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析中溶血对检测的影响及其对策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
溶血标本可导致血糖、肌酐、尿酸、钾离子等指标的假性 升高,而白蛋白、总蛋白、钙离子等指标则可能降低。
对特定生化指标的影响
溶血对特定生化指标的影响因检验方法和试剂的不同而异 ,如某些方法中,溶血可导致AST、ALT、LDH等酶类指 标的假性升高。
溶血标本的干扰机制
血红蛋白对底物的消耗
运输方式
采用适当的容器和运输方 式,避免震动和摇晃,以 确保标本的稳定性。
储存温度
严格控制标本的储存温度 ,避免过冷或过热,以免 引起溶血和生化指标的变 化。
储存时间
尽量缩短标本的储存时间 ,及时进行实验检测,以 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优化实验方法和试剂选择
方法选择
采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实 验方法,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
血红蛋白可与某些底物发生反应,导致底物消耗,从而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 性。
血红蛋白对反应的干扰
血红蛋白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可催化一些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反应体系的氧化 还原电位,从而干扰一些需要依赖氧化还原反应的生化检验项目。
02
溶血标本对常用生化检 验指标的影响
对蛋白质类指标的影响
血红蛋白对蛋白质测定的干扰
溶血可能导致TBIL与DBIL的假阳性结果,干扰肝功能评估。
对心肌酶学指标的影响
肌酸激酶(CK)
01
溶血可能影响CK的活性,干扰心肌损伤的评估。
溶血标本的生化结果分析
溶血标本的生化结果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临床体检的正常人100例,抽取两管血,分成两组:一组为溶血标本,另一
组为正常标本。分别做29项生化检验,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标本溶血时,K、Cl、Ca、Fe、BUN、TP、TBIL、ALT、AST、HBDH、LDH、LDH-1、CK和CK-MB测定结果有不同程度增高;Na、P、Mg、Glu、Crea、Urea、DBIL、GGT、ALP、CO2测定
结果有不同程度降低。变化率与溶血程度相关。
讨论:溶血组与正常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讨论。
离子测定:红细胞内的K和Fe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血清中K、Fe离子浓度,红细胞内的Na
离子浓度明显低于血清中Na离子浓度,溶血对Cl、P、Mg离子的测定有不同程度的干扰,
溶血使K、Cl、Ca、Fe的测定结果增高,Na、P、Mg的测定结果降低。溶血对K、P、Fe的测定结果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Na、Cl、Ca、Mg的测定结果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
Glu测定:溶血使Glu的测定结果与溶血程度呈负相关,使Glu的测定结果降低,差别有极
显著意义(P<0.01)。肾功能测定:溶血对肾功能BUN、Crea和Urea的测定结果差别无显
著性意义(P>0.05)。
酶类测定:红细胞中的ALT、AST、HBDH、ALPT和LDH的浓度比血清中的含量分别高出不同
的倍数,所以溶血使ALT、AST、HBDH、LDH、LDH-1的测定结果有不同程度增高;溶血干扰CK和CK-MB的测定,使CK、CK-MB的测定结果呈假性增高;溶血对GGT的测定无影响。溶
标本溶血、储存时间及温度对乙肝病毒DNA生化检测的结果影响分析
标本溶血、储存时间及温度对乙肝病毒DNA生化检测的结果影响分
析
目的:分析不同的储存时间、温度以及标本是否溶血对乙肝病毒DNA进行荧光定量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患有乙肝大三阳患者的血清标本分三种情况处理,一种抽取后马上检测,一种在4 ℃的温度下放置5~7 d 检测,一种在常温下放置2 d即48 h后检测,标本溶血和未溶血的也分两组进行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测量,所有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所有实验病例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测量结果中,溶血和未溶血血清标本的乙肝病毒DNA数量处于同等级别。抽取后检测、4 ℃的温度下放置5~7 d检测和在常温下放置2 d检测的乙肝病毒DNA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储存时间、温度以及标本是否溶血对乙肝病毒DNA进行荧光定量测量的结果无影响。
标签: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标本
