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工作是推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强气象科普的重要性
加强气象科普的重要性摘要:气象科普作为向公众传递气象科学知识的工具,承担着向公众推广和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的重要任务。
然而,目前的调查表明,公众对于防灾减灾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气象科普的影响力有限。
因此,有必要加强气象科普工作,以提高公众的气象科学素养和防灾减灾意识。
气象科普的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对农业、能源、交通等行业都有着重要影响,公众了解气象知识可以更好地适应气象变化,降低灾害风险,从而促进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气象科普的重要性,立足于服务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大众生活需求、提升公众气象科普素养。
分析了我国气象科普的发展现状,基于“太空天眼追日食”与“台风山竹”两件气象科普典型案例,分析了我国气象科普面临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气象科普的建议。
关键词:气象科普;科普内容;重要性1 引言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强调“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提高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对于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加强引导和培养公众的科学兴趣,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至关重要。
气象信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服务于公众的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安排。
气象部门要根据群众需要开展气象科普工作,更好地为民生服务。
然而,公众对气象信息和气象知识的认识仍然存在偏差,气象科普工作还有待改进。
气象部门要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创新气象科普的方法和手段,实现气象信息与公众需求相匹配的目标。
2 加强气象科普的重要性2.1 服务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有效地防灾减灾,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气象信息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企事业单位利用气象信息发掘商机,生产管理部门利用气象信息安排本部门业务活动。
准确及时地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对防灾减灾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的作用及建议
摘要: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是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构成部分。本文主要结合新时期我国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现状,阐述了湖北省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的重要性以及气象科普宣传实践工作,接着探讨了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开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合理的气象科普宣传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气象科普宣传;作用;建议
4.2创新宣传方式,不断提升科普宣传的实用性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以及极端灾害性事件的增多,新时期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也应该不断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宣传内容应该具备一定针对性及实用性。在开展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工作时,需要有些侧重点,并依据各类人群不同需求,对气象科普宣传内容以及方式进行一些比较合适的调整。例如,在日常气象科普宣传活动中,对老年人及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向群众讲解,最好用简明易懂的语言阐述,耐心地为人们讲解气象科普知识、气象科技装备工作原理、12121声讯气象服务及多媒体触摸屏等各种气象信息服务手段,做到气象科普宣传让广大群众听得懂、有兴趣、记得住、用得上。此外,应该根据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相关的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雷电灾害防御等相关问题制作宣传册、气象科普挂图及气象灾害防御手册等宣产品,在宣传时发放给民众。再者,应不断完善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尽可能深入乡镇村落,建立专门气象气象普教育基地或科普室,配备一些多媒体设施及气象科普产品,定期组织周边村民到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提升气象科普宣传效果,使人们切实掌握气象科普知识。
3.2有利于推动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
气象防灾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属于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我国现代化气象事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当属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质量。气象科普宣传作为公共气象服务主要手段,其服务必须要以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保护人民安全福祉为主旨,切实做好暴雨洪涝、雷电、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防御工作。气象科普宣传在确保服务公共性、安全性及资源性等相关条件下,不但有利于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对于基层气象业务的了解及支持,还可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并且能够不断推动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加强气象法治标准建设。推进气象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强化气象行政权力 的制约和监督,依法发展气象事业,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以重点监管、信用监管 、“双随机、一公开”为抓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气象法治机构和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
(六)加强组织保障,全力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区、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气象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的主导作用,落实气象事业发展各项任务。认真研究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组织协调,制定实施方 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要求,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提高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能力。聚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需求,加强面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 、加工和供应等各个环节的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现代农业气象观测试验站网。优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方式 ,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气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实现基于位置、关键农时的精细化、定制化、直通式农业气象服 务。发展精细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加强花木盆景、黑塌菜等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特色服务,进一步放大“苏•皋 长寿”品牌效应,深化乡村旅游和美丽宜居乡村气象服务效益。与保险公司共建持续稳定的信息共享机制,扩大政策 性气象保险服务效果。
