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支出、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
我国最优公共支出规模测算——基于Barro模型的实证研究
公共管理Һ㊀我国最优公共支出规模测算基于Barro模型的实证研究倪新生ꎬ梅㊀丽摘㊀要:公共支出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ꎬ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ꎮ对于最优公共支出规模的研究ꎬ更是实现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ꎬ提升公共支出效益的重要前提ꎮ本文在确定Barro模型为计算方法的基础上ꎬ选取了1978—2015年的数据ꎬ经过模型构建㊁回归分析以及各项计量检验ꎬ最终得到了我国最优公共支出规模为29.15%ꎮ得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应该是优化公共支出的结构而非进一步扩大规模的政策建议ꎮ关键词:公共支出ꎻ最优公共支出规模ꎻBarro模型中图分类号:F29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6-0181-03一㊁研究背景公共支出是政府开展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ꎬ也是其实现职能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ꎮ20世纪以来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支出相对规模逐年上升ꎮ公共支出规模上升这一现象逐渐成为社科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ꎮ2009年希腊爆发债务危机后ꎬ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比以往更加重视公共支出规模的控制ꎮ而中国经济实力不及发达国家ꎬ遭遇着赤字和负债的困扰ꎮ由此可见ꎬ我国更加有重视与合理控制公共支出规模的必要ꎮ我们选取1978 2015年的数据ꎬ通过构建Barro模型ꎬ来测算我国最优公共支出规模ꎮ当政府的公共支出规模达到这个数值时ꎬ能够使政府最有效地履行其职能ꎬ更有利于稳固和发展我国的经济ꎮ二㊁我国最优公共支出测算的实证分析(一)模型的构建Barro在具有固定规模报酬的 AK 生产函数的基础上ꎬ引入政府公共支出ꎬ建立了一个以政府支出为中心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ꎬ并得出了一个最优公共支出规模ꎮ假定生产函数形式如以下公式所示:Y=F(KꎬNꎬG/N)(1)Y为实际产出ꎬ使用GDP进行表示ꎻK是资本存量ꎬ为公共和私人资本存量的和ꎻN是就业的人数ꎻG代表政府支出ꎮ进一步进行假设ꎬ生产函数F是一阶齐次并且二阶连续可导ꎬ且满足Fi>0ꎬFii<0ꎬi=KꎬNꎬGꎮ对(1)式求关于时间t的偏导数ꎬ得到∂Y∂t=∂F∂K ∂K∂t+∂F∂N ∂N∂t+∂F∂G ∂G∂t(2)对(2)式两端同时除以Yꎬ得到Y'Y=∂F∂K K'Y+∂F∂N N'Y+∂Y∂G G'Y(3)设g=GNꎬ则上述(3)式可转换为Y'Y=∂F∂K K'Y+∂F∂N N'N NY+∂F∂G g'g GY(4)令α=∂F∂N NYꎬMPK=∂F∂KꎬMPG=∂F∂Gꎬ则(4)式可化简为Y'Y=MPKK'Y()+αN'N()+MPGGY()g'g()(5)其中ꎬα=∂Y∂N NY为就业的产出弹性ꎬMPK=∂F∂K是资本的边际产出ꎬMPG=∂F∂G是公共支出的边际产出ꎮ根据Barro法则ꎬ政府公共支出规模为最优时要求MPG=1ꎮ若MPG>1ꎬ表示政府的公共投资不足ꎻ如MPG<1ꎬ则表示公共投资过度ꎮ由G的产出弹性γ=∂F∂G GY和政府公共支出规模S=GYꎬ可得:γ=∂F∂G GY=MPG Sꎬ即MPG=γSꎬ也即当MPG=1时ꎬS=γꎬ公共支出达到最优规模ꎮ为简化对最优规模的估计ꎬ本文采用殷强提出的运用一个简单的 AK 生产函数进行分析ꎮ设生产函数方程为:Y=AKαNβGγ(6)其中ꎬY代表GDPꎻA是常数ꎬ代表一定的广义技术水平ꎻK代表资本存量ꎻN代表就业人数ꎻG代表公共投资规模ꎮαꎬβꎬγ分别代表资本存量㊁就业水平和公共投资的边际产出弹性ꎮ对(6)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lnY=lnA+αlnK+βlnN+γlnG(7)其中γ=∂Y∂G GY=MPG GYꎬ即当MPG=1时ꎬγ就是以相对指标表示的公共投资的最优规模ꎮ(二)数据选取运用巴罗模型ꎬ本文涉及的变量有GDP㊁政府公共支出G㊁就业人数N㊁资本存量K四项数据ꎮ其中ꎬGDP㊁政府公共支出以及就业人数可以通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的官方数据汇总整理得到ꎮ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文献研究资本存量K的估算ꎬ常用的生产性资本存量估算公式为Kt=Kt-1(1-δ)+Itꎮ此公式中提及以下3个变量:基期资本存量K0的确定ꎻ每年投资额It的181确定ꎻ折旧率δ的确定ꎮ对于变量每年投资额Itꎬ我们采用了单豪杰的做法ꎬ采用中国统计局在支出法名义GDP中公布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ꎬ这项数据可以在统计年鉴中轻易找到ꎻ对于变量折旧率δ和基期1978年的资本存量ꎬ我们简单采用单豪杰在«中国K的再估算:1952 2006年»所做的估算ꎬ资本存量为14020.6亿元(当年价格)ꎬ折旧率δ恒定为10.96%ꎮ以1987年的数据为例ꎬ我们计算其资本存量的过程如下:K1987=K1986ˑ(1-10.96%)+I1987=14020.6ˑ(1-10.96)+3821.4=16305.34根据以上的算法ꎬ我们估算出中国1986 2015年的资本存量ꎮ(三)模型的检验和回归分析使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检验各个被考察变量之间的互相依存性ꎬ再通过OLS模型的估计ꎬ得到各变量间长期均衡的方程ꎮ1.平稳性检验分析中选择的经济变量均属于时间序列ꎬ在实际经济运行中ꎬ经济变量很少是平稳的ꎬ如果假设经济稳定进行回归检测ꎬ则可能出现 伪回归 ꎬ使分析结果失去价值ꎮ所以需要对经济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ꎬ判断变量的平稳性ꎮ本文使用eviews软件ꎬ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ꎬ检验结果见表1ꎮ表1㊀变量的ADF单位根检验变量ADF统计量临界值结论lnY-2.352263-2.986225∗∗∗不平稳lnN-7.091308-3.737853∗∗平稳lnK-2.976627-2.998064∗∗不平稳lnG0.376433-2.976263∗∗不平稳DlnY-2.903872-2.632604∗平稳DlnK-3.257880-2.976263∗∗平稳DlnN-2.753439-2.646119∗平稳DlnG-3.435267-2.971853∗∗平稳注:本表中 ∗ ꎬ ∗∗ ꎬ ∗∗∗ 表示10%ꎬ5%和1%的置信水平ꎮ由表可知ꎬ除lnN外ꎬ其余变量对数值的ADF统计量都不小于临界值ꎬ变量存在单位根ꎬlnY㊁lnK㊁lnG在时间序列上都是不平稳的ꎬ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可能存在伪回归ꎮ但如果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ꎬ仍然可以进行协整分析ꎮ在对变量的对数值进行一阶差分后ꎬDlnY㊁DlnK㊁DlnN㊁DlnG的ADF统计量都分别小于置信水平1%的临界值ꎬ所以lnY㊁lnK㊁lnN㊁lnG同属于一阶单整序列ꎬ符合协整条件ꎬ可以进行协整检验ꎮ2.协整检验有些时间序列本身是不平稳的ꎬ但其某种线性组合却是平稳的ꎬ这个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ꎬ这就是协整关系ꎮ对多变量的协整检验ꎬ一般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ꎮ使用eviews软件对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ꎬ具体结果见表2ꎮ表2㊀变量的协整检验HypothesizedNo.ofCE(s)EigenvalueTraceStatistic0.05CriticalValueNone∗0.84007497.5828147.85613Atmost1∗0.59470546.2575729.79707续表HypothesizedNo.ofCE(s)EigenvalueTraceStatistic0.05CriticalValueAtmost2∗0.46391420.9696315.49471Atmost30.1179053.512783.84147㊀㊀表2共有4列ꎬ其中第一列是原假设ꎬ第二列是特征值ꎬ第三列是T统计量ꎬ第四列是5%的临界值ꎬ依次列举了三个检验原假设结果ꎬ并且用 ∗ 号表示可以拒绝原假设的检验ꎬ ∗ 号表示置信水平为95%ꎮ第1行T值=97.58281>47.85613ꎬ即在95%置信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假设)ꎬ也即是三变量存在协整方程ꎻ第2行T值=46.25757>29.79707ꎬ即在95%置信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最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ꎻ第3行T值=20.96963>15.49471ꎬ即在95%置信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最多存在两个协整关系)ꎮ因此ꎬ本文中提到的四个变量至少存在着2个协整关系ꎮ这表示我国GDP和就业人数㊁政府支出及资本存量有着长期均衡的关系ꎮ3.OLS回归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只可以验证各个被考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联系ꎬ需要通过使用OLS模型进行量化能得到影响的方向和程度ꎮ表3㊀OLS回归结果变量系数标准误差T-统计值显著水平lnA-4.5474680.114623-4.5819590.0164lnN0.4798070.2312744.4573570.0071lnK1.1369550.1402316.8993000.0000lnG-0.2914580.127464-2.2032190.0419㊀㊀所以ꎬ由各变量的OLS估计结果可得最终的回归方程为:lnY=-4.547468+0.479807lnN+1.136955lnK-0.291458lnG(8)由(8)式我们可以得出ꎬ最优公共支出规模为29.15%ꎮ我们将测算出的最优公共支出规模与近年来我国公共支出占GDP比重相对比如图1所示ꎬ不难发现ꎬ目前我们国家的公共支出所占比偏小ꎬ但是相比前几年ꎬ已经趋于最优化ꎮ图1㊀我国公共支出占GDP比重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表3-1㊁表7-1相关数据整理而得ꎮ4.结果分析我们将测算的29.15%的数据与国内学者测算的进行对比:王君萍ꎬ孔祥利通过建立内生增长模型ꎬ并基于1978 2003的样本数据实证测算出我国的最优公共支出规模是22.97%ꎻ殷强通过Barro模型基于1981 2004的数据测算出我国最优公共支出规模为29.74%ꎻ马树才ꎬ孙长清以巴罗的单部门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进行扩展ꎬ构造了一个具有公共物品拥挤效应的经济增长281公共管理Һ㊀模型ꎬ并基于1978 2000年的统计数据ꎬ运用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ꎬ得出我国的综合最优财政支出规模约为占GDP的24%ꎮ研究发现ꎬ我国公共支出有利于经济增长ꎬ中国的最优政府支出规模应该是27.9%ꎮ张治觉ꎬ侯奔ꎬ姚传飞研究在家庭和政府资源约束情况下ꎬ根据 巴罗法则 进行经验研究ꎬ研究认为我国政府支出的最优规模为占GDP的30.2%ꎮ这些与我们测算的结果相差不大ꎮ三㊁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出发ꎬ根据Barro模型将公共支出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ꎬ采用1978 2015年的数据ꎬ构建出 AK 生产函数模型对最优公共支出规模进行简单估计ꎬ并通过平稳性检验㊁协整分析检验㊁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OLS模型估计ꎬ得到变量间的长期均衡方程ꎬ使研究得到更加稳健的分析结果ꎮ经过模型构建以及回归分析ꎬ本文得出我国1978 2015年最优公共支出规模为29.15%ꎮ对照我国实际公共支出占比ꎬ相对于计算结果ꎬ我国公共支出存在比例过大的问题ꎬ因此可以得出ꎬ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应该是优化公共支出的结构而非进一步扩大规模ꎮ参考文献:[1]李晓燕.浅议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政策工具选择 基于制度缺失的视角[J].管理观察ꎬ2009(35):29-30. [2]寇铁军.财政学教程[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ꎬ2009.[3]RobertJ.Barro.EconomicGrowthinaCrossSectionofCountries[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ꎬ1989ꎬ106(2):407-443.[4]马拴友.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ꎬ2003:46-49.[5]马树才ꎬ孙长清.经济增长与最优财政支出规模研究[J].统计研究ꎬ2005ꎬ22(1):15-20.[6]孙长清ꎬ李晖.基于经济增长的财政支出最优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ꎬ2006.[7]李建强ꎬ张淑翠.政府规模对经济增长的Amery曲线效应 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ꎬ2011(6):37-42.[8]杨友才ꎬ赖敏晖.我国最优政府规模 基于门槛回归的结果[C].2009.[9]KarrasGeorgios.TheOptimalGovernmentSize:FurtherIn ̄ternationalEvidenceontheProductivityofGovernmentServices[J].EconomicInquiryꎬ1996:193-203.[10]BarroꎬRobertJ.OutputEffectsofGovernmentPurchase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icsꎬ1981:1086-1121.[11]顾建华.政府公共支出及其最优规模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ꎬ2008(29):57-58.[12]殷强.我国公共投资规模效率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ꎬ2007(2):46-47.[13]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 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ꎬ2008(10):18-28.[14]王君萍ꎬ孔祥利.公共支出最优规模:1978 2003年的样本数据求解[J].财经论丛ꎬ2006(125):29-34.[15]张明喜ꎬ陈志勇.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研究[J]ꎬ财贸经济ꎬ2005(10):41-45.[16]张治觉ꎬ侯奔ꎬ姚传飞.经济增长与政府支出的最优规模 基于国家效用函数的研究[J].统计决策ꎬ2007(22):42-44.作者简介:倪新生ꎬ男ꎬ山东东明人ꎬ高级经济师ꎬ东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ꎬ研究方向:城市建设与乡村发展ꎻ梅丽ꎬ女ꎬ湖北黄冈人ꎬ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ꎬ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宏观经济分析ꎮ(上接第174页)的智力水平㊁上课认真程度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达到更好的效果ꎮ树立多样的人才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 因材施教 的重要基石ꎮ每个人生而不同ꎬ先天资质㊁个性特点㊁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和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ꎬ将他们培养成为有用的人ꎮ时代的发展要求多方面的人才ꎬ老师培养的学生应该也是多方位的人才ꎮ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的表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ꎬ将他们的优点放大化㊁最大化ꎬ并加以自己的引导ꎬ及时和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ꎬ培养他们擅长的兴趣点ꎬ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ꎮ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影响ꎬ很多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ꎬ不再认为只有读书才是以后生活的唯一出路ꎬ认为适合才是最好的ꎮ老师应该 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ꎬ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ꎬ着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㊁品德教育㊁纪律教育㊁法制教育ꎬ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ꎮ 一个学生成才的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ꎬ不戴 有色眼镜 看待学生ꎬ尽心尽力培养学生的特长ꎬ让他们成为国家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ꎮ四㊁结语在应试教育下的教育者一般都会比较重视最终的考试结果ꎬ轻视情感的教育ꎬ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ꎬ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存在问题ꎮ 因材施教 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根据 以人为本 思想为基础的教育原则ꎬ教育者的合理运用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ꎮ参考文献:[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ꎬ2010.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ꎬ2006:125. [3]陈万柏ꎬ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ꎬ2007.[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胡锦涛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16.作者简介:王莹ꎬ女ꎬ安徽桐城人ꎬ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ꎮ381。
