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514a7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b.png)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稳定D. 资源开发2.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预测环境影响B.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C. 提供决策支持D. 增加企业成本3. 环境规划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SWOT分析B. 风险评估C. 成本效益分析D. 所有以上4.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预防为主B. 污染者付费C. 谁受益谁负责D. 无限制开发5.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社会公平C. 环境保护D.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哪个环节最为关键?A. 规划制定B. 规划实施C. 规划评估D. 规划监督7.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提高规划的透明度B. 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C. 促进决策的民主化D. 所有以上8.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哪些?A. 环境法B. 土地法C. 城市规划法D. 所有以上9.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环境监测主要监测哪些内容?A. 大气污染B. 水污染C. 土壤污染D. 所有以上10.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B.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C.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D.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哪些?A. 制定环境保护政策B.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C. 监督环境法规的执行D. 进行环境教育和宣传2.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哪些阶段?A. 初步评价B. 详细评价C. 后评价D. 所有以上3.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环境质量标准的作用包括哪些?A. 指导环境监测B. 制定环境保护目标C. 评价环境影响D. 制定环境法规4.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环境风险评估主要评估哪些方面?A. 污染风险B. 生态风险C. 健康风险D. 社会风险5.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方式包括哪些?A. 公众咨询B. 公众听证C. 公众调查D. 所有以上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23b64c1aa00b52acfc7cafe.png)
第一章1.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3、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a.长远环境规划(>10年)b.中期环境规划(5-10年)c.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b.水污染控制规划c.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a.国家、省(区)、部门、县区、农村、自然保护区、城市、重点污染源(企业)等5.按性质划分a.生态规划b.污染综合防治规划c.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规划)d.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第二章1、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某一地区的某一环境要素中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基本环境容量(绝对容量)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标准值-环境背景值变动环境容量(年容量)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年净化率×绝对容量例如,某地土壤中镉的背景值为0.1ppm,农田土壤标准规定的镉的最大容许值为1ppm,农田对镉的年净化率为20%。
该地土壤镉的绝对容量则为0.9ppm,年容量为0.18ppm2、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阈值。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完整)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0beb003a0066f5335a81214d.png)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5分)1、环境规划: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符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 、环境管理: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值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3 、宏观环境管理:指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制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境战略、政策、对策和措施的行为总体。
4、微观环境管理:指在宏观环境管理的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基础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5、流域环境管理:指以特定流域为管理对象,以解决流域环境问题为内容的一种环境管理。
6、区域环境管理:指以行政区划为归属边界,以特定区域为管理对象,以解决该区域环境问题为内容的一种环境管理。
7、行业环境管理:指以特定行业为管理对象,以解决该行业内环境问题为内容的环境管理。
8、部门环境管理:指以具体的单位和部门为管理对象,以解决该单位或部门内的环境问题为内容的一种环境管理。
9、资源环境管理:指依据国家资源政策,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目的,以实现可再生资源的恢复与扩大再生产、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使用和替代资源的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管理。
10、环境质量管理:指以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监测为内容的环境管理。
11、环境技术管理:指通过制定环境技术政策、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以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革与创新为内容,以协调技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目的的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复习提纲
![环境规划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57e75bd6294dd88d1d26b01.png)
第一章环境规划总论一、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所覆盖的范围和管理层次划分,环境规划可分为国家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2、按规划跨越时间长度划分,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短期环境规划3、按环境规划的内容划分,1)从宏观、微观层次上可分为宏观环境规划、专项环境规划及环境管理规划2)按环境要素划分,可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3)在环境管理规划方面,有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4、按环境规划的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5、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有经济制约性环境规划、协调性环境规划、环境制约性环境规划二、污染控制规划的内容1、工业污染控制规划其主要内容:①布局规划,划定发展不同工业的不同地区,并按照环境容量,确定工业的发展规模;②技术改造和产品改革规划,推行有利于环境的新技术,规定某些环境指标,淘汰有害环境的产品;③制定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城市污染控制规划其主要内容:①布局规划,实行功能分区,按照环境要求和条件,合理部署居民区、游览区、商业区、文教区、工业区和交通运输网络;②能源规划;③水源保护和污水处理规划;④垃圾处理规划;⑤绿化规划3、农业污染控制规划其主要内容:防治农药、化肥、污水灌溉造成的污染三、环境规划目标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四、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1、按规划内容分类:环境质量目标、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2、按规划目的的分类:生态保护目标、环境污染控制目标、环境管理目标3、按规划时间、空间和规划管理层次分类按规划时间可分为短期(年度)、中期(5~10年)和长期(10年以上)目标按空间范围可分为国家、省区、县市各级环境目标按管理层次分为规划区在规划期内的宏观目标和详细目标五、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1、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2、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3、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4、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5、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做时空分解、定量化六、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1、定量确定环境规划目标,是指在目标确定过程中尽量使目标量化的方式。
