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提醒:别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合集下载

班主任提醒:千万别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班主任提醒:千万别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要说现在什么群最活跃,首当其先的一定是代购群和家长群了。尤其是家长群,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沉寂了两个月再度躁动起来。

前两天下班碰见邻居的李姐,听她给我吐槽:

"现在做个家长真不容易啊,累死累活上一天班,照顾孩子、检查作业、做课外实践不说,还得时刻去关注家长群的消息,看看老师今天布置了什么任务,或者是发布了什么消息……"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没什么,关注孩子,是家长的分内之事!可渐渐地大家发现,“家长微信群”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家长群本是为了父母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不错过学校的重要通知,方便和老师沟通和交流,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的。

但是,表面看似是家长和老师便于沟通孩子的工具,实则早已演变成为一个个充满焦虑的小型战场,让在群里的老师和很多家长都不堪其扰。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除了叮嘱孩子做个好学生之外,是否也该反思下,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以一个怎么样的姿态出现在班级中?

今天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要想孩子成为班上那个受欢迎的同学,咱们自己就先别做那个在班群里招人烦的家长吧。

班主任的吐槽

老师与家长交流越来越离不开“班级微信群”。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级微信群”开始变了味儿,炫富的、晒娃的、拉投票的、代购的、做股票的……

有时我会很气愤,也很迷茫,家长都如此不遵守规则,又如何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呢?

现在“家长微信群”逐渐成了每个班级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老师们会通报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发布重要通知;家长们有疑问也会在微信群上与老师沟通。

但伴随着便利的同时,很多家长的行为让微信群“变了味”,给老师和家长们增添了许多烦恼。

遇见“轴”的家长该怎么办

遇见“轴”的家长该怎么办

遇见“轴”的家长该怎么办

作者:梁娜茹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年第03期

【案例】

小乐同学是小学二年级插班生,学习态度端正,基础知识当堂即可掌握。前两年上网课期间,作业要求由家长拍照提交到钉钉平台,可小乐的作业一次也没交。我和家长联系,家长拒接电话,但把当天作业通过微信发给了科任教师。在其他家校沟通联系中,比如催卡、提醒接龙等,小乐家长总是拒绝参与、拒接电话。但当她有问题时,会直接在班级群里问:“谁是某某老师,出来说话。”如果老师说:“有事请私聊我。”其会回复:“为什么私聊?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事。”

有的老师让学生坚持每日读书,并请家长把读书视频或语音微信私发给老师,一方面督促孩子读书,另一方面可以指导阅读。小乐家长从来不发读书的视频,联系家长时,妈妈会说:“我们读书了。”她会问:“读书为什么总让发视频?天天拍视频能考上清华北大吗?”

我实在无法理解这样的家长,一时也找不到有效沟通渠道。是我工作方式不当吗?该如何与这样的家长合作呢?

【交流】

康磊(滑县):对于这样的家长,老师的确需要耐心去影响带动,也要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

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成才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却有很大的不同。现在,家长与老师的分歧就在于双方的教育理念出现了错位。如果家长把在家庭中对待一两个孩子的态度和理念,硬套在学校工作和班级教学中,就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这一点,作为老师应该让家长清楚。

班主任要在接班之初,就通过班级微信群、家长会以及日常家校沟通,向家长渗透这一观点。在班级授课制下,如果没有照顾到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就要请家长理解。

作为班主任,如何用好班级微信群进行家校沟通( 班主任经验分享 原创)

作为班主任,如何用好班级微信群进行家校沟通( 班主任经验分享 原创)

如开学前,进行温馨提示后,我立即在微信群中分享了一 篇文章:《开学最后一周,如何让孩子收心?》从方法上 给家长进行指导,告诉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从暑假过 渡到学习上来。
表扬过早读大声朗读的同学后,我随即转发一篇文章: 《想提高语文成绩?每天坚持这三件事》。通过该文告诉 家长、孩子,大声朗读、练写生字、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 的三大法宝,让家长也配合老师,关注孩子的朗读。
其实,在学生出现行为

