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古典情怀

合集下载

网络文学的视野与文学的互联网化——兼谈海青拿天鹅的古典言情系列网络小说

网络文学的视野与文学的互联网化——兼谈海青拿天鹅的古典言情系列网络小说

批评就是针对这种新的文学样式所开展的批评活
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
“参与讨论的公众占有受
动。它们两者之间通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公
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并将它建成一个公共权力的批
共领域”媒介实现互动和表达,共同完成一场或 N 场
判领域,这样一个过程表现为已经具备公众和论坛的
文学活动。欧阳友权提出,
海青拿天鹅生于贺州山水小城,大学专修音乐,好幻
想,喜游历,尤其喜欢历史故事和古典文学,并享受文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作家唐七公子创作的一
学艺术所带来的乐趣。她的文学故事充满了“青春想
本古言小说,讲述了青丘帝姬白浅和九重天太子夜华
象”,文笔精致古朴,文风大气沉郁,温婉,美好,有超
的三生爱恨,三世纠葛。一个宁愿醉卧十里桃林忘尽
现象解读
85
网络文学的视野与文学的互联网化
——兼谈海青拿天鹅的古典言情系列网络小说
肖 晶
人化”;二是媒介的“符号化”;三是文本的多媒体
引言
化 ③。网络文学目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文学现实,不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可以自由言
管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它就在那里。而网络文学
论的“言论场”或者叫作“公共领域”。哈贝马斯在《公
越她年龄的历史厚度和沧桑感。甚至她塑造的人物,
前尘,一个情深不渝三生三世枯等成灰。由该小说改
有汉风文气,又兼具魏晋风骨。主人公的名字如“姮”
编为古装玄幻电视剧,由林玉芬执导,杨幂、赵又廷、 “瓒”
是以古典婉约的文风碎片化地反映上古故事,构筑独
制播手段,将网络文学大 IP 运作推上了新的高度,为
今后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提供了范本。
特的文学想象。

论网络文学中的古风元素

论网络文学中的古风元素

论网络文学中的古风元素网络文学,指的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创作、传播的文学作品。

近年来,以网络为载体的文学作品遍及全球,成为文学领域的新兴力量,其中以网络小说最为突出。

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古风元素也逐渐成为了其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古风元素的定义、网络文学中的应用以及古风元素在网络文学中的意义三个方面来谈论网络文学中的古风元素。

一、古风元素的定义古风,指的是古代风俗、文化、艺术等现象以及传统美学理念所形成的风格。

广义的古风包括了汉唐、五代、北宋、南宋、金元等众多时期和流派,它的特点是高雅清新、瑰丽绝伦、独具特色。

而狭义的古风则指那些浓郁古典气息、呈现出明显历史风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

在网络文学中,古风元素则指的是将古代文化、艺术、建筑、服饰、风景等元素融入现代小说作品中,使之具有古代时期的特点和气息。

古风元素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突出小说的格调和气氛,同时也能增加读者对小说的兴致和参与感。

二、网络文学中的古风元素在网络文学中,古风元素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比如在玄幻小说中,古风元素被用于对人物、场景、故事等进行装饰和描述。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人物服饰、建筑特征、道德观念、文化习俗等进行描写来营造古代的气息,增强古典美的感觉。

在一些历史小说中,古风元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它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那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风俗、思想,同时还能增加艺术价值和审美意味。

除了小说,古风元素也广泛应用于网络动画、游戏、影视等方面。

比如,在《古剑奇谭》这款游戏中,游戏场景和角色设定都充斥着古风元素。

游戏主角的服装、头饰、眼妆等都带有浓郁的古代气息,游戏场景和建筑也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古代的景象。

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增加游戏的真实感和趣味性,还能让玩家更好地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三、古风元素在网络文学中的意义从古代文学到现代文学,古风元素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

古风元素在网络文学中的意义也不是单纯的烘托气氛,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青年读者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网络文学对古典小说叙事的转化

网络文学对古典小说叙事的转化

03
增强文化自信
网络文学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对古典小 说叙事的转化,使传统文化元素在现 代文学中焕发新的生机,增强了文化 自信。
对读者阅读习惯的影响
适应数字化时代
网络文学顺应了数字化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通过电子 书、网络平台等媒介,使古典小说叙事得以更加便捷地 传播和阅读。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网络文 学盗版、抄袭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古典小 说的知识产权和传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网络文学的普及和发展,使中国古典小说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推广,增强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为中国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06
结论与展望
网络文学对古典小说叙事转化的现状与成果
读者群体扩大
网络文学的普及使得古典小说的读者群 体得到大幅增加,吸引了更多年轻读者
的关注。
叙事手法创新
网络文学独特的叙事手法,如穿越、重 生、多线并行等,为古典小说叙事带来 了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富有时代感
网络文学的语言风格往往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反映了当代社 会的语言风貌。
网络文学叙事的结构与节奏
非线性结构
网络文学的结构往往是非线性的,故事的发展不遵 循单一的时间线或逻辑线。
快速节奏
网络文学的叙事节奏往往较快,追求快速吸引读者 注意力并保持其兴趣。
转折与冲突
网络文学的故事转折和冲突往往突如其来,给读者 带来意想不到的阅读体验。
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借鉴了古典小说的语言、情节、人 物塑造等方面的技巧,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学风格。
网络文学与古典小说的联系与区别
网络文学和古典小说都是文学的一种形式,都追求表达人 性、情感和思想。

试分析古典文学在网络中的体现

试分析古典文学在网络中的体现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丰富了文学的载体和传播方式,在当前网络文学发展迅速的现象中可以看到浓重的古典文学气息,尤其在网络小说中更多体现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极大地促进了古典文学的回归和发展。

为此,本文就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现象2015年“两会”结束后,“全民阅读”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文学传播提供了更多创作方式、载体和传播途径,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移动设备逐渐取代了传统纸质书本,成为了人们阅读的重要工具,进一步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

201年我国国内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仅为2.74亿人,2013年达到了3.91亿人,上涨了42.7%;2014年净增用户2100万人,环比上涨5.4%。

由此可见网络文学强大的覆盖力和影响力,以此为基点来实现我国古典文学的回归和发展、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继承极具现实意义。

一、网络文学中古典文学资源的利用当前在网络文学中广受读者喜爱的文学类型是古代小说,受到去年《琅琊榜》电视剧热映的影响,越来越多网络作家和读者开始注意到网络文学中所体现的古典文学价值,在小说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网络文学中对古典文学资源的利用体现在多个方面,许多文章命名、作者笔名、专栏名字等多直接或间接引用古典诗词,比如晋江原创网的人气作家匪我思存,其名字直接引用《诗经-郑风》中的“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其作品《寂寞空庭春欲晚》的名字也直接引用了唐朝诗人刘方平的《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在网络小说写作方面,许多小说都模仿古典文学作品的行文来进行创作,比如久久创作的《富贵繁花录》,其模仿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和写作方式,俨然一派《红楼梦》行文口吻。

此外,对于90后、00后人群而言,古典文学读起来较拗口且难以理解,导致其提不起阅读兴趣,而网络文学针对这一问题开始在历史事件或古典文学中加入当下最热的“穿越”、“重生”等元素,对古典文学进行全新定义。

为什么女频小说通常涉及浪漫、爱情和家庭题材?

