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修复技术的异同

合集下载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效果评价研究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效果评价研究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效果评价研究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的积累在土壤中会对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因此,研究和探索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一、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1. 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等生物资源,通过生物吸附、生物浸泡、生物交换等方式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根据生物修复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等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适用于轻污染和中度污染土壤。

通过选择耐重金属的植物,使其吸收并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属,将其转移到植物体内的地下部分,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减少。

常见的植物修复技术有植物吸附、植物蓄积和植物菌根等。

微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应用适合的微生物处理土壤,使微生物对重金属进行固定或转化,从而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常见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有菌株修复、生物酶修复和微生物育苗等。

动物修复技术:通过引入适宜的土壤寄生动物,如蚯蚓,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

这种技术通常应用于有机废物处理,以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土壤质量。

2. 物理修复技术:通过物理方法处理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和环境,从而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和积累。

常见的物理修复技术有土壤剖面改良、土壤诱导透析和土壤覆盖等。

土壤剖面改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防止重金属的垂直迁移,减少其对地下水的污染。

这包括深耕、多翻耕、插秧、开沟等操作。

土壤诱导透析:利用电场、渗滤和透析等功能,通过透析草酸、螯合剂等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降低重金属的含量。

这种技术通常应用于中度至重度污染的土壤。

土壤覆盖:通过覆盖物,如膜、草坪、植物固定剂等,隔离土壤和大气、水等环境,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

这种技术通常应用于轻度至中度污染的土壤。

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方法正确的评价方法可以客观地反映土壤修复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的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技术比较分析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技术比较分析

张磊1张宝锋2(1.唐山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0;2.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杭州310007)1引言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的最基本的资源[1]。

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现代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污染物不断进入到土壤环境中,影响土壤的使用价值,尤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和相关土壤环境质量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2-3]。

2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农田土壤重金属浓度超过农作物可忍受度而表现出中毒的性状,或农作物生长未受毒害但农作物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现象[4]。

该污染隐蔽时间长,既影响微生物数量,导致土壤活性下降,抑制土壤呼吸,也对农作物的组织和结构产生影响,可造成植株矮小、减产,制约绿色农业持续发展,而且可通过食物链直接将重金属传入人体,造成中毒、致癌,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2援员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重金属经各种途径一般先进入土壤并积累,当含量过高时,必然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严重时会造成农作物的死亡。

重金属对不同种类的作物毒理作用略有差别,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植株处在重金属胁迫的环境中,重金属通过与酶或其他蛋白中的巯基结合而使酶蛋白失活、功能减弱或丧失,从而引起代谢功能的紊乱,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5]。

摘要: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化肥等物质进入土壤,造成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已经成为当今生态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现状和来源进行了叙述,并收集整理了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

在已有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联合修复技术这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为修复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技术Abstract :With t 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a large amount of industrial waste and fertilizersand other substances entered the soil ,causing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soil.At present ,the remediation of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acing the current ecosystem and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people.In this paper ,the hazards ,current situation and sources of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are described ,and the widely used techniques for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remedi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re col-lected and sorted out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technologies are expounded.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irection of joint repair technology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in-depth study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restoration technology.Key words :heavy metal ;soil pollu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021(2019)07-0031-06收稿日期:2019-03-14;修订日期:2019-07-10。

土壤污染的常见类型和影响

土壤污染的常见类型和影响

土壤污染的常见类型和影响土壤污染是指土壤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进而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土壤污染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化学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常见的土壤污染类型和它们的影响。

常见的土壤污染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化学污染:化学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机化合物、无机物质等的污染情况。

常见的化学污染物包括农药、化肥、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质等。

这些化学污染物会使土壤变得酸性或碱性,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和水分的吸收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2. 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

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汞、镉、铬等。

这些重金属会累积在土壤中,通过植物吸收进入人类食物链,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慢性毒性,甚至导致癌症、免疫系统紊乱等疾病。

3. 有机污染:有机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的有机溶剂、石油、煤焦油等有机物质的污染情况。

这些有机污染物对土壤中的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同时也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如下:1. 影响生态系统:土壤污染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无法被植物充分吸收利用,从而导致生态系统减弱和生物多样性下降。

2. 污染食物链:由于土壤中污染物质进入作物和植被,进而被动物摄入,人类通过食物链摄入这些有害物质,长期累积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毒性。

3. 水质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降水或地下水渗透到水体中,引起水质污染,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饮用水安全。

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理和预防:1. 环境管理:加强对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管理,严格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土壤污染源。

2. 土壤修复:通过土壤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恢复受污染土壤的生态功能。

3. 合理施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土壤植物增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土壤植物增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土壤植物增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作者:王银王光辉胡苏杭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16期摘要目前,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状况愈发严重,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植物修复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处理土壤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的绿色技术,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

该文综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有机物及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中的应用,包括螯合诱导修复、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等,最后提出该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6-05074-03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对土壤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与破坏。