问题后,与其在微信群

中大发脾气、痛骂家长,

不如大力表扬学生正确
评 ”
的行为,从正面wenku.baidu.com班级

进行引导。受表扬的学

生满心欢喜、再接再厉,

其他同学下次也自然会

创先争优、笨鸟先飞。

Part
05
转发好文
家校合作,达成共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 段话:“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 —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 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 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 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 生分歧。”
学校举行的各大活动也可进行分享。如“讲 故事大赛”、“英语嘉年华”、“辩论赛”、 “校运会”、“文化节等”,让家长们通过照片、 视频直观地感受到校园活动的丰富多彩,见证孩 子们的成长。家长们更能支持、配合学校的工作。

学校家校微信群守则

学校家校微信群守则

学校家校微信群守则

为密切家校联系,共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各班级建立了各类微信群,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特制定本守则。

1.班级群只允许父母进群,进群后要第一时间修改好备注为:某某爸爸+电话号码或者某某妈妈+ 电话号码。在群中,不可用其他昵称,方便老师、其他家长与您交流。同时不允许家长们建私群。请各位家长将孩子的班级群设置为“置顶”。每天及时关注家长群,阅读班级信息,了解孩子动态,并按要求第一时间回复。

2.班级群是公共场合,家长自身的教养决定孩子发展的高度。全体群成员在群里的发言要掌握分寸,注意说话文明,家长喝酒之后不许来校,也不许在微信群发言。这也是尊重自己、尊重孩子的表现。在群里或出言不逊,或侮辱,讽刺,谩骂,威胁,或逞一时之威,或喝酒之后的信口开河,败坏的只能是个人形象,丢掉的只能是自己还有孩子的脸。

3.家长绝不可在微信群里发牢骚、说怪话,也不能在群中聊天刷屏,禁止发有关拉票、广告、求点赞(学校的活动除外)等信息。禁止讨论与学生教育,班级管理无关的话题,一般情况,不能轻易给孩子看家长间的微信内容。

4.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所有家长务必在微信群中遵纪守法,不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不转发不传播不健康的信息,不转发负面的文章和言论。

5.如果教师与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存在方法、观点、理念的分歧,不可在班级微信群对老师进行火药味十足的质疑,不可针锋相对的争论,也不能有言辞激烈的争执吵闹,否则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长有疑惑,首先要在相信老师,尊重老师的前提下,发私信或者约见老师。为了孩子的成长,唯有冷静交流,才能有效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班级微信群管理4篇

班级微信群管理4篇

班级微信群管理4篇

班级微信群管理第1篇随着微信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家长微信群逐渐成了每个班级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老师们会通报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发布重要通知;家长们有疑问也会在微信群上与老师沟通。但是交流的便利和无孔不入,让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跑偏了,这让很多大家感到增添了许多烦恼。

不少老师、家长都快怕了家长群。他们,他们不按规则出牌啊。这样,还怎么愉快地交谈呢?

究竟什么才是班级群的正确打开方式呢?我们在使用班群的过程中又应该避免哪些问题呢?班级群的几该几不该我来帮你解答!

班级群,让我差点变精分?

1.家长一焦虑,短信滴滴响

儿子第一次上学,好想看他在学校里的直播、孩子第一次离开家人一整天,不知道他在学校有没有哭闹这些心情是许多新生家长的共同体验。为了让家长减少担心,许多小学开通了家长微信群以便互相交流。不过,在便利之余,一些微信群每天动辄几百上千条的信息,让家长们直呼受不了。

一开学,家住漳州市区的吴女士就紧张了。家长微信群很热闹,手机一会儿响一下,一小会儿就有几十甚至上百条未读信息,怕老师通知事情漏了,还要一条条往上看,真的好累。

2.跟风点赞,其实我是拒绝的

青青妈说,前几天,有妈妈在班级群发了一条微信,说孩子回家唱了一首在学校学的英文歌,真是太惊喜了,感谢老师。老师回了一个大拇指后,就引发了一波集体点赞高潮,我们三班的孩子都好棒啊、老师好辛苦啊、孩子回来后,总说今天又学了很多的新知识但青青妈妈坦言:看着家长纷纷跟风点赞,我的内心其实也挺纠结的。我们工作也很忙,确实没有那么多情感需要抒发,但不随大流,又会显得过于高冷,不合群。

