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手术入路
骨科教程:成人肱骨近端骨折治疗
骨科教程:成人肱骨近端骨折治疗
要点:
1.大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发生于老年人群,通常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功能预后
2.移位性三部分及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其治疗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相关情况(内科并发症,功能需求),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性骨折,或者病理性骨折),手术医生经验等。
3.文献报道,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对骨质疏松患者,并发症更严重
4.局部的骨密度降低,肱骨头缺血,残余的内翻移位,肱骨内侧柱的支撑缺乏,非解剖复位等均会造成内固定失败及较差的临床功能预后。
5.半肩关节置换的功能预后和肱骨大结节是否在解剖位置愈合显著相关。反式肩关节置换可以为存在肩袖功能障碍或者一线治疗方案失败的老年患者提供较满意的肩关节功能。
肱骨近端骨折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其骨折分类和治疗较为复杂。为减少治疗失败发生率,合理的选择治疗措施非常重要,治疗措施包括非手术治疗,微创骨折内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髓内钉固定,肩关节置换。
骨折内固定要求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但在肱骨近端骨折特别是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上述要求很难达到。随着锁定钢板的普及,目前对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数量在显著增长。2005年肱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比例较2000年上升了25%。与此同时,手术翻修的比例也在显著增长。
本系统回顾对近期的肱骨治疗相关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详细分析了现有的肱骨近端骨折分类系统,并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对肱骨治疗提出合理的建议。需要申明的一点是,肱骨骨折的治疗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最终的治疗方案取决于医生,患者,骨折类型等各
骨科基础经典骨科手术入路汇总
骨科基础经典骨科手术入路汇总
上肢部分
1、肩关节前方入路(Henry 入路):
三种切口的选择、头静脉、胸大肌的止点处理、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确认、大小结节的区分、肩胛下肌止点的特点、邻近臂丛及旋肱前动脉的保护、三边孔、四边孔、小三边孔。
2、肩关节后方入路:
切口、三角肌的处理、冈下肌与小圆肌分界、肩胛上神经血管、后方辨认三边孔、四边孔,旋肩胛动脉、腋神经、旋肱后动脉。
3、肩关节外侧入路:
切口的选择、三角肌的界分、三角肌起点的处理、腋神经的走行、第二肩关节、肩袖间隙、大结节的处理、髓内针的入点。
4、肱骨干前外侧入路(Henry 入路):
肱二头肌外侧、纵劈肱肌、桡神经的显露、肌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与肘前入路的延续。
5、肘关节前方入路(Henry 入路):
切口、肘横纹、桡神经的显露、肌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肱肌与肱桡肌间隙、肱肌对关节囊的遮盖、前方神经血管(V A N 顺
序)。
6、肘关节内侧入路:
切口、旋前圆肌与桡侧屈腕肌间隙、肱骨内上髁截骨、尺骨冠突的显露、滑车内侧的显露。
7、肘关节后方入路:
切口避开鹰嘴、尺神经的显露及保护、伸肘装置的四种处理方式、必要时打通鹰嘴窝、肘肌的特点及处理、近端延伸桡神经的保护、臂外侧下皮神经对桡神经的指引。
8、肘关节外侧入路(Kocher 入路):
肌间隙:三头肌及肘肌与肱桡肌及尺侧腕伸肌间、远近端桡神经的保护或显露。
9、桡骨头颈背侧入路(Boyd 入路):
切口:外髁后方至鹰嘴下3~5cm、肘肌与尺侧伸腕肌间、深方下部可见旋后肌纤维、环状韧带的切开、桡骨头安全区、桡神经深支位置
经三角肌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三角肌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经三角肌前侧入路手术方案进行治
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肱骨近端骨折的50例患者进行临
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25例患者,施行肩关节前侧入路解剖钢板固定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包含25例患者,施行经三角肌前侧入路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