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评价3、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二、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现状分析1、创新生产的定义和指标体系创新生产是一个多维度、复杂且动态的过程,涵盖了从新思想的产生、研发活动的进行,到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商业化应用的整个过程。
在中国,创新生产被赋予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角色。
本文所指的创新生产,主要关注科技创新,即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产生新知识、新技术,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为了全面、系统地衡量创新生产,需要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际数据可获得性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三个维度的指标体系。
创新投入指标主要包括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等,反映了一个地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创新产出指标则包括专利数量、技术市场成交额等,直接体现了科技创新的成果和效益;创新环境指标涵盖了教育水平、科技服务机构数量等,这些因素对于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这一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评估中国各地区创新生产的水平、结构和特点,为后续的空间计量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这一指标体系也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创新生产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2、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总体情况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区域创新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国的区域创新生产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创新生产的地理分布不均。
尽管全国范围内的创新活动都在不断增加,但东部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区域,其创新生产的规模和速度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
这些地区的创新资源丰富,科研机构和高校众多,为创新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创新生产的行业差异明显。
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是创新生产的主要领域。
基于VAR模型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种简化 , 它克服了传统 的计量经济 方法以经济理论 为基础来
描述变量间关系的缺 陷, 已成为被广 泛使用 的分析 系统 中各变
量 之 间 动态 影 响 关 系 的 工 具 。本 文 采 用 多 元 协 整 的 方 法 构 建
检验 结果显 示 , 在 1 O 的显 著 性水 平 下 , 0是 Z GD P 的 格 兰杰原 因 , 而 Z GD P不 是 0的 格 兰杰 原 因 ; 说 明 产业 结 构
是 G DP增 长 的 原 因 , 两者 存在确 定 的因果关 系 。
温州产 业结 构 与经济 增长 的关 系进行 实证 研究 , 希 望 能对 温
一
格 兰杰 因果 关系检 验主要用 于分析经济 变量之 间 的因果 关 系 。为了验证产 业结 构 与经 济增 长 的格 兰杰 因果关 系 , 本 文引用 Mo o r e 结 构变化值来 衡量产业 结构 的变化 。该指 标运 用 空间 向量测定法 , 以向量空 间中夹角为基 础 , 将 三个产业 视
表 1 格 兰 杰 因果 关 系检 验 结 果
样 本数
3 3 3 3
原假设( Nu l 1 Hy p o t h e s i s )
0 d o e s n o t Gr a n g e r Ca u s e ZGDP Z G DP d o e s n ot Gr a n g e r C a u s e 0
F统 计 量
3 .7 92 67 0 . 0 3 4 1 0
P值
0 0 6 0 9 0 . 8 5 4 7
势 。在 2 0 0 3 年 至今 , 温 州 的 GDP年 增长 率在 浙 江各 地 区的 排名 中几 乎每 年都是 倒数 第一 。因此 外界 就有 “ 温州 经 济衰 落” 等说 法 , 很 多学 者也 开 始 更加 关 注 温 州 经 济 。本 文 将 对
金融集聚、金融风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财经理论研究2023年 第5期[收稿日期]2023-05-1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2BTJ071)[作者简介]赵峰(1978-),女,山东莘县人,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金融集聚、区域经济、绿色技术创新研究。
[通讯作者]邹悦(1996-),女,山东泰安人,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金融集聚、区域经济、绿色技术创新研究。
金融集聚、金融风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赵 峰,邹 悦(山东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摘 要]金融集聚主要通过集聚与扩散两个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我国的外源性金融风险和内生性金融风险也会对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此,本文收集了2007年至2019年我国各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并依照地理方位将各省份划分成四个区域,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金融集聚和金融风险对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空间效应以及金融集聚对金融风险的非线性影响。
研究表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层面上具有比较明显的正相关性;总体而言,金融集聚总体上会助推区域经济的向好发展,但更多地表现为对本区域的促进作用,而为相邻地区带来的经济效应是有限的;金融风险总体上会阻碍区域的经济发展进程,但更多地表现为对周边地区的抑制效应。
因此,要重点关注金融风险在不同区域的空间依赖性。
此外,我国四个区域的金融集聚和金融风险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金融集聚对金融风险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影响。
[关键词]金融集聚;金融风险;区域经济;区位熵;熵值法[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63(2023)05-0030-13 一、引言金融集聚可以通过集聚效应强化本区域的经济实力,并在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带动邻近区域的经济发展,金融集聚也会促使金融集聚区内和区外产生经济发展差距,提高金融集聚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而阻碍本区域和邻近区域的经济发展进程。
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收稿日期:2022 11 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213400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1JZD02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M70057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22CDJSKJC30)通讯作者简介:王丹,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建设可持续,项目绩效管理。
E mail:wangxiaodan@cqu.edu.cn。
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刘炳胜1, 郭慧文1, 王丹1, 陈思2(1.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044;2.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00)摘 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爆发的历史交汇时期,发展新基建是开辟新型发展路径、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现有研究大多定性分析新基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明确新基建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量化关系。
本文以2003—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各省区市新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新基建投资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他地区新基建投资水平的提高会抑制本地区经济增长,即新基建投资具有虹吸效应。
此外,在不同区域,新基建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不同的作用规律。
本研究为新基建投资的布局及区域间平衡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和发展思路。
关键词:新基建;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计量模型;空间溢出效应中图分类号:F1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7 0145(2023)02 0059 08doi:10.11847/fj.42.2.59AnalysisofSpatialSpilloverEffectofNewInfrastructureon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AnEmpiricalStudyBasedonSpatialPanelModelLIUBing sheng1,GUOHui wen1,WANGDan1,CHENSi2(1.SchoolofPublicPolicyandAdministration,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China;2.SchoolofCivilEngineering,SoutheastUniversity,Nanjing211100,China)Abstract:Atthehistoricalintersectionoftechnologicalrevolutionandindustrialtransformation,thedevelopmentofnewinfrastructureisanimportantdrivingforceforopeningupnewdevelopmentpaths,promotingtheconversionofoldandnewkineticenergy,andpromotinghigh qualityeconomicgrowth.Althoughpreviousstudieshavediscussedthetheoreti calmechanismthathownewinfrastructurepromoteseconomicdevelopment,thequantitativerelationshipbetweennewinfrastructureinvestmentandregionaleconomicgrowthisstillunclear.Takingthepaneldataof30provinces(excludingTibet)inmainlandChinafrom2003to2019astheresearchsample,thispaperusesaspatialeconometricmodeltoex aminetheimpactofnewinfrastructureinvestmentineachprovinceoneconomicgrowthanditsspatialspillovereffect.Theresultsshowthatingeneral,localimprovementofnewinfrastructureinvestmentplaysasignificantroleinpromotingeconomicgrowth,butthatinotherregionswillinhibitlocaleconomicgrowth,thatis,thenewinfrastructureinvestmenthasasiphoneffect.Inaddition,indifferentregions,newinfrastructurehasdifferenteffectsoneconomicgrowth.Thisstudyprovidescertaindatasupportanddevelopmentideasforthelayoutofnewinfrastructureinvestmentfromanempiri calperspective,soastofacilitatethebalancedandcoordinateddevelopmentbetweenregions.Keywords:newinfrastructure;regionaleconomicgrowth;spatialeconometricmodel;spatialspillovereffect1 引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够形成公共资本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有着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1]。
工业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研究
作者: 邓若冰 刘颜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南京210093
出版物刊名: 经济问题探索
页码: 66-76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期
主题词: 工业集聚 空间溢出 经济增长 空间杜宾模型
