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手术入路
肩关节三大手术入路

5、显露肩关节后方
四边孔:腋神经及旋肱后动静脉 三边孔:旋肩胛动静脉 肩胛上神经及血管
6、关闭切口时注意三角肌起 点的重建
后侧入路注意事项
• • • • 纵劈三角肌时注意勿伤腋神经 冈下肌及小圆肌分界 腋神经、旋肱后动静脉 旋肩胛动静脉
充分游离皮下组织
3、头静脉 胸大肌、三角肌间沟
4、 肱二头肌长头腱及大小结节 (喙突及联合腱内臂丛) 5、肩胛下肌—特点 旋肱前动脉 三、四边孔 小三边孔 6、扩大:断联合腱
前方入路注意事项
• • • • • 胸大肌三角肌间的头静脉 联合腱内侧的肌皮神经 肩胛下肌特点、下部前方的旋肱前动脉 肩胛下肌下方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 背阔肌下内侧的桡神经—小三边孔
外侧入路注意事项
• 从后下向前上走行的腋神经 • 三角肌起点的重建
三、肩关节后方入路
肩胛颈、肩盂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 习惯性肩关节后脱位的切开手术等
1、麻醉:全麻或局部麻醉 体位:侧卧位、俯卧位或70o半坐位 2、切口有两种方法 一、纵切口: 二、横切口: 3、将三角肌向外上方拉开
4、冈下肌及小圆肌之间进入
二、肩外侧入路
大结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肩峰成形 肩袖修补手术 肱骨髓内针入点
1、麻醉:全麻或局麻
体位:20-70o半坐位 2、切口:肩峰外2.5cm纵向
3、前中1/3交界处纵劈(4cm) 骨膜下剥离肌肉起点
4、肩峰下滑囊及三角肌
下滑囊 可显露肩峰、前角、 冈上肌腱、大结节 5、关闭切口时牢固重建 三角肌的起点
• 绕冈盂切迹的肩胛上血管及神经
谢 谢!
肩关节的 手术入路
肩关节的手术入路
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手术技巧——手术入路
标记肩峰和锁骨的外缘、喙突、肩锁关节 的体表解剖标志。解剖学研究已经证明腋 神经的解剖位置位于上肢中立位时肩峰下 缘大约6.5cm处(5.8cm)。
肩峰前外侧入路的体表标识及切口位置
通过近端手术窗从三角肌前侧和中间肌间 隙直接切开
手术技巧——手术入路
远端切口 在三角肌粗隆处做远端切口,和近端切口在同
骨折等需慎重使用该方法。
手术技巧——体位
作者倾向于患者仰卧于可透视的手术床, 将图像增强器放在患者对侧。
在患者胸部后方垫上软枕,要求在铺巾后 整个上肢能够自由活动以满足术中复位操 作和进行透视的要求。
患者仰卧位,C臂机和显示屏位于对侧
手术技巧——手术入路
经皮钢板固定技术使用标准的锁定钢板, 有限切开软组织,术中不需要使用特殊的定 位装置。
背景
加拿大魁北克省George Y医生使用经皮钢板固 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目的是减少软组织切开, 避免切开复位内固定广泛暴露可能导致的肱骨 头坏死,并为肢体早期活动提供足够的稳定固 定。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Huntington纪念医院的Mark Jo教授对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 手术方式和技巧进行了详细介绍。
通过近端手术窗插入Cobb剥离器进行间接复位 将肱骨头从肱骨干上牵开以获得内侧肱骨距的稳定
肱骨近端2部分骨折的复位及固定操 作步骤
手术技巧——复位技巧
外翻型骨折 由于内侧软组织可作为铰链,从内侧向前外侧用力推挤就可复
位外翻嵌插型骨折。需要注意保持肱骨头和肱骨干内侧软组织 的完整。使用例如剥离子之类的工具纠正骨折嵌插,作者通常 喜欢插入拇指将骨折关节面骨折块向上轻度牵拉。 将肱骨头恢 复到130°的头颈角后,从肩关节后侧牵出大结节骨折块进行复 位,这有助于维持肱骨头骨折的复位。 残余的外翻畸形可以通过支撑肱骨头的解剖型钢板来完成纠正。 将钢板作为复位工具放置大结节上,同时可以增加骨折稳定性。 在远端手术窗使用传统3.5mm螺钉或者提拉装置使钢板和骨干 逐渐紧密接触。螺钉的长度一定要超过对侧第二层皮质,在后 期可以更换为短一些的螺钉。通过间接复位技术钢板可逐渐接 近骨干。在远端螺钉孔中插入克氏针(或第二枚皮质螺钉)防 止钢板旋转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治疗

• 旋肱前动脉沿着肩胛下肌 下缘向外于喙肱肌深面通 过,到达肱二头肌腱沟处, 并发出一条升支,于大结 节水平进入肱骨头。
• 弓状动脉位于肱二头肌长 头腱和肱二头肌腱沟的后 外侧几毫米处。
• 冈上肌、冈下肌、小 圆肌穿插附着于大结 节,可从后上方牵拉 骨折块。肩胛下肌附 着于小结节,可向内 侧牵拉骨折块。
二部分骨折 1. 外科颈骨折 2. 解剖颈骨折 3. 单纯大结节骨折 4. 单纯小结节骨折 5. 二部分骨折脱位
三部分骨折 外科颈骨折 大结节骨折 外科颈骨折 小结节骨折
四部分骨折 骨折累及上述四部分,外科颈、大结节骨折、小结节骨折 为肱骨近端骨折的严重类型。 Neer在2002年对该部分骨折添加了新的类型: ① 外翻压缩型骨折:其肱骨近端内侧软组织铰链相对完好
是否移位:
距离:1cm 成角:45°
根据四部分的关系分为: 未移位骨折(一部分骨折) 二部分骨折 三部分骨折:坏死率17% ~38% 四部分骨折:坏死率33% ~56% 肱骨头劈裂或压缩骨折
未移位骨折(一部分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多为此类型,只要肱骨近端的骨折块移位<
1cm或成角< 45°,无论骨折线是否多个部分,均为一部 分骨折
肱骨近端骨 折分型及治
疗
创伤骨科 李伟雄
肱骨近端骨折(PHF)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 位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 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多数PHF跟髋部骨折一样属于脆性骨折,约
占老年(大于等于65岁)骨折的10% 。
• 肱骨头的血供:旋肱前动 脉、旋肱后动脉