(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40384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3.png)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思想深处的不正确自然观和(A)A.人——地关系观B.价值观C.消费观D.科学观2.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其中第三个阶段管理手段是(D)A.经济刺激B.污染治理C.环境评价D.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3.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污染和产生出自然资源的总过程称为(C)A.物质生产B.自然净化C.环境生产D.资源再生4.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的首要原则是(B)A.考虑环境效益B.保障人体健康C.保障经济发展D.保障可持续发展5.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D)A.状态B.思想C.生活方式D.行为6.在环境管理手段中,行政手段具有(D)A.强制性B.权威性C.规范性D.①、②和③7.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是(D)A.国家审计机关B.社会审计机构C.国际审计机构D.①、②8.清洁生产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的年份是(B)A.1972B.1989C.1992D.20009.俄罗斯环境规划的突出特点是(C)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10.下列不是按性质划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A)A.环境制约型规划B.生态规划C.污染综合防治规划D.自然保护规划11.下列不是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D)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环境制约型D.自然保护规划12.下列不属于日本环境规划特点的是(C)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
13.下列不属于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是:(B)A.生产B.能量流动C.还原D.信息传递14.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地系统遵循熵方程:dS=dSi+dSe下列属于环境系统严重恶化的熵变类型是(B)A.dS<0B.dS>0C.dS=0D.dS不确定15.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中特定工业区执行的大气质量标准是:(C)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6.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中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D)A.I类B.II类C.III类D.W类E.V类17.噪声功能区划中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是:(B)A.0类B.1类C.2类D.3类E.4类18.决策问题结构良好,可用数学模型刻画;有明确的目标和判断准则;可借助计算机处理的决策属于:(A)D1994 )B 《国家环境保护七五年计划》 D 《国家环境保护九五年计划》 A .结构化决策B .非结构化决策C .半结构化决策D .非程序化决策19. 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B )A .非线性规划B .动态规划C .线性规划D .多目标规划20. 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至少存在一个决策变量为非线性函数的规划属于(A )A .非线性规划B .动态规划C .线性规划D .多目标规划21. 风廓线是指(C )。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fe66170cc1755270722088b.png)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管理: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2.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3.“三同时”制度: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4.环境容量: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
5.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6.环境绩效:环境绩效是指一个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成效。
7.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产品寿命和服务领域持续地应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
8.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9.污染预防:减少污染废物及防止污染的策略。
10.环境标志:是一种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签,是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
11.环境统计: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12.源削减:包括减少在回收利用、处理或处置以前进入废物流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污染物的数量的活动,以及减少这些有害物质、污染物的排放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危害的活动。
13.生态敏感性: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干扰的适应能力。
14.环境管理体系:是指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实施、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环境规划学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c53f97fa417866fb84a8e8c.png)
1、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3、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作用(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地位: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和战略层次上的统筹规划、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管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管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5、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数量的限度。
6、环境承载力是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阈值。
作用: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指标体系:1、资源供给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8243f6752ea551810a687a6.png)
一、环境规划1.定义: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要求2.基本任务:依据有限的环境资源及承载能力,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环境保护和建设活动作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与部署。
3.原则: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系统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4.作用: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5.特征:系统整体性综合交叉性区域分异性动态响应性信息集成性政策应用性6.分类: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