在实验室检查中,乙肝患者通常通过定量测量乙型肝炎病毒即HBV-DNA来获知乙肝病毒的复制是否活跃,从而来指导乙肝患者临床诊治、用药和预后评价[1]。临床广泛用于乙肝辅助诊断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是一种分子生物学的诊断技术,它具有高敏感性的优势,可用来检测乙肝病毒DNA的含量[2]。PCR 检测的测量重复性及准确性在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PCR本身扩增因素还有与标本相关的各种因素[3]。本组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患者的乙肝大三阳血清标本就标本溶血、储存时间和温度方面进行乙肝病毒DNA(HBV-DNA)荧光定量PCR,从而比较分析以上因素对HBV-DNA定量测定结果有无影响,为临床HBV-DNA定量检测提高准确性提供依据。
溶血对急诊生化检验项目结果影响的分析
溶血对急诊生化检验项目结果影响的分析
目的:对20例标本溶血对急诊生化检验项目结果影响的分析。方法:采用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CIBA CORNING644电解质测定仪,检测血液标本溶血前后血清中的UREA、CRE、UA、CO2、AST、CK、CKMB、LDH、HBDH、AMS、LIP、PAMY、GLU、K+、Na+、Cl—、CHE等17项生化指标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溶血前后生化检验结果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溶血对UREA、AMS、LIP、PAMY、CHE无影响(P>0.05),对UA、CK有影响(P<0.05),对CRE、CO2、AST、CKMB、LDH、HBDH、GLU、K+、Na+、Cl—影响显著(P<0.01)。结论:标本溶血对大部分急诊生化检测项目有明显干扰,要尽量避免溶血情况的发生,保证急诊检验结果的及时准确的发出。
标签:标本溶血;急诊生化检验;结果分析
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在急诊生化检验中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急诊患者多为危重患者,标本采集比较困难,鉴于红细胞的脆性较大,血液标本采集、分离过程中稍有不慎,均可使标本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血而影响检验结果。本文就20例急诊标本进行17项急诊生化检验项目测定,对溶血前后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随机抽取20例做生化检测项目的急诊患者标本,其血清无肉眼可见黄疸、脂血和溶血。将20份血液标本每份均分别置于2支试管中。其中1支室温下以3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备用,另1支试管中的标本采用人工方法使其溶血(测定血清血红蛋白大于1 g/L为溶血标本),然后以相同条件离心,分离血清备用。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体外溶解的过程,而溶血对临床重要生化检验项目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下面将从肝功能指标、肌酸激酶、血红蛋白、胆红素以及药物浓度这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溶血会对肝功能指标产生影响。红细胞溶解后,内含的组织胺和缓激肽会释放出来,对肝细胞产生刺激作用,导致肝细胞受损。这会导致肝转氨酶(ALT、AST)、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升高,表明溶血对肝功能产生了一定的损害。
溶血对肌酸激酶(CK)的影响较为显著。红细胞溶解后,释放的血红蛋白会破坏细胞膜,导致肌细胞内的CK溢出。溶血会使血浆中的CK浓度升高。临床上通常将CK用于心肌损伤的诊断,溶血会使CK升高,可能导致对心肌损伤的判断产生误差。
溶血会对血红蛋白的测定产生影响。在溶血的情况下,溶解的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会释放到血浆中。虽然血红蛋白会通过血浆中的结合蛋白(如血红蛋白结合蛋白、铁结合蛋白等)结合形成复合物,但溶血会导致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升高。这会使得血红蛋白测定的结果偏高,可能误诊为溶血性贫血。
溶血还会对胆红素的测定产生干扰。红细胞溶解后,血红蛋白会被肝细胞内的巴比妥酸和肝细胞膜中的蛋白结合,经由肝脏代谢后转化为胆红素。如果发生大量溶血,肝脏的代谢能力有可能难以负荷,致使血浆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这样,就会使得胆红素测定的结果偏高,可能误诊为溶血性黄疸。
溶血还会影响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一些药物可能与红细胞中的蛋白质结合,通过红细胞携带或保护而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当红细胞发生溶解时,这些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就会释放到血浆中,导致药物浓度的升高。在进行药物浓度监测时,如果发现溶血可能会对药物浓度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摘要:标本溶血是在生物临床检测中较为普遍的检测方法,在升华检验过程中