玩转家长微信群

玩转家长微信群

玩转家长微信群

作者:王小松黄珊珊王东芳孟延豹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年第23期

前言:

微信群自出现以来就被互联网社会赋予了很高的期望,“群主”也曾经是非常让人羡慕的称呼,作为群的创建者,群主拥有群内最高权限,掌管着群内生杀予夺的权力。但不知从何时起,群主成了“高危职业”,群主被砍、群主被打、群主被抓新闻层出不穷,群主平时不能再对群众们说踢就踢,说骂就骂,还要不时发发红包,还要密切注意舆情及时删帖……但微信群依然是家校互动非常好的工具,如何通过这个工具做好家校沟通的工作呢?北京市密云区的信息技术老师们很有他们的思路和章法,今天特意给大家分享一下。

如今,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人离不开的社交平台,大家通过微信“晒”出自己愿意分享的各类信息……“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

笔者所在学校对24个班级的家长进行了全员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96.32%的家长使用微信,并且会使用微信“群组聊天”功能。所以,学校倡导、建议班主任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同时,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微信群”,将微信变成开展德育工作及其他教育教学工作更及时更高效的新媒介和新途径,让“微信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开展工作助力。

明确“群”中身份和角色,紧握指挥棒和方向标

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首先要确定班主任必须是群里的指挥棒和方向标,不能任由家长群随意乱发各种无聊的信息,防止主题跑偏。通过几次“小试牛刀”的隐性调查,笔者发现群里家长的类型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教师的绝对“拥护者”。教师一发话,马上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第二类,“晒孩子”型。时不时把孩子完成的作业、写得工工整整的字发上来,骄傲地请大家点赞,最重要的是希望教师给予关注。第三类,“打酱油”型。你说好我跟一句,你说不好我也踩一下。第四类,“潜水者”和“吐槽者”。大家发的我只负责观看,从不发表言论;或者因为一点小事指责其他孩子或者学校。

做全职妈妈很骄傲吗?全职妈妈被怒怼“黄脸婆”,家长们炸开了锅!

做全职妈妈很骄傲吗?全职妈妈被怒怼“黄脸婆”,家长们炸开了锅!

相信各位宝妈宝爸对家长群已经非常了解了,自从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家长就有了一个新的任务,时刻紧盯家长群,生怕错过孩子的任何消息。起初建立家长群,确实方便了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可以更迅速的了解孩子的动态,但是用的时间长了发现,家长群开始“变味”了。有的家长群成了唠嗑群,有的家长群成了微商群,更甚至有的家长群还充满了马屁的味道,家长们在群里说话越来越小心,只能点头不能摇头。经常爆出一些家长和老师起矛盾,被踢出家长群的新闻,让更多的家长敢怒不敢言。但是最近,有一个家长群,家长和老师并没有起冲突,反而家长们因为一点小事,吵起来了。

最近天气渐渐变凉,天黑的也早了,有老师担心孩子的安全,在群里面给家长下了一个通知:各位家长好,立秋后天黑的比以往早了不少,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请各位家长准时到学校门口接孩子回家。可以看得出来老师还是很负责任的,非常细心。但是估计老师也没想到,因为自己的一个通知,竟然让家长们吵了起来。

当老师把这个通知发到群里后,一个家长A表示自己单位临时有事需要加班到6点,因为家离着学校不远,家长就让孩子一个人回家。但是作为老师,肯定要对

学生负责,老师看到后善意的叮嘱了一下这位家长,老师问道家里还有没有其他人可以来接,路上车辆很多,让孩子一个人回家会不安全,建议找家人来帮忙接下孩子。

但是当老师说完话之后,却有其他家长发话了,家长B表示:孩子一个人回家,非常不安全,天大的事也没有孩子重要,她为了照顾孩子连年薪几十万的工作都放弃了,女人事业再成功都不如经营好家庭重要。这位家长话音刚落,就有一些家长不愿意了,结果被家长怒怼道:做全职妈妈很很骄傲吗?每天窝在家里啥也不干,靠老公养着,做一个黄脸婆吗?

家长没有必要惯着老师!请屏蔽“腐朽的”学生家长微信群!