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7.基本内容:1.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2.环境评价和预测3.环境功能区划4.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5.环境规划的实施与管理8.编制过程:编制环境规划的工作计划;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环境预测分析;确定环境规划目标;进行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环境规划方案的申报与审批;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9.发展过程:探索阶段、尝试阶段、发展阶段、完善阶段、转变约束阶段。
10.发展趋势:建立新的环境规划体系、加强环境规划理论研究、加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结合、完善环境规划法制建设、加强环境规划。
结论环境规划是我们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和依据,是起指导作用的,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们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
我国目前的环境规划体系中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影响了环保工作的进程,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754e57f61fb7360a4c6551.png)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P1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目标纲要法P23将资源,重大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之成为综合发展的纲要。
既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生成果发展生产,又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3.可持续发展P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思想。
4.环境预审制度P35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在项目立项阶段进行审批的一项政策法规型管理制度。
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任务是解决和协调国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P112.按规划期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P143.按环境要素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P154.我国环境管理的“老三项”制度是、、。
5.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P56.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P2三.判断题1.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治资源破坏,从而保护环境(√)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鼓励经济增长,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是5-10年。
(×)长远10年,中期5-10 P144.1979年9月,五届人大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
![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dad6a689b6648d7c1c7468c.png)
环境评价的内容环境预测的依据、原则和方法。
环境功能区划的涵义、内容和类型含义: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内容: 1.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使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位。
2.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
3.在各功能区内,根据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流和环境信息流。
4.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将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作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类型1综合环境区划主要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2部门环境功能区划一般可分为大气环境功能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环境承载力计算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环境压力的计算方法种群数量的Logistic法优点:原理易懂,计算简单缺点:不能反映研究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及人民生活水平变化与承载力大小之间的双向作用转换法资源差量法状态空间法综合评价法掌握环境承载力、环境压力计算的技能大气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大气污染源源强预测和大气环境质量变化预测的主要方法已知某一工业基地位于一山谷,计算的混合高度为120m ,该地区长为45km ,宽为5km ,上风向的风速为2m/s ,二氧化硫的本地浓度值为0,该基地建成后的计划燃煤量为7000t/d ,煤的含硫量为3%,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85%,试用箱式模型预测该地区二氧化硫的浓度值。
解 二氧化硫的面源源强为预测该地区二氧化硫的浓度值为大气环境质量预测 1、比例法 2、箱式模型 3、高斯扩散模型 4、多源扩散模式5、线源扩散模式6、面源扩散模式7、总悬浮微粒扩散模式8、灰色预测模型 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主要计算方法(A 值法、A-P 值法、反推法)污染物总量控制分配原则(1)按原料或燃料用量的分配方式(2)一律消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3)优化规划分配原则噪声污染防治规划技术路线城市声环境质量和噪声污染现状与趋势分析——声环境功能区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目标及实现目标——噪声污染防治方案——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规划。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a8bb3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4.png)
《环境规划与管理》参考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措施不属于末端控制模式管理手段的是(B )。
A.污水处理B.原料代替C.烟气除尘D. 脱硫脱硝2.末端控制是一种资源-产品-排放( A )系统。
A.单方向开环B. 双方向开环C. 单方向闭环D. 双方向闭环3.中国以往的环境管理政策一直是以( C )控制为核心。
A.总量B. 排量C.浓度D. 流量4.排污收费制度最早开始于(D)。
A. 美国B. 中国C. 日本D. 德国5.总量控制的真正意义是(D )。
A.源头消减B.定量管理C.末端处理D.负荷分配6.进行过程控制,实施清洁生产,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属于( B )优先度。
A.高B. 中C.低D. 普通7.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B )反馈式流程。
A. 资源-产品-排放B.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C. 资源-产品-排放-回收D. 资源-产品8.以下属于绿色能源的是(D )。
A.石油B.天然气C.煤D.太阳能9.我国于1994年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A)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A.清洁生产B.零排放C.预防为主D.源削减10.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关于产品设计的新概念,也称为(B)。
A.循环设计B.绿色设计C.无害设计D.资源设计11.生命周期评价起源于(B )美国中西部研究所受可口可乐公司委托。
A.1959B.1969C.1979D.198912.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环境标志是联邦德国于1978年推出的( A )。
A.蓝色天使B.环境选择C.十环标志D.白天鹅13.我国城市大气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主要污染物为(C )。
A.氮氧化物B.硫氧化物C.可吸入颗粒物D.有机物14.城市环境保护实施综合决策的基础是(C )。