摘要: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全域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空间局域LISA分析,考察2001-2013年我国省际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并构建三种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一步分析中国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我国工业集聚和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并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若不考虑空间因素,结果会被高估;在仅考虑经济因素的空间权重下,其他地区工业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回流效应占主导地位,工业集聚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负溢出效应,加剧区域不平衡增长;而纳入地理因素后,其他地区工业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扩散效应抵消了回流效应,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太显著。
当然,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投入、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也将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区域经济研究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区域经济研究引言:区域空间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近几十年内区域空间计量模型在国外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尤其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而著称。
本文梳理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以及其概念,国内外的文献研究,对其内容和方法作了一定的整合,并且分析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希望能应用于具体的地区实证研究。
关键词:区域空间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自相关区域空间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如今随着空间计量模型的广泛运用,尤其在应用经济学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
但是,国内的文献检索中发现国内学者对于空间计量模型的研究仍然是比较薄弱。
随着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和计量工具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地理学者和区域经济学者开始将注意力放到宏观尺度的空间集聚现象研究上,他们为了给区域经济的增长以及空间集聚产生的效应做出相对合理且详尽的分析,借助了空间计量方法以及一定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并且在此过程中构建了空间结构模型的构建,分析集聚产生的机制以及经济成效,并将此应用于具体地区的实证研究。
一、空间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和主要概念空间计量经济学作为一个确定的研究领域出现时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为了满足区域计量经济学中处理区域经济数据的需要而出现的。
1974年的荷兰统计协会年会上,j.pealinck在其对大会的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概念。
paelinck和klaassen(1979)没有定义空间计量经济学本身,而是初步确定了五个重要原则,用来指导空间经济计量模型。
这五个规则包括:(一)空间相互依存的作用;(二)空间关系的不对称性;(三)位于其他空间解释性因素的重要性;(四)分化事后和事前互动;(五)明确建模空间模型中的空间模拟。
有趣的是,这些规则强调一个现实的表达空间直观变量在计量模型规范中的重要性,如潜在措施,距离衰退功能和空间的安排。
他们同时指出,空间系列和时间系列的根本区别是由于空间相互作用相对于时间序列的反馈。
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的实证分析
( 9 使 用一阶相邻 函数矩阵来生成( 1 9) 9 若 两 区域相邻 则赋值 为 1 ,不相邻则赋值 为 0) ,并对 W 进行标准化处理 。
发现对外贸易对河南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比利用外资的作用更大。刘渝琳 、王盛顺
( 0 0) 2 1 研究了对外 开放对重庆市 的影响 ,
由于传统的OL 方法在进行空间面板 S 估计时 ,不再是无偏的或有效的。因此需
阵 ,WY . 为空间滞后项 ; £ 和 + 为随机
误 差 项 ,服 从 正 态 分 布 ;下 标 i 意 为 第 j 、t
应最大。郭宝华、覃成林 ( 0 5) 2 0 将对外开 放指标分 为对外 贸易和利 用外资 两方面 ,
个省区的第 t 个考察年份 。w 采用 L s g ea外 开放既可 以直接促进 经济增长 , 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 , 推动区域 经济长期增长。刘泽 ( 0 1) 用 1 8 — 21 使 9 4 20 0 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 ,研究 了对外开放
与山东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发现进 1可以 3
促进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 , 而出1、外商直 3 接投资并不能显著推动经济增长。
一
增长效应 的研究具有一定局 限性 首先 , 以 区域 为对 象,没能考虑到对外开放相关区 域 的空间自相关性 , 这与现实有较大差距。 而且基于 单一地 区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
分析说服 力不够 。其次 ,多从对外贸易和
《2024年空间计量模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范文
《空间计量模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科学和数据科学的发展,空间数据及其在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空间计量模型,作为空间数据分析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已经在经济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公共政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空间计量模型的理论基础,并对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二、空间计量模型的理论基础1. 定义与分类空间计量模型是一种通过捕捉和分析空间数据中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来研究现象的模型。
这种模型包括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空间自回归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等。
2. 理论基础空间计量模型的理论基础包括空间自相关理论、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过程理论等。
其中,空间自相关理论强调观察值之间的依赖性,空间异质性则反映了空间单位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而空间过程理论则强调空间过程的变化和动态性。
三、空间计量模型的应用研究1. 经济学领域的应用在经济学领域,空间计量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房地产价格评估、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结构研究等方面。
例如,通过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可以分析不同地区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变化规律。
2. 地理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在地理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空间计量模型被用于研究区域生态保护、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质量评价等问题。
例如,使用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可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公共政策领域的应用在公共政策领域,空间计量模型被用于研究公共设施布局、区域发展政策、社会公平等问题。
例如,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布和人口结构变化,可以制定更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
四、实例分析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例,可以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收集交通流量数据、路网结构数据等,建立城市交通网络的空间数据集。
然后,使用合适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交通拥堵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如道路宽度、交通设施布局等。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交通规划和管理策略,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解析及其展望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解析及其展望【摘要】空间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领域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对于解决地区经济、城市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然后详细分析了其方法与模型以及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接着探讨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现状和未来展望,进一步强调了其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总结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对其未来发展的建议,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历程、方法与模型、实证研究、现状、展望、重要性、发展趋势、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空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一个新兴且备受关注的领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空间计量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研究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学者们开始关注地理位置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试图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中的空间相关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空间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家们探讨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增长、贸易流和投资等重要问题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全球化背景下,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已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为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深入理解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解析和展望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意义空间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空间计量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空间联系和影响,揭示经济行为之间的空间依赖关系,为我们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经济分析框架。
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机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和指导,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
我 国区域 经济趋 同测度研 究— —基 于面板数 据空 间计量模型 的分析
19 0
用 到 区域 经 济趋 同研 究 中 ,他 们 发现 忽 略地 区间 的技术 差 异造 成 MR 收 敛 速率 的严 重下 偏 。林 毅 夫 W 和刘 明兴 ] 、许 召元 和李 善 同 利 用 面板 数 据 模 型验 证 了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以来 的地 区发 展 差 异 状 况 ,
的离差 随时 间推移 而下 降 ,通常用 变异 系数 、基尼 系数 和 泰尔 指数 等 指标 测 度 收入 水 平差 距 的变 化 ; B趋 同是 指期 初人 均产 出水平 较低 的 区域 通 常有更快 的增 长速度 ,即不 同区域 间的人 均产 出增 长 率水 平 与产 出水平 负相 关 ,通常 用 回归模 型来 测 度这 种 负 相关 关 系 ,当 B显 著 为负 表 明 地 区经 济 趋 同现 象 存在 。根 据模 型 中是 否加 入控制 变量 ,p趋 同还 可 以区分为 绝对 p趋 同和条 件 B趋 同 。
结果表明加入个体异质性特征之后 ,我 国省区经济趋同的速度显著提高。 横截面回归模型以高斯一马尔科夫假定为前提 ,认为个体彼此独立 ;面板数据模型尽管控制 了个
体 的空 间异质 性 ,但仍 以空 间独立 为假 定前 提 。事 实上 ,地 区间资 金 、劳动 力 的流 动 、商 品的流 通 和
技术扩散等因素使得国内地 区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相邻地 区间的影响尤为显著 , 个体间彼此独立的
假定 难 以成立 。传 统横 截 面 回归模 型无 法测 度这 种 空 间相 关 性 ,从 而 造 成 回 归结 果 的有偏 估 计 。R y e 和 Motoio首次 用 空 间计 量 经济 学 的方法 研 究 了 12- 19 nur l 【] 9 9 94年 美 国 经济 的收 敛 情 况 ,他速度更快 ,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区域经济差异会逐渐减小 ,最终 实 现 区域经 济增长 的趋 同 。 在趋同研究中,趋同现象被区别为人均收入水平上 的趋同 ( 仃趋 同)和增长率上 的趋 同 ( B趋 同) ,而区域 间增 长率 的差异 通常会 导 致人均 收入 水平 上 的 区域差 异 。仃趋 同是 指不 同 区域 人 均 收入
【毕业论文选题】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
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经济就是对物资的管理;是对人们生产、使用、处理、分配一切物资这一整体动态现象的总称。