家长没有必要惯着老师!请屏蔽“腐朽的”学生家长微信群!

家长没有必要惯着老师!请屏蔽“腐朽的”学生家长微信群!

作为老师,请对你的学生负责,不要过多去叨扰学生家长,那些通过家长来施加压力的老师,是无能的。

作为家长,请对你的孩子负责,不要去给老师拍马屁,送礼,那些侥幸希望借助送礼,可以让自己孩子成材的家长,是天真的,也是徒劳的。

家长会,以及家长微信群,这种类似于“信息直达”的“小报告”机制在我们的实践中是容易变味的,变得腐朽,无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本是移动办公,信息交流中,大家就是为了提高效率,简化流程。家长微信群中,为了便于老师发布相关通知。老师发一个通知,家长没有必要排着队,统一队形的“点赞”、“您辛苦啦!”、“谢谢您!”、“盖楼样式”的发“”表情符号,也是没有必要的。

老师发个通知,天经地义,一个很简单的分内之事,不值得歌颂,

也不要吹捧。

此外,老师建群,若是在微信群里充当“山大王”,有些家长可以有质疑的声音,也请你私聊这位家长,也可以在群里平等交流,要是随便就把家长踢出群,那这个群,势必就变成了你的一言堂,你的表功墙,这种老师,是鼠目寸光的,说白了,家长不是不想和你理论,是所谓,为了孩子,暂时选择了沉默,其实内心已经在和你咆哮了。

一个学生家长的微信群,老师是要负全责的。群中风气,便是你的风格。老师是一个良心活,也不太好操作。考试考学生,考得是分数,但是教书育人,分数只是其中之一,甚至,真正对学生有帮助的,不是一时的分数,是一生的为人,是不迷惑的知识面,是不忧患的情感处理能力,是面对困难和质疑的不惧怕的担当力。

我也奉劝一句,那些不热爱教育行业的人,真没有必要当老师,你敷衍你的讲台,你的学生将来也敷衍你,家长也敷衍你,直到最后,他们都懒得敷衍你。一个失败的老师,是害群之马。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班主任提醒:别在微信群里招人烦!跟孩子的班主任处好关系不难

班主任提醒:别在微信群里招人烦!跟孩子的班主任处好关系不难

班主任提醒:别在微信群里招人烦!跟孩子的班主任处好关系不难

“家长微信群”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家长群本是为了父母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不错过学校的重要通知,方便和老师沟通和交流,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的。

但是,表面看似是家长和老师便于沟通孩子的工具,实则早已演变成为一个个充满焦虑的小型战场,让在群里的老师和很多家长都不堪其扰。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除了叮嘱孩子做个好学生之外,是否也该反思下,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以一个怎么样的姿态出现在班级中?

今天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要想孩子成为班上那个受欢迎的同学,咱们自己就先别做那个在班群里招人烦的家长吧。

1

曾经有一段时间,小葛班主任一度想关闭班级微信群,问其原因,其皱着眉头说:“是家长们的热情太过了!”

事情是这样的:

小葛每次在微信群里说一句话,哪怕只是最正常的布置作业,就会有大波儿的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太棒了!谢谢老师!……

有家长甚至还沿着这个话题闲聊起来。

前两天下班碰见邻居的李姐,听她给我吐槽:由此造成的后果是

手机“滴滴”地响个没完!

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如此一刷屏,很多没有第一时间看手机的家长,很有可能错过老师公布的重要信息。

牌牌本身也是小学生妈妈,这个问题遇到过很多次,也听周围的妈妈们抱怨过很多次。

甚至还有妈妈会指名道姓地说:

“那个XX的妈妈太烦人了,刷屏大王!” “XX孩子的爷爷、姥爷、爸爸、妈妈都在群里,一家子有时还在微信群里聊天,真是太过分了!”

这是个问题吗?

绝对是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

有办法解决吗?