目前,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约2 000万hm2,每年因土壤受到污染而造成的粮食减产高达1 000多万t,经济损失巨大。

另外,因多环芳烃、石油烃等主要有机污染物而造成的耕地污染近3 600万hm2,其中农药污染面积高达1 600万hm2,主要的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20%[1]。

这些污染物质的存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产生直接影响,亦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2-3]。

因此,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

所谓土壤复合污染,可定义为2种或2种以上污染物共存于土壤中,同时它们的浓度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或已达到影响土壤环境质量水平的土壤污染[4]。

土壤复合污染形式多样,包括无机复合污染、有机物复合污染以及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等。

重金属(HM)和多环芳烃(PAHs)是常见的易被发现共存于土壤中的2种典型的污染物,是无机-有机复合污染土壤的典型代表之一,亦是当前国内外广泛研究的热点。

1 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复合污染是土壤污染的普遍存在形式。

目前,土壤污染的修复治理通常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技术手段,用时较短,治理效果较理想,但相关成本费用较高,且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复合污染一般是指在同一环境介质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种类不同、性质不同的污染物共同存在且互相作用或反应,从而引发的污染。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复合污染物组合,在土壤环境中较为普遍存在。

重金属离子与有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会影响其自身的理化特性、迁移转化规律,甚至影响生物毒性,这使得采用原有的化学、物理、生物、电化学等单一的修复技术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目前,各国学者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环境生态和环境毒理方面,而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联合修复技术研究相对较少。

为更加深入了解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特点,并为优化其协同处理过程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本文综述了此类复合污染类型和主要来源、交互作用及联合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引言重金属和有机物是土壤环境中常见的两种污染物,它们都具有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的特点。

重金属如铅、镉、汞等可以在土壤中积累并进入食物链,引发慢性中毒。

而有机物污染则通常来源于农药、工业废水和城市固体废弃物等,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生态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然而,实际情况中,土壤往往同时存在着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复合污染现象。

复合污染的修复相比单一污染更加复杂,因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和共同的影响机制。

因此,研究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联合修复技术成为解决土壤环境问题中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1重金属和有机物的交互作用与单一污染体系相比,复合污染体系更加复杂,污染物与污染物之间、污染物与生物体之间都会发生交互作用,从而产生复合污染效应。

土壤中重金属与有机物的交互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吸附行为的交互作用。

一般是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与有机物之间存在着对土壤吸附点位的竞争,主要发生在腐殖质部分;(2)化学过程的交互作用。

包括吸附-解吸、络合解离、氧化-还原和酸碱中和反应等,重金属、有机物共存生成的络合物或重金属有机化会改变两者的物化行为,从而影响其水溶性、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等;(3)微生物过程的交互作用。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物理修复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常见的物理修复方法包括土壤剥离、土壤淋洗和土壤筛分。

土壤剥离是将受到重金属污染的表层土壤移除,然后用新鲜的土壤填充。

土壤淋洗则是通过喷淋、浸泡或灌溉的方式,用适当的浓度的酸性或碱性溶液来洗净土壤中的重金属。

土壤筛分则是利用筛网将重金属污染土壤与健康土壤分开,达到分离重金属的效果。

化学修复是指利用化学物质来调整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和可移动性。

常见的化学修复方法包括添加改性剂、添加螯合剂和添加吸附剂。

改性剂是指通过向土壤中添加物质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活动性和毒性。

螯合剂是指通过添加能与重金属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物质,以减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可移动性。

吸附剂则是指通过添加能够与重金属发生吸附反应的物质,将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避免其进入植物体内。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体的代谢、吸附、蓄积等功能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常见的生物修复方法包括土壤菌根修复、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

土壤菌根修复是指通过增殖菌根真菌或通过添加菌根真菌来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

植物修复是指通过选用具有高重金属耐受性的植物种植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通过植物体的吸收、转运和累积来修复土壤。

微生物修复则是指通过引入具有重金属耐受性和转化能力的微生物来修复土壤,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吸附、还原、氧化等作用将重金属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形态。

除了以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方法,一些复杂的重金属污染场地可能需要结合多种修复方法来进行综合修复。

此外,修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和形态变化,并及时调整修复方案。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通常需要时间较长,需要耐心和持续的投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是一个复杂而耗时的过程,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修复,同时要进行监测和调整。

只有全面系统地应用各种措施,才能有效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水体和大气中富集了过多的重金属元素,超出环境容忍度的范围,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环境问题。

由于重金属元素的毒性较大且难以分解,因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一、重金属的生态修复技术1.1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的生物吸收、富集、转运、还原和稳定作用,将重金属从土壤或水体中转移到植物体内,并通过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从土壤或水体中减少重金属的方法。

常用的植物修复技术包括菊科植物、紫杉鸭跖草等植物的修复。

1.2 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例如生物组织、吸附、还原或转化等机制,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水体和大气。