A.环境保护目标科学化B. 环境保护目标减量化C.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D. 环境保护目标处理制15.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影响最大的污染是(D)A.农村管理滞后B. 集约化布置C.生态系统恶化D. 农药过度使用16.环境管理本身是( B )的过程。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5be872f87c24028915fc354.png)
(一)概述--1.环境规划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1.1环境规划的含义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
2.三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时间、地点2.1.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宣言)2.2.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2.3.200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在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的后续4.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4.1.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4.2.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4.3.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4.4.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4.5.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4.5.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采取综合环境工程措施以保证规划区域内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5.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5.1. 现代系统管理的“五要素论”对于环境规划和管理,其研究对象也应包括人、物、资金、信息和时空等5个方面:(1)人是第一个主要对象。
(2)物也是重要研究对象。
(3)资金是系统赖以实现其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对象。
(4)信息是系统的“神经”,信息也是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对象。
(5)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时空特性日益突出,则时空条件亦应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5.2.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三个方面(1)个人个人行为是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主要对象之一。
(2)企业企业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又一重要对象。
(3)政府作为社会行为主体的政府,其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深刻的。
6.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关系(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资料(可直接缩印)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资料(可直接缩印)](https://img.taocdn.com/s3/m/f7eb605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c.png)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资料(可直接缩印)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对⾃⾝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管理:即制定、执⾏、检查、和改进。
环境决策的PDCA循环。
环境⽬标: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核⼼内容,是对规划与管理对象未来某⼀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向和发展⽔平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指标:表征⾃然环境要素和⽣活环境的质量状况,⼀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
⽔环境容量:⽔体在特定的环境⽬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能直接反映环境对象及有关事物,⽤来共同描述环境规划⽬标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污染预防:采⽤各种⽅法防⽌污染物向环境系统排放的综合措施。
末端控制:是指在⽣产过程的终端或是在废弃物排放到⾃然界之前,采取⼀系列措施对其进⾏物理、化学或⽣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
源削减:包括减少在回收利⽤、处理或处置以前进⼊废物流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污染物的数量的活动,以及减少这些有害物质、污染物的排放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危害的活动。
废物减量化:由产⽣者减少有害物的体积和毒性,其中包括削减废物产⽣的活动寄废物产⽣后进⾏回收利⽤与减少废物体积和毒性的处理处置。
循环经济:是⼀种以资源的⾼效利⽤和循环利⽤为⽬标,以“减量化、再利⽤、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为特征,按照⾃然⽣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式运⾏的经济模式。
我国环保户基本法——《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清洁⽣产:就是对⽣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化的⼀种⽣产模式。
环境管理体系:指全⾯管理体系的⼀个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实施、评审和保持环境⽅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它对组织其他管理,如⽣产管理、质量管理能够起到促进作⽤。
⽣命周期评价:是对⼀个产品系统的⽣命周期中输⼊、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5e07c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6.png)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定义(名词解释):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实施主要以为主导。
3.实质:一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科学决策活动。
4.环境规划的内涵(简答题)环境规划的对象是:“”复合生态系统(必考)环境规划的任务(目的)是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环境规划的依据是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环境规划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作出的综合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5.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的投资获取的环境效益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6.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7.环境规划的类型:按时间分:(必考)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一般称五年计划。
五年环境计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并纳入其中;年度环境保护计划实际上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它是五年计划的分年度实施的具体。
按环境要素划分: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必考):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按性质划分8.例题: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环境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第二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1.环境系统: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和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的开放系统。
环境规划复习总结
![环境规划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6385d29be1e650e52ea99a6.png)
