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领域)拟立项项目
(仅供参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含定向
份有限公司
雷升祥
1788
3
严苛环境下典型承压
类特种设备结构安全 华东理工大
21 2018YFC0808800 性评价及失效预防技 学
涂善东
1945
3
术
特种设备安全防护系 中国特种设
22 2018YFC0808900 统功能安全保障关键 备检测研究 刘德宇
1576
3
技术研究
院
基于大数据的特种设 中国特种设
机场消防安全关键技 中国民用航
28 2018YFC0809500
贺元骅
1968
3
术与装备研发
空飞行学院
涉水重大基础设施安 广东省交通
29 2018YFC0809600 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工 集团有限公 赖远明
1974
3
程示范
司
社区风险监测与防范 北方工业大
30 2018YFC0809700
丁辉
1721
23 2018YFC0809000 备事故预测预防技术 备检测研究 李光海
1906
3
研究
院
出入境安全事件推演 中国检验检
24 2018YFC0809100 决策与应急指挥调度 疫科学研究 李新实
2475
3
技术研究
院
广东出入境
跨境邮寄物中风险源
检验检疫局
25 2018YFC0809200 在线可视化识别与处 检验检疫技
2931
3
究与装备研发
院
大型煤气化工艺装置 中国石油化
18 2018YFC0808500 安全防控技术研究及 工股份有限 刘海峰
2404
3
示范
公司
典型石化过程安全保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糯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山西农业科学2022,50(7):938-944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糯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综合评价王俊花,邵林生,闫建宾,王瑞钢,张雪彪,庞旭,张沛敏(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030600)摘要:为了从玉米大量的农艺性状中筛选出用于可综合评价的主要性状,以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以甜糯182号为对照,对60份鲜食糯玉米杂交组合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5.03%~72.03%,其中,秃尖长变异系数最大,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
相关性分析表明,单穗鲜质量与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长、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作用效应大小为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长>株高;秃尖长与单穗鲜质量、穗粗、行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部各性状之间关联较大,穗长与穗粗和行粒数、穗粗与穗行数和行粒数、穗行数与行粒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629%,第1主成分为产量因子,是糯玉米杂交组合评判的主要指标;第2主成分为穗位高因子;第3主成分为秃尖长因子;第4主成分为生育期因子;第5主成分为穗长因子。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结合鲜食糯玉米果穗等级划分标准,筛选出18份优良的糯玉米杂交组合,分别为J27、J61、J7、J16、J4、J14、J5、J32、J12、J13、J39、J44、J1、J60、J23、J28、J10、J24。
综上可见,在山西省晋中盆地糯玉米高产优质育种中,要注重对单穗鲜质量大、穗长较长、秃尖较短、生育期87d 左右的杂交组合进行选择。
关键词:糯玉米;杂交组合;综合评价;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22)07‒0938‒07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gronomic Traits Based on 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 of Waxy Cross CombinationsWANG Junhua ,SHAO Linsheng ,YAN Jianbin ,WANG Ruigang ,ZHANG Xuebiao ,PANG Xu ,ZHANG Peimin(Institute of Sorghum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nzhong 030600,China )Abstract :To select main traits used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rom a large number of agronomic traits of maize for improving breeding efficiency of waxy maize,Tiannuo 182was used as the control,genetic variation,correlation,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nine agronomic traits of 60fresh waxy maize cross combinations we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agronomic traits was 5.03%-72.03%,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bald tip length was the largest and that of growth period was the smallest.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ingle ear fresh weight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r diameter,ear row number,row grain number,ear length,and plant height.The effect was as follows:ear diameter >ear row number >row grain number >ear length >plant height.The bald tip length had a extremely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ingle ear fresh weight,ear diameter,and row grain number.The traits of ear had association,there was a extreme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ar length,ear diameter and row grain number,between ear diameter,ear row number and row grain number,and between ear row number and row grain number.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ar length and ear row number.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e ac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s of the first 5principal components reached to 87.629%.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was yield factor,it was the main index of waxy corn hybrid combination evaluation.The second,third,fourth and fifth principal component was ear height factor,bald tip length factor,growth period factor,and ear length factor respectively.Based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fruit ear grading standards of fresh edible waxy corn,18excellent cross combinations of waxy maize were screened out,including J27,J61,J7,J16,J4,J14,J5,J32,J12,J13,J39,J44,J1,J60,J23,J28,J10,J24.In conclusion,selection of cross combinations with large single ear yield,longer ear length,shorter bald tip length,87d growth period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the breeding for high yield and excellent quality waxy maize in Jinzhong Basin of Shanxi.Key words :waxy maize;cross combinations;comprehensive evaluation;correlation analysi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oidoi:10.3969/j.issn.1002-2481.2022.07.03收稿日期:2021-08-16基金项目:山西农业大学生物育种工程项目(YZGC057)作者简介:王俊花(1973-),女,山西垣曲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鲜食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1)
序 项目编号
号
项目名称
中央财 项目实
项目
项目牵头单位
政经费 施周期
负责人
(万元) (年)
水产养殖生物生长和
1 2018YFD0900100 品质性状的遗传基础 中国海洋大学 胡晓丽 4085
5
与调控机理研究
水产养殖生物性别和
5
机理
产研究所
渔业水域生境退化与 中国科学院水
8 2018YFD0900800 生物多样性演变机制 生生物研究所 刘焕章 3400
5
我国重要渔业水域食 中国水产科学
9 2018YFD0900900 物网结构特征与生物 研究院黄海水 徐军 3776
5
资源补充机制
产研究所
水产品营养品质保持
10 2018YFD0901000 与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水
2 2018YFD0900200 发育的分子基础与调 生生物研究所 殷战
3175
5
控机制
重要水产养殖生物抗 中国水产科学
3 2018YFD0900300 病和抗逆性状的遗传 研究院黄海水 邵长伟 3239
5
基础与调控机制
产研究所
水产动物精准营养及
4 2018YFD0900400 其代谢调控机制(年)
中国水产科学
重要养殖虾蟹类种质
13
2018YFD0901300
研究院黄海水 创制与健康苗种繁育
李富花
2791
5
产研究所
重要养殖贝类种质创
14 2018YFD0901400 制与规模化制种
厦门大学
柯才焕 330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以2016~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8,(1)$4 - 9 ...Management for Economy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分析及对策建—以2016〜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郑床木张江丽2"(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北京100081)摘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科技体制改革后形成的5类科技计划之一,其立项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 研单位实力与水平。
文章分析了 2016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并与其他同类机构 开展横向比较。
数据表明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已启动的7个农业科技领域重点专项立项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在5个专项立项数量及资助经费总量中均排名第1。
同时,存在学科发展不平衡,研究所之间立项差距过 大、青年主持比例较低等问题。
提出了应强化已立项项目管理、继续牵头开展重大选题凝练、推动新兴学 科发展及培育青年科技人员等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强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分析对策建议2014年以来,国家全面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 划,将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整合形成5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
国家重 点研发计划为其中之一,主要针对农业、能源资 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加强 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1]。
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唯一 国家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主动参与项目竞 争,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
文章分析了 2016 ~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在农业科技领域与其他机构开展横向比较,客观 评价在同类科研机构中所处位置,研究提出了未 来发展策略。
1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1各重点专项立项分析2016 ~2017年,科技部先后启动了 45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分属社会发展、高新技 术、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及基础配套等5个领域,农业科技领域包括“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 合技术研发”“七大农作物育种”“畜禽重大疫病 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 治与修复技术研发”“智能农机装备”“现代食品 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及“林业资源培 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等8个专项。
一图看懂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和立项进程(截至5月30日)
一图看懂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和立项进程(截至5月30日)? 编者按5月29日,科技部生物中心公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公示名单。
本次公布的拟立项项目总数共30个,总经费超过5.8亿元。
截至5月31日,拟立项项目数达到307个,国拨经费数近60.8亿元。
项目的牵头单位来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等,共有185家。
5月29日,科技部生物中心公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公示名单。
本次公布的拟立项项目总数共30个,总经费超过5.8亿元。
其中,18个项目由高校牵头,占比高达60%,其余项目由科研单位、医院等牵头。
从统计结果来看,高校单位中中山大学拟立项数最多,共有3项,总经费分别达到6460万元。
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各有2个项目入选,并列高校第二。
截至5月31日,拟立项项目数达到307个,国拨经费数近60.8亿元。
项目的牵头单位来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等,共有185家。
从各单位牵头项目数量来看,清华大学共有11项位居各单位第1位,而且项目总经费高达2.2亿元(不含未公布经费的1项)。
·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状态(截至5月30日)序号专项名称项目数中央财政经费(万元)1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40350562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30588303干细胞及转化研究30585444新能源汽车25820135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21359296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21322227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19376238云计算和大数据19475419纳米科技152044910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152533611地球观测与导航135253112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121581513全球变化及应对121942014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111992715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103040516网络空间安全61367217先进轨道交通41866518高性能计算43859。
2018年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拟立项目
序号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项目名称 优质高产水果型设施黄瓜新品种“康秀1号”选育与推 广 优质、抗病秋甘蓝新品种瑞甘17 ‘中山杉136’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 扬州大学
承担单位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保鲜酱卤肉品质—安全协同关键加工技术研究及产品 江苏五香居食品有限公司 开发 桑葚酒渣增值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 冰鲜鸡生产危害物识别、检测与关键控制技术研发 句容市东方紫酒业有限公司 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芦笋茎根叶副产物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 南通双羊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 高值栀子黄及其副产物综合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 苏州求是本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开发 木霉全元生物有机肥创制 淮安市柴米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承担单位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富含功能因子特色风味发酵乳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玉米芯酶法一步制备高品质低聚木糖的关键技术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 及应用 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褐藻寡糖的绿色生物制造技术研 南京工业大学 发与应用 现代“菜-羊-田”农牧结合循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抗性糊精高效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智能稻麦收获机辅助驾驶导航控制系统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南大学 东南大学
全麦营养烘焙食品酸面团乳酸菌发酵技术研发与产业 张家港福吉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化 秸秆基富木质素纤维的定向脱胶和高价值色纺产品开 江苏新金兰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发 小麦胚芽稳定化及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宿迁市中胚食品有限公司
富含活性多糖黑莓浓浆生物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 江苏惠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开发
基于宏蛋白组学的麦芽引起的酵母提前絮凝机理及在 江苏金山啤酒原料有限公司 江苏大麦麦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大麦糟联产高品质β-葡聚糖、多酚关键技术研究及应 江苏华稼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用 面向黑莓挥发性芳香物分离的有机/无机杂化渗透汽 化膜制备及工艺研究 水蜜桃果酒降酸技术研究与应用 生物技术提高全麦粉营养与食用品质及产品开发 南京泽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陶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