常用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富集、微生物限制性分解等方法。

1.3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水体或大气得以分离和去除。

其中常用的物理修复技术包括物理分离、电动力场沉降、稳定化处理等方法。

1.4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药剂、调节土壤酸碱度和温度等方法,改变重金属元素与土壤颗粒之间的结合程度,减少重金属的有效性,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常用的化学修复技术包括钙质灭性等方法。

二、重金属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实例2.1 植物修复技术实例在某污染场地,研究人员选择了一种适应重金属环境的菊科植物作为修复植物,经过一段时间的种植和生长后,发现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有所下降,表明植物修复技术在该场地具有一定的修复效果。

2.2 微生物修复技术实例在某污染水体中,研究人员选择适应重金属环境的微生物进行修复,通过微生物限制性分解等机制,逐渐降低了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达到了一定的修复效果。

2.3 物理修复技术实例在某污染土壤中,研究人员通过物理分离和稳定化处理等方法,成功地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分离出来,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处理和利用,使土壤恢复了一定的生态功能。

重金属污染及生物修复技术

重金属污染及生物修复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使重金属进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生物修复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污染土壤治理的新技术,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土壤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被污染土壤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本文主要讲述了生物修复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将对生物修复的发展情况包括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和种类、主要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综述,列举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几种生物修复技术。

在列举了几种可操作的生物修复技术后,说明现有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中,生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最具生命力的。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Abstract: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is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that the metal into the soil, resulting in heavy metal in the soil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riginal content, and causing the qual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is developed in recent 20 years a new technology for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bioremediation refers to the use of biological life metabolic activity reduces soil environment of toxic and harmful substances concentration or that it is completely harmless, so that the contaminated soil environment can partially or fully restored to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process. This article mainly narrat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io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soil ,It will review the bioremediation of development including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conception, basic principles and types, as well as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 It will list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of soil that contaminated by heavy metal. Among the cited several operable bioremediation will describe that all of the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treatment technologies,and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vitality.Keywords: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bioremediation, research progress目录1 前言 (1)2 生物修复的产生与发展 (1)3 生物修复的类型 (1)4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 (2)5 污染土壤重金属生物修复技术 (2)5.1 植物修复技术 (2)5.1.1 植物提取法 (3)5.1.2 植物挥发法 (3)5.1.3 植物根系过滤法 (4)5.1.4 植物固话稳定化 (4)5.2 微生物修复技术 (4)6 影响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因素 (5)6.1 污染物的性质 (5)6.2 环境因子 (5)6.3 生物体本身 (6)7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8 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前景 (6)参考文献 (8)1 前言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重金属污染与修复

重金属污染与修复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重金属的概念与形态:重金属元素是单质密度大于4.5g/cm3 的一类金属元素的统称,包括锰、镉、铜、铅、锌、金、银、钴、镍、汞、钼、铁等元素,其中铁、锌等少量元素对人体有益,但剩余大多数重金属元素对生物体与环境均有毒害作用。

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自然来源主要是岩石风化和火山喷发等自然地质活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人为来源主要为冶金化工、煤炭燃烧、尾气排放、矿产开发等,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

土壤重金属污染首先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影响土壤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研究证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其微生物生物量比正常使用粪肥的土壤低得多,并且减少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最后,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人类健康。

重金属在作物的可食用部位积累后,易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危害人类健康。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可归纳为三类: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与生物修复。

1 物理修复技术指通过物理过程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分离出去的技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或研究比较热门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方法。

1.1 淋洗技术是指用水或能提高重金属复合物溶解性的淋洗剂对土壤或沉积物进行冲淋,将固相中的重金属洗脱到液相中,处理后的土壤可以进行二次再利用,该技术在某些国家已经得到大规模工程化应用,针对具体的重金属污染物质采取“对症”的淋洗剂,可以有效提高淋洗效果,例如,含有柠檬酸的淋洗剂可以有效去除土壤中的锌与铅。

淋洗技术在实践应用中需消耗较多的水,因此土壤修复场所附近应接近水源,同时由于修复后会产生大量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如何进一步有效对废水进行处理,防止二次污染,是需要进行重点研究的子课题。

1.2 固化-稳定化技术是指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固定的技术,具体操作是通过固化稳定剂将具有毒性的重金属物质包被起来或与重金属吸附并络合,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使其保持长期稳定状态。

该技术的应用成本较低,适合进行大面积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其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固化-稳定化药剂,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固化稳定剂有水泥、沥青、石灰、飞灰等,其中水泥的应用范围最广,但此技术并未真正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去除,因此在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后,应坚持长期进行环境监测。

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修复技术的异同.

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修复技术的异同.