下面是学术堂为大家整理的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一:1、乌海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2、贸易开放度、经济自由度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分析3、内蒙古资源环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4、循环经济模式下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5、新疆南疆经济空间演化格局及驱动力分析6、生产性公共支出、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多地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7、基于海洋生态产品的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额度评估8、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研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9、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10、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11、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用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绿色索洛模型”的分析12、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房地产市场风险防范13、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14、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评述15、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16、从宏观数据看中国经济的当下格局与长期增长前景17、创新驱动、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溢出及门槛效应的实证分析18、从共享单车上树现象谈如何有效管理推动共享经济健康发展119、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增长的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20、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21、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沿线国家产业层面数据的反事实模拟22、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23、新兴经济体国家工业化水平测度的实证分析24、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25、论“分享经济”下我国劳动法保护对象的扩张--以互联网专车为视角26、土地资源错配及经济效率损失研究27、美国经济政策转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8、浙江县域土地经济效益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29、中国海洋经济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空间分异30、房价对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3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32、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对不同负债结构国家的经济影响33、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34、我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空间效应分析35、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及空间分异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省份面板数据36、基于动态因子分析法的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研究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二:37、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战略的调整与实施38、我国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39、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解释力和话语权240、积极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41、中国FDI与ODI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启示42、马克思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比较43、农业机械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研究44、城市化、人口红利与日本经济增长关系研究45、区域人口、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情景预测研究46、煤炭消耗、污染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47、我国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与实证研究48、中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倒U型关系:杠杆率非对称变化机制视角49、城市规模与经济密度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50、城市群内部经济服务化空间互动关系分析--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51、海南建省以来经济增长空间分异格局演变52、湖南省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演变53、非均衡发展条件下地级市经济差距时空特征54、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投资社会风险探究55、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变迁的回顾与反思--兼论中国宏观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6、新常态、新经济与商业银行发展转型57、地方立法需求与社会经济变迁--兼论设区的市立法权限范围58、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尾效”研究59、中国经济增长拐点问题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学和微积分学的实证分析60、中国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耦合的动态演化61、中国高铁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和环境的短期效应综合评估62、“一带一路”与“中美经济博弈”63、滞留的集体主义:微博场域经济议题的社会共识现状与表达64、全球变革时代下的中国经济发展65、上海自贸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反事实”思维视角366、长三角地区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时空分异67、长江经济带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68、基于VAR模型的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69、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提升的驱动作用研究70、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71、绿色发展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环境经济影响?--基于非参数方法的解答72、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三:73、财政激励、政府偏好与地区经济增长74、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75、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与财政政策调控76、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77、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78、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79、基于景气状态的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时序性研究80、珠三角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8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8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给侧改革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83、中国城乡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及代际经济支持84、基于空间计量的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85、中国-欧亚经济联盟FTA的经贸效应模拟分析--基于GTAP模型及偏效应分解86、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87、双向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来自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88、金融发展、微观企业创新产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上市公司专利视角的实证分析489、中国经济增长与三个产业能源消耗的结构调整90、利润率下降与中国经济新常态91、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协调分析--以陕西省为例92、考虑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电力系统区间非线性经济调度研究93、中国旅游投资与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与差异分析94、人口密度、能源消费与绿色经济发展--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95、区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演进关系及其减排潜力研究96、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建设领域的应用97、金融发展缘何抑制了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98、土地开发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99、政府干预、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动力--兼论“简政放权”如何动态释放改革红利100、共享经济下网络平台的法律地位--以网约车为研究对象101、基于“互联网+”的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02、甘肃省生态资产价值和生态-经济协调度时空变化格局10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性分析104、环渤海地区港口体系与其城市经济的偏移增长及重心耦合态势研究105、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阶段转换研究106、中国金融压力的度量及其宏观经济的非线性效应107、生产商规模不经济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选择108、经济转型视野的“去库存”与房地产市场稳健性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四:109、江苏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110、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研究5111、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112、作为经济伦理的经济共享理念113、构筑湾区经济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度的实证分析114、城市化、人口集中度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115、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风险及应对116、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分析117、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118、论共享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119、中国城市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效应及空间溢出性120、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东北三省经济增长问题研究121、“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122、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的三个特点和规律123、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贡献124、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双重冲击下的世界经济125、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研究略论126、出境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兼论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异同127、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128、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理论与实践新发展的研究129、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医疗费用上涨对我国医保基金支出的影响分析130、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基于单一国家和多国的动态CGE模型1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变迁与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132、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经济转型--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现状与问题的思考133、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于半参数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134、经济增长理论的要素供给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6135、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136、金融集聚与区域民营经济成长--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和门槛模型的实证137、浅析体验经济环境下服装品牌的体验设计方法138、经济因素对服装流行色趋势影响的实证研究139、循环经济下的闭环模式对我国服装企业的启示140、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141、中国经济的“双重”结构转型与非平衡增长142、经济集聚、经济距离与农民增收: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