后情况,同时对患者的术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
疗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明显更短,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骨折愈合时间
明显更短,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
率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经三角肌前侧入路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字:肱骨近端骨折;三角肌前侧入路;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
肱骨近端骨折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对广
大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主要采用外科手术
方案进行治疗,但实践显示,传统临床常用的经肩关节前侧入路手术方案会给患者造成较大
的创伤,明显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1]。因此,如何选取一种科学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案对肱
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已成为广大临床医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
月~2016年1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肱骨近端骨折的25例患者,施行经三角肌前侧入路手
骨科基础丨肱骨近端的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图文一览】
骨科基础丨肱骨近端的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图文一览】
1、适应症
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前方)可用来处理几乎所有的肱骨近端骨折,也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特别适合翻修手术。
2、神经血管结构
应熟悉以下神经血管的走行:
•头静脉
•旋肱前动脉
•旋肱前动脉升支
•旋肱后动脉
•肌皮神经
•腋神经
当有过度牵拉的时候,有可能会对更远处的神经血管结构(例如,臂丛神经)造成风险。
3、体表解剖标志
前路经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的解剖标志是:
1.喙突
2.肱骨近端骨干(腋下水平)
4、皮肤切口
在喙突及肱骨近端骨干之间做一个12-14cm长的切口,切口的形状可以是直的或弯曲的。
如行关节置换术,可首选垂直切口(虚线)。
5、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及头静脉的显露
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及头静脉的显露: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伴有头静脉。
可以这样识别这些结构:
•肌纤维的走行
•头静脉自身
•静脉有脂肪组织包裹
•如果不确定,就在近端或是皮肤切口远端止点处寻找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在这两个位置更为明显一些,适合用于翻修手术。)
6、对三角肌胸大肌间沟进行解剖
向内侧或外侧牵开头静脉,沿着肌间沟打开。向外侧牵开,更符合血液回流的方向。但术中的拉钩有可能对血管造成损伤。在任何情况下,头静脉应予保留,以为了减少上肢术后的水肿。
如果没有按肌间沟入路走行,而是少量劈开三角肌,则有可能造成少量三角肌的功能丢失。
在三角肌胸大肌肌肉之间及下面钝性分离,以显露胸锁筋膜。
7、暴露
辨认喙突及联合腱。自联合腱的外侧及喙肩韧带的下方切开胸锁筋膜。
用一个三角拉钩(改良的Hohmann拉钩)向侧方牵开三角肌,用一个Langenbeck牵开器牵开联合腱。肌皮神经自喙突远端2.5cm 处进入喙肱肌。牵开器放置在联合腱下能导致神经损伤;因此需要避免过度牵拉。
肱骨近端手术入路PPT课件
体位
沙滩椅体位:
体表标志
1.喙突:于锁骨下方2.5cm处、锁骨下凹最 深处,用手指向后、外方向触诊即可扪及。
2.三角肌胸大肌间沟:望诊较触诊更容易发 觉。
皮肤切口
1.腋部切口:病人仰卧,肩关节外展并外旋 90°,切口起自腋前皱襞中点,朝后向腋 窝延伸约8-10cm。用手指伸入皮下做潜行 分离,向上分离至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向 上、外侧牵开皮瓣,即可显露三角肌胸大 肌间沟。
向内侧翻开切断的肩胛下肌,则肩关节前臂 充分显露,纵行切开关节囊即可显露肱骨 头及肩关节内部。