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是利用加入到土壤中的化学修复剂与污染物发生一定的化学 反应,使污染物被降解和毒性被去除或降低的修复技术。
相同点: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有机污染土壤都可以通过化学淋洗方法得
以修复。
化学修复
化学淋洗技术 借助能促进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溶解或迁移作用的溶剂,将其注入到被污 染土层中,然后把包含有污染物的液体从土层中抽提出来,进行分离及 污水处理技术。 淋洗剂包括无机淋洗剂、螯合剂,如EDTA、表面活性剂。 •在淋洗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能提高对有机物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由于 表面活性剂能改进憎水性有机化合物的亲水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因而被广 泛应用于土壤有机物污染的化学治理中。表面活性剂作为重金属的去除 试剂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生物修复
有机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包括
1)投菌法,就是直接向遭受污染的土壤中接入外源的污染物降解菌, 并提供这 些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将污染物就地降解的目的。 2)生物培养法,地定期向土壤投加过氧化氢和营养物, 以便使土壤中微生物通 过代谢将污染物完全矿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方法。 3)堆肥法,它依靠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 是 一种有机物高温降解的固相过程。一般方法是将土壤和一些易降解的有机物如 粪肥, 稻草, 泥炭等混合堆制, 同时加石灰调节酸度,经发酵处理, 可将大部分污 染物降解。 4)共代谢降解法,一些有机物不能作为唯一碳源或能源被微生物降解,但当 提供给其它有机物作为碳源或能源时,这一有机物就有可能因共代谢而被降解。 共代谢的存在,大大拓展了微生物对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作用范围。
土壤修复方法
物理修复
相同点: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的修复都能使用电动修复、冰冻修复、
热解析技术和玻璃化技术。 电动修复:是在电场作用下通过电迁移、电渗流或电泳的作用将土壤中 的污染物带到电极两端,经工程化的收集系统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已经 可以用电动修复技术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及石油烃、酚类、多氯 联苯、胺类和有机农药等有机污染物。 冰冻修复:通过温度降低到0度以下冻结土壤,形成地下冻土层以容纳 土壤或者地下水中的有害污染物,这还是一门新兴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冰冻修复技术可以用在隔离和控制饱和土层中的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迁 移。

试析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试析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试析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同时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为此,如何修复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源与危害,并论述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与生物修复的核心理念与优势特征。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伴随不可再生能源供应的匮乏与生态环境污染的恶化,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重金属的潜伏期较长,自然降解时间长,一旦被人体吸收,难以代谢排出,严重情况下,会影响身体机能。

1土壤污染来源与危害据相关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约有六分之一的土地遭受了重金属污染,而这些遭受污染的土地所培育的瓜果蔬菜或直接进入供销市场,或作为原材料加工成食品,成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将重金属毒素带入人体。

与雾霾污染、扬尘污染等污染类型相比,土壤重金属污染不易察觉,极易受到忽视。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不断恶化,超标率约为16.1%,其中无机污染物超标首当其冲,镉的超标率高达7.0%。

这些重金属被农作物吸收后,变成食物进入人体,而人体无法代谢分解这些重金属元素,久而久之,过量沉积在体内,降低代谢速度,影响生理机能。

如今,瓜果蔬菜重金属超标问题愈演愈烈。

不同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生理机能的损害部位与程度不同。

例如,铅会损害大脑,干扰神经系统,抑制儿童生长发育;镉是癌症的元凶;汞会损伤脏器,降低皮肤抵抗能力。

2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2.1物理修复技术的核心理念与优势特征按照核心原理与运作机理差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物理修复技术包括客土工程、电动修复、电热修复和土壤淋洗四类。

客土工程是指使用质地松软、肥力充足且污染物质含量低的土壤替换已经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同时,将受污土壤转运到指定区域进行修复处理。

客观来说,客土工程具有修复处理简便化,处理效果良好等优势特征,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但是,客土工程的投资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大面积污染的土壤修复处理,而且,一旦受污土壤转运管理不到位,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对比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对比与展望
(!)重点开展关键修复设备和药剂研究,促进技术的规模化 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5)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安全可靠、范围广等优点,将 成为未来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012 1#2 向捷,陈永华,向敏,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比较研究 162( 安徽农业科学,!"*%,%!(!!):'5+'7 '5+-( 3456
!"#$%&' !"#$ () % *
-./01239:;<?@%AB
赵茜 (北京中环博宏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
! "#!"#$%&'()*+,-./012 3456789:;<='>?@ABCDEF GH IJK-./LM34NOPQR=9OSTUV8 WXYKZ[\]^_`ab c8de34STUV %&fgK&h
微生物修复中生物通气法和堆肥处理法已比较成熟,但植物修 复技术多处于中试阶段,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富集植物的筛选。 =>
由于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涉及多学科且种类繁多,我国相关 研究和工程实际仍处于起步阶段,真正经济可行的技术路线较 少。建议在以下几方面加强技术研究与实践。
(#)建立土壤修复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综合评估其适 用范围、经济性、可靠性和市场风险等因素。
$%&'3 4 S i - . / 8 W
+,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高,我国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 属污染。根据 !&#% 年 % 月 #' 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 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 不容乐观。镉、汞、砷、铜、铅、铬、锌、镍 $ 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 率分别为 '(&)、*(+)、!(')、!(*)、*(,)、*(*)、&(-)、%($)。!&*+ 年 , 月 !$ 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提出 了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防控、监管、修复和研究要求。研究适 合我国国情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重金属污染及其生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及其生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及其生物修复作者:诸振兵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6期诸振兵(东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广东东莞 523009)摘要:社会的不断进步,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代人面临的最大污染问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然而,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上,人们不断提出新的方法,特别是生物修复技术更多为人们所应用。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危害生物修复前景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c)-0139-02重金属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g/m3的金属)约有45种,如铜、铅、锌、铁、钴、镍、锰、镉、汞、钨、钼、金、银等。

