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珍惜生命之源——水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珍惜生命之源——水
活动简介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为“珍惜生命之源——水”。通过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和珍惜水资源的意义,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重要性和地球上水资源的状况;
2.认识水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
3.增强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4.适当运用科技手段了解和探究水的相关知识。
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前期调研,实地考察和信息分享。
前期调研
在课堂内,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水的重要性和地球上水资源的状况。
活动内容包括:
•现阶段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的种类和地理分布情况;
•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走进实践,亲身感受和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活动内容包括:
•实地考察水库、水塘、河流等水源地,了解了解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现场收集并测量各地水源的PH值、溶解氧含量等参数;
•了解水资源实际使用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
信息分享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运用科技手段展开信息分享,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内容包括:
•形成班级小组,根据前两个阶段的调研和实地考察所获取的信息,各自撰写学习笔记,并收集更多相关资料;
•利用科技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制作信息分享PPT或海报;
•通过组织信息分享活动,让学生共享彼此的信息和成果。
活动评估
本次活动将根据以下评估方式进行:
1.与环保理念相关的知识发展评估;
2.课程成绩评估;
3.作品评估:每位学生需要向全班展示自己关于水资源的信息总结,评价他们的成果。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纸艺花卉——康乃馨 》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纸艺花卉——康乃馨》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纸艺花卉——康乃馨》这一课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制作康乃馨纸花,掌握纸艺花卉制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教材内容详细,步骤清晰,从花瓣、花茎、花蕊的制作到整体的组装,都有详细的指导。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纸艺花卉的制作方法,还可以了解到康乃馨的文化寓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对纸艺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乐于动手,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学生之间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康乃馨纸花的基本制作方法。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对纸艺的兴趣,了解康乃馨的文化寓意。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康乃馨纸花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花瓣的折叠和粘贴,花茎的制作。
五. 教学方法
1.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2.互助法: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
1.纸张、剪刀、胶水、尺子、铅笔等制作工具。
2.康乃馨的制作图纸或视频教程。
3.彩色纸张、皱纹纸等材料。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康乃馨的文化寓意,引导学生了解康乃馨纸花的制作意义。
2.呈现(10分钟)
展示康乃馨纸花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对康乃馨纸花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20分钟)
教师现场演示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花瓣的折叠和粘贴,花茎的制作等技巧。
2024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综合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
0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探究,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
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和方法,如观察、调查、实验、制作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学会制定实践活动的计划和方案,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并能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过程与方法
学生应养成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习惯,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培养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年级下册课程目标
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情境教学法
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任务驱动法
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践活动任务,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合作学习法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
践活动成果和表现。
多元化评价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和记录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了解
气候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
组织实地考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状况,
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收集和整理有关本地动植物的资料,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如水的循环、风的形成等。
活动内容
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对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
力,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好奇
心。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家务劳动我能行全国通用
教案设计:家务劳动我能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认识到参与家务劳动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立自强的品质。
4. 增强学生家庭责任感,促进家校合作。
教学内容:
1. 家务劳动的定义和分类
2. 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3. 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现状分析
4. 家务劳动的方法和技巧
5. 养成良好家务劳动习惯的策略
6. 家庭责任感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提高生活
技能。
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黑板、粉笔、PPT
2. 学具:笔记本、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家务劳动?家务劳动包括哪些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务劳动的认知和体会。
二、讲授家务劳动的重要性(10分钟)
1. 教师讲解家务劳动对个人成长、家庭和谐的作用。
2. 学生分享家务劳动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好处。
三、分析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现状(10分钟)
1. 学生讨论自己在家庭中的家务劳动情况。
四、教授家务劳动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
1. 教师讲解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学生演示家务劳动的操作步骤。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六、家庭责任感的培养(5分钟)
1. 教师讲解家庭责任感的重要性。
2. 学生讨论如何培养家庭责任感。
板书设计:
家务劳动我能行
1. 定义和分类
2. 重要性
3. 现状分析
4. 方法和技巧
5. 良好习惯
6. 家庭责任感
作业设计:
1. 回家后,帮助家长完成一项家务劳动,并记录自己的体会。
2. 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坚持执行。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家务劳动我能行全国通用
家务劳动我能行——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务劳动意识。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家务劳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
4. 培养学生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家务劳动的种类及意义
2. 家务劳动的技巧与方法
3. 家庭分工合作与互相帮助
4. 实践操作:完成一项家务劳动任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让学生掌握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黑板、粉笔、PPT
2. 学具:笔记本、家务劳动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讲解家务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家务劳动的种类及方法