进入关节腔后,用一适当的板状牵开器将 肱骨头牵开,可使关节盂获得良好显露。
危险部位
神经:
1.肌皮神经:在喙突下方约5-8cm处喙肱肌内 侧缘进入喙肱肌,所以分离喙肱肌时应在 该肌外侧缘进行,向下牵拉喙肱肌时拉力 不可过大、过远,以免损伤该神经,引起 屈肘肌麻痹。
位于小圆肌与 冈下肌之间。
在肩胛冈 三角肌起点 处从外向内 切断三角肌, 向下、外翻 转,显露冈 下肌和小圆 肌。
辨明两肌间隙, 切开两者间筋 膜,用手指做 钝性分离。
向上牵开冈下 肌,向下牵开 小圆肌
危险部位
神经:
1.腋神经:在小圆肌下缘穿出四边孔并发支 支配该肌,因此在小圆肌下缘分离易损伤 该神经,辨明冈下肌和小圆肌间隙对于保 护该神经十分重要。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白祥;黄建明;吴金平;朱雅龙;王永安
【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
【年(卷),期】2011(014)006
【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locking plate fixation through a small incision approach and the deltopectoral approach for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in aged patients. Methods There were 98 cases with two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 fixation with locking plate. 52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small incision approach ( small incision group ), and 46 cases with deltopectoral approach( deltopectoral group ). The operative time, blood loss, hospital stay,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the last follow-up Constant shoulder score were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7 to 19 months ( mean 12 ±3 months ). All fractures were healed. The op eration time, blood loss, hospital stay in small incis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deltopectoral group ( P <0. 05 and <0. 01 ). The difference of the postoperative fracture healing time, Constant score and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in two group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0. 05 ). The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of anterior flexion, posterior extend, adduction and abduction in small incision group was improved more obviously than that in deltopec toral group ( P < 0. 01 ). Conclusions Fixation of elderly fracture of proximal humerus by minimally invasive ap proach from lateral
(医学课件)肱骨近端骨折PPT幻灯片
1
主要内容
流行病学 解剖 损伤机制及分类 临床表现及诊断 治疗 并发症
2
一、流行病学
1、概念 肱骨大结节以上部位的骨 折
2、发病特点 占全身骨折的4%-5%,
占肩部骨折的26%。 多见于高龄人群 占高龄骨折的1/3
3、大部分患者经过保守治疗, 配合康复锻炼均可获得良 好效果。
3
二、解剖------正常肩关节X光正位片解剖
圈
39
• 选择合适长度螺钉
• 拧入干预螺钉至钉帽外 露3mm深度。
40
• 用钢丝钳把钛丝缠绕拧紧,检查 骨折复位情况。
41
• 冲洗伤口,逐层缝合肌肉,皮肤切口 • 曲肘90度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角巾悬吊制动,2周后开始被
动活动。
42
(三)、切开复位接骨板固定
(普通接骨板)
普通接骨板的缺点
• 术后肩关节活动受限,上抬磨损肩袖。 • T型板使用螺钉过粗(4.5mm螺钉)。 • 容易出现螺钉松动、退钉等情况。 • 针对粉碎性骨折固定情况不理想,碎
6
二、解剖------肱骨近端解剖(内侧面观)
• 1:解剖颈 • 5:肱骨头 • 8:小结节 • 10:外科颈
7
二、解剖------软组织结构
8
二、解剖------肩关节的血供