第一章1.环境规划: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2.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该定义指出了环境管理的实质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主要应该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个人、企业、政府。
环境规划和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政府强化环境规划与管理、公众参与环境规划管理、全球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众多内涵,主要手段有:①行政手段②法律手段③经济手段④技术手段4.环境规划与管理紧密相连,难以分割,但是又存在各自独立的内容和体系。
两者的相关相容性和差异性(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1.管理的的二重性: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也称为管理的一般职能)表明,管理之所以必要,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的社会化所决定的。
(社会劳动过程,分工,协作)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称为管理的特殊职能)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性质紧密相关的。
(价值增值过程,指挥劳动,监督劳动)2.管理的职能的核心: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
计划职能: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做的安排,包括确定组织的目标,制订方案实现这些目标。
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的,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②组织职能:组织就是把组织的各种资源科学合理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和计划的有效执行。
③控制职能:控制是指管理人员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活动,这种活动就是按原定计划及时纠正偏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
3.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
环境规划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7fcd60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6.png)
环境规划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挑选题1.环境规划是(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补充作用。
A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规划 B经济区划 C国土规划 D都市总体规划2. (B)的环境规划是在爱护人体健康的前提下,进展国民经济的方针的指引下举行。
A 美国 BXXXC俄罗斯D英国3.下列哪一项别是污染容纳指标(C)A.污染物排放量B.绿化状况C.污染管理投资D.污染物净化能力4.以下哪一项别属于循环经济的理论支柱(B)A.复合生态B.社会生态C.人类生态D.产业生态5.(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补充作用。
A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规划B经济区划 C国土规划 D都市总体规划6.环境预测的要紧依据是(D)A.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B.社会、经济进展规划的年度进展目标C.城镇进展规划D.社会经济进展规划7.(A)下列哪项是环境规划的动身点和归宿。
A环境质量指标 B经济指标 C社会指标 D生态指标8.(D)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下列哪项无关。
A水体特征 B水质目标 C污染物特性 D环境风险9.(A)啥时候环境爱护年度打算正式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打算体系。
A1992年 B 1993年 C 1994年 D 1995年10、( C )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环境规划的类型别包括A经济制约型 B协调型 C持续型 D环境制约型11、(B)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纳污量的办法别包括以下哪种A人工复氧 B污水稀释 C污水调节 D河流流量操纵12、(B)下面对于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错误的是A具有普通进展规划目标的共性--具体(时、空)、客观、可计量B与人类社会进展目标协调C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D保证目标的先进性13、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别包括哪个?() DA、生产B、日子C、还原D、能量传递14、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 CA、定量B、定性C、半定性D、半定量15、环境规划按时刻分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其中中期的年度范围为( B )。
A、3-5年B、5-10C、10-15D、15-2016、下列别属于我国总量操纵的是()BA,容量总量操纵 B系统总量操纵 C目标总量操纵 D 行业总量操纵17、产业生态学原则别包括()CA开放性B本土性C减量性D经济性18、我国的大气污染以啥为主(A)A煤烟型 B二氧化硫 C烟尘 D二氧化氮19.以下哪项别是环境规划所具有的特征(B)A.区域性 B可塑性 C.信息密集 D.综合性20.环境预测的内容别包括(A)A人口增长预测 B经济进展预测 C环境质量与污染预测 D其他预测21.生态规划的基础是(D)A资源储备量 B环境容纳量 C经济基础 D生态适宜性22.以下哪项别属于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C)A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 B依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C依据环境承载力划分功能区D依据环境爱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23.大气污染源源强预测的办法别包括(A)A有毒气体源强预测 B源强预测的普通模型C耗煤量预测 D污染物排放量预测24、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别包括哪个?() DA、生产B、日子C、还原D、能量传递25.下面别属于环境评价办法的是(D)。
环境规划复习
![环境规划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3fd518feff9aef8951e0656.png)
一,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是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迁移,扩散,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其中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或因子称环境污染物。
二,环境干扰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长生对人类不良影响的现象,就是环境干扰。
区别:环境干扰的治理很快,只要停止排出能量,干扰就会立即消失。
相反环境污染形成和治理过程都较漫长。
三,环境问题发展的特征1.全球性2.两极性3.长期性4.复杂性5.解决的一致性四,环境规划的概念(必考)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与空间的合理安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行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做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五,环境规划基本原则(必考)1 以生态理论和经济规律为依据,正确处理建设与保护的辩证关系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原则3 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4 实事求是,恰当的确定目标要求5 坚持以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6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7 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六,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的层次划分:区域宏观环境规划、区域专项环境规划以及宏观环境规划。
(2)按照环境组成要素规划: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3)按环境与经济辩证关系划分按性质规划:经济制约型规划、协调型的环境规划以及制约型的环境规划七,环境规划的作用(必考,4分)(1)环境规划是试试环境保护策略的重要手段。
(2)环境规划是协调经济社会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3)环境规划是各级政府和保护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依据。