为什么女频小说通常涉及浪漫、爱情和家庭题材?

为什么女频小说通常涉及浪漫、爱情和家庭题材?一、文化背景的影响女频小说通常涉及浪漫、爱情和家庭题材,与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一直被视为柔弱、婉约、感性的代表。

这种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定位,使得女性在文学创作的领域更容易被定位为涉及情感、人际关系和家庭的题材。

这一传统思想在当代仍然存在,因此女频小说依然主要追求浪漫、爱情和家庭题材,以满足大众读者对情感体验的需求。

二、读者群体的喜好女频小说的受众主要是女性,因此创作的题材也会更加偏向于女性关心的话题。

浪漫、爱情和家庭是女性长久以来的关注焦点,也是女性读者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情感生活。

通过女频小说,女读者们可以投射自己的情感和希望,从中得到情感满足和心灵安慰。

因此,女频小说通常选择这些题材来吸引并满足读者的需求。

三、市场需求导向女频小说的涉及浪漫、爱情和家庭题材也与市场需求导向有关。

通过市场调研和读者反馈,出版商和作家发现这些题材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购买意愿。

由于女性读者是绝大多数读者中的主力军,因此根据市场需求,女频小说创作者更倾向于选择涉及浪漫、爱情和家庭题材来迎合读者的口味。

这种市场导向也是多数女频小说不断涌现的原因之一。

四、内心追求的影响女性读者对浪漫、爱情和家庭题材的追求,也与女性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紧密相连。

女性通常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发展,对爱情和家庭有着较高的期待和渴望。

女频小说通过刻画感人爱情故事和温暖家庭生活,能够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满足她们对幸福、温暖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女频小说通常涉及浪漫、爱情和家庭题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背景的影响、读者群体的喜好、市场需求导向以及女性内心深处的追求。

女频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满足了读者对美好情感体验的渴望,也成为了文学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古典文学才是中国的大IP

古典文学才是中国的大IP

古典文学才是中国的大IP作者:钱好来源:《青年与社会》2016年第11期读不下去古典名著,但是却读得下去从古典名著中不断汲取养分的网文。

古代历史题材的网络小说如今成为热门IP,折射出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大众中的热度。

从《芈月传》《琅琊榜》再到《如懿传》,一批历史类网络小说近来成了热门IP,改编影视剧频掀“古风”热潮。

上周,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网络文学研讨会上,雷达、阎晶明、施战军等文艺评论家,围绕当下热门网络小说提出,网络文学长期以来就有对传统文学精髓的吸收;这些作品产生的人气投映出的恰是中国传统文化这块“磁石”对大众的强大“引力”。

套用流行的说法,古典文学才是当下流行的网络小说背后的最大IP。

名著都读不下去知名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起一项“死活读不下去前10名图书”的调查,结果《红楼梦》高居榜首,成为“最难读”之书。

其他古代三大名著悉数上榜。

3000多位读者参与,而且他们还梳理出读者“难啃这些名著”的理由,以示有根有据。

这份榜单中,《红楼梦》排第一,此后依次是《百年孤独》、《三国演义》、《追忆似水年华》、《瓦尔登湖》、《水浒传》、《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尤利西斯》。

除了《尤利西斯》等少数由于语法句式原因难以读懂的小说外,其余上榜小说理应毫无阅读障碍,“《西游记》也在其中?这本书很好读啊。

还有《水浒传》也非常通俗,几乎就是白话文。

怎么会成了读不下去的书呢?”但现实就是如此。

上海作协副主席王晓明说,现在即便是大学中文系学生也是不读《红楼梦》和托尔斯泰的。

在正统文学研究者眼里神圣的世界名著,在现在很多青年读者眼里已经变得如此之轻。

“死活读不下去”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红楼梦》,有读者就抱怨书中人物关系太多,完全弄不明白关系。

还有读者抱怨《红楼梦》中的诗词太多,妨碍了对故事的理解。

至于《瓦尔登湖》,有读者表示基本不知此书所云,“第一页翻了十遍,内容依然陌生”。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上榜的10本书绝大多数都是被读了几百年,因为大家都觉得好,才成为名著的,而怎么到了今天读者手里就“死活读不下去了”呢?结语:读名著是个好习惯,但一不留神就可能遇到粗制滥造的译本,浪费买书的钱事小,浪费了你宝贵的时间才是最可惜的。