尽管锰、铜、锌等重金属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须,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体有毒但也包括有的非金属,如As。

境污染方面的重金属主要指Hg、Cr、Pb、Cd、Cu、As等金属。

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电镀、染料厂的“三废”,城市垃圾等。

但是土壤中的镉主要来源于母岩和残落的生物体。

1 污染现状1.1 水体污染现状据调查现代水体重金属污染率高达80.1%。

2003年,黄河、淮河、花江、辽河等十大流域的流片,在不同程度上都遭受重金属污染,且都超标。

2004年,太湖底泥中总Cu、Cr、Pb、均处于轻度污染水平。

黄浦江干流表面沉淀物中Cd背景值2倍,Pb背景值1倍,Hg也有明显增加;苏州河中Pb全部超标,Cd为75%超标,Hg为62.5%超标。

城市河流中Pb总量也超过了标准值,全国近岸河域海水中Pb、Hg、Cd、Cu也有严重超标现象。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我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土壤中Cu、Ni、Cr和Hg的质量浓度超标样品比率分别为7.55%、25.47%、20.75%、3.77%。

土壤中Cd含量一般为0.01~2mg/kg[1]而各大城市的耕地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的Cd污染。

探讨广泛应用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探讨广泛应用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探讨广泛应用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领域,主要涵盖了光合作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多个方面,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园区、农业、矿业等地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中。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光合作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探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一、光合作用修复技术光合作用主要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以及产生氧气和释放水的过程。

在土壤中存在的某些微生物可以与植物共生,形成根固氮素结节,使其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吸收和分解作用,从而达到修复和治理土壤的目的。

利用光合作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术可以分类为三种:第一种是植物吸收污染物后进行降解;第二种是植物吸收后将污染物直接存储在植物体内;第三种是植物将其吸收的污染物从根部排放出去。

对于每种不同的修复技术,选择的植物种类也不同。

比如,对于第一种修复技术,常见的植物有枸杞、灰叶树等;对于第二种修复技术,可以考虑使用忍冬、黑麦草等;对于第三种修复技术,可以采用梭梭、海桐树等植物品种。

二、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微生物或者生物合成方法,合成或者使用自然存在的物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系统。

生物修复可以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污染程度等方式修复。

在土壤中,各种繁殖的微生物可以与植物共同达到土壤的有效修复。

生物修复的主要优点在于,对于生物无毒剂量比较低,即使耐受性高的重金属污染地区也可以进行修复,不会产生次生污染等问题。

通过生物修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污染土壤治愈,减少土壤对环境的影响。

三、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是指通过使用某些物质,加速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化合物的降解和去除。

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涵盖了吸附、离子交换、还原等方面。

通过这些方式,在土壤中降低重金属的含量,达到治理的目的。

化学修复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并且具有很好的可控性。

但是这一技术仍存在一些挑战,如可能会对土壤、根系和微生物产生一定的伤害,同时会造成污染物的移位等问题。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超出了环境容许值,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目前,常用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包括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物理修复三种方法。

化学修复是通过添加吸附剂、络合剂或还原剂等物质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促使其迁移、转化或沉淀,从而减少重金属的有效性。

常用的修复剂有磷酸根、硫酸盐、铁锰氧化物等。

化学修复技术具有修复效果快、可控性强的优点,但其局限性在于修复剂的成本较高,且修复效果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弱。

生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吸收、转运、还原和沉淀作用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根系和地上部分,通过减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有效性来修复土壤污染。

一些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如拟南芥、苜蓿等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则是利用某些微生物的代谢能力来还原或沉淀重金属。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修复效果持久、环境友好和成本低廉的优势,但其应用受到植物适应性、微生物数量和环境因素等影响。