(4)环境规划是改善环境质量,防止生态破坏的重要措施。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中复习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中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275eb82680203d8ce2f2498.png)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中复习一、环境管理含义:即通过各种手段规范和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观念和行为,以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动态过程。
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需要超国界的协调合作。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三、二者关系:探索未来依据具体安排环境预测环境决策环境规划重要主要共同核心环境目标内容手段前提准备环境管理解决现在四、环规管的目的: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友好型行为方式。
五、环规管的发展:(三个路标)一.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三.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六、环规管的对象:人、物、资金、信息、时空。
七、环规管的手段: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宣传教育八、我国的环保方针:(32字)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九、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付费”“强化环境管理”。
十、“15”小企业: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法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铅锌、炼油、选金、农药、漂染、电镀、石棉制品、放射性制品。
十一、环境法律责任:指环境法主体因违反其法律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行政、民事、刑事十二、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注:国际公约除声明保留款外,优先与国内法。
)十三、八项环境管理制度:①“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
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③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排污申报登记—指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噪声、或固体废物者,按照法定程序就排污的具体状况,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登记和注册的过程。
排污许可证制度—指凡是需要向环境排放各种污染物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事先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然后经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获得“排污许可证”后方能从事排污行为的一系列环境行政过程的总称④排污收费制度⑤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⑧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十四、环境规划制度:①环境保护计划制度②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指国家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土地利用的全面规划,对城镇设置、工农业布局、交通设施等进行的总体安排,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做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3、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指标。
4、环境规划决策特征: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
5、分担率=单个污染源排放量/所有污染源的总排放含量6、大气环境污染预测:比例法、箱式模型法、高斯烟流模型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8、能源弹性系数是年平均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和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
1、环境规划的类型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划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按环境要素划分为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2、《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确立的“33211”工作重点指的是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和SO2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
3、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按规划内容分为环境质量目标、环境污染总量控制指标;按规划目的划分,可分为:环境污染控制目标、生态保护目标和环境管理目标。
4、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按其表征对象、作用以及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性或相关性来分,有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性指标。
5、循环经济的三大理论支柱是:复合生态、人类生态和产业生态。
6、大气环境规划目标主要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和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7、水质、水量和水生态是目前水环境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8、进行规划方案费用的比较评价,通常可采用净效益和费效比等评价准则。
9、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和污染物特性有关。
10、依据研究对象不同,水环境规划可分为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和水资源系统规划11、大气环境规划总体上划分为两类,即大气环境质量规划、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12、环境评价中,评价对象主要包括污染源与环境质量两大基本方面。
13、环境规划的重点是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
14、目前,我国总量控制可以分为3类:①容量总量控制,②目标总量控制,③行业总量控制。
15、我国的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 SO2和烟尘是主要污染物。
16、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及规划。
17、土地评价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
18、乡镇环境规划的体系按行政隶属关系和规划范围可分为县域环境规划和镇区环境规划两个层次。
19、环境规划范围的界定是以整体意义上的环境为基础,应该逐步覆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三个方面。
20、我国的七大水系是指: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淮河、松花江、太湖。
21、综合决策技术方法在未来环境规划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较为突出的方面包括:系统模拟与预测技术、规划方案优化技术与决策分析方法、规划实施评估方法。
22、环境规划的类型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划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按环境要素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23、构成大气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可以概括为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子系统、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及城市生态系统。
24、1992年,环境保护年度计划正式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体系。
1.环境规划的类型:按规划期分: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规划。