↗旋肱后动脉 1、腋动脉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治疗
• 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最初的X线评估必须包括肩胛骨平 面的肩关节前后位、肩胛骨侧位和患者仰卧的腋窝侧位。
垂直于肩胛骨的摄片观 察盂肱关节侧面
平行于肩胛骨的摄片 显示前方和后方移位
• 腋窝侧位片可显示关节盂的骨折及移位程度 • 粉碎性骨折应做CT扫描
Neer于1970年提出肱骨近端骨折的四部分分类法。
3-4枚针向近端通过肱骨外 科颈骨折,1或2枚针通过大 结节进入内侧皮质。
该技术一般需要患者具有较好的骨密度,粉碎程度轻,结 节完整,内侧壁支撑好,患者具有较好的依从性。
并发症: ① 畸形愈合(28%) ② 固定针移位或松动 ③ 针道感染 ④ 肱骨头坏死 ⑤ 神经血管损伤
2、钢板内固定
手术入路: 1、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入路时需分开三角肌与胸大肌 ,切开覆盖在肱二头肌短头上的肌膜,将短头拉向内侧 ,再切开肩胛下肌与关节囊,此入路解剖复杂,须注意 保护头静脉、肌皮神经,且对外侧显露困难。
36
2、三角肌前内侧入路:三角肌起于肩胛岗、肩峰、锁骨 外1/3,从前、外、后三面覆盖肩关节,远端汇聚成一 扁腱止于三角肌粗隆,本入路仅涉及三角肌前内侧部分 ,此处肌纤维相对平行,之间无分隔,很容易纵向钝性 分开。
37
钢板放置理想位置:钢板近端距离大结节定点5-8mm,结 节间沟后方4-6mm。
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及禁忌症; 综合评估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置物治疗。
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伴骨质疏松的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 关节囊及韧带松弛,关节 稳定性差,因此易发生骨 折,且骨折后不易愈合。
合并神经血管 损伤的骨折
神经血管损伤常影响骨折 部位的血液供应,不利于 骨折的愈合,需及时手术 治疗。
开放性骨折
由于开放性骨折易引起感 染,且影响骨折部位的血 液供应,因此需要早期手 术治疗。
病例三
总结词
当钢板治疗失败时,翻修手术是必要的。 翻修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生活 质量。
VS
详细描述
在本次病例分享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钢板 治疗失败的肱骨近端骨折的翻修经历。这 些病例将涵盖不同的翻修方法和手术细节 ,并详细阐述翻修手术的优缺点和注意事 项。同时,还将分享一些术后康复和功能 锻炼的经验。
03
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 手术步骤与技巧
术前准备
详细检查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 查,包括心、肺、肝、肾等重 要器官功能,以及骨折部位和
全身状况的评估。
术前准备
做好皮肤准备、抗生素预防性应 用、术中及术后可能需要的输血 准备等。
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减轻 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手术步骤
骨折愈合良好
在正确操作下,钢板治疗能够促进 骨折的良好愈合,减少不愈合的风 险。
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感染
钢板断裂
MIPO手术入路大全及技术特点
MIPO手术入路大全及技术特点
MIPO的手术入路
▶1MIPO技术常用微创切口
MIPO技术常用微创切口总览图
1.肱骨干骨折前外侧微创入路;
2.锁骨肩峰端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上方微创入路;
3.锁骨干骨折微创入路(上方);
4.胸锁关节脱位前方微创入路;
5.锁骨干骨折微创入路(前方);
6.肱骨近端骨折外侧微创入路;
7.尺骨干骨折背侧微创入路;
8.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微创入路;
9.尺骨鹰嘴骨折后方微创入路;
10、11.胫骨平台骨折前外和前内侧微创入路;
12.股骨近端骨折外侧微创入路;
13、14.股骨远端骨折外侧和内侧微创入路;
15.股骨远端骨折外侧髌旁微创入路;
16、17.骨盆后、前环骨折微创入路;
18.跟骨骨折外侧微创入路;
19、20.胫骨远端骨折踝前区、内侧微创入路;
21.腓骨远端骨折外侧微创入路;
22、25.胫骨干骨折前外侧顺行、逆行微创入路;
23、24.胫骨干骨折前内侧逆行、顺行微创入路
2微创切口设计思路
1、通常情况下,MIPO技术需骨折两端远离骨折处各做一个切口,可以分别旋入3~4枚螺钉,一般长度不超过3.0cm。
肱骨干中段骨折,远、近段各做2个小切口(切口1和切口2)。
2、对经验丰富的医师来说,接骨板插入处仅需做一个与接骨板宽度相同的切口即可(切口1),插入接骨板后,根据所设计置入螺钉的位置,可以做若干的5.0mm(3.5mm螺钉)小切口或8.0mm (4.5mm螺钉)小切口间断置入螺钉。
股骨髁上骨折(未累及关节面),切口1植入接骨板及置入远端螺钉;切口2于近段经皮置入数枚螺钉。