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晋中玉米田水分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第37卷第5期2023年10月水土保持学报J o u r n a l 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37N o .5O c t .,2023收稿日期:2023-04-24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 F D 1901101-01);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 揭榜挂帅 项目(202101140601026);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103021224162);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资助项目(2022-110);山西省水利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2023GM 38) 第一作者:李娜娜(1981 ),女,山西平遥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玉米高产优质工程和旱作栽培与耕作研究㊂E -m a i l :l i n a n a 2002@163.c o m 通信作者:粱改梅(1979 ),女,山西定襄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玉米高产优质工程和旱作栽培与耕作研究㊂E -m a i l :l ga i m e i @s x a u .e d u .c n 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晋中玉米田水分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李娜娜1,李志强1,2,黄学芳1,郝科栋3,梁改梅1(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有机旱作农业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31;2.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原030031;3.山西大丰种业有限公司,太原030031)摘要:为探讨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有机结合对春玉米休闲期蓄水保墒效果㊁生育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㊁贮水量季节变化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不同耕作方式(免耕㊁深松㊁翻耕)结合秸秆还田(100%秸秆还田㊁秸秆不还田)6个处理组合,2016 2018年在山西晋中连续2年进行定位试验研究㊂结果表明:(1)春玉米冬闲期不同耕作处理下土壤贮水量差异显著,且随着时间推移贮水量都有降低趋势,免耕和深松处理分别较翻耕土壤贮水量平均增加10.4,9.3mm ㊂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时期,免耕和深松处理土壤贮水量分别比翻耕提高4.8%,1.2%㊂(2)平均2年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为免耕>深松>翻耕,各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3.0%,21.8%,21.5%㊂丰水年不同耕作方式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在各生育时期差异较大,干旱年其变化的差异较小㊂(3)免耕与100%秸秆还田组合下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年平均产量和WU E (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2679.9k g /h m 2和25.8k g/(h m 2㊃mm ),翻耕与100%秸秆还田处理组合最低㊂无论是否秸秆还田,免耕和深松处理在春玉米冬闲期土壤蓄水保墒效果㊁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㊁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均优于翻耕处理;在秸秆还田下免耕和深松耕作方式对玉米田水分的集蓄保用有良好的效果,以免耕秸秆还田效果最佳,可在晋中地区春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㊂关键词:耕作方式;秸秆还田;玉米;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中图分类号:S 152.7;S 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23)05-0312-08D O I :10.13870/j.c n k i .s t b c x b .2023.05.038E f f e c t s o f 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 o nS p a t i o -t e m po r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W a t e r a n d M a i z eY i e l dU n d e rD i f f e r e n t T i l l a g eM e t h o d s i nJ i n z h o n gL IN a n a 1,L I Z h i q i a n g 1,2,HU A N G X u e f a n g 1,H A O K e d o n g 3,L I A N G G a i m e i 1(1.S h a n x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O r g a n i cD r y l a n dF a r m i n g ,S h a n x i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x i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D r y l a n dA g r i c u l t u r e ,T a i y u a n 030031;2.S c h o o l o fA g r o n o m y ,S h a n x i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T a i y u a n 030031;3.D a F e n g S e e dI n d u s t r y C o .,L t d .,T a i yu a n 030031)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t i l l a g e a n d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 onw a t e r s t o r a g e d u r i n g f a l l o w p e r i o d ,t e m p o r a l a n d s p a t i a l v a r i a t i o no f s o i lm o i s t u r ed u r i n ggr o w t h p e r i o d ,s e a s o n a l v a r i a t i o no fw a t e rs t o r a g e ,y i e l da n d WU Eo f m a i z e ,t h el o c a t e de x p e r i m e n tw a sc o n d u c t e db y s e t t i n g 6t r e a t m e n t so fd i f f e r e n tt i l l a g e m e t h o d s (n o -t i l l a g e ,s u b -s o i l i n g a n dd e e pp l o w i n g )co m b i n e d w i t hs t r a w r e t u r n i n g (100%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 ,n o 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 )i n J i n z h o n g o f S h a n x i f r o m2016t o 2018.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1)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s o i lw a t e r s t o r a g e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t i l l a g e t r e a t m e n t sd u r i n g s p r i n g m a i z e w i n t e r f a l l o w p e r i o d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a n dw a t e r s t o r a g e h a d a d e c r e a s i n g t r e n d a l o n g w i t h t i m e d e l a y .T h e s o i l w a t e r s t o r a g eo fn o -t i l l a g ea n ds u b -s o i l i n g t r e a t m e n t si n c r e a s e db y 10.4mm a n d9.3mm ,r e s p e c t i v e l y,c o m p a r e dw i t h d e e p p l o w i n g .D u r i n g t h ew h o l e g r o w t h s t a g e o fm a i z e ,t h e s o i l w a t e r s t o r a g e o f n o -t i l l a g e a n d s u b -s o i l i n g w a s 4.8%a n d 1.2%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d e e p p l o w i n g .(2)T h e o r d e r o f a v e r a ge s o i l w a t e r c o n t e n tf o r t w o y e a r sw a s n o -t i l l ag e>s u b -s o i l i n g >d e e pp l o w i n g ,th e a v e r a ge s o i lw a t e r c o n t e n t of e a c h t r e a t m e n t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w a s 23.0%,21.8%a n d21.5%,r e s p e c t i v e l y.T h ev e r t i c a lv a r i a t i o no fs o i lw a t e rc o n t e n tu n d e rd i f f e r e n t t i l l a g em e t h o d s v a r i e d g r e a t l y d u r i n g d i f f e r e n t g r o w t h p e r i o d s i nw e t y e a r ,a n dw h i l e t h e v a r i a t i o n i nd r o u gh t y e a rw a s s m a l l .(3)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n o -t i l l a g e a n d 100%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 h a d t h e h i g h e s t yi e l d a n d WU E o fm a i z e ,t h e 2-y e a r a v e r a g e y i e l da n d WU E w a s 12679.9k g /h m 2a n d25.8k g /(h m 2㊃mm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d e e pp l o w i n g a n d100%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 h a dt h e l o w e s t y i e l da n d WU E .R e g a r d l e s so f w h e t h e r s t r a w w a s r e t u r n e d t o t h e f i e l do rn o t ,n o t i l l a g e a n ds u b -s o i l i n g w e r eb e t t e r t h a nd e e pp l o w i n g on s o i l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i n w i n t e r f a l l o w p e r i o d ,s o i lm o i s t u r es t a t u s i n g r o w t h p e r i o d ,y i e l da n d WU Eo f s p r i n g m a i z e .N o -t i l l a g e a n d s u b -s o i l i n g t i l l a g e u n d e r 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 ha d g o o d e f f e c t o nw a t e r c o l l e c t i o n a n d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i nm a i z e f i e l d .T h e c o mb i n a t i o no fn o -t i l l a g ea n d100%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 h a dt h eb e s t e f f ec t ,i t c o u l db e p r o m o t ed a n d a p p l ie d i n s p r i n g m a i z e p r o d u c t i o n i n J i n z h o n g a r e a .K e yw o r d s :t i l l a g em e t h o d s ;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 ;m a i z e ;s o i lw a t e r c o n t e n t ;w a t e r u s e e f f i c i e n c y (WU E ) 晋中盆地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㊂年降水量400~500mm ,70%降水主要集中在7 9月,但有效降水较少,同时年蒸发量又是年平均降水量3倍,再加上传统耕作㊁管理等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严重限制该区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提高㊂土壤耕作及秸秆还田措施作为重要的农艺措施,对土壤蓄水能力及产量都有重要影响㊂有研究[1-4]表明,免耕和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结合,能减少地表裸露,抑制土壤蒸发,增加降水就地入渗,改善土壤环境,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㊂秸秆还田不仅能改善土壤表层水分状况,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而且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最终提高产量[5-6]㊂李丹等[7]研究认为,免耕或深松结合秸秆覆盖措施能改善马铃薯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调控作物耗水,有利于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张冬梅等[8]研究发现,秋深耕结合秸秆还田苗期土壤含水量㊁产量㊁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9%,12.2%,5.4%㊂前人[9-11]研究多侧重于单一的土壤耕作方式㊁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水分保蓄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且试验持续时间较短㊂针对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的有机结合,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休闲期蓄水㊁生育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㊁贮水量季节变化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鲜有报道㊂本研究在秋作物收获后,通过设置不同耕作方式(免耕㊁深松㊁翻耕)结合秸秆还田的连续2年定位试验,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晋中玉米田水分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适合区域的春玉米水分高效利用的土壤耕作秸秆还田模式,为晋中春玉米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㊂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区概况本试验设置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山西农业大学东阳试验示范基地(37ʎ32'44.28ᵡN ,112ʎ37'26.78ᵡE ),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750~850m ,年平均气温8~12ħ,年平均无霜期158天,年平均降水量388.0mm ,年平均蒸发量1996mm ,冬季昼夜温差大,ȡ10ħ活动积温约3600ħ,属中晚熟玉米区㊂试验地土壤为黏壤土,0 40c m 耕层土壤有机质㊁全氮㊁全磷㊁全钾含量分别为10.80,1.18,0.92,20.93g /k g ,有效磷㊁有效钾含量分别为4.8,141.8m g /k g ,p H8.0㊂1.2 试验设计供试玉米品种为 大丰30 ,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随机区组设计,主区为土壤耕作方式(T ),设置免耕(T 1)㊁深松(T 2)㊁翻耕(T 3)3个处理(表1)㊂副区为100%秸秆还田(S 1)和秸秆不还田(S 2)㊂共6个处理,重复3次㊂小区面积为5mˑ30m ㊂表1 试验设计处理处理方式免耕+100%秸秆还田(T 1S 1)前茬玉米收获后,不采取任何土壤耕作措施,秸秆粉碎留茬10~15c m 土层覆盖地面免耕+秸秆不还田(T 1S 2)耕作处理同(T 1S 1),将秸秆全部移出小区深松+100%秸秆还田(T 2S 1)前茬玉米收获后,粉碎秸秆覆盖地面,每间隔60c m 进行深松,深度30~35c m ,后进行旋耕镇压深松+秸秆不还田(T 2S 2)耕作处理同(T 2S 1),将秸秆全部移出小区翻耕+100%秸秆还田(T 3S 1)前茬玉米收获后,粉碎秸秆覆盖地面,经翻耕20~25c m 入土,后进行旋耕镇压翻耕+秸秆不还田(T 3S 2)耕作处理同(T 3S 1),将秸秆全部移出小区 各试验处理均施用晨雨调控肥(N P 2O 5 K 2O 为23 12 5),施用量为1200k g /h m 2,行距60c m ,株距25c m ㊂种植密度63000株/h m 2,采用免耕施肥播种机(2B M Z F -4)播种㊁施肥㊂玉米分别于2017年4313第5期 李娜娜等: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晋中玉米田水分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月27日播种,10月2日收获;2018年5月7日播种,10月8日收获,2年均在同一块地试验㊂1.3 测定指标与方法1.3.1 土壤水分 在春玉米冬闲期和播种前期采用土钻烘干法[12]测定0 200c m 土壤含水量,每隔20c m 为1层进行取土㊂每小区中部各埋设1根中子管,深度200c m ㊂分别于苗期㊁拔节期㊁大喇叭口期㊁抽雄期㊁灌浆期和收获期,用C P N -503型中子仪(20 200c m )和6050X 1T r a s e 系统(0 20c m )测定土壤含水量,中子仪每隔20c m 为1层测定土壤水分㊂土壤含水量(%)=湿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ˑ100%(1)土壤贮水量计算公式为:H =V ˑh ˑ10(2)式中:H 为土壤贮水量(mm );V 为土壤体积含水量(%);h 为土层厚度(mm )㊂冬闲期失墒率(%)=W 1-W 2W 1ˑ100%(3)式中:W 1为玉米冬闲期初期0 200c m 土壤贮水量(m m );W 2为冬闲期末期0 200c m 土壤贮水量(m m )㊂E T a =W e +P -W b (4)式中:E T a 为生育期耗水量(mm );W e 和W b 分别为播前和收获时的土壤贮水量(mm );P 为作物生育期降水量(mm )㊂WU E =Y aE T a(5)式中:W U E 为水分利用率[k g/(m m ㊃h m 2)];Y a 为玉米产量(k g/h m 2);E T a 为玉米生育期耗水量(m m )㊂1.3.2 产量 收获时每小区单打单收实际测产㊂1.4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采用E x c e l 2007软件,制图采用O r i -gi n2021软件,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采用D P S 数据处理系统㊂2 结果与分析2.1 玉米全年降水分析从表2可知,试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4.9mm ㊂冬闲期降水较少,冬季降水的多少直接影响春玉米播种时底墒[13];玉米生长前期有效降水较少,而生长后期降水相对充足,正是玉米生长需水关键期㊂2017年降水量为532.6mm ,为多年平均125%,属降水偏丰年;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玉米冬闲期降水为108.8mm ,较多年平均降水增加31.3mm ;2017年5 9月降水为343.4mm ,与多年平均降水持平㊂2018年降雨量为331.6mm ,较多年平均降低93.3mm ,属干旱年;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玉米冬闲期降水为189.2mm ,降水颇多,春玉米播种时的底墒充足;但2018年5 9月降水为288.2mm ,较多年平均降水减少59.2mm ,使玉米灌浆期受到严重干旱影响㊂可见,该区季节降水分布不均且年际间降水变率较大,极大地限制农业生产㊂表2 榆次东阳试验区2016-2018年逐月降水量单位:mm年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总和201604.026.019.068.4171.860.617.848.03.610.0429.220172.46.85.033.014.670.8137.6115.05.4141.60.20.2532.620182.206.423.855.028.6127.636.240.83.67.00.4331.6多年平均2.24.69.919.324.053.8102.5107.859.329.66.15.8424.92.2 不同耕作方式玉米冬闲期土壤蓄水保墒效果试验在2016 2017年和2017 2018年春玉米冬闲期,分别于10月初㊁11月初和4月初测定100%秸秆还田下免耕㊁深松和翻耕处理0 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不同耕作方式玉米冬闲期土壤贮水量变化见图1㊂春玉米冬闲期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贮水量有显著差异,且随着时间推移贮水量都有降低趋势,由于2017年10月份降雨达到141.6mm ,使11月初贮水量略有增加,3种耕作方式贮水量平均增加7.1mm ㊂2016 2017年冬闲期末较冬闲期初,免耕㊁深松和翻耕3种耕作方式0 200mm 土层土壤贮水量分别减少30.5,32.2,31.0mm ,土壤失墒率分别为7.3%,8.0%,7.8%㊂2017 2018年3种耕作方式0 200m m 土层土壤贮水量分别减少33.7,23.7,53.6mm ,土壤失墒率分别为8.2%,5.9%,13.5%㊂2016 2017年春玉米冬闲期,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贮水量免耕>深松>翻耕,免耕处理土壤贮水量最高为402m m ,免耕和深松处理较翻耕处理分别高12.1,5.1m m ㊂2017 2018年3种耕作方式的土壤贮水量与2017 2018年结果一致,免耕和深松处理较翻耕处理分别高8.7,13.4m m ㊂2个试验年度春玉米冬闲期,免耕和深松处理较翻耕土壤贮水量分别增加10.4,9.3m m ㊂2.3 不同耕作方式春玉米田土壤贮水量季节变化2017 2018年秸秆还田处理下,免耕㊁深松和翻耕方式春玉米各生育期的土壤贮水量变化见图2㊂春玉米0 200c m 土层土壤贮水量随着季节的变化有明显变化规律,且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与生育期和当年降水分配状况存在密切相关性㊂413水土保持学报 第37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注:图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 <0.05)㊂下同㊂图1 不同耕作方式春玉米田冬闲期0-200c m 土层贮水量2017年,不同耕作方式0 200c m 土层土壤贮水量随着时间推移呈 降 增 降 变化规律㊂玉米苗期免耕处理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深松和翻耕处理;苗期到大喇叭口期,随着气温升高,蒸发蒸腾加强,玉米迅速生长,根系对土壤水分的需求逐渐加强,并且这一阶段降雨量不多,导致0 200c m 土层土壤贮水量下降;大喇叭口期到灌浆期,由于雨季大量降水,0 200c m 土层土壤贮水量迅速增加,免耕和深松处理的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翻耕处理,但免耕和深松处理差异不显著;玉米灌浆后期大量耗水,且降雨量仅有2m m ,使各处理的土壤贮水量下降㊂在整个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贮水量高低顺序为免耕>深松>翻耕,免耕和深松处理平均土壤贮水量比翻耕处理分别提高19.6,11.1mm ㊂2018年,不同耕作方式0 200c m 土层土壤贮水量季节变化与本年度生育期降水变化趋势一致㊂与2017年不同在于玉米整个生育期,免耕处理的土壤贮水量都显著高于深松和翻耕处理㊂免耕处理平均土壤贮水量比深松和翻耕处理分别提高21.9,21.3mm ,且深松和翻耕处理土壤贮水量差异不显著㊂2年数据表明,从玉米整个生育阶段来看,秸秆还田下不同耕作方式0 200c m 平均土壤贮水量高低顺序为免耕>深松>翻耕,免耕和深松处理土壤贮水量比翻耕处理分别提高4.8%,1.2%,免耕和深松方式能提高玉米全生育期土壤贮水量㊂无秸秆还田处理下不同耕作方式0 200c m 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与秸秆还田处理一致㊂图2 不同耕作方式春玉米生育期0-200c m 土层贮水量2.4 秸秆还田下不同耕作方式的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空间变化动态秸秆还田下不同耕作方式玉米主要生育时期0 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见图3㊂A 1~A 5㊁B 1~B 5分别为2017年和2018年春玉米苗期㊁拔节期㊁大喇叭口期㊁吐丝期和收获期0 