展。
此外,人际关系具有交互性,该同学如果一直当“独行侠”,不主动与他人交往,别人也会逐渐孤立他,他就会深陷于这种困境中。
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6e8195283d049649a6658d4.png)
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基本问题又分何者为第一性和思维(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问题。
第一方面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即何者为第一性。
这是划分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问题。
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①它是揭示哲学发展规律的指南。
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
指导人们掌握
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
②它是揭露唯心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
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许多流派,为了掩盖其唯
心主义实质,竭力回避和抹杀哲学基本问题。
③它是实事求是路线的哲学基础。
从实际存在出发还是从主观愿望思维出发,反映了
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包括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同
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作了生
动的运用和具体的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有许多重大的理论成果,比如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哲学与人生 期末复习
![哲学与人生 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a12369edaef5ef7ba0d3ceb.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 )A理论和实际的关系问题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唯物和唯心的关系问题2.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3.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C)。
A.物质 B.意识C.社会 D.精神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C)。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5、(B)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联系B运动C静止D发展6.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B )A自觉性 B 能动性 C意识性 D 主动性7.规律是客观的,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意味着(A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被动无为的C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是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变不利为有利8.“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B )。
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A )。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10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C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11.“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这是用(B )A.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孤立的观点看问题D.规律客观性看问题12.下列关于顺境或逆境的论述中,能够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的是( A )A顺境、逆境都只是一种外力,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B逆境对青年人的成长最有利C顺境绝不能造就强者D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与人的成长都无关13.下列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D )A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片面的、多变的,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所以二者是根本对立的B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本质离不开现象,现象也离不开本质,所以二者是完全统一的C现象能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所以二者是毫不相干的D现象与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以二者既对立又统一14.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D )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B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C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5.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及意义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b294bc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6.png)
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及意义如下:
1.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表述
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具体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其次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和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
2.意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整个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基本方法,哲学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史上的重要分水岭,不同的哲学派别、哲学思潮都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从而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它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和认识自己、周围的世界以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惑。
总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哲学研究、生活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对于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政治 专题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含解析)部编本人教版必修4【经典练习】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政治 专题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含解析)部编本人教版必修4【经典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966bc083968011ca3009197.png)
专题2.1 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2)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决定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和两大阵营。
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划分为和。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和中遇到和基本问题。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都不能回避的、的问题。
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要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要回答宇宙问题、人生问题和认识问题。
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但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举例:思维:(如计划、构想、思想、观念)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可见的桌椅,花草等;不可见的如电磁波、引力、浮力等)【典例1】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利、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A.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答案】D【解析】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古代哲学家们探讨的问题,归纳起来都是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展开的,故选D。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典例2】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的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哲学与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哲学与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https://img.taocdn.com/s3/m/1b2cdaa8915f804d2a16c16a.png)
天材出于勤奋
我命天注定
决
定
体
现
勤勉、刻苦
颓废、消沉
方法论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
思考:世界观=方法论?