到2025年建成较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完善、功能先进、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 象工作与“强富美高”新建设需求相适应。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6%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比“十三五”平均水 平提升5%,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量达到45分钟以上,公众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5%,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 90分以上,气象灾害损失占GDP的比重较“十三五”平均下降15%。在城市和沿江气象服务方面形成比较明显优势, 气象灾害监测精细化程度、气象服务智慧化程度、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走在前列;在气象科技创 新和人才体系建设方面形成比较明显优势,形成一批气象科技创新成果,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业务人才。
气象事业 工作综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气象事业工作综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气象事业是一项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事业。
气象事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预测大气变化规律,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以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安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气象事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
现代气象观测手段的引入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气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传输更加高效和精确。
这为气象事业的深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气象事业的组织和管理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各国建立了完善的气象观测网络和气象预报系统,并设立了专门的气象机构来负责气象事务的组织和管理。
同时,国际间的气象合作也愈发密切,加强了气象观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流,进一步提高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气象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气象预报的精确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气象事业还涉及到气候变化研究、环境保护和应对自然灾害等领域,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维护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气象事业将继续发展壮大。
随着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的不断推进,气象观测手段将更加先进,气象预报的精确度将不断提高。
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事业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应对灾害的能力提升,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气象事业是一项重要的事业,它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安全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气象事业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球合作的推动下,气象事业将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更多的福祉和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简要介绍本篇长文的章节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文的组织和流程。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全文的开端,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概述。
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2.04.28•【文号】国发〔2022〕11号•【施行日期】2022.04.2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22年4月28日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懈努力,推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统筹发展和安全对防范气象灾害重大风险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气象服务保障的需求越来越多样。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生产生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牵引发展、多方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气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现代气象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和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气象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9-2025年)》编制情况说明
《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9-2025年)》编制情况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0.01.03•【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9-2025年)》编制情况说明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论述,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气象科普发展规划编制工作,2018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制定气象科普发展规划。
2018年初,中国气象局成立了由局领导牵头,局办公室统筹协调,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具体负责,相关业务单位、省局人员参与的编写组,和由部门内部、外部专家组成的编写专家咨询组。
经近两个月的时间,编写组按照任务分工边调研、边起草,先后五易其稿,于6月1日正式形成《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讨论稿。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先后共收到意见68条,采纳了51条。
具体包括:6月7日,局领导听取规划编制情况汇报,提出了对整体框架、主要内容等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根据局领导意见和建议,编写组召开三次讨论会,对讨论稿内容进行修改;召开两次咨询会,听取科技部、中国科协、中科院、科普研究所等外部门院士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讨论稿;8月28日,局办公室发文,向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和内设机构征求意见;10月22日至23日在第六次全国气象宣传科普工作会议上征求与会代表意见,进一步修改讨论稿,形成送审稿;12月10日,《规划》经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12月19日印发。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注重做好五个“衔接”:一、注重与国家科普规划衔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普与创新文化建设规划》是全国科普工作的行动指南,气象科普工作是其中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与国家科普规划衔接将为气象科普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学校气象科普宣传总结(12篇)
学校气象科普宣传总结第1篇一年来,局办公室按照全国、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的要求,紧紧围绕全省气象事业发展的大局和中心任务,认真履行协调督办、信息宣传、应急管理、综合服务等职能,在推进全局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规范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工作,推进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预案。
修订了《河北省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应急预案建设指导工作。
组织收集了全省气象部门应急处置案例,其中2项入选《全国气象部门应急处置案例库选编》。
参与了省政府关于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
二是优化机制。
建立健全了气象应急部门联动机制,确定了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部门联系人。
组织与省安监局签订了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机制合作协议。
三是提高能力。
组织编写了“河北省突发公共事件综合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项目建议书,并得到省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