3、如果复位确实困难,亦可于骨折端切小口进行辅助复位,长度以刚好复位即可,注意保护骨膜。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入路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入路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小儿和老年人是其易感人群,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式,而手术的入路对手术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将对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入路进行介绍。
一、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原则
手术的目的是恢复肱骨干骺端肌肉和关节的功能,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恢复肱骨干骺端的长度。如果不恢复长度,会导致肌肉和关节力臂改变,影响肩关节的平面稳定性。
2、确保肱骨骨头的旋转中心,以便肘关节的正常运动。
3、恢复肱肌群的力臂,以便更好的重建横向稳定性。
二、手术入路的选择
手术入路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手术入路的选择应该根据肱骨骨折类型、骨折位处、破坏程度、共病及手术经验等因素进行选择。
1、前臂外侧切口入路
这是治疗肱骨骨折最常用的入路,对于线控锁定板和锁定针的固定较为方便,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肱骨骨折,但是不适用于三折位处的骨折。
2、肱二头肌切口入路
该入路一般用于治疗肱骨干骺端骨折,在有效保护前臂神经和外侧支神经的情况下,相对容易锚定锁定板或锁定针,另外该入路对于脆弱骨质的病人也比较适用。
3、肱三头肌后侧入路
该入路主要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高位骨折和肱骨外侧壁骨折,对于膝下四头肌而言,其对前臂神经和外侧支神经的保护更好,另外也能更好地探查和修复肱骨的远端部位。
4、前臂内侧切口入路
这是适用于复杂的肱骨骨折,特别是旋转性三折位骨折的入路,同时其对前臂神经和外侧支神经的保护也比较好。
三、手术常用的锁定装置
1、直板
直板主要用于治疗肱骨高位骨折,它与肱骨干骺端骨折的治疗有很大的关系,直板用钢制材料制成,主要通过螺钉和板固定肱骨骨折部位,可恢复和保持肱骨干骺端的长度和横向稳定性。
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经验与教训,唯医,allinmd
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经验与教训,唯医,allinmd
前言
肱骨近端骨折在创伤骨科的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据统计,其发生率约占全身所有骨折的4% ~6%,在所有累及肱骨的骨折中占到近一半。流行病研究表明: 在肱骨近端骨折人群中,60 岁以上的患者占70%,且该年龄组的发病率在近三十年内增长了近三倍[1]。近年来,随着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技术的成熟和锁定钢板的广泛应用,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也基本趋于稳定[2]。于此,笔者谨以个人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经验与教训成文,希望与读者共勉,精益求精。一、术中体位与透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骨折手术的体位十分重要。良好的体位对复位和术者的操作均有很大帮助,反之,因体位摆放不良导致手术进展不顺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体位笔者建议使用标准的沙滩椅体位。好处有三:
( 1) 患者上身斜靠手术床,使得患侧肢体下垂,重力下对骨折有牵引作用,肩峰下间隙的操作也相对容易显露;
( 2) 沙滩椅体位透视方便,较少受手术床边金属连杆的遮挡;
( 3) 在一些特殊的操作( 如肩关节置换定位后倾角或髓内钉固定肱骨外科颈两部分骨折时) ,术者或助手踩脚凳站于患者头侧,操作区位于无菌区( 术者肩部一下,腰部以上) ,减少污染风险。
如条件所限难以摆放沙滩椅体位,则采用仰卧位手术,此时需注意的是,仰卧位时透视时常受到手术床边金属连杆的遮挡。故建议在麻醉完成后,可在麻醉师协助下将患者向健侧平移,避开透视的金属遮挡,再连接C 型臂确认透视无遮挡后再行消毒铺巾。在处理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如外科颈+ 大结节) 时,可在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小的三角垫,使肩关节处于内旋位,有助于显露大结节骨折片和对其复位。
CORR评论:肱骨近端骨折胸三角肌VS三角肌间入路
CORR评论:肱骨近端骨折胸三角肌VS三角肌间入路