物理修复是通过物理方法切割、深耕、覆盖等手段来改变土壤结构,从而减少重金属的有效性。

常用的修复方法包括土壤剥离、土壤暴露和土壤深翻等。

物理修复技术具有修复效果明显、操作简单的特点,但其局限性在于修复效果与土壤深度和物理方法选择有关,且容易对土壤结构产生破坏。

未来,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 综合修复技术的研究将得到加强。

不同的修复技术在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时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因此通过综合运用多种修复技术,可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2. 修复剂的研发将成为关键。

目前常用的修复剂成本较高且修复效果随时间减弱,因此需要开发更便宜、高效的修复剂,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3. 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将得到加强。

重金属污染土固化稳定化技术的对比分析

重金属污染土固化稳定化技术的对比分析

重金属污染土固化稳定化技术的对比分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土壤生物、物理和化学处理,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是处理周期较长、操作费用高昂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一种新的土壤修复方法——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是指通过添加某些物质来固化和稳定土壤中的有害成分,目的是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毒性,以达到净化土壤的效果。

特别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方面,该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

本文将对现有的重金属污染土固化稳定化技术进行对比分析。

一、化学钝化固化技术化学钝化固化技术是一种在污染土壤中添加钝化剂以降低重金属活性,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的方法。

常用的钝化剂包括碳酸钙、铁盐和磷酸盐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大量的设备和施工人员,处理效果稳定,且处理后的土壤符合环保要求。

但是它的缺点是只能采用单一的处理方法,难以适应不同种类的重金属污染土壤,而且会对土壤的肥力和微生物生长环境造成影响。

二、界面活性剂固化技术界面活性剂固化技术是利用表面活性剂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将重金属分布在土壤微粒中心,从而达到稳定土壤的目的。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聚丙烯酰胺等。

该技术的优点是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微观结构影响较小,不会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生长,稳定效果较好。

缺点是处理周期较长、耗费的表面活性剂较多、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电化学固化技术是利用电化学原理使重金属从污染土壤中迁移至底部离子选择性膜上,从而达到去除和稳定的目的。

它的优点是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较小,可选择性的去除重金属离子,处理后的土壤对人体和环境安全,应用范围较广。

但是由于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处理费用较高,目前尚未大规模应用。

四、微生物固化技术微生物固化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菌落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无毒性物质的技术。

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两种方式。

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修复技术的异同综述

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修复技术的异同综述

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有机污染的土壤都可以用微生物来
修复,但由于它们性质不同,则修复的原理也是各不相同的。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对金属具有吸收、 沉淀、氧化还原作用,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某些微生物具有 嗜重金属性,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土壤进行净化是行之有效的。
化学修复
仅用于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有:化学氧化修复、化学焚烧和光化学降解 技术。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掺进土壤中的化学氧化剂与污染物所产生的氧 化反应,达到使污染物降解或转化为低毒、低移动性产物的一项污染土壤修复 技术。主要修复的是土壤中的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如苯、多氯联苯、 杀虫剂、多环芳烃等。主要使用的氧化剂包括:H2O2、高锰酸钾、臭氧等。
物理修复
土壤蒸气浸提修复技术:是指通过降低土壤空隙的蒸气压,把土壤中的 污染物转化为蒸气形式而加以去除的技术,是利用物理方法去除不饱和 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组分(VOCs)污染的一种修复技术,该技术适用于高 挥发性化学污染土壤的修复,如汽油、苯和四氯乙烯等污染的土壤。 空气喷射:是去除饱和区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土壤原位修复技术。目的是 去除潜水位以下的地下水中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质,通过将新鲜空气喷射 进饱和区土壤中,产生的悬浮羽状体逐步向原始水位上升,从而达到去 除化学物质的目的。喷射进入含水层的空气能提供氧气来支持生物降解。 生物通风:即BV法,结合了土壤通风的物理过程和增强的生物对有机物 降解过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革新性原位修复技术,是土壤蒸汽浸提技 术的衍生。
总结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和有机污染的修复方法绝大多数是不同的。因为 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性质相差较大,它们在土壤中的行为状态也不同, 所以导致修复方法上差异较大。 对重金属,一般是将其固定,使其有效性降低,或是提取出;对有机污 染物则是利用物质将其降解、吸收,可挥发性的则是对其进行加热使其 脱离土壤。