教师讲解家务劳动的种类,如: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服等,
并介绍完成这些家务劳动的方法与技巧。
3. 家庭分工合作与互相帮助
教师讲解家庭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分配家务
劳动,并学会互相帮助,提高家庭工作效率。
4.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完成一项家务劳动任务。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并给予鼓励。
5. 分享与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完成家务劳动的心得体会,交流家务劳动的技巧
与方法。
六、板书设计
1. 家务劳动的种类及意义
2. 家务劳动的技巧与方法
3. 家庭分工合作与互相帮助
4. 实践操作:完成一项家务劳动任务
七、作业设计
1. 制定家务劳动计划: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制定自己的家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全国通用
教案设计: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红领巾相约中
国梦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2. 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3. 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4. 青少年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认识到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明确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卡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红领巾,引导学生回忆起入队时的情景,激发学生
的荣誉感。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红领巾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一下与红领巾有关的知识。
2. 学习红领巾的相关知识
(1)教师简要介绍红领巾的来历、意义。
(2)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讲解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3. 探讨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如何实现中国梦呢?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4. 实践活动
(1)教师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制作一张关于实现中国梦的手抄报。
(2)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手抄报。
(3)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5. 展示与评价
(1)各组学生展示手抄报,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
(2)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注意安全呵护生命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注意安全呵护生命全国通用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包括交通
安全、校园安全、网络安全等,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培
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
1. 交通安全:讲解交通规则,如何安全过马路,识别交通信号灯等。
2. 校园安全:涵盖课间活动安全、校园暴力防范等。
3. 网络安全:介绍网络安全知识,如何保护个人信息,避免网络
诈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交通安全规则的应用,校园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网络安全的理解和实践,个人信息保护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交通安全标志卡片,校园安全宣传册,网络安全教学视频。
学具:笔记本,彩笔,安全知识调查问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交通安全事故视频,引起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关注。
2. 主题讲解:分模块讲解交通安全、校园安全和网络安全知识。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安全知识。
4. 模拟演练:进行交通安全模拟演练,如模拟过马路场景。
板书设计
中心:主题“注意安全,呵护生命”
左侧:交通安全要点
右侧:校园安全和网络安全要点
作业设计
1. 家庭作业: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家庭安全检查,记录检查结果。
2. 小组作业:每组制作一份关于安全知识的手抄报。
课后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学生反馈对于模拟演练环节兴趣较高,可增加此类活动。
《制作七巧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
《制作七巧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
下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七巧板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七巧板的基本形状和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智力游戏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
1. 七巧板的起源和发展
2. 七巧板的基本形状和制作方法
3. 七巧板的拼图技巧和创意玩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七巧板的基本形状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七巧板进行创意拼图,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设备、七巧板模具、制作材料(硬纸板、彩纸、剪刀、胶水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七巧板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传统智力游戏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七巧板的基本形状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拼图实践:分组进行七巧板拼图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 创意展示:鼓励学生运用七巧板进行创意拼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
1. 七巧板的起源和发展
2. 七巧板的基本形状和制作方法
3. 七巧板的拼图技巧和创意玩法
七、作业设计
1. 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七巧板
2. 用七巧板拼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并写下拼图过程和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
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走近清明节全国通用
走近清明节
教学目标:
1. 了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民族认同感。
2. 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内容:
1. 清明节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清明节的习俗和活动。
3. 清明节的意义和价值。
4. 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学会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电脑、投影仪、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搜集资料的工具(如网络、书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你们知道清明节吗?清明节是怎样的一个节日?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三、课堂讨论(10分钟)
1.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清明节知识。
四、实践活动(10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种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活动,如制作清明吊纸、写一首悼念亲人的诗等。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设计活动和感受。
五、课堂小结(5分钟)
2. 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板书设计:
走近清明节
起源:春秋战国时期
习俗:祭祖、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走进公益争做小小志愿者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走进公益争做小小志愿者
一、活动目标
通过参加公益活动,让学生了解公益的概念,懂得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使命感。
二、活动流程
1. 筹备阶段
本次活动的筹备阶段需要组织一次集体讨论,教师向学生介绍公益的概念,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对公益的理解和志愿服务的经验。同时,教师还需与学生商讨公益活动的内容和方案。
2. 分组阶段
分组阶段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不超过5人,每个小组的人员应该既有文艺青年,又有科技达人。教师要将每个小组的人员配对,让他们互相了解对方的特长和长处。
3. 实践阶段
在实践阶段,小组的成员需要选择一个公益活动,并制定详细的计划,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小组可以选择参加社区义工活动、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环保事业出一份力等公益活动。
4. 签到阶段
在活动当天,小组成员需要在活动现场进行签到,确保所有成员都能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
5. 实践阶段
在公益活动中,每个小组需要负责一项任务,例如负责宣传、负责分配工作、负责清理环境等。每个小组的成员需要用心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协助其他小组的成员完成他们的任务。
6. 总结阶段
公益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完成总结任务,并就活动的设计、实施过程及成果展开研讨和分享。在总结阶段,学生可以纪录活动发生的事件,收集活动照片等资料,进行制作,发表结论和总结。