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传统

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传统

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传统网络文学如今已成为当代文化视域中的一个令人瞩目的对象。大体上它被看作后现代社会的产品,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是对传统文学的一个颠覆。然而,略作端详,我们便会诧异地发现,它之中蕴涵着与古典文学乃至传统文化的千丝万缕的牵连。清理一下这些线索,或许对我们了解网络文学与古典文学、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联,进一步探察网络文学的前进路向不无裨益。一、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资源的利用提及网络与古典,人们恐怕立即就会联想到“大话”、“恶搞”,对“经典”的戏谑、颠覆、篡改,等等。这里,网络作品对经典乃至整个古典文学的态度是游戏的、嬉笑不恭的。然而,深入网络文学的丛林之后,我们会惊讶地发现,颠覆、恶搞只是极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严肃认真的学习、肯定性的模仿、有意识的资源利用。纵观网络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大量的古典文学资源的蛛丝马迹。这最明显地表现在语言的沿袭上。首先是命名。网络文学的文章命名、作者笔名、专栏名称,多有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古典诗文句子的。如著名的武侠写手沧月,其名就是化用李商隐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晋江文学原创网(然后是行文。网络作品颇有在文中引用或仿作古典诗词的,它们或匿名不匿名地点缀于篇中,或被假托为文中角色之作。如起点中文网(而有些网络作品本身就局部或大部分在模仿套用古典文学作品的行文。如久久的《富贵繁花录》(httpL///readbook.asp?bl_id=31553),号称“男版十二金钗”,行文也是一派《红楼梦》口吻:今日却实在迟了,回了府里,已近午饭时分,早有家人小童接了,迎进上房去,几个贴身大童儿服侍着卸去宫妆,才歪了歇息,外面有人传:“姑娘来了。”忙掀帘子,已进了屋,初春天气,却没穿大衣裳,着了件雪白的箭袖,下面淡水蓝的裤子,未着靴,散了裤脚,也除了冠,只挽着发,越显得唇红齿白,眼清面润。进来了便嚷热,行了礼,也不上炕,便坐了下首椅子,一头扎在郡马怀里,又说今日如何玩耍,又说何处见到甚么有趣玩意儿,又说认识了什么朋友。郡马摩挲了她道:“我儿,起来说罢,闹了一上午,想是也饿了,怎的才这等天气就脱了外面大衣裳?跟你的那班丫头也是该打,什么都由着你性儿来,她们倒乐得少事,听说出去,连食盒也是不带的?这般不用心,你就该开革几个,换些人才是。你这么身娇肉贵的,不可纵容了奴才去。”这用词、句式、描绘笔法、对话口吻,在在皆有《红楼梦》的影子。另外,像凤歌的《昆仑》( 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资源的利用还表现在意象和情境的化用上。在一些网络作品的场景描绘、景物描写等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意象情境的踪影。如: 水晶在紫藤树下吹了一回短笛,见侍女们要清扫秋千架上的落花,连忙起身阻止。来到秋千架前,脱了鞋,裸着双足踩上秋千架。两个侍女一前一后,配合默契地推送起来,几下冲跌,秋千便高高荡起,架上飞花,扑簌簌撒了满天。水晶衣衫流黄,仿佛绿杨丛中一束娇阳,衣飞袂卷,语笑嫣然。(湖衣《乌夜啼》,无疑,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花下弄笛”、“绿杨秋千”的典型意境。梅树底下的清浅池子里,荷叶擎了几个翠绿的尖角出来,两只细细的蜻蜓正停在上面歇息,忽尔几片梅花儿飘下,惊得震翅飞去。(方谢晓《洛书·大荒志·血婴》,很明显,这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的化用。类似的意象情境还有“四季意象”、“江南意象”以及其它山川草木意象,等等。此等情境多数非作者亲身阅历,而出自想象,而想象的素材来源,大多数发自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这些意象虽经网络写手改建再创造,但其象征意向以及审美趋向大多仍是古典传统中的格局,如“春”之为生机烂漫、“梅”之为孤高清洁、“江南”之为妩媚秀丽,等等。另外就是故实的摭取。在文学形象的构建创造中,网络文学中不乏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名物典故为依据,而发挥、而营造的。如林寒烟卿的《春色岂知心》(在网络文学中还可以看到许多其它形式的古典文学资源利用现象,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二、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的审美性认同对于与古典文学发生的这种牵连,网络作品是引以为荣的。作品中有引用古典诗文或典故时,作者往往特加注释标明,这固然是不愿掠人之美,却也隐隐透露着“无一字无来历”的得意和炫耀;而评论者的“颇有古风”、“古文功底深厚”等等诸如此类的评语,对双方都意味着一种很高的赞誉。这反映了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的基本态度:肯定、欣赏、赞叹、认同。这种认同,首先来自对古典文学的高度艺术成就和优秀思想传统的景仰和企羡。如所谓的“红楼体”,这蜂拥群集的模仿就肇自对《红楼梦》的高度艺术成就和丰富人生意蕴的欣羡。又如网络作品中对古典诗文的借用,这常常表现了年轻的写手们对这些诗文中展示的襟怀气度、精神境界的追慕向往,如《任平生》、《诗酒趁年华》的命名与内容,都表现了对苏轼词中展现的那种超然荣辱、不计小利、豪迈奔放的积极人生态度的向往。这种认同,更主要是对“古典”本身的认同。网络写手以古诗文命名自己或作品,不仅是表达自我,还有强调自己“渊源有自、出自名门”的意味,正如匪我思存在晋江专栏里说的,“匪我思存,以此ID 来标榜自己曾经读过《诗经》”。作品中行文叙事的拟古化、古诗文的托名借用,则是在有意地摹拟一种“古典”的口吻,制造一个贴近“古典”的仿真现场。而那些借用或化用了古典文学意象的作品,其目标主要也不在推陈出新、酿花为蜜,而是借着这些古典诗文名篇中的经典意象、或那些极具鲜明的非现代特色的形象、或若干古代特有的器物名称等等,作为一种“蜜引”,引导人回溯到它的最初意象,从而强化自身与“古典”的牵连,营造出一种“古色古香”的气氛。所以,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的资源利用,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上的借鉴和模仿,而是把它作为“古典”的理想化身而在追求的。这“古典”指示着一个遥远的起点,一段悠长的延续,一种深厚的经验知识智慧积淀,一种对“起源”的无限接近。当人们遭遇具体的生活疑难乃至陷入对生命本源的迷惘时,它为人们提供本体的支撑,知识论的解释,乃至实用的技术保障。这“古典”还指示着与“现时”的绝对距离。这距离消解了一切现实社会的羁绊,被压抑的欲望得到骤然释放,自由放逐,作者与读者的“YY”(意淫)可以毫无忌惮地横行。最普遍也最重要的,这“古典”指示着一个纯粹的审美对象与一个单一的审美过程。利用古典文学资源精心构造起来的“古典”,大多用词雅致,句式考究,摹状细腻,绘景绮丽,整个透着一股唯美、古雅、精致的情调。它不看重情节的紧凑起伏,虽然也编织些复杂曲折的故事,但都是伴随着相应的情境氛围的优美描写,缓缓行进。