其实,方法很简单,只需老师逐条列出一些规则,在微信群里公布一下就可以了,只要

班级微信群(好处、坏处、家长的评价、跟班级微信群有关的真事)

班级微信群(好处、坏处、家长的评价、跟班级微信群有关的真事)

班级微信群(好处、坏处、家长的评价、跟班级微信群有关的真事)

现在为了沟通更方便,不少学校都建立了家长微信群,这样老师、家长沟通就会更加方便。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微信群也一样,班级家长微信群利与弊分析。

好处:让老师与家长沟通更加方便。

老师会在群里布置作业,也会通报一些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有时还会在群里通知一些事宜。微信群很方便大家了解基本信息,科技让家长与老师沟通更加方便。

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甚至每天可以发一些孩子在学校的视频,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确实非常实用。

坏处:家长刷屏过于严重。

因为家长们刷屏,表示感谢之类的,但这样一刷屏,很多没有第一时间看手机的家长,很有可能错过老师公布的重要信息,然后在群里继续追问老师。有时候是因为一些小事,家长也会在微信群问个不停,比如“老师,开学要带书吗?”“用什么笔写日记呢?”“本是准备多大的啊?”手机“滴滴”地响个没完,也特别影响老师的工作和生活。

来自家长的评价

作为家长,最怕的就是来自老师的批评。在微信群里被班主任@了,家长当时的第一想法是,我的大宝贝是不是在学校犯错误了。想想自己小的时候,老师通过电话或家访"告状",至少是家丑不外扬。然而如今,一个个班级微信群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距离,但在方便交流的同时,矛盾也更容易产生。

最近,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爆料:老师在群里公开孩子作业没按要求准备,批评家长不知道进家长群是干什么来的,还说让孩子不要拖班级后腿,她也不想管!

这位家长一爆料,想必每位在班级群的家长都会"人心惶惶",都会害怕被班主任@,此次事件也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家长们的讨论:

班主任提醒别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班主任提醒别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班主任提醒别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老师与家长交流越来越离不开“班级微信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级微信群”开始变了味儿,炫富的、晒娃的、拉投票的、代购的、做股票的……

一位班主任吐槽道:“有时我会专门气愤,也专门迷茫,家长都如此不遵守规则,又如何来教育小孩遵守规则呢?”

随着微信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家长微信群”逐步成了每个班级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老师们会通报小孩们的在校情形、公布重要通知;家长们有疑问也会在微信群上与老师沟通。但相伴着便利的同时,专门多家长的行为让微信群“变了味”,给老师和家长们增加了许多苦恼。

曾经有一段时刻,老葛班主任一度想关闭班级微信群,问其缘故,其皱着眉头说:“是家长们的‘热情’太过了!”情况是如此的:

老葛每次在微信群里说一句话,哪怕只是最正常的布置作业,就会有大波儿的家长回应:老师您辛劳了!老师太棒了!感谢老师!……

有家长甚至还沿着那个话题闲聊起来。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手机“滴滴”地响个没完,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如此一刷屏,专门多没有第一时刻看手机的家长,专门有可能错过老师公布的重要信息。

多多本身也是小学生妈妈,那个问题多多遇到过专门多次,也听周围的妈妈们埋怨过专门多次。甚至还有妈妈会指名道姓地说:“那个XX的妈妈太烦人了,刷屏大王!”“XX小孩的爷爷、姥爷、爸爸、妈妈都在群里,一家子有时还在微信群里谈天,真是太过分了!”……

这是个问题吗?绝对是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

有方法解决吗?

事实上,方法专门简单,只需老师逐条列出一些规则,在微信群里公布一下就能够了。

描龙画凤,重在点睛

描龙画凤,重在点睛

选择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主题,选择材料时必须考虑它能否有力地支持主题或为主题服务,否则,再生动的材料也不能用。

在演讲中,我们进行一番阐述后,一定要有点睛之笔,因为这才是一段话语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演讲的价值和厚度。

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如果责任边界模糊,就会阻碍家校之间的顺利沟通,影响家校共育的效果。有的家长群成了老师布置任务的地方,有的成了老师疲于应付的“加班群”,有的成了家长晒娃炫娃的“攀比群”,还有的成了家长盲目点赞老师的“夸夸群”……对于部分家长和老师来说,家长群成了日常“压力群”,失去了家校沟通的本意。一方面,一些家长本身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却又不得不花费很大精力盯着家长群,哪怕深夜也不能错过,生怕漏看了信息、漏跟了回复,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班级学生多,水平情况各有不同,老师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逐一回复家长们频繁的询问和要求,也会耽误备课时间。就此而言,家长群变味,表面上看是群规缺乏或者得不到遵守,实质上是由于家校关系没有理顺,家长与老师的角色没有摆正。