三、教育评价
通过本次公益活动,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公益活动的快乐和成就感,并且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形成积极的文明习惯,为其自身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此外,能够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共同进步的观念,加强班级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协作,提高综合素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饮食民俗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饮食民俗全国通用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饮食民俗,感受饮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生活技能。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1. 我国各地的饮食民俗。
2. 饮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3. 饮食民俗与地域、历史、民族的关系。
4. 各地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和食用礼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饮食民俗,感受饮食文化的魅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饮食民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视频资料。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我国各地的饮食民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饮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饮食民俗与地域、历史、民族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各地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和食用礼仪,让学生深入了解饮食文化。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手工制作,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饮食民俗的魅力。
5. 总结提升: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饮食文化背后的文化内涵。
六、板书设计
1. 饮食民俗
2. 饮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3. 饮食民俗与地域、历史、民族的关系
4. 各地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和食用礼仪
七、作业设计
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调查自己家乡的饮食民俗,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展示。
2. 让学生尝试制作一道家乡特色美食,并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
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家务劳动我能行全国通用
家务劳动我能行——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家务劳动的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学习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如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等。
2. 学习家务劳动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家务劳动的效率。
3. 学习家庭责任感的培养,养成良好家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
的家庭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黑板、粉笔、PPT、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家务劳动实践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务劳动的视频,引出本课主题,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家务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家
务劳动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家务劳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家务劳
动的完成方法和技巧。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家务劳动,以及如何在家务劳动中互相帮助。
5. 实践环节: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分组进行家务劳动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
1. 家务劳动的意义
2. 家务劳动的完成方法
3. 家庭责任感的培养
七、作业设计
1. 完成家务劳动实践记录表,记录课后家务劳动的完成情况。
2. 写一篇关于家务劳动的感悟文章,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
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培养了家庭责任感。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读经典、学经典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读经典、学经典
一、活动目的
通过精读古代经典,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同时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个人阅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活动内容
1. 课堂教学
(1)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精读古代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让学生感受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国学功底。
(2)配合教材,通过阅读课外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作品中的人性、道德、艺术等方面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课外实践
(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等方面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到社区服务站、老人院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同时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 个人阅读
(1)指导学生选择经典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进行阅读和欣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让学生撰写读书笔记、感悟、读后感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活动安排
1. 课堂教学安排
时间内容
第一周精读《三字经》
第二周精读《弟子规》
第三周精读《论语》
第四周阅读《红楼梦》
第五周阅读《西游记》
第六周阅读《水浒传》
2. 课外实践安排
时间活动内容
第一周至第三周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
第四周至第六周到社区服务站、老人院等进行志愿服务
3. 个人阅读安排
时间活动内容
第一周至第三周阅读《红楼梦》、写读书笔记、读后感
小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
养。同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
意识。
PART 02
实践活动一:环保小卫士
REPORTING
活动背景及意义
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培养 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
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 环保的重要性,并学会采取实 际行动保护环境。
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合作精 神和创新能力。
REPORTING
性。
校园环境整治
组织孩子们对校园进行 环境整治,包括清理垃
圾、绿化环境等。
社区环保行动
带领孩子们走进社区, 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居
民们共同保护环境。
成果展示与评价
01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02
03
成果展示
组织孩子们进行环保成果 展示,如制作环保宣传海 报、编写环保故事等。
活动评价
对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 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努 力和成果,同时指出需要 改进的地方。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需要更加注重知识的系 统性和连贯性,以便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尝 试采用更多的互动式教 学和案例教学,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性。
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方面,需要 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 多元性评价,以便更全 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 况。
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一起去旅行 》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一起去旅行》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一起去旅行》是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一次真实的
旅行经历,让学生感受旅行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语言生动有趣,情节丰富多样,易于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