它尤其偏嗜对服饰器物的刻绘,不惜笔墨,精雕细刻,务求穷形尽相,造就出美轮美奂的效果。例如:他的手指从绿头签上抚过,每一块牌子,幽碧湛青的漆色,仿佛上好的一汪翡翠,用墨漆写了各宫所有的妃嫔名号,整整齐齐排列在朱红填漆大盘里。身旁的赤金九龙绕足烛台上,一枝烛突然爆了个烛花,“噼叭”一声火光轻跳,在这寂静的宫殿里,却让人听得格外清晰……却不想一只手斜刺里过来握住她手腕,那腕上覆着明黄团福暗纹袖,她只觉得身子一轻,不由自主站起来。目光低垂,只望着他腰际的明黄色佩带,金圆版嵌珊瑚,月白吩、金嵌松石套襁、珐琅鞘刀、燧、平金绣荷包……荷包流苏上坠着细小精巧的银铃……(匪我思存《寂寞空庭春欲晚》) 这样详细精致华美的书写,不但使读者沉迷在惊奇、欢喜、贪婪的观赏把玩中不能自拔,而且令作者自己也陶醉在繁复的铺叙编织中不能自已。这样,“古典”被物化为一个“对象”,去满足作者与读者共有的“观看”欲望。这种“观看”不带任何认知与道德的目的,只是沉醉在视知觉的感官快感中。在这里,对象只是一个“形象”。但对象的物质性质在这里决不是毫无意义的,组成“古典”形象场景的物品往往有着名贵的质地、高昂的身价,如Ane的《好山好水好花儿》( 一整座城池通体透亮,全部是由一块块切割打磨均匀约寸许大的宝石晶体堆砌而成,玛瑙翡翠胭脂玉猫眼绿紫水晶玫瑰钻……约两尺见方,映着玻璃外的天光和店堂内的柔和灯光,熠熠生辉,宝光流转,那样强烈的美感几乎要直接灼痛人的视觉神经。”一片奢华、贵重、华丽的形象堆积。所以这其实又是一种影像消费。因而,这“古典”只是一个意象性的、审美化的乌托邦。它不是一种认知性的、对历史真实的好奇和追溯。虽然颇有写手在写作古代题材作品时大肆收集史料,在名物制度细节上极力凸显一种“历史的真实”,如匪我思存写《寂寞空庭春欲晚》时,“有大量的史实资料做参考,细节处基本与史实保持一致,比如太监与御医的名字,皇帝得病的时间,祈雨以及地震的时间,包括保定行围的时间都是按史实来的。参考的史料主要是《康熙皇帝的一家》及《清史稿》,以及一些这方面有所研究的朋友的大力支持”。(《当时明月——匪我思存访谈录》, 这种想象的“古典”乌托邦,也不同于古典文学传统中的“古典”乌托邦。古典文学作品中常常称道所谓的“羲皇上人”、“唐虞盛世”,等等,也梦想着一个遥远的古老时空中的黄金社会,但这种古典的“古典”理想基本上是一种伦理性的向往和假设,是作为当时社会的伦理状况的对照而构建的一种参照系。而言辞再古雅、意境再古色古香的网络作品,其间充斥的,也是完全现代的生活理念——突出的现代个人主义色彩,强烈的自我意识,往往还夹带着对某些古代习俗观念的质疑和批判,等等。“古典”在这里完全构不成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它只是经由作品的语言修辞、叙事行文、情境意象等等显现的一个情境,一个背景,一种审美氛围,并不具备一种实质性的内容。这样的一个“古典”无疑大不同于古典文学本身的“古典”。后者中沉重的历史积淀、深厚的现实精神、丰富的人文意蕴,都在前者里被抽离了,只剩下一个空洞的“形象”,满足网络文学的审美欲求。因而,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的认同,是片面的、架空的审美性认同。三、网络文学的古典文学“传统”但这个“古典”并不是网络文学的独造,它本来就蕴藏在古典文学以及传统文化之中。以“古”为尚,崇古、复古的风气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到“古”中去寻求生存根据和解决现实人生问题,这在古代文人那里也形成了一种习惯。而出世、隐逸更是诗人之一宗,对十里红尘的厌倦与对世外桃源的憧憬于古典诗文中简直无时无处不有。而细腻肖似的摹状与华美的形式追求亦是古典文学中不绝之一脉,咏物诗赋、西昆体等等都是典型的代表……因而,这“古典”也可以说是古典文学传统在网络文学中的延续。从现实的学术发展与文化进程来看,古典文学乃至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现代已然断绝。在当代语境中,古典文学已经作为文学遗产被封存起来了,作为生长于现代汉语语境和当代媒介文化土壤之中的语言生物,网络文学实际上已经断绝了与古典文学传统的血脉传承。但是,在民族审美心理模式、民间无意识沉淀以及现代汉语语法中,却仍有启功所说的“血小板”似的因子遗存下来,顽强地活动着作用着,传递着民族文化的最深层的血脉。①所以,网络文学与古典文学在“古典”这一理想上的契合,并不是偶然的一拍即合,而是有着深远的内在的历史文化关联。总之,网络文学的“古典”理想,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内在的心理趋向,都体现了与古典文学乃至传统文化的关联传承。但是,现代社会毕竟是现代文化为主体文化的社会,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古典文化只是作为古典残片生存下来,完全不能构成一种有力的、能够自我传承的“传统”。它能够存活、能够起作用,必须依赖现代文化的激活、接济、注入。所以现代社会中的古典文化实际是嫁接在现代文化粗壮的枝干上、赖现代文化才得以重生的寄生性的文化。它“已不再是古代的古典文化本身,而是现代性中的古典传统”,王一川称之为“后古典性”②。而这传统表现为什么形态,对现代文化发挥什么样的影响,这不由它本身决定,而是由现代性决定的。对生活在现代性社会里的年轻的网络写手而言,伴随全球化浪潮冲击而来的现代文化淹没了他们,给予他们几乎噎食的餍足,但这不劳而获的文化饲养使他们深深不安,他们想寻找一个根基,给他们一个深远的牵连的幻象,使他们得到安慰;现代社会高度商品化,极端功利,拜金主义盛行,人们丰富的感性和想象被生存的压力挤压成了“单维”,他们需要一块逃离的飞地,使他们得以尽情释放心灵的梦想;现代社会高度技术化物质化,物欲被人为地膨胀乃至影像化、符号化,生存“形象化”、审美化,他们需要一个对象展现足够把玩观赏的细节和精致,满足人们的审美消费欲望。这些需要投射到古典文学传统中,便营造出了这样一个“古典”的幻象。从这一点来看,网络文学的“古典”其实又是对古典文学传统的扭曲、异化、割裂。如此一来,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传统”呈现出复杂的情态。一方面,它是一种断裂,一种肢解,另一方面,在这断裂肢解中它得以延续前行。网络文学的“古典”理想决定了它所模仿借鉴的对象是有所倾斜的,一般多是一些抒情性较强、偏重于景致的铺陈、比较含蓄婉约的作品,它所营造的“古色古香”的氛围一般是富于形式美、讲究细节、精致、繁复、阴柔的形象。因而,网络文学的“古典”是狭隘的,实际上摒除了古典文学中大量的现实主义的、富于批判性的部分。因此,古典文学传统在这里实际上被肢解了。它里面丰富的人文意蕴,深厚的历史积淀,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都被抽空为一个审美化的“形象”。因而,网络文学里的古典文学传统实际上只是一个标签,一种形式,一个点缀,这“传统”在网络文学中是断绝的,支离破碎的。然而,另一方面,许多新生代成员又是通过网络文学才对古典文学有一些较深入的了解的,例如,匪我思存的《寂寞空庭春欲晚》出来后,一时间有不少热心的读者去读了纳兰性德的词集,虽然多数是囫囵吞枣,但毕竟有所接触。从这一点来看,网络文学中的“古典”又确确实实地担当了传承文学传统的重任。而从作者方面来看,许多“古典”的写手都有较好的古文基础,也注意自觉地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在自己的创作中也试图熔铸古今,吸收古典文学的艺术精华,这又不能不说是一种延续古典文学优秀传统的作为了。因而,断裂中有承续,承续中有变异,这就是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传统”。在这个进程中,我们会看见许多扭曲的、异化的、四不像的怪物,丑陋地糟蹋着我们的审美观念与文化传统;同时,我们也会看见一些从未臆想过的新鲜、美丽、有活力的新生命,给予我们火焰般的憧憬。指点、引导这个进程是奢望,阻挠、禁止则是妄想。我们只有屏声凝息,静观其变。惟有让这个进程持续,惟有这个生产过程生生不息,我们才有进步和新生的希望。。