分析常见的干扰因素,对溶血标本的升华检测水平进行分析,确定溶血标准的检
测水平。在抽血过程中通过压力、温度进行离心分离处理,确定血清速度,防止
速度过高造成血红细胞的破坏,影响生物化学的检测标准,根据物质入血清水平
进行分析,使血清成红色显示的状态。本文通过对标本溶血状态进行分析,以升
华检验结构确定影响范围,根据溶血标签对生化检测水平进行论述分析,确保溶
血标本检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溶血;生化检验;标本
引言
标本溶血检测因为各种原因可能产生血压过大的问题,在分离血清过程中,
因为温度低或高、分离速度不足或过快会造成红细胞遭到破坏,细胞内的物质破
裂进入血清中,血清呈现红色状态。红细胞分离直接影响血清的标准水平,影响
生化检验的结果检测水平,这是临床生化检测中常见主要干扰问题。
一标本产生溶血的原因
产生溶血机制的基本原因可能是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在抽血、止血过程中,
如果包扎不合理会造成伤口淤血,淤血时间过长,直接造成抽血压迫问题。采血
过程中,需要对抽血用具进行消毒处理,抽血不合理反而会造成穿刺部分出现脓包。从脓包处采血,血液中因为注入空气,造成真空气管内进入气泡,气泡直接
输入到血液中的抗凝机制会经振动,影响标本的溶血状态。检测过程的不合理影
响水温高度,标本离心速度过快,离心管底部出现不同压差的红细胞,产生严重
的溶血问题。另外,医疗器械质量不过关,对标本检测有直接的影响,注射容器
的质量不干净直接影响标本的最终结果。采用的试管不密封会造成标本溶液外流,空气进入到样本中,造成溶血的现象。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现象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的现象,通常发生在血液被暴露于
高渗溶液、机械剪切或有害化学物质等条件下。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对检验结果
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将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
验项目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来看一下溶血现象对血液常规检验的影响。溶血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破裂,释放
出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内成分,使得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体积分
布等指标发生变化。在血液常规检验中,这些指标是评估患者贫血、出血和骨髓抑制等病
情的重要依据。溶血导致的假性贫血和异常红细胞计数等结果,会严重影响医生对患者病
情的判断和诊断。在进行血液常规检验时,需要注意是否存在溶血现象,并对检验结果进
行相关的调整和修正。
溶血现象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血清生化学检验是评估机体新陈代
谢和器官功能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脂质代谢和糖代谢等指标。而溶血会导致血清中红细胞破裂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内成分影响这些指标的测定。溶血会使得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升高,血清胆红素和铁蛋白浓度增加,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血清铁水平下降等。这些异常结果会对医生对
患者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造成误导,因此在进行血清生化学检验时,需要警惕溶血
现象可能带来的干扰。
血液凝块检查也会受到溶血现象的影响。在血液凝块检查中,溶血会导致血浆中释放
出大量的血红蛋白,影响了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影响了血液凝块的形成和
溶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
溶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
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鉴于红细胞的脆性较大,血液标本采集、分离等过程中稍有不慎,均可引起标本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血而影响检验结果。笔者对溶血的原因、发生机制及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对策进行综述。
1溶血的原因及其对策
