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1配套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八年级《登高》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八年级《登高》教案

(7 分钟)

播放影视作品《庆余年》节选片段,激发学生课堂兴趣,借机导入新课。(一)、作者背景介绍

杜甫(712 年 2 月 12 日~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

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

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写作背景杜甫的最后 10 年,是在巴蜀和荆湘的流离漂泊中度过的,中间由于蜀中长官严武的接济,在成都草堂过了几年稍微安定的日子,不料 765 四月,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不得不在五月里率领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于次年到达夔州瞿塘峡。杜甫一家在夔州滞留两年,作这首诗时已是第二个年头(767)了。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 4 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原因。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涉世不深)

《望岳》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忧国忧民)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

3.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

及知识点

课文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掌握课文的语言运用。

2.探究诗意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究诗意和文化内涵。

2.掌握课文的语言运用。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提高学生对于诗意的领悟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课文。

2.探究诗意和文化内涵。

3.分析课文的语言运用。

4.互动讨论。

教学步骤

步骤一: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并了解其基本内容和情感氛围。

步骤二:分析课文语言运用

分析课文的词语、句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进一步了解课文的作者通过语言表达所要表达的意义和理念。

步骤三:探究诗意和文化内涵

通过课文的分析和解读,探究诗意和文化内涵,并深入挖掘其中的哲学思考和文化价值。

步骤四:互动讨论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诗意和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习效果良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解诗意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储备,因此应该加强阅读练习和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教师应该注重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习更加有趣和生动。

知识点

1. 诗句分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描写景致)

•渚清沙白鸟飞回(自然景致,表现秋色)

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高》教学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高》教学课件

登高
板书设计

一悲漂泊他乡 二悲生命短暂 三悲孤苦伶仃 四悲深秋萧瑟 五悲身世艰难 六悲生活困苦 七悲社会动乱 八悲愁苦难遣……
登高
作业布置
1.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完成相关习题。 3.阅读杜甫诗歌,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及情感。
登高
写作背景
杜甫从48岁到58岁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 8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接) 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 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个人 多病和壮志未酬——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 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 的悲哀。这是56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而写成的。
登高
新知讲解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诗人 登到高处看到了什么?诗人是如何悲秋的?
四悲:悲秋 景物(意象): 首联:风、天、猿、渚、沙、鸟。 颔联:落木、长江。
新知讲解
这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点?
首联: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给人什么感觉?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新教材高中语文登高1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登高1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登高1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的《登高》一文。具

体内容包括第一章节“山水之胜”,着重分析诗人文天祥的《登高》

一诗,通过诗歌鉴赏,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登高》一诗的内容及结构,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诗人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登高》一诗的内容及结构,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进

而引入本课《登高》的学习。

2.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内容解析:详细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分析诗歌的结构

和意义。

4. 艺术手法分析:结合课文,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诗歌

中的应用。

5. 情感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忧国

忧民之情。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诗歌鉴赏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

分析。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并解读一首类似的诗歌,巩

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 课题:《登高》

2. 板书内容:

a. 诗歌背景

b. 作者简介

c. 诗歌结构

d. 艺术手法

e. 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分析并鉴赏一首你喜欢的山水田园诗,结合本节课

所学内容,阐述你的观点。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高》优质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高》优质教学课件
2.收集杜甫表达忧国忧民情怀的诗 歌名句,并积累下来。
活动三:诵读诗歌,品味文本
3.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写山景,“无边”写落叶之多,“萧萧”写落叶之声。 在秋风中纷纷飘落的黄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而身心交瘁的诗人 更不能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当诗人想到,在这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自己也将 要像这随风飘零的黄叶一样,结束这短暂的一生,这样的联想是多么的悲凉啊。 在下一句中,诗人由写山景,又转为写江景。“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尽” 呼应前面的“无边”,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滚滚”呼应前面的萧萧”, 写出了江水的滔滔气势。而这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不能不让人既联想 到时光的易逝,又联想到时间的永恒。
活动三:诵读诗歌,品味文本
“作客”,指寄居他乡,而寄居他乡的人,难免会有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 在萧瑟的秋天就会更加浓烈。这是第三层意思。
“常”,加在“作客”前,说明诗人在一生中,经常要四处漂泊。如果说“作客” 他乡,已经让人心怀愁绪的话,那么“常作客”就更令人倍感凄凉。这是第四层意 思。
“百年”,是指“暮年”,也就是老年。当时作者已经55岁了,迟暮之年还在外 漂泊,不得不让人感伤。这是第五层意思。
登高
杜甫
1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
3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指导诵读,领会主旨

