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名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血管造影时,由于血管与骨骼和软组织影像重叠,致使血管显影不请。

将X线图像数字化,用1帧血管内不含对比剂的图像作为蒙片,和1帧含对比剂的图像相减,使图片中代表骨骼和软组织的数字相抵消,只剩有对比剂的血管显影清晰。

2.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异,是产生X 线摄像对比的基础,称之为自然对比。

3.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灰度比,称之为人工对比。

4.CT值(CT pixel number/CT value):某物质的CT值等于该物质的吸收系数(μm)与水的吸收系数(μw)之差,在与水的衰减系数相比之后乘以1000。

其单位名称为Hu(Hounsfield Unit),1000为Hu的分度因素。

某物质的CT值=(μm-μw)/μw 1000
水、骨、空气的吸收系数分别为:1.0、2.0、0。

水的CT值=0,骨的CT值=1000,空气的CT值= -1000
1.脑膜尾征:增强扫描肿瘤强化明显。

邻近见脑膜强化,即脑膜尾征。

见于脑膜瘤。

2.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系深部髓质穿支动脉闭塞所致。

缺血灶为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中老年人常见。

3.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一种脱髓鞘疾病,是中青年非外伤性所致残的常见原因之一。

4.Chiari畸形:又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椎管内,伴延髓、四脑室下移。

系先天性后脑发育异常所致。

1.肺野:正常充气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成为肺野。

2.肺门: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肺静脉、支气管
2.肺纹理:由肺门向肺野分出的树枝状阴影,由肺血管、支气管、淋巴管以及结
缔组织支架构成。

3.肺实变: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组织所替代。

4.支气管气像: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

称为支气管像或空支气管征。

5.分叶征:肿块的轮廓可呈多个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而形成分叶形肿块,称为分叶征。

6.空泡征:肿块内有时可见1—3mm的气体样低密度影,称为空泡征
7.毛刺征:肿块边缘可有不同程度的棘状或毛刺状突起,称棘状突起或毛刺征
8.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原发病灶(圆形、类圆形或斑片状边缘模糊阴影)+肺门淋巴结增大+结核性淋巴管炎(条梭状阴影)=哑铃状(双极期)
10.结核球:2-5cm球形病灶,边缘光整,密度高,多有钙化。

11.卫星灶:空洞壁薄,壁内、外缘较光滑,周围可有不同性质的“卫星灶”。

12.反“S”征:X胸片上,示右肺门肿块伴右上肺不张,肿块与不张肺下缘共同构成反“S”征。

13.胸膜凹陷征:示右肺分叶状结节,内部多发小泡征,外侧可见胸膜凹陷征。

1.心胸比率:是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正常人心胸比率≤0.50。

2.法洛氏四联症fallot tetralogy 肺动脉狭窄(pulmonary artery stenosis)&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主A骑跨&右心室肥厚。

是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1.充盈性缺损: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为腔壁局限性肿块向腔内突出,造成局部钡剂不能充盈所致。

此征多见于消化道良恶性肿瘤和肉芽肿,少数亦可有异物所引起。

2.龛影:亦称之为壁龛(crater),其病理基础是消化道壁的溃烂缺损,致使钡剂
进入壁内,在切线位上龛影位于器官正常轮廓之外,轴位则呈致密钡点与器官重叠。

肿瘤性病变的溃烂位于腔内,形成腔内龛影。

3.憩室(diverticulun):表现为器官轮廓外的囊袋状突起,粘膜可伸入其内,与龛影不同。

4.“卵石征”:为纵横交错的溃疡及其间水肿隆起的黏膜所致。

状似鹅卵石样。

见于克罗恩病。

5.脂肪肝:正常肝脏脂肪含量低于5%,超过5%时为肝脂肪浸润,简称为脂肪肝。

6. “灯泡征”: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随回波时间(TE)延长,信号强度递增,直至达到超过胆囊信号,在重T2WI信号强度更高,称“灯泡征”。

7.小肝癌:直径不超过3㎝的单发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cm的结节,称为小肝癌。

8.“软藤征”:又称为“枯树枝征”。

PTC、ERCP检查,显示肝内胆管并或不并肝外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时直径超过1.1cm,形成所谓“软藤征”或“枯树枝征”。

9.“双管征”:肿块上游胰管常扩张,胰头癌多同时并有胰管和胆总管扩张,形成所谓“双管征”。

10.“假肿瘤征”:又称假性肿块。

是两端闭锁的绞窄性肠段,即闭袢内充满大量液体的表现。

其密度较高,致使仰卧前后位片上,呈肿块影像。

11.“咖啡豆征”:充气闭袢肠管呈“U”形,形态上类似咖啡豆,称为“咖啡豆征”。

1.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含量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都减少,但骨内两者的比例仍正常。

其X线主要表现是骨密度降低,可见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骨髓腔和小梁间隙增宽,骨皮质变薄和出现分层现象。

2.骨质软化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钙化不足,因而骨内钙盐含量降低,骨质变软。

3.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缺失,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可发生破坏。

(病理组织本身直接使骨组织溶解、或引起破骨细胞亢进所致。

)其X线表现是局部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和局部骨结构消失。

发生于哈弗管的骨质破坏在X线下呈筛孔状、虫蚀状。

4.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Periosteal reaction),是因骨膜受到刺激,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产生的骨膜新生骨。

其早期X线表现为一段长短不定,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样致密影,它同骨皮质之间有一条很窄的透亮间隙。

5.Codman三角:引起骨膜反应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以重新被破坏,破坏区两端的残留骨膜反应呈三角形或袖口状,成为Codman三角。

(恶性肿瘤的象征)
6.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作死骨(sequestrum)。

形成死骨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供应中断。

其X线表现是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死骨骨小梁表面新骨生成&死骨本身密度较高);以及破骨细胞对于死骨的吸收。

7.骨折fracture:是指骨的连续性中断,包括骨小梁和/或骨皮质的断裂
8.骨骺骨折:在X线上骺软骨不显影,骨骺损伤导致骨骺移位后只表现为骨骺与
干骺端的距离增加,故称为骨离骨折。

9.青枝骨折: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称为青枝骨折。

10.骨挫伤:是外力作用引起的骨小梁断裂和骨髓水肿,出血,在平片和CT上常无异常表现。

11.Colles骨折:桡骨远端干骺部横行骨折,远侧断端向背侧移位,并向掌侧成角畸形。

12.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妇女。

骨折可发生于股骨头下、股骨颈中部或基底部。

断端常有错位和嵌插。

可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

13.“骨气鼓”征:患部骨质疏松,骨干膨胀,皮质变薄,骨膜新生骨较明显,称“骨气鼓”。

14.“竹节椎”: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椎间盘及椎旁韧带骨化,出现平行于脊柱的韧带性累赘,形成“竹节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