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传统

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传统

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传统
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它以先进的技术和独到的编码技术表达了独特的思想,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学面貌。

尽管网络文学有着科技文学的独特之处,但它背后也潜藏着传统古典文学传统的影子。

古典文学传统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学当中的情节处理上。

网络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更注重娱乐性,而古典文学作品更具有丰富的意义,对人物的处理更具有深度。

网络文学在情节处理上,也借用古典文学传统的一些思想,比如反复被提及的青春话题、各类的女性主义视角,以及把真实主义主题旋转、叠加,甚至演绎得惊艳无比等。

这些同样都是古典文学传统中各种通过现实生活话题表现出来的。

此外,网络文学特带有音乐、画面、诗,以及不同类型的文字传达,古典文学传统也是相似的,它也将音乐、画面、古典隐喻、以及抒情等融入到文学中来。

古典文学传统往往会将文字、音乐、美术等完美结合,丰富作品的内涵,唤起读者的不同感受。

总之,古典文学传统的影子无处不在,它是网络文学所不可缺少的“文学元素”,网络文学也在不断开发出全新的表达空间,将古典文学传统与科技文学结合起来,完美的诠释古今之间,唤起人们对文学永恒主题的冥想。

网络文学对古代文学的影响研究

网络文学对古代文学的影响研究

网络文学对古代文学的影响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与传统的古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不仅形式新颖,内容多样,还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因此,网络文学与古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网络文学对古代文学的影响及其意义。

一、网络文学对古代文学的影响1. 形式上的影响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与传统的古代文学在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网络文学注重语言的生动形象,画面感强,语言新颖,而古代文学则注重文字的艺术韵味,往往使用较生僻的词汇和极具艺术感的修辞手法。

网络文学还具有音乐化、影视化等口味化和商业化的特征,而古代文学则更多靠文字的艺术感来吸引读者。

同时,网络文学还有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如描写细节色彩鲜艳,情绪表现异于传统文学的激昂和豪情,互动性强,参与性高。

这些新颖的表达方式和形式,对古代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内容上的影响网络文学的内容也以新颖、多元化、时尚化等为特点。

网络文学所涉及的话题也比古代文学更为广泛,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网络文学还注重讲述故事的情节设定和人物刻画,使作品更加具有代入感和观赏性。

同时网络文学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影响,反映出了社会的现实面貌和生活方式。

与传统的古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也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心灵寄托和精神诉求等方面。

网络文学中,人物的情感状态往往是作品的核心,而传统的古代文学更注重人物的道德品格和人生态度。

网络文学中的主人公也更加现代化,不再是传统意义下的英雄式人物,而是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

这种转变对古代文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二、网络文学对古代文学的意义1. 促进文学的繁荣和发展网络文学的出现和发展为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网络文学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而且还扩大了文学的读者群和文学的影响力。

网络文学的普及和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读者涌向了文学,使文学的读者群体更加年轻化、多元化和至臻化。

网络仙侠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为例

网络仙侠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为例

现当代文学网络仙侠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为例王皎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摘要:近几年来,网络仙侠小说的发展蔚为壮观。

本文将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小说为例,从小说的文风、爱情观、思想主题三方面具体探究网络仙侠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我们对待网络仙侠小说这种当下最流行小说的应有的态度。

关键词:网络仙侠小说;传统文化;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近几年来,网络仙侠小说的发展蔚为壮观。

以晋江、红袖添香、起点、潇湘书院为首的网站异军突起,其点击量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市场上也出现了一批有较高文字审美水平的纸质图书。

网络仙侠小说成为影视剧产业重要的创作源泉。

《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等一批网络仙侠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影视剧,成为了高收视率和高口碑的佳作。

《香蜜沉沉烬如霜》成为2018年暑期档的收视黑马,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首。

《天津日报》评价《香蜜沉沉烬如霜》时,指出该剧将传统文化融入剧情细节中,通过生活常识、价值观念强化观众追剧时的代入感。

该剧通过将轻松解压的剧集氛围与传统文化精髓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使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播达到平衡,也与观众形成了良性互动。

本文将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以下文中简称《三生》《香蜜》)小说为例,具体探究网络仙侠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古色古香的文风(一)取材于上古神话唐七公子的《三生》源起于《山海经》这本上古奇书。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三生》中的九尾狐、青龙等众多上古神兽所作的人设,《香蜜》中仙界、花界、魔族、鸟族等所设的故事环境,虽然荒诞不羁,但是相对于《魔戒》《哈利波特》等国外魔幻小说而言,取材于上古神话的设定更容易让读者在传统文化底蕴中身临其境。

(二)用词用语皆有典故“一个宁愿醉卧十里桃林忘尽前尘,一个情深不渝三生三世枯等成灰。

古代文学在网络文学中的体现概述

古代文学在网络文学中的体现概述

又如《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借用了鲍照的《梅花落》、隋炀帝的《元夕 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李白的《古风》等诗词,假托为文中角色的吟咏之 作。网络小说《绾青丝》引用了贺知章的《咏柳》、王维的《画》、白居易 的《问刘十九》、元稹的《一直七言诗·茶》、卢梅坡的《雪梅》、苏轼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李清照的《一剪 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等。
中国文学作品很多被整理成电子版、文献资料库,为文学爱好者、研究者 以至广大网民收集和查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网络中常常展开对作家、作品的探讨、议论,起到了广泛的普及和一定的 提高作用。
不仅是一些文学网站如起点中文、盛大文学、榕树下、潇湘书院、红袖添 香和中国诗歌网、中国当代诗词网、诗词在线、中国辞赋网等设有专栏, 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就是其他一些大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雅虎、天 涯等,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依然生机勃勃,它的内部蕴含着巨大的生 命力,它从生成之初就具备了与时俱进的变革机制,它是一只可以屡经涅槃 而获得永生的凤凰。”——莫砺锋《请敬畏我们的传统》
正因为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多重价值和功用,所以古代文学并 没有失去其生命力,而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或隐或显地存在于当代社会尤 其是当代文化建设中。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 介的,借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即网络文学 应运而生。
自1999年在台湾的“痞子蔡”在网络上推出一部名为《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网 络小说之后网络文学在华语文坛渐成气候,以风起云涌之势风靡至今。
目前全国网络作家有几十万人之多,浙江的网络文学作家的队伍及整体实力, 在全国位居第二,仅次于北京,有名的作家有南派三叔、沧月、流潋紫、陆 琪烽、火戏诸侯、天蚕土豆等。

网络小说中的历史题材与背景

网络小说中的历史题材与背景

网络小说中的历史题材与背景网络小说以其独特的创作形式和广泛的受众群体,成为了当今文学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历史题材作为网络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关注。