将肱骨上端4个组成部分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上 端。采用移位>1 cm或成角> 45°的标准,诊断几部分骨折 。否则不能认为是移位骨块。
关于髓内钉在各长骨中的适用范围和手术入路

胫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4)扩髓 当髓腔狭部不能满足比髓内钉直径大 1~2mm 时可选择扩髓。扩髓时先选用 9mm 的扩髓器,每次增加 1mm,当达到皮质骨层时改为每次增加 0.5mm
3、股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对于股骨骨折,手术入路分为两种:顺行入路和逆行入路,但要根据不同的髓内 钉选取用不同的手术入路,现分述如下:
肱骨 IL
肱骨近端和远端部分的骨折,合并肱骨骨干的骨折
入路 顺行、逆行 顺行、逆行
IM 胫骨 IL
胫骨粗隆 5cm以下至距髓腔远端 5cm以上的胫骨干骨折 胫骨近端部分的骨折,合并胫骨中段骨干的骨折
顺行 顺行
IM
IL 股骨
PF
小转子以下至距髓腔远端 5cm 以上的股骨干骨折
股骨远端部分甚至髁上骨折,合并股骨骨干的骨折
3 入口通道
如图 7、8、9、10 的方法在肱骨未端鹰嘴窝上边缘往近端 1cm 开始向上造 1cm 宽、2cm 长的跑道型或椭圆形的入口通道。
图7
图8
图9
图10
4)扩髓
当髓腔狭部不能满足比髓内钉直径大 1~2mm 时可选择扩髓。扩髓时先选用 9mm 的扩髓器,每 次增加 1mm,当达到皮质骨层时改为每次增加 0.5mm。
股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2)切口 从髌骨下边缘向胫骨粗隆切 3cm 的皮肤切口, 然后切开 膑韧带下的关节囊,牵拉韧带和关节 囊襞,暴露出髁间 窝(见图 17)。必要时需要 扩大切口。伴有股骨髁骨折时,应先复位骨折 位并加以固定。
4 扩髓 当髓腔狭部不能满足比髓内钉直径大 1~2mm 时可选择扩髓。扩髓时先选用 9mm 的扩髓器,每次增加 1mm,当达到皮质骨层时改为每次增加 0.5mm。对于压缩 直径为 6.7mm 的肱骨髓内钉应先选取用 8mm 的扩髓器。
肱骨干骨折:局部解剖、手术入路、固定及手术全面精讲!

肱骨干骨折:局部解剖、手术入路、固定及手术全面精讲!1.肱骨干骨折好发于骨干的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较少,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不连接,约占全身骨折的3%。
今天,我们针对其局部解剖、手术入路、固定策略及手术方案进行全面讲解,值得学习借鉴!(一)解剖与手术入路定位:外科颈下1~2cm至髁上2cm处骨折。
1.解剖生理:肱骨干三角肌止点以上骨折:•近端因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的牵拉向前、向内移位;•远端因三角肌、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向上、向外移动。
肱骨干三角肌止点以下骨折:•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牵拉而向外、向前移位;•远端因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上移动。
肱骨干远端增宽与肱骨髁相连接。
肱骨干后方的桡神经沟为明显的解剖标志。
尸体研究显示:桡神经在肱骨外上髁近端14cm处从后向前绕过桡骨,和肱骨后表面的距离约6.5cm。
在肱骨外上髁近端约10cm处,桡神经向前进入肌间隙。
由于桡神经与肱骨的解剖位置关系比较密切,肱骨干骨折时易损伤。
2.手术入路一般根据桡骨干骨折的解剖位置来选择手术入路(表1)。
前外侧入路:是肩部胸三角肌入路的远方扩展入路,需劈开肱肌,手术过程中需要向外牵开保护桡神经,在手术切口远端切开时必须显露和保护桡神经。
后方入路:可以很好的显露肱骨干远端骨折。
通过劈开肱三头肌牵开桡神经,该入路可以暴露76%的肱骨。
Gerwin研究显示采用改良肱骨后方入路几乎可以暴露94%的肱骨干。
在传统的肱三头肌切开入路时,需切开剥离肱三头肌。
而改良的方法则可以将肱三头肌从外向内牵开(部分切开)。
外侧入路:是利用肱三头肌外侧束和外侧肌间隙。
该入路可以避免损伤肌肉,减少术后粘连、疤痕形成以及肌肉的去神经失营养。
在不移开桡神经的情况下,外侧入路只能显露55%的远端肱骨。
但是牵开神经和肱三头肌外侧束之后,通过劈开肱三头肌就可以显露76%的肱骨干。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必须非常小心桡神经。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治疗疗效分析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治疗疗效分析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经小切口入路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8年8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1例,应用LCP肩外侧小切口微创入路治疗,观察疗效。
结果:手术愈合程度良好,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治疗后的患者在5个月左右均可自由活动。
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标签:老年;近端骨折;小切口;肱骨;锁定加压钢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长寿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逐渐的老龄化现象呈现在社会面前。
而近年来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肱骨近端骨折以及Colls骨折等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骨骼特征来分析,老年人身体素质逐渐衰弱,尤其妇女绝经之后,骨质逐渐疏松,骨质结构薄弱,易脆,因此在运动中或者轻微的外伤中很容易发生骨折的现象。