论有机修复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

论有机修复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在我国关于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技术还在不断的研究中,虽然我国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的研究,但是对如何让有机修复剂在广泛应用时,可以对不同地区的土壤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还没有很大的突破,所以这个问题是研究工作的重点。这也警醒我们在经济发展中绝对不能再以环境为代价,否则,在恢复自然环境时,并不是只要对等的代价就可以完成,甚至会更多。
1.3有机质
在重金属土壤的修复中,有机质的作用是对土壤进行修复和改良。通过其吸附和固定作用来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而有机物本身的含有的腐殖酸、有机肥等对土壤做到了有效的改良。通过这样方式,对土壤做到有效的恢复。
1.4生物乳化剂
生物乳化剂是细菌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之而形成的粘液层,亦因为分子量不同,会有高低之分。低分子量可以增加生物表面的活性,而高分子量是生物聚合物,这些活性剂或者聚合物可以对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做到很好的去除,可以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起到很好的吸附、固定的作用,最终做到对土壤的修复。
4修复剂限制原因
有机修复剂在使用的过程会受许多因素影响。因为土壤本身的性质就非常复杂,这就造成了在使用修复剂需要愈加小心,稍有不慎便可以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或者破坏。比如,在使用螯合剂时便会对植物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在使用EDTA和NTA时,如果不能做到正确的操作,容易造成土地的富营养。虽然现代科学家对其中具体的危害情况和原理还没有做到清楚的研究,但是其危害结果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修复剂自身也无法被有效的降解,这就造成了其可以持续在土壤中对重金属发生作用,最终可能造成了土壤中金属元素流失,或者下渗到地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在采用有机修复剂对污土壤进行修复时,需要考虑到其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是否会影响到周围的生物或者水体。在这个修复过程中,是否会造成土壤中一些重要元素的流失。比如,人工合成的螯合剂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其不易讲解,最终会把金属元素带入地下,导致地下水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复,但由于它们性质不同,则修复的原理也是各不相同的。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对金属具有吸收、 沉淀、氧化还原作用,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某些微生物具有 嗜重金属性,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土壤进行净化是行之有效的。
生物修复
有机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包括
1)投菌法,就是直接向遭受污染的土壤中接入外源的污染物降解菌, 并提供这 些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将污染物就地降解的目的。 2)生物培养法,地定期向土壤投加过氧化氢和营养物, 以便使土壤中微生物通 过代谢将污染物完全矿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方法。 3)堆肥法,它依靠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 是 一种有机物高温降解的固相过程。一般方法是将土壤和一些易降解的有机物如 粪肥, 稻草, 泥炭等混合堆制, 同时加石灰调节酸度,经发酵处理, 可将大部分污 染物降解。 4)共代谢降解法,一些有机物不能作为唯一碳源或能源被微生物降解,但当 提供给其它有机物作为碳源或能源时,这一有机物就有可能因共代谢而被降解。 共代谢的存在,大大拓展了微生物对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作用范围。
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制有三个方面: 一是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直接吸收; 二是植物释放的分泌物和酶刺激微生物的活性加强其生物转化作用, 此外有些酶 也能直接分解有机污染物; 三是植物根区及其与之共生的菌群增强根区有机物的 矿化作用。
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有机污染的土壤都可以用微生物来
物理修复
不同点: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还包括固化、稳定化技术。而对
有机污染土壤该方法不常用,因为将有机物固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有机 物常常具有挥发性,升温或是扰动其就有可能从土壤中释放出。
对有机污染的物理修复还有土壤蒸汽浸提技术,包括两相、多项浸提技术, 空气喷射和生物通风技术。这些方法主要利用的原理就是有机污染的挥发 性以及生物易降解性。
总结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和有机污染的修复方法绝大多数是不同的。因为 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性质相差较大,它们在土壤中的行为状态也不同, 所以导致修复方法上差异较大。
对重金属,一般是将其固定,使其有效性降低,或是提取出;对有机污 染物则是利用物质将其降解、吸收,可挥发性的则是对其进行加热使其 脱离土壤。
玻璃化技术:是指通过向污染土壤插入电极,对污染土壤固相组分给予 1600~2000度的高温处理,使有机污染物和一部分无机化合物和挥发性重 金属得以挥发或热解从而从土壤中去除的过程。其中,有机污染物热解产 生的水分和热解产物由气体收集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熔化的污染土壤 (内含重金属成分)冷却后形成化学惰性的、非扩散的整块坚硬玻璃体, 有害无机离子得到固定。
土壤修复方法
物理修复
相同点: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的修复都能使用电动修复、冰冻修复、
热解析技术和玻璃化技术。
电动修复:是在电场作用下通过电迁移、电渗流或电泳的作用将土壤中 的污染物带到电极两端,经工程化的收集系统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已经 可以用电动修复技术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及石油烃、酚类、多氯 联苯、胺类和有机农药等有机污染物。
以修复。
化学修复
化学淋洗技术
借助能促进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溶解或迁移作用的溶剂,将其注入到被污 染土层中,然后把包含有污染物的液体从土层中抽提出来,进行分离及 污水处理技术。
淋洗剂包括无机淋洗剂、螯合剂,如EDTA、表面活性剂。