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动态变化规律,春玉米农田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与耕作方式㊁玉米生育期及当年降水量分布密切相关㊂免耕㊁深松㊁翻耕处理0 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随土层加深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 变化趋势,拐点均出现在60,120c m 土层;玉米各生育时期100 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0 100c m 土层,且收获期土壤含水量均低于苗期㊂不同耕作方式2年平均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依次为免耕>深松>翻耕;由于年际间降水量的差异,春玉米0 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大小略有不同,2017年免耕㊁深松㊁翻耕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1.6%,21.3%,20.7%,2018年免耕㊁深松㊁翻耕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4.3%,22.3%,22.3%㊂513第5期 李娜娜等: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晋中玉米田水分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613水土保持学报第37卷注:a1~a5分别为2017年春玉米苗期㊁拔节期㊁大喇叭口期㊁吐丝期和收获期0 200c m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b1~b5分别为2018年春玉米苗期㊁拔节期㊁大喇叭口期㊁吐丝期和收获期0 200c 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㊂图3不同耕作方式春玉米农田0-200c m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17年春玉米不同耕作方式下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在各生育期表现不同㊂苗期到大喇叭口期免耕处理0 6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较深松和翻耕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2.0%,10.3%;吐丝期深松处理0 6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收获期翻耕处理0 6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较深松处理显著提高10.8%,与免耕处理差异不显著㊂苗期㊁拔节期㊁收获期深松处理60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较翻耕处理显著提高9.6%,与免耕处理差异不显著;大喇叭口期免耕处理土壤含水量最高;吐丝期翻耕处理60 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较免耕和深松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3.8%,11.3%㊂苗期㊁大喇叭口期㊁收获期免耕处理0 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拔节期深松处理最高,吐丝期翻耕处理最高㊂与2017年相比,2018年不同耕作方式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在各生育期表现的差异较小㊂苗期到大喇叭口期免耕处理0 6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较深松和翻耕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8%,17.8%;吐丝期到收获期深松处理土壤含水量最高,较翻耕处理显著提高14.9%,与免耕处理无显著差异㊂春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免耕处理0 200c m 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最高㊂2.5 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组合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表3)㊂不同秸秆还田处理下,免耕处理的玉米产量和WU E 均为最高,深松次之,翻耕最低㊂2017年免耕㊁深松和翻耕处理在2种秸秆还田处理下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为11102.7,9889.1,8573.2k g /h m 2,免耕和深松处理较翻耕处理分别增产29.5%,15.3%㊂免耕㊁深松和翻耕处理在2种秸秆还田处理下平均W U E 分别为29.0,25.3,23.3k g /(h m 2㊃mm ),免耕和深松处理较翻耕处理WU E 分别提高24.4%,8.3%㊂2018年免耕㊁深松和翻耕处理在2种秸秆还田处理下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为13574.2,13598.5,12960.5k g /h m 2,免耕和深松处理较翻耕处理分别增产4.7%,4.9%㊂增产幅度小,可能与当年降水量少有关㊂免耕㊁深松和翻耕处理在2种秸秆还田处理下平均WU E 分别为22.1,21.8,21.5[k g /(h m 2㊃mm )],免耕和深松处理较翻耕处理WU E 均提高1.4%㊂表3 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处理下春玉米农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年份处理播前贮水量/mm 收获期贮水量/mm 生育期降水量/mm 生育期耗水量/mm 产量/(k g ㊃h m -2)水分利用效率/(k g ㊃h m -2㊃mm -1)T 1S 1462.3411.7339.8390.511407.4a29.2a T 1S 2448.2413.1339.8374.910798.0a b 28.8a2017T 2S 1465.4398.7339.8406.59691.6b c 23.8b c T 2S 2473.1434.7339.8378.210086.7b 26.7b T 3S 1418.0398.6339.8359.27820.8c21.8cT 3S 2436.9401.6339.8375.09325.6b c 24.9b c T 1S 1609.1463.0476.5622.513952.4a b 22.4a T 1S 2566.9436.7476.5606.713196.0b c 21.7a b 2018T 2S 1563.8435.6476.5604.814204.7a23.5a T 2S 2589.3418.4476.5647.412992.4b c 20.1b T 3S 1561.7406.7476.5631.513141.4b c 20.8b T 3S 2549.2448.6476.5577.112779.6c22.1a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相同年度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 <0.05)㊂ 在不同耕作方式下,2种秸秆还田处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㊂2017年100%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为9639.9,10070.0k g /h m 2,W U E 分别为24.9,26.8k g /(h m 2㊃m m )㊂2018年100%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为13766.2,12989.3k g/h m 2,WU E 分别为22.2,21.3k g /(h m 2㊃mm )㊂2年的试验结果显示,6种耕作和秸秆还田处理组合中,均以免耕与100%秸秆还田处理组合下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年平均产量和WU E 分别为12679.9k g /h m 2和25.8k g/(h m 2㊃mm );其次是免耕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组合,2年平均产量和WU E 分别为11997.0k g /h m 2和25.3k g/(h m 2㊃mm );再次是深松与100%秸秆还田处理组合,2年平均产量和WU E 分别为11948.1k g/h m 2和23.7k g/(h m 2㊃mm );最低是翻耕与100%秸秆还田处理组合,2年平均产量和WU E 分别为10481.1k g/h m 2和11052.6k g/(h m 2㊃mm )㊂3 讨论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使春玉米农田在冬闲期吸纳和保蓄更多的降水,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且耕作方713第5期 李娜娜等: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晋中玉米田水分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式和覆盖措施与土壤水分的蓄水保墒效果显著相关[14-15]㊂有研究[16-17]发现,免耕㊁深松和翻耕方式的蓄保能力有差异,免耕和深松方式能增加降水入渗,减少翻耕时土壤水分流失,从而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18-19]㊂与本研究结论一致,春玉米冬闲期实施免耕和深松耕作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贮水量,更好地起到蓄水保墒效果㊂已有研究[20]发现,土壤水分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强,且在秸秆还田下免耕对增强土壤水分特性效果更为明显㊂本研究发现,秸秆还田能够提高春玉米休闲期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但与其不同的是100%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2种方式下,土壤蓄水效果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试验区冬闲期风沙大,且玉米秸秆留茬高度不够,导致无秸秆还田的试验小区也刮进去许多秸秆所导致㊂有研究[21]发现,在不同降水年型保护性耕作可改善作物在主要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在干旱年和平水年连续免耕和免耕㊁深松处理土壤蓄水效率较高㊂不同耕作方式在不同降水年型及各生育时期蓄水效果表现不一致,孙敏等[22]发现,枯水年和平水年以翻耕效果较好,丰水年深松效果较好;李丹等[7]发现,深松覆盖秸秆措施在欠水年及平水年马铃薯生长前中期效果最佳,免耕覆盖秸秆措施在欠水年及平水年马铃薯生长中后期效果较好㊂本研究恰逢丰水年和干旱年,春玉米在不同的降水年型下整个生育时期0 200c m土层土壤贮水量均表现为免耕>深松>翻耕㊂免耕和深松处理在丰水年玉米生长中期贮水量差异不显著;免耕处理在欠水年玉米整个生育时期贮水量最高,而深松和翻耕处理差异不显著㊂有研究[23]发现,降水年型是引起作物农田土壤时空分异的主要原因,在干旱年土壤用水深度及强度明显大于丰水年,土壤水分的垂直动态还因作物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异,且同一生育阶段土壤水分垂直动态又因降水年型不同而异㊂本研究发现,春玉米农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与耕作方式㊁玉米生育期以及当年降水量分布密切相关㊂玉米各生育时期100 200c 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0 100c m土层;且收获期土壤含水量均低于苗期㊂丰水年不同耕作方式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在各生育时期差异较大,干旱年其变化差异较小㊂王小彬等[24]和彭文英[25]研究发现,少免耕可有效增加玉米产量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只有长期实施免耕和秸秆覆盖处理,才能达到免耕的蓄水保墒效果㊂尚金霞等[26]研究发现,春玉米冬闲期实施免耕和深松均可提高0 200c m土层土壤贮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本试验研究结果一致㊂尚金霞等[26]试验以深松处理产量最高,与其不同的是本研究以免耕和100%秸秆还田组合的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可能与试验地力㊁试验年限和降水量高低差异有关,且免耕和深松处理在丰水年较翻耕处理的增产增效潜力较明显㊂干旱年尽管免耕和深松处理与翻耕处理相比,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㊂4结论(1)2016 2018年2个试验年度,春玉米冬闲期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贮水量差异显著,且随着时间推移贮水量都有降低趋势,免耕和深松处理分别较翻耕处理土壤贮水量平均增加10.4,9.3m m㊂在玉米的整个生育阶段,秸秆还田下不同耕作方式0 200c 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高低顺序为免耕>深松>翻耕,免耕和深松处理土壤贮水量分别比翻耕处理提高4.8%和1.2%,免耕和深松方式能提高玉米全生育期土壤贮水量㊂免耕㊁深松㊁翻耕处理的0 200c 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土层加深呈 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 变化趋势,2年平均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依次为免耕>深松>翻耕,各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3.0%,21.8%和21.5%㊂(2)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6个组合中,春玉米产量与W U E结果一致㊂免耕与100%秸秆还田组合玉米产量和W U E最高,2年平均产量和W U E分别为12679.9k g/h m2和25.8k g/(h m2㊃mm),其次是免耕与秸秆不还田组合,再次是深松与100%秸秆还田组合,翻耕与100%秸秆还田组合最低㊂综上所述,无论是否秸秆还田,免耕和深松处理在春玉米冬闲期土壤蓄水保墒效果㊁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㊁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均优于翻耕处理;在秸秆还田下免耕和深松耕作方式对玉米田水分的集蓄保用有良好的效果,以免耕秸秆还田效果最佳㊂参考文献:[1]臧英,高焕文,周建忠.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2):56-60. [2]王俊鹏,马林,蒋骏,等.宁南半干旱地区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27(3):22-27.[3]王顺霞,王占军,左忠,等.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18(9):134-137.[4]汪可欣,王丽学,吴琼,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节水灌溉,2009(1):31-35. [5]王晖,刘泉汝,张圣勇,等.秸秆覆盖下超高产夏玉米农田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J].水土保持学报,2011, 25(5):261-264.[6]蔡太义,贾志宽,黄耀威,等.中国旱作农区不同量秸秆覆盖综合效应研究进展I: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5):63-68,74. [7]李丹,王翻龙,张龙,等.不同降水年型耕作结合秸秆覆813水土保持学报第37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盖对马铃薯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 2023,37(2):275-286.[8]张冬梅,张伟,姜春霞,等.旱地玉米不同耕作覆盖措施的土壤环境及产量效应[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24(6):26-37.[9]张玉娇,李军,郭正,等.渭北旱塬保护性耕作方式的产量和土壤水分效应长周期模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2015,48(14):2730-2746.[10]折翰非,杨祁峰,牛芬菊,等.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2(6):138-142.[11]钱凤魁,黄毅,董婷婷,等.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旱地土壤水肥和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2(2):61-65.[12] C a r t e rM R,G r e g o r i c hEG.土壤采样与分析方法[M].李保国,李永涛,任图生等主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2:684-685.[13]钱锦霞,赵桂香,李芬,等.晋中市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6,27(2):125-129.[14] S uZY,Z h a n g J S,WU W L,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c o n s e r-v a t i o n t i l l a g e p r a c t i c e so nw i n t e rw h e a tw a t e r-u s ee f f i-c i e n c y a n dc r o py i e l do nt h eL o e s sP l a t e a u,C h i n a[J].A g r i c u l t u r a lW a t e rM a n a g e m e n t,2007,87(3):307-314.[15]杨清山,孙敏,高志强,等.黄土高原休闲期深松后覆盖播种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37(2):158-166.[16]雷金银,吴发启,王健,等.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40-45.[17]黄高宝,郭清毅,张仁陟,等.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农田麦-豆双序列轮作体系的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J].生态学报,2006,26(4):1176-1185.[18]方日尧.渭北旱塬不同保护性耕作制度研究技术体系研究[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19]王法宏,冯波,王旭清.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J].山东农业科学,2003(6):49-53.[20]刘继龙,李佳文,周延,等.秸秆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9,50(7):333-339.[21]李娟,王丽,李军,等.轮耕对渭北旱塬玉米连作系统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6):110-118.[22]孙敏,葛晓敏,高志强,等.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耕作蓄水与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9):1692-1704.[23]李锋瑞,赵松岭.陇东黄土旱塬不同降水年型作物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特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2(2):99-107.[24]王小彬,蔡典雄.旱作农田保护性耕作-液膜-施肥综合技术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6):22-25. [25]彭文英.免耕措施对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7,38(2):379-383.[26]尚金霞,李军,贾志宽,等.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效果与增产增收效应[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3):2668-2678.(上接第311页)[22] K rálM,D v o㊅rákP,C a p o u c h o váI.T h e e f f e c t o f s t r a wm u l c ha n d c o m p o s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n t h e s o i l l o s s e s i n p o-t a t o e sc u l t i v a t i o n[J].P l a n t,S o i l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2020,66(9):446-452.[23] M i s a g hP,M a h m o o dS,E s t e b a nLB M,e t a l.E f f e c t so f l e n g t h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r a t eo fr i c es t r a w m u l c ho ns u r f a c e r u n o f f a n ds o i l l o s su n d e r l a b o r a t o r y s i m u l a t e dr a i n f a l l[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S e d i m e n tR e s e a r c h,2021,36(4):468-478.[24] G a oZ C,X u Q X,S iQ,e ta l.E f f e c t so fd i f f e r e n ts t r a w m u l c hr a t e so nt h e r u n o f f a n ds e d i m e n t y i e l do fy o u n g c i t r u s o r c h a r d sw i t h l i m e s o i l a n d r e ds o i l u n d e rs i m u l a t e dr a i n f a l lc o n d i t i o n si n S o u t h w e s tC h i n a[J].W a t e r,2022,14(7):e1119.[25]刘元保,唐克丽,查轩,等.坡耕地不同地面覆盖的水土流失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0,4(1):25-29.[26]白永会,查轩,查瑞波,等.秸秆覆盖红壤径流养分流失效益及径流剪切力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7,31(6):94-99.[27]毛妍婷,刘宏斌,郭树芳,等.耕作措施对坡耕地红壤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0,34(5):26-33.[28]盖浩,刘平奇,张梦璇,等.黑土坡耕地横坡垄作对减少径流及土壤有机碳流失的作用[J].水土保持学报,2022,36(2):300-304.[29]白怡婧,李渝,黄兴成,等.保护性耕作对黄壤坡耕地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9,39(6):16-20.[30]杨子,刘晓光,宁静,等.典型黑土垄作区耕地沟蚀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J].土壤,2017,49(2):379-385.[31] B a p t i s t a I,R i t s e m aC,G e i s s e nV.E f f e c t o f i n t e g r a t e dw a t e r-n u t r i e n t m a n a g e m e n ts t r a t e g i e so ns o i le r o s i o nm e d i a t e dn u t r i e n t l o s sa n dc r o pp r o d u c t i v i t y i n C a b oV e r d e d r y l a n d s[J].P L o SO n e,2015,10(7):e134244.[32] D a i C T,L i uYJ,W a n g T W,e t a l.E x p l o r i n g o p t i-m a lm e a s u r e s t o r e d u c e s o i l e r o s i o n a n dn u t r i e n t l o s s e si n S o u t h e r n C h i n a[J].A g r i c u l t u r a l W a t e r M a n a g e-m e n t,2018,210:41-48.[33]宋媛媛,邱利平,赵本淑,等.人工土壤中氮磷氯元素降雨侵蚀试验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3):132-138.913第5期李娜娜等: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晋中玉米田水分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形式审查结果公示