——张烁《家校有效配合方能促进孩子成长》

在表达了“家校共育”这样的观点后,演讲者抓住家长群这一家校联系的样本切入,展示了在不少人眼中家长群的功用,使得其丧失了原有的功能,然后对给家长和老师造成的压力进行阐述,最后对此番情况进行了总结:家校关系没有理顺,家长与老师的角色没

有摆正。这样的点睛之笔,使得

演讲的重点得以体现,引发人们的认同感。

有着良好时间规划意识、较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不仅大多学业成绩好,其他方面也不会差。如《扬子晚报》报道的电梯男孩一样,更有着淡然的心态、可期的未来。报道称,苏州工业园区一名13岁男孩近日在小区电梯发生故障后,居然不慌不忙地打开书包,拿出作业本,安心写起了作业,网友看了直呼“太淡定”。男孩告诉记者,他当时并不害怕,只是不想上学迟到,因为恰巧有两道题目没做出来,便拿出作业来继续思考。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家长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使其从小养成好习惯,打好基础,以后自然会少操心,甚至不操心。孩子由于从小爱学习、会学习,能平衡好学业与生活、身与心的关系,综合能力会更强,对未来也会充满期待,教

那些微信群里招人烦的家长,让你心塞了吗?

那些微信群里招人烦的家长,让你心塞了吗?

那些微信群里招人烦的家长,让你心塞了

吗?

朋友吐槽说,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家长的微信群的地方,更是少不了“刀光剑影”。

小派好奇的打开朋友的家长微信群一看,真是“百家争鸣”啊!群里的家长干啥的都有,有问作业的、套近乎的、给孩子拉票的、显摆的,竟然还有家长做微商发广告的····(小派已经晕菜)一时间,家长微信群热闹无比。今天,小派来和家长们来聊一聊微信群里哪些家长的行为最让人反感,希望大家一起建立一个和谐的家长微信群。

1小白型:

这类家长不管时间多晚,也不管别的家长是不是在上班,总之一有自己不清楚、不了解的事情;就像连环炮一样不停地追问别人。如果人家回复晚了,在言谈话语间还会捎带些许不满。当然,老师更是不能放过。比如;老师明明已经将

纸质的通知发放给学生,有的家长懒得自己看,非要事无巨细的追问老师。

2过度关注型:

有的家长真是恨不得和孩子一起天天上学,每天N次在微信群里询问孩子的情况。就差在教室和家里连接一个摄像头。家长想让孩子独立,可是又不想放手,孩子如何能长大?还有更夸张的,有的学生的爷爷奶奶刚学会玩微信,就非要加入家长微信群练练手。一个孩子,三代人都要加入家长群;孩子能没压力吗?老师都看着都无奈了!

3显摆炫耀型:

小派的朋友说,现在的家长都是用假装不经意的套路来炫娃。大致分为三类:

1、炫耀成绩

我家孩子这次发挥失误了,才考了98,要是细心点,妥妥的100分。

2、晒出国的照片

这是美国的夏令营,你看,孩子都晒黑了!

3、孩子的特长证书等

不论是钢琴几级证书还是什么孩子的绘画作品。不但逼着你看,还要正面评价。

中学班级家长微信群管理制度

中学班级家长微信群管理制度

XXXX中学

班级家长微信群管理制度

一、建立与解散

班主任要在班集体成立两个周之内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并担任群主,统一以“某级某班家长微信群”命名,因分

班或者是学生毕业等原因,班主任要在规定时间之内解散

班级家长群。

二、成员加入

每个班级家长微信群要将学校中层正职以上管领导、级

部主任、所有任课教师加入,并以学科或者分管工作加姓

命名,如“语文老师张”或“教学管理王”命名。家长以

学生姓名命名,如“张丽家长”,群内禁止任何未实名的

家长加入,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随时提醒。

三、教师对微信群的使用

1.宣传学校、级部、班级等方面的正能量、下发通知、

作业布置(原则要求班主任统一发布)、作业检查结果、

温馨提示等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信息,禁止出现与辅导、购物、拉票、节日祝福等任何牵扯个人利益的信息。