溶血可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体内溶血可由物理因素(如人工心脏瓣膜或大血管手术后)、生物因素(恶性疟疾)、药物因素等引起;体外溶血多由物理因素(机械性破坏、冻疮)、化学因素(如血液接触表面激活剂)和代谢因素(如遗传病引起红细胞脆性增加)等引起。常见体外溶血的原因有:1)扎压脉带时间过长、过紧; 2)静脉穿刺处的消毒酒精液未干即开始采血; 3)针头在皮下反复穿刺3次以上,过度损伤组织; 4)针头过细或抽血速度太快,负压太大,红细胞通过针尖时破坏而溶血; 5)抽出的血液注入试管时用力过猛、速度过快,或带针头将血液注入试管,红细胞受挤压破裂; 6)抗凝时用力摇晃试管或剥离血凝块; 7)用破裂的离心管盛放标本,离心速度太快,离心管和套管之间有硬物; 8)标本置于过冷或过热的水箱或在运输过程中动作幅度过大; 9)采血量不足,相对低渗抗凝; 10)抽血器具内含氧化还原性洗涤[1]剂。要规范采血程序,选择合适静脉,要求扎压脉带后1min内采血,避免用力拍打或反复握拳等不良动作,见血即松压脉带,并一针见血,抽血速度要慢,向试管内注血前先取下针头,沿试管壁缓慢将血液注入洁净试管,不得将气泡注入。妥善处理和保存标本,严把注射器和试管质量关。
2 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的鉴别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影响及对策论文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目的标本溶血对于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与探讨。方法将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11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含量进行检测对比。结果溶血血清样本中谷丙转氨酸、谷草转氨酸以及乳酸脱氢酶、钾离子、总胆固醇的含量检测结果,明显要比正常血清样本中检测结果高,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随溶血发生降低变化。结论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应注意采取措施避免检验标本溶血发生,以避免检验样本溶血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发生。
【关键词】生化检验;血清标本;溶血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0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826-02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由于检验血液样本采集不当,或者是样本容器污染、检验操作失误等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样本溶血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基层生化检验中,检验样本溶血情况发生更加常见,而样本溶血对于生化检验的结果又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导致生化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容易产生不利的作用影响。
1 基本资料与检验方法
11 基本资料通过抽取某医院体检资料中50例体检者的5毫升血液标本,然后分别放置25毫升在两支试管中,将这两支试管中的一支,在室温下进行自然分离,将分离后的血清,取一部分作为正常血清样本,进行检验备用;然后再将另一支试管中采集的血清
样本使用人工方法进行溶血,并分离收集检验备用。
12 检验方法使用专用的生化分析仪以及试剂,对于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以及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葡萄糖等10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含量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操作方法过程以相关仪器的说明为主;然后,在使用电解质分析仪以及配套的相关试剂对于钾离子进行检测,每一份检测样本需进行10次检测,以所有检测次数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然后对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溶血标本对胰岛素结果的影响
溶血标本对胰岛素结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溶血标本对胰岛素结果的影响。方法:设置39例体
检健康成年人血标本为观察对象,对其溶血前后的血清胰岛素水平进行测定,针
对其结果分析研究。结果:39例体检者血清胰岛素监测结果显示,轻度溶血组、
中度溶血组、重度溶血组未溶血前检测结果与溶血后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
(t=14.392,p=0.004),统计有差异。结论:溶血对胰岛素水平有着明显影响,因此需要尽量避免对溶血标本送检。
关键词:溶血标本;胰岛素;结果影响
胰岛素检测结果对糖尿病的分型、临床用药和临床中的治疗效果评定有着重
要的引导作用,在日常临床检测工作中,溶血成为了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
因素,因此当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相符时就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诊断和用药,