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形式审查结果公示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形式审查结果公示根据《山西省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办法》和《2018年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省科技厅委托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对申报2018年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的项目进行了形式审查,现将形式审查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7天(2018年10月22日至2018年10月28日)。
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形式审查合格名单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备注1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的设计应用太原学院董锦2TL液(片胶囊)预防癌症放化疗引起的血象下降的有效性临床观察太原市中心医院王玉龙3心血管急症救治防控体系及综合服务云平台建设太原市中心医院陈小平4骨形态蛋白2在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顶骨软骨损伤临床效果的研究太原市中心医院杜虎羽5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发焦虑抑郁的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太原市中心医院武君芳6穴位神经刺激仪在更年期相关症状中的应用太原市妇幼保健院邓洋7山西省强制医疗精神障碍患者暴力犯罪影响因素分析太原市精神病医院康慧敏8振动影像技术在精神卫生领域的开发及应用太原市精神病医院邓怀丽9盐酸美金刚改善重性抑郁障碍MECT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太原市精神病医院马莉10认知行为治疗对睡眠障碍患者入睡、深度、维持的影响太原市精神病医院任智勇11太原市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营养行为综合干预模式研究太原市盛世康科技有限公司李阿平12生活垃圾分类中易腐垃圾协同秸秆高温厌氧消化制备生物质燃气工艺及设备研究太原市市容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杨迪13基于能谱CT影像组学的肝癌患者肝脏精确分段及肝储备功能预测的应用研究山西现代影像诊断中心有限公司李健丁14三废及危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山西煜昊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郭栋生15太原市园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基地建设堆肥技术研究太原市园林植物保护站张志梅16山西省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创新链重大需求、关键技术、重点项目专项研究太原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太原生物技术研究工程中心)宁慧青17散装汽油销售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航天科技控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刘勇18泰铭手针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山西广济中医糖尿病防治研究所(有限公司)张泽全19环境检测数据质量综合管理系统研发山西清风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乔钢柱20γδT细胞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试验研究山西省医药集团生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吴扬哲21基于文化旅游的3DGIS平台研究山西泰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郭发云22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的大众探索式旅游平台山西智博睿星科技有限公司刘继华23利用3S技术和生物复田工艺恢复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研究山西智德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岳新积24基于慢性病智能化监测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山西智云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孙宇25山西省分灾种定量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决策系统山西中大百川科技有限公司马巧梅26无动力组合式生活污废水高效处理工艺及设备研发项目太原市润民环保节能有限公司沈鹤龄27信安云监控平台中科同昌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来卫东28腹腔镜辅助阴式广泛性子宫全切术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兴旺29cirRNA指导子宫内膜癌临床治疗的研究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郭美莲30不同孕周血清sFLT-1、PLGF及sFLT-1/PLGF 水平预测高危患者发生子痫前期的价值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王小青31四维超声心动图联合ST 2、NT-proBNP评价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后左室同步性疗效的研究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张萍32心排量监测技术在术中容量管理中的应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贺兴义3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骼肌萎缩的CT定量研究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彭泰松34雄激素源性脱发与雄激素相关基因突变及调控毛囊周期miRNA、lncRNA分子相关性研究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冯育洁35骨科机手术器人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与传统椎弓根螺钉手术疗效对比的研究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樊飞36危重患者床头抬高30°状态下不同体位CVP 值关系的研究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洪维英37贝那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代谢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王桂英38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研究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刘近荣39中药黄芪破壁饮片的开发同药集团大同制药有限公司李文成40云冈石窟顶部第四纪土壤覆盖层含水率实时监测系统建设及动态变化特征研究云冈石窟研究院任建光41云冈石窟第12窟原比例3D打印复制云冈石窟研究院张焯42Rap1GAP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恶性转化中的作用及其对结直肠癌侵袭性影响的研究忻州市人民医院靳英43阳泉市行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在灾害防御中的应用山西省阳泉市气象局李润春4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风险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及其风险模型建立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范晓艳45低活性混合材料水泥助磨剂的研发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穆满根46偏瘫康复助行带在偏瘫患者步行训练和步态纠正中的临床研究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杨华47ABCG1基因启动子区rs1378577位点A/C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风险及预后的关联研究山西省汾阳医院翟晓娟48基于金数据网络平台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山西省汾阳医院张红梅49数字化外科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张新华500.5%阿霉素治疗四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肌力的相关性研究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邢宏萍51智慧教学服务平台山西耐特斯达科技有限公司王晓飞52环境微生物检测套装的开发山西振东基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永辉53食品安全快速基因检测试剂盒的研发与产业化山西振东基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丽54肘关节简式矫形器(支具)的设计与评价晋城市人民医院杨国法55药费自费比例对不同收入癌痛患者镇痛药服药依从性及其抑郁状态的影响晋城市人民医院刘晓丽56费托尾气制液化天然气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山西润金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马普选57基于临床数据的皮质型分水岭脑梗死中医病机演变规律研究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郭晋斌58星蒌承气汤直肠滴入治疗中风痰热腑实型便秘临床研究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申智荣59空间站失重防护锻炼系统正样件研制山西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秦有年60沙门菌属感染斑点(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五联诊断试剂盒的开发研究山西中嘉加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陈云霞61砖瓦粒类建筑垃圾在干混砂浆中的应用临汾市华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王君文62区域医疗集团一体化全病程管理平台的研发临汾市人民医院苏学峰63含酚化工污水处理工艺研究山西鼎隆宇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杨飞64短周期、高效价生物农药(春雷霉素)技术研发项目山西新源华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马爱民656.1类抗抑郁中药新药柴归颗粒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山西大学高晓霞66“活性污泥-微藻-膜生物反应器”生活污水再生回用工艺开发与中试山西大学吕俊平67不同来源大气颗粒物与学生哮喘-过敏-湿疹队列研究山西大学张昕68中医电子病历大数据分析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山西大学曹付元69困难立地外生菌根-植物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山西大学刘勇70山西省畜禽养殖业氨气排放对灰霾形成的影响及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山西大学耿红71工业废水典型污染物毒性效应数据库构建及多级水质生物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山西大学刘娜72电流激发催化降解泳池中尿素关键技术开发山西大学陈安平73矿区土壤污染诊断与健康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示范山西大学李广科74脱硫石膏藕合含硅铝固废粉体胶凝材料的研究山西大学李宪军75虾青素抗运动氧化研究山西大学吴丽君76面向脑卒中患者的远程康复大数据云平台研发与示范应用山西大学靳祯77马拉松赛事服务标准化研究山西大学刘敏78高值利用粉煤灰及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研究山西大学范恩海79黄芩地上生长部位抗衰老应用研究山西大学周玉枝80热泵耦合城市供暖系统的结构配置与优化山西大学郝艳红81优秀射箭运动员不同阶段脑机能变化与脑波诱导训练效果的研究山西大学李建英82CO2氧化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关键催化技术研究太原理工大学陈树伟83供热系统动态热负荷自适应调控云平台的研发与示范太原理工大学张兴惠84压缩-喷射耦合式分级利用太阳能的空气源热泵新技术太原理工大学李风雷85城市道路灾害精准识别与预警技术太原理工大学刘丽86基于无人机遥感图像的城市植被生态分析与研究太原理工大学李海芳87基于污泥改性固化技术制备生态营养砖资源化工艺示范研究太原理工大学苏冰琴88基于绿色合成纳米铁的污泥处理及无害化堆肥处置太原理工大学郭波89基于边缘类脑认知计算的故障图像实时分析模型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张兴忠90基于近紫外芯片的高品质LED绿色照明关键技术研发太原理工大学张爱琴91基于静息态功能脑网络的抑郁症临床诊断系统应用研究太原理工大学郭浩92山西煤田采空区建筑物地基安全监测与灾害防治太原理工大学冯国瑞93山西省脑卒中大数据分析系统研究与开发太原理工大学张雪英94废菌棒生物质活性炭处理含铬和苯胺废水技术研究太原理工大学李红艳95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力学性质及工程控制太原理工大学董晓强96晋系早期木构古建筑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太原理工大学王崇恩97煤矿井下多目标视频分析与安全预警系统太原理工大学郝晓丽98生物固体土地利用关键技术及风险管控一体化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张卫珂99类芬顿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太原理工大学高丽丽100采空区下特厚煤层采动隔水性演变及地下水库响应机制太原理工大学杨永康101面向高排放标准的同步亚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一体化工艺处理高浓度屠宰废水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太原理工大学周鑫102高瓦斯易燃煤层切顶成巷开采条件下采空区瓦斯与火复合灾害防治技术开发与示范太原理工大学王飞103黏性-砂性土层中既有混凝土桩基础的再利用设计方法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巨玉文104藻类强化湿地技术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太原师范学院石瑛105边缘计算环境下智能视频监控数据处理研究太原师范学院穆晓芳106中药渣高效安全栽培食用菌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长治学院靳志强107复合型氧化锌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含酚废水研究中北大学王海芳108多关节等长肌肉收缩功能智能检测系统的研发中北大学吴剑109水力空化强化高级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技术中北大学晋日亚110环保型不锈钢盐酸酸洗工艺及酸洗废液资源化回收技术中北大学高建峰111紫苏精油天然食品防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中北大学李会珍112表面印迹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对贵金属富集回收性能的研究中北大学安富强113miRNA用作黑色素瘤诊断和治疗分子靶标的应用山西农业大学朱芷葳114基于微藻培养的畜禽废水综合利用联产功能性饲料耦合关键技术研发山西农业大学崔红利115山西道地药材连翘良种筛选及规范化采收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吴玉香116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研究山西农业大学武小钢117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山西医科大学任芬118功能化氮化碳纳米探针的组装和诊疗一体化构建山西医科大学卞伟119双槽沟舌侧托槽-牙槽骨-颞下颌关节”正畸系统的虚拟建模与实验研究山西医科大学武秀萍120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山西省流感及手足口病发病强度的气象预警系统研究山西医科大学仇丽霞121基于系统思维的转录组大数据药物重定位模型构建及临床应用山西医科大学贺培凤122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Th细胞免疫失衡的研究及药物干预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周荣123山西人群心源性猝死易感基因的遗传学诊断及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山西医科大学张更谦124康复训练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平衡及神经肌肉整合功能的临床研究山西医科大学袁淑娟125磁性纳米材料的表面功能化设计及生物效应评价山西医科大学乔洁126速效局部麻醉药—复方利多卡因微乳凝胶的研发山西医科大学田青平127靶向抑制血栓的一类新药cKfR的研发山西医科大学杨涛128冠心病患者HDL诱导巨噬细胞焦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机制研究山西医科大学边云飞129自供能减泥护膜一体式污水处理器升级换代改造的关键技术研发太原工业学院朱开金130基于山西省非遗艺术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太原科技大学范沁红131基于敏感元作用大跨弯连续梁桥动力特性研究太原科技大学晋民杰132用于废弃场地沙土中有机污染物的吹脱及催化氧化耦合工艺研究太原科技大学李秉正133纳米铁氧化物对土壤砷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太原科技大学霍丽娟134赤泥多级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太原科技大学冯国红135间套作系统强化修复焦化废弃地土壤关键技术研究太原科技大学郭晓方136高碳铸钢轧辊激光熔覆Fe基陶瓷复合层工艺开发太原科技大学赵春江137基于TDLAS技术的无人机载CH4遥感检测系统太原科技大学李传亮138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太原科技大学江连运139旅游与增强现实的融合发展——“晋情游”AR手绘地图的创新应用山西传媒学院董立荣140大同地区小杂粮种植质量安全性印迹分析研究山西大同大学李宝园141大同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测查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研究山西大同大学薛志林142山西省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评估与试点模式比较研究山西大同大学段爱旭143山西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山西大同大学肖海雁144疏肝补肾化湿方联合经典治疗在内异症及PCOS不孕症中的研究山西大同大学朱壮彦145石窟文物表面裂隙变化机理的研究山西大同大学龚明权146基于互联网+的空巢家庭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模式研究山西大同大学张年萍147醇基燃料气化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发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杨森148从炎性因子和自主神经调控角度探讨房颤的中医方剂干预山西中医药大学胡志耕149近端胃切除术SOFY吻合法和Roux-en-Y吻合法抗反流效果的对比研究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胡文庆150傅山风湿外治方治疗风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郝慧琴151基于IF-IR相应与拟人胃肠转化以筛选转归IR的经方并研发载药食品山西中医药大学张希春152基于“和法”理念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与生活质量评价山西中医药大学王健153太原市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服务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患者家属的角度山西中医药大学孙建萍154妊娠期恶心呕吐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辨体取穴、药物贴敷的临床对照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赵勇155子午流注施护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山西中医药大学马淑丽156山西酸枣资源综合利用与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杜晨晖157破格救心汤临床应用规律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严芳158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外敷中药换药促进愈合的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王彩星159贾跃进名老中医和解枢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吴秋玲160黄芪养生酒的研究开发山西中医药大学周然161黄芪多糖促血管化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构建山西中医药大学张育敏162黄芪小核酸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柴智163因时制宜温阳膏干预阳虚体质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陈燕清16450例上皮性卵巢癌遗传易感基因突变特征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赵烨1653D打印技术在疝外科的应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峰166cN0期口腔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分子标志物筛选及功能验证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南欣荣167GDM及胰岛素水平异常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对母婴近远期影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杨海澜168miR-30a-5p对MTA1基因的调控及其与喉癌恶性表型关系的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海利169OCTA定量分析POAG患者病情进展的应用