而由于并发骨质疏松,所以骨折恢复也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难题。
临床中出现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对于治疗的方法在医学界也存在不同的争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主张传统的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方法;另一类主张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针对2008年8月-2012年5月入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了肩外侧小切口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方法,疗效满意,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1例,男12例,女29例;年龄49~85岁,平均(65.0±2.5)岁。
按受伤的原因分类,摔倒骨折28例,车祸伤骨折10例,坠落伤骨折3例。
按Neer分型,其中肱骨近端骨折二部分19例,三部分肱骨骨折14例,四部分肱骨骨折8例。
1.2 治疗方法通常使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侧卧位,患肩朝上。
自肩关节前外侧,经肱骨大结节外侧纵行小切口入路,上段于三角肌外侧束之间纵行分离肌束,下段于肱二头肌与三角肌之肌间隙进入,在切入时,注意保护周围的神经血管束。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入路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入路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小儿和老年人是其易感人群,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式,而手术的入路对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入路进行介绍。
一、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原则手术的目的是恢复肱骨干骺端肌肉和关节的功能,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恢复肱骨干骺端的长度。
如果不恢复长度,会导致肌肉和关节力臂改变,影响肩关节的平面稳定性。
2、确保肱骨骨头的旋转中心,以便肘关节的正常运动。
3、恢复肱肌群的力臂,以便更好的重建横向稳定性。
二、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入路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手术入路的选择应该根据肱骨骨折类型、骨折位处、破坏程度、共病及手术经验等因素进行选择。
1、前臂外侧切口入路这是治疗肱骨骨折最常用的入路,对于线控锁定板和锁定针的固定较为方便,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肱骨骨折,但是不适用于三折位处的骨折。
2、肱二头肌切口入路该入路一般用于治疗肱骨干骺端骨折,在有效保护前臂神经和外侧支神经的情况下,相对容易锚定锁定板或锁定针,另外该入路对于脆弱骨质的病人也比较适用。
3、肱三头肌后侧入路该入路主要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高位骨折和肱骨外侧壁骨折,对于膝下四头肌而言,其对前臂神经和外侧支神经的保护更好,另外也能更好地探查和修复肱骨的远端部位。
4、前臂内侧切口入路这是适用于复杂的肱骨骨折,特别是旋转性三折位骨折的入路,同时其对前臂神经和外侧支神经的保护也比较好。
三、手术常用的锁定装置1、直板直板主要用于治疗肱骨高位骨折,它与肱骨干骺端骨折的治疗有很大的关系,直板用钢制材料制成,主要通过螺钉和板固定肱骨骨折部位,可恢复和保持肱骨干骺端的长度和横向稳定性。
2、控制针控制针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肱骨骨折,它最初是作为治疗高位骨折的方法,但是后来被证实在肱骨干骺端骨折和肱骨粉碎性骨折中也能发挥作用。
控制针的优势是可以直接减轻骨的应力,并能固定骨折部位。
3、锁定针锁定针在解决单一骨折固定方面,其固定效果只受到骨质压缩的限制,同时,在肱骨高位骨折和粉碎性骨折中,可与其他锁定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其固定效果,其适应范围比较广,主要用于治疗粉碎性骨折和骨折部位有严重破坏的骨折。
改良手术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6例疗效观察

使手术人路外移( 见图4 . )降低向外牵拉的难度, 又避免 切 断肌肉后的搬痕愈合, 使三角肌保持了原有的弹性, 也避免
了对胸 宥峰 动脉的损 伤, 少 丁出 I, 多方面减低 了手术 减 衄从
创伤。 我们体会该手术人路适用于绝大部分老年肱骨近端骨 折. 特别是老年女性患者, 本身具有肌肉较为薄弱的特点. 对 于部分 ÷角肌较为粗壮的老年男性患者可以采用适 当外移 I t 伤口的方法, 切口远端尽量通过三角肌和胸大肌的间隙, 避 免切断三角肌, 避免损伤腋神经前支, 如果仍无法充分暴露 骨折. 可以横行【断部分三角肌在锁骨的止点来满足要求。 J J 该手术人路和肩关节外侧入路 。 相比, 仍然利用的是绝大多 数医生熟悉的人路 较容易掌握. 没有损伤腋神经的危险. 通
参考文献 :
[] 1 曲志 国 , 玉玲 . 正 宏. 骨近 瑞 锁 定 钢板 与传 统 钢 崔 崔 肱
板 及 交 叉 针 治 疗 老 年 肱 骨 近 端 骨 折 的 疗 效 比 较 [] J. 中 国修 复 重 建 外 科 杂 志 . 0 8 2 ( ) 2 8 2 0 2 0 ,2 2 :4—5 .