进而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在本次研究中对
不同程度的溶血标本进行检测,然后观察对胰岛素水平的结果影响,让临床医生
深入了解到溶血标本对实验室检验结果产生的严重性,进而避免出现溶血标本的
送检,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现将分析结果呈现下下文中[1]: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资料情况
选择同一天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士共39例,对每一位体检人士进
行询问和记录,询问有无用药史和病史,并征得体检者同意。纳入无服用其他药
物和疾病史人士、肝肾功能在正常指标内的体检认识,保证标本检测结果无溶血、黄疸和高脂血的情况。
1.2溶血分析
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文件,根据溶血程度进行分级,将Hb浓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
溶血现象是指红细胞因受到机械挤压、渗透压变化或化学药剂作用而破裂,在体外血
液样品中释放出血红蛋白和细胞内含物的现象。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会对检验结
果产生影响,可能会导致误判、误诊和误治,因此了解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
响是非常重要的。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
溶血现象会导致血液标本的质量下降,使得血清或血浆含有较多的游离血红蛋白和细
胞内成分,严重影响了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溶血后的血液标本中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增高,会干扰各种生化指标的测定,例如肝脏功能检测、肾功能检测、血脂检测等。
二、影响血清和血浆中某些成分的测定
溶血现象会导致血清和血浆中某些成分的改变,进而影响到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在肝脏功能检测中,溶血会使得血清中的胆红素增高,干扰胆红素的测定。在血液凝血功
能检测中,溶血会引起红细胞的破碎释放出血小板膜,并干扰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
的测定。
三、影响血糖、尿酸等检测项目的测定
溶血现象会对血糖、尿酸等检测项目的测定产生影响。在血糖检测中,溶血会使得血
浆中的葡萄糖水平增高,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在尿酸检测中,溶血会使得血浆中的尿酸含
量增加,引起测定结果偏高。
四、影响肾功能检测
溶血现象会影响肾功能检测中的肌酐和尿素氮的测定。溶血会导致肌酐和尿素氮的释放,使得血清中的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增高,影响肾功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溶血会使得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酶
血液标本溶血后对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
血液标本溶血后对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
夏恩彩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在溶血后对检测肝功能的结果造成的影响。方法对体检人员抽取空腹静脉血液,分离血清,确定无溶血的现象后,使用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对肝脏功能进行检测,将该标本放置于零下20℃进行1 h的冷冻,再进行37℃复溶,人为进行溶血,再使用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对肝脏功能进行检测,观察本研究组的检测结果。结果在同一标本中,溶血后的总蛋白、血清蛋白、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都有明显的升高,溶血后的碱性磷酸酶有明显的降低,溶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的检测结果受溶血影响较大,故此,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与保存时,要注意防止溶血现象发生,如果血液标本出现溶血,要对标本进行重新采集,并重新检验肝功能,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16(022)023
【总页数】2页(P70-70,71)
【关键词】血液标本;溶血;肝功能检查
【作者】夏恩彩
【作者单位】江苏 224003 江苏省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在临床的血液标本检测中,溶血现象经常发生,且不可避免,对于肝功能的检测,血液标本溶血会影响其检测的结果及准确性,促使临床不能提供准确数据[1]。而血液标本溶血时,影响检测的指标有哪些及测定的结果是否准确,也是目前检验工作者所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2]。