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李雁杰170STAT3与结肠癌组织中自噬改变的关系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李晓丽171不同脏腑气虚症表现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孙海飚172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分子生物学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贾春梅173低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用低剂量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对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郎小娥174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聂丽霞175基于DPAP医疗大数据平台下糖尿病数据的挖掘与应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齐昊176基于磁共振多模型DWI的乳腺癌精准诊疗关键问题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马彦云177基于能量代谢调控的百合地黄汤治疗糖尿病与抑郁症共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武嫣斐178壳聚糖复合纳米银乳胶输尿管支架管的制备及性能测试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刘春179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与防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双卫兵180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舌、腭部和下颌骨形态及位置相关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杨彤彤181家族性骨性Ⅲ类错颌遗传基因新关联位点及ARHGAP21的差异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小琴182山西高血压患者盐摄入评估与盐敏感相关易感性基因调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段丽琴183应用PET技术评价尼可地尔对冠脉微循环病变的疗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陈还珍184放射性核素病房辐射实时监测系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杨素云185新型可注射具有生物活性导电支架材料Ppy-Chi的研发及应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姜增誉186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法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栗红187极性蛋白ASPP2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机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郑瑞188睑缘炎、睑板腺功能障碍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瑞栋189第三代双源CT双低技术在冠脉和头颈血管联合扫描中的应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华190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脑卒中后工作记忆下降的机制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武俊英191茶多酚对老化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影响及前瞻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孙萍192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左房时相功能及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许建萍193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淋巴组织荧光显像技术在多学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东文194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吲哚菁绿识别前哨淋巴结技术探索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三元195颅脑创伤后内皮祖细胞及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动态变化的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黄忻涛196麻醉恢复期患者低体温易发因素和高危人群的护理对策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马涛洪197Ang2经PI3K/AKT/mTOR途径促心梗大鼠心肌缺血区血管新生的信号通路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贾永平198Cav-1在高氧诱导肺损伤中对TLR4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新日199改进冲管法与传统冲管法所需输液冲管液量的测定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连芬萍200急重症胸痛患者一站式CT扫描检查中碘对比剂优化使用的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月英201Revolution CT能谱成像对肺部磨玻璃病变良恶性鉴别的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新文202survivin调控CD4+T细胞分化防治气道过敏疾病前瞻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薛金梅203TREM-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孙新刚204乳腺癌相关lncRNA筛选及新型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周永安205低剂量白介素2免疫调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CMV/EBV重症感染的临床转化应用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彩虹206体外吸附(灌流)技术在脓毒症中的应用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燕207医务人员体液喷溅职业暴露现状与标准预防管理模式下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侯冉208叶酸在宫颈癌防治作用中的研究及临床意义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郝敏209山西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对策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段金菊210淋球菌porB和tbpB基因分型与其头孢曲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1)
中国建筑科学 研究院有限公 李忠 司
北京大学
曹广忠
中国建筑标准 设计研究院有 限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 科学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刘志鸿 李清海
中央财 政经费 (万元) 3623
1040 3886 3738 2943 3719
4295
3598
3920
3936
项目实 施周期 (年)
5
5 5 5 5 5
5
5
5
5
附件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2018 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序 项目编号
号
项目名称
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 1 2018YFD1100100 载力测算系统开发
村镇建设发展模式与 2 2018YFD1100200 技术路径研究
村镇聚落空间重构数 3 2018YFD1100300 字化模拟及评价模型
村镇建筑灾变机理与 4 2018YFD1100400 适宜性防灾设计理论
乡村厕所关键技术研 5 2018YFD1100500 发与应用
村镇生活垃圾高值化 6 20
村镇低成本清洁能源 7 2018YFD1100700 供暖及蓄热技术研究
县域村镇空间发展智 8 2018YFD1100800 能化管控与功能提升
1
规划技术研发
乡村住宅设计与建造 9 2018YFD1100900 关键技术
村镇生态建筑材料研 10 2018YFD1101000 究与部品开发
项目 项目牵头单位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南 京地理与湖泊 研究所 中国建筑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 司
段学军 焦燕
重庆大学
李和平
大连理工大学 李钢
同济大学
周雪飞
同济大学
何品晶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等3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钱永忠
1974
3
刘兆平
1461
3
12 2018YFC1603200
王志伟
2824
3
13 2018YFC1603300
王涛
2440
3
14 2018YFC1603400
汤晓智
2538
3
15 2018YFC1603500
杨敏莉
2789
3
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溯源、 16 2018YFC1603600 预警、应急技术研究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重大事 17 2018YFC1603700 件应急演练及应急保障决策 系统研究 18 2018YFC1603800 国家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全基 因组数据库及溯源网络建设 食品监管微生物追踪技术与 网络平台的建立 食品安全大数据关键技术研 究
王慧
1253
4
8
2018YFC2000800
许伟
1173
4
9
2018YFC2000900
刘丽芳
539
4
10
2018YFC2001000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 限公司
周凯欣
589
4
11
2018YFC2001100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 份有限公司
黄成军
581
4
12
2018YFC2001200
13
2018YFC2001300
2018YFC1706200 2018YFC1706300
谭仁祥 胡芳弟
1760 970
3 3
24
2018YFC1706400
魏建和
938
3
25
2018YFC1706500
甘草全产业链技术体系 升级与产品开发 梅花鹿产业关键技术研 究及大健康产品开发 道地南药化橘红中药大 品种开发与产业化 基于辨证保健的中药复 方保健产品评价技术体 系研究及示范研发平台 的建立 基于中药物料性质的(口 服)剂型设计与制剂处方 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中药饮片质量识别关键 技术研究 中药饮片智能化生产模 式及一致性评价研究 10 种传统特色炮制方法 的传承、 工艺技术创新与 工业转化研究 中成药整体性质量控制 技术研究 十种中成药大品种和经 典名方上市后治疗重大 疾病的循证评价及其效 应机制的示范研究 基于系统辨证脉学的系 列新型智能化脉诊仪研 发 便携式中医健康数据采 集系列设备的开发 便携式中医健康数据采 集设备关键技术研究 老年与慢性病中医智能 康复设备研发与应用 中药国际标准示范研究 藏医、蒙医、维医等少数 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 或优势病种研究
项目库|详解15个辅助服务用户侧新能源并网等储能项目
项目库|详解15个辅助服务、用户侧、新能源并网等储能项目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175.4GW,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28.9GW,储能从2016年进入产业化初期以来,装机量爆增,储能应用发展增速,储能主要应用在可再生能源并网、用户侧、辅助服务等领域,据有关研究显示,中国用户侧储能应用占比最多。
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2017年来,储能在参与电力辅助服务、新能源消纳、用户侧等领域的开工、投运、并网的项目。
2017年至今,可再生能源并网、用户侧、辅助服务等领域的储能项目均有进展,其中不乏有“国内首个”、“全国最大”等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包括全球规模最大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国内规模最大的储能电力调频项目、全国首个应用于用户侧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商业化储能电站、国内最大容量投入商业运行的客户侧储能系统项目、国内首个集风、光、热、储于一体的多能互补、智能调度的纯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科技创新项目等,其中中天科技、南都电源、中航锂电、科陆电子、大连融科等知名企业都有参与这些项目中,具体情况及项目详解如下: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项目名称: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项目意义:该项目是国家能源局批准的首个大型化学储能国家示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本项目采用余热回收系统,将电站效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提高电站调峰能力10MW,可提高辽宁尤其是大连电网的调峰能力,改善电源结构,提高电网经济性,促进节能减排。
项目详情:大连100MW/400MWh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是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国家示范项目的一期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接入、整体调度的原则组织实施,一期建设100兆瓦/400兆瓦时,待建成稳定运行后,再建设二期工程。
该项目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总投资约36亿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本工程建设200MW/800MWh钒电池组,包括储能车间和综合楼两个功能分区,分8个储能单元,布置在两个储能车间内,每个储能车间的电池容量为100MW。
不同真菌固态发酵对谷物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性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23,51(12):1395-1403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不同真菌固态发酵对谷物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性的影响徐莉娜,郭尚,李艳婷,郭伟伟(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31)摘要:通过大型真菌固态发酵多种谷物,评价真菌固态发酵对谷物基质营养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开发新型功能食品原料提供依据。
以棱柄马鞍菌X1、双孢蘑菇AS2796和嗜蓝孢孔菌F.G1为发酵菌株,利用山西常见的10种谷物(小麦、大米、燕麦、玉米、小米、藜麦、荞麦、大豆、豌豆和高粱)为基质,对比研究了3株大型真菌菌株通过固态发酵对发酵基质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菌株AS2796发酵的8种谷物(玉米、大米、小米、燕麦、高粱、藜麦、大豆和豌豆)的总酚含量最大值显著高于X1菌株和F.G1菌株发酵的谷物;F.G1菌株对小麦和荞麦总酚含量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X1菌株和AS2796菌株。
以DPPH清除能力、还原力、O2-清除能力和Fe2+螯合能力为指标,对发酵产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菌株F.G1发酵的小麦、大米、小米、藜麦、燕麦、荞麦和大豆的体外抗氧化性均显著高于AS2796和X1菌株发酵的谷物。
相关性分析表明,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性高于未发酵的谷物,且不同菌株发酵同一谷物的抗氧化性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同一菌株发酵不同谷物,其发酵产物抗氧化性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真菌;固态发酵;谷物;多酚;抗氧化性中图分类号:TS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23)12‒1395‒09Effect of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with Different Fungi on PhenolContents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Cereal GrainsXU Lina,GUO Shang,LI Yanting,GUO Weiwei(Shanxi Institute for Functional Food,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31,China)Abstract: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with fungi on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of grain matrix by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of various grains with large fungi, providing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unctional food raw materials. In this study, taking Helvella lacunose X1,Agaricus bisporus AS2796, and Fomitiporia yanbeiensis G1 as the fermentation strains, ten common grains(wheat, rice, oat, corn, millet, quinoa, buckwheat, soybean, pea, and sorghum) in Shanxi were used as the matrix. The effect of the three large fungal strains on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fermented matrix by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was compared and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s of eight grains(corn, rice, millet, oat, sorghum, quinoa, soybean, and pea) fermented by strain AS 2796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grains fermented by X1 and F. G1 strains. The improvement of total phenolic contents of wheat and buckwheat by F.G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rains fermented by X1 and AS2796. According to the indexes including DPPH scavenging capacity, reducing power, O2-· scavenging ability, and Fe2+chelating ability, antioxidant property analysis of fermentation products was analyzed in vitro, it showed that antioxidant properties in vitro of wheat, rice, millet, quinoa, oat, buckwheat, and soybean fermented by F.G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grains fermented by AS 2796 and X1, and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changes in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the same grain fermented by different strains, and there were also differences in the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the fermentation products of the different grains fermented by the same strain .Key words:fungi;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grains; phenol; antioxidant properties谷物食品是全球膳食的主要来源。
基于遥感数据的山西省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探索性空间分析