居多: 骨质疏松较 为多见 。 内固定不牢罔 , 骨折 容易出现 内固
34 结论 改 良 . 三角肌胸大肌问隙人路充分考虑老年眩骨 近端骨折的诸多特点. 以解剖学为基础. 在大多数医生熟悉的 人路上改变了入路的位置. 减低了三角肌向外的张力, 改横行 切断为纵行分离. 最大程度上保持了三角肌的完整性和肌肉 的弹性. 避免了对胸肩蜂动脉的损伤. 减少了出血. 从多方面 降低了手术的刨伤, 好手术效果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为良
骨科手术进路歌诀

第一部分肩关节一.肩关节前侧入路肩前切口有多种,掌握一种也够用;根据习惯子选择,结合临床巧变通。
肩峰喙突腋窝前,三点之间一线连;肩前切口像拐杖,适用范围最广泛。
三角肌与胸大肌,头静脉是分界线;分别向内向外牵,暴露喙肱二头短。
切断喙突联合腱,肩胛下肌止点现;扁腱覆盖关节前,常与关节囊相连。
肌皮神经腋神经,操作不当有危险;术中上臂勿外展,神经血管可幸免。
二.经肩峰入路摸准肩峰做标记,向前向后五厘米;弧形切口肩上骑,钝性推开肩峰皮。
切开喙肩韧带蒂,钝性分开三角肌;纵行切开滑囊壁,关节结构收眼底。
三.肩关节外侧入路刀尖插入肩峰顶,向下纵切五公分;通过大结节中点,没有血管和神经。
四.肩关节后侧入路(肩胛冈切口)切口位于背上方,沿途紧贴肩胛冈;肩峰下缘为起点,约需十二公分长。
切断三角肌后部,冈下小圆无处藏;旋肱后A腋神经,术中注意磨损上。
第二部分肱骨一.肱骨前外侧入路仍以喙突为起点,顺沿三角肌内缘,经由肱二头外侧,根据需要向下延。
上端保护头静脉,深层切断旋肱前;,中段注意桡神经,剥离紧贴骨表面;中下三分之一处,分开肱肌肱桡间。
二.肱骨远端前外侧入路摸到肱骨外上髁,顺沿骨嵴向上走;五六公分已足够,内侧肱桡外三头;若需延长向下切,神经血管都没有。
三.肱骨后侧入路肩峰鹰嘴画连线,切开中段和下段;肱三长头外侧头,分别向内向外牵。
下段劈开共同腱,短头紧贴肱骨干;桡神经在沟中旋,游离出来才安全。
第三部分肘关节一.肘后侧入路肘后切口“S”形,起自肘上五公分;鹰嘴内侧向外转,再沿尺骨向下行。
首先游离尺神经,切断鹰嘴暴露清。
二.肘内侧入路以内上髁为中心,切口需要十公分;沟中找到尺神经,再向远近两端分。
近端肱肌三头间,远端指深屈表面;剥离紧贴骨膜下,手中当中保安全、三.肘后外侧入路1起自肱骨外上髁,沿着皮纹向下走;直接越过桡骨头,五六公分已足够。
牵开尺侧腕伸肘,暴露关节囊外周;避免损伤桡神经,前臂旋前莫旋后。
四.肘后外侧入路2肱骨外上髁后缘,切口斜向尺骨干;长约五至六公分,这条进路最安全。
5个要点,全面解析肱骨近端骨折!

5个要点,全面解析肱骨近端骨折!一、外科解剖肱骨近端解剖特点•肱骨头关节面呈半圆型•前外为大小两结节•大结节靠外,其下为大结节嵴•小结节居前,相当肱骨头中心,下为小结节嵴后倾角与颈干角肩袖的组成•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穿插附着于大结节,可从后上方牵拉骨折块。
肩胛下肌附着于小结节,可向内侧牵拉骨折块•肩袖中以冈上肌的血运最重要,冈上肌腱与肱骨大结节相连处血运较差,称危险地带,损伤后较难愈合腋神经及其走行•发自臂丛后束,穿过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发支分布三角肌、小圆肌(肌支)•余部纤维自三角肌后缘穿出,分布于肩部、臂外侧区上部的皮肤,称为臂外侧上皮神经(皮支)•肩峰前下缘至腋神经的平均距离5-7cm损伤后:•感觉:三角肌表面皮肤感觉障碍,肩部、臂感觉障碍•运动:三角肌麻痹、萎缩,肩外展功能障碍肱骨近端的供血注意事项要正确辨别解剖颈骨折和外科颈骨折。
肱骨解剖颈骨折后肱骨头骨折块的主要血供通常被破坏,很有可能发生缺血性坏死;肱骨外科颈骨折相对好些,因为肱骨头的血供通常保留得较好。
旋肱前动脉的外侧升支位于肱二头肌长头腱和肱二头肌腱沟的后外侧几毫米处并平行上行;旋肱前动脉的外侧升支对于肱骨头的血液供应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血管遭到损伤,就会导致缺血性坏死;旋肱前动脉的外侧升支的解剖位置对于分类和预后、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的放置都非常重要。
关节囊内侧面的血供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肱骨头内侧如果有较大、完整的骨折块,对于骨折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
肱二头肌长头腱对于辨认旋肱外侧动脉升支和复位大、小结节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骨折不能通过闭合的方法进行复位,有可能是肱二头肌长头腱嵌入骨折块之间而影响了复位。
肩峰、喙肩韧带和喙突形成喙肩弓,将肱骨头的运动限制在其下方,肩袖在喙肩弓下方滑动。
在内固定手术和假体置换术时,使大、小结节解剖复位将能很好地恢复肩部的力量和活动范围,能够防止诸如撞击症等并发症的发生骨今中外二、影像学评估骨今中外三、分型一、Neer分型1、依据:肱骨近端4部分理论(肱骨头、大小结节、肱骨干近端),和骨折移位情况。
经三角肌入路结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诊治分析%三角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盛锡华【摘要】目的探究肩峰下经三角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肱骨近端骨折72例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
对照组为常规三角肌胸大肌入路,观察组为肩峰下经三角肌微创入路结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
在结束治疗之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Con<tant评分、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
结果在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手术时间均显著较低(!"0.05);观察组较对照组Constant评也较优(!<0.05),相较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性较少(^""•"厶);相较于对照组2了例仃厶.。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5例冈对。
'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
厶)#结论针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肩峰下经三角肌微创入路结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取得显著性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接骨板内固定;三角肌微创入路【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常见于老年人中的骨折部位,便是肱骨近端,其是密质骨和松质骨交界的作者单位:315040宁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6六医院调整适宜体位增加排石舒畅度,降低排石阻力。
本研究针对患者的不同部位,为其制定不同的排石路径及体位,于上盏、中盏部位的患者通位排石、健侧卧位排石的方式,在重力作用下使碎石更易进入肾盂,进而滑入输尿管排出;残余结石处于下盏部位的患者则采用位臀部垫高或肘膝位排石的方式,使碎石进入肾盂,滑入输尿管后再排出【6叫本研究显示,42例复杂肾脏残余结石患者中,52.38%(22/ 42)的患者首次成功碎石并排出,45.24% (19/42)的患者需再次予以ESWL治疗#由此可见首次碎石成功率不高,分析后得出原因,一是患者因手术创口遭受冲击波,痛阈下降使得患者术中身体抽动,进而导致冲击波命中率下降;二是患者因局部瘢痕的出现导致腔道形状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碎石排出受到影响;三是冲击波传导路径选择不够良好,致使冲击波能量传导受到损失%因此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把控ESWL治疗指征、镇痛效果以及冲击波路径的选择,对于提升碎石成功率,促进患者治疗预后有着重要A doi:10.3969/j.iss n.1009-7147.2021.01.062部位,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骨质疏松引起#临床上时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便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方法,而现如今却仍然没有手术方式的定论#之前治疗中,传统性采用的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的意义。