1.1 一般资料选取江苏省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体检的患者100例,其中女55例,男45例,体检人员年龄21~60岁。在通过临床检查后,均无血液系统疾病与脏肾功能的阻碍,体检者均为健康状态。
最新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方法应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0份正常人不溶血和溶血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及血钾(K+)等14项生化指标。结果溶血血清中的ALT、AST、TBIL、TP、LDH、K+的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血清测定值(P0.05)。结论溶血对较多的生化检验项目有明显的干扰影响,如发生了标本溶血现象,可设置样品空白以减少影响。
关键词:生化检验;标本溶血;影响;对策
临床生化检验有诸多影响因素,溶血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除了常见的红细胞破坏外,血小板、白细胞等血细胞破坏所释放的某些细胞内成分也可干扰或影响临床生化指标的测定[1]。本文对我院60例体检者进行了溶血和正常血清当中的相关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查结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体检的100例体检者,全部患者的肝功能正常。全部体检者进行早晨空腹采血,取血量为每位5ml,然后将每位受检者的血液标本平均等量的分为2份分别注入到2支干燥试管内。取其中1支试管采取室温下自然分离,30min后以3000转/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5min,分离非溶血血清,血清无肉眼可见的黄疸和脂浊等。然后置于对照组组别内。取另外一支试管将其人为溶血,以3000转/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5min。将溶血血清分离,然后置于观察组组别内。
溶血标本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 参考 文 献】
[】 张允 , 微 , 平 . 本 溶 血 对 T AS 1 王 周 标 P、 T测 定 的 干 扰 及 纠 正 叨. 西 医学 江
检 验,0 42 () 9 8 . 2 0 ,21: — 5 7 [】 袁 水 斌 , 作 美 . 血标 本 对 1 2 黄 溶 9项 生 化 检 验 结 果 的 影 响 I1 西 医学 . J江 检 验,9 91() 5 1. 19 .71: — 7 1
抽取 1 5份标 本 对 常见 的 4 1项 生 化检 验 项 目进 行 测 定 , 测 定 结 果 的均值 见 表 1 。
表 1 标 本 未 溶 血 、 度 溶 血 、 度 溶血 状 况 下 测 得 的 结 果 均 值 轻 重
由德 赛 诊 断 系统 有 限 公 司 提供 : L I 、 aMg C — A T、P C 、 、 K MB、 l Gu 由德 国 HU N公 司 提供 ; R 、 F、 S 由 日东 纺绩 株 式 会 MA C PR A O 社 提 供 ; 余 试剂 则 由浙 江 伊 利康 生 物技 术 有 限公 司提 供 。 其
学 .0 22 (0:8 7 . 2 0 .21) - 9 7 【] 陶 建 蜀 , 海 . 外 溶 血 对 血 钾 测 定 的影 响及 校 正 『. 阳 医 学 院 学 报 , 8 黄 体 J贵 1 2 0 ,1 ) 0 — 0 . 0 02 ( : 5 1 6 21
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_隆维东
胞容积(MCV)、平 均 红 细 胞 血 红 蛋 白 (MCH)、平 均 红 细 胞 血 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 宽 度 (RDW)、血 小 板 计 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 小 板 平 均 容 积 (MPV)、血 小 板 比 容 (PCT)等 。 1.3 方 法 30 例 标 本 先 采 用 迈 瑞 BC-5380 全 自 动 血 细 胞 分 析仪进行血常规 检 测,再 分 别 用 一 次 性 无 菌 注 射 器 (带 针 头 ) 快速来回 抽 吸、注 射 血 液 5 次,造 成 溶 血。 然 后 再 采 用 迈 瑞 BC-5380全自动血 细 胞 分 析 仪 进 行 血 常 规 检 测。 最 后 将 标 本 3 000r/min(离心半径 13.5cm)离 心 5 min,吸 取 上 清 液 采 用 迈瑞 BC-53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游离 Hbg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3.0 统 计 软 件 分 析,溶 血 前、后 检 测 结 果 比 较 采 用 配 对t检 验 。 2 结 果 2.1 30例血常规标本经人 工 溶 血 处 理 后 上 清 液 游 离 Hbg检 测 结 果 为 (4.5±1.3)g/L。 2.2 溶 血 前 、后 血 常 规 检 测 结 果 比 较 见 表 1。