传统的胸三角肌肌间沟入路存在切口大,需广泛剥离牵拉软组织显露肱骨外侧等不足;为减少软组织损伤,更加微创的劈三角肌入路被运用于临床,可以减少肩部手术区域软组织创伤,德国的Juliane Mohr和Benjamin Buecking医生等人进行了一项120例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最终发现胸三角肌肌间沟入路和劈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相似,如要明确哪种入路更为优良,则需要进一步增加患者数量来进行比较研究。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的5月的CORR杂志上。
美国亚特兰大的Xavier A. Duralde教授对此进行了一项随文评论,现试译如下。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现状
随着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提高,肱骨近端骨折的发表率也在持续升高,是老年患者第三常见骨折。虽然80%的肱骨近端骨折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但是移位型骨折常常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由于患者生理机能减退、骨折部位生物力学条件不良,手术治疗要面临很多挑战。
肱骨近端有许多肌腱附着,会对骨折端及骨折块产生牵拉导致移位,想要闭合复位肱骨近端骨折因此非常困难。肱骨近端血供丰富,但是易于受损,因此在手术中需细心保护。骨折本身或者手术过程中造成的血管损伤是导致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由于骨质疏松,内固定物在肱骨近端的把持力减弱,导致手术失败。有许多固定器械可以用于肱骨近端骨折,但是目前的研究表明锁定钢板、交锁髓内钉、各种经皮穿针固定技术、和缝扎固定均可以取得良好疗效。由于内固定器械以及手术技术的不同,目前还很难确定哪种方法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最佳方式,因此骨科医生仍需进一步研究如何处理肱骨近端骨折。
经三角肌劈开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经三角肌劈开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劈开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使用经三角肌劈开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5例。按Neer 分型两部分骨折19例,三部分骨折6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1~20个月,平均随访13.7个月,术中无医源性腋神经损伤发生,术后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发生,25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3~25周,平均愈合时间16.2周;肩关节功能按Neer功能评定法评价,优15例,良8例,可2例,平均评分(88.9±9.3)分,优良率为92.0%。结论采用经三角肌劈开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损伤小、入路相对简单的特点,合理的应用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三角肌
肱骨近端骨折比较多见,既往手术的患者多采用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治疗,手术创伤较大,对三角肌的损伤较重,导致部分患者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前屈障碍[1,2]。近年来本院骨科采用经三角肌劈开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5例,具有损伤小、入路相对简单的特点,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2011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3.2岁。入选标准:肱骨近端骨折,Neer 分型为两部分或三部分骨折。排除因心肺功能不全等全身疾病患者、骨折累及肱骨远端的患者、拒绝手术的患者。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重物压伤3例,摔伤10例,高处坠落伤2例。闭合性骨折24例,开放性骨折1例。左侧者16例,右侧者9例。按Neer 分型两部分骨折19例,三部分骨折6例。合并其他位置外伤者9例,其中合并头部外伤5例,合并胸部外伤4例。送来本院时距受伤时间为1~35 h,平均时间6 h。常规行患侧X线片及CT检查,于伤后1~8 d(平均3.5 d)进行手术。
儿童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指征与克氏针固定技术
儿童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指征与克氏针固定技术