有限切开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有限切开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发表时间:2016-09-09T15:47:11.0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作者:窦海龙[导读] 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中老年,治疗困难,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对肱三头肌前亚部的损失较大。
(甘肃省华亭县人民医院骨科甘肃平凉 744100)【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切开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
方法:自2012年8月~2016年1月采用经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术中显露保护腋神经后复位骨折并用锁定钢板固定。
观察手术情况、术后骨折复位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5个月,均获得愈合,未发生腋神经损伤,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良率90.6%。
结论:有限切开经三角肌入路利用三角肌前中亚部肌间隙,能够显露和保护腋神经,直视下复位骨折钢板内固定,具有固定间接、微创、组织侵袭小等优点,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腋神经;三角肌;骨折【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058-02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中老年,治疗困难,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对肱三头肌前亚部的损失较大,易导致其缺血萎缩。
本院使用经三角肌肩关节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12-08~2016-01应用经三角肌肩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2~83岁,平均57.5岁。
损伤原因:车祸伤12例,高处坠落伤7例,平地滑倒跌伤13例。
骨折按照Neer分型:2部骨折21例,3部骨折11例。
全部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术前检查无合并腋神经或臂丛神经损伤。
1.2 术前准备术前评估骨折类型及常规查肩关节前后位片及肩关节CT平扫加重建。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及临床效果评价。
方法从2006年7月~2009年1月,笔者所在科选取符合要求的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
根据Neer 1970年提出的分类原则进行分类,分别采用“T”形钢板或锁定钢板内固定51例、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5例、人工肱骨头置换4例、肱骨头切除、肩袖重建2例。
结果62例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
所有病例均无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骨不愈合及肱骨头缺血坏死发生。
根据Neer评分标准,优44例(70.9%),良16(25.8%),可2例(3.3%)。
结论对肱骨近段骨折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恢复期解剖形态术后行康复治疗,最大程度恢复肩关节功能。
标签:肱骨近端骨折;骨折内固定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T形钢板在全身所有骨折中肱骨近端骨折占4%~5%,占肱骨骨折的50%。
根据Neer 分类法,将肱骨近端骨折分为肱骨解剖颈段、外科颈段、大结节段和小结节段4部分,对于手法复位难以成功的Neer二、三、四部分骨折甚至合并肩关节脱位,采用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2006年7月~2009年1月,笔者所在科采用锁定钢板或“T”型钢板、人工肱骨头置换及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法复位难以成功的Neer二、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6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25例,女37例,年龄15~72岁,平均57.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4 h~21 d。
合并肩关节脱位4例,合并其他骨折5例。
按Neer 分类法[1]:二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33例,四部分骨折12例。
1.2手术方法及术后治疗手术在臂丛麻醉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垫高患肩,采用经肩前外侧切口入路,于胸大肌和三角肌肌间隙进入,避免损伤头静脉、腋神经及三角肌止点,逐层显露至骨折断端,当显露困难时可分离三角肌至锁骨起点,在直视下复位,通过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识别复位是否成功[2]。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技巧-吴世良

A 传统加压钢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头外翻塌陷 B 髓内钉固定治疗后出现内翻塌陷和内固定松动
与此相反,锁定钢板所使用的螺钉钉尾带有 螺纹,可以和钢板之间进行“锁定”,螺 钉和钢板之间形成固定的角度。锁定钢板 具有角度稳定性,不需要对钢板和骨骼之 间进行加压,可以保护钢板下骨膜。通常 将螺钉按照发散或会聚的方式进行固定, 不仅仅是螺钉螺纹周围的骨质而是螺钉固 定区域下的所有的骨质都可以对抗牵拉应 力(如下页图)。
肱骨近端骨折 手术治疗方法(1)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微创手术)
闭合复位或利用 钢针撬拨复位, 对肱骨头血供干 扰小,肱骨头坏 死率较低。骨折 复位后可采用经 皮克氏针固定术 或外固定架固定 术。
肱骨近端骨折 手术治疗方法(2)
髓内钉内固定术(微创)
髓内针固定术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 方法,此类内固定器材有克氏针、斯氏针、 髓内针、螺钉(包括空心螺钉)等。 德国的 Stefaan J.B 进行了一项临床研 究,探讨并介绍第三代髓内钉技术治疗肱骨 近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其研究结果发 表在 2013 年第 28 卷的 Techniques in Orthopaedics 上。
肱骨近端骨折 手术治疗方法(4)
肩关节融合术
肩关节融合手术是很早就采用的一种治疗严重肱骨近 端骨折的方法。虽然术后能明显减轻疼痛,但关节活动受 限,生活质量差,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随着生活质量的 提高,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水平的提高,对于肱骨头严重粉 碎的骨折多采用关节置换术,采用关节融合术日趋减少。