· 1128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5月第33卷第9期 Int J Lab Med,May 2012,Vol.33,No.9
探讨标本溶血对NT—proBNP检测结果的影响
探讨标本溶血对NT—proBNP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NT—proBNP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留取在我院检查NT—proBNP的溶血标本,并及时抽取同一病人的未溶血标本,进行溶血前NT—proBNP结果值的比较。结果:溶血后测定值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标本溶血后对其的测定有显著影响。结论:认真采集病人标本,避免标本溶血。
标签:标本溶血NT—proBNP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026-01
近年来,心衰正在成为我国心血管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NT—proBNP 作为心力衰竭的标志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衰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死亡评估中,其检测结果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1],可作为心衰发生与进展的关键佐证。但有些因素影响其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本文观察评估溶血对NT—proBNP检测结果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采集与方法
使用北京格瑞纳健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真空采血管,留取在我院检查NT—proBNP病人的溶血标本,及时抽取同病人的未溶血标本,分离血清。溶血标本与不溶血标本配对为一对检测标本,共30对。
1.2 仪器与试剂
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试剂由biomerieux.sa提供(批号:1002650330)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均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及两均数的t检验。
2.结果NT—proBNP溶血前后测定值比较见表1。NT—proBNP在溶血前后测定值经配对资料t检验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分析中溶血对检测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是目前体内药物分析的首选方法,但
LC-MS/MS生物分析中仍面临着溶血样品测定失败的难题。溶血导致的样品测定数据不准确,将直接影响药物的药动学研究,如何进行溶血样品的测定已成为各国监管机构和全球生物分析行业探讨的重点。本文从溶血样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将溶血对检测的影响和作用方式以及溶血效应的考察方法进行了概述,最后对溶血样品的测定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溶血;生物分析;串联质谱;色谱法,高压液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是将分离能力强的液相色谱与能够提供结构信息的串联质谱结合在一起,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特点。LC-MS/MS技术的应用,可获得丰富、有效的化合物结构信息,建立快速、高效的分析研究体系,目前已成为体内药物分析的首选方法。体内药物分析的样品一般为人血浆或血清样品,涉及被测样品少,样品复杂及干扰物质多等问题,在实际测定工作中,采集的血浆或血清样品常出现溶血的现象。一项针对欧洲分析协会的调查显示溶血为方法学验证失败的原因之一,目前也有不少文献报道了溶血样品测定失败的案例,溶血样品测定过程中面临
着溶血样品响应低、样品稳定性差以及基质效应等问题,导致阿托伐他汀、去氧肾上腺素、氟伏沙明等药物的检测失败。可见,溶血对测定的影响成为体内药物分析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也受到了各国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中国药典2015版《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指导原则》指出“除正常基质外,还应关注其他样品的基质效应,例如溶血或高血脂的血浆样品等”。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同样要求考察溶血样品的基质效应。而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ANVISA)的要求则更加明确,基质效应需分析八个不同来源的样品,包括4个正常血浆样品、2个脂血样品以及2个溶血样品。