2.在班级群中不点名批评孩子、公布成绩、排名等信息,可以发布优等生或表现优异、为集体做出贡献的学生的照

班主任,请不要这样“请”家长

班主任,请不要这样“请”家长

班主任,请不要这样

“请”家长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班主任,请不要这样“请”家长

班主任,请不要这样“请”家长

最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做班主任的,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润物于细无声。理想的效果应该是学校(当然主要是班主任)、家长、社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而我们,至少我们很多地方的现实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或某些领域中还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严重点说,我们很多的家庭根本就没有教育甚至是空白。所以,我们的教育往往都是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在单打独斗。

校园里,我们经常能听到或者看到,一些班主任因为一些事情而叫家长到学校来的。细究起来,我们会发现经常被叫家长的都是一些所谓“差生”,成绩差、行为表现差、遵规守纪意识差等等。我们的目的当然是好的,通过寻求和家长的合作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是必要的,也是真诚的,这既是一条正确的路子,又是一条相对来说较为快捷的途径。

但是,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些问题学生(我们就暂称为问题学生了),基本上是属于家长的教育效果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才出现的,要么家长不在身边,长期在外对孩子失控;要么忙于生计,即使在家也没有时间过多的投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上,属于“粗放式学习”型;要么,即使天天在身边,而从小对孩子给予的希望过大,要求过高,孩子没能达到要

求,于是,失望,生气,放弃;要么自小溺爱,爱之越深,恨之也就越深,在过度爱的同时,功利性的希望孩子能到什么样的成绩或者要求,不能达到就狠狠的打一顿,然后再过度溺爱;还有一种,就是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站在同一战线上,夫东妻西,给孩子留下家教的空子,从中间逃避本该拥有的责任和义务。

老师最不喜欢的家长大概分为以下四类

老师最不喜欢的家长大概分为以下四类

教师最不喜欢的家长大概分为以下四类:

一、自以为教师有偏见

每当教师向家长们反映他孩子在校存在的问题。你是否冲动地“质问〞教师:“教师,你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是那么完美的,你不能总这么针对我的孩子。〞即使你不说,心里是否这么想过?

这位家长,请你冷静,教师只是跟你反映事情,让你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而不是对此一无所知。教师并没有对你孩子有偏见,只是问题出现了后,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以一种沟通、解决问题的态度去面对。

这样的家长会阻碍教师与你进展沟通的热情,甚至影响了教师对孩子行为的正确判断,一度以为自己是否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样的“无视〞,何尝不是一种偏见呢?这又是谁造成的呢?

二、给孩子的错找借口

先看这样的事例:

一小男孩比拟顽皮,屡次出现“看他不爽动手〞事件。教师找妈妈反映了这件事,话还没说完,该妈妈立马来一句:“教师,这种行为一个巴掌拍不响。我儿子就是这样。别人不动他,他是不会动别人的。〞

这位家长,孩子既然动手了,无论如何你也得先了解原因,再引导孩子日后遇到这问题该如何处理吧?而不适合把孩子的过错推脱到别人的身上。

这样的家长会让教师觉得你是一位“宝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成为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妈宝〞。为此,教师不仅要担忧孩子如今得不到解决的暴力事件,还要对他的未来忧心忡忡。