部编版语文《登高》优秀教学课件

部编版语文《登高》优秀教学课件


代表作品: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杜甫诗歌的主要思想: 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 之情。 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风 天 猿啸 渚 沙 鸟 急高 哀 清白 飞回
诗人为何选择这些意象入诗?
急风,使人感到寒冷——身体,心灵。 高天,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清沙白,冷色调,凄凉、伤感。
飞鸟,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
毛泽东笔下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张籍也写 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它们和杜甫笔下的鸟有什么不 同吗?
部编教材备课·必修上
登高
杜甫
学 习 目 标
1 了解杜甫及其伟大成就。 2 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3 理解杜甫在诗中表现出的“时令之悲、身世之悲、国运之悲”。
诗学宗师——“诗圣”杜甫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 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人称老 杜、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中国历史上最伟 大的诗人之一。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钱谦益《钱注杜诗》

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登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登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2、体会诗人的情感。 3、背诵

并默写这首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诗歌意境的把握,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学工具 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把握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2、体会诗人的情感。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1、了解杜甫

课前预习:阅读《杜甫生平简介》,了解杜甫生平。 2、了解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当时,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边患未消,战乱四起,唐朝局势动荡不安。杜甫原倚靠好友严武居于蜀中,但严武于永泰元年(765)去世。四川军阀混战,杜甫难以存身,于是离开成都沿江东下,于大

历元年(766)到达夔州,滞留于此,时年55岁,诗人长期漂泊,备尝艰辛,晚年多病,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自己又壮志难酬,种种悲苦郁积心头,于

大历二年秋天重阳节登高有感,遂作此诗。三年之后,58岁的杜甫即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投影展示)

三、朗读吟诵,整体感受

1、播放《登高》音频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2、指导学生朗读。

点拨:注意语音语调,速度要慢些,韵脚要拖长,声音要响亮,要读得抑扬顿挫。听

朗读,初步感受,在此基础上反复吟诵,整体感受。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朗读吟诵以

及通过朗读吟诵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

四、把握意象,探究意境讨论题:

1、首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讨论探究,教师点拨明确:

2024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登高1精彩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4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登高1精彩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4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登高1精彩课件部编

版必修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登高”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课文《登高》的阅读与解析,对作者杜甫的生平背景

介绍,重点词汇、句子分析和赏析,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登高》的基本内容,领会作者表达的

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评价文学作品。

3.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重点词汇、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分析,以及对作者杜甫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进入登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 学生观察画作,描述画面内容。

b.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画面中的景象与课文《登高》有何关联?

2. 阅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a. 学生自主阅读,标注重点词汇和句子。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解析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赏析课文。

a. 教师讲解重点词汇、句子,引导学生理解。

b.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句子赏析。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相关题目的讲解。

a.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

b.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教师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a. 教师出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b.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

新教材高中语文登高1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登高1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登高1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的《登高》一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登高》的全文阅读和理解,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诗歌与散文”的第三节。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登高》,使学生能够理解并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古诗词的品鉴水平。

3. 通过对《登高》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

教学重点:诗歌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诗歌的朗读与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读《登高》,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解:对《登高》的背景、作者简介进行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分析:对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登高》的鉴赏题,讲解答题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道关于《登高》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

1. 《登高》

2. 作者:杜甫

3. 诗歌意境:秋天的萧瑟、孤独、忧国忧民

4. 修辞手法:对仗、夸张、借景抒情

5. 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壮志未酬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分析《登高》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答案:详述《登高》中的对仗、夸张、借景抒情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幼儿园古诗《登高》教案

幼儿园古诗《登高》教案

幼儿园古诗《登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口头朗读古诗《登高》;

2.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意境;

4.能够学习基本的汉字和词语;

5.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课件:《登高》古诗及图片;

2.诗词卡片。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张山峰的图片,引发幼儿们对登高活动的兴趣,并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2. 学习古诗《登高》

1.教师朗读古诗《登高》;

2.教师逐行讲解诗句的含义;

3.让幼儿自己朗读整首古诗;

4.让幼儿说说,哪个诗句像自己,为什么?