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在近年的白皮书中也多次讨论溶血样品的测定问题。然而各国监管机构的要求都相对模糊,缺乏明确的做法和标准,因此溶血样品的检测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广大研究者应引起重视。本文结合溶血样品测定现状,对溶血样品测定失败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并探讨了溶血测定失败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生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溶血样品的产生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释放到血浆或血清中。一项针对18项临床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y,BE)试验的10640个样品的调查显示,溶血样品为211个,占样品总量的1.98%。溶血会造成血浆或血清颜色和密度的改变,溶血血浆根据溶血程度不同颜色呈粉红色或红色;溶血的血浆中血红蛋白、胆红素、磷脂等生
理成分增加,血浆的密度发生改变。据报道,溶血的血浆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大于200μg·mL-1,远大于非溶血血浆中血红蛋白的量。溶血可发生在体内和体外,造成溶血的因素也十分复杂。溶血的发生可能是患者疾病状态、生理状况等体内因素导致的;也可能是抽血所用针头太小、抽血速度过快、过度震荡以及离心时转速过快等体外因素导致的;转运、储存过程不当也会造成溶血。其中,体外因素是造成溶血的主要原因。临床试验的血浆或血清样品一般是在不同时间点采集的,涉及周期长,影响因素多,溶血样品的产生很难避免,因此研究人员需提前做好人员培训,密切关注血样采集的全过程,减少采集、离心、冻存及转移任一环节可能发生的溶血。
溶血对测定的影响溶血血浆或血清中许多生理成分明显增加,如血红蛋白、胆红素、磷脂等,这些成分可能会影响溶血样品中药物的检测。目前,许多文献就溶血样品检测失败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报道。HUGHES等采用LC-MS/MS技术测定血浆中卡维地洛及其代谢物的浓度,原型药物卡维地洛可准确测定,而代谢物4-羟基卡维地洛和5-羟基卡维地洛测得的浓度显著降低,只有理论浓度的0.2%;测定奥氮平时,溶血样品较正常血浆样品出现明显的离子抑制现象,奥氮平和内标奥氮平-d3的响应降低约500倍,导致奥氮平和内标均无法测定;而阿托伐他汀的溶血样品内标附近会出现明显
的干扰峰,影响阿托伐他汀低浓度样品的定量。BERUBE等的研究表明,溶血样品中的血红蛋白会造成吗啡的氧化和降解。文献中CARTER等在进行沙丁胺醇方法验证时,发现可准确定量1%和2%溶血的血浆样品,无法准确定量5%溶血的血浆样品(1%溶血指血浆样品中破碎的红细胞的比率为1%,V/V)。可见溶血对药物测定的影响是广泛存在的,研究表明溶血还会影响血浆中肾上腺素、氟伏沙明、水杨酸、阿塞那平等药物的LC-MS/MS分析。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溶血可使目标分析物的响应下降,实测浓度偏低,溶血对药物测定的影响程度根据药物的性质及溶血程度的差异而不同,而溶血影响检测的作用方式也会根据药物性质的差异而不同。以下总结了几种溶血影响药物的LC-MS/MS分析的常见方式:(1)影响药物的稳定性,红细胞破裂释放的酶可能造成药物在溶血血浆中不稳定,研究表明激素、维生素、吗啡等在溶血血浆中稳定性受到影响;(2)影响与红细胞有高亲和力的药物,使测定浓度比实际浓度偏高,药物浓度可高数百倍,如轻微的溶血现象可使甲醋唑胺的浓度显著提高;(3)影响血浆结合率高的药物,细胞内液造成药物稀释,测定浓度比实际浓度偏低;(4)溶血使细胞生理成分增加,造成离子抑制或增强,基质效应显著,影响目标分析物的测定。因此,我们将基质中所含破碎红细胞对分析物定量的影响,统称为溶血效应。红细胞破碎导致的基质效应是溶血效应最主
要的表现方式,也是基质效应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溶血效应也可表现在影响药物稳定性和响应等方面。溶血效应可能使药物检测的准确度、精密度不符合要求,最终导致研究数据被拒绝。特别是对于cmax和末端点,可能造成的浓度偏移或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点的缺失,均会严重影响药物药动学研究的数据计算,导致临床研究结果不完整。因此,
LC-MS/MS生物分析中应特别关注溶血样品的测定,在方法验证中应考察溶血效应。
溶血效应的考察在方法验证过程中,应进行溶血试验,考察溶血效应。一般可分为三步,首先考察目标分析物在溶血基质中是否稳定,是否需要更低的存储温度或添加稳定剂;其次进行溶血样品基质效应的考察,确定基质效应的大小;最后进行溶血试验,考察溶血质控样品的精密度、准确度和重现性。药物在溶血基质中是否稳定,应首先进行考察。若药物在溶血基质中不能保持稳定,则检测得到的数据不能反映试验中药物的真实浓度。研究者应考虑造成药物不稳定的因素,若为红细胞破裂释放的酶造成药物的不稳定的情况,可考虑添加酶抑制剂或其他稳定剂;若为溶血基质储存温度不当,也可考虑降低储存温度,从-20℃降到-80℃。该研究情况也应及时告知临床研究中心和生物分析实验室,保证样品采集和存储过程中的稳定性。其次,研究者应关注溶血导致的基质效应。溶血样品的基质效应可能是红细胞破碎释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