组织建立了气象应急处置现场服务队伍,为省政府推荐报送了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专家,加大了应急物资储备力度。
四是规范值守。
牢固树立政务值班无小事思想,从制度、人员、纪律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明确了值班责任,规范了值班处置程序,抓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工作,年内共向中国气象局、省委、省政府报送各类突发事件信息报告53期。
五是应急处置科学有效。
面对春季罕见气象干旱、石家庄重大雷击倒塌死亡事件、国庆气象安保、初冬暴雪天气等严峻形势,多次启动应急预案或进入特别工作状态,应急响应时间达22天,尤其是11月份首次启动河北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也是省政府首次启动政府专项预案。
应急响应期间保持清醒、科学应对、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得到中国局和省领导高度评价。
(二)加强综合协调与督查督办,推进党组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
一是改进完善目标考核评价方法,做好日常管理。
优化全省气象部门目标管理考评机制,加强了督查督办、日常管理以及各市气象局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
组织开展了__年河北省气象部门创新工作评比,5项被评为河北省气象部门创新工作。
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计划范文模板
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计划范文模板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计划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
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计划1各市(州)、县(市、区)科技局、党委宣传部、科协、教育、国土、文化、卫生计生、粮食、气象、地震、检验检疫,各有关单位:根据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xx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国科发政〔20xx〕6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20xx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xx——20xx——20xx年)》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组织开展好以科技活动周为平台的科普宣传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与主题我省将于20xx年5月20日—27日,与全国同步举办“20xx 年xx省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
本次活动周的主题为“科技强国,创新圆梦”。
贯彻落实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的重要指示,广泛开展内容丰富、活动务实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社会各界投身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中,让科技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科技成果惠及各族人民、让科技助力服务于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让科技驱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让科技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活动内容和形式各地、各部门要围绕主题,结合本地、本行业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丰富内容、创新作品、惠及民生,着重开展以下活动:(一)各成员单位密切合作,组织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普及宣传活动1、20xx年5月20日上午在四平市英雄广场举行“20xx年xx 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
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内容
气象事业是一项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事业,其影响涉及到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针对当前气象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提出建言献策,以期能够为气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献一份力量。
一、加强气象技术创新当前,气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气象预报和服务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气象技术的创新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需要加强气象技术创新,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气象预报准确性和时效性,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二、推动气象科研能力建设气象科研是气象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气象科研能力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
为了推动气象科研能力建设,需要加大对气象科研评台和人才的投入,促进气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气象科研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加强气象监测网络建设气象监测是气象预报的基础,而气象监测网络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气象服务的质量。
应加强对气象监测设施的建设,提高监测网络的覆盖率和密度,全面提高气象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能力,以保障气象信息的全面准确。
四、加快气象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气象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提高气象信息化水平,对于提升气象服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加快气象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气象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气象事业中的作用。
五、加强气象队伍建设气象队伍是气象事业的生力军,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不足等。
应加强气象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气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气象事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发各方面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气象事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气象服务。
科普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的思考与探索——以气象科普业务化为例
科普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的思考与探索——以气象科普业务化为例作者:陈云峰,刘波,任珂,王海波来源:《科技传播》 2018年第20期摘要中国气象局一直以来都把气象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积极推进,提出了气象科普工作要实现业务化,并与气象观测、预报预测和服务等同部署、同考核的理念。
文章通过分析气象科普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结合气象部门的工作特点,提出气象科普工作业务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气象科普;常态化;长效化;业务化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1-0179-03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科普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1]。
”相比于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2]。
”这次的提法不仅有长期的目标要求,也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更明确、更具体、更实际的任务要求,这是一次对科普工作从“软任务”到“硬措施和软任务”相结合的转变,对未来科普工作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引领意义和现实作用。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3]”,是首次将科学普及放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来强调。