3. 学习汉字和词语

1.教师在黑板上展示诗句,并引导幼儿一起认读;

2.让幼儿自己写出诗中出现的生字和词语并默写。

4. 绘画

1.让孩子们自由发挥,绘画自己想象中的登高场景;

2.教师引导幼儿将图画表现的内容进行小组交流。

5. 结束活动

对本次古诗《登高》的学习及活动进行总结,并展示幼儿们的绘画作品。

四、教学评估

1.课后进行测试,让幼儿口头回答几个古诗《登高》的问题;

2.教师观察幼儿的自学能力,掌握程度以及对诗歌的感受。

五、教学延伸

1.继续探讨古诗的意境,数学教学的应用等;

2.多让幼儿参与到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如琼剧、京剧、画画等。

8.2 登高(教案)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8.2 登高(教案)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8.2登高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登高》是高中部编本新教材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八课的第二首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指出,学习本单元,要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登高》是一首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他把自己的感情集中在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中,诗歌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辛酸。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语言,感知意象,深入理解作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工具

高一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不少诗歌,但往往只满足于背诵、记忆,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因此,现在的任务是在背诵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让他们从中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课前可以布置预习,让学生提前熟悉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登高》教案

一、新课导入:重阳节,阴历9月9日。在这一天全家人会一起登高,以祈求健康长寿,所以又称老人节。这天,人们除了登高还会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一种香草,此日插戴茱萸有避邪之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诗佛。独自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表现的是游子思乡怀亲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另一篇关于重阳节登高的诗作,看看杜甫通过《登高》又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人创作风格、创作背景。

2、能力目标:背诵诗歌,学习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

3、情感目标: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愤激之情。

三、整体感知:1、自读诗作,解决字音字形 2、齐读诗文。分析诗歌的4看:看作者: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经过多年的颠沛流离,此时的杜甫已经是百病缠身;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可以先一步了解诗人作诗的情感。

看注释:交代了时间,明确是重阳节登高。

看题目:通过题目你都想到了什么?登高望远,写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借景抒情)请同学们告诉我景与情分别是哪几联?(板书)

关于景的赏析我们要找出意象(看意象)——分析意境——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找出首联中的意象:

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

特征:急高啸哀清白飞回(对仗)

描写了迅疾的秋风、高原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意境:苍凉凄清情感:哀愁与孤独

诗人14个字便将6个景物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展现在我们面前,可见诗人用词凝练,这也就是杜甫诗歌的一个艺术特色语言凝练。

问: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首联描绘了……,营造了……氛围,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相较于首联的6中景物,颔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水)

落木即落叶,无边——多,潇潇——声音。将落木改为落叶可不可以?

落木给人沉重之感,光秃秃之感,使人联想到树干的枯黄。写出了秋天萧瑟的悲凉之景,自己就如同这落木一样,人生快走到生命的晚秋了,在感叹生命的短暂。(沉郁)

接着有山景转为江景的描写

不尽与无边呼应,写出江水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了江水翻滚向前的气势。加上无边的落木,是整个场景显得壮阔、雄浑。(高昂)

诗词中的流水意象多用来叹时光的流逝,同时又感叹时间是永恒的。而生命在这样永恒的时间下则更显得短暂,使壮阔雄浑中又多了份哀伤,可以说是悲壮。问:颔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通过描写潇潇的落木,翻滚向前的滔滔江水,勾勒出一幅长江秋景图,营造了壮阔、雄浑、悲壮的氛围,抒发了沉郁高昂之情。

前两联在写景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艺术特色情景交融

3、上面是诗人在借景抒情,接下来便是直接抒情。找出诗句中直接抒情的字——悲

我们能看到的是诗人悲秋,悲秋的萧瑟与凄凉。宋代罗大经指出颈联含有8层含义,

你能理解出几层?

一悲——他乡作客五悲——年老一事无成

二悲——常作客六悲——亲朋亡散

三悲——万里作客七悲——独自登台

四悲——萧瑟秋天八悲——身患疾病

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愁苦悲痛之情。

诗人同样是用14个字表达了8悲之情——艺术特色语言凝练

4、那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诗人登高时的处境呢?——艰难(国家艰难——连年战乱、社会动荡;个人艰难——躲避战火、颠沛流离。国之艰难为根本原因。)在国家艰难的情况下,理应为国效力,可此时的作者年到暮年并疾病缠身,虽有报国之心,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对于这样的自己又是怎样的态度?(原句:苦恨)而对于无法报效朝廷,更多的是忧愤与无奈。

生活的艰难、心中的苦恨使诗人有了霜鬓,繁字点出了白发之多。再加上疾病的困扰,使年老的诗人更加潦倒不堪,在这样的情况下,正需要酒来排遣愁苦,可偏偏又因生病而戒了酒,心中的愁绪无法排解,郁结于心,从而加重了愁苦之情。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本诗的感情基调:哀愁、苦痛、悲愤

总结手法:语言凝练、情景交融、对仗工整

解答意境题的步骤

练习: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多年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此诗描绘了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的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营造了明净绚丽的氛围(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