肱骨近端骨折 手术治疗方法(5)
人工肱骨头置换 肩关节置换术包括半肩关节(肱骨头)置换 术和全肩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肱骨近 端严重的4部分骨折。对于肱骨近端严重粉 碎性骨折,半肩关节置换术可能更为有利。
肱骨近端手术入路-PPT

• 牵开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联合腱即可显 露肩胛下肌,这就是肩关节前方最深层得肌 肉。
• 旋肱前血管束横行于肩胛下肌得下缘,术中 应注意保护。外旋上肢可使肩胛下肌紧张, 有利于识别此肌上、下缘,还可使从四边孔 穿出得腋神经远离肩胛下肌得切口线。
• 从距肱骨小结节 肩胛下肌止点 1cm处垂直切断 肩胛下肌。
• 位于小圆肌与 冈下肌之间。
在肩胛冈三
角肌起点处 从外向内切 断三角肌,向 下、外翻转, 显露冈下肌 与小圆肌。
• 辨明两肌间隙,
切开两者间筋 膜,用手指做 钝性分离。
• 向上牵开冈下 肌,向下牵开 小圆肌
危险部位
• 神经: • 1、腋神经:在小圆肌下缘穿出四边孔并发支
支配该肌,因此在小圆肌下缘分离易损伤该 神经,辨明冈下肌与小圆肌间隙对于保护该 神经十分重要。 • 2、肩胛上神经:臂丛发出后经肩胛切迹进入 冈上窝发支支配冈上肌,绕肩胛冈基底部进 入冈下窝发支支配冈下肌,后侧入路中不能 过度向内侧牵拉冈下肌。
• 血管:
1、头静脉:行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中,此静脉 结扎后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术中应尽 量予以保留。
2、旋肱前血管:行于肩胛下肌得下缘,分离、 切断肩胛下肌时,应注意保护此血管束。
肩关节外侧入路
• 适应症: • 1、肱骨大结节移位骨折切开复位术; • 2、钙化得冈上肌腱或三角肌下囊切除术; • 3、冈上肌腱修补术; • 4、肱骨大结节活检术; • 5、肱骨髓内钉插入术。
• 1:解剖颈 • 5:肱骨头 • 8:小结节 • 10:外科颈
正常肩关节X光正位片解剖
肱骨近端血供
肱骨头血供主要由前 外侧进入 来自旋肱前动脉发出 前外侧动脉得分支弓 型动脉 另有旋肱后动脉发出 后内侧动脉
经三角肌与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治疗NeerⅡ、Ⅲ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比较

经三角肌与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治疗NeerⅡ、Ⅲ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比较*杨景瑞① 程进① 【摘要】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与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治疗NeerⅡ、Ⅲ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NeerⅡ、Ⅲ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经三角肌入路)和对照组(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各24例。
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肩关节功能、凝血指标和疼痛程度。
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1、6个月Neer肩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3 d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FIB较术前降低,对照组FIB较术前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3 d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eerⅡ、Ⅲ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选择经三角肌入路方式进行手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改善凝血指标及疼痛程度。
【关键词】 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 疼痛程度 经三角肌入路 肩关节功能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Comparison of Efficacy of via Deltoid and Deltoid Pectoralis Major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of Neer Type Ⅱ and Ⅲ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YANG Jingrui, CHENG Ji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01): 001-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ia deltoid and deltoid pectoralis major approach in thetreatment of Neer type Ⅱ and Ⅲ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 A total of 48 elderly patientswith Neer type Ⅱ and Ⅲ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admitted to Jingdezhen NO.1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via deltoid approach) and the controlgroup (via deltoid pectoralis major approach)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with 2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situation of surgery,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blood coagulation indexes and the degree of pain of two groups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group, th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and operation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1 month and 6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scores of Neer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in the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3 days after surgery, the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of the observation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fibrinogen (FIB)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before surgery, the FIB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surgery,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3 days after