刘云山在2017 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中指出“扎实推进科普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更好服务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十三五”国家科普与创新文化建设规划》[4] 明确提出:“在科普工作方式上,由政府主导抓重大科普示范活动向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常态化、经常性科普转变。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落实习总书记及党中央对科普工作的部署是需要科普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的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0.09.01•【文号】气发[2010]146号•【施行日期】2010.09.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的意见(气发〔2010〕1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和《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的意见》(气发〔2009〕25号)的要求,现就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是提升人才队伍水平的迫切需要。
事业发展,人才是根本。
气象培训是人才队伍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
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培训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建设一支适应气象事业发展的人才队伍,推进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是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迫切需要。
随着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快速发展,气象预报预测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应用,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和信息网络业务的不断推进,对气象从业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岗位培训成为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三)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是提高气象“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科技创新能力、人才成长环境、科学管理和文化建设等项工作的水平,是气象“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要通过加强培训工作促进气象事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培训工作对提升气象“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四)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是提高全民气象科学素养的迫切需要。
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加强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气象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气象灾害应急防范的意识,是当前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气象培训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气象事业规划的工作方案(2篇)
气象事业规划的工作方案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气象事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____年,我们将以科学精神和务实作风,制定和实施全面的气象事业规划,以应对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气象挑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1. 加强观测和预报:提高气象观测和预报能力,准确有效地预测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
2. 优化服务体系:建立现代化的气象服务体系,提供个性化、精确的气象服务,满足社会各个层面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3.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气象科技创新,提升气象科学研究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气象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气象信息和技术,提高国际气象合作水平,推动全球气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重点工作1. 提高气象观测和预报能力- 更新和完善气象观测设备,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 加强气象预报模型的研发和优化,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推动气象监测和预报技术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 建立和完善气象观测和预报质量评估机制,保证观测和预报的质量。
2. 建立现代化的气象服务体系- 搭建个性化气象服务平台,满足各行业、各层面对气象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 加强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提供实时、精准的气象服务支持。
- 推广气象智能终端设备,提供更便捷的气象信息查询和服务。
- 加强社会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气象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3. 加强气象科技创新- 加大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研究力度,提升气象科学研究水平。
- 推动气象遥感技术的应用,提高气象观测的空间分辨率和时空覆盖能力。
- 加强气象数值模式的优化和改进,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 深化气象大数据研究,开展气象数据挖掘和分析,挖掘气象数据的潜在价值。
4. 拓展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气象组织的合作,参与全球气象科学研究和气象监测网络建设。
气象科普研学实践活动-详细解释说明
气象科普研学实践活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气象科普研学实践活动是一项旨在推动气象知识普及和提高青少年气象科学素养的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气象科普教育和实地研学活动,使参与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气象知识,并在实践中培养科学观察、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气象科普研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意义、活动内容和方法,以及对参与者、社会和学校的影响,最终总结活动收获并展望未来发展,同时给读者一些建议和建议。
通过这些内容,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气象科学的兴趣,促进气象科普教育的深入发展。
编写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实践效果和结论四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概述,包括强调气象科普研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重点介绍气象科普的重要性、研学实践活动的意义、活动内容和方法以及学习成果和体会。
实践效果部分将讨论活动对参与者、社会和学校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结论部分将总结活动的收获,展望未来的发展,并提出对读者的建议和结语。
整篇文章将围绕气象科普研学实践活动展开,层层展开,系统地介绍活动的内容和影响。
1.2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3 目的:本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气象科普研学实践活动,提高参与者对气象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对气象知识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旨在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促进参与者对气象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希望能够让参与者深入了解气象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从而引发他们对环境保护和气象灾害防范的重视,以及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气象知识的能力。
同时,也借此机会促进参与者与社会、学校的互动与交流,增进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期望能够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气象科学的机会,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未来的科学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气象灾害防治做出贡献。
从党和国家领导人近10年对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看气象科普的未来发展