143、互联网、信息元与屏幕化市场--现代网络经济理论模型和应用144、制造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效率提高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五:14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146、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回顾与展望--变化大背景下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高层论坛综述147、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148、中国地缘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内部机制149、供给侧视角下共享经济与新型商业模式研究150、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逻辑151、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的关系及发展前景152、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探析153、中国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154、“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及其效应分析155、融资歧视、市场扭曲与利润迷失--兼议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156、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异关系7157、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效应--基于联立方程的检验158、人口老龄化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探讨159、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160、基于通用分布的含风电电力系统随机动态经济调度161、城市用地扩张、规模经济与经济增长质量162、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163、中国金融状况的波动特征及其宏观经济效应分析164、中国政府经济治理的项目体制研究165、我国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分析166、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体系面临的挑战167、农业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68、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经济增长溢出与区域空间优化169、马克思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原理及其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现实意义170、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差异时空格局演变特征171、基于多源数据的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关联特性分析--以云南省为例172、交通可达性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关系--以江苏省为例173、政治关联与经济增长--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研究174、代际社会经济地位与同住安排--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分析175、专利能否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专利资助政策视角的一个解释176、在职消费经济效应形成机理及公司治理对其影响177、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问题--以互联网专车为例178、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79、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180、要素重新配置型的中国经济增长181、中国政治精英的权力结构与经济分权的可持续性89。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非稳定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方 法 , 更 多地挖掘 样本 信息 量 , 能 很好 地体 现 时间和
空 间 的统计 特 l 生。现在 面板数 据分 析进入 两个 重要
型 中 , 位之 间 的斜系数 、 单 固定效应 系数 和个 体趋 势 系数是 不 同的 , 克 瑞 恩讨 论 了七 个 面板 数 据 的协 派 整 统计 量 , 中第 一类 四个是 用联 合组 内尺 度描述 , 其 第 二类 三个 是用组 间尺 度来 描述 。在第 一类 四个 检 验 中借 助组平 均 统计 量 , 中三 个使 用 了菲 利 普 斯 其 ( hlp ) Piis和派 瑞 恩 ( e o ) l P ̄ n 的非 参修 正 , 四个 是 第
— —
基 于 非稳 定 面板 数据 模 型 的 实证 分 析
刘新 同
( 河科技 学院 商贸学院, 黄 河南 郑, 40 6 ) h 5 0 3 l
摘 要 :0世 纪 9 2 0年 代 之 前 , 内关 于 产 业 结 构 演 变与 经 济 增 长 的研 究 多 限 于逻 辑 推 理 与 规 范分 析 。 近 几 年 , 用 定 量 分 国 利
本 的检验 也是基 于残 差 的 检验 ”2。本 文 将 采用 派 l J 克 瑞恩 ( e ri) 出 的协整 检验方 法 : P don 提
Y = +6 + + n
据模 型分 析二者 之 间 的关 系 , 没 有 考虑 数 据 的稳 但 定性 。一 般来说 存 在趋 势 的数 据 是不 平 稳 的 , 易 容
断。
( ) 板 数 据 协 整 检 验 方 法 二 面
在 面板数 据 中 , 关 于 协 整 的检 验 主 要 有 两 个 “
方向, 一种 是 以没有 协整关 系 为原假 设 , 用平 稳 回 使 归方 程 , 面板 数据 中得 到残差 构造 统计 检验 , 从 计算 其分 布 ; 另一种 方法 是 以存 在协 整关 系为 原假设 , 基
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研究
二、文献综述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重要联系,如 上文所述,不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会带来“结构性 加速”与“结构性减速”两种不同的效果。 因此,有部 分学者从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角度进行分 析。 刘志彪与安同良(2002)利用 Moore 结构变化指 标测算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动程度,研究发现 产业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正面作用。 干春 晖 等 人 (2011)则 是 构 建 了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与 经 济 增 长之间的计量模型,将产业结构调整划分为合理化 与高级化两类指标。 研究发现,结构的高级化将引 发经济波动,而结构的合理化则相反会抵消这种波 动。 因此,要协调二者之间关系,实现二者间的平 衡,做到不偏不倚。 与段向以第三产业 为主的城市化阶段发展,劳动力开始转移至劳动生 产率相对低的第三产业,造成“结构性减速”现象的 出现,经济增速由此放缓。 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进入新常态阶段,如何理解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 构调整与经济增长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对实现我国 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成功迈入高质量增长阶段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背 景 下 , 蔡 昉 等 (2009) 以 大 国 雁 阵 模 型 分 析 为 框 架,经研究发现 2000 年至 2007 年间我国东中部地 区比沿海地区拥有更快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速度 与贡献度, 作者认为沿海地区产业得到升级后,将 落后产业转移,由中西部地区进行承接,劳动力回 流至中西部地区,从而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 的延续。 袁富华(2012)则是回顾了其他国家的发展 历程,并利用历史统计数据库,对发达国家的增长 历程进行分析。 研究得出结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后导致发达国家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与其产业结 构逐渐服务化有关,并提出了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 会出现“结构性减速”和“结构性加速”现象。
辽宁省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辽宁 政支出 省财 对经济 增长的 影响 刘又哲 谢冬水
( 中央财 经 大学 , 北京 10 8 ) 0 0 1 内容 提 要 : 文采 用 20 年一 20 本 05 08年辽 宁 省十 四个 地级 市的 面板数 据 , 过 空 间计 通 量 经济模 型 、 间 自相 关聚类 图及 显 著性 水平 图定量地研 究 了财政 支出对 经济增长 的影响 。 空
[ 收稿 日期 ]0 0 0 — 6 2 1~ 9 1 [ 作者简介 ] 王海军 , 经济学 院经济学博 士 , 研究方 向为 市场 国际论理论 、 经济增长理 论分析 ; 刘又哲 , 经济 学院经济学博士 , 研究方 向为市场 国 际论理论 、 风险管理 ; 水 , 金融 谢冬 经济学 院经济学博士 , 究方向为产权理 论 、 研 农业经 济。 ①数据来源 : 财政部 2 0 年预算决算表 , t :ys o gv 。 09 h p/ s m f o t / . . l
一
、
问题 的提 出与文献 回顾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 , 国的财政支 出规模 不 我 断扩大 , 尤其是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稳步攀升。20 08 年 , 方财 政 支 出 已 占全 国财政 支 出 的 7 .%,0 9 地 87 20 年进一步达到 8 . ① 这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财政支 01 , % 出, 尤其是地方财政支 出的经济增长效应 。 财政支 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国内外众多学者 研 究 的重 要领域 。Arw&K r(9 0较早 的在新 古 r o uz17 ) 典增长理论 的框架里讨论财政支 出与经济增长的关 系, 随后这一重要的理论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现有的 研 究 主要 围绕两 方 面展 开 : 是从 财 政总 支 出方 面 。 一 R m(9 6 利用 l5 国家 16 a 18 ) l个 90年一l8 90年的数 据 对 政 府 服务 大 小 和经 济 增 长 的关 系 进 行 了测 算 , 发 现政 府 消费 的系数 为正 ,政府 规模 对 经济增 长 具 有 正 影响 。Lnn (9 3也 对财 政支 出和经济 增 长 ad u 18 ) 关系进行了研究 , 但却得出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 长 呈反 方 向变化 的结论 。E as19 ) vn(9 7也对 财政支 出 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 了分析 ,却得出人均产出的增 长与政府消费 比重的相关性不显著。二是从分类支
中国产业集聚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工业为例
— —
以工 业为 例
叶 迪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 0 0 0 7 0 )
摘
要: 本 文以工业企业为例 , 在提 出工业产业集聚对工业经济增长产生正 向影响 的理论假 说之上 , 利用面板数 据计量模 型对全
而在模 型 中忽 视 的经 济增 长是 以支配效应为特征 的 , 通过 “ 增 长极” 对周 与经济增长指标 之间关 系的计量模 型 , 围资源 和产业 的吸 聚和 带动作 用可 以实 现非均衡 增长 了传统 经济增 长理论 所证 明 的影 响经 济增 长 的几 个 重
战 略。
要 的因素 , 如技术进步 、 劳动力数量 以及人均资本等 。
国2 5个省 份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 结果 显示工业产 业集聚对工业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 用 , 并在 此基础上 , 提 出中国 从政策上应该促进产业集聚, 形成l 产业链条 , 从而提升产业效 率, 进 而促进 经济增长的建议。 关键词 - 经济增长 ; 产业集聚; 泰尔指数 中图分类号 : F 2 2 4 ; F 0 6 1 . 5 文献标识l i  ̄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3 3 0 9 ( x ) . 2 0 1 3 . 1 1 . 6 3 文章编号 : 1 6 7 2 — 3 3 0 9 ( 2 0 1 3 ) 1 1 — 1 3 5 — 0 3
二、 产 业 集 聚 的 测算
在衡 量产 业集 聚的指标 中 ,区位 基尼系数 、 E — G指
中国学术 界从 2 0世 纪 8 0年 代末 开始 对产 业集 聚 数 、 产业 方差系数 的运用 比较 多 , 而计 算 泰尔 指数 的文 因此本文运用泰尔指数衡 量产业集 聚程度 。由 的研究 ,  ̄I t 研究则是在 2 0 0 0年 以后 。朱英 明( 2 0 o 3 ) 构 献较少 , 建 了区域 经济增长 的概念 性模 型 , 据此他 分析 了产业集 于泰尔指 数需要 通过省 级 以下 地级 市 的工 业企 业 总产 因而 4个 直辖 聚 的区域效 应 , 并 以 日本和韩 国为例 , 说 明了产业集 聚 值和就业人数计算得 出该省 的泰尔指数 , 西藏 省和青海省 工业总产 值过 的 区域差异 , 以长江 三角洲 为例 , 定量 分析 了发达 地 区 市 的泰尔指数无法计算 ,
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结构变动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引 言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我 国 第 一 产 业 的就 业 比 重相 比 第 二产 业 和 第 三 产 业 持 续 降 低 . 第 三 产 业 就 业 比 重增 长 速 度最 快 . 但是目
果 两个地 区相邻 则取 “ 1 ” , 反之 则 为 … 0’ 。 x ≤) ( t ; z k ≥0 ; k = l , . . …. , 2 8 } ( 1 ) Mo r a n I的 范 围 在 一 1到 1之 间 . 当 其 中. z表 示 不 同横 截 面 观 察 值 的权
酬. 即
高会 降低 产 业 的 就 业份 额 人 均 收入 的提 高 对 产 业就 业份 额 的 影 响 可 正 可 负 产 业 结 构与 就 业 结 构 的 变 动 未 必 同步 提 高制
造 业 的 就 业 份 额 关 键 在 于 空 间 效 应 的 提
∑∑ ( ) ( - Y )
M or g J l I= _ _ = 卫三L~
n n
—
—
一
S 2 ∑∑
( 4)
高。 关键词 : 就业结构 ; 全 要素生产 率: 空
间 面板
一
式 中 , S 2 } ( —
, ,
包络 分析方 法构 造 t 时 期 的 不 变 规 模 报 Y 表 示 第 i 个 地区 的观测 值 . n代 表观 测 的地 区总数 , w 代 表空 间 权 重矩 阵 , 如 U c ={ ( x t , y t ) : ∑2 8 k : 1 z ≥y ; ∑2 8 k : 1 z k
全 要 素 生 产 率 的 增 长 和 资 本 产 出比 的提
业 之 间 的 技 术 水 平 发 生 变 化 、规 模 经 济
中国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
基 于空间经济 学视 角
口 王 立恒
407 ) 304
( 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 湖北 ・ 武汉 摘
要: 在空 间经济学的视角下探讨产业集聚与经 济增长 的关 系。主要选取 区位熵、 中系数和空 间基尼 系数 集
等 能够合理反映产业集聚程度 的指标 , 用 S S 运 P S软件对其进 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结果发现 : 间基尼 系数 与 空
1 文献 综 述