surgery, thescore of pain 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with Neer type Ⅱ and Ⅲ choose the deltoid approach can shorten th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and surgery, reduce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recovery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improve blood coagulationindexes and the degree of pain. [Key words] Via deltoid pectoralis major approach Pain degree Via deltoid approach Shoulder jointfunction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in elderly*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项目(202212036)①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骨科 江西 景德镇 333000通信作者:杨景瑞- 1 - 肱骨近端骨折是骨科占比较大的疾病之一,老年患者是其主要群体,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占老年骨折的8%~10%[1]。
小切口经三角肌肌间隙入路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安全有效性分析

·1·大 医 生D O C T O R2020年第18期小切口经三角肌肌间隙入路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安全有效性分析钱寒光 彭 玮 赵基栋 司志平(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江苏无锡 214062)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经三角肌肌间隙入路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安全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4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实施研究,抽取到单数的患者纳为对照组,双数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前者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微创固定治疗,后者小切口经三角肌肌间隙入路微创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肩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更少(P <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2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小切口经三角肌肌间隙入路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促进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预防并发症。
关键词:小切口经三角肌肌间隙入路;肱骨近端骨折;有效性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inimally Invasive Fixation via Deltoid Approach Through Small In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QIAN Hanguang PENG Wei ZHAO Jidong SI Zhiping(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Wuxi,Jiangsu 21406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inimally invasive fixation through deltoid muscle space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October 2019,44 patients with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dd number and even number of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The former was trea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fixation through deltoid pectoralis major approach,and the latter through deltoid muscle space through small incision. The operation related indications,shoulder function scor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op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0.05);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4.55% and 27.27%,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fixation through deltoid muscle space through small incision can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shorten hospital stay and prevent complications.Keywords:small incision through deltoid muscle space approach;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effectiveness作者简介:钱寒光,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临床诊治。
经三角肌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went deltoid⁃pectoralis major space appro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luded 2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ransdeltoid
approach.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fracture healing time, incision healing
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 05) .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钢板位置良好后去除克氏针,依次换以合适螺钉固
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 00% vs 16 00% ; χ2 = 0 000,P = 1 000)。 结论 经三角肌入路治疗肱
骨近端骨折可减少术中出血,减轻伤口疼痛,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利于术后早期实施功能锻炼,改善肩关节功能。
[ 关键词] 经三角肌入路; 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 肱骨近端骨折; 肩关节功能