•
※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强调的是“怎么想”
方法论强调的是“怎么做”
联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思路: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
世界观 方法论
对世界事物的看法
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与 方法论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因此不能说哲学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
方法论
区 内涵 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
哲
⑵包括两个方面: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本体论)-
学
-划分唯物和唯心的唯一标准
的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认识论)-
基
- 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本
问 2、为什么说这个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 题题
⑴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⑵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
别 不同 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 ①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系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 观,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
哲学不仅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而且指导人们怎样 面对世界。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备战高考政治 一遍过考点4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含解析)
![备战高考政治 一遍过考点4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709cfefd0a79563c1e72fd.png)
考点4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一)哲学基本问题⒈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性质的哲学对它的回答有着很大的差异。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是全面的、辩证的、科学的。
⒉内容:⑴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追求物质利益≠唯物主义;追求精神文明≠唯心主义。
⑵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反映存在或者不能彻底的反映存在。
这是哲学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在漫长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各种哲学观点层出不穷,无数哲学流派形态各异,但哲学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理论,无非分别属于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与根本观点两千多年来。
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浅谈哲学的基本问题
![浅谈哲学的基本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dd778f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8.png)
浅谈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一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也就是先有谁后有谁,何为本源。
物质为本源,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则为唯物主义。
反之,意识为本源,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则为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又有三种具体的历史形态。
首先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一种或者几种实物。
考试中常见的实物有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气。
其次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所有物质的共有属性是原子。
考试中常考的是关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它的缺陷分别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以及不彻底性。
机械性指的是认为物质都只是在做一种机械运动,也就是简单的位移运动。
形而上学性指的是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去看待世界。
不彻底性指的是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但在人类社会,却认为是由某种神秘力量来推动的,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所以说,它是不彻底的。
最后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说完了唯物主义,我们再来看看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又可以根据这种意识到底是否是人的精神,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它是人的精神。
如我思故我在,人是万物的尺度等等。
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它是人之外的客观精神。
如老子所说的“道”,上帝创世说,中国古代的“理”等等。
以上就是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考试中常以案例题的形式出题。
故同学们在做这类题目时先要分析题干,弄清楚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
若先有物质,再看看具体是哪种物质。
同理,若先有意识,再看看具体哪种精神。
再来带大家看看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人的思维能否去认识客观世界。
若人的思维能够认识客观存在的世界,则为可知论。
相反,若人的思维不能够去认识客观存在的世界,则为不可知论。
如人们攻克新冠病毒,直至研发出疫苗的过程就体现了可知论。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c856583bb4cf7ec4afed0fb.png)
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
2 简述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形态答: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种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注意。
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三种历史形态是现代的辨正唯物注意和历史唯物主义。
3 简述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答: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源是精神一时;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第一种是主观唯心注意。
它的特点是把主管精神、主观意识当成世界的本源。
第二种是客观唯心注意。
它的特点是把某种脱离人的“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4 唯心主义哲学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什么?答:唯心主义哲学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有两个方面:认识论根源是指过程本身包含着陷入唯心主义的可能。
人的认识并不是一条直线,如果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夸大为脱离了物质的、绝对,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①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②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唯心注意受到没落的、反动的阶级的支持和利用。
5 马可是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唯物主意哲学的主要缺陷是什么?答:①具有机械性。
②具有形而上学性。
把世界上一切事物看作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③具有不彻底性。
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的革命变革答:①在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同唯物论结合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
②历史唯物主义同剩余价值学一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③它把哲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7 简述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答: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的阶段:第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024版哲学与人生教案范文