从党和国家领导人近10年对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看气象科普的未来发展作者:刘波,任珂,徐嫩羽来源:《科技传播》 2017年第12期摘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一项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观点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对近10 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分析和探讨其对于气象科普工作发展的指示作用,并结合气象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给出未来气象科普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论述;气象科普中图分类号 P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9-0087-04科普工作在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实现科学技术、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十分重视科普工作,提出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对科普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科普工作发表重要论述,对科普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思想、工作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要求,科普事业繁荣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时期科普工作的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通过对近10 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分析和探讨,对科普工作发展有重要指示意义。
1 2007— 2016 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2016 年5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没有全民科普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现。
《致我们将为之奋斗一生的气象事业(气象精神演讲稿)》
《致我们将为之奋斗一生的气象事业(气象精神演讲稿)》第一篇:致我们将为之奋斗一生的气象事业(气象精神演讲稿)致我们将为之奋斗一生的气象事业在时下热映的电影《致青春》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曾经懵懂的青春岁月、看到了爱情与成长,也不禁让我感慨:我青春无悔的选择---我钟爱并将为之奋斗一生的气象事业。
xx年,我怀着80后青年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对事业的无限热情,步入了气象局的大门。
在这里,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收获了堪比战友的同事情谊。
在这里,我认识了一群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事业无限忠诚平凡而又伟大的气象人。
我开始对这项在毕业生眼中平淡、清贫的气象事业有了发自内心的热爱。
从这一天起,我开始真正的认识气象。
他诞生在建国初期,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
半个多世纪,他的经历就象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记载着成长的艰辛,承载着代代气象人为之奋斗的理想,每一页都留印着气象人不甘落后奋勇前进的足迹。
准确--气象工作的“生命线”。
“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这是聊城气象直面暴雨、干旱、洪涝考验的宣言。
xx年聊城天气变化异常。
春季气温偏低,霜冻灾害频发;夏季高温闷热,酷暑难耐;汛期强对流天气多发,暴雨频出,气象服务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面对考验,聊城气象人处乱不惊,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气象人的共同努力,无论汛期暴雨、冰雹或是雷雨大风、台风、高温,都做出了准确的预报和及时的服务,受到了地方领导的高度赞扬,省政府授予“全省防汛抗洪先进集体”;市委、市政府给予市气象局记集体三等功。
曾记否:xx年11月,从10日下午六点开始到12日,我市出现了入冬以来首场强降雪,本次过程持续时间长、强度大,为历史同期之最,直接经济损失4.1亿元,受灾人口64万,给我市交通、农业和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迎战“雪魔”,局领导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三级应急响应,气象台也从9日夜间开始,打破预报员轮休工作惯例,局长、台长、预报工作人员全部到岗到位,会商室里,一派繁忙景象,您瞧:有的在分析天气实况,有的在调阅云图,有的在制作服务材料,有的在进行灾情统计……在那些无眠的夜里,是会商室的长明灯温暖了浓浓的夜色,是争分夺秒、紧张有序的气象人奏响了迎战“雪魔”的最强音。
中国气象学会章程
中国气象学会章程(2002年10月18日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团体定名为中国气象学会(以下简称“本会”),英文全称是CHINESE METEOROLOGICAL SOCIETY,缩写为CMS。
第二条本会是中国气象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注册、具有公益性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气象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气象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条本会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团结和动员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气象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促进气象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气象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气象科学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反映气象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维护气象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气象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
第四条本会接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挂靠在中国气象局,并接受其领导。
第五条本会秘书处的地址设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邮政编码:100081。
第二章业务范围第六条本会的主要业务范围是:(一)开展气象科技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二)弘扬科学精神,普及气象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扞卫科学尊严,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三)为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行与气象有关的决策咨询、提出政策建议、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四)接受有关部门委托进行气象科技政策、规划、科研项目的论证和评估,气象科技成果的鉴定、评奖以及技术职务(称)资格的评审和科技标准的审议;(五)举办气象科技展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兴办与气象科技有关的实体,增强学会经济活力;(六)开展气象科技的继续教育,进行技术培训,帮助会员充实新知识;(七)开展青少年气象科技活动,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学生课外活动;(八)推动气象科技的交流、协作,组织气象技能竞赛,发挥学会在气象行业内外的纽带作用;(九)加强同兄弟学会间的联系,促进相关交叉学科之间的组织协作;(十)开展气象科技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发展同国外有关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友好交往;(十一)组织海峡两岸气象界的学术交流,学者互访,推动科技合作,促进两岸大气科学的发展;(十二)编辑、出版、发行气象科技文献、气象学术刊物和科普刊物及相关的音像制品;(十三)向有关部门反映气象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举办为气象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各类科技活动;举荐人才,表彰奖励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和气象科技工作者;提倡并鼓励会员和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遵守科学道德,发扬协作精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宿迁市气象科普工作发展与创新思考
宿迁市气象科普工作发展与创新思考发布时间:2022-08-05T06:57:30.89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30卷6期作者:姚海涛孟韩春颜雅琼徐恩[导读] 气象科普是普及气象知识、推广气象科学技术、宣传气象为社会和民众服务能力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姚海涛,孟韩春,颜雅琼,徐恩宿迁市气象局 223800 摘要:气象科普是普及气象知识、推广气象科学技术、宣传气象为社会和民众服务能力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也是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基础工作领域之一。