定制 造 业 为 R &D 部 门 生 产 新 产 品 提 供 中 间产 品 , 造 业 的 集 指标, 制 建立 多元线性 回归模型 , 运用 S S P S软件 具体测量经济 聚会减少 R &D 部 门 的创 新 成 本 , 而 导 致 R 从 &D 部 门向 该 地 活 动 的 空 间集 聚 与 经济 增 长 的关 系 : 5 根据 模 型 结 果 , 出 () 得 区集 聚 , 而 促进 经 济 增 长 Gep rea 应 用 了德 国 18 从 p ettl 9 0~ 可 靠 的 结 论和 具体 的政 策 建 议 。 本文选择 中国所有的省份, 结合 2 0 年 中国工业的具体 08 2 0 年 的 数据 ,采 用 Po i模 型 和 非 参 数 估 计 的 方 法 实 证 分 00 rbt
.8 00 .5 14
.5 17
置
±
人 口 自 增 长率 然
出 口环 比增 长率
经 济 增 长 呈 负相 关 。 关键词 : 业集聚 产 经 济增 长 多 元 线性 回 归
中号 :10 -9 3( 0 0 O ・1-2 0 73 7 2 l ) 5l50
济增长的关系 。主要步骤: 1寻求能较好地反映经济增长 的 () 经济指标 , G P环比增长 率等 :2 寻求 能较好地 反映产业 如: D () 国外主要研 究有:E gman n l n &Wa 19 首 次融合新经济 l 95 z 空间集聚程度 的经济指标 , : 如 空间基 尼系数等; 3 采用因子 () 地 理 学与 内生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以 Krg n 9 1 “ u ma I9 的 中心 一 外 分析法分析找出影响经 济增 长的主要 经济 指标, : 口自然 如 人 围 ” 模 型 为 基 础 ,分 析 了 农 业 、 制 造 业 与 R &D。Mat & rn i Ot v n 2 0 结合 了 V na l 1 9 t i o0 1 aa e-be 9 6垂直联系模型与 G os s rs. 增长率、 出口环 比增长率 、 P 、 C I 工业产值增加率 、 固定资产投 ma . ep n R me 的 创 新产 品 种 类 内 生 经 济增 长模 型 , lHl 1 ma . o r 假 资率、 城镇就业人数 比率 、 财政支 出比率等 :4 根据 上述经济 ()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一、公共支出的发展模型
公共支出是指各级政府为了解决公共问题所进行的支出,是政府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开展有效的公共支出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公共支出的发展模式。
1、基础设施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是指政府为了服务其他经济活动和社会支出而进行的一种必要投资,如政府投资于道路、港口、机场、通信系统和公共交通等。
这种投资可以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共福利改善。
2、公共服务
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来满足公众需求,这些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助、法律服务、养老保险、文化和体育等。
公共服务的改善可以改善公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长治久安。
3、补贴支出
补贴支出是指政府为支持宏观经济增长而出台的特定行业、企业或群体等支付费用,它主要包括财政补贴、社会保障补贴、产业支持补贴等。
补贴支出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社会改善。
4、其他
除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和补贴支出外,政府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支出,如投资一些重大项目以提升经济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发展高科技产业等。
这些支出投资可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二、总结
公共支出作为政府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模式有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补贴支出等,以及投资重大工程、保障国家安全等。
这些投资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共福利的改善,为全社会带来繁荣昌盛。
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收敛——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区域经济㊀㊀[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 农转非 人口的劳动力市场融入研究 (20CRK006)㊀㊀[作者简介]尹希果(1972-㊀)ꎬ男ꎬ山东淄博人ꎬ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ꎮ主要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ꎮ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收敛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尹希果㊀魏苗苗(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ꎬ重庆㊀400044)㊀㊀[摘㊀要]㊀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ꎮ基于经济增长条件收敛模型ꎬ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ꎮ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全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条件收敛特征ꎬ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收敛ꎻ东中西部地区和南北地区均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ꎬ仅东部地区和南方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地区经济差距ꎻ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累积效应ꎬ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ꎮ为此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充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ꎬ二是巩固数字经济的区域经济收敛效应ꎬ三是推行差异化的数字经济政策ꎬ四是推动数字经济均衡发展ꎮ[关键词]㊀数字经济ꎻ经济收敛ꎻ经济增长ꎻ空间溢出[DOI编码]㊀10.13962/j.cnki.37-1486/f.2024.02.003[中图分类号]F127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5-3410(2024)02-0029-14一㊁引言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的长期历史任务ꎮ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ꎬ凸显了共同富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地位ꎮ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ꎬ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ꎮ当前ꎬ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ꎬ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日益突出ꎬ如何实现中国区域的共同富裕和经济协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ꎮ随着人工智能㊁云计算㊁区块链等前沿数字技术的发展ꎬ数字经济逐渐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增长动力ꎮ同时ꎬ数字经济具有降成本性㊁强扩散性以及高成长性等主要特征(宋洋ꎬ2019)[1]ꎬ在产业结构升级(陈晓东㊁杨晓霞ꎬ2021)[2]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杨慧梅㊁江璐ꎬ2021)[3]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赵涛等ꎬ2020)[4]等方面已表现出强大动力ꎮ因此ꎬ在 实现共同富裕 的战略决策下ꎬ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ꎮ区域经济收敛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领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ꎬ已有文献考察了政92区域经济府财政支出(王宝顺㊁徐绮爽ꎬ2021)[5]㊁人口流动(侯燕飞㊁陈仲常ꎬ2016[6]ꎻ毛新雅㊁翟振武ꎬ2013[7])㊁外商直接投资(雷俐等ꎬ2020)[8]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俞峰等ꎬ2021)[9]等方面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ꎮ目前学术界对于数字经济发展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仍存在争议ꎮ李治国和王杰(2021)[10]认为ꎬ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各类数据要素快捷流动ꎬ优化数据要素配置ꎬ从而缩小地区经济差距ꎮ杨文溥(2021)[11]认为依托于数字技术的发展ꎬ经济落后的地区可以通过数字经济的后发优势促进经济增长ꎬ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ꎮ高远东和裴馨(2023)[12]认为 宽带中国 战略实施能够通过技术创新缩小地区经济差距ꎮ然而ꎬ金春枝和李伦(2016)[13]则指出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数字鸿沟问题ꎮ陈文和吴赢(2021)[14]实证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关系ꎬ数字鸿沟最终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ꎮ卢盛峰和洪靖婷(2023)[15]发现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不仅没有缩小县域内经济差距ꎬ数字能力鸿沟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ꎮ已有文献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ꎬ但学者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究竟是扩大还是缩小了地区经济差距并未达成一致ꎮ与本文最相关的是邵秀燕和陈思华(2022)[16]的研究ꎬ他们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以卫星灯光数据测度的城市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ꎬ但他们主要采用普通面板模型ꎬ并未着重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ꎮ此外ꎬ尽管卫星灯光数据具有一定的客观性ꎬ但本身还存在诸多缺陷ꎬ如卫星灯光会受到地形和森林覆盖率的影响㊁对原始灯光影像进行数据提取方法的选择较为主观以及灯光亮度值饱和度等问题ꎬ这不可避免降低了卫星灯光数据的客观性[17][18]ꎮ鉴于此ꎬ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纳入经济增长收敛框架ꎬ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全国㊁东中西部地区及南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ꎬ为统筹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ꎮ本文的边际贡献可能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ꎬ现有研究关于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经济差距影响的观点并不统一ꎮ本文基于经济增长收敛模型ꎬ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收敛性的影响ꎬ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收敛方面的研究ꎮ第二ꎬ与已有研究主要使用普通面板模型进行区域收敛分析不同ꎬ考虑到各地区经济活动的互动联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得更为密切ꎬ本文将空间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收敛模型ꎬ采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ꎬ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收敛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经验证据ꎮ第三ꎬ以往研究主要基于全国层面进行研究ꎬ考虑到不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可能具有差异ꎬ本文进一步考察了东中西部地区和南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ꎬ以期全面系统把握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收敛之间的关系ꎬ从而有利于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差别化政策ꎮ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一)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ꎬ数据要素与劳动力㊁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在多维度㊁高层次上实现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ꎬ作用于生产㊁消费㊁生活和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ꎬ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ꎮ首先ꎬ数字经济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方面具有显著特征[19]ꎬ能够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经济发展ꎮ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ꎬ生产成本具备低边际成本的特征ꎮ企业倾向于无限扩大生产规模ꎬ长期平均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ꎬ形成规模经济效应ꎮ与工业经济相 03区域经济比ꎬ数字经济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ꎬ显著增加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种类ꎬ有助于形成范围经济ꎮ其次ꎬ数字经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区域经济增长ꎮ数字经济极大优化了 看得见的手 