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相对常见,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和移位程度较轻的患儿通常建议保守治疗。
对于年龄较大,移位明显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了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髓内固定。
本文主要对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指征以及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技术进行介绍。
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指征
保守治疗能够接受的骨折移位程度综述
•Neer-Horwitz将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移位程度分为4级。Ⅰ-Ⅱ级被认为是轻度移位,可接受保守治疗,Ⅲ-Ⅳ级被认为是严重移位,建
议手术治疗。
•Ⅰ级为骨折移位小于5mm
•Ⅱ级为骨折移位小于1/3肱骨干直径
•Ⅲ级为骨折移位在1/3--2/3肱骨干直径之间
•Ⅳ级为骨折移位大于肱骨干直径2/3
•《洛克伍德儿童骨折学第八版》对能接受保守治疗的骨折移位成角综述如下:
文献中对于儿童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指征的汇总如下:
文章作者对手术指征的如下:
•绝对手术指征:开放骨折;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骨折后明显软组织隆起,潜在开放骨折。
•相对手术指征:Neer-HorwitzⅢ--Ⅳ度,严重成角移位,尤其在大于11岁患儿;多发伤患儿;需要过顶运动患儿;不能耐受支具制动患儿。
手术治疗技术介绍
•首先牵引外展,旋转上肢复位(内外旋根据骨折具体情况决定),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情况;如闭合复位失败,行肌间沟入路开放复位。
•标记腋神经,大约在肩峰下6cm(成人这一数据通常为5-7cm 范围;6cm为作者Swarup观点)。进针点位于腋神经以远。
•使用合适的外固定架钉杆夹,通过钉杆夹置入两枚直径2.5mm 克氏针,使用钉杆夹固定。如果必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一枚克氏针固定。
改良手术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6例疗效观察
31 经典切口的弊病 经典切口使用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 . 图3。 )为了骨折复位和使用锁定钢板 , 需要近端良好的显露。
首先在肱骨头内打入1 枚导针, 牵引恢复长度, 使用普通螺钉 入路 , 由于三角肌呈扇形包裹肱骨, 影响肱骨上端的显露( 见
强行牵拉难以满足良好的显露, 而且有导致腋神经损伤的危 险。 切断三角肌锁骨止点虽然可以满足良好的显露, 但损伤 较大, 术后固定时间延长, 而且增加出血, 止血、 缝合断裂的 肌肉使手术时间延长, 创伤加大, 许多患者需要术中或术后
居多: 骨质疏松较 为多见 。 内固定不牢罔 , 骨折 容易出现 内固
34 结论 改 良 . 三角肌胸大肌问隙人路充分考虑老年眩骨 近端骨折的诸多特点. 以解剖学为基础. 在大多数医生熟悉的 人路上改变了入路的位置. 减低了三角肌向外的张力, 改横行 切断为纵行分离. 最大程度上保持了三角肌的完整性和肌肉 的弹性. 避免了对胸肩蜂动脉的损伤. 减少了出血. 从多方面 降低了手术的刨伤, 好手术效果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为良
文章 编 号 : 0 8 5 2 2 1 ) 5 O 5 — O 1 0 —5 7 ( 0 2 0 一 4 O 3
解 剖钢 板 固定 治 疗 肱 骨 近 端 骨折 7 1例
杨 延 民 , 安 , 驱 , 正 强 , 宏刚 , 宁 周 王 郭 孟趱
( 警 工程 大学 医院 骨 科 , 西 西 安 武 陕 7 08 ) 1 0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前部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切口起自喙突,沿三角肌胸大 肌间沟作一长约10-15cm弧形切口,经前部 皮肤切口线几乎与皮纹相垂直,故术后常 会留下疤痕。
神经界面
• 神经界面位于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前者 由腋神经支配,后者由胸内、外侧神经支 配。
浅层分离
• 分离前需先彻底止血,头静脉位于三角肌 胸大肌间沟内,向内侧牵开胸大肌,向外 侧牵开三角肌,头静脉向内外牵开均可。
肱骨近端手术入路
臧雨峰
肱骨近端相关解剖特点
肩关节是人体内活动 范围最大的关节,肱 骨近端是其重要组成 部分。 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 关节盂组成肱盂关节。
肱骨近端解剖(前面观)
• • • • • • 1:解剖颈 3:大结节 5:肱骨头 6: 结节间沟 8:小结节 10:外科颈
肱骨近端解剖(内侧面观)