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沟通结果,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手术者 2未形成统一观
点
[5]
。 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和三角肌入路是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入路-175刘晖

三角肌牵开后显露
•肱二头肌长头腱
28.02.2011
钢板固定前留置经骨缝合大小结节线
28.02.2011
胸大肌三角肌入路—deltopectoral approach-------workhorse approach
• 优势:肱骨前侧显露好 无重要神经血管比邻 不足:
大结节移位骨块显露不足 后侧显露不足 三角肌巨大需要过度牵拉或止 点切断显露骨折线 大结节骨块,术中需要内旋增 加显露又会导致复位的骨块丢 失位置,
14
双切口技术
•
J Orthop Trauma.2005;19:734–740.
15
Case 1
许阿敬,女,82岁 外伤致左肩部肿痛、活动障碍2周余 肩关节脱位,外院手法整复
诊断:1、左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 2、左肩关节脱位术后
CT提示肱骨近 端内侧皮质塌 陷,仍然有外 科颈骨折
切口
锚钉固定大结节骨块
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
延伸性三角肌外侧入路
20
延伸性三角肌外侧入路
优点 • 有助于固定大结节骨块 • 腋神经前支—风险 ,规避手段--沿着 RAPHE分支进行神经游离 • 前内侧显露有限
适合骨折:NEER Ⅲ、Ⅳ型骨折,肱 骨头脱位大结节明显移位
21
严重外翻的肱骨近端骨折
翻开大小结节,显露复位肱骨头
30
旋转间隙
31
32
肩胛下肌游离对稳定性影响
• 保留肩胛下肌上50%可明显 增加关节稳定性
33
钢板的选择
钢板固定位置---距螺钉考虑 • 结节间沟
• 大结节下 • Calcar screw
康复计划---骨折类型
• 前臂吊带3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层分离
• 切开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表面筋膜,分 离出肌腱,牵向内侧。如需更重分显露, 可将这两根肌腱从喙突起点下方1cm处切断。
也可将喙突顶端凿下, 凿骨位置距喙突顶端 1cm。
凿断的喙突连同肌 腱牵向内、下方 分离喙肱肌和肱二 头肌短头时应在喙 肱肌外侧缘进行, 以免损伤从喙肱肌 内侧缘进入肌肉的 肌皮神经 不可过度牵拉喙突, 以免损伤肌皮神经
• 血管: 1.头静脉:行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中,此静脉 结扎后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术中应 尽量予以保留。 2.旋肱前血管:行于肩胛下肌的下缘,分离、 切断肩胛下肌时,应注意保护此血管束。
肩关节外侧入路
• • • • • • 适应症: 1.肱骨大结节移位骨折切开复位术; 2.钙化的冈上肌腱或三角肌下囊切除术; 3.冈上肌腱修补术; 4.肱骨大结节活检术; 5.肱骨髓内钉插入术。
• 血管
• 旋肱后动脉:与腋神经伴行,在小圆肌下 缘通过四边孔,此动脉损伤后出血难以控 制。
• • • • 1:解剖颈 5:肱骨头 8:小结节 10:外科颈
正常肩关节X光正位片解剖
肱骨近端血供
肱骨头血供主要由前 外侧进入 来自旋肱前动脉发出 前外侧动脉的分支弓 型动脉 另有旋肱后动脉发出 后内侧动脉
肱骨近端肌肉、血管及神经的分布
手术入路
• 肩关节前侧入路 • 肩关节外侧入路 • 肩关节后侧入路
体位
皮肤切口
• 自肩峰顶端向下,在肩关节外侧作5cm长的 纵行切口经界面。
深层分离
• 将分开的三角肌牵向两侧,显露深面的三 角肌下囊,纵行切开三角肌下囊,其深层 即为肱骨大结节和冈上肌止点。
危险部位
• 腋神经:与旋肱后动脉相伴行,一起通过 四边孔,而后由后向前绕肱骨外科颈走行, 在肩峰下5.8-6.7cm处由三角肌深面进入该 肌,并继续向前发出分支。
肩关节后侧入路
• • • • 1.习惯性肩关节后脱位修复术 2.肩关节后方游离体摘除术 3.肩胛盂后部肿瘤活检术或切除术 4.肩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切开引流术
体位
• 患者仰卧位,患肩向上。铺巾时需暴露上 肢,以利于术中活动。
皮肤切口
• 沿肩胛冈全长作一直线切口,向外侧延伸 至肩峰后角处。
神经界面
腋动脉被臂丛包绕, 臂丛位于胸小肌深 层
上肢外展时,此血管 神经束神经顶至喙 突顶端的手术区域
臂内收时,此 血管神经束松 弛并远离喙突
• 牵开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联合腱即可显 露肩胛下肌,这是肩关节前方最深层的肌 肉。
• 旋肱前血管束横行于肩胛下肌的下缘,术 中应注意保护。外旋上肢可使肩胛下肌紧 张,有利于识别此肌上、下缘,还可使从 四边孔穿出的腋神经远离肩胛下肌的切口 线。
• 从距肱骨小结节 肩胛下肌止点 1cm处垂直切断 肩胛下肌。
向内侧翻开切断的肩胛下肌,则肩关节前臂 充分显露,纵行切开关节囊即可显露肱骨 头及肩关节内部。
进入关节腔后,用一适当的板状牵开器将 肱骨头牵开,可使关节盂获得良好显露。
危险部位
• 神经: 1.肌皮神经:在喙突下方约5-8cm处喙肱肌内 侧缘进入喙肱肌,所以分离喙肱肌时应在 该肌外侧缘进行,向下牵拉喙肱肌时拉力 不可过大、过远,以免损伤该神经,引起 屈肘肌麻痹。 2.腋神经:在肩胛下肌下缘从前向后穿出四边 孔,应保持上肢外旋位,使腋神经远离肩 胛下肌切口线
肱骨近端手术入路
臧雨峰
肱骨近端相关解剖特点
肩关节是人体内活动 范围最大的关节,肱 骨近端是其重要组成 部分。 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 关节盂组成肱盂关节。
肱骨近端解剖(前面观)
• • • • • • 1:解剖颈 3:大结节 5:肱骨头 6: 结节间沟 8:小结节 10:外科颈
肱骨近端解剖(内侧面观)
• 位于小圆肌与 冈下肌之间。
在肩胛冈三 角肌起点处 从外向内切 断三角肌, 向下、外翻 转,显露冈 下肌和小圆 肌。
• 辨明两肌间隙, 切开两者间筋 膜,用手指做 钝性分离。
• 向上牵开冈下 肌,向下牵开 小圆肌
危险部位
• 神经: • 1.腋神经:在小圆肌下缘穿出四边孔并发支 支配该肌,因此在小圆肌下缘分离易损伤 该神经,辨明冈下肌和小圆肌间隙对于保 护该神经十分重要。 • 2.肩胛上神经:臂丛发出后经肩胛切迹进入 冈上窝发支支配冈上肌,绕肩胛冈基底部 进入冈下窝发支支配冈下肌,后侧入路中 不能过度向内侧牵拉冈下肌。
肩关节前侧入路
• • • • • • • • 适应症: 1.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术 2.肩关节脱位修复术 3.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修补术 4.肩关节结婚病灶清除术 5.肩关节肿瘤活检术或肿瘤切除术 6.肩关节成形术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7.肩关节融合术
体位
• 沙滩椅体位:
体表标志
• 1.喙突:于锁骨下方2.5cm处、锁骨下凹最 深处,用手指向后、外方向触诊即可扪及。 • 2.三角肌胸大肌间沟:望诊较触诊更容易发 觉。
皮肤切口
• 1.腋部切口:病人仰卧,肩关节外展并外旋 90°,切口起自腋前皱襞中点,朝后向腋 窝延伸约8-10cm。用手指伸入皮下做潜行 分离,向上分离至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向 上、外侧牵开皮瓣,即可显露三角肌胸大 肌间沟。
• 经腋部入路切口隐蔽,愈合后疤痕可被腋 毛覆盖,较为美观,但肌肉发达病人不宜 采用此切口,皮瓣不易牵开,难以充分暴 露肩关节前方结构。
• 2.前部切口:切口起自喙突,沿三角肌胸大 肌间沟作一长约10-15cm弧形切口,经前部 皮肤切口线几乎与皮纹相垂直,故术后常 会留下疤痕。
神经界面
• 神经界面位于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前者 由腋神经支配,后者由胸内、外侧神经支 配。
浅层分离
• 分离前需先彻底止血,头静脉位于三角肌 胸大肌间沟内,向内侧牵开胸大肌,向外 侧牵开三角肌,头静脉向内外牵开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