的资源配置功能[20]ꎮ平台企业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在线精准匹配ꎬ实现供求双方高效对接ꎬ大幅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ꎮ最后ꎬ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ꎮ数字经济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ꎬ打破了传统要素市场的束缚ꎬ渗透到产业的各个生产环节ꎬ改变生产过程中要素的投入种类和比例ꎬ从而提升生产效率[21]ꎮ综上ꎬ本文提出假设1ꎮ假设1: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ꎮ(二)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收敛数字经济主要通过一体化效应㊁知识与技术的溢出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收敛ꎮ一方面ꎬ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体化效应有利于推动实现区域协同发展ꎮ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解决由于地理位置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ꎬ有效发挥市场的一体化效应[22]ꎮ在区域一体化下ꎬ落后地区通过比较优势嵌入到发达地区的价值链中ꎬ生产本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ꎬ从而实现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之间的分工与协作ꎮ与发达地区的经济互动ꎬ有助于落后地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ꎬ延伸产业链ꎬ从而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ꎮ另一方面ꎬ经济落后的地区通过知识和技术溢出的后发优势缩小与富裕地区的差距ꎮ由于信息知识具有正向外溢性的特征ꎬ落后地区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发达地区制度㊁政策等方面的成功经验ꎬ实现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ꎬ加快经济增长速度ꎮ落后地区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将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起来ꎬ为实现 弯道超车 提供了发展机遇ꎮ综上ꎬ本文提出假设2ꎮ假设2: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收敛ꎮ由于各地区资源禀赋㊁发展阶段差异较大ꎬ数字经济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平衡ꎬ导致其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可能也存在差异ꎮ东部地区经济基础较为扎实ꎬ有能力投入大量人力㊁物力进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ꎬ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高ꎮ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ꎬ北京㊁上海㊁广东等数字经济发展活跃的发达地区能够充分释放数字经济为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效应ꎬ带动东部地区其他省份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ꎬ有助于促进东部地区经济收敛ꎮ与东部地区相比ꎬ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差ꎬ数字产业发展普遍滞后ꎬ且地区间内部经济活动的联动性较弱ꎬ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难以有效释放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ꎮ因此ꎬ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可能不显著ꎮ基于此ꎬ本文提出假设3ꎮ假设3: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收敛的促进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具有差异ꎬ东部地区作用效果更为显著ꎮ近年来ꎬ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已从东中西部地区差距转变为南北地区差距ꎮ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均显著高于北方ꎬ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效应可能也存在差异ꎮ北方地区高度依赖投资驱动的重工业ꎬ经济发展缺乏韧性ꎬ具有显著的政府主导特征ꎬ导致其资源配置效率低下ꎮ同时ꎬ北方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较为缓慢ꎬ难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ꎬ也不能吸引高科技人才以促进技术创新ꎬ无法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和缩小经济差距ꎮ与北方地区相比ꎬ南方地区市场机制较为健全ꎬ具有较为夯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基础ꎮ例13区域经济如ꎬ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能够通过劳动力流动㊁产业集聚㊁产业链延伸等ꎬ依靠产业互补㊁专业化分工以及知识㊁技术与创新扩散缩小地区间差距ꎮ因此ꎬ南方地区可以强化数字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ꎬ使得南方地区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强于北方地区ꎮ基于以上分析ꎬ本文提出假设4ꎮ假设4: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收敛的促进作用在南北地区具有差异ꎬ南方地区作用效果更为显著ꎮ三㊁模型设定㊁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一)模型设定参考Barro和Sala-I-Martin(1992)[23]提出的β收敛理论ꎬ构建不包含空间因素的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模型:giꎬt=α+βlnyiꎬt-1+εiꎬt(1)式(1)为区域经济增长绝对收敛模型ꎮ其中ꎬgiꎬt是经济增长率指标ꎬ用i地区t时期的实际人均GDP增长率表示ꎻlnyiꎬt-1是期初经济发展水平ꎬ用i地区t-1时期的实际人均GDP对数值表示ꎻeiꎬt为随机误差项ꎻβ是收敛系数ꎬ若β小于0ꎬ则表示区域经济存在绝对收敛ꎬ各地区经济差距趋于缩小ꎻ若β大于0ꎬ则表示区域经济发散ꎬ各地区经济发展趋于不平衡ꎮgiꎬt=α+βlnyiꎬt-1+γXiꎬt+εiꎬt(2)式(2)是在绝对收敛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ꎬ表示经济增长条件收敛模型ꎬXiꎬt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的集合ꎮ考虑到空间地理因素对区域经济收敛存在一定的影响ꎬ且经济增长可能具有时间上的路径依赖特征ꎬ本文在式(2)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空间效应ꎬ构建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进行收敛性分析ꎮ条件收敛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设定如下:giꎬt=α+ηgiꎬt-1+βlnyiꎬt-1+α1deiiꎬt+γXiꎬt+ρWgiꎬt+β1Wlnyiꎬt-1+α2Wdeiiꎬt+μi+δt+εiꎬt(3)其中ꎬWgiꎬt㊁Wlnyiꎬt-1和Wdeiiꎬt分别是实际人均GDP增长率㊁期初实际人均GDP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滞后项ꎻgiꎬt-1是实际人均GDP增长率的时间滞后项ꎻW为空间权重矩阵ꎻmi和dt分别代表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ꎻ其他变量含义同式(1)和式(2)ꎮ为检验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的稳健性ꎬ本文构建了两类空间权重矩阵ꎬ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1)邻接权重矩阵(W1)ꎬ即当两地区地理邻接时W1=1ꎬ非地理邻接时W1=0①ꎻ(2)地理距离权重矩阵(W2)ꎬ用基于经纬度计算的地区间距离平方的倒数表示两地区之间的空间关联程度ꎮ此外ꎬ根据收敛系数βꎬ可以计算出考察期T内相应的收敛速度s以及半生命周期tꎬ计算公式如下:s=-ln(1-β)/T(4)τ=ln(2)/s(5) (二)变量选取①考虑到海南与其他省份均不相邻ꎬ但其距离广东最近ꎬ故将广东作为其邻接省份ꎮ23区域经济1.被解释变量ꎮ被解释变量为实际人均GDP增长率(giꎬt)ꎬ用i地区t时期实际人均GDP的对数值减去t-1时期实际人均GDP的对数值表示ꎮ本文所使用的实际GDP是以2005年为基期将名义GDP用GDP平减指数调整所得ꎮ2.核心解释变量ꎮ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ꎬ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指标ꎮ虽然一些研究机构已经测算了各地区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ꎬ但均存在样本时期跨度小的问题[24]ꎮ因此ꎬ结合数据可得性ꎬ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㊁数字产业㊁数字技术及数字应用四个维度选取12个指标构建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ꎬ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ꎮ参考杨丽和孙之淳(2015)[25]的做法ꎬ基于熵值法测算各个数字经济子指标所占权重ꎬ再根据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分计算得到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ꎮ㊀表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属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数字技术数字应用平均每平方千米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个)+平均每平方千米长途光缆线路长度(公里)+平均每平方千米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户)+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软件业务收入(万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目(个)+信息传输㊁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从业人员(万人)+信息传输㊁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全社会固定投资占比(%)+域名数(万个)+网站数(万个)+网页数(万个)+IPV4数(万个)+人均电信业务量(万元)+人均快递业务量(件/人)+3.控制变量ꎮ为更加全面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ꎬ借鉴雷俐等(2020)[8]㊁邵秀燕和陈思华(2022)[16]等关于经济增长收敛影响因素的文献ꎬ本文选取了一系列控制变量:(1)城镇化率(ur)ꎮ本文使用各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ꎮ(2)外商直接投资(fdi)ꎮ本文使用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ꎮ(3)固定资产投资(inv)ꎮ本文用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地区GDP的比值衡量固定资产投资ꎮ(4)人力资本水平(lnedu)ꎮ本文使用各地区每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来衡量各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ꎬ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ꎬ在实证分析中取对数ꎮ(5)就业水平(lnemp)ꎮ本文使用各地区年末就业人数衡量就业水平ꎬ在实证分析中取对数ꎮ(三)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㊁直辖市)(因数据缺失严重ꎬ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香港㊁澳门㊁台湾)的平衡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之间的关系ꎮ本文所采用的变量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电子信息统计年鉴»及各省(自治区㊁直辖市)统计年鉴ꎬ表2报告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情况ꎮ四、实证结果与分析(一)空间相关性检验为考察现阶段我国各地区实际人均产出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状况ꎬ本文采用Mo ̄33区域经济ran'I指数法对所选取2006-2019年30个地区样本的实际人均GDP和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空间自相关检验ꎮ表3展示了在邻接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下历年Moran'I指数及其显著性ꎮ由表3可以看出ꎬ实际人均GDP㊁数字经济发展的Moran'I指数均为正值ꎬ且在10%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ꎮ其中ꎬ在两种权重矩阵下ꎬ实际人均GDP的Moran'I指数均大于0.3ꎬ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ꎬ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ꎮ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ꎬ而是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态势ꎮ与实际人均GDP相比ꎬ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较弱ꎬ但其数值和显著性呈现增强趋势ꎮ因此ꎬ在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时应该将空间相关性考虑在内ꎬ否则会导致模型设定的偏误ꎮ㊀表2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变量观测值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实际人均GDP增长率(g)4200.08580.02790.00600.1626期初经济发展(lnyt-1)42010.13310.58508.556611.6406数字经济发展(dei)4200.08610.10710.00860.7023城镇化率(ur)4200.54660.13570.27460.8960外商直接投资(fdi)4200.02390.02090.00010.1210固定资产投资(inv)4200.76540.27930.21091.5965人力资本水平(lnedu)4205.15440.32574.09485.8676就业水平(lnemp)4207.61970.79945.68428.8749㊀表3实际人均GDP㊁数字经济发展的Moran I指数年份实际人均GDP数字经济发展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20060.432∗∗∗0.391∗∗∗0.134∗0.080∗20070.422∗∗∗0.388∗∗∗0.141∗0.098∗20080.414∗∗∗0.381∗∗∗0.145∗0.101∗20090.406∗∗∗0.375∗∗∗0.181∗∗0.123∗∗20100.395∗∗∗0.370∗∗∗0.197∗∗0.122∗∗20110.380∗∗∗0.363∗∗∗0.174∗∗0.111∗20120.368∗∗∗0.355∗∗∗0.193∗∗0.132∗∗20130.359∗∗∗0.347∗∗∗0.177∗∗0.117∗∗20140.351∗∗∗0.338∗∗∗0.184∗∗0.121∗∗20150.348∗∗∗0.331∗∗∗0.185∗∗0.115∗∗20160.348∗∗∗0.326∗∗∗0.231∗∗0.148∗∗20170.350∗∗∗0.324∗∗∗0.251∗∗∗0.160∗∗20180.350∗∗∗0.325∗∗∗0.238∗∗0.156∗∗20190.350∗∗∗0.325∗∗∗0.230∗∗0.152∗∗㊀注:∗∗∗㊁∗∗和∗分别表示回归结果在1%㊁5%和10%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ꎮ下同ꎮ(二)空间计量模型结果分析1.