本文将就网络小说中的历史题材与背景展开探讨,从中挖掘出独特的魅力。

一、网络小说中的历史题材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给了作者更大的创作空间。

历史题材的小说在网络平台上得以充分发展,涵盖了各个历史时代和事件。

无论是古代帝王的权谋,还是近代革命的英雄壮举,网络小说都能够以一个新的角度呈现。

在网络小说中,历史题材作品往往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据,但又加入了大量的想象和创作。

作者们根据历史资料和背景,以及自身的观点和情感,对历史事件进行重新演绎和诠释。

这样的创作方式既保留了历史的真实性,又增添了小说的情节和情感元素。

二、历史背景为网络小说增添独特魅力历史背景对于网络小说的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历史背景为小说提供了独特史实和环境,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读者在阅读网络小说时,可以从中了解到历史事件的细节和背景,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

其次,历史背景还为网络小说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历史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承载着繁衍生息的记忆,是文化的积淀和传承。

通过历史背景,网络小说能够探讨人性、社会问题以及价值观念等更为深刻的主题,使作品不再局限于故事的表面。

三、历史题材小说的写作技巧在网络小说中,历史题材的创作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

首先,作者要对历史事件和背景进行深入的研究,力求真实可信。

其次,要将历史背景与小说情节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既能提升故事的吸引力,又能够展现出历史背景的独特魅力。

此外,作者还可以通过创造有个性的历史人物或者对历史人物进行再塑造,来增强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网络小说往往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重新演绎,来满足读者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文学作品的期待。

四、结语网络小说中的历史题材作品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的机会,同时也展示了作者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论古典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师徒”关系

论古典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师徒”关系

论古典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师徒”关系作者:秦颜芳来源:《语文学刊》 2017年第3期○ 秦颜芳(临沂大学文学院,山东临沂276005)[摘要]网络文学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其在继承古典文学创作特点的同时又引领了复古新时尚,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

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中历史背景的模仿,对古代文学思想、脑洞方面的借鉴,在语言方面的刻画和借用,以及创新,如穿越、重生、宅斗、历史架空等都令人耳目一新。

网络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关系紧密相连,值得文学界的人员对这一主题进行探究,进而开发其价值。

[关键词]网络文学;古典文学;继承;创新[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7)03-0149-06doi:10.3969/j.issn.1672-8610.2017.03.020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兴文学,随着网络计算机、电子产品等高科技的发展,逐渐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对古典文学的挑战。

网络文学的兴盛是历史的必然,其根植于古典文学,发展于新兴时代,然而古典文学并不必担心它的地位被动摇。

古典文学内容丰富,犹如一座巨大的文化宝藏,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网络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古典文学这块肥沃的文化土壤。

当今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在物质富裕的同时开始享受古文的优美精致,网络文学,尤其是根据古典文学衍生出来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其中的古风文和半文半白的用词造句恰好可以满足人们对古典的渴求,从而能实现其生存价值。

很多传统作家对网络文学不屑一顾,认为它是一种俗文学,难登大雅之堂,其实细细看来,网络文学带来的复古之风以及它和古典文学的关联之处,还是很有研究必要的。

一、“文学新生儿”PK“文坛老前辈”网络文学是在市场经济、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产生,以网络为载体的一种文学样式,其存在既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随着时代发展的创新。

网络文学在现代经济大爆炸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自有其商业价值,被称为“风生水起的新生儿”[1]2。

古典传统与网络玄幻小说的对话

古典传统与网络玄幻小说的对话

古典传统与网络玄幻小说的对话古典传统文学和网络玄幻小说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形式,它们之间的对话和碰撞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古典传统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而网络玄幻小说则是当代文学的产物,体现着当代青年人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

这两种文学形式之间的对话,既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也能够展现出当代年轻人内心深处的向往和探索。

首先,古典传统文学和网络玄幻小说在题材和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

古典传统文学通常取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传统文化等,其描写方式优雅、深邃,富有哲理性和审美情趣。

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塑造、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而网络玄幻小说则更倾向于奇幻的题材和离奇的情节,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和娱乐性。

网络玄幻小说通常以异世界、魔幻、修仙等题材为主,情节跌宕起伏,情感丰富,让人不禁沉浸其中。

虽然题材和风格存在差异,但可以看出,在表现方式和情节铺陈上,现代网络玄幻小说受到了古典传统文学的深刻影响,比如《斗破苍穹》《凡人修仙传》等作品,已经成为了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其次,古典传统文学和网络玄幻小说在人物形象的构建上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古典传统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多为历史人物或者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他们常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在的精神力量。

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水浒传》中的宋江等都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人物形象。

而网络玄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常常具有年轻化、时尚化的特点,他们往往是年轻人的偶像化形象,代表了当代年轻人对于英雄主义、正义和梦想的向往。

这种差异的人物形象构建方式,既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审美需求和精神追求,又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网络玄幻小说在人物创作上的共通之处。

古典传统文学和网络玄幻小说在叙事方式和意义表达上也有所不同。

古典传统文学在叙事方式上追求内心的深度和思想的广度,善于通过文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演讲稿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演讲稿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的主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和作家。

它以其快速、便捷、互动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然而,我们也可以发现,网络文学中不乏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继承。

许多网络文学作品中融入了中国古代神话、历史故事、传统礼仪等元素,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网络文学的内涵,也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其次,让我们来探讨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侵蚀。

然而,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许多网络文学作品中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元素,通过对历史故事、传统价值观念的再现和诠释,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为当代人们传递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最后,让我们来思考一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文学将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让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和内涵,使其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总而言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我们应该珍视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和推动网络文学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演讲稿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演讲稿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话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民族的精髓,也一直在悄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那么,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呢?首先,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无疑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网络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传统文化元素的影子,比如古诗词、传统戏曲等,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了网络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分。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网络文学的内涵,也使得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其次,网络文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影响。

在网络文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新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这些作品的出现也让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有些陈旧。

因此,我们需要在推广网络文学的同时,也要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最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也需要我们有更加开放的心态。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而网络文学则是时代的产物,两者并不矛盾,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网络文学,同时也要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让两者共同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冲突的问题,我们需要在推广网络文学的同时,也要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共同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谢谢大家!。

试论古典文学在网络中的体现古典文学作品

试论古典文学在网络中的体现古典文学作品

试论古典文学在网络中的体现古典文学作品一古典文学的兴与落1 古典文学的漫长历程在中国文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文学的任务和功能历来都受到重视,也曾因此而一度辉煌。

中国的古典文学以诗歌、散文、小说以及曾一度不登大雅之堂又曾一度“洛阳纸贵”的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和文体,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表现着华夏文学的艺术魅力。

2500年前,集百家之所见的《诗经》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近500余年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不同层次,不同现状的人的现实生活和各自感受;战国时期,先秦文学的《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微言大义”巨作的百家争鸣,“直书其事”的《楚辞》;魏晋时期以曹操为达标的“建安文学”,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唐诗、宋词、元曲,虽风格各异,却将古典文学推向了黄金时代;甚至清明时期,在“文字狱”禁锢的逆境下,依然涌现出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家,他们行诗、作词、传记或粉饰太平年华,或愤愤不平……回头望去,古典文学何其兴盛,文学领域何其广泛,嗅着古老文字的味道,我们仍可深刻体会那时的历史环境,那个年代的人民生活。