•在淋洗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能提高对有机物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由于 表面活性剂能改进憎水性有机化合物的亲水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因而被广 泛应用于土壤有机物污染的化学治理中。表面活性剂作为重金属的去除 试剂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冰冻修复:通过温度降低到0度以下冻结土壤,形成地下冻土层以容纳 土壤或者地下水中的有害污染物,这还是一门新兴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冰冻修复技术可以用在隔离和控制饱和土层中的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迁 移。
物理修复
热解析技术: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热交换,将污染介质及其所含的有机污染 物或挥发性重金属加热到足够的温度(通常被加热到150~540度),以使 有机污染物或挥发性重金属从污染介质上得以挥发或分离的过程。此方法 多用于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对汞污染土壤的修复也十分有效,并且还可以 收集汞。
化学修复
仅用于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有:化学氧化修复、化学焚烧和光化学降解 技术。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掺进土壤中的化学氧化剂与污染物所产生的氧 化反应,达到使污染物降解或转化为低毒、低移动性产物的一项污染土壤修复 技术。主要修复的是土壤中的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如苯、多氯联苯、 杀虫剂、多环芳烃等。主要使用的氧化剂包括:H2O2、高锰酸钾、臭氧等。
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有机污染的土壤都可以用植物的以修复,
但它们利用植物修复的机理是不同的。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利用的是:1)植物提取,现在研究较多的是重金属 超级累植物;2)植物挥发,将从污染土壤中吸收到体内的重金属转化为可挥发 的形态从叶片等部位挥发到大气中,从而消除对土壤的危害。3)植物稳定,植 物通过根部累积、沉淀、转化重金属,或通过根表吸附作用固定重金属。
生物通风:即BV法,结合了土壤通风的物理过程和增强的生物对有机物 降解过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革新性原位修复技术,是土壤蒸汽浸提技 术的衍生。
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是利用加入到土壤中的化学修复剂与污染物发生一定的化学 反应,使污染物被降解和毒性被去除或降低的修复技术。
相同点: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有机污染土壤都可以通过化学淋洗方法得
物理修复
土壤蒸气浸提修复技术:是指通过降低土壤空隙的蒸气压,把土壤中的 污染物转化为蒸气形式而加以去除的技术,是利用物理方法去除不饱和 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组分(VOCs)污染的一种修复技术,该技术适用于高 挥发性化学污染土壤的修复,如汽油、苯和四氯乙烯等污染的土壤。
空气喷射:是去除饱和区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土壤原位修复技术。目的是 去除潜水位以下的地下水中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质,通过将新鲜空气喷射 进饱和区土壤中,产生的悬浮羽状体逐步向原始水位上升,从而达到去 除化学物质的目的。喷射进入含水层的空气能提供氧气来支持生物降解。
化学修复
不同点:
仅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与修复方法根据重金属的性质还有化学固定 法和有机质改良法。
化学固定:是在土壤中加入化学试剂或化学材料,并利用它们与重金属 之间形成不溶性或移动性差、毒性小的物质而降低其在土壤中的生物有 效性,减少其向水体和植物及其它环境单元的迁移,实现污染土壤的化 学修复。
危害:
•土壤退化, •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 •通过径流、淋失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 下水, 恶化水文环境, •直接毒害植物或通过食物链途径危害 人体健康。
土壤有机污染
➢有机物污染按污染来源分为石油污染土壤、农药污染土壤、木材 防腐剂污染土壤以及能源燃烧引起的多环芳香烃PHAs 污染土壤等 类型。
➢近年来,农业上不断增加的化肥使用量; 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 工业废水的农田排放等,造成土壤有机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化学焚烧法:是最为常用的有机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 该法系利用有机物在高 温下易分解的特点, 在高温下焚烧以达到去除污染的目的。
光化学降解技术:在土壤污染的治理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还不多,用于土壤污染的 治理主要集中在农药的降解研究上, 因为农药的光降解是衡量农药毒害残留性 的一个重要指标。
生物修复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包括动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
土壤重金属修复与有机污染土 壤修复技术异同点
土壤重金属污染
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有汞、镉、铅、铜、铬、砷、镍、铁பைடு நூலகம்锰、 锌等, 砷虽不属于重金属, 但因其行为与来源以及危害都与重金属相似, 故通常列入重金属类进行讨论。
来源:
•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 •农药和化肥 •工业生产 •汽车尾气排放、汽车轮胎磨
动物修复: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的土壤都可以用动物修复。但目
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土壤重金属的动物修复现在主要发现的蚯蚓能够吸收土壤中汞、铅 和镉等微量金属,这类金属元素在蚯蚓体内的聚集量为外界含量的 10倍; 有机污染土壤的动物修复主要是土壤动物的消化、排泄使土壤中一 些复杂的的有机质转变成简单有效的营养物质,还能改善土壤结构、 增强土壤肥力。
有机质改良法:向土壤施加有机物质能够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可以增 强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通过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的络合、鳌合 作用,使土壤中重金属的水溶态和交换态明显减少,减轻土壤污染对植 物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如胡敏酸,它能与2价、3价的重金属形成难溶性 盐类。有机质作为还原剂,可以促进土壤中的镉形成硫化镉沉淀,还可 使毒性较高的Cr6+转化为低毒的Cr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