![2024版哲学与人生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99fdf7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0.png)
一、教案名称:2024版哲学与人生教案范文第一章:哲学的内涵与功能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内涵,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哲学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反思功能、指导功能、批判功能。
2. 教学内容(1)哲学的内涵: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2)哲学的功能:认识功能、反思功能、指导功能、批判功能。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内涵与功能。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哲学的功能。
4.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讲解:讲解哲学的内涵与功能。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哲学的功能。
二、教案名称:2024版哲学与人生教案范文第二章:哲学的起源与发展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哲学的起源,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2)让学生掌握主要哲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2. 教学内容(1)哲学的起源: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起源。
(2)哲学的发展: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现代哲学。
(3)主要哲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实证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等。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哲学的起源与发展。
(2)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不同哲学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4.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哲学发展的原因。
(2)讲解:讲解哲学的起源与发展。
(3)对比分析:对比分析不同哲学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三、教案名称:2024版哲学与人生教案范文第三章:哲学的基本问题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哲学问题的核心。
(2)让学生掌握哲学问题的研究方法。
2. 教学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与本质、认识与真理、价值与道德。
(2)哲学问题的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实证研究法。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哲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b632d2e45c3b3566ec8b77.png)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2)它包括两方面内容: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其中,第一方面更为根本。
(3)由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划分为唯物论与唯心论,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相反;由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知论,可知论认为人能认识世界,不可知论认为人不能或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世界。
什么是哲学?它与世界观的关系怎样?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整个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论述:试论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使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显著标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是指:(1)它是完备和彻底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统一;(2)它不仅以现代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为基础,随着的的科学的进步而发展,而且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正确地揭示自然、、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指:(1)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2)它以无产阶级为自己的阶级基础,而无产阶级是变革旧世界的革命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目的,二者统一变革旧世界的实践。
2.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答:(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性。
因为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所谓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对人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二政治知识点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二政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17207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4.png)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概述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存在、思维和价值的学科,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其讨论的问题也被称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对于理解人类思维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哲学的本质。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存在问题哲学的存在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它关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探讨人类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存在问题牵扯到许多方面,包括生死、时间、空间、自由等。
哲学通过探讨存在问题,帮助人类思考自身的存在状态,引导人们认识自己和世界。
2.认识问题哲学的认识问题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和认识过程的问题。
它包括认识的来源、认识的能力、认识的限度等方面。
认识问题是哲学思考的重要内容,它帮助人们了解认识的本质,引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
3.价值问题哲学的价值问题是研究价值的本质和意义的问题。
它关注人类对于美、善、真等价值的追求和体验,探讨价值的判断标准和评价体系。
价值问题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4.方法问题哲学的方法问题是研究哲学思维和研究方法的问题。
它包括哲学的逻辑思维、推理方法、科学实践等方面。
方法问题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帮助人们了解哲学思考的逻辑与规律,指导人们进行正确的哲学思考。
三、结论哲学作为一门深刻、宽广的学科,其基本问题涉及到人类存在、认识、价值和方法等方面,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指导人们进行正确的思维和实践。
加强对哲学的学习和理解,对于促进人类思想文明的交流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延伸阅读1.《西方哲学史》2.《我国哲学史》3.《哲学基本问题概论》以上内容仅作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哲学是一门凝聚着人类智慧的学科,它以其追问人类存在的意义、探索认识的本质、探讨价值的意义和探索思维方法等基本问题而著称。
阐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阐述哲学的基本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ea49c5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a.png)
阐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一门探讨根本问题的学科,它关注并深入思考人类存在、知识、价值和现实等基本问题。
以下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存在问题:哲学关注存在的本质和存在的含义。
它涉及到对存在的问题的探讨,例如: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我们的存在有何意义?
2. 知识问题:哲学探究知识的来源、性质和可靠性。
它问:我们如何认识世界?什么是真理?知识是否有限?
3. 价值问题:哲学考察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问题。
它涉及到对善恶、义务、责任和人的目标的思考,例如:什么是道德行为?如何判断是非?
4. 现实问题:哲学探讨现实的本质和现象的解释。
它问: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自然界是否有规律?