• 从距肱骨小结节 肩胛下肌止点 1cm处垂直切断 肩胛下肌。
向内侧翻开切断的肩胛下肌,则肩关节前臂 充分显露,纵行切开关节囊即可显露肱骨 头及肩关节内部。
进入关节腔后,用一适当的板状牵开器将 肱骨头牵开,可使关节盂获得良好显露。
危险部位
• 神经: 1.肌皮神经:在喙突下方约5-8cm处喙肱肌内 侧缘进入喙肱肌,所以分离喙肱肌时应在 该肌外侧缘进行,向下牵拉喙肱肌时拉力 不可过大、过远,以免损伤该神经,引起 屈肘肌麻痹。 2.腋神经:在肩胛下肌下缘从前向后穿出四边 孔,应保持上肢外旋位,使腋神经远离肩 胛下肌切口线
深层分离
• 切开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表面筋膜,分 离出肌腱,牵向内侧。如需更重分显露, 可将这两根肌腱从喙突起点下方1cm处切断。
也可将喙突顶端凿下, 凿骨位置距喙突顶端 1cm。
凿断的喙突连同肌 腱牵向内、下方 分离喙肱肌和肱二 头肌短头时应在喙 肱肌外侧缘进行, 以免损伤从喙肱肌 内侧缘进入肌肉的 肌皮神经 不可过度牵拉喙突, 以免损伤肌皮神经
体位
皮肤切口
• 自肩峰顶端向下,在肩关节外侧作5cm长的 纵行切口。
浅层分离
• 需分离三角肌,不 存在神经界面。
深层分离
• 将分开的三角肌牵向两侧,显露深面的三 角肌下囊,纵行切开三角肌下囊,其深层 即为肱骨大结节和冈上肌止点。
危险部位
• 腋神经:与旋肱后动脉相伴行,一起通过 四边孔,而后由后向前绕肱骨外科颈走行, 在肩峰下5.8-6.7cm处由三角肌深面进入该 肌,并继续向前发出分支。
• 位于小圆肌与 冈下肌之间。
在肩胛冈三 角肌起点处 从外向内切 断三角肌, 向下、外翻 转,显露冈 下肌和小圆 肌。
• 辨明两肌间隙, 切开两者间筋 膜,用手指做 钝性分离。
• 向上牵开冈下 肌,向下牵开 小圆肌
危险部位
• 神经: • 1.腋神经:在小圆肌下缘穿出四边孔并发支 支配该肌,因此在小圆肌下缘分离易损伤 该神经,辨明冈下肌和小圆肌间隙对于保 护该神经十分重要。 • 2.肩胛上神经:臂丛发出后经肩胛切迹进入 冈上窝发支支配冈上肌,绕肩胛冈基底部 进入冈下窝发支支配冈下肌,后侧入路中 不能过度向内侧牵拉冈下肌。
肩关节后侧入路
• • • • 1.习惯性肩关节后脱位修复术 2.肩关节后方游离体摘除术 3.肩胛盂后部肿瘤活检术或切除术 4.肩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切开引流术
体位
• 患者仰卧位,患肩向上。铺巾时需暴露上 肢,以利于术中活动。
皮肤切口
• 沿肩胛冈全长作一直线切口,向外侧延伸 至肩峰后角处。
神经界面
• 血管
• 旋肱后动脉:与腋神经伴行,在小圆肌下 缘通过四边孔,此动脉损伤后出血难以控 制。
• 血管: 1.头静脉:行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中,此静脉 结扎后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术中应 尽量予以保留。 2.旋肱前血管:行于肩胛下肌的下缘,分离、 切断肩胛下肌时,应注意保护此血管束。
肩关节外侧入路
• • • • • • 适应症: 1.肱骨大结节移位骨折切开复位术; 2.钙化的冈上肌腱或三角肌下囊切除术; 3.冈上肌腱修补术; 4.肱骨大结节活检术; 5.肱骨髓内钉插入术。
肩关节前侧入路
• • • • • • • • 适应症: 1.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术 2.肩关节脱位修复术 3.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修补术 4.肩关节结婚病灶清除术 5.肩关节肿瘤活检术或肿瘤切除术 6.肩关节成形术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7.肩关节融合术
体位
• 沙滩椅体位:
体表标志
• 1.喙突:于锁骨下方2.5cm处、锁骨下凹最 深处,用手指向后、外方向触诊即可扪及。 • 2.三角肌胸大肌间沟:望诊较触诊更容易发 觉。
皮肤切口
• 1.腋部切口:病人仰卧,肩关节外展并外旋 90°,切口起自腋前皱襞中点,朝后向腋 窝延伸约8-10cm。用手指伸入皮下做潜行 分离,向上分离至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向 上、外侧牵开皮瓣,即可显露三角肌胸大 肌间沟。
• 经腋部入路切口隐蔽,愈合后疤痕可被腋 毛覆盖,较为美观,但肌肉发达病人不宜 采用此切口,皮瓣不易牵开,难以充分暴 露肩关节前方结构。
腋动脉被臂丛包绕, 臂丛位于胸小肌深 层
上肢外展时,此血管 神经束神经顶至喙 突顶端的手术区域
臂内收时,此 血管神经束松 弛并远离喙突
• 牵开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联合腱即可显 露肩胛下肌,这是肩关节前方最深层的肌 肉。
• 旋肱前血管束横行于肩胛下肌的下缘,术 中应注意保护。外旋上肢可使肩胛下肌紧 张,有利于识别此肌上、下缘,还可使从 四边孔穿出的腋神经远离肩胛下肌的切口 线。
• • • • 1:解剖颈 5:肱骨头 8:小结节 10:外科颈
正常肩关节X光正位片解剖
肱骨近端血供
肱骨头血供主要由前 外侧进入 来自旋肱前动脉发出 前外侧动脉的分支弓 型动脉 另有旋肱后动脉发出 后内侧动脉
肱骨近端肌肉、血管及神经的分布
手术入路
• 肩关节前侧入路 • 肩关节外侧入路 • 肩关节后侧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