三、公然指责、挑衅别的家长

我们再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个孩子作为纪律委员负责管理的纪律,当见到屡教不改的同学,就会扣去此这位同学的分数。结果家长一见急了,在微信群挑事了:“我孩子总共才多少分就被你孩子扣光了。你孩子怎么教的,懂不懂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吐槽 老师与家长交流越来越离不开“班级微信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级微信群”开始变了味儿,炫富的、晒娃的、拉投票的、代购的、做股票的…… 有时我会很气愤,也很迷茫,家长都如此不遵守规则,又如何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呢?! 随着微信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家长微信群”逐渐成了每个班级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老师们会通报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发布重要通知;家长们有疑问也会在微信群上与老师沟通。但伴随着便利的同时,很多家长的行为让微信群“变了味”,给老师和家长们增添了许多烦恼。 曾经有一段时间,老葛班主任一度想关闭班级微信群,问其原因,其皱着眉头说:“是家长们的‘热情’太过了!”事情是这样的: 老葛每次在微信群里说一句话,哪怕只是最正常的布置作业,就会有大波儿的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太棒了!谢谢老师!…… 有家长甚至还沿着这个话题闲聊起来。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 手机“滴滴”地响个没完,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如此一刷屏,很多没有第一时间看手机的家长,很有可能错过老师公布的重要信息。 多多本身也是小学生妈妈,这个问题多多遇到过很多次,也听周围的妈妈们抱怨过很多次。甚至还有妈妈会指名道姓地说:“那个XX的妈妈太烦人了,刷屏大王!”“XX孩子的爷爷、姥爷、爸爸、妈妈都在群里,一家子有时还在微信群里聊天,真是太过分了!”…… 这是个问题吗?绝对是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 有办法解决吗? 其实,方法很简单,只需老师逐条列出一些规则,在微信群里公布一下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你所在的“家长群”暂时还没有规则,你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孩子的老师,或是直接将文章分享在“家长群”里。相信家长们看了之后,“家长群”会越来越有规则。 “经过多方采访及与众班主任商讨,建议家长们千万不要做以下类型的家长 1讨好刷屏型 1)老师一发话,马上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 老师布置的作业、公布的消息,看到即可,不需要回复,为了防止没必要刷屏,“收到”两字都无需回复。 2)你说好我跟一句,你说不好我也踩一下,一条信息几十人回复同样内容,很快一条重要的信息就这样被“淹没”了。 群外私聊,切不可肆意刷屏。 3)晚上10点之后还在家长群里发消息。 晚上尽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以免影响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师直接联系。 2炫富显摆型 1)炫耀孩子的成绩。 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在默默伤害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及家长的心。 2)晒各种旅游的照片。 类似这种私人的照片,在朋友圈晒

晒也就可以了,发班级群只会引起大家反感。 3)时不时把小孩得到的小贴画、完成的作业、写得工工整整的字贴上来,骄傲地请大家点赞,其实是希望老师给予关注。 即使家长不到处晒,一个孩子的优秀锋芒也是遮挡不住的。低调的“才子”“才女”才是最令人佩服的,也最令老师喜爱。 3过度关注型 1)每日不停的在班群中询问老师孩子的情况,生怕孩子在学校出现新“状况”。 家长如此不相信孩子,孩子又如何树立信息?又如何能长大? 2)一个孩子,三代人都要加入班级群。 孩子成长的压力就是这样形成的!家长越是这样,孩子成长的就会越累。 4发布无关信息型 1)集赞、投票、卖东西……统统发进班级群。 你希望别人指着你的孩子说:“就是他妈妈,经常在班级群发卖东西的信息!”所以,请给孩子留点面子! 5群里争吵型 1)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小争执,家长护子心切,在群里开战。 你都如此冲动,又如何教育孩子不争吵、不打架、冷静地对待一切呢?请记住,你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2)与老师开战(这种情况很少,但确实也存在,例如,责备老师偏心) 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与老师私下沟通。另外,家长一定要调整好心态,选择信任老师,这点很重要。 “当然,如果有老师看到这篇文章,那真是太好了!为了“家长微信群”更规范,也为了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更高效,在此,也为老师准备了几点小小的建议: 1)在班级群中不点名批评孩子、公布成绩、排名等信息,这只会伤害孩子自尊心,同时也会让家长感到不舒服。 2)不要每次只发布优等生或表现优异的学生的照片,尽量让所有家长都能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现在班级群中。 3)不管是成绩好的孩子还是成绩差的,都多表扬、少批评,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 4)绝不转发不经考证的信息,千万不要造成家长不必要的担心。 5)如果个别学生有问题可单独与家长沟通,普遍问题可以在班群中与家长交流。 6)试着在每一条通知后加上“不用回复”几个字或类似的话语,可以避免大量不必要信息的骚扰。 7)做班级群中的引导者,对于一些不适合发在班级群里的内容,要学会婉言提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