5. 精神问题:哲学研究思想、意识和精神的本质。
它涉及到对思维、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探究。
6. 真理问题:哲学探讨真理和认识论问题。
它涉及到对真理的本质、真理标准和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的思考。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深刻而复杂的,它们不仅是哲学家们长期以来思考的重点,也关乎每个人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和看待方式。
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拓展我们的思维,提供不同的观点和理念,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类存在和现实的本质。
1/ 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2ee8d8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6.png)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人类思考的根本问题,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两个问题相互联系,构成了哲学的基本框架。
首先,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最为核心的哲学问题之一。
它主要探讨的是,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而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或反映。
其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它主要探讨的是,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即我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派别。
可知论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而不可知论则认为存在是不可知的,或者我们的思维无法完全认识存在。
另外,还有一些哲学家认为这两个问题密不可分,他们认为研究哲学应该同时思考这两个问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同时又是有规律的,我们的思维可以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
此外,还有一些哲学家提出了一些其他的哲学问题,例如道德哲学问题、政治哲学问题等。
这些问题虽然与哲学的基本问题有所关联,但也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例如在道德哲学中,哲学家们会探讨道德的本质、道德的来源、道德的标准等问题;在政治哲学中,哲学家们会探讨政治的本质、政治的理想、政治的制度等问题。
综上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包含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两个问题相互联系,构成了哲学的基本框架。
对于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和观点。
同时,哲学家们还会根据不同的领域和视角,提出一些其他的哲学问题。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2d7680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7.png)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人而言,是事物的存在不存在,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状态的问题。
二、哲学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历史归结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学派,用概念表达,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事物的客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对社会而言,就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问题。
只有与生产力相匹配的生产关系,才能保证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进步。
所谓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资料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即所有权的问题。
以及生产成果的分配权问题。
生产力是指当前社会的劳动力平均水平。
不同的所有权形式,注定了不同的分配形式。
所以,在现代社会管理中,必须根据不同的所有权形式,细化管理模式。
组合化的管理模式是现代社会的正常模式。
但必须参照主要生产关系。
总而言之,哲学研究的内容致广大而尽精微。
从广度而言,哲学研究的内容如前面所言几乎涉及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方方面面,凡事皆可进行哲学性的思考。
从深度而言,即便是研究同一内容,哲学观照世界的方式与其他学科存在重大的差别,具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洞察力与直击前提或本质的穿透力。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1f30f1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2.png)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
基本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其二,思维和存在是有同一性的问题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扩展资料
根据前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根据后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原因如下: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一切哲学都无法回避的
2、对该问题的解答是研究和解决哲学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4、对该问题的解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基本阵营的唯一标准
哲学(英文: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α)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的等普遍基本问题的总体认识,方法论是人类根据世界观形成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上一篇:下一篇:
~。
政治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
![政治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d0cc88b964bcf84b9d57bd1.png)
政治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全文公基知识在考试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是非常复杂琐碎的,其中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部分,关于马原在考试中的出题方式为理解性考察,大部分是案例型题目,这也是考生比较头疼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分析下哲学的基本问题,帮助大家可以更好的学会马哲的部分知识。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基本问题是恩格斯同志提出来的不是马克思提出的,这个大家需要明确。
其次,关于这个基本问题咱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个就是物质和意识二者何者为第一性,第二个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二、第一性物质和意识二者何者为第一性,主要是论述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源的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认为物质为世界的本源,物质为第一性,我们秉持的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如果认为意识是本源,意识为第一性,我们秉持的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所以各位同学记住一个考点,我们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大派别的唯一标准,就是物质和意识二者何者为第一性这个角度呦。
三、同一性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主要论述的为意识可不可以认识物质,如果认为意识可以正确认识物质,则被称之为可知论。
如果意识不可以认识物质,则被称之为不可知论。
所以各位同学再记住一个考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分方法是从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个角度进行区分的呦。
马克思的观点属于可知论的观点,他认为世界上只有我们还没有认识的事物,却并没有我们不可以认识的事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被我们人类认知和了解的。
至于至今为止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未解之谜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当科技提高,人们的实践能力提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人类所了解的。
在这一块考试主要会以案例题目出现。
例题:(多选)爆发于非洲的埃博拉疫情以其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震惊了世界,世界卫生组织也集中力量加快对此疫情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10月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怎么样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怎么样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6063320561252d381eb6e3f.png)
题目一:怎么样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及其内容在哲学发展史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提到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完整地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是恩格斯。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第一方面是根本的、主要的方面,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同时,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的解决。
2.哲学基本问题提出的重要依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哲学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同时这一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哲学基本问题就像一根红线贯串在一切其他哲学问题之中。
第二,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
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不是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就是唯心主义的阵营,但是无论是哪一阵营都要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及有无同一性问题,这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可超越性。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第三,哲学基本问题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哲学基本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根本问题,它也是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原理提出的意义第一,它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提供了科学标准,是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可知论
思维决 定存在
唯心主义
不能 反映
不可知论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物之理 也,可以知,人 之性也。
荀 子
怪洞之谜
一位牧羊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山洞,当他带着 一条猎狗走进去的时候,走不多远,狗就瘫痪 在地,四肢抽搐,挣扎了几下就死掉了,而他 自己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出后,人们蜂拥而至, 经过多次试验,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猫、狗、 老鼠等小动物带进洞都会死亡,而牛、马等大 动物以及人进去却安然无恙。人们说,这个山 洞一定有“鬼”,这只鬼专吃小动物—“鬼洞” 越传越悬……。 大家思考一下:这个山洞真的有“鬼”吗?真相 又应该是什么呢?