本文通过气象科普需求调研,点面结合,全局思考,分析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探讨发展思路,提出五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引言宿迁市气象局及所属3个县局因地制宜,在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进行了多次尝试,目前科普对象主要是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学生等。
科普形式主要是参观科普馆、参观气象台、气象科普专题讲座、联合科普展览、宣传单等,每年的受众约12000人次。
在推动气象科普工作的与时俱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社会的需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气象科普工作在指导思想、形式、内容、组织保障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及对各类气象信息迅速增长的需要。
工作缺乏协作机制,发展迟缓。
表现在气象科普专职人员缺乏,与科研机构、科协、民政、教育等部门协作较少。
目前县气象局没有专职的科普人员,市气象局虽然有承担的科普工作科室,但其还承担防雷安全执法、防雷图审和质量考核等工作。
科普人员普遍存在专业水平不足,与省级气象学会互动不够,与兄弟部门的沟通也不足,这些都是制约宿迁市气象科普发展的主要因素。
形式单一内容单调,质量不高。
表现在大多是围绕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技宣传周等载体开展活动,形式单一、方式陈旧。
科普内容主要集中在与业务相关的预警信号说明,人工影响天气原理,气象法律法规等方面,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缺少与农业,环保,交通,旅游这些气象相关行业的科普讲解,不能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工作的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科普工作是推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第二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开幕式上讲话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刘英金
(2003年12月5日)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第二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
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和秦大河局长向各位来宾、各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辛勤耕耘在科普战线的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向一贯支持、帮助、关心气象科普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预祝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大会是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性的气象科普工作会议,是气象行业学习、实践“三个代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推动全国气象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措施。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且还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制定各种计划,不断提高本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
《科普法》的颁布实施,是全面提高我国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是科技界和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
气象科普工作是国家科学普及工作的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一贯重视气象科普工作,全国气象行业的各有关单位,充分发挥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在气象科普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6年来,
建立健全了科普工作的专门机构,为顺利开展气象科普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逐步打造出了气象台站对外开放的科普品牌,使气象台站成为气象行业联系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目前已拥有一批国家级、行业级科普基地和气象科普馆,使数以百万计的社会公众有机会感受到气象科学的魅力;我们还编辑出版了一批气象科普丛书,气候热门话题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这些成绩有赖于各级领导对气象科普工作的充分重视,有赖于投身科普事业的广大气象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
这些工作对于推动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未来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气象局长会议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是我们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越的重要步骤。
气象事业要达到世界水平,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付出不懈的努力。
科学技术与科学普及有着紧密联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科学普及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气象科技事业也是如此。
近年来,天气、气候的变化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气象科普工作,可以使社会各界更加关心、理解气象,从而形成支持气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气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气象科普工作,可以为气象科技人员与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以促进气象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气象行业集中体现了我国高新科技成果,通过气象科普工作,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和优秀人才加入到气象科技队伍,
为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
因此,气象科普是促进气象科技事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推动我国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由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越的强大动力。
新时期、新形势下,气象科普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气象事业在社会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
《科普法》第十七条规定,气象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各自的工作开展科普活动”,从法律上要求气象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要做好气象科普工作。
虽然近些年来气象科普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气象科普工作距离社会与公众的需求、距离新时期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召开这次工作会议,进一步动员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重视和做好气象科普工作,为新时期中国气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技动力,是十分必要的。
这次会议将讨论和修改《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关于贯彻<科普法>的意见》,将审议气象科普工作报告。
各级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不断提高对气象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研究做好气象科普工作的新思路,充分加强对气象科普工作的领导,这是开拓气象科普工作新局面的关键所在。
气象学会要继续发挥科普主力军的作用,要动员气象行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职责。
科普工作是全社会的任务,气象科普工作是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责任。
让我们共同努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科普法》,紧紧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为全面开创气象科普工作的新局面,推动新时期中国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