2 古典文学的衰落古典文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其无可取代的地位。

然而,自上世纪20年代起,新文学受时代的影响无可避免地产生,并将长期发展下去。

这必然导致古典文学和新文学之间的碰撞。

面对这样一种局面,胡适认为:这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受了时势的逼迫”而产生的“古文范围以内的革新运动”,这些革新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都不能挽救古文衰落的命运。

正如白居易所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一个时代应当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苏东坡也提出文学创作要“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如此说来,那些曾一度反映着当时历史和社会的古典文学已然不能与现代化接轨。

分析古典文学衰落的原因,当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看:首先,阅读目的的改变。

现代人读书重在读而不是品,即获取信息是现代人阅读的主要目的。

若喻现代人所需信息内容为浩瀚无边的大海,古典文学也只能被看做是一叶孤舟了。

比较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文化底蕴

比较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文化底蕴

比较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是两个历史不同、面向受众不同、传播方式不同的文学体系。

它们的文化底蕴也有所不同。

传统文学强调文风文化、传世意蕴,而网络文学则以趣味性、娱乐性和接地气为特点。

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对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文化底蕴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文学作品风格和语言特色的比较传统文学,比如长篇小说《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诗歌和戏曲作品,风格上注重文风,语言特色上具有朴实、雄浑的特点。

这些文学作品大多通过纸质书籍的形式传播,对读者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语文功底要求。

相对比而言,网络文学作品则相对注重趣味和娱乐性。

在文学作品风格和语言特色上,网络文学作品通常倡导语言接地气、情节新颖、手法巧妙,尤其是在谈情说爱,描写异性关系等方面,更注重现实感和面向当今年轻人的文化体验。

二、文学作品主题内容的比较传统文学早期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主要以道德伦理、人性探讨、文化涵养等方面为主要切入点,通过文学作品来阐述人性的美好与自然的伟大,展现传统的文化智慧和文化底蕴。

随着古代社会的演变和中西文化交流,文学作品的内容呈现出更为多元的化发展。

相对来说,网络文学则注重生活化主题,在描述日常生活、朋友圈、情感经历、游戏竞技、恐怖悬疑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内容。

网络文学严格来说也属于一种社会文学,在文学作品中体现了社会现象和社会人性的多种表现形式。

三、文化意义和文学价值的比较传统文学的文化意义和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和思想普及方面。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可以看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通过文字表达出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智慧,使得中国文化得以广泛、深入而不断地传承,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欣赏,并对读者产生了很深厚的文化影响和思想启示。

网络文学则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一种新型文学体系,它与传统文学相较,更注重随时随地的娱乐性、即时性和传播性。

网络文学可以满足年轻群体和新生代消费者对语言、文化、时尚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也更广泛、更迅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文学是后现代文化的产物,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一般被认为是对传统文学的颠覆,但略作观察,我们很容易看到网络文学作品充满了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痕迹,梳理这些痕迹,或许有助于深入理解网络文学的价值。

一、网络文学的古典要素1.古典诗词资源的积极开发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是中国人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情感表达最重要的形式和可借代品。

作为现代人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网络文学不会忽略对传统文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综观网络文学作品,古典诗词的身影处处显现。

除去大话、恶搞之类的游戏用法,传统文学中引用、仿作、用典等表现手法,在网络文学中同样得到继承。

首先是对古典诗词的引用。

网络的便捷性使作者、读者在创作与阅读中,可以实时调用古典文学作品和相关资源,为网络诗意化的文学创作和解读提供物质基础,故而网络文学写手常常在抒情写景、情节发展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以优美雅致的古典诗意表现作品灵性。

例如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甄嬛的人生历程中处处可见中国古典诗词的身影,我们看到姜夔的《杏花天影》和柳永的《柳初新》开启了甄嬛少女的初恋情怀,李白的《怨歌行》预示了人物宿命的悲哀,甄嬛与玄清激越纯粹的真爱在《诗经·郑风·出其东门》、李煜的《子夜歌》、李商隐的《代赠》等篇章中艰难前行。

空灵隽美的诗词意境与主人公阴冷残酷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强大反差,更展现了人物情感的强大张力。

其次是对古典诗词的仿作、化用。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文白夹杂的语言风格,包括红楼梦体、甄嬛体等,是与作者有意引用、仿作、化用古典诗词有关的。

例如叶沧浪的《洛书·大荒志·血婴》引子部分,“梅树底下的清浅池子里,荷叶擎了几个翠绿的尖角出来,两只细细的蜻蜓正停在上面歇息,忽尔几片梅花儿飘下,惊得振翅飞去”。

[1]文白夹杂的语言,古意十足,而这情景描绘的不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再有,网络文学网站名称、作家笔名、网站专栏名称、作品文题、章节名等也不乏直接引用或化用古典诗词的例子。

网络文学的古典情怀龙柳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柳州545002)摘要:网络文学通过引用中国古典诗词、传统文化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要素,使文学语言更精美,表现出丰富的人文意蕴,但从现状看,网络文学对中国传统要素的利用仍有待提高。

关键词:网络文学;古典诗词;传统文化;真实历史中图分类号:I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410(2013)02-0089-03收稿日期:2013年02月27日!!!!!!!!!!!!!!!!!!!!!!!!!!!!!!!!!!!!!!!!!!!!2013年第2期(总第124期)广西教育学院学报GUANGXIJIAOYUXUEYUANXUEBAONO.2,2013(Serial NO.124)—89—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例如,知名网站红袖添香小说网,网站名就出自袁枚弟子、清代女诗人席佩兰《天真阁集》附《长真阁集》卷三之《寿简斋先生》中的诗句“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著名网络写手匪我思存,其名直接引自《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创作武侠玄幻小说的美女作家沧月及其在晋江文学城的专栏名“沧海月明”,显然是化用李商隐《锦瑟》中的名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而网络文学作品名、章节名引用、化用古典诗词的情况更是不胜枚举,例如《寂寞空庭春欲晚》(匪我思存)、《今宵酒醒何处》(南山竟然也有菊)、《身无彩凤双飞翼》(香水美人),再如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的章节名:新承恩泽时、意难平、玉壶冰心、丁香结等。

由于古典诗词的大量引用,以及对古典诗词短小、跳跃的语言表达方式有意无意的借鉴,对古典文学名著有意的模仿,众多网络文学作品呈现文白夹杂的语言风格,甚至红楼梦体成风的语言趋向。