工人: 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
医生: 处方与病情的关系
小结: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含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内容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从生活实践看: 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原因
从一切哲学研究看: 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
C
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 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 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 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 点
表现在生活和实践中
哲学是系统化 理论化的世界观。 要探讨世界的本原 是什么、人与世界 的关系是怎样的, 就必须回答这一问 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 问题。
如: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师: 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学校: 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农民: 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①思维和存在何
(思维和存在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 标准)
者为本原的问题
谁决定谁)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②思维和存在有
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能不能正 确认识存在)
能
可知论
不能
不可知论
是什么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谁决定谁? 存在决 定思维
唯物主义
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能够 反映
认为意识决定了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
心外无物
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谢
王守仁 (1472-1529) 原名云,更名 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学者称阳明 先生。
认为意识决定了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 存在即被感知
我们只有感觉到一个东西,才能 知道它是存在的。假如我们都不 去看月亮,那么谁能够断定月亮 还在那里存在呢?一个东西是存 在还是不存在,是这样存在还是 那样存在,都得以我们的感觉为 准。哪里有独立存在的东西呢?
C
6.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7.“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 点属于 A.怀疑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B
8.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地质学家对山洞进行了考察,发现了鬼怪山洞 之谜: • 山洞的地下冒出许多二氧化碳气体,由于其密 度比空气大,洞内又不进风,故而都沉积在地 面附近,因此,靠近地面较近的小动物吸不到 氧就死亡,而人或大动物由于头部较高可以吸 到氧气,因而无恙。
• 由此可见,并没有什么“鬼怪”之说, 真相是可以被正确认识的,也就是说思 维可以正确的认识在在(思维存在具有 同一性)——可知论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 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 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休谟
英国
康德
代表人物
德国
濠梁之辩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 看着水里的鱼说:“鱼在水里悠然自得,是多么快乐 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 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 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 的。” 按照惠施的说法,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随堂练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 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 维
A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 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 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漫画欣赏2
讨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论
是一个意思吗?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 的基本问题? ①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 基本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表现在生活和实践中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 快乐,照此推论:世界就没有可认识的东西了
惠施的观点否认 了认识世界的可 能,否认思维可 以正确认识存在 ,即认为两者不 存在同一性,因 此陷入了不可知 论。
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不可知论)
思维与存在
漫画欣赏1
只 要 闭 上 眼 睛 , 世 界 上 就 没 有 什 么 悬 崖
与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
要混淆使用。
区分:
1、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它是哲学的 基本问题 2、意识与物质的辨证关系——它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即马克思主义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唯物)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荀子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唯物) 形存则神存,形 谢则神灭 范缜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马克思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 的重大的基本问 题,是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
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是
B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 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第二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的 内容是什么? 二.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你有听过“灵魂出窍”吗?
• 大部分灵魂出窍体验发生在实际或可能的濒死 之时。常有病人报告在手术过程中发现自己从 手术台上升起,并可看到整个手术室。突然之 间他们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通道中,通道前方有 明亮的光线。到达亮光所在之处后,报告者常 会见到自己已死的亲戚和朋友,然后返回自己 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