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分:经济制约性、协调性、环境制约性。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2、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2.从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物质、能力和信息的联系角度,可以将环境承载力指标分为三部分:资源供给指标、社会影响指标、污染容纳指标3.环境本身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组成的复杂系统4.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人工性、脆弱性、可塑性、高产型、地带性和综合性等特性。
5.环境规划指标类型主要采用表征对象、作用以及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性或相关性分析,有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
6.环境预测类型按预测目的可分为:警告性预测、目标导向性预测、规划协调性预测。
7.环境评价对象主要包括污染源和环境质量两大基本方面。
8.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非结构化特征、多目标特征、基于价值观念的特征9.环境-效益评价货币化技术方法大体有三类:市场法、替代市场法、调查法10.用于环境规划中的教学规划决策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11.城市环境经济系统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综合性、多目标与目标矛盾性、动态性、不确定性12.构成大气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可以概括为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子系统,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级城市生态子系统。
系统的状态主要由大气环境质量描述。
13. 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大气环境质量规划、大气污染控制规划14,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水资源规划可分为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和水资源系统规划15.五库结构系统,包含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文本库和知识库。
二、选择题1.(B)的环境规划是在保护人体健康的前提下,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的指引下进行。
A 美国B 日本 C俄罗斯 D 英国2.下面不属于环境评价方法的是(D)。
A 列表清单法B矩阵法 C特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3.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1)、有毒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2)、重金属的水环境容量(3)的大小排序为(A)。
A(1)>(2)>(3) B (3)>(2)>(1) C(2)>(3)>(1)4.下面属于固体废物处理中物理处理的方法有(A)。
A压实 B 氧化法 C焚烧法 D沥青固化5.环境规划是(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补充作用。
A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B 经济区划C 国土规划D 城市总体规划三、名词解释1. 环境规划: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安排.2 “三同时”制度: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3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能力的阈值.4 固体废物:是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5 环境预测: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科学实验基础上,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对环境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6 基本农田:满足整个国民经济和本地区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必须保护的农田.7 大气环境规划: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功能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8 水环境容量: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9 固体废物处理: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的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成为适于运输,储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10 水环境规划: 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环境承载量:是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阙值。
环境容量: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自然环境或其中的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能源弹性系数:规划期内平均能耗量增长速度与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
人力资本法:将劳动者作为生产要素而对其遭受环境影响,特别是通过人体健康进行环境价值经济评价的方法。
6. 固体废物:是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我国的固体废物可分为三类: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
7. 固体废物处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不同的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成为适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
8. 土地资源:是指土地总量中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用的那部分土地,是人类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
9. 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10.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将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12 水环境容量:是指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13 水资源系统:是以水为主体构成的一种特定的系统,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水资源工程单位和管理技术单元所组成的有机体。
14 水污染控制系统:是由污染物的产生,处理,传输以及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所组成的系统。
1.市场价格法:直接根据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利用因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损失。
2.机会成本法: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对其他产品生产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益。
3.防护费用法:环境资源破坏时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为防护该环境资源不受破坏所支付的费用来推断。
4.水环境规划: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5.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所能容纳的耗氧有机物的最大容许量。
该容量即通常所说的水环境容量。
6.空间结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组织优化的科学。
7.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为了了解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活动对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以便采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8.社区: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9.环境预测: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10.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11.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12.规划协调型预测:指通过一定手段,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所能达到的环境状况。
13.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14.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