空间计量模型选择按照Elhorst(2014)[26]的 从具体到一般 和 从一般到具体 的检验思路ꎬ本文依次从LM检验㊁豪斯曼检验以及空间杜宾模型简化检验(Wald检验㊁LR检验)对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必要的识别检验ꎬ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ꎮ首先ꎬ采用LM检验和稳健性LM检验ꎬ邻接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下的结果均在5%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ꎬ表明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是优于普通面板模型的ꎮ其次ꎬ豪斯曼检验在两种权重矩阵下的结果均为拒绝原假设ꎬ表明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更有效ꎮ最后ꎬ在不同的权重矩阵下ꎬWald检验和LR检验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ꎬ表明空间杜宾模型不能被简化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ꎮ此外ꎬ考虑到上一期的实际人均GDP增长率可能对当期的经济增长率有影响[27]ꎬ本文最终选用时间和地区双向固定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收敛之间的空间关联特征ꎮ43区域经济㊀表4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检验结果检验统计量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ValueP-ValueValueP-ValueLM-lag115.654∗∗∗0.000140.570∗∗∗0.000RobustLM-lag5.696∗∗0.0178.751∗∗∗0.003LM-error151.208∗∗∗0.000166.751∗∗∗0.000RobustLM-error41.250∗∗∗0.00034.932∗∗∗0.000Hausmantest53.580∗∗∗0.00031.380∗∗∗0.008Waldtestspatiallag46.240∗∗∗0.00072.390∗∗∗0.000Waldtestspatialerror31.120∗∗∗0.00034.210∗∗∗0.000LRtestspatiallag32.030∗∗∗0.000112.040∗∗∗0.000LRtestspatialerror32.870∗∗∗0.000107.170∗∗∗0.0002.全样本回归结果分析表5报告了空间效应下全国层面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结果ꎮ为了更加科学地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ꎬ本文也列出了静态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比较ꎮ如表5所示ꎬ列(1)和列(3)是邻接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设定下的静态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ꎬ列(2)和列(4)则是相应矩阵下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ꎮ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中ꎬ经济增长滞后一期的系数均为正ꎬ且在1%的检验水平下显著ꎬ表明上一期的经济增长能够正向预测当期的经济增长ꎬ验证了前文关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路径依赖特征的推断ꎬ将经济增长率的滞后项纳入计量模型能够有效减少模型设定偏误ꎮ此外ꎬ无论是在邻接矩阵还是在地理距离矩阵下ꎬ与静态空间杜宾模型相比ꎬ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的拟合优度R2都更高ꎬ进一步说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优于静态空间面板模型ꎮ因此ꎬ本文主要选择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收敛之间的关系ꎮ㊀表5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经济收敛的全样本回归结果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静态SDM动态SDM静态SDM动态SDM(1)(2)(3)(4)l.g0.4773∗∗∗(11.59) 0.4824∗∗∗(11.67)β-0.1021∗∗∗(-9.04)-0.1025∗∗∗(-9.35)-0.1003∗∗∗(-8.81)-0.0996∗∗∗(-9.02)dei0.0698∗∗∗(4.98)0.0481∗∗∗(3.58)0.0697∗∗∗(4.95)0.0449∗∗∗(3.35)ur-0.0388(-0.91)0.0587(1.43)-0.0451(-1.07)0.0493(1.22)fdi0.1888∗∗∗(3.68)0.1105∗∗(2.32)0.2050∗∗∗(3.93)0.1103∗∗(2.29)inv0.0146∗∗∗(3.40)0.0033(0.84)0.0133∗∗∗(3.03)0.0032(0.80)lnedu0.0295∗∗∗(4.00)0.0194∗∗∗(2.64)0.0320∗∗∗(4.29)0.0173∗∗∗(2.33)lnemp-0.0167∗(-1.75)-0.0131(-1.43)-0.0158(-1.63)-0.0135(-1.49)r -0.2234∗∗∗(-3.38)0.1781∗∗∗(2.72)-0.1259(-1.49)0.1785∗∗∗(2.12)s0.00770.00770.00750.0075t 90.105689.734391.812992.4935时间效应是是是是地区效应是是是是R20.71720.78590.72500.7789N420390420390㊀注:括号内为Z统计量ꎬ∗∗∗㊁∗∗和∗分别表示回归结果在1%㊁5%和10%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ꎮ下同ꎮ53区域经济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中ꎬ空间自相关系数r均在1%的检验水平下显著为正ꎬ说明各地区存在较强的经济活动互动关系ꎬ这与前文空间自相关检验的结果保持一致ꎮ收敛系数β都小于0ꎬ且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ꎬ表明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发达地区的增长率ꎬ即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条件收敛特征ꎮ在考虑地区异质性因素的条件下ꎬ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会朝着各自的均衡水平发展ꎮ从收敛速度和半生命周期的计算结果来看ꎬ在邻接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下ꎬ全国的收敛速度分别为0.77%和0.75%ꎬ半生命周期分别为89.734年和92.496年ꎮ两种权重矩阵下的结果差异较小ꎬ说明估计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ꎮ数字经济发展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ꎬ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ꎬ对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ꎬ研究假设1和2均得到验证ꎮ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ꎬ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降低生产成本ꎬ优化资源要素配置ꎬ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ꎬ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ꎮ同时ꎬ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ꎬ具有知识技术溢出效应和创新扩散效应ꎬ加大了区域间统筹协调力度ꎬ增加了各地区分工协作的机会ꎬ有助于经济落后的地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ꎬ进而推动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ꎮ在控制变量方面ꎬ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5%的检验水平下显著为正ꎮ外商直接投资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ꎬ并通过竞争和示范效应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ꎬ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ꎬ进而带动经济发展ꎮ同时ꎬ外商直接投资的协调引进也能减小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差距ꎮ人力资本在1%的水平上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ꎮ人力资本是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之一[28]ꎬ有效促进各地区创新能力提升ꎬ从而加快经济发展ꎮ经济落后地区通过人力资本积累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模仿富裕地区的先进技术ꎬ实现对发达地区的追赶式增长ꎬ进而促进区域经济收敛ꎮ从估计结果来看ꎬ就业人数增加对经济发展呈负向影响ꎬ这与奥肯定律预期不符ꎬ但与马大来和陈仲常(2015)[29]的研究结果一致ꎮ原因可能是地区的就业结构调整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ꎬ造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30]ꎮ此外ꎬ城镇化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为正ꎬ但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ꎮ3.分区域回归结果分析从熵值法计算的数字经济指数来看ꎬ2019年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值为0.320ꎬ中部地区均值为0.096ꎬ西部地区均值只有0.079ꎬ反映了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ꎬ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与东部地区还存在很大差距ꎮ由于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收敛在区域分布上可能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ꎬ本文将样本分为东㊁中㊁西部三大地区①ꎬ进一步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三大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ꎬ同时也可以检验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否存在俱乐部收敛ꎮ表6为空间效应下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影响经济增长收敛的回归结果ꎮ所有模型中ꎬ上一期的实际人均GDP增长率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均显著为正ꎬ反映了三大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存在明显的动态效应ꎬ再次验证了使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必要性ꎮ63 ①东部地区包括北京㊁天津㊁河北㊁辽宁㊁上海㊁江苏㊁浙江㊁福建㊁山东㊁广东及海南11个省份ꎬ中部地区包括山西㊁吉林㊁黑龙江㊁安徽㊁江西㊁河南㊁湖北㊁湖南8个省份ꎬ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㊁广西㊁四川㊁重庆㊁贵州㊁云南㊁陕西㊁甘肃㊁青海㊁宁夏及新疆11个省份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集 中在 固定 资产投 资 方面 ,在 “ 服 务 型 ”政 府 的倡 导下 ,固定 资产投 资在 我 国 总投 资 中 占据较 大 份额 ,虽 然 短期 内或 许带 来 了 国民经济 的增长 ,但 难免 引 发诸 如环 境污 染 、重 复建 设等 诸 多 问 题 ,有 损增 长 的可 持续 性 。 以G D P 能耗指 标 为例 ,我 国生 产 1 美元G D P 的能耗 是 美 国 的4 倍 、德 国和 法 国的7 . 7 倍 、 日本 的 1 1 . 5 倍 。在 当前 的经 济 形 势下 ,既 能保 持经 济 的快 速增 长 ,又 能转 变 我 国
“ 投 资驱 动型 ”增 长模 式 ,扩 大对 剩余 劳动 力 吸纳 的公 共政 策才 是最 合 理 的。 因此 ,我们 从 公共
服务的角度考察公共支 出结构和 内生性的增长,区分财政支 出中的生产性支出和消费性支 出的不
【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1 — 0 7
【 基 金项 目 】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 金重点项 目 “ 海洋经济战略下我国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 ( 1 l A J Y 0 0 1 ) 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 目 “ 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 ( 批准号 :1 3 Y J C Z H1 7 9 ) 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 王永培 ,男 ,中国人民大学 ,现就职于 国网能源研究院 ,经济学博士 ,研究方 向:产业经济 与可持续发展 ;
罗智 ,男 ,现就职于 国网能源研究院 ,经济学硕士 ,研究方 向 : 宏 观经济 管理 。
56
同增 长 效应 ,并 引入产 业 结构 、政府 规模 的控 制变 量 ,研 究它 们对 我 国地 区经济 增长 的差异 性贡
为较 低 的 公共投 资一 产 出 比率 也可 以促 使长 期 的 最优 增长 。G r e i n e r 、S e m m l e r S g G a n g( 2 0 0 4 ) 指 出政 府 的 公共 支 出受到 其 财 政政 策 体 制 的制 约 , 在严 格 的政 策 体 制 和财 政 运 行机 制 下 ,政 府 借贷 将 完 全用 于 公 共 投 资 ;在 相对 宽 松 的 政策 体 制 和财 政 运 行机 制 下 ,政 府 的借贷 既可 以用 于 公共 投 资 ,又 可 以用 于借 贷 服 务 。典 型 的 两种 不 同 的财 政 政策 体 制 是 美 国和 德 国,他 们 通 过 这 两个 国家 1 9 6 0 年~1 9 9 5 年 的 相关 时 间序 列 数据 ,估算 出两个 国家 的 内生 增长 函数 。M o n t e i r o&
公共支 出、产业升级 与区域经济增长
基 于 空间计 量模 型 的实证研 究
王永培 ,罗 智
( 国 网能 源研 究 院 ,北 京 1 0 0 0 5 2)
【 摘要】 本文研究了财政支 出中的公共服务支出、公共投资支 出及其 比例结构对经济
增长 的作 用 。首 先 ,引入 一个包 含公 共服 务 和公 共投 资 的 内生增 长模 型 ,考察 经济 平稳
政府 公 共 支 出不 仅 显示 出促 进地 区经 济 发展 的增 长 效应 ,还 凸显 了协 调 经济 增 长 波 动 的稳 定器 作用 。然而 ,公共支 出经 济 效应 的发 挥还 取决 于其 支 出结 构 以及 产 业 结构 ,尤其 对 于我 国处 于 转变 经济 增长 方式 的节 点 ,有 必要 强调 公共 支 出结 构优化 对 增长 方式 转变 的贡献 。政 府 的公共
献。
一
、
相 夭 又 献 叫 顺
从 国 内外 文 献 看 , 以往 公共 政 策 的经 济 增 长效 应 研 究偏 重 于 生产 性 支 出 部分 ,而 忽 略或 者
较少 关注 公共 服务 部分 在社 会生 产 中的位 置 。 国外 研 究明显 地将 生产 性支 出和 公 共服 务性 支 出区 分 的有 巴罗 ( 1 9 9 0 ) 、F u t a g a m i e t a 1 . ( 1 9 9 3 ) 、O r e i n e r ( 1 9 9 6 ) 、S u g a t a& R o y ( 2 0 0 2 ) 等 。T a m a i
( 2 0 0 8 )考虑 到 公共 资本下 的最 优税 率 问题 , 以及 相应 的 内生增 长 的最优 路径 ,劳动供 给 由模 型
的外 生 变 量扩 展 为 内生变 量 ,即 内生 的 劳动 供 给 也会 生 成 最优 的 内生 增长 路径 。发达 国家 的公 共投 资一 产 出 比率 大约 在3 % 到4 % 之 间 ,这 低 于理 论上 的 最优 比率 。M a r r e r o( 2 0 0 8 ) 的模 型则 认
作用 ,并且支 出结构与总产出的倒u型关系说 明公共服务和公 共投资两者存在最优 的比
例结 构 。 【 关 键词来自 公 共服务 ; 公 共投 资 ; 产 业结 构 ; 内生增长
[ 中图分类号】 F 0 6 2 .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5 0 7 3( 2 0 1 4 )0 3 — 0 0 5 6 — 0 8
增长路径下,公共服务支出、公共投资支出、私人投资和消费之 间的稳态关系;其次 ,
通过2 0 0 0 -2 0 1 1 年 中国省域面板数据 ,分别在一般计量模 型和空间计量模型下验证公共 服务 支 出和公 共 投资 支 出对 我 国经 济增 长 的影 响 ,发 现 两者对 我 国经 济增 长 均具有 积极
S t e p h e n( 2 0 0 8 )将 物质 资本 投 资和 人 力 资本投 资 纳入 到 统一 的研 究 框架 ,构 建 一个 两 部 门模 型 说 明物质 资本 投资 和人 力资 本投 资 的政府 支 出结构 下 的最优 增长 路径 和福 利最 大化 效应 。S t e f a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