文章编号:2095-3666(2018)03-0165-08DOI:10.13233/j.cnki.fishis.2018.03.002基于遥感数据的山西省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探索性空间分析㊀㊀收稿日期:2018-03-16㊀㊀㊀修回日期:2018-04-13基金项目:农财专项 ̄农业农村资源监测统计作者简介:袁兴伟(1982-)ꎬ副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渔业资源评估ꎮE ̄mail:yuanxw@ecsf.ac.cn通信作者:程家骅(1965-)ꎬ博士ꎬ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渔业资源研究ꎮE ̄mail:dhsziyuan@163.com袁兴伟ꎬ刘尊雷ꎬ张㊀辉ꎬ姜亚洲ꎬ金㊀艳ꎬ程家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ꎬ农业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ꎬ上海㊀200090)摘㊀要:为全面了解山西省养殖水体占比和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布特征ꎬ通过遥感技术获取了2010年各县域水体养殖面积ꎬ并借助渔业统计年鉴ꎬ估算各县域养殖水体占比ꎮ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ꎬ研究了山西省106个县(市)水产养殖效益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ꎬ并初步掌握了其空间分布特征ꎮ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水体占比空间分布特征极不均匀ꎬ高值区域块状分布ꎬ低值区域聚集分布ꎬ中值区域呈分散状ꎮ各县域水产养殖效益表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趋势ꎻ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ꎬ山西省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空间分布表现为两个特征:一是空间聚集ꎬ二是空间不平衡分布ꎬ其空间格局是显著的中南及东南部高㊁中部低的两极化分布ꎮ研究有助于系统了解山西省养殖水体利用状况及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分布特征ꎬ为水产养殖业的绿色㊁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ꎮ关键词:山西省ꎻ遥感技术ꎻ水产养殖ꎻ水产养殖经济效益ꎻ探索性空间分析中图分类号:S931.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随着海洋环境持续恶化ꎬ海洋渔业资源衰退严重ꎬ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受到世界主要渔业国家的重视和扶持ꎮ改革开放以来ꎬ中国水产养殖业取得巨大成就ꎬ养殖产量跃居世界水产养殖大国首位[1-5]ꎮ养殖水体面积是衡量养殖规模的重要指标ꎬ其调查方式通常由地方主管部门统计上报ꎬ需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ꎬ且养殖面积的规模和空间分布变化不易及时掌握ꎬ因此急需一种新的监测手段和方法ꎮ卫星遥感数据具有反映地面信息丰富㊁获得资料速度快㊁周期短㊁时效性强㊁成本低㊁经济效益大等特点ꎬ为水产养殖面积的调查提供了新的科学手段ꎮ国内学者基于RADARSAT ̄1[6]㊁LandsatETM[7]㊁ETM+[8]㊁ASTER数据[9]等不同遥感数据类型对如何高效㊁高精度地提取水产养殖区面积信息开展了相关研究ꎮ在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空间聚集及成因分析方面ꎬ石兆文[10]分析了渔业集聚的成因ꎬ曹光鑫等[11]对集聚效益进行了研究ꎬ姚成胜等[12]利用区位基尼系数㊁区位商指数及动态面板模型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地理集聚特征及其演变机制进行了研究ꎬ侯熙格等[13]运用行业集中度和产业空间集聚指数探讨了中国大菱鲆养殖业的产业聚集水平及成因ꎮ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xploratorySpatialDataAnalysisꎬESDA)是依据考察变量的空间特性ꎬ将统计学和现代图形技术相结合ꎬ是直渔㊀业㊀信㊀息㊀与㊀战㊀略2018年观展现考察变量隐含的空间分布㊁空间模式及空间相互作用特征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ꎬ其在渔业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14-17]ꎮ然而ꎬ目前利用ESDA技术对养殖水体经济效益方面开展的研究还鲜有报道ꎮ本研究基于2010年山西省渔业统计年鉴数据及卫星遥感水体面积数据ꎬ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ꎬ分析各县域水产养殖水体占比及水产养殖效益的空间分布特征ꎬ为山西省水产养殖业的绿色㊁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ꎮ1㊀研究区域概况㊀㊀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中部东岸ꎬ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ꎬ省境四周山环水绕ꎬ与邻省(区)的自然境界分明ꎬ国土面积15.67ˑ104km2ꎬ辖太原㊁大同㊁长治㊁朔州㊁阳泉㊁运城㊁吕梁㊁忻州㊁临汾㊁晋城㊁晋中等11个地级市ꎬ119个县㊁市㊁区ꎮ境内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ꎬ南北气候差异显著ꎬ昼夜温差较大ꎮ山西省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ꎬ分属黄河㊁海河两大水系ꎬ其中黄河沿山西境内流程968kmꎮ黄河流域在山西境内的面积有9.71ˑ104km2ꎬ占全省总面积的62%ꎬ海河流域在山西省内的面积有5.91ˑ104km2ꎬ占全省总面积的38%ꎮ山西省境内天然湖泊不多ꎬ渔业可利用湖泊有18个ꎮ境内现有700余座水库ꎬ渔业可利用水库293座ꎬ其中大型水库8座ꎬ中型水库54座ꎬ小型水库231座ꎮ山西水库多建在山区和丘陵地区ꎬ上游有广阔的消落区ꎬ库周围则有大片荒山荒坡ꎬ水质新鲜ꎬ溶氧充足ꎬ非常有利于从事渔业生产ꎮ水库是山西省境内主要的养殖水体ꎬ占到全省养殖水面的70%左右ꎮ同时ꎬ山西省是我国北方岩溶泉分布面积最广的省份ꎬ利用岩溶泉进行流水养殖是山西省特色渔业之一ꎬ主要以池塘流水精养模式进行冷水鱼养殖[18]ꎮ2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㊀数据来源2.1.1㊀遥感数据源采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 ̄02B星CCD传感器拍摄的多光谱影像进行养殖水体资源提取ꎮ选用的山西省影像数据为2010年分辨率为19.5m的卫星影像数据ꎮ筛选原则为影像所在月份水域面积保存完好ꎬ无大面积干涸情况ꎬ云雾覆盖率低ꎬ影像质量相对较好ꎮ采用ERDAS软件对CCD传感器获取的1~4波段进行波段合成ꎮ对于影像辐射畸变ꎬ采用校正曲线或各种数学算法进行空间滤波和平滑化ꎬ校正各种灰度失真及条纹㊁信号缺失或疵点等离散形式辐射误差ꎮ2.1.2㊀水产养殖数据水产养殖面积数据(hm2)和渔业经济增加值数据(元)源自«2010年山西省渔业统计年鉴»ꎮ2.2㊀研究方法2.2.1㊀数据预处理2.2.1.1㊀遥感数据预处理首先进行遥感影像预处理ꎬ主要包括波段合成㊁辐射校正㊁几何校正㊁影像镶嵌与裁剪ꎻ最后进行养殖水体资源提取ꎮ提取过程中ꎬ为提高精度ꎬ需借助野外实地调查ꎬ使用手持GPS对不同养殖水体的实际面积做了测量ꎮ2.2.1.2㊀水产养殖数据预处理研究以2010年山西省行政区划为准ꎬ划分市辖区和县为主的106个空间单元ꎬ其中各地级市下辖区统一划至相应市辖区ꎮ利用水产养殖面积与水体遥感面积之比定义为养殖水体占比ꎬ当年渔业经济增加值与水产养殖面积之比定义为单位hm2渔业经济增加值ꎮ用单位hm2渔业经济增加值的自然对数值代表县域水产养殖经济效益ꎮ2.2.2㊀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是以空间统计学为基础ꎬ以空间数据为研究对象ꎬ分析观测值空间分布特征的一种方法ꎬ分为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两类ꎮ2.2.2.1㊀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是度量空间自相关的全局指标ꎬ反映了考察变量在全部区域范围内空间自相关的整体趋势ꎮ表示全局空间自相关的指标较多ꎬ本研究选用最常用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统计量 MoranIꎬ其计算公式如下[19]:I=nðni=1ðnj=1wijˑðni=1ðnj=1wij (xi-x)(xj-x)ðni=1(xi-x)2(1)661第3期袁兴伟等:基于遥感数据的山西省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探索性空间分析式中ꎬI为Moran指数ꎬn是空间单元数ꎬxi和xj分别表示要素i和j的属性值ꎬx表示n个样本属性值的均值ꎬ即x=1nðni=1xiꎮwij是行标准化的空间权重矩阵ꎬ反映要素i和j的空间邻近关系ꎬ相邻为1ꎬ不相邻为0ꎮMoranI的取值范围为[-1ꎬ1]ꎬI值为正ꎬ表示正相关ꎻI值为负ꎬ表示负相关ꎬI值为零ꎬ表示不相关ꎬ且值越大ꎬ表示属性值的空间自相关越强ꎮ反之ꎬ值越小ꎬ表示空间自相关越弱ꎮI值趋于0时ꎬ说明对象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的趋势ꎮ在实际计算中ꎬMoranI还同时返回Z得分和P值ꎮ其中ꎬZ=[I-E(I)]/Var(I)ꎬE(I)和Var(I)分别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的期望值和方差ꎬ当Z值较大时表示考察变量呈聚集分布状态ꎮP值表示样本空间模式随机分布的概率ꎬP<0.01表示考察变量不太可能是随机分布ꎬ当P>0.1则表示各区县水产养殖水平相互独立ꎬ大体呈空间随机分布状态ꎮ2.2.2.2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可以度量考察变量在局部区域范围内空间差异程度ꎮ常用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指标有LISA(localindicatorsofspatialassociation)和Moran散点图(Moranscatterplot)ꎮ本研究选择Moran散点图分析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关系ꎬ并进行正态分布假设的显著性检验ꎻ此外辅助以回归消减诊断法(regressiondepletiondiagnosticsꎬRDD)进行特异值识别ꎮMoran散点图是利用散点图的形式ꎬ对考察变量Z与其空间滞后向量WZ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直观描述的一种分析方法ꎮ散点图的横轴对应变量Z的观测值ꎬ纵轴对应滞后向量WZ(即被观测单元周围邻近区域的属性值的加权平均)的取值ꎬ坐标系按照高低顺序组合ꎬ被分成4个象限(HH㊁HL㊁LL㊁LH)ꎬ分别显示了某个区域与其邻近区域之间的空间关系ꎮHH/(LL)代表了高属性值(或低属性值)的区域被同样是高值(或低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分布形式ꎻHL代表了高值区域被低值区域包围的空间形式ꎻLH代表了低值区域被高值区域包围的空间分布形式[20]ꎮ2.2.3㊀数据分析工具采用ARCGIS10.2中的空间统计工具ꎬ计算2010年山西省养殖效益水平的MoranI指数ꎬ利用R软件绘制养殖水体占比的空间分布图及Moran散点图ꎮ3㊀结果与分析3.1㊀养殖水体资源结构山西省地处山地㊁高原地区ꎬ受降水及下垫面条件的影响ꎬ山西省水资源地区分布差别较大ꎮ总体上ꎬ东部山区和东南部地区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ꎬ占全省河川径流量的42%ꎬ大同㊁忻州㊁太原㊁临汾等腹部地区占36.6%ꎬ西部地区占12%ꎬ南部地区占7.6%ꎮ2010年山西省水产养殖水体资源结构如图1所示ꎮ图1㊀山西省水产养殖水体资源结构图Fig.1㊀WaterresourcestructureanddistributioninShanxiProvince㊀㊀晋北地区的大同市和朔州市地跨海河㊁黄河两大流域ꎬ境内河流众多ꎬ流域面积超过4ˑ104km2ꎻ水库156座ꎬ其中大中型水库超过18座ꎬ水体结构以大于33.33hm2(500亩)的大水面为主ꎬ兼有少量小型山塘水库和淡水池塘ꎬ大水面占比自北向南依次递减ꎬ其中大同市大水面占比高达56.62%ꎮ汾河是黄河水系的两大支流之一ꎬ也是省内黄河干流外的第一大河流ꎬ流经太原㊁临汾盆地ꎬ致使晋中地区太原和晋西南部的临汾两市水产养殖水体以大水面为主ꎬ小型池塘为辅ꎻ吕梁㊁晋中等中部地区不同养殖水体结构761渔㊀业㊀信㊀息㊀与㊀战㊀略2018年相似且三种水体类型均分ꎻ阳泉市地处山区ꎬ面积较小ꎬ水产养殖以0.33~33.33hm2(5~500亩)的山塘和水库为主ꎮ晋东南的长治市地跨黄河和海河两大流域ꎬ流域面积超过1.2ˑ104km2ꎬ同时境内共有中㊁小型水库75座ꎬ致使该市养殖类型以大水面养殖为主ꎻ同样位于晋东南的晋城市ꎬ丹河和沁河及其支流流经该市ꎬ流域面积超过7500km2ꎬ养殖类型以流水池塘养殖和水库养殖为主ꎮ位于西南部的运城市地处黄河北干流以东ꎬ河流繁多ꎬ水库超过124座ꎬ由于大部分水库不能保证常年有水源或作为饮用水源地ꎬ故水产养殖主要以小型池塘养殖为主ꎬ养殖年均产量及养殖面积位居全省首位ꎬ是山西省名副其实的养殖大市ꎮ3.2㊀各县域养殖水体占比的空间分布特征㊀㊀山西省各县域养殖水体占比的分布情况见图2ꎮ养殖水体占比空间分布特征极不均匀ꎬ高值和低值区域聚集分布ꎬ中值区域呈分散状ꎮ其中ꎬ养殖水体占比较高的地区有13个ꎬ占全省县域的12.26%ꎬ主要集中在忻州市东部的定襄县㊁五台县ꎬ吕梁市的方山县㊁文水县㊁临县ꎬ阳泉市的盂县ꎬ晋中市的和顺县ꎬ长治市的武乡县ꎬ晋城市的沁水县ꎬ运城市的绛县㊁新绛县㊁芮城县ꎮ而养殖利用率偏低的地区最多ꎬ有35个ꎬ占全省县域的33.02%ꎬ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大同市㊁朔州市ꎬ阳泉市南部㊁晋中市北部ꎬ吕梁市东南部及晋中市西南部各县ꎬ晋城市东南部ꎬ以及运城市中北大部各县域ꎮ养殖利用率中等偏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省内中西部及中东部各县域内ꎮ整体上ꎬ高值区域养殖水体主要分布在该市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县域内ꎬ而养殖类型以小型的池塘养殖为主ꎬ大水面利用率极低ꎮ低值区域养殖水体集中在水资源相对匮乏以及地形以山区居多的县域内ꎬ如交口县㊁阳泉市辖区㊁平顺县㊁沁源县㊁蒲县㊁乡宁县㊁左云县㊁黎城县㊁晋城市辖区㊁陵川县等ꎬ水体面积均不超过200hm2ꎬ淡水养殖类型分布相对均分ꎮ3.3㊀各县域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空间自相关特征3.3.1㊀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公式(1)对山西省106个县域单元不同养殖类型的综合养殖经济效益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ꎬ结果如表1所示ꎮ计算结果表明ꎬ全局MoranI指数为0.36ꎬ且在0.05的水平上显著ꎮ这说明山西省各县域水产养殖效益空间分布并非随机分布状态ꎬ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ꎬ空间上邻近县域具有相似的养殖经济效益ꎬ即效益高的县域ꎬ其周边县域的效益也较高ꎬ反之亦然ꎬ表明各县域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在地理空间上呈现显著的聚集特征ꎮ图2㊀山西省水产养殖水体占比空间分布特征Fig.2㊀SpatialdistributionoftheutilizationratioofaquaculturewaterinShanxiProvince表1㊀山西省各县域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MoranI检验Tab.1㊀MoranᶄsindexfortheeconomicbenefitsofaquacultureinShanxiProvince样本量均值标准误MoranI指数Z得分P值1065.120.490.362.840.004861第3期袁兴伟等:基于遥感数据的山西省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探索性空间分析3.3.2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MoranI指数显示山西省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ꎬ考虑到全局相关性分析不能用来考察局部区域的空间自相关ꎬ本研究借助Moran散点图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ꎮ利用R软件描绘山西省106个县域水产养殖效益的空间分布状态ꎬ得出Moran散点图(图3)ꎬ并对图3进行统计分析ꎬ得表2ꎮ结合图3和表2可以看出ꎬ山西省的近70%的县域属于HH和LL区内ꎬ占比分别为24.53%和42.45%ꎬ大部分县域表现为局部正相关ꎬ说明山西省各县域水产养殖经济发展聚集趋势明显ꎬ这与前面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是一致的ꎮ由于属于LL区的县域数量远多于属于HH区的县域ꎬ说明山西省水产养殖效益整体偏低ꎬ因此山西省县域水产养殖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还很长ꎮ从空间分布看ꎬ同类型地区的聚集特征非常明显ꎮ利用回归消减诊断法进行特异值识别后发现ꎬ属于HH区的显著性高增长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的阳泉市内3县㊁东南部晋城市的陵图3㊀山西省各县域水产养殖经济效益Moran散点图Fig.3㊀ScatterplotofMoranᶄsindexfortheeconomicbenefitsofaquacultureinShanxiProvince表2㊀山西省各县域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类型分析Tab.2㊀AnalysisofeconomicbenefitsofaquacultureinShanxiProvince样本量占比HHLLHLLH局部空间自相关县域7166.98%2645非典型县域3533.02%1718川和泽州2县ꎬ表明上述区域自身水产养殖发展水平较高且空间差异性较小ꎻ属于LL区的显著聚集区有两大块ꎬ一块是中部娄烦㊁方山㊁交城3县ꎻ另一块是东南部长治市的武乡㊁沁县㊁襄垣㊁屯留和长子等5县ꎬ上述县域水产养殖发展水平较低且空间差异性亦较小ꎮ属于HL和LH区的非典型区域(偏离全局空间自相关整体趋势的地区)分别占16.04%和16.98%ꎬ数量相对较少ꎬ且没有1个县通过显著性检验ꎬ说明这些县域自身的极化作用尚不明显ꎮ上述结果从总体上揭示了山西省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ꎮ4㊀讨论㊀㊀山西省是全国缺水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ꎮ养殖水体占比是衡量用以养殖用途水体面积大小的重要指标ꎮ整体上ꎬ2010年山西省养殖水体占比空间分布特征极不均匀ꎬ高值区域零星分布ꎬ中值区域较为分散ꎬ低值区域呈局部聚集状态ꎮ山西省内养殖水体占比偏低ꎬ这与山西省是全国渔业小省㊁渔业建设规模不大ꎬ渔业发展相对缓慢的实际状况相符合[21]ꎻ另一方面ꎬ受调水㊁冲淤等因素影响ꎬ水位波动较大ꎬ加之部分水库作为饮用水源地ꎬ不适宜从事水产养殖业ꎮ山西省养殖水体占比较高的有13个县ꎬ致使其偏高的主要原因是上述县域水资源较为匮乏ꎬ13个县合计水体总面积仅占全省水体面积的4.29%ꎬ其中有11个县遥感水体总面积均不超过250hm2ꎬ盂县㊁定襄县㊁绛县㊁新绛县等县域的水体面积甚至不超过60hm2ꎬ养殖集约化显著ꎻ同时ꎬ由于遥感数据源未考虑年内和年际水位变化对水域面积的影响ꎬ加之县域水体面积较小ꎬ遥感数据精度存在一定误差ꎬ也可能是导致上述县域养殖水体占比数据偏高的一个因素ꎮ㊀㊀探索性空间分析结果表明ꎬ山西省各县域水产养殖效益表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趋势ꎬ借助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ꎬ发现山西省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空间分布表现为两个特征:一是空间聚集ꎬ二是空间不平衡分布ꎬ其空间格局是显著的中东及东南部高㊁中部低的两极化分布ꎮ山西省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显著性高增长地区主要集中在阳泉市3县和晋城市的陵川和泽州2县ꎬ这与当地养殖模式的改变有关ꎮ阳泉市是省内水资961渔㊀业㊀信㊀息㊀与㊀战㊀略2018年源严重匮乏的地级市之一ꎬ尽管可利用的养殖水体面积较小ꎬ但在发展传统池塘养殖的基础上ꎬ引入新型养殖技术ꎬ着力推广标准化流水池塘养殖鲟鱼(Acipensersp.)的特色养殖模式ꎬ建成省㊁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数家ꎬ其中ꎬ平定县娘子关标准化流水池塘养殖鲟鱼已初具规模ꎬ年产商品鲟鱼超过500tꎬ年产值高达12ˑ106元ꎻ晋城市地处太行山脉ꎬ冷泉水资源丰富ꎬ该市大力发展标准化池塘养殖ꎬ虹鳟(Oncorhynchusmykiss)和鲟鱼等冷水养殖种类作为当地特色养殖得到蓬勃发展ꎬ效益显著[18]ꎮ规模化特色养殖模式既可以提高养殖户的科技水平ꎬ又可以降低养殖品种在养殖过程中的成本投入ꎬ提高产量ꎬ从而增加水产养殖经济效益ꎮ山西省中部的娄烦㊁方山㊁交城3县和东南部的武乡㊁沁县㊁襄垣㊁屯留和长子5县是水产养殖效益较低的地区ꎮ上述地区水产养殖空间结构基本相同ꎬ水产养殖类型单一且水体利用率不高㊁低产值养殖品种占主导地位是其共同特征ꎬ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聚集特征ꎮ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㊁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㊁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㊁鳙(Aristichthysnobilis)㊁鲫(Carassiusauratus)等传统养殖品种占全部养殖产量的85%以上ꎬ且产量较低ꎬ加之价格低廉ꎬ致使上述县域水产养殖经济效益较低ꎮ运城市地处晋陕豫黄河三角地带ꎬ水域滩涂资源广阔ꎬ光热资源丰富ꎬ具有发展淡水养殖得天独厚的条件ꎮ该市渔业发展模式先进ꎬ其渔业专业合作社已成为该市渔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和生力军ꎮ渔业产量和产值稳居全省首位ꎬ其下辖的13个区县单元养殖效益多数处在HH区ꎬ但由于池塘养殖是其主要养殖类型ꎬ且养殖品种单一ꎬ2009年鲤(Cyprinuscarpio)㊁草鱼㊁鲢等低产值品种产量占比高达90.9%ꎬ尽管产量为全省首位ꎬ但产值不高ꎬ其下辖的区县与邻近区县间经济效益差距不大ꎬ致使其局部空间自相关未通过显著性检验ꎮ全局空间自相关表明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相近的地区彼此聚集ꎬ说明近邻效应显著ꎬ那么加强县域间合作ꎬ可实现双赢局面ꎻ低效益区在空间上的聚集ꎬ可选择聚集区作为激励对象ꎬ采用促进聚集区共同发展的县域特色政策ꎬ以产生更高效益ꎮ伴随水产品需求日益增长ꎬ物价水平的逐步上涨ꎬ饲料成本投入不断加大ꎬ养殖效益明显下滑的大趋势ꎬ如何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ꎮ目前在水产养殖中普遍采用池塘高密度养殖方式ꎬ这种方式在提高水产养殖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弊端ꎬ例如养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致使出现养殖区域水体的污染严重㊁病原生物大量繁殖㊁生态环境恶化㊁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ꎬ养殖品种爆发性死亡频发等现象[22]ꎮ受传统养殖观念的影响ꎬ2010年前ꎬ山西省渔业生产还停留在粗放型养殖状态ꎮ为切实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ꎬ同时减少环境污染ꎬ必须按照资源节约㊁环境友好和循环经济的理念ꎬ加快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的转变ꎮ因此ꎬ加快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步伐ꎬ既是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ꎬ也是保障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ꎬ更是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23]ꎮ要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ꎬ着力推进地方特色养殖业ꎬ积极挖掘水产养殖水域使用面积潜力ꎬ大力发展生态系统水平的新型养殖生产模式ꎬ加快经营方式转变ꎬ引导养殖者向规模化发展[5]ꎮ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全面推进中低产值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ꎬ大力促进粗放型㊁简易型水产养殖向现代养殖设施工厂化方向转变ꎬ加强水产养殖业管理与执法能力建设ꎬ重点加强养殖水域保护ꎬ建立养殖水域生态补偿机制ꎬ实现山西省水产养殖业绿色㊁可持续发展ꎮ参考文献:[1]㊀乐家华.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㊁趋势及启示[J].中国渔业经济ꎬ2010ꎬ28(6):50-55.[2]㊀李杰人.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及展望[J].饲料广场ꎬ2002(20):7-9.[3]㊀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ꎬ2004-2016.[4]㊀唐启升ꎬ丁晓明ꎬ刘世禄ꎬ等.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㊁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任务[J].中国渔业经济ꎬ2014ꎬ32(1):6-14.[5]㊀唐启升ꎬ丁晓明ꎬ刘世禄ꎬ等.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㊁可持续发展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J].中国渔业经济ꎬ2014ꎬ32(2):5-11.[6]㊀樊建勇ꎬ黄海军ꎬ樊㊀辉ꎬ等.利用RADARSAT ̄1数据提取海水养殖区面积[J].海洋科学ꎬ2005ꎬ29(10):44-47.[7]㊀吴岩峻ꎬ张京红ꎬ田光辉ꎬ等.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海南省水产养殖调查[J].热带作物学报ꎬ2006ꎬ27(2):108-111.071第3期袁兴伟等:基于遥感数据的山西省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探索性空间分析[8]㊀王㊀静ꎬ高俊峰.基于对应分析的湖泊围网养殖范围提取[J].遥感学报ꎬ2008ꎬ12(5):716-723. [9]㊀马艳娟ꎬ赵冬玲ꎬ王瑞梅ꎬ等.基于ASTER数据的近海水产养殖区提取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ꎬ2010ꎬ26(s2):120-124.[10]㊀石兆文.舟山水产品加工业的集聚现状与趋势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ꎬ2004(6):35-37.[11]㊀曹光鑫ꎬ阮治中.安徽省宣州区现代渔业集聚效益跨越发展综述[J].渔业致富指南ꎬ2011(2):19-20. [12]㊀姚成胜ꎬ李政通ꎬ王㊀维ꎬ等.中国水产养殖业地理集聚特征及空间演化机制[J].经济地理ꎬ2016ꎬ36(9):118-127.[13]㊀侯熙格ꎬ杨正勇ꎬ李佳莹.中国大菱鲆养殖业集聚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6ꎬ47(2):304-310.[14]㊀GETISAꎬORDJK.Theanalysisofspatialassociationbyuseofdistancestatistics[J].AdvancesinSpatialScienceꎬ1992ꎬ24(3):189-206.[15]㊀张馨之ꎬ龙志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ꎬ2006ꎬ26(6):106-109.[16]㊀张松林ꎬ张㊀昆.空间自相关局部指标Moran指数和G系数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ꎬ2007ꎬ27(3):31-34.[17]㊀袁兴伟ꎬ刘尊雷ꎬ金㊀艳ꎬ等.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东海带鱼聚集特征年代际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ꎬ2017ꎬ28(10):3409-3416.[18]㊀程家骅.中国水产养殖区域分布与水体资源图集 ̄山西[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ꎬ2016.[19]㊀MORANPAP.Notesoncontinuousstochasticphenomena[J].Biometrikaꎬ1950(37):17-33.[20]㊀王培安ꎬ罗卫华ꎬ白永平.基于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统计量的聚集比较分析[J].人文地理ꎬ2012ꎬ27(2):119-127.[21]㊀朱国清.山西省水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山西水利ꎬ2008(5):55-56.[22]㊀薛㊀飞ꎬ周维仁ꎬ徐小明.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与危害[J].江苏农业科学ꎬ2005(6):121-124ꎬ148. [23]㊀韩广建.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是山西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山西水利ꎬ2009(3):43-44ꎬ70.17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组织和引导高等学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教育部2018年12月29日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推动高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实施,加快构建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高校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立德树人。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发挥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乡村振兴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坚持创新引领。