2.传统文化要素的引入和利用对网络文学作家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文学资源。

丰富翔实的典藏文献,有据可查的各代典章制度、园林园艺、建筑规范、服饰饮食加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在网络文学作家的调动下,以各种方式重构组合进入作家虚构的历史系统,保证了网络小说叙事的“真实”效果,尤其是一些架空历史的作品,更需要传统文化的背书。

例如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故事中大周后宫名为紫奥城,不禁令人联想到明清皇城紫禁城,大周后宫八级十六品的嫔妃制度,虽然在中国历代后宫中找不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后宫建制,但从皇后、贵妃、昭仪、婕妤乃至更衣的命名和等级,无不体现了汉唐明清历代后宫的影响。

匪我思存的《寂寞空庭春欲晚》描述了历史真实人物康熙、纳兰容若与小说虚构的女子琳琅之间帝王、才子、佳人的盛世三角情,作者对清代宫城的建筑规格、朝廷礼仪、官员制度等不惜笔墨,精心描绘,例如:“他的手指从绿头签上抚过,每一块牌子,幽碧湛青的漆色,仿佛上好的一汪翡翠,用墨漆写了各宫所存的嫔妃名号,整整齐齐排列在朱红填漆大盘里。

身旁的赤金九龙绕足烛台上,一枝烛突然爆了个烛花,‘噼啪’一声火光轻跳,在这寂静的宫殿里,却让人听得格外清晰……却不想一只手斜刺里过来握住她手腕,那腕上覆着明黄团福暗纹袖,她只觉得身子一轻,不由自主站起来。

目光低垂,只望着他腰际的明黄色配带,金圆版嵌珊瑚,月白吩、金嵌松石套襁、珐琅鞘刀、燧、平金绣荷包……荷包流苏上坠着细小精巧的银铃……”[2]这些对服饰、器物的精雕细刻显然是建立在对清代服饰、礼仪制度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这些描写不仅有助于作品情感的渲染,更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带出了历史的负重。

3.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追怀历史题材小说在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一直是分量十足的,从《三国演义》到《温故1942》,中国人以史为鉴的传统以及对普世价值探究性回溯,使历史题材小说一直广受欢迎。

网络文学作家当然不会错过这个题材,历史题材网络作品最著名的应数当年明月在对明代史料进行个人解读后完成的《明朝那些事儿》,明朝三百年间的重大政治事件、众多的历史人物、各类管理制度,包括鄱阳湖决战、胡惟庸事件、土木堡之变、张居正变法、东林党与魏忠贤的政治斗争、李自成起义等,经过作者穷形尽相的描摹,在作者现代意识的关照之下,逐一解开了曾经云遮雾罩的谜团,透出历史的真实面貌。

小说作者在对史料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尊重历史真实,对明代历史进行详尽介绍,像科举制度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的介绍,像八股文的介绍等都非常清晰、具体,而作者个性化的现代语言表达,一方面于绘声绘色的讲解中见出趣味乃至反讽,另一方面牵动读者对照历史关注现实。

例如,关于明朝皇帝给大臣最高的奖赏———免死铁券的介绍:“特别是第一版开国辅运,因为据有关部门统计,拿到这张铁券的人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会有朱元璋同志额外附送一张阴曹地府的观光游览券。

此外还附有特别说明:单程票,适用于全家老小,可反复使用多次,不限人数。

”[3]现代词汇的运用、现代的表达方式,读者毫无隔阂地感悟到历史的残酷真相。

二、意义古典诗词呈现精致美质的艺术品格,网络文学在行文中使用古典诗词要素适当弥补了网络文学在多媒体及消费文化语境下,由于社会思想平质化、时效性要求高等问题带来的语言普遍平质、—90—[2]郝世宁,张世英.邢台方言与普通话比较研究[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224).[3]刘叔新.粤语壮傣语问题———附语法语义词汇问题研讨[M].商务印书馆,2006(1).[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5版[M].商务印书馆,2006.[5]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作者简介:容艺菁(1989—),女,广西合浦人,广西教育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本科学生。

意境不高的缺陷,古典诗词加上传统文化、真实历史表现出强大的人文魅力,极大承担了网络文学表现人性力量的大命题。

1.对古典文学艺术成就的肯定和景仰网络文学尤其是穿越、武侠、玄幻、后宫等类型小说常常借助对古典诗词、传统文化、真实历史的引用和仿用,刻意营造出古雅唯美的审美情趣,这可以理解为是对古典诗词、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和景仰,人向往崇高的本能,使网络文学作家充分关注古典文学传统所蕴含的精神财富、丰富的人文意蕴,这为网络文学作家创作提供了无尽的资源。

新生代读者通过网络文学阅读来感悟古典文学的魅力,进而阅读其它相关作品、主动查找相关资料,甚而进行模仿创作,这对中国古典诗词在新时代的推广、普及无疑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

2.古典外衣下的时尚白日梦网络文学在时尚推动下,不断用“新”取代“旧”,时尚指引网络作家进入古典文化的世界,借助古典诗词、传统文化、真实历史传达纾解现实的压抑、传达内心的寂寞。

网络文学各种流派轮番登场,其实不外是在不断重复古典外衣之下的时尚白日梦。

玄幻小说在中国武侠小说外衣下,西方魔法小说才是其骨血;穿越小说在历史外衣之下,现代言情才是根本追求。

网络文学借用古典要素,不过是用一种貌似创新的表达方式表达对现实的观感,获得替代的满足。

在时尚世界,“新”是基本原则,消费原则促使时尚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不断用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同时消费原则又使得时尚不断被模仿被重复,曾经的新很快就成为被取代被超越的旧。

古典要素被大量复制,被传播,形成潮流,又很快被取代、被遗忘,证明时尚不过是稍纵即逝的白日梦。

3.对古典文学传统的肢解我们还应看到,目前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化传统的利用仍然是相当肤浅的,对古典要素误用的案例比比皆是,历史只是一个华美的外壳,只是一个标签,在回到历史的书写中,网络文学作家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无知,对古典文学的仿用也缺少现实的关照和审美的批判,一味照搬;或按自己爱好决定借鉴的方向,无视古典文学的精神实质。

例如,网络上红楼梦体流行,但综观此类作品,往往仅呈现出形式、细节的精致、繁复,语言的含蓄婉约,而《红楼梦》丰富的人文意蕴,尤其是它对现实强烈的批判精神,在这些作品里是难寻踪迹的,古典只具其型,只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肢解。

网络文学应该是在网络技术平台上对人生的表意,网络文学要确立有积极倾向的审美维度,中国古典文化应该是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但要使古典要素真正提升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我们还要真正感悟古典文化的精神魅力,努力挖掘技术背后的精神价值。

参考文献:[1]叶沧浪.洛书·大荒志·血婴[EB/OL]http://www.rongshuxia.com/book/short/bookid-3260441-page-1.html.[2]匪我思存.寂寞空庭春欲晚[EB/OL]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9384.[3]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3.作者简介:龙柳萍(1970—),女,硕士,广西岑溪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