好奇,喜欢探索和尝试。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旅行的认识较为片面,认为旅行就是游玩,缺乏对旅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预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旅行,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
容,了解旅行的过程及所涉及的景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规划一次
旅行,提高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旅行,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
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旅
行的过程及所涉及的景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旅行,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培养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十五巧板全国通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十五巧板的基本知识,知道它的起源、发展以及它在数学、美术等方面的应用。
2. 通过观察、操作、拼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1. 十五巧板的基本知识介绍。
2. 十五巧板的拼图游戏。
3. 十五巧板在数学、美术等领域的应用。
4. 十五巧板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十五巧板的基本知识,学会拼图游戏,了解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十五巧板的拼图规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十五巧板、课件、黑板。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十五巧板。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课件介绍十五巧板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探究
让学生观察十五巧板,了解其结构特点,发现拼图规律。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3. 教师讲解
讲解十五巧板的拼图方法,示范如何进行拼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拼摆。
4. 应用拓展
通过课件展示十五巧板在数学、美术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十五巧板的魅力。
5. 制作方法
讲解十五巧板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 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1. 十五巧板的基本知识。
2. 十五巧板的拼图规律。
3. 十五巧板的制作方法。
4. 十五巧板在各领域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
1. 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十五巧板进行拼图游戏,尝试拼出不同的图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下)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罗坝小学黄小云
第一单元多彩的季节
单元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季节的变化,了解四季的更替的相关知识,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与季节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季节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不同季节里有着不同的生产劳动和农产品;让学生了解先进的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新变化,了解家乡应用科技生产的反季节产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3、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季节的美丽风光,体验四季带给人们的欢乐和美妙,在走进季节的活动中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1、走进季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3.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4.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长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
2.能够对动植物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
3.能够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够比较出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自然界四季的变化,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
2.持之以恒地观察动植物的变化。
3.养成记录观察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3.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设想:集中话题,引起学生对气候与季节的兴趣。探索和调查,认识一年四季的气候特征及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提问: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2.说得真棒!你们能先说一说现在所处的秋季是什么样的吗?
二、探索和调查
1.小组讨论汇报:你眼里的春季是什么样的?
(天气、动物、植物┅┅)
2. 谁能再说一说其他季节的气候是什么样的?
3.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夏季、秋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补充。
5.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师生小结。
(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6.在不同的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7.学生看图或音像资料后说,再适当补充。
8.小组讨论后汇报。
9.教师小结。
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性变化现象也叫做物候,如植物什么时候萌芽、开花、结果;动物什么时候冬眠、始鸣、迁徙等;非生物,如始霜、始雪、初冰、解冻、打雷等。我国古人归纳的七十二候,也基本反应了我们祖国大地上气候变化特征。
三、回顾和解释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四、课后作业
观察小动物和植物,把自己观察到的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1、走进季节
春夏秋冬
温度、刮风、下雨、变天等都有一定的规律
动植物发生有规律性的变化
第二课时
2、四季更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四季更替的形成原因,知道四季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2、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经获得的科学资料。
3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并能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
4、保持和发展想要了解新事物、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在生活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
1、自主探究四季更替的原因。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倾斜着身子造成的阳光直射位置的变化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一年有4个季节,哪四个季节?
为什么大家习惯说春夏秋冬呢?
春夏秋冬这样不断地循环、交替出现叫四季更替。(引出课题)
2、提出问题:关于四季更替,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
3、学生猜测,教师梳理思路
同学们都经历过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能不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地猜测一下四季是怎么形成的?
地球公转:关于地球公转你知道些什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地球的公转。(课件)
交流:你了解到哪些地球公转的知识。
4、师生分析:
那地球的公转是形成四季的原因吗?咱们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推理一下。大家想一下,咱们这里的四季,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温度差不同)四季温度不同和谁关系最大?(太阳)
更确切地说是太阳照射。地球上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的照射。(板书:照射)。
既然和太阳照射有关,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一天中早中晚三个时刻的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三个时刻太阳照射地球有什么不同?我们用手电筒模拟太阳,黑板模拟大地,谁能上来演示一下。(可用手电筒模拟)
早晨和傍晚太阳斜着照射地球,我们叫斜射,斜射时照到这么大一部分区域,中午太阳直着照射地球,我们叫直射,直射时照的区域小,大家想一想,同一束光,照射的区域越小,这个地方的温度就会越高。(课件:一天中的温差)的确,地球上温度的不同与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有关。
5、实验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模拟实验。我们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模拟地球,另外,每组还有一张公转轨道图。下面我们看一下实验中注意的问题。(出示课件)
(1)让地球仪沿着轨道图绕太阳公转。
(2)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方。
(3)注意观察地球仪转到公转轨道的4个点时,太阳光分别直射在地球仪的什么位置(北半球、南半球、赤道)。
6、师生交流实验成果:
7、从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始终保持向北倾斜,太阳的照射角度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温度发生变化,形成了四季。
8、下面让我们走进宇宙,一起感受一下地球的公转和四季的形成。(播放课件)
9、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3、季节与农业
一、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