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组织模式,加强协同创新,完善评价体系,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充分发挥高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
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及种猪场高致病
性蓝耳病净化技
术集成与示范
9 2018YFD0500900 种畜场牛结核和
吉林农业大学
杜锐
布鲁氏菌病综合
防控与净化技术
集成与示范
10 2018YFD0501000 高产种猪高效安
四川农业大学
吴德
全养实施 (万元) 周期(年)
1367
3
1379
3
1413
南京农业大学
王锋
殖技术应用与示
1086.25
3
范
20 2018YFD0502000 山羊高效安全养
安徽农业大学
张子军
殖技术应用与示
1030.25
3
范
21 2018YFD0502100 绵羊高效安全养
河北农业大学
张英杰
殖技术应用与示
1181
3
范
22 2018YFD0502200 经济动物高效安
东北林业大学
源性病原微生物
在动物养殖和屠
宰过程中的风险
监测和防控技术
研究
6 2018YFD0500600 畜禽养殖绿色安
中国农业大学
张日俊
全饲料饲养新技
术研发
7 2018YFD0500700 畜禽养殖智能装
中国农业大学
李保明
备与信息化技术
研发
8 2018YFD0500800 猪伪狂犬病、猪瘟 华中农业大学
吴斌
区域净化与根除
3
1440
3
1335
3
1323
3
1305
3
1213
3
1203
3
1142
3
11 2018YFD0501100 优质商品猪高效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 蒋宗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清单
西安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 公司
李学龙 刘军
杨立军 程佳瑞 陈根余 刘殿宝 赵卫
2766
3
2799
3
2804
3
2708
3
2329
3
2194
3
2387
3
天津清研智束科技有限公司
3
2018YFB1105300
面向增材制造的模型处理以及工艺规划软 件系统
武汉华科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韩立 史玉升
1299
3
1371
3
4 2018YFB1105400 微纳结构增材制造工艺与装备
上海普利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陈云飞
1739
3
5
2018YFB1105500
可降解个性化骨科植入物增材制造关键技 术与装备的研究
序号 项目编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 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清单
项目名称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 中央财政经 项目实施周期
人 费(万元)
(年)
1 2018YFB1105100 基于增材制造的智能仿生结构设计技术 吉林大学
张志辉
1799
3
2
2018YFB1105200
大功率、长寿命、多模式电子枪及阵列研 制与增材制造中的应用
冯军
2700
3
11 2018YFB1106100 金属增材制造的高频超声检测技术及装备 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12
2018YFB1106200
支持创新创意的Web 环境消费级3D 线处理服务技术应用示范
打印在
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
13
2018YFB1106300
4种杀菌剂对远志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4种杀菌剂对远志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刘佳1,郭淑红2,裴帅帅2,罗淑政1,田洪岭2(1.忻州师范学院生物系,山西忻州034000;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山西汾阳032200)摘要:远志是一种重要的根茎类药用植物。
山西省新绛县是远志的主要产区,近年来,远志根腐病的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为探寻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从山西新绛远志药材基地感染根腐病的远志分离获得112株菌株,对其进行培养和纯化,运用科赫法则进行病原菌回接感染试验,得到4株致病较强的镰刀菌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室内药效防治。
结果表明,20%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对根腐病的抑制率最高,对4个菌株的抑菌制率均高于70%;20%甲基立枯磷250倍液次之;50%多菌灵和80%代森锰锌对菌株抑制效果较差。
关键词:远志;根腐病;杀菌剂;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S4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20)06-0964-04Control Effect of Four Fungicides on the Control of Root Rot ofWilld.LIU Jia 1,GUO Shuhong 2,PEI Shuaishuai 2,LUO Shuzheng 1,TIAN Hongling 2(1.Department of Biology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Xinzhou 034000,China ;2.Institute of Economic Crops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enyang 032200,China )Abstract :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is an important officinal plant.In recent years,the root rot of 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has som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Xinjiang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the main production area of 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Therefore,in this paper,to explore reasonable chemical control measures,112pathogenic strains were isolated in the 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which infected root rot were collected in Xinjiang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After culture and purifica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test infection using Koch postulates.There were 4fusarium strains were strong pathogenic which were tested the efficac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cterial inhibition rate of 20%difenoconazole 1000times solution was the highest,and the inhibition rate of four strains was higher than 70%.The second highest rate was 250times that of 20%tolclofos-methyl.50%Mancozeb and 80%Carbendazim had the poor inhibition effect on strains.Key words :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root rot;fungicide;control effect收稿日期:2019-11-25基金项目:山西农业科学院所长引导专项(yydzx13);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浑源综合试验站项目(CARS-21);山西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801D221283)作者简介:刘佳(1985-),女,山西新绛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病虫害研究工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年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9“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重点解决我国食品源头污染严重、过程控制能力薄弱、监管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聚焦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化学致癌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生物毒素等重要危害物,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危害识别与毒性机制、食品原料中危害物迁移转化规律与安全控制机理等基础研究,为科学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效强化过程控制、检验检测、监测评估、监管应急等四个方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快研发快速检测和非定向筛查技术及产品,大幅提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和装备国产化率,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全国统一的追溯预警体系和全链条的过程控制体系及国家食品安全大数据云平台,进一步完善监管应急技术体系;积极转化研究成果,针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食品安全应急保障、社会共治等重点领域,开展区域和产业链综合示范,为实现我国食品安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保障”的转变,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推动食品相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下设食品安全保障机理机制基础研究、食品安全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研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转化集成和综合示范等三个任务。
在2017年任务部署的基础上,2018年,计划从上述三个任务部署26个研究方向,经费总概算约为6.3亿元,实施周期为2018—2021年。
1. 食品安全保障机理机制基础研究1.1食品典型污染物及潜在风险物质危害识别与毒性作用模式研究1.1.1保健食品风险评估及功能评价基础研究研究内容:重点研究保健食品常用重点原料以及糖类、蛋白质、功能性油脂、功能肽等的基本特性,分析保健食品原料中的高风险物质并建立相关监测、识别关键技术;研发保健食品原料重要制备工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不同制备工艺产生的安全风险及其防控策略,重点开发基于膜分离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保健食品原料制备、高效分离、纯化、精制及其过程中农兽药残留、重金属、致敏原等风险物质的去除方法;完善现行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生物模型、人体试食试验评价规范,对缓解体力疲劳、改善睡眠等7种欠缺人体试食评价方法的保健功能进行重点研究并提出适宜的评价体系;开发保健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风险评价、管控与预警技术,研究生产加工过程中风险因子识别及控制关键技术,并利用互联网技术等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开展基于微流控芯片及计算毒理学的保健食品原料典型风险物质毒性预测、安全评价及功能评价模型的基础研究;重点研究利用人源性细胞及器官芯片等技术,开展保健食品原料中重要污染物毒理及功能评价的体外评价模型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研究建立存在风险隐患的保健食品原料内源性风险物质的基础毒理数据库。
一种适用于IPOS DC-DC变换器的均压控制策略研究
第42卷第3期太原科技大学学报Voi.42Nn.3 2221年6%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4221文章编号:1673-2257(2221)93-9170-90一种适用于ITOS DC-DC变换器的均压控制策略研究刘艺滨,于少娟(太原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太原930924)摘要:根据多模块输入并联输出串联IPOS型DC/DC变换器在运行时经常出现的串行输出端无法正常均压,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问题,研究了一种适用于该结构的改良下垂均压控制策略,利用子模块电路电感电流补偿值与串行输出端电压的下垂特性实现了初步的均压控制,面对下垂控制方法引起的静差与精度问题,再一次改良了下垂控制以达到更好的均压效果。
利用小信号建模分析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和合理性,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和均压效果。
关键词:输入并联输出串联;均压;改进下垂控制;DC/DC变换器中图分类号:TM341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Sissn.1673-2057.2021.43.002最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光伏直流升压汇集与并网技术十分关注07光伏直流并网技术的关键在于大功率,高变比DC/DC变换器的研究。
模块化组合DC/DC变换器大大缓解了当前对大功率,高电压等级直流变换器的需求。
在常见的多模块串并联组合结构中,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组合结构适用于新能源发电的各种场合,比如海上风电的外送,大容量光伏发电直流输送等等对于VOS DC/ DC变换器来说,保证其输出端良好的均压效果是变换器正常工作的关键。
3根据这一控制要求,目前有文献研究了几种YOS变流器的均压控制。
文献[4-6]分别提出了运用交错控制策略,输入输出侧双PI环,和基于输入功率比重前馈机制的电压均衡控制策略解决上述问题,并分别验证YOS 变流器正常运行及故障运行时的串行输出端均压控。
“玉露香梨”采前落果原因初探
第2卷 第2期植物医学2023年4月V o l .2 N o .2P l a n tH e a l t h a n dM e d i c i n e A pr .2023D O I :10.13718/j .c n k i .z w y x .2023.02.005 玉露香梨 采前落果原因初探纪心如1, 吴娜1, 薛涪1, 高欣1, 赵龙龙21.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西晋中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山西晋中030815摘 要:为了解 玉露香梨 采前落果特点及成因,本研究分别对迷向区㊁生草区㊁清耕区3个区的落果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玉露香梨 采前落果主要由梨小食心虫(G r a -p h o l i t h am o l e s t a )㊁黄粉蚜(A p h a n o s t i gm a j a k u s u i e n s e )㊁自然落果㊁鸟啄4种情况造成;3个区域中以梨小食心虫造成落果占比最高,为63.31%,其次为自然落果,占比34.43%,两者均显著高于黄粉蚜和鸟啄造成的落果;梨小食心虫是造成落果的主要原因并且边缘位置发生程度高于中心位置.本研究最后提出防止香梨落果的具体防治措施,可为 玉露香梨 虫害防治提供理论支撑.关 键 词:玉露香梨;落果;梨小食心虫;黄粉蚜;鸟啄中图分类号:S 436.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71354(2023)02003607P r e l i m i n a r y S t u d y on t h eC a u s e s o f Y u l uP e a r F r u i tD r o p be f o r eH a r v e s t J IX i n r u 1, WU N a 1, X U EF u 1,G A O X i n 1, Z HA O L o n g l o n g 21.C o l l e g eo f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S h a n x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J i n z h o n g Sh a n x i 030801,C h i n a ;2.P o m o l o g y I n s t i t u t e ,S h a n x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J i n z h o n g Sh a n x i 030815,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 t o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c a u s e s o f Y u l u p e a r f r u i t d r o p b e f o r e h a r v e s t ,t h e s t u d i e sw e r e c a r r i e do u t i n t h r e e a r e a so f s e x p h e r o m o n ed i s o r i e n t a t i o na r e a ,gr a s s g r o w i n g a r e a a n d c l e a r t i l l a g e a r e a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p r e -h a r v e s t f r u i t d r o pi n Y u l u 收稿日期:20230219基金项目: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2023C Y J S T X 07-18);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玉露香梨北疆地区冷棚种植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作者简介:纪心如,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昆虫生态学研究.通信作者:赵龙龙,博士,副研究员.p e a r w a sm a i n l y c a u s e db y G r a p h o l i t am o l e s t a ,A p h a n o s t i g m a j a k u s u i e n s e ,n a t u r a l f r u i t d r o p a n db i r d p e c k i n g .I nt h et h r e ea r e a s ,t h ef r u i td r o p c a u s e db y G .m o l e s t a w a st h eh i g h e s ta t 63.31%,f o l l o w e db y n a t u r a l f r u i t d r o p a t 34.43%,b o t ho fw h i c h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o s e c a u s e db y A .j a k u s u i e n s e a n db i r d p e c k i n g .G .m o l e s t a w a s t h em a i nc a u s eo f f r u i t d r o p a n d t h e d e g r e e o f o c c u r r e n c e i n t h e e d g e p o s i t i o nw a s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a t t h e c e n t e r .T h i s s t u d y p r o p o s e d s p e c i f i c c o n t r o lm e a s u r e s t o p r e v e n t t h e p e a r f r u i t d r o p ,w h i c h c o u l d p r o v i d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s u p p o r t f o r t h e p e s t c o n t r o l o f Y u l u p e a r .K e y wo r d s :Y u l u p e a r ;f r u i t d r o p ;G r a p h o l i t am o l e s t a ;A p h a n o s t i g m a j a k u s u i e n s e ;b i r d p e c k 梨果香甜多汁,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个地区,在我国水果种植面积中位居蔷薇科果树第2名,种植面积位居世界前茅[1].近年来,随着梨树品种不断更新,栽培技术提高,品种逐渐多样化,梨树老龄化㊁含糖量低等问题也得到了初步改善[2]. 玉露香梨 是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以父本 雪花梨 与母本 库尔勒香梨 进行杂交的中晚熟优质品种[3],因其具有果肉香甜细腻㊁含糖量高㊁果核小等特点,在梨品种中表现突出. 玉露香梨 在山西种植面积约3.33万h m 2,主要分布在山西省晋中市㊁运城市㊁临汾市㊁吕梁市㊁忻州市等地,如太谷区㊁平陆县㊁盐湖区㊁临猗县㊁万荣县㊁隰县㊁汾西县㊁永和县㊁汾阳市等,给当地人民带来了较可观的经济收益,促进了当地果业发展.除山西省大面积种植外,河北㊁北京㊁新疆等省(区㊁市)也有种植,同时 玉露香梨 远销国外,并得到国外友人的高度肯定[4].虽然 玉露香梨 有诸多优点,但实际生产中发现部分地区 玉露香梨 采前落果问题较重,明显影响到 玉露香梨 的产出和果农收益.研究发现,除梨树有落果外,其他果树也有明显落果现象.调查发现,受李实蜂(H o p l o c a m pam i n u t o m i n u t o )为害,李幼果期落果明显[5];梨小食心虫蛀果为害,造成了明显的杏落果[6];沙糖桔在采前落果主要因为生长过程中生长素不足㊁干旱㊁洪灾等环境因素及柑桔花蕾蛆㊁螨类害虫等病虫害所导致[7].酸枣的落果主要由树体自身营养㊁花期气候不宜及绿盲蝽(A p o l y gu s l u c o r u m )㊁枣尺蠖(C h i h u oz a o )㊁枣锈病㊁缩果病等导致[8];苹果采前如遇连续低温㊁阴雨天气,会导致霉心病㊁轮纹病等发病率增高,从而造成明显落果.梨在休眠㊁萌芽㊁开花㊁座果和膨大生长5个阶段,造成其落果原因诸多,气候原因㊁延迟采摘㊁发生病虫害㊁栽植疏密度等均可能加剧落果[9].随着梨树产业规模化㊁商业化生产模式的运营,以及栽培㊁管理方式的改变,梨树害虫种类发生了明显演替,由开始的种类多样化逐渐向刺吸式和钻蛀性害虫发展.对山西省梨树害虫进行统计发现,梨树害虫约80余种[10],主要有梨小食心虫㊁中国梨木虱(C a c o p s y l l ac h i n e n -s i s )㊁黄粉蚜(A p h a n o s t i g m a j a k u s u i e n s e )㊁东方绢金龟(S e r i c ao r i e n t a l i s )㊁绿盲蝽㊁梨二叉蚜(S c h i z a ph i s p i r i c o l a )等,其中梨小食心虫危害率高达80%以上[11].生产中,为了防止病虫侵入梨果,普遍进行套袋处理,套袋虽减轻了蛀果害虫的发生且降低了落果,但却促使一些喜阴类害虫的爆发,如黄粉蚜㊁中国梨木虱等[12].玉露香梨 作为新优质梨树品种,生产中为保证着色和品质,主要采取套膜袋方式.调查表明,危害 玉露香梨 的主要害虫种类有中国梨木虱㊁梨小食心虫(C r a p h o l i t h am o l e s t a )㊁梨二叉蚜(S c h i z a p h i s p i r i c o l a )等[2,5].在虫害管理中,除传统化学防治手段外,利用害虫性信息素㊁改造果园生境㊁生物防治已成为当前无公害治理的主要手段[13].在新栽培和管理模式的转化下,虫害的发生特点和为害程度也会相应改变.通过前期对 玉露香梨 采前落果原因初筛发现,造成 玉露香梨 落果的原因主要有虫害㊁鸟啄㊁自然落果,但对于何种虫害造成㊁不同因素的主次及不同管理模式对落果是否有影响尚属未知.基于此,本研究开展了不同管理模式下, 玉露香梨 落果原因及分布特点等的调查,以期为 玉露香梨 生产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73第2期 纪心如,等: 玉露香梨 采前落果原因初探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梨树品种为 玉露香梨 .1.2试验地况试验地点选在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梨园基地,行株距4mˑ3m,总种植面积约为32ˑ667m2,树龄为20年左右成熟果树,树形呈开心型,树势中等偏旺.全年经4次化学防治处理,用药详情见表1.在化学农药防治的基础上,将园区分为3个区域:①迷向区,试验应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②生草区,地面有植被覆盖,主要由自然生草和人工种植苜蓿组成;③清耕区,全年清耕处理,无自然生草.表1梨园病虫害常规化学防治用药情况时间药剂药物浓度4月下旬10%吡虫啉W P1.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 W80%多菌灵W P1500倍液4000倍液1500倍液6月下旬5%啶虫脒E C1.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 W 2000倍液4000倍液7月下旬30%桃小灵E C5%啶虫脒E C 2000倍液2000倍液8月中旬30%桃小灵E C5%啶虫脒E C 2000倍液2000倍液1.3不同管理区梨落果情况调查为调查在相同化学防治处理下,迷向区㊁生草区和清耕区的落果情况,每区随机取4个样点,每样点调查100个左右落果.根据落果情况,分为受梨小食心虫为害㊁黄粉蚜为害㊁自然落果和鸟啄4种情况.梨小食心虫为害表现为袋子上有虫蛀的小孔,危害部位为果胴㊁果肉部位,挖开后可见明显褐色虫洞,部分果柄部位可见褐色 粪便 涌出.黄粉蚜导致落果主要表现在果柄处变褐,并有黄色点状小颗粒.鸟啄导致的落果可明显看见鸟啄食部位.自然落果外观完好无损,有个别可见摔落痕迹.1.4梨小食心虫空间为害特点调查由试验统计发现,虫害造成的落果主要以梨小食心虫为主,为判断梨小食心虫造成落果的空间分布特点,由梨园周边向梨园中心区域调查,每个调查线上共设置8个点记录梨小食心虫的为害情况,以判断梨小食心虫造成为害在田间的分布特点.1.5数据处理与统计学方法试验数据用M i c r o s o f tE x c e l2019软件进行统计与作图,应用S P S S19.0软件对不同管理区梨落果情况㊁梨小食心虫空间为害特点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判断差异显著性.2结果与分析2.1迷向区 玉露香梨 落果原因分析对迷向区 玉露香梨 落果原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迷向区造成 玉露香梨 落果的原因主要为梨小食心虫和自然落果2种情况.不同因素造成的落果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梨小食心虫㊁83植物医学h t t p://x b b j b.s w u.e d u.c n第2卷自然落果㊁黄粉蚜㊁鸟啄;梨小食心虫造成落果占比为63.31%,明显高于其他3种因素;自然落果占比24.89%,明显高于黄粉蚜和鸟啄,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而黄粉蚜与鸟啄为害占比分别为1.8%,2.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1).小写字母不同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图1 迷向区不同因子造成落果占比2.2 生草区梨树落果原因分析生草区为害最严重的为梨小食心虫,占比62.97%,其次为自然落果,占比25.49%,黄粉蚜占比9.73%,明显高于鸟啄的1.8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图2).生草区受黄粉蚜虫害导致落果现象相对于其他2个区更明显,梨小食心虫和其余2区占比相当.小写字母不同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图2 生草区不同因子造成落果占比2.3 清耕区梨树落果原因分析清耕区梨小食心虫害占比依旧为4种为害方式中最高,为60.53%,与其他3种为害方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鸟啄占比1.66%,为3个园中为害最低,黄粉蚜占比为3.3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3),具体落果情况见图4.93第2期 纪心如,等: 玉露香梨 采前落果原因初探小写字母不同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图3清耕区不同因子造成落果占比A 为梨小食心虫为害导致落果,为害部位孔口有虫粪和丝网;B 为黄粉蚜为害导致落果,为害部位主要为果柄,为害部位可见明显的黄色颗粒;C 为鸟啄导致的落果.图4 清耕区不同因子造成的落果情况2.4 不同类型果园梨小食心虫与黄粉蚜造成落果分布情况在迷向区㊁生草区㊁清耕区3个调查区域,梨小食心虫为害占比相当,分别为63.31%,62.97%和6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粉蚜在生草区虫害发生较严重,占比9.73%,与其他2个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清耕区发生虫害较轻为3.38%(图5).小写字母不同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图5 不同处理下梨园虫害占比2.5 梨小食心虫为害造成落果的空间分布特点经田间调查发现,梨小食心虫虫害情况总体上北㊁东面较严重,由4个方向由周围向地中心调查发现,受梨小食心虫为害情况边缘部位较明显,中间部位相对较少,4个方位边缘位置04植物医学 h t t p ://x b b jb .s w u .e d u .c n 第2卷虫害最高48.64%,中间部分受虫害最低24.44%,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图6).1~8分别表示从周围向中心调查的梨小食心虫为害占比;小写字母不同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图6 不同位置上梨小食心虫造成落果占比3 讨论玉露香梨 采前落果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不同管理模式下的落果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虫害导致落果中梨小食心虫占比最高,其次是黄粉蚜,自然原因导致落果位居第二,鸟害造成的落果占比最低.迷向区㊁生草区和清耕区梨小食心虫为害占比相当,生草区黄粉蚜较为严重,明显高于迷向区和清耕区.但在迷向区㊁生草区㊁清耕区3个区中,迷向区自然落果率相比另外2个区落果占比最低,鸟啄落果现象较明显,其原因可能是迷向区在果园的边缘部位,紧挨平地,因此受鸟侵害相对严重,迷向区梨小食心虫造成落果也以边缘较重,中间相对较轻. 玉露香梨 落果现象会大幅降低梨的产量,有研究表明在梨树生长发育过程中会经历2次生理落果,第一次是在果实发育成幼果的过程中,梨树枝条具有较强的直立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梨树新梢与发育过程中的幼果争抢营养,如不进行合理修剪会导致严重落果现象[14],其次是9月份,为 玉露香梨 成熟期,成熟期果实饱满较沉,成熟后自然落地.在迷向区㊁生草区㊁清耕区落果原因中,梨小食心虫造成落果的占比相差不大.在实际生产中, 玉露香梨 在成熟前多不采取化学管理措施,进而使梨小食心虫为害增加,另 玉露香梨 多套塑料膜袋,梨小食心虫幼虫可钻进膜袋而对梨果造成为害.调查发现生草区黄粉蚜导致落果较严重,而在清耕区占比较少,但李丹[15]的研究表明,温暖干燥的条件更适合其产卵,清耕区应该更有利于黄粉蚜生长发育.本研究中生草区黄粉蚜造成危害较多原因可能是生草区多数由自然杂草和人工种植苜蓿组成,温度相对较低,较符合黄粉蚜喜阴冷㊁怕光照的生存条件,其次是生草区在整个园中地势较低,地势低洼也为黄粉蚜提供有利的生存条件[16].相对 酥梨 水晶梨 黄金梨 等用纸袋套果, 玉露香梨 为塑料袋,透光的膜袋不利于黄粉蚜生存,故黄粉蚜的为害相对较轻[16-18],另本梨园树形为高光开心形,透光性较强,也可能是黄粉蚜发生危害较少的原因.清耕区自然落果现象相对更突出,其原因可能是长期清耕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肥力㊁有机质降低,梨树吸收营养成分相对更少,导致自然落果现象较明显[19].本次试验未统计梨树上未落果中梨小食心虫的蛀果情况,通过入库后抽查发现,梨小食心虫蛀果约占比10%,可见因梨小食心虫造成的害果占比比调查数据更高.通过本研究明确了梨果落果主要由梨小食心虫为害导致,为能实现梨果稳产和健康生产,必须要重视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在迷向防治的同时应配合生物防治或者其他防治措施,如采收前1个月左右释放毛虫赤眼蜂(T r i c h o g r a m m a s p p )配合迷向法可实现控害的目的[13].针对黄粉蚜为害,可在越冬前进行14第2期 纪心如,等: 玉露香梨 采前落果原因初探24植物医学h t t p://x b b j b.s w u.e d u.c n第2卷清园处理,萌芽前喷洒上石硫合剂㊁刮树皮,以降低虫口基数等.为减少不良天气及鸟啄等因素造成的落果,可在 玉露香梨 周围搭建防护林或采用棚架结构,减少风雨天气导致梨果自然掉落,也可在 玉露香梨 成熟期果园四周安装驱鸟器,或者在园区四周罩防雹网等来防止鸟啄伤害和冰雹等带来的危害.限于试验条件,本试验所调查的范围区域有限,在实际生产当中,不同区域㊁不同种植或管理方式下,落果的原因可能有别,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防治及管理措施.参考文献:[1]杨勇.梨树常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6):123-125.[2]王雪纯,杨梦妮,黄德帅.梨树病虫害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2022,16(15):110-114.[3]李素芳,张玉萍.玉露香梨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及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2):211-212.[4]贾晓辉,王文辉,姜云斌,等.采收成熟度对 玉露香 梨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J].果树学报,2016,33(5):594-603.[5]赵龙龙,刘朝红,胡增丽.李落果原因调查及分析[J].落叶果树,2020,52(5):19-21.[6]万秀丽.杏李落果原因及无公害防治措施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9):35,38.[7]陈林丽.砂糖橘落花落果的原因及保花保果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12):159-160.[8]李晓光,高颖,叶楠,等.酸枣花芽特性对落花落果影响及解决途径[J].河北果树,2021(2):54-55.[9]张琦,蒋媛,位杰.延迟采收对库尔勒香梨落果与果实品质的影响[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4,26(3):1-4.[10]赵龙龙,王劲恒,胡增丽,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梨树害虫演替特点分析[J].中国果树,2019(1):68-72.[11]刘朝红,胡增丽,张未仲,等.山西省梨产区害虫种类及主要害虫时空特点[J].果树资源学报,2021,2(1):44-50.[12]明广增,唐旭,梁海池.套袋梨常见害虫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控技术[J].烟台果树,2016(2):37-38.[13]孙圣杰,任爱华,王晓祥,等.利用迷向散发器和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对梨树蛀果害虫的防控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1,37(1):102-109.[14]杨建波,许鹏.盛果期香梨树落花落果预防措施[J].西北园艺(果树),2007(2):48.[15]李丹.梨黄粉蚜虫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20,14(9):35-36.[16]郑晓霞,贾丽,张婧,等.套袋梨黄粉蚜的综合防治技术[J].落叶果树,2016,48(1):55-56.[17]王东升,李海,理向阳,等.套袋梨黄粉蚜的防治[J].果农之友,2010(9):31.[18]李振乾.套袋可减少酥梨采前落果[J].西北园艺,2000(3):49.[19]霍颖,张杰,王美超,等.梨园行间种草对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7):1415-1424.责任编辑苏荣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组织单位 项目负 责人
汾西县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技术模式示范-4
24
汾西县金蝌蚪养殖专业合作社 临汾市科技局 张国红
黄粉虫精细化养殖示范
汾西县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技术模式示范-5
25
汾西县钰铭种植专业合作社
贫困地区食用菌周年化种植示范
临汾市科技局 穆光远
汾西县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技术模式示范-6
阳泉市科技局 吴戈
11
不同因素影响下水溶性磷肥在土壤中移动速 率研究及新型高效水溶性磷肥研制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运城市科技局 樊存虎
12 果树植保无人机研制开发及应用
山西天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运城市科技局 王伟
13
葡萄籽提取物对小麦粉面条的影响和品质评 价及加工工艺的研究
山西宝达菇业有限公司
长治市科技局 王宇宏
7 银杏生物硒醋生产工艺研究
山西银杏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 太原市科技局 王兴华 司
8 肉羊规模化、标准化、现代低碳养殖技术体 五寨县玉源养殖场 系研究
忻州市科技局 索觅如
9 2BM-4A小籽粒杂粮膜侧播种机研制
五台县城园丰农机制造有限公 忻州市科技局 谢建华
司
10 阳泉市规模化生态养驴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汾西县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技术模式示范-2 22
圪台头村黑木耳产业提质增效项目
23
汾西县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技术模式示范-3 中药材特色美丽乡村建设
汾西县绿阳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汾市科技局 汾西县圪台头食用菌农民专业
临汾市科技局 合作社联社 汾西县文兵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汾市科技局
陈建民 杨旭旭 靳璐岩
1
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领域)拟立项项目
14 杂粮副产品在家兔饲料中的利用研究
右玉县栋梁兔业专业合作社 朔州市科技局 冯国亮
山西省大同市植物保护植物检
15 玉米茎基腐病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大同市科技局 姚继唐
疫站
16 鲜蚕蛹食品研发及加工
阳城县永丰源制丝有限公司 晋城市科技局 苏学红
17 有机无机水肥一体化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太谷县鸿昊养殖专业合作社 晋中市科技局 林琭
山西农业大学
50 富硒谷子种质筛选及富硒分子机理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
谷子抗旱种质资源筛选与抗旱转录因子的鉴
51
山西农业大学
定
52 功能型有色小麦新品系的选育
山西农业大学
53 高产富硒大豆新品系选育
山西农业大学
54 诱发突变选育绿豆新品种
山西农业大学
55 低氮高效型小麦品种资源的筛选鉴定与利用 山西农业大学
苦荞薄壳种皮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分子标记
38
山西中医药大学
筛选研究
39 枣芪参保健食品生产工艺的研究
山西天骄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省水利厅 王小平
山西省卫健委 贺润丽
山西转型综改 示范区管委会
李涛
40 吕梁沿黄地区抗裂优质红枣品种选育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林业厅 史敏华
41 畜禽粪污无害化快速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及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农机局 刘春生 关键装备研究
太原市科技局 杜宾
4 低排高效营养技术在断奶仔猪生产中的综合 太原康牧科技有限公司 研究
太原市科技局 张洁
畜禽粪污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耦合资源能源多 山西玉衡同创环境技术有限公
5
太原市科技局 焦翔翔
效协同回收
司
6 益生菌在犊牛腹泻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娄烦县万顺源农牧发展有限公 太原市科技局 王国艳 司
山西省科技厅 张玉萍
2
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领域)拟立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46
污灌区土壤-作物体系复合污染效应及其人 体健康风险研究
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47 野生棉优良性状导入陆地棉种质创新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
48 功能杂粮糜子优异淀粉性状种质资源的创制 山西农业大学
49 谷子高产抗旱优质新品系的选育
18 鲜食红枣新品种培育
山西省太谷县绿美园林绿化工 晋中市科技局 张隆德 程有限公司
草莓新型种质创制及原种苗制备技术升级和 山西巨鑫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
19
晋中市科技局 尚勇进
应用示范
限公司
20 气候变化对临汾市农业生产影响的技术研究 山西省临汾市气象局
临汾市科技局 狄晓英
21 汾西县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技术模式示范-1 玉露香梨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示范
26 玉露香梨密植旱丰技术示范
汾西县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
临汾市科技局 刘耀山
27
汾西县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技术模式示范-7 山西省科技厅驻村帮扶工作公共服务资金
汾西县科惠农副产品科技开发 中心
临汾市科技局
曹玉贵
核桃“一高两低”矮化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研 汾阳市晋龙核桃苗木有限责任
29
吕梁市科技局 冀中锐
究
公司
42 农田残膜清除技术及配套装备研究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农机局 张一峰
43 功能型秸秆有机肥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的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农机局 姚平喜 开发研究
44 山西地区蹄盖蕨属植物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山西省生物研究所
山西省科技厅 郭春燕
45 平菇母种脱毒技术研究
山西省生物研究所
2018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领域)拟立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抗倒伏、抗青枯适机收玉米种质创新及新品 种选育
山西大丰种业有限公司
2 八角茴香对番茄灰霉的抑菌活性和制剂研究 太原学院
组织单位 项目负 责人
太原市科技局 崔贵梅 太原市科技局 李少华
3 植物锈菌病害的生物防治机理和应用研究 太原学院
山西省气象局 秦春英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山西省经济林果影响的
34
山西省气候中心
评估技术研究
山西省气象局 李燕
35
鹿皮胶功能食品的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研 发
山西省医药与生命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
张争明
36 果园实用新型机械的研制及应用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水利厅 李建民
37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与示范
壶流河流域低重金属富集量优质谷子种质的
56
山西大学
筛选
57
谷子杂种优势关键基因的挖掘及杂交新品系 选育
山西农业大学
30 核桃青皮功能成分高值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 山西省吕梁学院 研究与示范
吕梁市科技局 杨卫民
31 山西省家禽H7N9流感防控技术研究
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西省农业厅 王仲兵
32
真菌毒素多色可视化App快速检测技术及装 备研究
山西省饲料兽药监察所
山西省农业厅 武晋孝
33 黄土高原设施水果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建设 山西省气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